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宇宙线空间依赖的传播模型研究袁强紫金山天文台合作者

合集下载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考模拟高效提分物理试卷(二)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考模拟高效提分物理试卷(二)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考模拟高效提分物理试卷(二)一、单选题 (共7题)第(1)题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强度最高的材料,它的发现使“太空电梯”缆线的制造成为可能,人类将有望通过“太空电梯”进入太空。

已知悬梯沿地球半径方向延伸到太空,现假设有一“太空电梯”的轿厢悬在赤道上空某处,相对悬梯静止,且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那么关于“太空电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梯轿厢悬停在同步卫星轨道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电梯轿厢在悬梯不同位置悬停,运动周期随高度增大而增大C.电梯轿厢在悬梯不同位置悬停,加速度与轿厢离地球球心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D.任意相等时间内轿厢所受合力冲量不为零且大小相等第(2)题J·J·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后,还在β衰变、热离子发射效应(指物质受热之后一些电子摆脱原子的束缚飞向远处的现象)和光电效应等现象中也都发现了电子。

在以上现象中,电子来源于原子核内部的是( )A.β衰变B.光电效应C.阴极射线D.热离子发射效应第(3)题2023年4月12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

人造太阳的一种核反应方程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粒子是质子B.该反应是裂变反应C.α射线是一种电磁波D.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β射线的穿透能力更弱第(4)题2023年7月10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樊锦诗星”。

如图所示,“樊锦诗星”绕日运行的椭圆轨道面与地球圆轨道面不共面,轨道半长轴为3.18天文单位(日地距离为1天文单位),远日点到太阳中心距离为4.86天文单位,若只考虑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樊锦诗星”绕太阳一圈大约需要3.18年B.“樊锦诗星”在远日点的速度大小与地球的公转速度大小之比小于C.“樊锦诗星”在远日点的加速度与地球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D.“樊锦诗星”在远、近日点的速度大小之比为第(5)题如图所示,三本完全相同的物理课本a、b、c叠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每本物理课本的质量为,重力加速度为。

欧阳自远 天体化学

欧阳自远 天体化学

欧阳自远是中国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被誉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他出生于193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完成矿床学研究生学业。

欧阳自远长期致力于地球化学、天体化学、比较行星学以及地外物体撞击地球诱发生态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等领域的研究。

欧阳自远在天体化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的研究涵盖了月球和其他行星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演化过程,这些研究对于人类理解宇宙和地球的形成、演化及生命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等。

此外,欧阳自远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致力于提高公众对科学和天文学的认知。

他曾担任航天科普营荣誉营长,并在多个学术机构中担任要职,包括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荣誉院士等。

总之,欧阳自远是中国天体化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研究成果和贡献对于推动中国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

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

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航天员在太空,日常生活是怎样的?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开始为期6个月的太空生活。

航天员在太空的日常是怎样的?未来航天事业将如何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机与环境工程系教授、副主任袁卫星接受记者采访。

饮食类似梳洗不易记者:航天服在制作和设计上有什么特殊要求?航天员出征、舱外工作、返回地球时穿的是同一种航天服吗?袁卫星:航天服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必要装备,它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

舱内航天服是指在航天器里面穿着的服装,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压力和通风。

舱外航天服则是一个小型的航天器,保障航天员在真空条件下正常进行出舱工作的重要装置,它结构复杂,包括生命保障系统、通讯系统、监视系统以及动力系统,以保障压力、氧气、温度和湿度的正常。

记者:在太空上,航天员如何进行洗脸、刷牙、洗澡?袁卫星:航天员在太空中日常的洗漱跟在地面稍有不同。

比如刷牙,最早苏联的航天员通常是用一块湿纸巾沾上牙膏擦牙。

美国的航天员则是通过咀嚼特制的口香糖来代替刷牙。

我们国家的航天员要好一些,使用可食用的牙膏,或刷牙后吐到一个小袋子里。

但是洗澡确实不太方便,只能用湿纸巾进行擦拭,包括洗脸,也是每天早上用湿纸巾擦拭脸部。

梳头和洗头都有特殊的装置,比如说戴一个特殊的帽子,对头发进行揉搓,就可以起到洗头的作用。

记者:人体在长期失重的情况下,会骨头变脆、肌肉萎缩。

这些情况在回到地面后会恢复吗?航天员在太空中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袁卫星:航天员在太空中因为重力的缺失,钙质流失得较快,特别是脊柱两侧的肌肉,萎缩得比较明显,研究表明,通常会萎缩19%左右。

对于此,航天员在太空中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减缓肌肉的萎缩,比如踩单车、在微型的跑步机上跑步、做一些体操运动等。

另外,穿一些特殊的服装也可以减缓肌肉的萎缩。

不过,航天员回到地球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经过一到两个月的时间便可以康复2/3以上。

