高中语文《阿房宫赋》《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四子侍坐》文言文及注解

合集下载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内容摘要:这是一篇文艺随笔,也是一篇悼念性的记人散文,是苏轼为好友文与可《筼筜谷偃竹》画卷所写的一篇题画记。

提出了“胸有成竹”的文学批评观点。

[原文]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①(节选)(宋)苏轼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

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②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注释)①〔文与可〕苏轼表兄兼好友,名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善画竹,曾画筼筜谷偃竹图赠苏轼。

筼筜谷,在陕西洋县西北,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曾在此谷中筑亭。

②〔车过腹痛〕语出曹操祭奠桥玄之文《祀故太尉桥玄文》:“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7、下列各项,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初不自贵重:宝贵/与可厌之:代词,代指人们求画的行为B、近语士大夫:告诉/持缣素而请者:连词,表示顺承关系C、余因而实之:证明/知公倦于笔砚:介词,引入对象,相当于“对”“对于”D、苏子辩则辩矣:辩解/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介词,把8、下列各项,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B、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C、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D、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9、下列各项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记”。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文艺随笔,也是一篇悼念性的记人散文,是苏轼为好友兼表兄文与可《筼筜谷偃竹》画卷所写的一篇题画记。

提出了“胸有成竹”的文学批评观点。

元丰二年(1079)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

文与可生前曾以这样的竹子为题材,作画赠与苏轼。

文章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写得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特点的优秀散文。

胸有成竹的出处为此文章,意思是做事之前,已有了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苏轼与画竹名家文与可同为“湖州画派”的代表人物。

“胸有成竹”这一成语就是苏轼称赞文与可的话,说文与可在画竹子之前,在内心已有画好的竹子了。

【写作背景】筼筜谷,在陕西洋县西北,谷中多竹。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曾在此谷中筑亭。

文同,字与可,梓州永泰(今属四川盐亭)人,苏轼的表兄兼好友,北宋著名画家,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曾画《筼筜谷偃竹》赠苏轼。

元丰二年(1079)正月,文与可病逝。

七月,苏轼在湖州曝晒书画,看到文与可的这幅遗作,写了这篇题记。

文同,字与可,与苏轼中表兄弟。

苏轼通过这篇文章,表示对他的追怀、悼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筼筜,是竹子的—种,生长在水边,竹竿粗大,竹节间的距离也长。

筼筜谷是盛产筼筜竹的一处山谷,在今陕西洋县县城西北五里。

洋县在宋代为洋州治所。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到熙宁十年(1077),文同在洋州作知州,常去筼筜谷观察竹子,因而画竹益精。

