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教育思想解读

合集下载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一启发性原则语录: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教育启示:“喻”,启发诱导,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

针对教师如何启发学生,《学记》提出了三条要求:一是“道而弗牵”。

道即导,引导。

即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牵着他们走。

二是“强而弗抑”。

强是严格要求,认真督促;抑即强制、压抑。

教师教学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但要把握分寸,不至于过度而成强制,让学生感到压抑。

三是开而弗达。

开,开启。

教师给学生讲解问题,必须把握要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清带有启发性的关键,不必把所有一切全盘托出。

这样,学生便可得到老师的启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循序渐进原则语录: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敬孙;杂施而不孙;及于数进教育启示:反对教学杂乱无章,急于求成的做法。

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知识、学生和教学等方面的顺序和客观规律。

三、教学相长原则语录: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育启示: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也是一种学习,通过教发现自己的困惑。

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四、预防性原则语录:禁于未发之谓预教育启示:教师要做好调查工作,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以便作到防患于未然,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五、及时施教原则语录:当其可之谓时教育启示: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从教师教的方面说,抓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的欲望、动机。

当他们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及时施教,如孟子说的“时雨化之”;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就是学生在什么年龄阶段应该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不能错过应该受教学习的时机,这就是适时受教。

六、观摩性原则语录:相观而善之谓摩教育启示: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

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一家专门从事教育事业的服务机构。

其服务对象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等。

学记的宗旨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为家长提供可靠的教育咨询和支持,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和发展。

学记的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重,以个性化教育为特色。

一、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育工作的对象和中心。

学记的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同时,学记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秉承让学生快乐成长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健康、轻松的学习环境。

二、以教师为重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业务水平和教育思想的创新对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记的教育思想是以教师为重,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发展机会。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

同时,我们也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三、以个性化教育为特色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个性发展路径。

学记的教育思想是以个性化教育为特色,为学生提供符合其发展需求和特点的个性化教育服务。

我们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有效的辅导和指导。

在个性化教育中,我们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其发挥自身的特长,开展个性化的拓展教育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四、注重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最重要的教育环境,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

学记的教育思想强调家校合作,在学生教育中积极发挥家长的作用,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我们与家长保持沟通和协作,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需求,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咨询和支持。

我们还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教育,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完整版)学记的教育思想

(完整版)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教育思想的解读《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著。

全文只有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对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素质、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作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写得非常精练,非常深刻。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它奉为经典,用以指导设学施教,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论著中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教育的宝贵文献。

二、《学记》教育思想解读《学记》是古代教育思想的总结,其精华在于它概括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教学论。

《学记》的教学论思想,贯穿了一个基本精神: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应积极思考,自觉学习,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一)教育教学原则1. 教学相长。

《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段话概括了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施教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学记》提出的教学相长原则,具有辩证法思想因素,它发挥了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思想,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客观规律。

2. 尊师重道。

《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而后道尊”的思想。

一方面,《学记》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认为“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又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就是君主对自己的教师也不能按一般臣下对待,即“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以示尊师之礼。

另一方面,《学记》又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技巧,反复强调“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记》之教育思想解读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记》之教育思想解读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记》之教育思想解读《学记》作为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注,属于《礼记》的中的一篇,据传其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写于战国晚期。

《学记》的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有关教育、教学问题著作,其地位可见一斑。

目前教师证的科目二考试中,经常涉及到《学记》中的相关知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各位考生剖析其中的一些教育思想,为今后学习与备考提供一些借鉴。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涵义: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同样,人们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

2、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揭示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教育的重要性,也体现社会本位论思想。

涵义:执政的人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培养良好的风俗,看来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行。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揭示教学相长的教育意义。

涵义: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够,只有担任教学工作才会真正感到困惑。

知道不够,才能回头鞭策自己;感到困惑,才能不断努力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4、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强调尊师重道的教育意义涵义:大学开学的时候,官吏要穿着礼服,备办祭菜,举行祭祀,为的是表示尊师重道的意思。

5、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强调课内作业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涵义:大学进行教育的办法是: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正课,休息的时候也有种种课外作业。

6、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体现尽早预防、及时教育、循序渐进、互相观摩的教育思想涵义:事情没有发生就先防止,这叫做预防;抓住时机,进行教育,这叫做及时;循序地而不越级地进行教育,这叫做顺应自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叫做观摩。