第9章电波传播模型

第9章电波传播模型


9.2平面反射传播模型
最小有效天线高度 当天线架设较低时,表面波其主要作用,将表面波起支 配作用的天线高度称为最小有效天线高度。最小有效高 度和波长、极化方式、地面电特性性参数有关。 当f<30MHz时表面波其主要作用,当 30MHz<f<300MHz时电波以空间波和表面波两种方式 传播,当f>300MHz时电波以空间波的方式传播,表面 波可以忽略不计。
1 1 1 1 − = − R ρ Re ρ e
Re =
1
1 1 R − 1− R ρ ρ 1 =R = KR dn 1+ 气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 在考虑大气折射的情况下,只要把电波在均匀大气 中传播时所得到的一系列计算公式中,所用的地球 半径用等效地球半径来代替,则电波就好象在无折 射的大气中一样,沿直线传播。 • 例如,在均匀大气中,视距传播的距离为
大于两天线高度和间的距离当收发天线之差引起的相位差入射波和反射波的路径5dre10jee当天线架设高度与波长相比较高时电波主要以空间波的方式进行传播这是可以忽略表面波工程设计中当频率大于150mhz时通常只考虑直射波和反射波92平面反射传播模型最小有效天线高度当天线架设较低时表面波其主要作用将表面波起支配作用的天线高度称为最小有效天线高度
接收功率的计算
2
h1h2 PA = P∑ 2 D1 D2 d
9.2平面反射传播模型
传播损耗的计算 光滑平面传播损耗的计算
P∑ d4 1 Ls = = 2 2⋅ PA h1 h2 D1 D2
实际地面传播损耗的计算
当地形起伏不超过15m,频率为40MHz的路径或 距离小于60KM频率小于1GHz时 : L p = 120 + 40 lg d − 20 lg h1h2 当频率40 < f < 450MHz时进行修正可得: f L p = 120 + 40 lg d − 20 lg h1h2 + 20 lg 40

202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强化版)

202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强化版)

202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强化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近年来无人机在军事、工业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一质量为m的无人机在执行远程侦察任务,某段时间内该无人机以速度v沿着与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上的方向匀速直线飞行,重力加速度为g,则()A.该无人机处于超重状态B.该无人机在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空气对该无人机作用力的大小为mgD.重力对无人机做功的瞬时功率为mgv第(2)题在某星球表面,宇航员将一物块从距离地面高h处,从静止开始无初速度释放,经时间t落地。

该星球可看作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h<<R),万有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星球的自转,不计一切阻力,则该星球的密度为( )A.B.C.D.第(3)题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频率为、的两种光子后,分别跃迁到和的两能级上(),其对应的能量分别为、,处于m、p两能级的氢原子将向低能级跃迁。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按照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可知,处于m能级的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离原子核远一些C.、、和之间的关系式为D.大量处于m、p两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种光子第(4)题2023年7月10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樊锦诗星”。

如图所示,“樊锦诗星”绕日运行的椭圆轨道面与地球绕日运行的圆轨道面间的夹角为20.11度,轨道半长轴为3.18天文单位(日地距离为1天文单位),远日点到太阳中心的距离为4.86天文单位。

则()A.“樊锦诗星”绕太阳一圈大约需要2.15年B.“樊锦诗星”在远日点的速度大于地球的公转速度C.“樊锦诗星”在远、近日点的速度大小之比为D.“樊锦诗星”在近日点的加速度大小与地球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第(5)题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 )A.波长B.周期C.波速D.振幅第(6)题在倾角的光滑导体滑轨的上端接入一个电动势,内阻的电源,滑轨间距,将一个质量,电阻的金属棒水平放置在滑轨上。

这颗星属于航天人

这颗星属于航天人
场 , 当 时 的 航 空学 院 学 习飞机 设 计 ,后 改 学 火 箭
我 ,一 名 青 导 弹设 计 专 业 , 国后 , 回 在参 与 一 次 火 发展 的 战略科 学 家 ,我 也 常常思 索 , 怎
年学生时常仰望天空——学校上空出 箭飞行试验遇到技术难题 时,我大胆 样 才能把人才资源优势变为实实在在
病 , 身体 渐 弱 、 力消 减 的 我 不 使 听 闭 f,养 。 - ̄ j f 然而 , 仍 常 常 以写 信 我
式, 向中央 或有 关部 门提 出建 议 。
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后 ,我
长 文 , 吁世 界 各 国互 相 协作 , 呼 确
碳 减 排 目标 实 现 ;最 近 中国 灾害
天 早 已得 到 验证 。
oJ J, l 这 没有 大气 科 学 界 同仁 的 共 同努 力 , 我 我 开 风 气 之 先 而 得 出 的研 究 结 论 , 今 D ,令 我 思 绪 难平 。我 只希 望 , 颗

属 于 大气 科 学 界 的 “ 气 之 星 ” 能 够 大 ,
或许是冥冥 中自有天意。1 1年, 96
气 频 发 , 持 续 关注 , 笔 写 下应 我 提 策 与 长远 思 考 … …
我 现 在 真 是 心 有 余 而 力 不 足 啊 15 7
中 国人 。 果 没 有 国家 好 的科 学 政 策 , 如
个 人也 无 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 力Ⅱ 阿l
出 了 “ 球 变化 和 人 类 活 动 “ 全 的课 题 。 全 球 气候 变化 的 复杂 和 对 人 类影 响 的
这 次 命名 不是 给 我 个人 的 ,而 是对 整
阳 ,东 北 实

开启了中国的空间科学新时代——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和空间天文研究部巡礼

开启了中国的空间科学新时代——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和空间天文研究部巡礼

开启了中国的空间科学新时代——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暗物质和空间天文研究部巡礼
范一中;马涛;袁强;苏杨
【期刊名称】《大学科普》
【年(卷),期】2024(18)1
【摘要】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和空间天文研究部面向现代天文学及宇宙物理学的重大科学前沿,通过发展先进天文探测器技术并研发空间天文观测设施,致力于解决暗物质粒子的本质、太阳日冕物质加热、超铁元素起源、宇宙线起源、宇宙中丢失的重子物质、中子星物态方程等重大的基础性科学问题。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范一中;马涛;袁强;苏杨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4
【相关文献】
1.普及天文科学激发探索精神--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苏州观测站、苏州青少年天文观测站侧记
2.紫金山天文台科普巡礼——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
3.暗物质的发现及其粒子探测——记中国科学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
4.在空间天气领域我所经历的国际合作——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吴季
5.中国科学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润乾:一颗执着的“星星”