《筼筜谷偃竹》就是这个时候画的。

【译文】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

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

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正用)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正用)
启示了文学创作理念创新
作者倡导的文艺创作理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启示着 文学创作应不断创新、追求个性化表达。
05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画竹 传统比较
东西方画竹起源及发展概述
东方画竹起源
可追溯至中国古代,与文人墨客的文化情怀和审美追求紧密相连。随着历史发展,逐渐形 成了独特的画竹技法和理论体系。
通过记文,苏轼表达了对文与 可画作的赞赏和对自然美的追 求,展现了北宋时期文人雅士 的审美情趣。
文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苏轼散文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瑰宝。
文章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文与可的画作,展现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 艺术见解。
该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不仅体现在其文学艺术价值上,还表现在对后世文学 创作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上。
用法
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用于劝诫人做事前要做 好充分准备。
少纵即逝/稍纵即逝
1 2
出处
本文中用以形容时间或机会稍一放松就会消失。
意义
稍微一放松就过去了(多指时间、机会)。形容 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也作“稍纵即逝”。
3
用法
多用在书面语中,形容时间或机会非常短暂,需 要抓紧把握。也常用来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或抓 住机遇。
如何把握“少纵即逝”的机遇,珍惜当下
敏锐感知机遇
时刻保持警觉,及时发现并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 机遇。
果断行动
当机遇来临时,要迅速作出决策,勇敢地去尝试 和追求。
珍惜眼前时光
意识到时间的宝贵,珍惜当下的每一刻,不让任 何美好的瞬间溜走。
“兔起鹘落”原则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启示
快速反应
在工作中,对于突发事件或紧急任务,要能够迅速作 出反应,抓住问题的关键。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言知识点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言知识点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言通假1、与可没与陈州:2、少纵即逝矣:二、古今异义1、初不自贵重:贵重,古:;今,2、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古:;今,3、废卷而哭失声:废,古:;今,4、吾将以为袜:以为,古:;今,5、发函得诗:发,古:;今:6、而读书者与之:与,古:;今:7、以书遗余曰:遗,古:;今:三、词类活用1、形容词做动词(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2)余因而实之:(3)与可厌之:2、名词作状语(1)自蜩腹蛇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3、意动用法(1)初不自贵重:四、一词多义1、熟执笔熟视:而操之不熟者:2、语今语士大夫:有“车过”“腹痛“之语:3、过不学之过也:有“车过”“腹痛“之语:五、文言虚词1、然予不能然也:自视了然:然二百五十匹绢:2、以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与可以书遗予曰:吾将以为袜:以追其所见:3、之一寸之萌耳:生而有之也:临事忽丧之:士大夫传之:而读书者与之:竹之始生:4、其以追其所见:其所以然:岂独得其意:乃见其所欲:三、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庖丁,解牛者也3、轮扁,斫轮者也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二)省略句(1)子由为《墨竹赋》以(之)遗与可曰(2)吾将以(之)为袜(3)士大夫传之以(之)为口实(三)倒装句1、定语后置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2、状语后置(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2)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3)足相蹑于其门(四)固定句式1、岂复有竹乎:岂……乎:哪里……呢?2、世岂有万尺竹哉?:岂……哉?:哪里……呢?四、文言难句精译1、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译:2、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译:3、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译:4、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译:5、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译:6 、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1《归去来兮辞》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2《滕王阁序》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典故:豫章太守XXX来不接待宾客,专为XXX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XXX来访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XXX:指大家世族。

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XXX: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3《逍遥游》1.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农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4《陈情表》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XXX: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XXX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XXX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5.郎中:XXX的属官。

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翻译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翻译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翻译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

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译文】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2)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2)





竹--------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节的特 性,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虚怀若谷、发 奋进取的崇高气节的象征。“未出土时 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心。” 的竹早就 是文坛盛宴的座上宾。


筼筜竹有着长长的粉白竹节。

据有关史料载,文与可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 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 观察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里的 变化和姿态。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幅动 人,富有生气。他的一个好友曾题诗赞叹:“与 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说,与可在落 笔前,就把竹子 的形象孕育在心中了,即“故画竹必先得成竹
梅花冲寒斗雪,有冰肌玉骨之姿,先众 花而报春;兰生群山深谷,不慕荣利,长叶 临风潇洒;菊花不与群花争艳,深秋独傲霜 枝。而竹子,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节的特 性,一向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虚怀若谷、发奋 进取的崇高气节的象征。梅兰竹菊高贵的品 性引起画家的无限联想,出现了许多专画四 君子画的画家,这在世界艺林中是最为独特 的,富有中华民族美学思想的内涵。
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 ,始见于南宋(林景熙:《霁山集〃 五云梅舍记》)。在此之前,唐代诗人元结 《丐论》曾以山水、松竹、琴酒为三友;宋 代苏轼《题文与可画》一诗以松、竹、石为 三友。中国古代称帝王和贵族男子为君子, 后泛称德才兼备的人。 “四君子”是梅、兰、竹、菊的合称。所 谓君子,是对人的美称,比喻人格高尚,学 识高深,举止文雅。文人画家寄寓感情,把 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予以人格化。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题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及译文赏析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①,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②,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③,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④,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⑤,而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⑥,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⑦,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⑧。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⑨,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

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⑩。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

