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①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著作——《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背·选】②最早分别解释“教”“育”的著作——许慎《说文解字》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背·简/辨】广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理解】3.教育的构成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
【理解】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有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背·选/简】5.教育的社会属性:【理解·选】①永恒性:【例: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教育与人类共始终。
】②历史性:【每个时期的教育特点不同;例:新中国成立时的教育不同于现在的教育。
】③社会性:【例: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是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的区别。
】④相对独立性:【例: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选择题/考点:某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下列哪个选项?】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源于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利托尔诺(法)桑代克(美)沛西·能(英)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美)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苏联)7.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背·选择题/考点:斯巴达和雅典是高频考点】①古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②斯巴达——培养体格强壮的军人和武士③雅典——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封建社会:【理解·选/不是高频考点历年没考过】①中国——四书五经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②西方——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8.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口诀:两生三没)【背·简】两生:①为了生产和生活;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布鲁姆: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1.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传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现代:杜威、克伯屈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特点有(1)鲜明的阶级性(2)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3)内容主要是人文科学和统治阶级的治人之术,轻视生产劳动(4)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主要是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7 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附答案解析
2017 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
A.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C.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D.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它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 个人天赋B. 社会分工C. 国家性质D. 教育水平[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马克思认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私有制和旧式分工。
3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
A.学生B.家长C.教师D.校长[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
教师是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性因素。
4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
A. 游戏活动B. 学科活动C. 科技活动D. 文学艺术活动[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摄影属于艺术类的活动,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包括文学、艺术、娱乐、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等内容。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
A. 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 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C. 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 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陶行知这句话强调了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道德。
6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
A. 观察条件是否人为控制B. 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C. 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D. 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根据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可以将观察分为系统观察与非系统观察。
7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
A. 立即包扎伤口B. 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C. 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D. 不做处理,直接送往医院[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被狗咬伤后,应用肥皂水和双氧水彻底清洗伤口,不要盖住伤口。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最新版(二)_14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学不躐等” ,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_____A : 巩固性原则B : 因材施教原则C : 循序渐进原则D : 启发性原则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不能跳跃。
这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单选题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于 1903 年建立在湖北_____。
A : 武汉B : 武昌C : 宜昌D : 襄阳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中国近代第一所公立幼儿园是 1903 年秋创立于武昌的湖北省幼稚园。
3、单选题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_____。
A : 选择性B : 整体性C : 理解性D : 恒常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答案】A。
解析:知觉具有选择性,重点标记有利于将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其余部分作为背景。
4、多选题“三岁之魂,百岁之才” 。
儿童发展到三岁,可以说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发展时期。
下面对三岁儿童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
A : 强烈的好奇心B : 好模仿C : 出现“第一反抗期”D : 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参考答案: AB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三岁儿童心理的显著特征表现在:强烈的好奇心、好模仿、社会性得到发展、出现了“第一反抗期”等。
5、判断题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答案】Y。
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发展受特定的顺序支配,这一顺序是由基因决定的,他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6、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教育可以对家庭实施家庭教育。
”这说明此处的教育教学规范是_____A : 强制性规范B : 义务性规范C : 授权性规范D : 权利性规范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一、简介《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学记》是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
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一)教育作用与目的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先秦儒家学者教育思想的结晶。
《学记》对先秦儒家的这一思想,作出了经典性的理论概括,并开宗明义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馊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把教育的社会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化民成俗”,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统治人才,积极推行德政;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形成统一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使社会安定,民富国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这段论述,明显地揭示了教育是立国之本的理论问题。