7、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的教育思想吴宣德1. 《学记》的教学原则继志原则《学记》还提供了另一个教学原则,即“继志”。

它认为:善于唱歌的人让别人接续其音调,善于教人的人让人继续其志向。

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够做到言辞简约而意思通达,道理精微而说理完善,论证虽少却意旨明白,就能够让人领会其意图,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志向继承下去。

长善救失原则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记》把人在学习上容易犯的毛病归纳为四种:贪多务得、孤陋寡闻、掉以轻心、遇难则退。

这四种毛病,因人而异。

做教师的人如果能了解不同的人的毛病所在,就能够纠正他们的错误。

教的基本目的,就是发挥学生的长处,改正他们的弱点。

2. 《学记》关于“大学”实行原则的观点一是“豫”,即在不好的的行为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二是“时”,即能够在人的最佳受教育时间而对他施行教育;三是“孙”,即按照学生的长幼大小实施教学;四是“摩”,即同学之间应当以切磋学问相交往。

《学记》认为,这四者,是教之所以兴盛的原因所在。

但是,如果在不好的行为发生之后才去禁止它,就会相互抵触,难于克服;过了最佳的年龄阶段而去接受教育,就会费时费力而难于成就;不按照长幼大小的顺序而胡乱去教,就会导致教学秩序的混乱而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独自一个人学,没有朋友相互切磋学问,就会孤陋寡闻;沉溺于狐朋狗友的嬉戏玩耍,就会违背老师的教诲;究心于邪僻之事的搜集传播,就会浪费自己的学业。

《学记》认为,这六点,是教之所以衰败的原因所在。

3. 《学记》关于“学”的价值的观点《学记》认为:单纯在立身行事上循规蹈矩,只不过能获得一点点好名声,并不足以得到民众的拥护;能够亲近贤人并能够关怀不在自己统治范围之内的人,虽然能得到民众的拥护,但尚不足以感化他们。

因此,治理国家的人,如果要想感化民众、改变风俗,就必须借助于“学”。

而要求“学”的根本原因,乃在于“人不学,不知道”。

这个“道”,显然是指一种统治策略。

所以古代的圣主贤君在建立国家、治理民众时,都把教人、学道当着头等大事来抓。

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

《学记》的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一、教育作用与目的《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学记》一开篇就用格言式的优美语言论述了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它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餉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凡是有作为的统治者(王者)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仅仅依靠发布政令、求贤就士等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统治者要想使百姓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风美俗,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必须发展社会教化,通过社会教育手段,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自觉来实现。

另外,人虽具有天生的善性,但是,不接受教育,不经过努力学习,就无法懂得道理,更不能遵守"王者"的法令。

这就像一块美玉一样,质地虽美,但不经过仔细地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古代的帝王深谙此理,他们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使其优先发展。

《学记》的作者以托古改制的方式,用格言式的精美语言阐发了教育在移风易俗和建国君民中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从而把教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相联,尤其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突出特色。

二、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在强调教育的作用,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时,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并提出了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篇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论。

全文仅一千二百余字,对先秦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教育的作用、目地和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也谈到师生关系,总之,对有关教育学的基本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

特别是《学记》中有关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论述,对指导今天的教学实践,仍具有现实意义。

《学记》在综合各家长期的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1.教学相长《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

”它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辨证关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增长能力,同时也因知识与能力的增长而更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学检验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一方面也可以从教学反馈中,从学生身上汲取营养,获得启发,完善自我。

教与学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2.尊师重道《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而道尊”的思想。

一方面要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技能技巧。

“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认为“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人师”,反复强调“择师不可不慎也”。

3.启发诱导在教学方法上,《学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并对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作了具体的申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浅谈《学记》教学思想

浅谈《学记》教学思想

浅谈《学记》教学思想《学记》是公元前475年左右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所著的一部教育经典,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中国教育史的发展和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记》的教学思想非常重要,其思想内涵丰富深邃,每个端口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学记》的教学思想做出一些浅谈。

一、敬天爱人的教育思想《学记》中体现了孔子重视义理、讲究内外修养,教育思想中的重点是敬天爱人。

行善积德,是日车颠倒而顺行于天,人生必须要遵循的道理。

敬人须敬重父母长辈,尊重朋友,处理人际关系时,应秉持以德治人,体谅人的思路。

二、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学记》中不断强调学习的实践性。

“闻启人以行其言”在教育方法中,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更注重学习和生活的融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倡导学生不断反思实践,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拓展思路,丰富日常生活的感受,从而更有效地将学习融入到生活中。