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蜩(tiáo)腹蛇蚹(fù)筼筜(yúndāng)谷偃(yǎn)旗息鼓揠(yàn)苗助长B.如兔起鹘(hú)落少(shāo)纵则逝矣轮扁(piān)斫(zhuó)轮者也C.与可以书遗(yí)余曰:“近语(yǔ)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的课文有:第一单元的《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第二单元的《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第三单元的《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第四单元的《阿房宫赋》;第五单元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目及建议第一单元:课文: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建议熟读屈原《湘夫人》(背诵、字词)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泄水置平地”(背诵)杜甫《蜀相》(背诵)——名篇陆游《书愤》(背诵)单元推荐作品:阮籍《咏怀二十八首》其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河”李白《越中览古》:建议背诵李清照《一剪梅》:建议背诵黄遵宪《今别离》习题出现:李白《行路难》:建议背诵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第二单元:课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建议熟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背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背诵)杜甫《登岳阳楼》(背诵)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背诵)推荐作品: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杜甫《旅夜书怀》:建议背诵苏轼《新城道中》: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姜夔《扬州慢》:建议背诵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建议背诵习题出现:王维《归嵩山作》李白《赠孟浩然》、杜甫《解闷》李贺《梦天》:建议背诵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建议背诵杜甫《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建议背诵第三单元:课文:李白《将进酒》(赏析、背诵)杜甫《阁夜》(背诵)李贺《李凭箜篌引》(背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背诵)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背诵)推荐作品:屈原《国殇》:建议背诵“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尾。

