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猜调》教案4精选
(听赏)猜调-湘文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听赏:猜调-湘文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的1.学会通过听音辨调,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了解湖南文化中的音乐元素,增加文化知识。
3.通过练习打击乐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通过猜调游戏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了解湘乡民间音乐元素。
并通过练习打击乐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步骤一:导入(5分钟)1.以湖南特色文学作家钟理的《湘行散记》中描写的民间乐曲《黄鹤楼》作为导入,让学生了解湘乡民间音乐的特色。
2.播放《黄鹤楼》乐曲。
步骤二:学习猜调游戏(20分钟)1.宣读游戏规则:老师演奏乐曲的一小段旋律,学生用手中的打击乐器跟着节奏演奏,猜测是哪个调式。
2.老师演奏《黄鹤楼》的旋律,并用黑板上的五线谱画出乐曲。
3.学生根据旋律跟奏,并尝试猜测是哪个调式。
4.游戏结束后,老师讲解乐曲的调式。
步骤三:习惯练习(20分钟)1.老师演奏《黄鹤楼》的鼓点节奏,并让学生跟着节奏练习打击乐器。
2.带领学生一遍一遍地练习,到达一定程度后,看谁的节奏最准。
步骤四:巩固练习(20分钟)1.老师给学生随机不同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练习并猜调,以达到更好的听音辨调能力。
2.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应用之前学到的技巧和知识,达到巩固的效果。
步骤五:总结(10分钟)1.老师让学生复述学习到的知识要点。
2.老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与亮点,以及下节课的预告。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听音辨调,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了解湖南文化中的音乐元素,增加文化知识。
3.练习打击乐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从听音辨调开始,通过猜调游戏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并获得了与本地民间音乐相关的湖南文化知识。
打击乐器的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还为学生在课外乐团或团体活动中打造了好的音乐素养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也要注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个性化教学。
精选《猜调》优教完整教学课件
演唱技巧指导文章及视频
推荐针对《猜调》演唱技巧的指导文章和视频,供学生进行针对性学 习和练习。
相关音乐比赛及演出信息
提供与《猜调》相关的音乐比赛和演出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 和交流。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式教学法应用
0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 歌曲的主题、旋律、歌词 等方面展开讨论,互相分 享看法和感受。
提问与解答
学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提 问,寻求答案或建议,增 加课堂互动和交流。
分享展示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分 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 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案例分析法实践
精选案例
老师选取一些经典的《猜调》演 唱或创作案例,供学生分析和学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采用了丰富的民间音 乐元素,如衬词、对唱等,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 力。
03 歌词内容
歌词以猜谜的形式展开,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 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和人文景观。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 歌词,了解云南彝族地区的音乐文化。
习。
分析讨论
学生围绕案例展开分析讨论,探讨 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可以借鉴 的地方。
实践应用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所 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改进或创新,提 高自己的演唱或创作水平。
04
课堂活动与组织
小组讨论及展示安排
分组方式
按照学生座位就近原则,每组4-6人, 确保每组学生水平相当。
展示要求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成 员可以补充,展示时间不超过3分钟。
THANKS
音乐教案设计《猜调》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猜调的基本技巧和规则。
2. 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猜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和弦等。
3. 实践环节,包括个人和小组猜调游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猜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难点:如何准确判断和表达音乐元素,提高猜调的准确率。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展示猜调规则、音乐理论知识等。
2.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猜调音乐片段。
3. 音乐卡片:用于学生进行猜调游戏。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简短的谈话,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听过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猜调。
二、新课讲授1.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猜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包括音阶、和弦、节奏等。
2.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猜调的方法和技巧。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猜调游戏,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与游戏。
2. 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元素进行猜测。
3. 游戏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猜调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经验和心得。
