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_农村改革的三个问题
抓住水利薄弱环节 夯实“三农”发展基础——陈锡文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第 一是 粮食 产 量连 续七 年增 长 。
十 五 ” 末 期
1 .2 亩 ,8 5万农 户 拿 到林 权 证 , 3亿 农 民受 80 亿 62 近
益 。 民专业 合作 组织 继续较 快 发展 , 至去 年 9月 农 截
农合 、 新农 保等 。
第三 是农 村 民生 明显 改善 。农 村 水 电路 气 房等
建 设明显 加强 , 科教 文卫保 等 事业发 展 明显加 快 。目 前,新 农合 已经 实 现全 覆盖 ,财 政补 助标 准 由人均
“ 一五 ” 乡居 民 收入 差距 没有 明显 扩 十 城
大 , 不 容 易 很
问题 。全 国 8万 多座水 库 , 大 多数 都 是 小微 型 水 绝 库 , 微 型 水 利 设 施 一直 主 要 依 靠 农 民 自己修 建 。 小
进 入 新 世 纪 以来 , 出就 业 农 民工 数 量 越 来 越 多 , 外 农 村 的 青壮 年 劳动 力 大量 外 出 ,农 村 水 利建 设 缺 少 劳 动 力 ,而 且 很 多地 方 在 减 轻 农 民负 担 中 取 消 了积 累工 和 义 务 工 ,新 的投 入 机 制 又没 有 及 时 形 成 。这 个 环 节 出 现 了真 空 , 加大 农 田水利 建 设 力 度 迫 在 眉 睫 。 同时 , 们 也 要 跟 农 民群 众 讲 清 楚 , 我 完 全 依靠 政 府 把 水 引 到你 家 地 里 , 也 不 现 实 。为 了 这 改 善 你 自 己的 生 产 生 活 条件 , 点 活 也合 情 合 理 。 干 而 且, 只要 机 制 合 理 , 民也 不 是 不 愿 意 干 。政 府 农 要 加 大投 入 , 立 微 型 水 利专 项 资 金 , 通 过 一 事 设 并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十六大以来,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班级:09级思政二班姓名:王莉学号:12009244315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摘要: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过低,农民就业问题严重,以及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缓慢上。
因此,我们应该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从而造福于人民。
本文从“三农”问题的含义、现状及对策出发,探讨解决其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三农问题出路措施政策一、三农问题的含义农业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
农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要看到,“三农”问题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城乡经济结构是密切相关的。
城镇化率低,且村镇极其分散,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产业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支撑,缺乏规模效益,与区域经济工业化的要求极不适应,农民的非农产业出路极其狭窄;三是乡村面貌落后: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无法有力执行规划的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乡村建设混乱。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
二、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现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
不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后还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见三农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所谓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一定要处理好三农问题,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三农问题必看大政方针
加大补贴力度促农民就业创业农民收入创新高增收面临新挑战农民收入是农民生活的基础,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基础,也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农民增收的高度重视。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761元,比上年增加621元,扣除物价指数增长了8%,农民收入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但当前,支撑农民增收的两个主要来源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外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我国工业产品出口受阻,一些企业关闭和停工,导致农民外出就业困难、工资水平降低;另一方面,国内粮食、棉花、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致使农民依靠务农增收的形势也趋于严峻。
在当前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加大惠农政策增收力度,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拓展农村非农产业增收渠道,积极开辟外出就业增收空间,着力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机会,内外联动,多措并举,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合力。
【延伸阅读】2004年以来,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激励下,在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发展形势持续向好。
农民收入增幅连续5年超过6%,是20多年来的第一次。
近5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累计增加2000多元,年均增收400多元,这也是历史上的首次。
努力防止谷贱伤农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中央不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初步形成了新时期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带给农民“真金白银”的实惠。
农产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收入。
今年将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有效引导市场走势,防止谷贱伤农。
2015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A类)