黄润乾:一颗执着的“星星”

术,而是考了他从未学过的文字题。

自然,这次考试他得了一个“鸭蛋”。

由于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在填写另一所私立中学的报名单时,家庭拮黄润乾:一颗执着的“星星”◎本刊综合黄润乾,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开展恒星结构与演化研究的先驱者。

2008年12月12日,国际永久编号为120569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黄图1 黄润乾(图/《都市时报》)人物简43年11月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大咖二三事科学知识营读高二时,黄润乾就考上了云南大天体物理,因为“懂得天体的一些规律和本质,同样可以把这些知识用到年回国后,黄润乾却没有从事相关工作,而是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所从事国防科学研究。

虽然新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差积极迎接新任务,突破了多项技术难关。

年后,黄润乾才被调到云南天文台,重新追逐星空梦。

要知道,多岁,严格地说,在天体物理研究上他才刚刚起步。

这可是艰难的起步啊!但一向不服输的黄润乾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一定会赶上去,成为一名真正的天体物理科学家!辗转追逐星空梦图2 1955年,黄润乾在德国某天文台实习(图/资料图)44 发明与创新·2023大咖二三事. All Rights Reserved.大咖二三事当时,天文学领域有很多新出来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然而,黄润乾最后还是确定了恒星星结构和演化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恒星演算程序很复杂,每个模型都有几千个子条目,需要借助大内存年代,云南天文台还没有大内存的计算机,许多物理程序无法计算,只能到北京去计算。

黄润乾通常一去就是拼命啃下硬骨头图3 工作中的黄润乾(图/资料图)(实习编辑:李开颜)45年11月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二三事。

常进:“要对得起国家的这份信任”

常进:“要对得起国家的这份信任”

常进:“要对得起国家的这份信任”

【期刊名称】《大学科普》
【年(卷),期】2024(18)1
【摘要】500公里外的太阳同步轨道上,来自中国的“悟空”正在太空中遨游。

每天,它都在用“火眼金睛”探测宇宙高能粒子,努力为人类拨开暗物质的“乌云”。

一、走近科学家“‘悟空’的成功,证明了高能量分辨的薄探测器是可行的,为人类打开了观测宇宙的‘新窗口’。

”春节假期,常进仍旧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在办公室奋战。

作为“悟空”的“师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研究员用二十多年时间上下求索,找到一把探测暗物质的“钥匙”。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4
【相关文献】
1.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2.“要对得起这份荣誉”
3.“我要对得起这份责任!”
4.扛得起责任,对得起信任
——记天津市宝坻区朝霞街三岔口中学教师刘兵5.胸藏万卷志兴邦心怀赤诚拓天疆——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能力评测(巩固卷)完整试卷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能力评测(巩固卷)完整试卷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能力评测(巩固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所示,半径为的圆形区域内存在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匀强磁场中,关系为(且为常量)。

现将单位长度电阻为、半径为的金属圆环放入这个磁场中,圆环与磁场边界为同心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为时,圆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B.从上往下看,金属圆环中的电流沿顺时针方向,且电流随时间均匀增大C.若分别为和时,圆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比值为D.若分别为和时,单位时间内圆环中产生焦耳热的比值为第(2)题蹦极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活动。

小丽在跳台安全员的正确操作下完成下跳,整个过程中弹跳绳(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多次伸缩,小丽最终被安全拉上跳台。

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跳绳伸直前小丽的机械能不变B.弹跳绳刚伸直时小丽的动能最大C.小丽被安全员匀速向上拉时,弹跳绳的弹力增大D.整个过程中小丽所受重力做功为零第(3)题如图所示为小明在竖直方向上练习蹦床运动的情景。

若忽略空气阻力,用x、v、a、E、t分别表示小明离开蹦床在空中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机械能和时间,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B.C.D.第(4)题2023年7月10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樊锦诗星”。

如图所示,“樊锦诗星”绕日运行的椭圆轨道面与地球圆轨道面不共面,轨道半长轴为3.18天文单位(日地距离为1天文单位),远日点到太阳中心距离为4.86天文单位,若只考虑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樊锦诗星”绕太阳一圈大约需要3.18年B.“樊锦诗星”在远日点的速度大小与地球的公转速度大小之比小于C.“樊锦诗星”在远日点的加速度与地球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D.“樊锦诗星”在远、近日点的速度大小之比为第(5)题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6V,内阻r=2,滑动变阻器R1总阻值为6,定值电阻R2=10,电流表A以及电压表V1、V2是理想电表。

第八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甲组题目

第八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甲组题目

第八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甲组题目李明涛1、于锡峥21.问题描述人类太空活动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产生了数量庞大的空间碎片。

作为影响航天器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空间碎片的减缓与清理已经成为航天领域的全球性关注问题。

第八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甲组题目是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碎片的多目标交会任务。

图1 空间碎片该任务由一颗空间飞行器在一年内完成。

初始时刻飞行器位于1研究员,limingtao@,134********2副研究员,yuxizheng@,010-********700km 高度的近地圆轨道上。