二、新课讲授1.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音阶、和弦等音乐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音乐元素的理解。
2. 分析猜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如何提高猜调的准确率。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猜调游戏,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与游戏。
2. 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元素进行猜测。
3. 游戏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猜调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经验和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猜调规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
3. 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猜调》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猜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猜调》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富有童趣。
歌曲共四句,每句四小节,节奏明快,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对音乐具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音高概念较为模糊,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之间的音乐基础存在差异,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猜调》,了解歌曲的民族特色和民间音乐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培养音乐表现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猜调》,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猜调》,掌握基本的节奏和音高。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进,以及民族音乐特色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图谱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和节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民族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教授:讲解歌曲《猜调》的背景、民族特色和基本节奏,教授歌词和旋律。
3.练习:分组练习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高。
4.展示: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民族特色和民间音乐的基本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猜调》的曲谱、歌词、节奏变化和民族特色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歌曲。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猜调 音乐教案
猜调音乐教案教案标题:猜调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参与猜调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猜调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听力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多个不同调式的音乐片段。
3.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猜调音乐活动的目的和规则。
2. 解释调式的概念,简要介绍常见的调式类型(如大调、小调等)。
活动步骤: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至少两名学生。
2. 播放一个音乐片段,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该音乐片段所使用的调式。
3.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比较和尝试来猜测调式。
4. 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提供他们的答案。
5. 教师可以播放正确答案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对比和验证自己的猜测。
讨论和总结:1. 针对每个音乐片段,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猜测和理由。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调式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3.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信息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调式的音乐。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或音乐片段,尝试猜测其调式,并与同组成员分享。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段自己的音乐,选择适合的调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主题。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表现。
2. 评估学生对不同调式的理解和猜测准确性。
3. 可以要求学生书面总结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音乐中的调式和情感表达。
2. 组织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不同调式的音乐作品。
注意事项:1. 确保音乐片段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兴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在活动中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助学习的氛围营造。
小学音乐《猜调》教案
四、总结
1.上课流程的总结
2.流程背后阐述思想的总结
板书设计
《猜调》
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通过音乐演唱要素,设置挑战环节;
2.通过小组合作,设置个性化演唱。
作业设计
小组讨论后,确定好形容词以及对应的歌词,下节课小组展示。
课程名称
《猜调》
学校
长沙市明德望城学校
授课教师
朱佳芳
学情分析
民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清楚民歌来源于生活,但没有经历过创作民歌,基于现状,在学习云南民歌的过程中,将创作设计到了这个环节,尽可能让课堂出现小亮点。
教学目标
1.学生聆听感受云南民歌《猜调》特点,自主探究旋律跨度大的感受,并能唱准全曲;
2.学生从节奏出发、感受速度、通过三轮挑战、能完整的带着欢快愉悦的情绪演唱,并能配合双响筒伴奏;