2015年⼭东省录⽤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卷) (满分:100分时限:180分钟)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综合分析能⼒、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字表达能⼒和贯彻执⾏能⼒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50分钟,作答13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4.考⽣可以在本试卷空⽩位置或草稿纸上打草稿,但所有题⽬都要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作答,作答在其他位置⼀律⽆效! ⼆、给定资料 1.中央⼀号⽂件是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份⽂件,⼀号⽂件中聚焦的主题往往是国家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全年⼯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因此历年的⼀号⽂件都会受到各界的⾼度关注。
2015年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改⾰创新⼒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意见》印发。
今天,在中国经济发展步⼊新常态的背景下,2015年中央⼀号⽂件继续锁定“三农”,表明“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但没有弱化,反⽽更为加强。
当前,中国正处在四化建设和全⾯实现⼩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冲刺阶段。
全⾯建成⼩康社会,不能缺了农村这⼀头。
四化建设,必须补齐农业这⼀短板。
在国家各项⼯作中,“三农”的重要属性仍⼗分明显。
这些因素决定“三农”仍是中央亟须和重点部署的⼯作,也正是缘于此,今年的中央⼀号⽂件第12次将靶⼼锁定“三农”。
今年的⼀号⽂件以“加⼤改⾰创新⼒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于当前和未来⼀个时期农村⼯作的总体性安排定位,延续了2014年全⾯深化农村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并进⼀步加强。
⼀号⽂件不仅对全⾯深化改⾰⼤局中的农村板块进⾏了全⾯部署,指明了新常态下农村改⾰的重点和⽅向,更是⾸次为农村法治体系化指明了⽅向。
中央农村⼯作领导⼩组办公室主任陈锡⽂2⽉1⽇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号⽂件前⾯三⼤板块,“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是我们的任务,后⾯的两⼤板块则是怎么去实现上述三个⽬的:改⾰是动⼒,法治是保障。
不能再对不起农民——中央台记者柴静采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 全程实纪
格 , 个 是 说 不 过去 的 。 比如说 北 最 弱 的一 个 产业 。 ” 这 你
我 繁 最 “ 也 有 人 认 为 说 , 在 中 国 但 现 的 突 破 ,就是 在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确 定 京 , 已经 从 市 中 心 , 华 区 , 便 你 四 D l 反 的 城 镇 建设 用 地 范 围 之 外 ,经 批 准 利 的 地 区 , 叫 我 搬 到 三 环 、 环 、 农 业 占 G P也就 是 1 %上 左 右 , 你 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 益性项 五 环 以外 去 了 ,我 做 的牺 牲 还不 够 正 比例 也 不 太 大 , 用 不 着 太 去 在
一
大了。
理去 , 我把 这个 地让 出来 , 可 以让 我
出问 题 。 还有 第 二 句话 是 中 国未 来
就 当 时 他 说 源 头 是 在 18 9 2年 的 更 多 的人 得 到 好 处 ,我 凭 什 么要 叫 的一 个大 的坎 就是几亿 人进城 , 宪 法 修 正 案里 的一 句 话 :城 市 土 地 我经 济 上 还 要 吃 亏 ,那 就 讲 不 过 去 看 这 个 坎 能 不 能 过 得 去 ,我 问 他 : “ 了 , 吧。” 对 “ 这两 句 话 怎 么 理 解 ? ” 说 :我 想 他 “ 收归国有 。” 这一收 , 村土地就转 农
农 民 的地 ,再 把这 些挪 出来 的 地 变 地 。 陈 锡 文说 :从 强 制这 个 角度 去 ” “ 也 看 ,当 然它 会 把 一 些 矛 盾 更加 激 化 的 上面 , 玻 璃 是 透 明 的 , 完早 饭 成建 设 用 地 , 是 违法 的。 ” 大 吃 “ 地农 用 ,你 把 农 民挤 出来 起来 , 农 第一讲理我跟你很难讲的了。 我们想过去看 ,这个老总一把拉住
山东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类
2015年山东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类)(满分:100分时限:180分钟)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50分钟,作答13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4.考生可以在本试卷空白位置或草稿纸上打草稿,但所有题目都要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作答,作答在其他位置一律无效!二、给定资料资料1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一号文件中聚焦的主题往往是国家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因此历年的一号文件都会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
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
今天,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问题,表明“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非但没有弱化,反而更为加强。
当前,中国正处在四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冲刺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缺了农村这一头。
四化建设,必须补齐农业这一短板。
在国家各项工作中,“三农”的重要性仍十分明显。
这些因素决定了“三农”仍是中央亟须和重点部署的工作,也正是缘于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12次将靶心锁定“三农”。
今年的一号文件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立足于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总体性安排定位,延续了2014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并进一步加强。
一号文件不仅对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农村板块进行了全面部署,指明了新常态下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更是首次为农村法治体系化指明了方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2月1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一号文件前面三大板块,“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是我们的任务,后面的两大板块则是研究怎么去实现上述三个目的:改革是动力,法治是保障。
2015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A卷)完整版
2015年山东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类)(满分:100分时限:180分钟)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50分钟,作答13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4.考生可以在本试卷空白位置或草稿纸上打草稿,但所有题目都要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作答,作答在其他位置一律无效!二、给定资料资料1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一号文件中聚焦的主题往往是国家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因此历年的一号文件都会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