飞行器总重1000kg ,可配置电推进系统、脉冲推进系统或混合推进系统。

通过合理地优化设计飞行器的飞行轨迹,对太阳同步轨道上的空间碎片进行交会,交会后停留至少3600秒,然后释放重量为1kg 的碎片减缓装置。

根据交会碎片的雷达反射面积,交会并释放减缓装置后,飞行器获得不同的碎片减缓收益。

期望通过合理设计空间飞行器的飞行轨迹,使得碎片减缓收益最大化,并实现良好的时间和燃料性能。

飞行器和碎片的轨道动力学模型考虑地球扁率J2项的摄动影响。

2. 设计指标和评价标准第一设计指标定义为空间碎片减缓收益:11ni i J v ==∑ (1)n 为交会的空间碎片数量,i v 等于第i 个空间碎片的减缓收益。

假设碎片的减缓收益等于该碎片的雷达反射面积。

空间碎片的轨道数据以及雷达反射面积会随题目一起发布。

当第一设计指标相同时,第二设计指标是最小化飞行器的飞行时间:2f J T = (2)f T 为从初始时刻到交会最后一颗空间碎片并完成释放碎片减缓装置的飞行时间,单位为天。

第三设计指标为最小化飞行器的燃料消耗:3fuel J m =∆ (3)燃料的单位为公斤(kg )。

如果两组设计结果的设计指标(123J J J 、、)相差均在千分之一之内,认为两组设计指标相同。

设计指标的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123J J J 、、。

罗俊与天琴计划

罗俊与天琴计划

“天琴计划”示意图引力波也被称为“时空的涟漪”,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剧烈的天体会带动周围的时空一起波动。

此后百年间,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引力波的存在,直到2015年9月14日,两个遥远黑洞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引力波,被美国的LIGO探测器检测到。

这一发现掀起了一场物理学界的全新变革,并轰动了整个世界。

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LIGO探测器的发明者以及探测原理的提出者。

引力波和光波有很大的区别。

打个比方,光波就像房子有人在走动,引力波就如同房子的架构自身在波动,当然这个波动非常小。

在时空体系中,光波是其中的一种物质(电磁波)的运动,而引力波就是时空架构本身在波动。

引力波的发现,是的人类又多了一种天文观察方法。

未来,人类可以利用电磁波、引力波、中微子、宇宙线等多种观测手段相结合进行天文研究,这开启了一个多信使天文学的时代。

就好比人观察一头大象,过去我们只能用眼睛去看,现在我们多了观测手段,可以摸还可以闻,这样我们描述的大象就会更真实、准确。

中国引力波研究的两个方向“阿里实验计划”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极天文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王力帆主持。

宇宙大爆炸本身会产生引力波,称之为原初引力波。

王力帆团队准备在西藏阿里地区造一个原初引力波的探测器,它实际是探测十分微弱的电磁信号,由于引力波会引起电磁信号上的一些特征。

找到这些特征,去间接证明原初引力波。

喻家山底下的防空洞在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的喻家山底下的防空洞里,罗俊院士和他的团队正在研发引力波探测装置。

1983年,罗俊就来到这座防空洞里进行引力的研究实验。

因为物体间的引力非常微弱,实验装置必须做得极为精确,否则设备的误差就会把引力信号掩盖掉。

严苛的要求,让引力测量一个试验仅准备就要几年,当时罗俊除了吃饭睡觉,其他的时间都在实验室里。

1998年,罗俊发表了牛顿万有引力常数测试结果,测量精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国外专家甚至把这座位于中国的防空洞誉为“世界引力的中心”。

新疆克拉玛依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苏教版模拟(备考卷)完整试卷

新疆克拉玛依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苏教版模拟(备考卷)完整试卷

新疆克拉玛依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苏教版模拟(备考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竖直上抛一小球,经过2s到达最高点,设小球通过第1 s内位移的前所用时间为t1,通过第1s内位移的后所用时间为t2,则等于()A.-1B.C.2D.4第(2)题如图所示,ABCD是边长为l的正三棱锥,虚线圆为三角形ABD的内切圆,M、N、P分别为BD、AB和AD边与圆的切点,O为圆心,正三棱锥的顶点A、B和D分别固定有电荷量为+Q、+Q和-Q的点电荷,则( )A.同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分别置于M、P两点的电势能不相等B.将质子由C移动到M,电势能减少C.将电子由P移动到N,电场力做正功D.M、P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第(3)题2023年7月10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樊锦诗星”。

如图所示,“樊锦诗星”绕日运行的椭圆轨道面与地球圆轨道面间的夹角为20.11度,轨道半长轴为3.18天文单位(日地距离为1天文单位),远日点到太阳中心距离为4.86天文单位。

若只考虑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樊锦诗星”绕太阳一圈大约需要2.15年B.“樊锦诗星”绕太阳一圈大约需要3.18年C.“樊锦诗星”在远日点的加速度与地球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D.“樊锦诗星”在远日点的加速度与地球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第(4)题关于电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场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B.描述电场的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C.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D.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没有力的作用第(5)题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是一玻璃砖的横截面,AB=1m,∠C=90°,∠A=60°。

一束单色光PD从AB边上的D点射入玻璃砖,入射角为45°,DB=0.25m,折射光DE恰好射到玻璃砖BC边的中点E,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则该光束从AB边上的D点射入玻璃砖到第一次射出玻璃砖所需的时间为( )A.B.C.D.第(6)题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D.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第(7)题潮汐现象主要是由于月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影响而产生的。