《学记》要求明智的统治者要站在治理国家,统治人民,实现“王道”的高度上,把教育摆在首位,优先发展教育。
这一论述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在论述教育作用时经典性的引言,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二)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在强调教育的作用,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时,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并提出了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
1.关于学校教育制度《学记》的作者首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规划了教育体系。
它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家、党、术、国是从地方到中央的行政区划。
《学记》的作者提议,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在中央建立国立大学和小学以形成纵横交错的教育网络,塾、庠、序、学就是设在家、党、术、国的学校。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目的的理论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目的的理论由于教育目的首先反映的是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理想的体现,因此不同的教育家往往都会有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念和理论。
教育思想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
代表人物是中国的荀子,古希腊的柏拉图,德国的赫尔巴特、涂尔干,法国的孔德,美国的巴格莱、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和纳托普。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主要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
《学记》就说:“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中国古代教育一直以修身为本,但修身的最终目的是“治国平天下”。
《论语》在谈学道时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与此相似的是,柏拉图亦在其《理想国》中认为,教育应当因人而异,对平民阶级要培养他们勤劳和节制的美德;对军人应当培育他们勇敢的精神;而对最高统治者的教育则应使他们具有把握世界的智慧,具有“哲学王”的特征。
实际上,柏拉图所主张的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应当为维护奴隶社会的社会秩序服务。
在近现代教育史上也出现过社会本位的目的论思想。
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功能学派。
他们将人类个体发展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
社会学家那笃尔普认为:“在事实上个人是不存在的。
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只是因为他生活在人群之中,并且参加社会生活。
”社会学家涂尔干也说:“正如我们的身体凭借外来的事物而获营养,我们的心理也凭借从社会来的观念、情感和动作而获营养。
我们本身最重要的部分都是从社会得来的。
”在此基础上,社会功能学派认为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
那笃尔普认为:“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
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
这便是教育的目的。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种托古方式提出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设想的论著是()。
A.《论语》B.《学记》C.《中庸》D.《大学》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的教育思想。
在教育管理上,《学记》提出了最早的学制与学年思想。
在学制系统上,《学记》谈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国有学”,从而以托古的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的设想;在学年划分上,《学记》把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其中第一学年,第三学年,第五学年,第七学年毕,共四级,为一段,七年完成,谓之“小成”;第九学年毕为第二段,共一级,考试合格,谓之“大成”。
B项正确。
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
A.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具体目标。
B.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
C.国家目标、学校目标、个人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D项正确。
3.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有的学生认真听讲,完全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或关注窗外悦耳的鸟鸣,或想着下课后的欢快活动,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不求甚解,这体现了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主观能动性B.遗传C.学校教育D.环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题干中,有的学生专心听讲,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A项正确。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学记》.doc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学记》《学记》作为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注,属于《礼记》的中的一篇,据传其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写于战国晚期。
《学记》的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有关教育、教学问题著作,其地位可见一斑。
目前教师证的科目二考试中,经常涉及到《学记》中的相关知识,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涵义: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同样,人们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
2、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揭示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教育的重要性,也体现社会本位论思想。
涵义:执政的人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培养良好的风俗,看来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行。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揭示教学相长的教育意义。
涵义: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够,只有担任教学工作才会真正感到困惑。
知道不够,才能回头鞭策自己;感到困惑,才能不断努力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4、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强调尊师重道的教育意义涵义:大学开学的时候,官吏要穿着礼服,备办祭菜,举行祭祀,为的是表示尊师重道的意思。
5、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强调课内作业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涵义:大学进行教育的办法是: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正课,休息的时候也有种种课外作业。
6、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体现尽早预防、及时教育、循序渐进、互相观摩的教育思想涵义:事情没有发生就先防止,这叫做预防;抓住时机,进行教育,这叫做及时;循序地而不越级地进行教育,这叫做顺应自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叫做观摩。
7、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揭示抓住教育关键期、循序渐进、互相学习的教育思想。
涵义:如果时机错过以后才去学习,学起来就会劳苦不堪,不易有成就了。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方面的知识,是教育考试中必然涉及的考点,对于许多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的学员来说,总是存在着抓不住核心,记不住考点,屡考屡错的情况,这根源于对基本知识没有很深入的理解。
下面中公教育刘静茹老师就中国古代教育经典《学记》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梳理,帮助大家理解知识。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第四十九篇(《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公元前403~前221)晚期。
全书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全文1229字,分为20小节,每节基本上论述一个问题。
《学记》对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育的制度、学校的管理、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的关系等问题,都有阐述,内容比较全面。
它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理论著作。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常考考点:1.《学记》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2.《学记》的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3.《学记》的出处——写于战国晚期,《礼记》中的一篇,共1229字。