三、强调对道德的培养对于孔子而言,“教育”和“道德”是紧密相连的,同时强调对道德的培养也成为当时教育的核心。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贤人,使其归一孔子的道德思想。

在《学记》中孔子对“人人可为圣人”这一基本理念进行了具体阐述,重视净化心灵,注重修身养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对道德的培养,实现自我超越,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四、注重对智力的培养除了注重对道德的培养,孔子在《学记》中也强调了对智力的培养。

孔子认为,智力的培养应以识人、思所思、着力学习为三个步骤。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通过认识、学习和跟随已成熟的人来掌握知识。

学以致用,应该把所学应用到实践生活中。

五、重视个体差异的教育方式孔子在《学记》中强调了针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差异来调整教育方式。

以学生个性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更符合每个学生的需要。

父母与鼓励、引导与残酷之间的平衡对于培养年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总之,《学记》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孔子重视道德培养、注重对实践和智力的培养和关注个体差异的教育方式。

2020年试述《学记》的主要教育思想

2020年试述《学记》的主要教育思想

试述《学记》的主要教育思想战国·乐正克《学记》的主要教育思想:1.论教育的功能。

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2.论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学记》以追求古代理想社会制度的方式提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3.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4.论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此外,《学记》还主张“学不躐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写作背景:《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

据郭沫若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顾树森支持郭沫若的说法,认为“《学记》是写作于战国后期而为乐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它是继承思孟一派的观点而从性善出发的,可能是孟轲弟子乐正克所作”。

高时良也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后期。

它的作者当是乐正克,因为,第一,乐正克是孟轲的得意门生,受孟轲思想熏陶较深。

第二,乐正氏亦师承曾参,‘乐正子言吾闻诸曾子也’。

第三,乐正本是学官,《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

’学官后裔论教育,有其家学渊源”。

不过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可能是荀派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学记》作者是谁已难于查考。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

《学记》中教学思想探讨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学记》中教学思想探讨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学记》中教学思想探讨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学记》的的教学思想可以用“孝、慎、曰、让”四字来总结,即孝敬师长、慎思问答、曰加学习、以让代做表示。

《学记》的孝道教育理念以孝顺师长的行为准则为教学基础,主张以恭敬师长、礼仪行为为学习原则,认为以孝指导其人,以劝戒使其人志于学习,坚持“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记》关注了人才考核,提出要慎思问答,深入探讨论拟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加之早日努力学习,体现了“书要做到晓解,考要做到间断”的崇尚劳动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

《学记》还强调曰加学习,当一朝考试完毕,可要继续担负起更多的学习,不劳而受的“休考”是不可取的。

当初考试失败时,也要换一种思路去学习,从而获得优异的成就。

最后,《学记》主张以让代做,做决定的能力要受到衡量,警惕提出不明智的意见,礼节、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但学生们要学会说得“含蓄”,不要口出无耻话语,如果提出一个主张,又要接受老师、父母不同意见的尊重。

《学记》的教育思想,深入分析了教育的本质,提出了孝顺师长、慎思问答、曰加学习、以让代做的四步教育模式,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教育理念,可以从学生道德修养、学习方法等多方面来研究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首先,强调孝顺师长,这是一种礼仪教育,也是做人的起点,既能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又能为双方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创造良性教育氛围。

其次,推崇慎思问答,主张以自己的思维能力论证答题,逊余多言,发展思维的精英才能,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主张曰加学习,舍弃消极的学习态度,浪费时间做无用功,要完善学习方法,不断学习、提高学习水平。

总结学记中体现的教育思想

总结学记中体现的教育思想

总结学记中体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唐代著名教育家刘义庆所著的一本教育著作,全书总结了作者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体现了他独特的教育思想。

下面将总结学记中体现的教育思想。

第一,尊重个体差异。

学记中反复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可一概而论。

作者认为学生的天资、兴趣、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个别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注重素质教育。

学记中提到“学以致用”和“识微知著”等观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认为学生应该获得既有广博的知识,又具备实际运用能力的能力。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等,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注重生活经验教育。