21CMA

21CMA

项目名称: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首席科学家:武向平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起止年限:2009.1至2013.8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一、研究内容1)确定第一代发光天体的形成时刻和历史宇宙中第一代发光天体(如恒星)是何时诞生的?宇宙中各个地方的第一代发光天体是同时诞生的吗?我们能否真的看到来自宇宙深处第一批恒星的光芒?我们能否看到宇宙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整个过程?这些问题的确是天文学甚至自然科学里极吸引人、同时却极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而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借助天文观测而不是纯理论的推测。

所以,在我们的研究课题中列于首位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如何在茫茫宇宙中搜寻到第一代恒星的光芒并且确定它们的诞生时刻。

实现此目标的关键手段是运行我国已经建成的专用射电望远镜阵列21CMA,获得低频波段的宇宙信息,成功分离并除去强大的宇宙前景和背景干扰,以获得来自宇宙第一批发光天体的微弱光芒。

我们项目的大部分经费也将用于21CMA的改造、观测、数据分析直至取得重要发现。

通过1-5年的数据积累,我们期望发现宇宙中的第一代发光天体并且绘制出宇宙第一代天体的形成历史。

2)探测宇宙再电离历史第一代发光天体不管是恒星还是黑洞都将产生大量的UV或软X射线光子,使周围的中性氢发生电离。

宇宙在z=1000前是电离的,之后变为中性,而今天宇宙中的绝大部分重子物质也是电离的。

所以,第一代发光天体是导致宇宙重子物质再次电离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我们借助于中性氢的21厘米线探测宇宙中的发光天体并不是靠直接接收发光天体本身的辐射,而是依赖于研究被发光天体UV或软X射线光子电离的氢重新返回基态后的精细结构。

严格来讲,我们探测的是宇宙的再电离过程。

所以,借助于21厘米射电观测,我们可以直接恢复宇宙再电离的历史。

同时,利用射电阵列的空间分辨率和频谱分辨率,我们可以确定不同红移处电离区域的大小和演化过程。

这对研究宇宙中的恒星形成和宇宙结构是十分重要的。

3)宇宙第一代发光天体是恒星还是黑洞?虽然从观测上我们可以确定宇宙的再电离过程和宇宙中第一代发光天体的形成历史,我们还必须确定宇宙中第一代发光天体的性质,即它们究竟是恒星还是黑洞。

追寻科技梦想 拥抱星辰大海(二)

追寻科技梦想 拥抱星辰大海(二)

追寻科技梦想拥抱星辰大海(二)作者:来源:《科学导报》2022年第54期常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现任国家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主任、“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MPE)首席科学家。

常进长期从事空间伽玛射线、高能带电粒子尤其是电子的探测技术方法及科学实验研究,是中国空间天文学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

常进在暗物质粒子空间探测、空间天文观测设备研制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常进创新发展了一种高能宇宙线电子探测的新技术方法,并成功应用于美国南极长周期气球探测ATIC实验。

基于该技术方法,常进提出并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导实施了“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专项的首发星)项目。

“悟空”号于2015年12月17日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天文卫星零的突破,一些关键性能指标世界领先,被《自然》(Nature)杂志誉为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新时代,已在电子宇宙线与质子宇宙线的能谱测量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常进还率领团队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先后为神舟二号、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成功研制了伽玛射线谱仪。

常进总是不断地燃烧起自己的斗志与精力,长期坚守自己的梦想,求真务实地去实现它。

作为研究员,常进是一流的;作为首席科学家,他也是杰出的。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常进不仅自己在科研中取得丰硕成果,还带领整个团队不断发展。

常进非常注重培养青年科研人员,根据他们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广、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的特点,利用组织生活、学术活动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常进的影响和帮助下,青年科研人员迅速成长,在科研创新方面均作出显著成绩,成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项目骨干力量。

常进曾获2017年全国创新争先奖、2018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天文学奖)、2018年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2018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8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9年(首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2019科技江苏年度科技人物等荣誉。

扶“遥”直上

扶“遥”直上

扶“遥”直上作者:李玉芹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8年第11期上世纪60年代初,一门新兴技术悄然兴起,这就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起步的遥感。

1958年美国发射了第一个地球人造卫星“探索者一号”,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

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地质、地理、气象、环境、农业等领域均出现了遥感的身影,涵盖紫外、可见、红外、微波等多光谱信号的遥感技术正在逐渐成为一门强大的、地基观测所无法代替的先进探测手段。

遥感作为非接触、远距离的探测技术,在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李锐,就依托遥感,注重云、降水及其与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环境、大气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坚定地在遥感研究的方向上前行,一路扶“遥”直上。

探秘大气气溶胶李锐从大学起就对天气、气候、大气环境产生了浓厚兴趣。

为了探索更多奥秘,他一路攀登,于200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空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2006—2013年这7年间,他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大气科学研究中心深造,从博士后研究到担任Full Research Scientist等职,在美国能源部、大气和海洋局、宇航局等相关项目支持下,一直从事大气科学的前沿研究,直至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A类”、安徽省百人计划、安徽省特聘专家,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任教。

在他看来,对大气的运动和气候演变进行准确的探测、细致的探究、精密的预测,是工作,更是兴趣。

一路走来,无论是在遥感新方法的开发上,或是在天空一体化观测数据的应用方面,还是在与大气和地球系统模式的联合研究中,无一不显示出这位科研工作者稳健的步调和分秒必争的节奏。

无云雨不成天气。

云雨的形成离不开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米和亚微米尺度的细小颗粒物,它们就是大气气溶胶。