3.从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升华到民歌源于生活,音乐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完整的欢快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旋律跨度大的演唱2.切分倚音节奏的运用
教学方法
聆听法、模唱法、想象法
教学准备
希沃、钢琴、双响筒
难点1:旋律跨度大的演唱
唱起来跨度大;视觉跨度大(借助希沃键盘)
c. 思考双响筒的节奏在什么地方发生了改变?
2.挑战一:解决歌词节奏,感受歌词情绪,老师用双响筒伴奏
A, 师生配合解决第一、二段歌词节奏
B, 男女生配合解决第三、四段歌词节奏
3.挑战二:lu la li分别根据换气口进行模唱,解决音高、音色、感受情绪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听赏)猜调-湘教版
2(听赏)猜调一、教学目标1、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猜调》,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
2、感受不同演唱形式的《猜调》,并将不同的演唱形式运用于实际演唱中,自如的表演。
3、在学习《猜调》的活动中,了解相关文化,并对云南民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事物的意义而死记硬背。
三、重点难点重点: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
难点:感受不同形式的《猜调》,并能将不同的演唱形式运用于实际演唱中,自如地表演。
四、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激情感知师生问好。
师述:同学们,今天的音乐之旅,老师要带你们到云南看一看。
那是个什么地方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除了这些美景,你还知道云南的那些民歌?(播放歌曲《小河淌水》)过渡:云南是我国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那里景美、人美、服饰美、音乐美,就连小朋友在一起嬉戏玩耍,也用歌声唱得那么好听。
你们想听吗?活动2【活动】用情听赏1、播放童声合唱《猜调》要求:初听思考:歌里在唱什么?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复听思考:歌曲表现了一种什么情绪?采用了什么形式表现的?2、节奏对话(突破节奏难点)(1)找出典型节奏歌曲中一口气问了几个问题,速度快吗?歌谱中一小节说了几个字?(出示歌谱)出示节奏型:2/4X X X X X X2/4X X X X X X X X老师边读边打节奏,学生模击。
(2)模击节奏(体现强弱)击掌对话(手掌、手心)要求:吐字清楚、节奏准确。
师生问答。
生生问答。
3、再次听赏<<猜调>> (女声领唱合唱版)这与童声合唱有什么不同?要求:轻声跟唱、体验歌曲韵味。
《猜调》教学设计
《猜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猜调》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曲调的特点和韵律规律。
2.理解曲调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曲调的感知和辨析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数种常见的传统曲调录音,如《高山流水》、《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2.准备一些与课文相似的韵律曲调,可以是传统曲调的变奏或改编版本。
3.课件、投影或黑板,用于展示曲调的特点和韵律规律。
4.小组演唱、合作绘画或表演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传统曲调的录音,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并思考曲调所表达的情感。
然后与学生讨论曲调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曲调的独特之处。
2.理论分析(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黑板展示曲调的特点和韵律规律,如音阶、旋律、节奏等。
解释曲调的组成要素,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曲调之间的异同点。
3.听辨活动(1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的曲调录音,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并辨别该曲调是属于哪一种。
学生可以用手势、表情或口头回答。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讲解。
4.合作绘画(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种曲调,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该曲调所描述的情感。
每组从课堂中选择一位代表来向其他组介绍他们绘制的画作,并解释画作与曲调之间的关系。
5.合作表演(15分钟)学生继续保持分组状态,每组选择一种曲调,并以表演的方式来演绎该曲调所表达的情感。
可以借助手势、肢体动作或小道具等形式,表达曲调所描绘的感觉和情绪。
教师可以设定一些表演规则,如时间限制、不准使用文字等。
6.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向学生分享传统曲调的魅力和独特之处,以及学生们表演中展现的合作与创造力。
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持好奇心和热爱,并展望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听辨活动中的反应和回答情况,看是否能够准确辨认曲调的种类。
2.观察学生在合作绘画和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创造力。
《猜调》教案详案
《猜调》教案详案
央视春节系列公益广告《回家篇》之《63年后的团圆》
台湾老人李景春,自10岁时离开上海去到台湾后,与哥哥李景秋分离63年来再没回过故土。
今年过年,李景春老人踏上了魂牵梦萦的寻亲圆梦之旅。
航班抵达上海机场后,哥哥李景秋早已等候在机场,虽然60多年没见,但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是让李景秋一眼在人群中认出了弟弟。
哥哥哽咽的唤着弟弟的小名,多年未见的两位老人相拥而泣,场面催人泪下。
迈进家门,望着多年前的一张全家福,李景春老泪纵横,哽咽着“母亲,我回来了。
《摇船调》教案简案
三年级下册
第2课美妙的童音
《摇船调》
教案
彭程。
《猜调》教学设计
《猜调》教学设计(聆听课)一、教材分析《猜调》是一首表现儿童游戏的地方性小调。
全曲童趣盎然、明快活泼、节奏鲜明、结构短小。
歌曲由弱起切入,从全曲最高音以呼唤性的音调起唱,通过一连串排比提问将歌曲推向高潮,九个小节一气呵成,脱口而出,对答如流。
尤其是结束句极富动感的切分音运用与前倚音的修饰,把儿童猜谜对唱的得意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问答对唱的演唱形式是民歌的一个特点。
2.引导学生聆听出歌曲速度的变化。
3.通过欣赏云南民歌《猜调》,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韵味、云南音乐的特色。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及欣赏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表现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以及从歌中知道云南美景以及风俗。
(二)教学难点讲解《猜调》中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度的节奏、有助于学生理解越唱越快的提问,想考倒对方,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越来越快,表现自己思维敏捷,没有被人考倒。