学记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张通过生活经验教育来培养学生。

作者认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积累经验,通过亲身实践和感知,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提倡师生亲密相处,通过亲身示范和指导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去。

第四,注重人文关怀教育。

学记中提到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并通过人文关怀来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

作者强调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关爱与理解,照顾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倡导学生与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互动,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第五,注重教学方法创新。

学记中提倡创新的教学方法,作者通过举例、引用名言、提出问题等方式,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他强调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记是刘义庆的教育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他在其中阐述了关于教育的多个方面的观点,如个体差异、素质教育、生活经验教育、人文关怀教育以及教学方法创新。

这些观点为后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经验和借鉴。

教育者可以通过学习学记中的教育思想,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

《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2014-01-24 16:16:34|中公教育推荐:教师招聘考试网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方面的知识,是教育考试中必然涉及的考点,对于许多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的学员来说,总是存在着抓不住核心,记不住考点,屡考屡错的情况,这根源于对基本知识没有很深入的理解。

下面中公教育刘静茹老师就中国古代教育经典《学记》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梳理,帮助大家理解知识。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第四十九篇(《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公元前403~前221)晚期。

全书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全文1229字,分为20小节,每节基本上论述一个问题。

《学记》对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育的制度、学校的管理、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的关系等问题,都有阐述,内容比较全面。

它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理论著作。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常考考点:1.《学记》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2.《学记》的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3.《学记》的出处——写于战国晚期,《礼记》中的一篇,共1229字。

【考题再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A.《礼记》B.《学记》C.《论语》D.《老子》《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以及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原文:“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一段意思是说,处于君位的人如果想要建立国家,一定要教育先行,君子如果要教化臣民,成其美俗,这一定要通过教育。

从本质上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1780-1840年)是中国教育家、思想家、文字学家、教育
思想创始人。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
为“学记之学”。

学记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他强调人的
自身修养和品德的培养,认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才能真正
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人应该
先修身养性,然后才能有能力管理家庭和治理国家。

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强调个人应该从自己做起,培养
正直、宽容、富有责任感的品格。

学记还注重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渗透式的教育、循序渐进、循理致用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才能和
技能。

他强调教育要注重实践,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此外,学记还主张教育要注重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特长和天赋,教育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和需要来培养。

他提出
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进行
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的来说,学记的教育思想强调了品德培养、实践教育和个性发
展的重要性。

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积极的
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

他的教育思想在当代依然具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面对现实教育问题时,我们可以从学记的教育
思想中得到启示。

《学记》中蕴含的教育思想

《学记》中蕴含的教育思想

《学记》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一部记述孔子思想和教育观的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本文从《学记》中挑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思想进行探讨。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记》中的经典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教育理念中的核心思想之一。

这一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谦虚谨慎的处世态度,提倡人们在与他人交往中持谦恭之心,懂得尊重他人的权益、个性和自由。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建立的。

二、学以致用孔子在《学记》中还提出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学习知识不是为了追求纯粹的学问,而是为了使所学的知识能够直接用于生活实践中,实现改善个人和社会的目的。

孔子对知识的看法,是把它看作是一种行动的基础,而不是一种静态的事物。

三、实际操作是最好的检验在《学记》中,孔子还提出了实际操作是最好的检验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成功的标志不在于口头上的宣扬,而在于实际操作的效果。

只有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取得实际效果,才能真正体现知识的价值和人的素质。

四、不断完善自我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还涉及到了自我提升和不断完善自我的要求。

他认为,人的素质和能力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和提高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五、启发人生的奥义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启发人生的奥义,他提倡人们在追求知识和智慧时,不断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当人们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后,就会更加热爱生命,珍惜时间,竭力追求人生的完美。

综上所述,《学记》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对于现代教育教学也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更好地引领和教育学生,将其带入成功的道路。

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

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

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学记是伟大的教育家陈其钢所创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模式。

一、学记的教育思想1.学生主体、个性发展至上学记的教育思想强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核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提升自己的个性发展。

2.以问题为导向的整体学习学记教学法推崇以问题为导向的整体学习方式,让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你与学生提高整体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

3.循序渐进、有计划的学习学记注重循序渐进、有计划地剖析各个学科内容,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记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提升学习的实际性和应用价值。