高适《燕歌行》:名句要记诵。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建议背诵。

(版)高中语文各版教材目录

(版)高中语文各版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必修一: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2、雨巷再别康桥3、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6、鸿门宴第三单元7、记念刘和珍君8、小狗包弟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第四单元10、短篇新闻两篇11、包身工12、飞向太空的航程必修二:第—单元1、荷塘月色2、故都的秋3、囚绿记第二单元4、氓采薇5、离骚6、孔雀东南飞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9、赤壁赋10、游褒禅山记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2、我有一个梦想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必修三:第一单元1、林黛玉进贾府2、祝福3、老人与海第二单元4、蜀道难5、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6、琵琶行并序7、李商隐锦瑟马嵬其二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9、劝学10、过秦论11、师说第四单元12、动物游戏之谜13、宇宙的边疆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必修四:第一单元1、窦娥冤2、雷雨3、哈姆雷特第二单元4、柳永望海潮雨霖林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6、辛弃疾水龙吟永遇乐7、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第三单元8、拿来主义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10、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信条第四单元11、蔺相如与廉颇列传12、苏武传13、张衡传必修五: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装在套子里的人3、边城第二单元4、归去来兮辞〔并序〕5、滕王阁序6、逍遥游7、陈情表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9、说“木叶〞1、谈中国诗第四单元11、中国建筑的特征12、作为生物的社会13、宇宙的未来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二积雨辋川庄作游夜书怀新城道中一扬州慢长相思第三单元将进酒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第四单元过小孤山大孤山庖丁解牛项羽之死阿房宫赋西门豹治邺大铁椎传第五单元六国论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第六单元种树郭槖驼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项脊轩志游沙湖苦斋记必修一: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2、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3、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我的五样第二单元4、劝学5、师说6、获得教养的途径第三单元7、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8、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第四单元9、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10、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11、神的一滴像山那样思考必修二:第—单元1、我与地坛最后的常春藤叶2、假设给我三天光明鸟啼第二单元3、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假设到斯巴4、安妮日记5、图片两组第三单元6、六国论阿房宫赋7、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落日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第四单元9、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金岳霖先生亡人轶事10、祝福边城11、林黛玉进贾府必修三:第一单元1、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2、发现北方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第二单元3、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4、品质老王5、离骚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呦!第三单元6、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7、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8、拿来主义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第四单元9、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10、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11、秋水非攻必修四:第一单元1、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有一个梦想3、?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第二单元4、雷雨5、一滴眼泪换一滴水6、辛德勒名单第三单元8、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9、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10、滕王阁序秋声赋第四单元11、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12、作为偶像白发的期盼13、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必修五:第一单元1、?物种起源?绪论人类基因组方案及其意义2、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3、景泰蓝的制作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第二单元4、陈情表项脊轩志5、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6、旧日的时光箭与歌别离第三单元7、报任安书渔父8、记念刘和珍君9、论厄运直面苦难第四单元11、逍遥游兰亭集序12、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我为什么而活着必修一:第一单元1、劝学2、师说谈读书第二单元3、为了忘却的记念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悼念乔治·桑辞别沈从文第三单元5、归去来兮辞〔并序〕8、荷塘月色荷塘风起故都的秋第四单元7、烛之武退秦师8、荷花淀9、赤壁之战永别了,武器必修二:第—单元1、赤壁赋2、听听那冷雨3、再别康桥游褒禅山记第二单元4、张衡传5、论无性造人短文两篇第三单元6、琵琶行并序7、蒙娜丽莎的魅力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第四单元8、套中人9、鸿门宴项链梦必修三:第一单元1、陈情表2、我不是个好儿子项脊轩志我与地坛第二单元3、屈原列传4、记念刘和珍君5、最后的常青藤叶文天祥千秋祭第三单元6、氓行行重行行7、祝福窦娥冤第四单元8、都江堰9、兰亭集序14、古希腊的石头必修四:第一单元1、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六国论3、阿房宫赋金字塔感言第二单元4、滕王阁序5、米洛斯的维纳斯6、雨巷错误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第三单元7、林黛玉进贾府8、雷雨小狗包弟警察和赞美诗第四单元9、报任安书10、富有的是精神苏武传西西弗的神话必修五: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2、离骚节选哦,香雪远方第二单元3、孔雀东南飞〔并序〕4、罗密欧与朱丽叶长亭送别致橡树小花公园里当你老了第三单元5、逍遥游6、蜀道难登高锦瑟读?伊索寓言?第四单元7、齐桓晋文之事8、我有一个梦想华盛顿的选择必修一:第一单元1、我很重要2、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3、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第二单元4、“布衣总统〞孙中山5、华罗庚6、罗曼罗兰7、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8、我的回忆第三单元9、荷塘月色10、霞我的家在哪里11、捡麦穗12、我与地坛13、沙田山居第四单元14、静女氓15、离骚12、孔雀东南飞〔并序〕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18、上邪饮马长城窟行19、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必修二:第—单元1、我的母亲2、冰心:巴金这个人3、论握手第二单元4、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5、死水再别康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热爱生命6、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7、欢乐、雨巷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山民8、长江之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那就是我弯弯的月亮第三单元9、窗门10、菱角的喜剧11、渐12、鱼书13、说不尽的狗第四单元14、阿房宫赋15、赤壁赋16、项脊轩志17、与妻书18、逍遥游19、兰亭集序必修三:第一单元1、黄山记2、瓦尔登湖3、巩乃斯的马第二单元4、说数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6、寂静的春天7、这个世界的音乐8、足不出户知天下第三单元9、祝福10、项链11、等待散场差异12、荷花淀13、春之声第四单元14、山居秋暝参军行登高石头城锦瑟15、蜀道难16、琵琶行〔并序〕17、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8、虞美人书愤扬州慢19、蟾宫曲·叹世四块玉·别情哨遍·高祖还乡必修四:第一单元1、车队与红灯月饼消费要讲文明2、论“雅而不高〞3、呼唤生命教育第二单元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5、立党为公执政为民6、拿来主义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8、米洛斯的维纳斯第三单元9、宝玉挨打10、阿Q正传11、变形记12、失街亭13、棋王第四单元14、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15、劝学16、过秦论17、师说18、晏子治东阿19、谏太宗十思疏必修五:第一单元1、钱2、规那么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第二单元4、东方风来满眼春5、心随飞翔英雄潇洒走苍穹6、喜看稻菽千重浪7、访李政道博士8、甘地被刺第三单元9、雷雨10、哈姆莱特11、城南旧事12、长亭送别13、等待戈多第四单元14、鸿门宴15、陈情表16、段太尉逸事状17、游褒禅山记18、郑伯克段于鄢19、报任安书必修一:第一单元1、我们对香港问题的根本立场2、我爱这故土故土3、狱中上母书第二单元4、预言相信未来5、哦,香雪6、草莓第三单元7、?呐喊?自序8、项脊轩志9、再别康桥10、葡萄的精灵第四单元11、自然界和社会12、大地上的事情13、飞向太空的航程14、大自然在对抗必修二:第—单元1、邶风·静女小雅·采薇2、给我的孩子们3、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4、边城第二单元5、烛之武退秦师6、谋攻7、荷花淀第三单元8、阿房宫赋9、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0、吊古战场文第四单元11、苏武传12、回忆鲁迅先生13、金岳霖先生14、早晨从中午开始必修三: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离骚3、寻梦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4、我有一个梦想第二单元5、曹操诗二首6、兰亭集序7、我与地坛8、热爱生命第三单元9、归去来兮辞〔并序〕10、秦腔1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第四单元12、论睁了眼看13、送穷文14、?老残游记?自叙必修四:第一单元1、滕王阁序2、树林和草原3、我与绘画的缘分4、观火第二单元5、故都的秋6、前赤壁赋7、春江花月夜8、杜甫诗二首第三单元9、祝福10、刘姥姥一进荣国府11、俄罗斯性格第四单元12、千篇一律与变化万千13、风雨纵横好题诗14、谈挑花必修五: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2、垓下悲歌3、蜀道难4、老人与海第二单元5、庄子寓言二那么6、饥饿艺术家7、卡尔维诺小说两篇第三单元8、小二黑结婚9、三块钱国币10、罗密欧与朱丽叶第四单元11、咬文嚼字12、谈比喻13、略论语言形式美1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必修一:第一单元1、落日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3、唐山大地震第二单元4、死水再别康桥5、雨巷寂寞6、我遥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三单元7、铸剑8、十八岁出门远行9、不会变形的金刚第四单元10、赤壁赋11、陈情表12、项脊轩志13、兰亭集序必修二:第—单元1、我的回忆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3、居里夫人传第二单元4、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6、兵车行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6、琵琶行7、登幽州台歌终南山燕歌行石头城李凭箜篌引锦瑟第三单元8、箱子岩9、跑警报10、巩乃斯的马第四单元11、鸿门宴12、淝水之战13段太尉逸事状14、崔杼弑其君必修三:第一单元1、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2、人们如何作出决策3、痛与不痛的秘密第二单元4、八声甘州声声慢虞美人5、念奴娇赤壁怀古六州歌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正宫·醉太平刺世越调·天净沙秋双调·大德歌春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双调·夜行船秋思7、登快阁书愤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论诗〔其二〕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第三单元8、山地回忆9、宝黛初会10、巨翅老人第四单元11、游褒禅山记12、阿房宫赋1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14、滕王阁序必修四:第一单元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敬业与乐业3、荣誉与爱荣誉第二单元4、氓伐檀无衣鹿鸣5、离骚6、孔雀东南飞7、短歌行白马篇归园田居〔其一〕第三单元8、雷雨9、窦娥冤10、哈姆莱特第四单元11、劝学12、师说13、与高司谏书14、原君必修五:第一单元1、论雅俗共赏2、谈中国诗3、读?鲁滨孙漂流记?第二单元4、迷娘曲我单独漫游,犹如一朵云5、帆信天翁6、豹蛇第三单元7、春末闲谈8、汉家寨9、古瓷器第四单元10、论修身11、论民本12、神游物外13、祸兮福兮。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 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精选ppt
34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 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 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精选ppt
35
“烧笋晚食”时收到来信,信中假想之情景与现
实情景的绝妙巧合,竟使得文与可夫妇“失笑喷饭
满案”。失笑、喷饭两个动作,既说明了苏轼诗的
据说我国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 生也曾在室内置一器,养虾其中,时时 观其姿,体其态,以至齐老先生笔下之 虾,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精选ppt
1
精选ppt
2
精选ppt
3
4
文 与 可 《 墨 竹 图 》
精选ppt
北宋时期,也有个擅长画竹的人,也是苏轼
的表兄弟,姓文名同字与可。
据有关史料说,他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
精选ppt
12
筼筜谷在洋州城以北十里,位于傥水河与 贾屿河的交汇处,这里溪泉清冽,修竹蔽天, 环境极为幽雅。文与可在此建造亭榭,培植 花木,开掘水池,公余之暇,常来此吟咏休 憩,画竹写生。他在《筼筜谷绝句》中这样 写道:“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两岸烟蒙蒙。 寻幽直去境渐野,宛尔不似在尘中。”
苏轼也有诗道:“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 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 胸中。”
得其意,并得其法。里仅仅是得到他的意蕴,并且
也得到了他的方法。
精选ppt
24
第一段可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①文与可的绘画理论: 成竹在胸再动笔 ②自己学习与可画论的心得: 学习过程不可少 ③引用苏辙的话: 运用类比赞文同
精选ppt
25
与可画竹,初不自 与可画竹,起初自己并不看 贵重贻,人四口方实之:人持 重。四方的人们,带着白绢 缣素贻而:请遗者留,;口足实相:话来柄请。他作画的,在他的门口 蹑于指其做门事。或与说话可不厌小心脚,与脚互相碰踩。与可讨厌 之,给投人诸家地留而下话骂柄曰。:他们,把白绢丢在地上骂道: “吾将以为袜。” “我将用这些白绢做袜子!” 士大夫传之,以为 文人们传道着他的话,作为 口实。及与可自洋 话柄。等与可从当洋州太守 州还,而余为徐州。回来,我正任徐州太守。与 与可以书遗余曰: 可把信寄给我说:“近来告 “近语士大夫,吾 诉文人们说:‘我们画墨竹 墨竹一派,近在彭 这一流派的人,已传到近在 城,可往求之。袜 徐州(的苏轼),你们可去 材当萃于子矣。” 求他画。’做袜子的材料会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