【考题再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A.《礼记》B.《学记》C.《论语》D.《老子》《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以及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原文:“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一段意思是说,处于君位的人如果想要建立国家,一定要教育先行,君子如果要教化臣民,成其美俗,这一定要通过教育。
从本质上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考题再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二、教育原则与方法1.豫时孙摩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3)
2023年老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才能》模拟题〔3〕中学老师资格证只需要通过三门笔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才能和学科知识与才能〕和一次面试就可以拿到老师资格证了,2023年下半年老师资格证考试时间即将到来,还有科目没有过的考生请抓紧此次考试时机,尽早通过考试拿到证书。
2023年老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才能》模拟题〔3〕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B.五四分段设置C.九年整体设置D.多种形式设置并存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新课程改革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改变课程构造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此题考察的是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目的之一的课程构造的改革与调整,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方式出题。
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
A.参观法B.演示法C.情景教学法D.欣赏教学法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欣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教学方法。
3、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绘的〔〕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算B.前运算C.详细运算D.形式运算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皮亚杰按照认知构造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开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详细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前运算阶段,认知开展主要表现为:知觉集中倾向、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
在这一阶段,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表现得最为明显。
4、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敏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文纳特卡制B.活动课时制C.道尔顿制D.特郎普制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特朗普制是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
其根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
《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2014-01-24 16:16:34|中公教育推荐:教师招聘考试网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方面的知识,是教育考试中必然涉及的考点,对于许多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的学员来说,总是存在着抓不住核心,记不住考点,屡考屡错的情况,这根源于对基本知识没有很深入的理解。
下面中公教育刘静茹老师就中国古代教育经典《学记》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梳理,帮助大家理解知识。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第四十九篇(《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公元前403~前221)晚期。
全书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全文1229字,分为20小节,每节基本上论述一个问题。
《学记》对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育的制度、学校的管理、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的关系等问题,都有阐述,内容比较全面。
它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理论著作。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常考考点:1.《学记》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2.《学记》的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3.《学记》的出处——写于战国晚期,《礼记》中的一篇,共1229字。
【考题再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A.《礼记》B.《学记》C.《论语》D.《老子》《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以及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原文:“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一段意思是说,处于君位的人如果想要建立国家,一定要教育先行,君子如果要教化臣民,成其美俗,这一定要通过教育。
从本质上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江西教师资格考题中学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江西教师资格考题中学教育学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答案解析】: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
2、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A】。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B、儿童中心论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答案解析】: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两者相联系而不是割裂。
3、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C】。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4、我同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C】。
A、1856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5、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B】。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答案解析】: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6、“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D】。
A、社会性B、历史性C、民族性D、继承性WWw.KaO8.CC【答案解析】:“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继承性。
7、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C】中。
A、《学记》B、《大学》C、《论语》D、《中庸》【答案解析】:《论语》是孔子的言论集,汇集了孔子的政治、哲学、伦理等思想,也包括了他的教育思想。
8、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A】。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总结了50条教育学知识点,希翼能够帮助大伙儿!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咨询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要紧思想有:“别揠苗助长”、“别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示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咨询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办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进展》把学生的“普通进展”作为教学的动身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要紧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觉法的教学办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小孩》,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日子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要紧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通了儒家思想。
(敏试教育)11.遗传素养对人的身心进展别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进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同意环境妨碍别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一般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进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进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看力、想象力、思维力、经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名词解释1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
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系统地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