二、学记的考点解读1.学记的优点①学生主体、个性发展学记注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个性,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②以问题为导向的整体学习学记推崇以问题为导向的整体学习,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③循序渐进、有计划的学习学记注重学科内容的各个环节,把学习分为不同的阶段,通过细节控制留住知识,使学习过程更加自然、更加有效。

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记注重观念的变革,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习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记的局限性①对学生自主性的严格要求学记的教育模式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自主性,需要学生能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这对于那些没有学习自主性的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②教学效果需要时间来检验学记的教育方法需要长期的教育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其教育效果,初期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学记》的教学思想及其评价

《学记》的教学思想及其评价

《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评价《学记》是中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学问题‎的文章,对于后世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文中提出的‎一些教学方‎法至今仍被‎认可并采用‎,其历史意义‎可见一斑。

当然《学记》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先谈谈‎其中的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吧。

1、强调应布置‎课外作业《学记》中说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意思是说在‎学校要开设‎一定的课程‎,回家后要巩‎固复习,也就是要布‎置课外作业‎。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所学的东西‎如果不及时‎复习大部分‎将会被遗忘‎,因此适当的‎课外作业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课外作‎业也不只是‎对当所学内‎容的简单回‎忆,同时也是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因此,合理的课外‎作业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用所学的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

最好还带一‎些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去完成它,这样所收到‎的效果会更‎好,因为根据桑‎代克的学习‎效果律,当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体验时‎,建立的刺激‎反应联结会‎更牢固。

2、豫时孙摩《学记》中说到“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其中的“时”“孙”在今天看来‎是有科学依‎据的。

“时”就是强调要‎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时‎候把一些知‎识和技能传‎给他们,否则“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今天心理学‎上所研究的‎关键期就证‎实了这个观‎点。

所谓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就‎需要花几倍‎的努力才弥‎补,或将永远无‎法弥补”。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把握准这‎个关键期,尤其是小学‎老师,因为很多技‎能的关键期‎都落在小学‎阶段,一些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得到良‎好的训练而‎形成的。

浅谈《学记》教学思想

浅谈《学记》教学思想

浅谈《学记》教学思想《学记》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体现了古代教育家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深刻思考,对后世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记》提出了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教育要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教学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从《学记》的教学思想出发,探讨其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启示。

《学记》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

在古代的教育思想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学记》提出了“教育必须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顺应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等思想。

这些思想在今天的教学工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学记》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

在《学记》中,孔子强调“不违自然”,主张教育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能强求。

这一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样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现代社会,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和方法,使教育过程更加科学、有效。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然,并学会适应和保护自然。

《学记》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在《学记》中,孔子提出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意思是说,教育者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要注重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动态。

这一思想对于今天的教学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实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学记》强调了教育要注重德育的重要性。

在《学记》中,孔子提出了“教无类”、“致学于正”等思想。

这些思想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新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对于今天的教学工作来说,我们同样应该重视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试论《学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

试论《学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

试论《学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学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教育著作,它涵盖了广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

本文将论述《学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并探索其在当代教育中的意义。

1. 概述《学记》是由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弟子曾参编写的一本教育理论书籍。

它系统地总结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教育思想2.1 以德育为先《学记》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认为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2.2 尊重个体差异《学记》注重个体差异的教育,主张根据学生的才能和兴趣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这种差异化教育观念为今天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借鉴。

2.3 全面发展《学记》提出了“三继承、四维融”的教育原则,即学生应当继承前人的知识与智慧,发展自己的才能与潜力,并且在培养学生的智力的同时,也要注重身体、情感和社交的全面发展。

这为今天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指导。

3. 教学原则3.1 师生关系《学记》强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提倡师者爱其弟子,弟子敬其师。

这种师生关系的亲密和尊重为今天的师生关系建立了基石。

3.2 敦品修业《学记》主张敦品修业的教学原则,即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学业。

它强调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学生。

3.3 知行合一《学记》倡导知行合一的原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当代意义《学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在当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醒我们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注重德育和个性化教育。

此外,它也提醒我们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扮演引导和榜样的角色。

总之,《学记》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著作,其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当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将其思想与原则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学记》中蕴含的经典教育思想(精心整理)

《学记》中蕴含的经典教育思想(精心整理)

《学记》中蕴含的经典教育思想《学记》是先秦儒家典籍《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相传为孟子学生乐正克所作,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关于教育教学的论文。