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高中语文课件 《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高中语文课件 《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而: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才,表承接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但,表转折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而: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才,表承接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但,表转折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如果,表假设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表达
6.一词多义:
省: ①不省所怙 ②汝来省吾
知道 看望
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将成家而致汝
表达 使……来,招致
诚: ①诚知其如此 ②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③乃能衔哀致诚
诚: ①诚知其如此 如果 ②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③乃能衔哀致诚
诚: ①诚知其如此 如果 ②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实在,确实 ③乃能衔哀致诚
5.古今异义: ◆将成家而致汝
◆吾与汝俱少年
◆志气日益微
5.古今异义: ◆将成家而致汝 ①古义:安家。 ②今义:男子结婚。 ◆吾与汝俱少年
◆志气日益微
5.古今异义: ◆将成家而致汝 ①古义:安家。 ②今义:男子结婚。
◆吾与汝俱少年 ①古义:青年男子。 ②今义: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
◆志气日益微
5.古今异义:
皆不幸早世
4.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 羞:通“馐”,美味食物。
◆敛不凭其棺 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其传之非其真邪 邪:通“耶”
皆不幸早世
4.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 羞:通“馐”,美味食物。
◆敛不凭其棺 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其传之非其真邪 邪:通“耶”
皆不幸早世 世:通“逝”,死去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未可以为信也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不克蒙其泽矣 终葬当于先人之兆 当来省吾,止一岁