李锐指出,对天气和气候的预测过程中隐藏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其中气溶胶间接效应是最大的“麻烦制造者”之一。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测试(二)理综物理高频考点试题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测试(二)理综物理高频考点试题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测试(二)理综物理高频考点试题一、单选题 (共7题)第(1)题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如图所示是测定液面高度h的电容式传感器示意图,E为电源,G为灵敏电流计,A为固定的导体芯,B为导体芯外面的一层绝缘物质,C为导电液体。

已知电流从灵敏电流计左边接线柱流进电流计,指针向左偏。

如果在导电液体的深度h发生变化时观察到指针正向左偏转,则( )A.导体芯A所带电荷量在增加,液体的深度h在增大B.导体芯A所带电荷量在减小,液体的深度h在增大C.导体芯A所带电荷量在增加,液体的深度h在减小D.导体芯A所带电荷量在减小,液体的深度h在减小第(2)题2023年7月10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樊锦诗星”。

如图所示,“樊锦诗星”绕日运行的椭圆轨道面与地球圆轨道面间的夹角为20.11度,轨道半长轴为3.18天文单位(日地距离为1天文单位),远日点到太阳中心距离为4.86天文单位。

若只考虑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樊锦诗星”绕太阳一圈大约需要2.15年B.“樊锦诗星”绕太阳一圈大约需要3.18年C.“樊锦诗星”在远日点的加速度与地球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D.“樊锦诗星”在远日点的加速度与地球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第(3)题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B.β 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形成的电子流C.升高温度可以减小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D.β 射线比α射线的穿透能力弱第(4)题风洞实验是进行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如图所示,将小球从A点以某一速度v0水平向左抛出,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运动到A点正下方的B点,O点是轨迹的最左端,风对小球的作用力水平向右,大小恒定。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学年高考语文试题模拟题及解析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学年高考语文试题模拟题及解析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学年高考语文试题模拟题及解析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而的义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研究黑洞十多年,最接近我对黑洞想象的是2014年电影《星际穿越》中卡冈都亚的样子。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黑洞研究创新团组负责人苟利军说。

卡冈都亚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个黑洞。

但科学从来都不仅仅止步于想象。

如今,一个名为“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的国际合作项目决定给黑洞拍张照。

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分别位于南极、智利(2个)、墨西哥、美国本土、夏威夷(2个)和西班牙,组成一个口径尺寸相当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直接观测黑洞的事件视界。

经过两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与验证,首张黑洞图像终于在北京时间4月10日晚上9点公布:人类在近邻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成功捕获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

这个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与电影中的神秘天体终于露出真容了。

照片或将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并帮助科学家研究黑洞的构造,例如其吸积盘的形成过程,喷流的方向等。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陆由俊说:“这将是目前为止最漂亮的一张黑洞照片,即使不能达到期待的清晰度,也将让我们与黑洞本质更近一步。

”(摘编自《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出炉》)材料二黑洞首张照片一经发布就引发关注热潮,不仅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也引发国内网友展开热烈无比的全民Р图大赛。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袁强表示,公布黑洞照片这一天文盛事激发了包括中国网友在内的全球民众对于黑洞乃至天文学领域的关注与讨论热情,引起民众用多种方式来参与互动的热情,这是天文学最新研究成果与科普的一次非常成功的案例,也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启发:如何将非常高冷的科学成果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他用16年啃下“太空之吻”世界难题

他用16年啃下“太空之吻”世界难题

他用16年啃下“太空之吻”世界难题2019年4月10日,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刻,黑洞的第一张照片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让人们对于这个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这项历史性的成就,离不开一位科学家的巨大贡献,他就是中国科学家黄维。

黄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程师,是全球人工地球卫星轨道系统创始人之一,曾多次参与中国空间卫星及科学探测器的研制、开发和飞行,在卫星总设计师领导下,负责过地球资源卫星、悟空、菲兹等多颗载荷研制工作。

同时,他也将目光瞄准更远的天际,致力于探索宇宙的秘密。

在2016年,黄维参与了“太空之吻”任务,也就是中国的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

天眼位于贵州省大方县,是目前全球直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其巨大的尺寸约为30个足球场的大小,采用一个450米直径的固定圆盘天线,其中涉及的技术难度极高。

而黄维便是其中的一员,负责整个装备体系的系统设计和实现。

天眼是用于研究宇宙中天体物理问题的射电望远镜,可以探测到远离地球数十亿光年的天体发出的射电波。

通过观测天体发出的射电脉冲,研究宇宙中的强引力场、黑洞、中子星等天文现象,从而深入探究宇宙起源和演化历程。

在装备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黄维与其他科研人员一起克服了许多难题,其中一个最大的难点是遥远天体信号的采集和处理问题。

黄维深入挖掘天眼的硬件、软件和通讯接口,打造出一个新型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为天眼成功采集、处理更多的数据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而这项技术难题,也是全球任何天文望远镜都难以解决的问题,直到黄维团队的成功实践,才为人们以新的视角更好地观测宇宙开启了新的一页。