全文只有1200多字,言简意赅,是对我国先秦时期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凝练。

《学记》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对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

《学记》论述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作用与目的:《学记》本着儒家的德治精神,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服务政治,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以及“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的思想。

《学记》所主张的教育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具有“建国君民”能力的统治者;二是要“化民成俗”,把人民教化成“安分守己”的顺民。

《学记》将教育与政治、社会高度结合起来,把教育当成政治的重要手段,这种观点也是历代封建学者看待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2、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以托古的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这种按行政建制设学的思想,对后世兴办学校有很大影响。

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这个教学进程设想,一方面明确了教育的总目标,又确定了每个阶段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而且逐步深化提高,另一方面,每个阶段要达到的标准中都规定了学业知识和思想品德两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德智并重、循序渐进的特点。

3、教育教学原则:《学记》在综合各家长期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这是《学记》的精华所在。

第一,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要成的。

第二,尊师重道。

《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而道尊”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梅孙景龙《学记》教育思想解读《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篇完整的教育学文献。

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重温《学记》,我们发现,《学记》所构建的教育理论,体大思精,要言不烦,用今天的教育理念来解读,仍然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虽然时隔两千多年,仍然未失实践指导意义。

今就《学记》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略作论说。

一、尊师莆教。

审慎选择教师的基本标准《学记》说:“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一个不重视教育、不尊重教师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学记》的作者认识到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教师摆在了相当重要的社会位置。

“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为此,《学记》提出了审慎选择教师的四条基本标准:一是知教之所由“兴“废”。

《学记》认为,教育有“四兴”“六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二是知学者之“四失”。

《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状态,知病在何处,才能对症下药。

三是知“至学之难易”和学生素质的“美恶”。

教师要知道某一知识对学生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资质高低,包括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四是能“听语”。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听语,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情绪、眼神、言语等表达出来的渴求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善于从学生的质疑|’廿J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富有创意的调整”。

…教师善于运用教学机智,“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常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f}{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文化研究2010.01.B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2,让“预设”和“生成”共精彩。

二、育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素质我们今天认为,“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

州”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学记》一开头就提出了教育要“化民成俗”的见解,明确提出了建寺教育的视学制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这里的“小成”“大成”是评价等次,或者说培养目标,有阶段性目标,有终极目标。

具备了独立的治学能力,能够与他人愉快合作,可以说是基本成材,“谓之小成”。

只有达到“知类通达”,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的境界,才可以说是最终成材,“谓之大成”。

“离经辨志”是培养和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敬业乐群”是培养和考查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合作能力:“博习亲师”是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治学兴趣;“论学取友”是培养和考查学牛的研究、创新能力和自我生存能力。

“强立而不反”,是说学生形成娴熟地处理各种I'口J题的能力和稳定的人格。

一个人的学问达到触类旁通的程度,有识见,敬业,能与他人愉快地合作就具备了一定的生存能力。

这里提出的对学生的考核就不单是知识的考查,而是包括了知识(博习亲师)、品格(敬业乐群)、识见(论学取友)、能力(知类通达)等方面在内的全方位的考核,体现了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虽然论述稍嫌简括,但对我们今天建立全面的评价系统,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三、自主发展.提偶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探索最为广泛、最有成效的课题。

许多人都觉得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最现代的教学理念,因为这种学习说的基础上进而指出:“性者,心之理;情者,心之动;心者,性情之主。

”为道学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做了详尽的发挥。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这就是说,无论天道人道,诚都是一样的,故天人可以相通,可以合一;天与人诚的途径有别,天道之诚“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即不须努力,不须思虑,自然天成,而人道之诚则须通过勉、思达到;人中之圣人特殊,与天相同,诚可以不勉不思而成。

亦即《中庸》另处所言“生而知之”、“安而行之”之人。

《中庸》按照天道之诚给人道之诚描述}{5修养的途径。

第21章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由诚而至于明善,是天命之性使然,属于“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圣人一类。

圣人以下的君子贤人一类不能“自诚明”,而须“自明诚”,他们要“明善”并“择善而固执之”,为此务必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且学、问、思、辨、行务须造其极,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诚”字便沟通了天人之际,将“天之道”与“人之道”紧紧地贯穿在一起,因而具有了天人的双重性质,即“天命之为性”。

牟宗三先生认为“成之者性也”的性是道体下来的,道体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你的性。