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
今天,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问题,表明“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非但没有弱化,反而更为加强。
当前,中国正处在四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冲刺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缺了农村这一头。
四化建设,必须补齐农业这一短板。
在国家各项工作中,“三农”的重要性仍十分明显。
这些因素决定了“三农”仍是中央亟须和重点部署的工作,也正是缘于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12次将靶心锁定“三农”。
今年的一号文件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立足于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总体性安排定位,延续了2014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并进一步加强。
一号文件不仅对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农村板块进行了全面部署,指明了新常态下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更是首次为农村法治体系化指明了方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2月1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一号文件前面三大板块,“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是我们的任务,后面的两大板块则是研究怎么去实现上述三个目的:改革是动力,法治是保障。
摘 陈锡文破解“十二五”时期的“三农”发展“两难”问题的答案
资料摘录-陈锡文破解“十二五”时期的“三农”发展“两难”问题2011月3月25日光明日报作者李慧李金桀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我国“三农”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米袋子”更满了,“菜篮子”更丰富了,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然而,中国“三农”发展在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日渐凸显的“两难”问题:既要提高农产品价格以保障农民生产积极性,又要保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消除通胀压力;既要加速推进城镇化,又要保证18亿亩的耕地红线;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又要降低环境污染,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站在“十二五”新的起点上,中国能否利用新的发展机遇,成功破解这些“两难”问题,是关乎中国“三农”乃至整个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3月24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寻求破解“十二五”时期的“三农”发展“两难”问题的答案。
●破题一:如何既提升农产品价格,确保农民增收,又不给抑制通胀带来压力?“应根据生产和需求状况,把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记者:在粮食生产中,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提高会提升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带来农民收入增长,但又会给抑制通胀带来一定压力,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矛盾?陈锡文: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一动整个物价都会跟着上去。
物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价格的上涨都会带来农产品价格上升。
粮食价格上涨有其自然因素,如果不能补偿这些成本的上涨,就会损害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粮价上涨,消费者也要理解,也要宽容。
这几年,中国政府所规定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每年都在提高,根据生产需求情况,把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
从目前看,中国粮价有上涨,但跟国际市场相比低得多。
记者:“十二五”时期如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价格稳定?陈锡文:现在,我国的粮食储备体系比以前完备了很多,坚持多渠道收购粮食、多层次储备,形成了从国家粮食储备总公司、各省国有地方粮食储备公司、部分商业贸易企业多层储备的格局。
新农村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最新精选】
关于新农村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新农村建设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后,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
已有的各种研究就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国内外发展经验与模式的比较,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本文在概述前人有关著作和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研究一、前言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这个“新农村”是相对于旧中国的“就农村”而言的。
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又一次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这个“新农村”是相对于改革开放前的农村。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5年12月31日,《中国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发表,使得新农村建设的提法引起学界的热烈关注。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我发现,我国对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实质上是对“三农问题”研究的传承。
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是“三农”问题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和大热门。
因而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新农村建设研究也有不同主张。
这些主张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二研究回顾(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新农村建设究竟新的是什么,它要建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农村?这是首要回答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种代表性的说法。