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道德、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发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机器发展规律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是借助样本分析,达到弄清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
实验研究法:是通过对实验对象施加新异实验变量,并对环境干扰因素加以控制,然后观察实验对象变化的方法。
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或影响人的情感、个性的发展。
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所谓学校教育,是由社会专门组织的,对青少年一代身心成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期把它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遵循的行动规范。
教育机智: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要有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进行快速反映的能力。
教师资格:是指教师任职所需要的学历与道德修养及能力标准。
《大教学理论》:被19世纪英国哲学家的约翰穆勒称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文化(广义和狭义):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精神文化,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
文化融合:将不同质,不同源的文化综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法则之一。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
来源:年龄特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木质的共同特征。
遣传(遣传素质):指个体从先代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的生理特点。
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一、简介《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学记》是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
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一)教育作用与目的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先秦儒家学者教育思想的结晶。
《学记》对先秦儒家的这一思想,作出了经典性的理论概括,并开宗明义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馊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把教育的社会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化民成俗”,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统治人才,积极推行德政;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形成统一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使社会安定,民富国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这段论述,明显地揭示了教育是立国之本的理论问题。
《学记》要求明智的统治者要站在治理国家,统治人民,实现“王道”的高度上,把教育摆在首位,优先发展教育。
这一论述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在论述教育作用时经典性的引言,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二)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在强调教育的作用,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时,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并提出了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
1.关于学校教育制度《学记》的作者首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规划了教育体系。
它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家、党、术、国是从地方到中央的行政区划。
《学记》的作者提议,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在中央建立国立大学和小学以形成纵横交错的教育网络,塾、庠、序、学就是设在家、党、术、国的学校。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记住就是42分)一、教育基础知识1.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中学)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中学)教育心理学(中学)一、选择题:1.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与教育实际相结合。
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 B )。
A. 初创时期B. 成熟时期C. 发展时期D. 完善时期2. 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个体的心理社会性任务是发展( C )。
A. 自主性B. 主动性C. 自我同一性D. 勤奋感3. 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 A )。
A. 负强化B. 正强化C. 替代强化D. 自我强化4.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B )。
A. 自我实现的需要B. 自尊的需要C. 认知的需要D. 审美的需要5. 高中阶段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他们对初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D )。
A. 顺向正迁移B. 顺向负迁移C. 逆向负迁移D. 逆向正迁移6. 下列选项中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 A )。
A. 学习的定义B. 产品的使用说明C. 汽车驾驶方法D. 问题解答思考过程7. 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当动觉反馈已经成为动作程序的调节器时,技能的学习就进入到了( C )。
A. 定向阶段B. 模仿阶段C. 熟练阶段D. 整合阶段8. 为了巩固学习的效果,小明每天放学回家后,将当天所学内容给爸爸妈妈讲一遍,这种学习策略是( B )。
A. 寻求他人支持策略B. 复述策略C. 时间管理策略D. 监控策略9. 某学生过分害怕猫。
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中的猫,并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他对猫的恐惧反应。
教师对该生所采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 D )。
A. 理性情绪法B. 自我控制法C. 松驰训练法D. 系统脱敏法10. 某中学生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
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
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教育学考点之《论语》与《学记》
教师招聘/资格证考试考点:教育学考点之《论语》与《学记》
一、《学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论著,是古代教育界的一本教科书,更是世界第一本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其常考思想观点如下:
二、《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考题在线】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于( )。
A.《中庸》
B.《论语》
C.《孟子》
D.《学记》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四书的是( )。
A.《中庸》
B.《孟子》
C.《论语》
D.《学记》
3.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荀子》
4.《学记》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循序渐进
B.巩固性
C.因材施教
D.直观性
5.《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
( )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启发性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巩固性
【答案】B D A A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介《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学记》是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
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一)教育作用与目的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先秦儒家学者教育思想的结晶。
《学记》对先秦儒家的这一思想,作出了经典性的理论概括,并开宗明义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馊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把教育的社会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化民成俗”,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统治人才,积极推行德政;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形成统一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使社会安定,民富国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这段论述,明显地揭示了教育是立国之本的理论问题。
《学记》要求明智的统治者要站在治理国家,统治人民,实现“王道”的高度上,把教育摆在首位,优先发展教育。
这一论述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在论述教育作用时经典性的引言,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二)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在强调教育的作用,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时,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并提出了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