道体要不断继续下去,就是好的,这是本体论的讲。

牟宗三先生注重中庸的工夫论理路,并且特别提出“纵贯系统”,认为是儒家的特别之处。

这也从天人贯通的角度阐明了成性功夫的路径。

朱熹将《中庸》所谈的种种工夫均纳入到《大学》修己治人的八大纲目中去,他说:“如读《中庸》求义理,只是致知功夫;如慎独修省,亦只是诚意(《朱子语类》,卷19)。

可见,《中庸》的工夫论也被纳入到儒学“修己治人之术”的大框架之中。

当然,《中庸》提出了更加多样159化、系统化的修身工夫论,这些工夫论成为朱熹等宋儒反复探讨、躬行实践的对象。

参考文献:【1】金景芳,吕绍纲.论《中庸>卜----兼析朱熹呻庸”说之谬M.孔子研究,1994(02).【21陈进坤.朱熹《大学))《中庸》注对中华文化的理论贡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f3】降大任.“中庸”的变通性【J】.社会科学战线,1997(05).【‘1胡念耕.孔子“中庸”新解【J】.社会科学战线,1997(02).【5】田永胜.中庸伦理思想新探【J】.齐鲁学刊,1998(06).【6】张牧童.略论儒家中庸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影响【J】.平原大学学报,2000(01).【-/]陈赞.论朱熹关于中庸的语义辩证【J】.中州学刊,2000(05).【8】徐刚.《大学》、(《中庸》与朱熹自然哲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砌,Z001(03).作者简介:倪凤英(1979一),女(汉族),河南南阳人,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管理研究。

魏立明(1980一)男,哲学硕士,讲师,长安大学汽车学院,主要研究哲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万方数据卢花方式符合现代西方“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学记》就有非常精彩的理论总结。

《学记》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做到“善喻”、“善问”、“善待问”。

《学记》说:“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道向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引导学生,但不牵着他们向前走,而是调动学生自己的主动性,这样,师生关系就会和谐;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让学生轻松学习,学牛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不会望而却步;启发学生,但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学生就会独直思考,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里,既考虑到了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也考虑到了学习规律。

学成于思,思则得之。

师生之间情感错位,关系紧张,学牛心理压力过大,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质母。

所以,《学记》作者反对那种“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的做法,因为如此会使学生“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师的语言要“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学记》又丰张教师要“善问”,“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善待问”,“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教师的启发诱导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教师的答问要根据提问者的能力,相机点拨,凶势利导,而不是全盘授与,一味“告诉”。

善喻、善问、善待问,都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而不是嚼饭喂人。

《学记》也提倡合作学习。

《学记》在论述“大学之法”时说:“相观而善之谓摩。

”“相观而善”是说互相切磋,合作探究,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学记》认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考核学生成绩时,要“视论学取友”,考奁学牛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像时孙摩,尊霞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学记》在论述教育教学规律时说:“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阳而寡闻。

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成功的教育要做到“禁于未发”、“当其可”而教、“不陵节而施”、“相观而善”,即豫、时、孙、摩。

“豫”(预),就是要防患于未然,不治已病治未病,我们今天概括为“预防性原则”;“时”,就是要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适时地对学生实施教育,我们今天概括为“适时性原则”;“孙”(顺),就是说,知识传授要有一定次第,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我们今天概括为“渐进性原则”;“摩”,就是要提倡学生之间互相切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今天概括为“观摩性原则”。

豫、时、孙、摩,是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遵循之,教育就兴旺,就成功;违背之,教育就荒废,就失败。

《学记》还认为,学生在选择探究的合作伙伴时要审慎,因为交友不慎会背离老师指引的道路,从而养成不良习惯,荒废学业。

豫(预)、时、孙(顺)、摩,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审慎交友,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这些教育思想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课程改革实践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长善救失,培养富有个性的社会人才《学记》认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长善”,就是要扬长避短,依靠智能优势,发展特长,使其成为与众不同的“这一个”;“救失”,就是化短为长,克服不利因素,弥补缺陷,从而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

怎样才能“长善救失”呢?《学记》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因病处方,对症下药。

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这里提醒教师注意学生的四种毛病:多、寡、易、止。

这四种毛病是由不同心理造成的。

教师必须上E确了解他们各自的心理特点,才能做好长善救失的工作。

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认为“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