《文与可筼筜谷偃竹记》

《文与可筼筜谷偃竹记》

苏轼在文章中提出了“画中有诗”的 艺术理念,认为绘画作品不仅要有形 式美,还要有内涵和意蕴,要能够引 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文同的绘画风格独特,他强调画家的 内心感受和个性表达,认为艺术创作 应该追求个性化和创新性。
03
从《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 记》看文与可的文学风格
文与可的文学风格特点
自然流畅
文与可的文学风格以自然流畅见长,语言质朴而 不做作,情感真挚而不矫情。
文与可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 熏陶。他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在画竹方面有着独特的造 诣,被誉为“天下第一竹”。
文与可的生平经历十分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和宫廷画 师等职务。在政治上,他主张改革,反对贪污腐败;在艺 术上,他不断创新,追求卓越。
文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01
文与可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的文学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 远而著称,被后人誉为“文笔天下第一”。
文章首先介绍了文同在筼筜谷中画竹子的背景和环境,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 点。
然后,文章通过描述文同画竹子的过程,展现了文同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 风格。
最后,文章表达了苏轼对文同逝世的哀悼和对其画艺的赞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 绘画艺术的见解和追求。
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
文同的绘画技艺是高超的,他能够通 过观察和体验自然,将自然之美融入 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VS
详细描述
稍纵即逝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宋代苏轼的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用来形容 机会难得,不能轻易放弃。这个成语的含 义是比喻机会难得,要抓住每一个机会, 不要轻易放弃。
THANKS
感谢观看
黄庭坚是北宋诗坛的重要人物,其诗 歌风格严谨、深沉。相比之下,文与 可的文学风格更倾向于自然流畅和意 境深远。

高二下册文言文

高二下册文言文

高二下册文言文
在高二下册的文言文学习中,同学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
1. 《阿房宫赋》: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阿房宫的壮丽与豪华,并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要吸取秦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2. 《六国论》:通过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探讨了北宋王朝面临的现实问题,提醒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坚定抗击侵略的决心。