四、教学过程(一)猜谜语情景导入过渡语:我们先来玩个猜谜语游戏。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2、麻褥子,红袍子,里面躲个白胖子?(花生)过渡语:那你们知不知道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他们会把日常的一些对话、游戏等都用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一起来听听唱歌猜谜语。
(二)欣赏歌曲。
1.初听歌曲《猜调》。
提问: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对歌。
)2.教师简单介绍歌曲。
过渡语: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一首云南民歌,叫《猜调》,表现了云南儿童们在玩猜谜语游戏时的情景。
3.复听歌曲。
过渡语:这首歌曲在速度上有没有变化?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细听歌曲。
)生:歌曲的速度有变化,是由慢到快、快慢相结合。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特点:过渡语:开始的“小乖乖……”具有呼唤性的语调,就好像招呼对方,让对方听好。
第一段提问:速度很快,一气呵成,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你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一口气说完好几句话,想让对方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让对方没有思考的机会,这样就难倒他了。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2课猜调湘教版
《猜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以问答对唱的形式演唱是民歌的一个特点。
2、引导学生聆听出歌曲速度的变化。
并能总结出速度的变化带个歌曲怎么样的情绪。
3、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创编出新的歌词。
过程与方法:1、通过音乐作品中的“猜猜谜语”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云南民歌《猜调》,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韵味、云南音乐的特色。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及欣赏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品旋律,能够聆听出歌曲速度的变化。
并能总结出速度的变化带个歌曲怎么样的情绪。
2、创编歌词。
教学方法:聆听法、讲授介绍法、启发式引导发、小组交流合作法。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师:早就听说大家唱歌很好听,声音甜美,确实不错,有实力,那么有没有信心上好今天的课呢?二、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好!我们先来玩个猜谜语游戏,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2、麻褥子,红袍子,里面躲个白胖子?(花生)。
3、半截白,半截青;半截实,半截空;半截在地上,半截在土中?(大葱)。
师:厉害!确实厉害,不但声音甜美,老师带来的谜语一个也难不倒你们。
那你们知不知道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他们会把日常的一些对话、游戏等都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吗?(歌唱)。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用歌唱的形式来猜谜语的,好吗?三、欣赏歌曲。
1、初听歌曲。
提问:(1)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2)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对歌。
)2、教师简单介绍歌曲。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一首云南民歌,叫《猜调》,表现了云南儿童们在玩猜谜语游戏时的情景。
《猜调》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
对歌由一个具有呼唤性的音调“小乖乖”开始,引出一连串排比式问句。
猜调 女声独唱-冀少版一年级下教案
猜调女声独唱-冀少版一年级下教案一、教材分析猜调是冀少版一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的一首女声独唱曲目。
这首曲目讲述了小青蛙跳跳舞的趣事,调子欢快,旋律清新流畅,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经典作品之一。
本教案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演唱这首曲目,了解古典音乐基础知识,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猜调这首曲目的背景和创作历史,并对曲目的基本排版有初步的理解。
2.理解曲目的调式、节奏、旋律特点等音乐元素,掌握唱出正确的旋律、节奏。
3.熟练掌握曲目的歌词,并能够将其在正确的旋律和节奏下唱出来。
4.能够根据指导,自主选取与曲目相似的曲目进行演唱。
能力目标1.发挥声音的美感,表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和自信自在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3.提高学生的音乐韵律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情感目标1.在学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感悟能力,让学生意识到音乐的美和价值,激发兴趣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小组合作创作并演唱一首新的歌曲,增强团队协同能力1、了解猜调这首曲目首先,向学生介绍猜调这首曲目的背景和创作历史。
此外,也可以播放一段有关该曲目的视频或音频,通过听觉方式了解曲目的旋律和基本节奏。
2、学唱猜调这首曲目首先,老师先唱一遍,让学生仔细听,然后再唱一遍。
在唱歌过程中,老师可以教学生逐句学唱,同时进行指导。
在学唱过程中,需要注意掌握曲目的旋律、韵律和基本节奏。
可以让学生在练习唱歌的时候,同时进行齐唱、分声唱和小组唱,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最后,可以进行全体唱。
需要注意的是,学唱过程中要把握节奏,反复练习,提高演唱的准确率。
3、歌词修改在唱完歌曲后,可以让学生尝试修改歌词,增强学习、发掘和创作。
例如,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替换其中的字眼或词汇,让歌曲更有趣、更符合孩子们的语言表达。
4、在课外进行练唱在学习课堂结束后,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练唱,独自唱响,或与同桌一起唱,这有助于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听赏)猜调-湘文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听赏猜调-湘文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所在的是一年级下册音乐课,学习内容为民族音乐文化及传统民族乐器。
本节课主要针对湘文艺版音乐教材进行设计,通过听赏猜调的方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湘绣纹的特点,从而对本课的湘绣纹调进行消化、吸收、再创造。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欣赏并区分不同的湘绣纹调;
2.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湘绣纹调的文化背景;