一是以“三农”问题研究专家陆学艺为代表的“改革”说。
这种观点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身是一场变革,涉及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必须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性政策性的限制和障碍,健全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通过改革早已不合时宜的户籍制度,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来实现新农村的建设。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关注三大问题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关注三大问题作者:陈锡文来源:《决策探索》2012年第16期当前,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也很大。
农业农村改革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农业农村发展和富裕农民方面受到较多关注的有三大问题:一是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二是农村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体制问题;三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变市民的问题。
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切实解决好这三个问题。
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但要看到,农业仍然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我国农产品总体状态还是供不应求,粮、棉、油、糖、肉这几大农产品都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
比如,2011年,我国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的粮食包括大豆在内,一共是5800多万吨,相当于1160多亿斤,相对于2011年国内的粮食总产量11424亿斤,进口的粮食已超过国内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再比如,2011年,我国进口棉花331万吨,国内总产量660万吨;进口植物油674万吨,国内总产量1000万吨;进口食糖200万吨;海关统计的进口猪肉量接近100万吨。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必须通过保护耕地,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断推动市场化进程,努力提高我们的农业产业水平。
总体来讲,增加粮食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
全球总人口接近72亿,中国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数量的比例不到19%。
目前,我国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在世界上已处于前列。
我们用拥有占全球不到9%的耕地生产了占全球22%左右的粮食,农产品人均消费水平不低于国际水平;但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决定了我国对植物油的大量需求,供给压力很大。
我国全年的食用植物油的消费总量超过2500万吨,而国内生产的植物油大约1000万吨,缺口是1500万吨。
除了进口的植物油600万至700万吨,剩下的缺口以进口大豆弥补。
陈锡文谈“中国农村改革历程四件大事”(四)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陈锡文谈“中国农村改革历程四件大事”(四)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7年第15期关于“补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12 月23 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整个国家经济社会都在向前发展,农村当然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性目标的攻坚期。
能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看短板补得怎么样。
“补短板”这个论断,就是在这个关键时期,通过调研分析各方面情况之后,中央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问题,所以才在这个阶段提出来。
可以想象,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补短板,要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很重要的问题是,需要认真研究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到底是什么样的,以避免我们在政策上、理论上出现偏差。
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中国大概最终也走不了像美国一样的大农业发展道路。
今年3 月6 日,《北京日报》第18 版发表了一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的文章《小农经济过时了吗》。
小农经济这种状态是我们这些东亚国家的基本状态,受制于资源禀赋、人地比例关系等等,这些是不是必然现象,是不是规律性的东西,还是其他什么别的东西,那就需要认真研究了。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里,都讲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规模经营,在过去很多人的认识中就是让农民进城,把土地给更少更优秀的农民种,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实现规模经营,这是一个基本逻辑。
但现在看起来很难,发展规模经营的条件是农业人口的转移,而农民工进城的速度在明显下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整体经济增速下降到6.7%,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随之下降。
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A卷)完整版
2015年山东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A类)(满分:100分时限:180分钟)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50分钟,作答13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4.考生可以在本试卷空白位置或草稿纸上打草稿,但所有题目都要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作答,作答在其他位置一律无效!二、给定资料资料1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一号文件中聚焦的主题往往是国家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因此历年的一号文件都会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
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
今天,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问题,表明“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非但没有弱化,反而更为加强。