黄维也曾表示:“深空、宇宙,是人类心中的两个梦想之上。

“太空之吻”和天眼项目的成功意味着,我们又向着梦想迈进了一步。

”黄维用16年的时间啃下“太空之吻”这一难题,不仅为中国射电天文学突破世界难题,也为人类打开了勘察宇宙奥秘的另一大门。

黄维所参与的“太空之吻”项目不仅是中国科学家的荣光,更是全球科技合作共同取得的伟大成就。

[2020作文]高锟

[2020作文]高锟

标题:用光纤织出的星光人生副标题:高锟:用一根小光纤改变传统通讯业照片上这位和蔼睿智、可亲可敬的老人,小纸条们认识吗?[相信有不少小纸条都在邓布利多式摇头]高锟其人他叫高锟,华裔物理学家、教育家,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1996年获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2000年被《亚洲新闻周刊》选为“二十世纪亚洲风云人物”;2 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8年9月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岁.巨星陨落,举世同悼.高锟去世后,腾讯、新浪、搜狐等各家知名媒体都推出专题报道,对先生表示纪念.高锟先生长期致力于光纤通讯研究,并最终取得突破性进展,用一根小小的光纤,改变了传统通讯业的现状,开辟了全球光学通讯的新纪元.我们今天所用的家庭宽带、高清数字电视、移动通信,甚至是支付宝、微信、QQ等,都得益于他发明的光纤.他是当之无愧的“光纤之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是众望所归.高锟先生用光纤给这个世界织出了一个信息时代的“神经网络”,同时也给自己织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星光人生.今天,纸条君就撷取高锟先生的几个人生片段与大家分享,同时表示对高锟先生的怀念.兴趣——最好的启蒙老师1933年11月4日,高锟在上海出生.他的父亲高君湘给来到这个家庭的第一个儿子取名叫“锟”(后来给第二个儿子取名叫“铻”).“锟铻”,是古代一种宝剑的名字.《列子·汤问》里有相关的记载:“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在那样的一个乱世,高君湘用一把宝剑的名字来给儿子取名,也许寄托了对儿子的某种期许吧.长大后的高锟并不爱舞刀弄剑,却对学校里老师讲的物理、化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将家里的一个储藏间,改造为自己的“实验室”,和小伙伴们在这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他们通过电解水制备氢气与氧气;利用滴定法制造蓝色硫酸铜结晶;还自制了灭火筒、焰火、烟花等.后来甚至用红磷、氯酸钾和泥土制作成了“泥球炸弹”.[突然也想回学校做实验ww]高锟的父亲是一个留美归来的执业律师,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并没有粗暴地加以制止,而是巧妙地加以引导.他给高锟买来一盒无线电收音机的零件套装,鼓励高锟进行组装.这果然引起了高锟新的兴趣.此后的几天里,他一直在摆弄电磁圈、电容器、晶体棒、耳筒和电线,不时地翻翻书,了解无线电的原理.当他终于在听筒里收听到电台广播时,激动得简直要蹦起来.他在后来的回忆中说:“那感觉真是妙极了.在什么也没有的空气里,竟然可以蕴藏音乐,简直是魔术!”这段经历对高锟的影响很大.从此,高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登上光纤通讯的峰巅.用法解析适用于家庭教育、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等相关主题,如2015福建卷《路》.示例:也许,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科学家”.因为当他们第一次睁开双眼时,世上的每件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新奇的、有趣的.他们爱观察,善想象,敢实践.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科学素质.关键在于大人怎样去尊重、保护和引导孩子的这种天性.如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先生,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杰出的贡献,离不开他少时对于科学实验发自本心的热爱,更离不开父亲对他兴趣的尊重与引导.好的家庭教育,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给予孩子平等的沟通、充分的尊重,让他们尽情地绽放自己的天赋.1957年,高锟大学毕业后进入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工作,担任一名普通的工程师,从事通讯介质研究.1966年,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思考,高锟发表了论文《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提出用玻璃代替铜线的大胆设想: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质,使用光来传送信号,传输效率将比传统技术高出一万倍.论文发表后,并没有在通讯业引起太大反响.甚至有些同行认为高锟的观点是“痴人说梦”,世界上根本找不到那种“没有杂质的玻璃”.但高锟并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设想是可行的.他顶着人们的嘲笑,继续埋头进行研究.后来,他发现一种叫“溶凝石英”的玻璃提炼过后,能提炼出“无杂质”玻璃.可是当时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意花高昂的成本去研发超纯净玻璃纤维,毕竟做玻璃器皿更有商业价值.为此,高锟不得不经常去找全球各大玻璃生产厂商,向他们宣传自己的想法和产业前景.终于,美国康宁公司开始根据高锟的论文,研发光导纤维.1971年,世界上第一条1公里长的光纤问世.1981年第一个光纤通讯系统启用.到现在,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公里的光缆以闪电般的速度通过宽带互联网,为各地的办事处和家庭提供数据.随着光纤的不断延伸,高锟“光纤之父”的美誉也传遍世界.用法解析适用于坚守梦想、敢于创新、相信自己、享受人生等相关主题,如2010年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示例:从“痴人说梦”到“光纤之父”,是一条漫长艰辛的路程,要靠着怎样的恒心、毅力和信念的坚守,才能走到终点.