3.学生能够自编自创,创造出新的湘绣纹调。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请教师提前准备好以下素材:
1.「湘绣绣纹声韵图」及其配套音频;
2.湖南民间音乐艺术形态;
3.示范乐器及相关音频。
1. 课堂导入
教师向学生展示「湘绣绣纹声韵图」,并请学生认真观看。
之后,向学生介绍湘绣纹调的相关背景知识,如其来源、地域分布及表现形态。
2. 听赏猜调
教师播放相关音频,并请学生听取其中湘绣纹调。
在听完之后,教师请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湘绣绣纹声韵图」,猜测歌曲名称,再互相交流答案。
3. 自编自创
学生分组,进行自编自创。
每组选择一种湘绣纹调进行创作,并展示给其他组。
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时间,以让学生充分展示。
四、教学评价
1.分组共同创作的成果,以及展示过程的表现;
2.学生对于湘绣纹调的理解深度;
3.学生自编自创的新创意;
4.在听赏活动中,学生准确认出的湘绣纹调个数。
五、教学拓展
1.进一步了解湘绣文化;
2.欣赏其他地区的传统音乐。
六、课后作业
请学生回顾今天以及之前所学的内容,并为下次课做好充分准备。
人音版小学音乐《猜调》教案
《猜调》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云南民歌,表现了云南儿童在玩猜谜游戏时对歌的情景。
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绪。
它在问句时一气呵成,几乎让人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猜调》了解对歌的特点,并根据生活经验创编新歌词
2、通过学习《猜调》,让学生感受童年的生活乐趣
3、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韵味以及云南音乐的特色,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及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够聆听出歌曲速度的变化
创编歌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猜谜游戏一朵红花头上戴一件锦衣身上盖一到天亮把歌唱一唱千门万户开--公鸡
三、新授:
(一)感受音乐
师:大家都会猜谜,那听听这里的人是怎样猜谜的,他的演唱形式是,
生:唱歌的方式在猜谜,一问一答
师:像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是对歌,讲解对歌的含义
(二)分析歌曲
1. 聆听开头部分,说说他的作用
2. 分段聆听,第一段问的什么,答案是什么,你能听出来吗,
3. 哼唱第一二段
4. 跟伴奏演唱第一二段
5. 感受第三四段的内容
6. 完整聆听,分析歌曲的速度,说说情绪的变化,
7. 歌曲分析,讲解背景
(三)拓展
根据生活实际,创编歌词
四、总结
云南景色优美宜人,歌曲更是有趣,你们也可以收集平时的谜语,唱给
爸爸妈妈听。
猜调教案【推荐下载】
猜调教案《猜调》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学唱歌曲《猜调》,了解歌曲诙谐欢快的风格特点。
初步掌握几种基本的演唱形式。
2.通过多种演唱形式的结合演绎,体验云南儿童游戏歌曲的特点。
3.通过对几首对歌的对比聆听,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通过聆听《猜调》,了解其风格特点2.能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歌曲教学准备:课件、猜调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台湾民歌《摇船调》那幺今天刘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进我国的西南边陲,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音乐文化。
(在慢速度猜调的音乐背景下,简要介绍云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师: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云南,那是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是一个神仙都向往的彩云之地。
在去年校运会的时候,我们学校舞蹈队的同学表演的孔雀舞就出自云南。
我们现在听的这首歌,就是云南地区一个非常着名的歌曲,我们用心的听听,听完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给你们什幺样的感受。
三、欣赏《猜调》1.初听《猜调》师:听完这首歌,大家有什幺感受呀?速度越来越快了——真棒那幺你们觉得唱这首歌的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开心——非常好师:真是首有趣的歌曲。
2.复听《猜调》师:那我们一起带着欢快的情绪听老师演唱一遍,听听这首歌曲到底都说了什幺?(听老师唱)谁听出来了?举手来告诉老师师:听的真仔细,我们一起翻开书本第16页,看看同学们都说对了没有?老师请一个同学来把歌词念一遍。
(填歌词,念歌词,解释云南特色语言“称水为海”,街念该。
)刚才,我们听了2段的歌词,老师把第三段的歌词留给大家,你们也来猜一个吧。
我们刚才经过了念歌词,填歌词,那幺哪个同学能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的第一段都是什幺呀?问句第二段呢?答句。
那幺这种形式我们称它为……?生:问答歌(对歌)(1)找特点师:刚才我们说了,这是首很有趣的问答歌,下面我们再听一遍,找出你们觉得最有趣、最有特点的句子。
(2)说特点(学生说一个特点,就把准备好的对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开头“小乖乖……”,声音高,带有呼唤性,吸引对方的注意问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快,因为想考倒对方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越来越快,表现自己思维敏捷,没有被人考倒结束句衬词,具有地方特色,装饰音的加入,表现了对歌者得意的表情“我们说给你们猜”中“说”的下滑音(做好板书——“小乖乖”、越问越快、答得也快、结尾下滑音、“说”)(根据学生的回答跟进解释)(学生回答不全面时说)师:同学们都找出了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老师刚才也找到了老师觉得有趣的句子,老师觉得……有趣,你们发现了吗?(3)试着演唱歌曲唱出歌曲的特点师:老师把同学们和老师找出的特点总结了下,这幺多有趣的特点,大家试着唱一唱好吗?(唱的时候注意提示和末尾的装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猜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学唱歌曲《猜调》,了解歌曲诙谐欢快的风格特点。
初步掌握几种基本的演唱形式。
2、通过多种演唱形式的结合演绎,体验云南儿童游戏歌曲的特点。
3、通过对几首对歌的对比聆听,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猜调》,了解其风格特点
2、能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进我国的西南边陲,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音乐文化。
(在慢速度猜调的音乐背景下,简要介绍云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
师: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云南,那是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是一个神仙都向往的彩云之地。
我们现在听的这首歌,就是云南地区一个非常著名的歌曲,我们用心的听听,听完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三、欣赏《猜调》。
1、初听《猜调》。
师:听完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呀?