当前,中国正处在四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冲刺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缺了农村这一头。
四化建设,必须补齐农业这一短板。
在国家各项工作中,“三农”的重要性仍十分明显。
这些因素决定了“三农”仍是中央亟须和重点部署的工作,也正是缘于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12次将靶心锁定“三农”。
今年的一号文件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立足于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总体性安排定位,延续了2014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并进一步加强。
一号文件不仅对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农村板块进行了全面部署,指明了新常态下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更是首次为农村法治体系化指明了方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2月1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一号文件前面三大板块,“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是我们的任务,后面的两大板块则是研究怎么去实现上述三个目的:改革是动力,法治是保障。
农村改革的三个问题
农 村 改 革 的 三 个 问 题
口 陈锡 文( 中央农村 工作领 导 小组 副组 长 、 办公 室主任 , 中央 财经领 导 小组 办公 室副主任 )
对 于 这 个 问
题 ,比较积极 的支
限 。另外 , 据我 了解 , 从事社会学和人类 学 的专 家 , 表现 出一 种忧 虑 , 为这 也 因
法, 有些专 家学 者支持 , 认为这 解决 了
城市 发展缺地 、 农村建设缺钱的问题 。
但我 认为 , 何必这 样做呢 ?直接让
题 ;还有 一些在我看来是应该制止 的 , 比如 为了城市进 一步扩张而 “ 剥夺 ” 农
字, 几乎是 2 O年没有 变化 。所 以不难理
怎么就对农民这么认真呢?
辆 , 出来的 人不超过 2 0人 , 走 0 到晚 上
不亮灯的房子超过 7%。南边社区好一 0 些, 不亮灯的房子超过 4%。 0
解, 为什么金 融界讲农村金融改 革付 出
很 大努 力 、 出很大步 伐 、 得很 大成 迈 取
只解 决一个问题。如果 只顾一点不及其
余, 引发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结果 , 有一个小 区 , 卖了 10 套房 大约 10
1r 国鞲 鹾 —
一
庞童
一… 一
/ —maIc r i 1 3.o E i wzbb@ t m : 6
子 ,每天 早晨 出 门上班 的车 辆 约 10 0
就 会提高 , 然后政府再利用得 到的土地
出让 金 , 补贴农村的新房建设 。这 个办
综合看这些年农村的变化 , 有的非 常积极 , 如农村 金融的推 进 ; 些今 比 有
陈锡文谈“中国农村改革历程四件大事”(二)确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陈锡文谈“中国农村改革历程四件大事”(二)确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7年第13期1978 年至今,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件大事是确立了党和政府同农民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二件大事就是确立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概念的由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个概念由来已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毕竟是俗语,于是后来逐渐概括,到了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就形成了这个概念——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982 年底起草1983 年中央一号文件时,我参加了。
会议在空军招待所开的,当时我调研回来向杜老(杜润生)汇报。
汇报完了后杜老跟我说,他最近出去调查,一路跟地方同志也在聊,总得给双包到户起个名,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小名、乳名,要起个大名。
“想半天,我就想出一个双层经营体制,你们年轻人怎么看。
”到了1982 年底杜老还是这样讲,当然这句话含义很深,意味着集体经济到底还要不要,人民公社还要不要;中国未来的农村经济构架是什么。
后来这句话变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生产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中间有一段一直有争议,有很多方面值得检讨,有没有做过头的,有没有资产阶级自由化、全盘的西化、全盘的自由化、全盘的市场化、全盘的私有化等等。
也曾经点名点到“双包到户”,认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在农村搞了“双包到户”就是自由化,于是农村也出现过波动。
好在中央及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性和重大性,在1991 年底召开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上,经过反复研究,最后提了基本经营制度的概念。
在十三届八中全会的决定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这句话实际上太长了,有人概括为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
全会提出来要实行这个制度,第二年这句话就进入了宪法。
1992年修宪时就把这句话吸纳进去了。
农村集体经济土地实行这个制度,这是宪法规定的。
为什么现在又讲三权分置为什么现在讲三权分置。
陈锡文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
改革进入城 乡必须互动的时期
当 前 , 我 们 正 站 在 新 的 历 史 起
展 、全 面 建设 小康 社会 、加 快推 进社
三 中全会 决定 所 指 出的那 样 ,从 我 国
当 前经 济社会 发 展的 阶段 性特 征 看 , 我 国总体 上 已进 入 以工促 农 、以城带
为主 体 、多种 所 有制 经 济共 同发 展 的 面 繁荣 ,为经 济社 会全 面 协调 可持 续 乡的发展 阶 段 ,进入 加快 改 造传 统农 格 局 ,始 于农 村 个体 和私 营 经济 的率 发展提 供 有 力支撑 。中 国作为 一个 人 口大 国 ,只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坚持 把 解 决好十 几亿 人 业 、走 中 国特 色农业 现代 化 道路 的关 先兴 起 ;扩大 基 层民 主 ,实 行群 众 自 口的吃 饭 问题 始终 作 为 治国安 邦 的头 键时 刻 ,进入着 力破除城 乡二元 结 治 ,始于农村 实行村民 自治 。 构 、形成 城 刍经 济社 会 发展 一体 化新 格 局的 重要 时 期 。可 以说 ,在 当前这 个特定的发展阶段 ,无论是改 革或是发
高层 访谈
编者按 :
集 萃,语 简意赅 ,特 予
陈锡 文
着力在农 村改革发展上取得新 突破
农 业生产、农村 经济和农 民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 高,农村社 会的持 续稳 定 , 将是 中 国经济社会持 续稳 定发展 的 最坚实基 础 。可见 ,农村 的改革发展 关 系全 局 ,在新形势 下推进 改革发展 ,必须着力在农村改革发展 上取得 新 突破。 多种所 有制 经 济共 同发 展 ;扩大 基 层 民 主 ,实行 村 党组 织领 导下 的村 民 自
陈锡文谈“中国农村改革历程四件大事”(一)确立党和政府同农民
陈锡文谈“中国农村改革历程四件大事”(一)确立党和政府同农民关系的基本准则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7年第12期从 1978 年至今,中国农村改革已走入第 39 个年头,到 2018 年就是整整 40 年了。