但高锟就这么走了过来,不急不缓,不骄不躁.也许这个路程,对于高锟来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他在光纤的光影里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未来.或许也正因此,他才能吃得他人所不能吃之苦,也才能尝得他人所难以尝得之甜.2009年10月,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诺贝尔物理学获奖名单的时候,76岁的高锟正和妻子黄美芸平静地生活在美国硅谷的一所公寓里.寓所的冰箱门上,贴着每天的安排,手工课、音乐课、网球等“锻炼项目”基本上占据了高锟的大部分生活.事实上,早在2003年,高锟就被确诊患上了轻度阿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记忆力和说话都受到一些影响,生活上需要有妻子照顾.这是一份迟来的荣誉.从1966年高锟发表那篇能够改变世界的论文《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到获奖,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了43年.岁月已经将当年那位智慧、敏锐的青年才俊,变成了一位疾病缠身、脚步蹒跚的老人.公寓有位热心的拉丁裔小伙子Javier Hernandez每天会陪伴高锟在家附近进行一小时的户外散步.有一天,来自上海的一家人认出了散步中的高锟,上前祝贺.Hernandez看到众人围观,甚为纳闷,当得知他每天陪伴散步的就是本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时,小伙子惊讶极了:“哇,太棒了!我现在感觉完全不同了.”面对到来的殊荣,高锟淡淡地说:“我的发明确有成就,是我的运气,我应该心满意足了.”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高锟获特别安排,免除走到台中领奖、鞠躬三次的礼仪.当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破例走到他面前颁奖时,高锟说:“谢谢!”这是他接到奖章与证书后说的唯一一句话.和许多人想象的不同,由于光纤的专利权是属于雇用他的英国公司的,高锟并没有从这项能改变世界的发明中得到很多财富.对于获得的七十万美元奖金,高锟夫妇将其中的一部分赠给了香港圣雅各福群会老人中心和美国阿兹海默症研究协会.“你的研究完全改变了世界,促进了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我本人为你而感到骄傲,世界欠你一个极大人情.”美国总统奥巴马如是评价高锟.用法解析适用于淡泊名利、奉献精神、精神追求、高尚人格等主题,如2017年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2014年江苏卷《关于不朽的理解》.示例:历史应该铭记住一些人,他们用自己微弱的生命之光,却照亮了整个人类前进的路程,极大地改变了这个世界.这个名单会有很长:麦哲伦,哥白尼,瓦特,牛顿,爱因斯坦,霍金,袁隆平……其中也包括高锟,在他荣获诺贝尔奖后,还慷慨地将其中一部分奖金捐赠给慈善机构和研究中心,以发挥更多的光热.他们为这个世界贡献很多,却从来没有想过索取.但他们的生命轨迹本身,也在向我们昭示着世界上最宝贵的价值.(图片来源于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原初宇宙线能谱在高能段存在变硬 ➢ 次级粒子普遍存在“超出”,但B/C与antip/p
比例具体行为稍微不太一致
➢ 银盘弥散伽马射线存在“超出” ➢ 宇宙线能谱存在空间变化
空间依赖传播模型
两相传播模型
Tomassetti (2012)
硬成分
软成分
两相传播模型
Guo et al. (2016)
两相传播模型:原初宇宙线
两相传播模型:次级宇宙线
两相传播模型:弥散伽马射线
两相传播模型:宇宙线空间变化
两相传2011) Vladimirov et al. (2012) Guo et al. (2016b) Tomassetti (2016) Liu et al. (2017) Ohria & Ioka (2011) Guo & Yuan (2017)
© Igor V. Moskalenko
宇宙线传播:扩散模型
(r ,
t
p, t )
q(r , p)
sources
(SNR,
nuclear
reactions…)
diffusion
[Dxx V ]
convection
diffusive
reacceleration
p
p2D
pp
p
p2
总结
➢ 初级和次级宇宙线能谱在高能段变硬,银 盘伽马射线存在硬成分,宇宙线能谱随空 间位置变化
➢ 传统传播模型解释观测数据存在困难
➢ 空间依赖传播:可以理解硬成分的来源, 同时解释原初,次级粒子超出;可以更好 的描述宇宙线的各向异性,空间宇宙线分 布等
谢谢大家 !
E-loss
p
dp
dt
1 3
p
V
convection
fragmentation
f
d
radioactive decay
传统传播模型能谱
1. 稳恒态传播: ∂N/∂t = 0
2. 与刚度(~能量)相关的传播系数: DXX = D0(R/R 0)δ
3. 加速源注入能谱: q(E) = J0*E-βexp(-E/Emax)
银河宇宙线空间依赖的 传播模型研究
袁强 紫金山天文台 合作者:郭义庆
2017.09.23 山东威海LHAASO(2017)合作组会议
主要内容
1. 传统宇宙线传播 2. 最近实验观测结果 3. 空间依赖传播模型 4. 总结
传统宇宙线传播模型
宇宙线传播图像
加速 扩散和相互作用 太阳系内传播 地球附近探测
高能反质子/质子比例不随能量变化,和B/C不一致
银盘弥散伽马射线超出
Fermi-LAT (2012)
超出只在银盘体现,银晕没有明显超出
(原初)宇宙线空间变化
AMSY0a2ng(2e0t 1a6l.)(2016)
根据弥散伽马射线给出的宇宙线强度和能谱随空间位 置的变化:跟传统传播模型不一致
观测结果总结
4. 原初能谱: F原初(E) ~ q(E)/DXX ~ JE-β-δ exp(-E/Emax)
5. 次级/原初谱比例: F次级(E)/F原初(E): ~E-δ
最近实验观测结果
1. 原初宇宙线粒子谱 2. 次级宇宙线粒子谱 3. 弥散伽马射线
宇宙线能谱200 GV变硬
AMS-02 collaboration, ICRC(2017)
原初电子也存在变硬
Lin et al. (2015)
次级宇宙线:正电子超出
AMS-02 (2013)
Dark matter? Pulsars?

次级宇宙线:B/C
AMS-02 (2016)
高能单一幂律行为;TeV/n以上是否存在拐折?
次级宇宙线:反质子/质子比
AMS-02 (2016)
AMS02 (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