速度越来越快了——真棒。
那么你们觉得唱这首歌的人的情绪是怎样的?
欢快,开心——非常好。
师:真是首有趣的歌曲。
2、复听《猜调》。
师:那我们一起带着欢快的情绪听老师演唱一遍,听听这首歌曲到底都说了什么?(听老师唱)。
谁听出来了?举手来告诉老师。
师:听的真仔细,我们一起翻开书本,看看同学们都说对了没有?
老师请一个同学来把歌词念一遍。
(填歌词,念歌词,解释云南特色语言“称水为海”,皆念“该”。
)
刚才,我们听了2段的歌词,老师把第三段的歌词留给大家,你们也来猜一个吧。
我们刚才经过了念歌词,填歌词,那么哪个同学能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的第一段都是什么呀问句。
第二段呢?答句。
那么这种形式我们称它为……?
生:问答歌(对歌。
)
师:你们太棒了。
(1)找特点。
师:刚才我们说了,这是首很有趣的问答歌,下面我们再听一遍,找出你们觉得最有趣、最有特点的句子。
(2)说特点。
(学生说一个特点,就把准备好的对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
)
开头“小乖乖……”,声音高,带有呼唤性,吸引对方的注意。
问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快,因为想考倒对方。
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越来越快,表现自己思维敏捷,没有被人考倒。
结束句衬词,具有地方特色,装饰音的加入,表现了对歌者得意的表情。
“我们说给你们猜”中“说”的下滑音。
(做好板书——“小乖乖”、越问越快、答得也快、结尾下滑音、“说”。
)
(根据学生的回答跟进解释。
)
(学生回答不全面时说)师:同学们都找出了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老师刚才也找到了老师觉得有趣的句子,老师觉得……有趣,你们发现了吗?
(3)试着演唱歌曲唱出歌曲的特点。
师:老师把同学们和老师找出的特点总结了下,这么多有趣的特点,大家试着唱一唱好吗?(唱的时候注意提示和末尾的装饰音。
)
老师弹琴,学生唱。
3、用几种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猜调》。
师:我们都知道,这首歌曲是一问一答,问答歌的形式,那么同学们想想,这样的问答歌我们可以用什么演唱形式来表现呢?
生:对唱。
师:对唱?恩,这方式不错,那谁来问谁来答呢?(学生举手。
)
师:那刘老师提个建议,男生先问,女生回答好吗?
(跟琴演唱第一段对唱形式)。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那自问自答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生齐唱。
师:同学们刚才分段用2种形式演绎了猜调,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其他学校的小朋友的表演唱,我们看看,他们都用了什么形式?
师:你们跟他们想到一块了是吗?
《猜调》是儿童的猜谜歌,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这首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幽默诙谐的云南童谣以“绕口令”式的节奏表现了孩子们问答对歌的活动情趣。
4、欣赏不同版本的《猜调》。
师:通过刚才的聆听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歌曲猜调都很熟悉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听2段用树叶、古筝演奏的《猜调》,相信又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师:听了这些,你们一定对这首歌曲的了解是不是更深一层了呢。
四、拓展。
师:其实对歌的演唱形式在民歌中是经常能听到的,这种形式也广泛的应用到了我国的戏曲作品、影视作品中,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优秀的歌曲片段,去领略另一种独特的味道吧。
聆听不同地方的对歌:《对花》、《打猪草》、《刘三姐片段》等,扩大学生对对歌形式的了解。
五、师总结。
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并学习了云南民歌《猜调》,还欣赏了许多不同地区的对歌,相信你们对对歌这种的演唱形式已经十分熟悉了,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用心收集,也去找找我们身边的对歌。
六、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