39 年来,中国的农村改革不断地深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就,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39年来我们是如何做的,当前还面临什么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能做到怎样,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这是大家都高度关注的问题。
经过 39 年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超越了美国,对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能够健康顺利发展,“三农”工作取得的成就功不可没。
这是所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三农”出现大的波动,整个经济社会就会出现波折。
从这个意义上讲,39 年来的中国农村改革中,尽管农业占 GDP的比重在下降,但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来没有改变。
党中央一直强调,做好“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无论是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各级干部, 39 年来在“三农”工作上做的事情可以说数不胜数。
回顾起来,大概做了四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在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回答了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农民的基本问题,确立了我们党和政府同农民关系的基本准则。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叫作《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
这个基本准则就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在党的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一个决定,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文,你就会看到决定后面有一个括弧,叫作“原则通过” 。
《决定》是原则通过,意味着有一些中央委员是不赞成的。
全会决定经过了 9 个月的时间,直到 1979 年 9月份,中央召开十一届四中全会时才正式通过。
所以现在要去找文献,一般公开发行的文献,大概已经找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带括弧的原文了。
后来载入公开出版物的,都是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当然对三中全会的决定有若干方面的修改,但总的精神和基本内容还是一致的。
三农问题
三农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二元结构一、中国的三农问题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之谓也。
这一称谓今天已经纳入了官方话语之中,被广泛使用。
从近况看,三农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领导人言之凿凿把它视为重中之重,为政之首:媒体则把它作为重大题材连篇累牍地予以报道;在年初的“两会”上,三农问题甚至成了代表们最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关提案的数量在所有的提案中遥遥领先;由此也足见三农问题的严重性。
那么,什么是三农问题的真实情形呢?笔者在调查中,曾听农民说“我爷爷流血,我爸爸流汗,到了我自己则是流泪”。
这句话换成可被接受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中国农民曾为新中国的建立流血,为国家工业化流汗,现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则因贫穷和不公正的遭遇而流泪。
而他们流泪是发生在整个经济快速增长,城市生活日新月异的情况底下,因而就格外痛苦,比流血和流汗的遭遇更惨。
这也许就是三农问题形象的概括。
一位农村基层干部则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李昌平,2002),观之大多数农村,大抵没有错。
从收入这项核心指标看,过去几年农民收入一直处于十分低迷的状态,农民生产投资和生活消费都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不少地方的农村经济已不再像改革初期那样充满活力和生机。
200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253元,而且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所属32个市县的2万多个农村家庭的调查(郭建军,2001),低收入组和中低收入组占了54.2%,这部分人是21世纪中国的贫下中农;调查还显示,1%的最高收入农户拥有的全部收入是20%最低收入农户全部收入的1.7倍。
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显著扩大。
2002年二者的差距已经超过3:1。
如果考虑到农民收入的统计数据有一定的水分,而城市居民还享有农民无法享受到的多种福利,如福利住房、公费医疗、单位发放的实物收入等,那么,差距将会更大。
世界银行(1998)在一份报告中认为这部分福利应达到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4左右。
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讲话录音整理
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讲话(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2009年5月25日上午湖州来过四次,间隔时间比较长。
这是第四次。
但对湖州的发展情况一直关注。
市里06年开始搞市校合作共建,在杭州签订了协议;07年孙书记专门到北京给我介绍过湖州新农村情况;最近,不少科研单位、教学单位对湖州的新农村建设很关注,都觉得是很好的经验,中央党校、人民大学都写了很有影响的调研报告。
看了这些材料,确实感觉到湖州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湖州的三县两区中,我去安吉看了两次,安吉在三县两区中经济不算走在前列,但整个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山川秀美,赏心悦目,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和美,取得了很大成就。
因为看得很少,听得也很少,评价就不多讲了,昨天和孙书记、唐书记在车上、吃饭的时候也谈过一些,想谈几层我自己的认识,不一定和湖州的新农村建设、改革发展有什么联系,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一个是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概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家都知道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是作为中共中央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提出来的。
从05年10月到现在不到4年时间。
我是参加了文件起草,这部分内容我是负责执笔。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想,到底什么叫新农村建设?中央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提这个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实际上在认识上需要不断深化。
一般来讲,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是指那五句话二十个字。
中央领导同志要求一定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新农村。