3. 《伶官传序》: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描写,阐述了国家兴盛衰亡的道理。

4. 《石匮书书后序》:主要介绍了明朝的史书《石匮书》的编纂过程和内容,以及作者对明朝历史的看法。

5. 《游褒禅山记》:通过记述作者游褒禅山的所见所感,强调了实践和观察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人生哲理。

6. 《项脊轩志》:以项脊轩为线索,回忆了作者家族的变迁和人生经历,表达了对家族和亲人的怀念。

7. 《五人墓碑记》:通过对五位义士的赞颂,强调了“仁义”和“气节”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

8. 《登泰山记》:通过记述作者登泰山的经历,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9. 《病梅馆记》:通过描述病梅的境遇,暗示了人才的遭遇,呼吁要尊重人才、解放人才。

在学习这些文言文时,同学们需要注重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并多进行翻译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同时,还需要注意与高一所学内容的衔接,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阿房宫赋》《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四子侍坐》
必修5
《阿房宫赋》
(京)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指招致乱亡的周幽王、周厉王)而非笑之。

然则任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

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乎?……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汉书·京房传》)
【翻译】
京房说:“齐桓公、秦二世也曾听到过这样的道理,但他们却嘲笑幽王、厉王的糊涂。

然而他们仍然任用了竖刁、赵高这样的狡诈之徒,结果国家政治一天比一大昏乱,造反的人满山遍野。

为什么他们不能以幽王、厉王作为前车之鉴,从而觉悟到自己用人之非呢?……前世的齐桓公、秦二世也是这样认为的。

我恐怕将来的人看现在的情形就如同我们看过去的情形是一样的。


《伶官传序》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

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

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庄宗皆许以为
刺史。

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

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

不可!”因格其命。

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

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新五代史·伶官传》)
【翻译】
唐庄宗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很多人能唱他唱的歌,称为“皇帝亲自制作”的歌到处都是。

他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人叫他亚次。

另外他又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从他做王,到做天子,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到了灭亡……与梁在胡柳打了一仗,他的一个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抓获。

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汴州,周匝拜于马前,唐庄宗得到他非常喜欢,赐给他黄金与布帛,犒劳他的辛苦。

周匝回答说:“我身陷仇敌之中,能够不死而活着回来,是教坊使陈俊、内圆栽接使雠德源的功劳啊。

希望请求用两个州来报答这两个人。

”唐庄宗都答应下来决定任用为刺史。

郭崇韬劝谏说:“与陛下共同作战夺取天下的人,都是杰出的忠诚勇敢之人。

现在大功刚刚告成,一个人都还来不及封赏,却首先任用伶人为刺史,这样恐怕会失去天下民心,是不行的。

”于是任命没有得到执行。

过了一年,伶人多次拿话在庄宗面前请求,庄宗对郭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了,你让我见到这两人时很惭愧。

你的话虽然公正,但你应当为我委屈心意来执行这件事。

”最终,任用陈俊为景州刺史,雠德源为宪州刺史。

《祭十二郎文》
1、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而今已矣,除吾死之外,当无见期。

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

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袁枚《祭妹文》)【翻译】
唉!痛心啊!早知要和你诀别,那我怎么肯离家远游呢?即使出外,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知道、同你一起商量安排啊!如今完了,除非我死,否则就没有相见的日期。

可我又不知道哪一天死,才可以见到你;而死后究竟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以及能相见还是不能相见,终究是难以明白的啊!如果如此,那么我将终身抱着这无穷的遗恨,天啊!人啊!竟然这样完了吗!
2 、退之《祭十二郎文》一篇,大率皆用助语,其最妙处,自“其信然邪”以下,至“几何不从汝而死也”一段,仅三十句,凡句尾连用“耶”字者三,连用“乎”字者三,连用“也”字者四,连用“矣”字者七,几于句句用助辞矣!而反复出没,如怒涛惊湍,变化不测。

(宋代费衮《梁溪漫志》)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苏轼《答谢民师书》)
【翻译】
您给我看的书启、诗赋、杂文,我已读了多遍。

大作犹如行云流水,原本无一定的形式,飘荡流动,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文理毫不做作,千姿百态,舒卷自如。

《四子侍坐》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翻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2、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欤?”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
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翻译】
我的政论不能得到实施的话,就乘小船飘洋过海,跟着我的人应该是子由吧?“仲由啊! 除了勇气超过了我,其它真的没什么可取之处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