1.关于学校教育制度《学记》的作者首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规划了教育体系。
它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家、党、术、国是从地方到中央的行政区划。
《学记》的作者提议,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在中央建立国立大学和小学以形成纵横交错的教育网络,塾、庠、序、学就是设在家、党、术、国的学校。
这一提议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体制的形成影响极大,汉代以后,逐渐形成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并立的教育体制。
其次,提出了确立学年编制的设想。
《学记》的作者主要谈到了大学的修业年限和时间安排。
他把大学的教育划分为“小成”和“大成”两个阶段。
“小成”阶段学习年限为7年,“大成”阶段为2年,这是古代学校教育中确立年级制的萌芽。
2.关于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学记》首先特别重视大学的入学教育和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
它说:“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谛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养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学记》把入学教育做为大学教育的开始,要求在开学这一天,王子率领文武百官亲临学宫,参加开学典礼,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祭祀先圣先师,以表示尊师重道之意。
开学典礼结束后,新生入学后首先学习的内容是《诗经•小雅》中的三首诗,即《鹿鸣》、《四牡》和《皇皇者华》,这是三首君臣宴乐的诗,入学教育学习它们是为了告诉学生,大学教育是培养政府官员的,上了大学就是“官其始也”,就等于踏上了仕途的第一步,就要思考今后如何才能做一名忠于君王、勤政爱民的好官。
入学教育结束之后,日常的教学工作也必须严格进行。
上课的时候,学生只有听到鼓声才能打开书箧,把书取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待学业的严肃认真的态度。
教师上课之前应准备好惩罚学生的教鞭(即“夏楚”),目的是严肃课堂纪律,使学生不敢因懈怠而荒废了学业。
天子委派的政府官员或天子本人不到夏季大祭完毕,不要到学校里来视察和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以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趣从容地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正确引导,但不要指手划脚说得太多,为的是能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
年幼的学生要注意多听少问,依循由浅及深的学习顺序,做到“学不哺等”,这是大学进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规程和具体行为指南,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其中规定的天子视学制度被继承下来,成为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优良传统。
3.《学记》的作者提倡大学必须建立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平时的小考要经常进行,大的成绩考核要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考核必须有明确的标准。
《学记》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意思是,大学每年都招收新生入学,大的成绩考核每隔一年进行一次:第一年考察学生"离经辨志",即给经书析句分段的能力和学习志趣;第三年考察其是否“敬业乐群”;第五年考察其是否能够做到“博习亲师”;第七年考察其“论学取友”的能力,符合标准的,叫“小成”;再过二年即九年考察学生能否做到"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即对知识能融汇贯通,其思想和行为皆能坚实不移,符合标准的就叫“大成”。
由此可见,《学记》的作者所提倡确立的成绩考核制度具有循序渐进,智德并重的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教育重德重智的传统。
(三)教育原则与方法《学记》的作者总结先秦以来教育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从指出问题为切入点,提出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应该采用的方法。
首先,他指出当时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他说:“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所谓“呻其占毕”就是教师只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而不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多其讯言”就是只烦琐地提问,一味地教训、灌输,而不注意学生主动精神的培养;“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的意思就是在教学过程,教师只顾赶速度,抢时间而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使人不由其诚”的意思是教学只从教育者的愿望出发,而不考虑学生的内心需要;“教人不尽其材”是指教师不考虑学生在个性及才能上的差异,教学一刀切,没有因材施教。
这几大弊端对教学工作的危害极大,它导致学生讨厌学习和怨恨教师,把学习当成是痛苦的事情,而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这样虽然表面上看学生是每天都在学习,但却在学业上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步,即使勉强结束了学业,也会很快遗忘掉。
为了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记》论述了“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道理,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1.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餋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1)“预”就是预防为主的原则。
《学记》提倡“禁于未发”,即当学生的坏思想、坏毛病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实践证明改造旧的要比塑造新的艰难得多,正如《学记》所言,"发然后禁,则餕格而不胜",所以无论是文化知识的教学,还是道德品质的养成,都应坚持预防为主,塑造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这确实是经验之谈。
(2)“时”,就是“当其可”,是及时施教的原则。
《学记》要求教学必须把握住恰当的时机,及时施教。
具体包括二层含义:一是青少年要适时入学,在最佳的学习年龄入学读书,莫失良机;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住施教的关键时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对知识有强烈渴求的时候,给予及时点化。
否则,错过了学习的最佳年龄,错过了形成某种心理品质的关键期,“勤苦而难成”。
(3)“孙”就是“不凌节而施”,即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记》强调“学不哺等”,其主要意思包括:①必须考虑学生认识活动的顺序,即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②遵循科学知识内部的逻辑系统进行教学,否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4)“摩”就是“相观而善”的原则。
《学记》强调师友之间的切磋琢磨,互相取长补短,在集体的研讨、争鸣、竞争中借助集体的力量共同进步。
否则,如果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脱离集体环境拒绝学友的帮助而闭门造车,必然造成“孤陋而寡闻”的窘态。
但是,择友又必须要慎重,如果与不三不四的人结交,不仅不能达到“相观而善”的目的,反而还会违背师长的教诲,甚至荒废了学业,正所谓“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2.教学原则《学记》对中国教育史,也是对世界教育史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它首次提出了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的教学原则,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以来倡导的启发诱导,即善喻的教学原则。
(1)长善救失原则《学记》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在四个方面的缺点或失误,或贪多嚼不烂;或知识面太窄,片面专精;或避重就轻;或浅尝辄止,畏难而退。
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不同所造成的,即“心之莫同也”。
做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做扬长避短,补偏救弊的工作,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
(2)藏息相辅原则《学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处理好正课学习与业余爱好之间的关系,使正课学习有主攻方向,业余爱好广泛多样,而且使业余爱好有助于正课的学习。
《学记》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学记》指出,业余爱好,即“居学”可以辅助正课学习,因为如果课外不弹奏各种乐器,课内就不能熟练地学习琴瑟;课外不学习歌咏,不吟咏杂诗,课内就不能深刻地理解《诗经》;课外不练习洒扫应对进退这些杂事,课内就不能很好地学习礼仪。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堂学习与业余爱好之间的关系,使正课学习,即“藏”有主攻方向,学有所成(修);业余爱好,即“息”活泼多样,饶有兴致,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张弛有节、严肃活泼的愉快过程。
(3)启发诱导,即善喻原则《学记》继承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这是从教必须遵循的指导性原则。
《学记》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意思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诱导。
引导学生却不要硬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这样才能使师生之间和悦相亲;对学生严格要求,但却不要压抑其个性与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虽有压力但却容易达到目标,不至于“苦其难而不知其益”;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但不要急于提供现成的答案,才能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和易以思”,就算是善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