在工作实践中我也感觉到存在一点问题,在有的地方,有些同志在把当前我们正在做的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当作两件事情,所以也有的地方另外还有个新农办,那么它做得工作到底是什么?昨天我在车上和孙书记、唐书记也讨论这个事情。
经过这三年多的实践,就我个人来看,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实际上涵盖了我们正在做的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部内容。
其实这两件事是一体化的。
也就是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阶段,农业农村工作总的抓手就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把它分成两件事。
城镇化率不是越高越好——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接受人民日报专访
与发 展 水 平 和 经 济 实力 相 匹配
程相 适应 , 与其发展 水平和 经济实 力
相 匹 配 . 出 了这 个 能 力 很 可 能 会 出 超
记 者 : 在 有 些地 方 通 过 “ 村 现 拆
并居” “ 转非” 等形 式加速推 进城 、农
镇化。 引发 了一 系列 问题 。 您 说 城 镇 化 率并 非 越 高越 好 . 此 怎 么理 解 ? 对
是非 常了不起 的成 就。这主要 和我们 坚持 以经济 建设为 中心 。 持改 革开 坚 放 , 放 和发展生 产力直接 相关 。我 解 国是 一个发 展 中大 国 , 大的 内需在 最 城 镇化 .最 大 的发展 潜 力 也在 城 镇
化 。 我 国城 镇 化 提 升 的空 间 还 很 大 , 推进 城镇化 必将有 效拉动市 场需 求 , 显 著 提 高 人 民生 活 水 平 。
决策新论 磁 ■ 嗣
De iin csO —ma ig kn
城 镇 化 率 不 是 越 高 越 好
中央农村 工作领导 小组 副组长、 办公 室主任 陈锡 文接 受人 民 日报 专访
一最 大 的 内需 在 城 镇 化 现有 的城镇化 模 式不可持 续 . 城
陈锡文 : 的确 . 长期 以来 . 我们走 的是一条低 成本 城镇化 道路 . 城镇 发 展是 建 立在 低 成 本获 得 城镇 建设 用 地、 廉价 使用 劳 动力 、 环境 承载 严重 压力基础之上 的。尽管城镇化水平得 到了快速 提高 , 大量 的矛盾 没有化 但 解 , 留的问题很 多。近年来 , 遗 地价房 价、 资源 品价格 以及劳 动力价格 持续 较 快上涨 . 今后 城镇化 的成本 将 明显 提 高。 还要 看到 。 由于统计 口径 方面 的 原因, 城镇 化率存 在 “ 高” 虚 现象 。我 国城 镇化 人 口的统 计按 国际 惯例 进 行。 即在城镇连续居住超 过 6 月 , 个 便
乡土新生——农村改革纪事
还 有剩余
,
一
统
底
,
中央 召开 农 村工 作会 议
,
归 农 户所 有 是统
一
包 干 到户 使 得 生 产 队 不 再
,
分 配 后 的农 产 品 如 果
,
从 19 8 6 年 开 始
为 合 同订 购
“
取 消粮 食 统 购制 度
,
改
经营
、
统
一
核算
、
统
一
分 配 的主
,
只 能 卖 给 国 家 的粮 食 部 门
最初 就是
产承包责任制 是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 民的
伟大创造
,
“
国家财 政 收 入 越 来越 少
取 消农 产 品统
从粮 食开 始 价格
,
逐 步推 广 到其他 多种 农产 品
,
是 马克 思 主义 农 业 合作化 理 论 来
19 7 8 年 12 月
,
。
并最 终走 出双 轨
。
队按 照 完 成 任 务情 况 给农 民 分 口 粮 和 劳 动报酬
,
主 要 农产 品 供给 明
开始
粮 食 价 格 提 高2 0 %
,
而且
,
完成
生 产 队 承 担 着统
。
一
核算
,
、
统
一
所 以 国家不 得 不 采 取 统 购统销政
,
国 家统 购 任 务 之 后
政 府要 收 购 剩 余 粮
分 配 的功 能
。
度 集 中的计 划 经 济 体制 庭 联 产 承包 经 营
基础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呢?就是给投资者和投机者提供投 制度上,不能适应农业、农村的需求。 者审阅。)
- 中国合作经济 9 -
上不亮灯的房子超过 70%。南边社区
第二,农村金融没有搞好,政府要 办 公 室 副 主 任 。 文 章 根 据 作 者 5 月 30
好一些,不亮灯的房子超过 40%。
承担首要责任,但我也认为,银行自身 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农村金融高层论坛上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给城市供地干 也有责任。银行至少在机构、人员以及 的演讲整理, 标题为编者所加, 未经作
就会提高,然后政府再利用得到的土地 悖向前推进;二是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 因为没有担保机制。我想说,这是一个
出让金,补贴农村的新房建设。这个办 并行不悖地向前推进。改革的目标是什 问题。但允许抵押就能解决吗?其实,
法,有些专家学者支持,认为这解决了 么要搞清楚。
我国国有银行过去不知道制造了多少不
城市发展缺地、农村建设缺钱的问题。 但我认为,何必这样做呢?直接让
生深刻变化。上一轮改革之后,农村的经营体制是以家 移集中和规模经营。但是,在推进过程中,要考虑统筹
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
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只需要解决农业效率问题,办法有
这个体制有没有问题?有问题。由于农村人口众多, 的是,也很简单,拆村庄、把农民挤到城里,农业效率
农地资源相对稀缺,这造成农户经营规模非常狭小,因 一定会提高。但这引发的社会矛盾可能远远大于效率提
大户或者工商企业打工,再获得一份工资,因此是比较
近两三年,全国各地农村出现了一种拆村并居的现
- 8 中国合作经济 -
农经观察
象,即把七八个村并到一起,把农民房 资、投机的空间而已。
另外,如果没有“三农”情结,做好农
子拆掉、建新房。 这个思路的本意是,
另外,城镇化建设也不只是建房子 村金融想都不要想,这是一场脱胎换骨
总的来讲,我们要建立一个符合中
个普通社区调查,一个在望京片区,一 了,追求高利润没错。政府要让银行做 国现实和国情的体系,既有商业性金
个是在城南片区,连续一个星期,看小 事,就要给银行创造条件,给予相应的 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配合,也
区每天人车进出情况和晚上灯亮情况。 政策支持和优惠。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 有银行业金融和保险业金融配合,还要
通过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出部分农村的 这么简单,而是就业、住房、社保等很 的改革。
建设用地,然后通过置换,拿到城市使 多条件都需要成熟。所以,我认为,中
第三,现在大家谈论最多的,是农
用。
国一定要有两个并行不悖的推进方向: 村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两权抵
土地指标到城镇或城市之后,价格 一是在城市建设中,大中小城镇并行不 押”,不让抵押,不能给农民发放贷款,
市进一步扩张,而“剥夺”农民的现象。以下就这三个
对这件事我觉得还是需要认真斟酌。但是,一些地
问题与大家讨论。
方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我不想说它与现行法律和政策
有什么抵触和不一致的地方,改革应当允许各地积极尝
土地流转要综合考虑
试,但法律底线还是要遵守。
推进农地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这是必要的。随
现在,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体制在不少地方正在发 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一定会有一部分土地需要转
问题。
95900 亿元,数量确实很大,但这在全 和承包地使用权是不能抵押的。过去制
中央二套财经频道报道了几个数 部贷款余额中占 23% 。在 95900 亿元 定这一条,可能更多考虑的是农民的社
字。第一个数字是,北京市迄今为止已 涉 农 贷 款 中 , 真 正 到 农 户 手 里 的 是 会保障。现在即使不是社会保障,也涉
农村金融问题
良贷款,哪批贷款没有抵押?同样的道 理,怎么就对农民这么认真呢?
农民卖地不就可以了吗?这里有一个最
目前有些地方开始试搞“两权抵
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以城
这几年农村金融的发展成就很大, 押”,这要非常慎重。农村社会的特殊
市为中心、继续“剥夺”农民的情况。 无论是机构设置、产品创新、服务改 性,很多银行同志不了解,随随便便进
此劳动生产率不高,市场和国际竞争力低下。这个问题 高带来的粮食产量增长。所以,关于土地问题的使用,
怎么解决?只有通过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逐步把农 一定要有非常周全的考虑,不是单一的目标,而是综合
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市中,使得留在农村的经 目标,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不是只解决
营主体能够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所以,凡是研究农业、 一个问题。如果只顾一点不及其余,引发的后果将会非
是 1755 万人,包括 6 个月以上居住人 化。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金融界讲农 吗?有些银行机构盯着农民的房子和地
口,也包括农民。这可以算一下,如果 村金融改革付出很大努力、迈出很大步 不放,其实“一号文件”和其他政策提
一套商品房平均住 3 个人,600 万套商 伐、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农民还是说 了很多担保物,但很多银行都不接受,
农村经济的同志,大概这 20 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声音, 常严重。
就是呼吁推动农村规模经营。
这几年,各级政府推动的引导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
关于农村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村替代农民,成为大的经营主体。这个现象也很普遍。
对于这个问题,支持者认为,农民把土地租给工商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特别是去年年底中央经
资本,既可以获得土地租金收益,同时可以为这些经营 济工作会议再次吹响了城镇化的号角。
农经观察
陈锡文:
农村改革的三个问题
经过 30 年改革之后,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处在一个非 美好的事情。但是,搞农业经济的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相
常重要的关头。下一步农村改革发展方向是什么、目标 对谨慎。2001 年,中共中央 18 号文件明确指出,中央
是什么、怎么走,方方面面都在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 不提倡工商企业长时间大规模到农村租赁农民承包地,
结果,有一个小区,大约卖了 1100 套 是对的,但过分市场化的后果也很严 有财政和金融配合。
房子,每天早晨出门上班的车辆约 100 重。比如农村金融,如果政府不担责
(作者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
辆,走出来的人不超过 200 人,到晚 任,任何地方也搞不了农村金融。
组长、 办公室主任,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综合看这些年农村的变化,有的非常积极,比如农 这有政策界限。另外,据我了解,从事社会学和人类学
村金融的推进;有些今后到底会怎样还不清楚,比如土 的专家,也表现出一种忧虑,因为这改变了农村的社会
地问题;还有一些在我看来是应该制止的,比如为了文城 / 中结国构人,改民变大了学农农民业的心与理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温铁军
有些问题需要我们非常冷静和客观 善,还是贷款数量的增加,都可圈可 入,也会碰得头破血流。如果真的信用
地思考,即城市到底缺多少地?还需要 点。根据最新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 失败,你真敢去拿农民的地和房?在法
多少地?这个问题回答不清楚,就会有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是 律上,我国担保法规定,农民的宅基地
经销售商品房 600 万套,而且不包括 22201 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比重不到 及到农村的基本制度— ——土地是集体所
农民住房和没有上市的公改房,而据北 20% 。农户贷款占全部信贷余额只有 有,现在集体经济组织法、集体资产处
京市统计局统计,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 5.1%,这个数字,几乎是 20 年没有变 置办法也没有,“两权抵押”能抵押成
品房可以住 1800 万人,比现在 1755 “不行”。
比如农机具,作为固定设施的农业大棚
万还要大,怎么房子还紧张呢?而且这
农村金融有三个问题需要把握。第 和养殖场、仓储等,这需要银行往前迈
里没有算北京的农民和公改房。
一,“三农”贷款增长如此困难,不能 步。
第二个数字,节目组在北京做了两 完全责怪金融机构,银行已经是股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