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2022版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下册课件: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合集下载
(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复习课件
(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一战前,德国按速决战思想制定了作战计划,提出 “必须避免两线同时作战,德国必须扑在最强大最有力最危险的那个敌人即法国身 上,迅速击溃它”。下列项中,导致该“作战计划”破产的因素有 ①比利时和法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②俄军出人意料地攻大东普鲁士
C ③英国很快参战 ④新型武器坦克的使用
《特里亚农条约》 《色佛尔条约》
巴黎和会 1919年1-6月
主要目的:解决战 争问题、处置德国
《凡尔赛和 约》等
凡尔赛体系
调整欧洲总动 政治格局
继 续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
目的是要解决《凡尔 赛和约》未能解决的 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 对比及在远东太平洋 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
利益冲突
成立国际联盟
《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
4、唯物史观:理解列宁主义以及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的背景,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原因,认识到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5、家国情怀:通过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认识 全人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进步性 ,体会民族英雄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家国情怀。
C 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 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
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 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
【解析】依据材料“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 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可以看出民族极端主义发展迅 速,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疯狂的军备竞赛,文明的冲突,经济的低迷,排除ABD项。 故选C项。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 大战,理解20世纪 上半期国际秩序的 变动。了解列宁领 导的十月革命爆发 的原因、过程,理 解十月革命的世界 历史意义。了解社 会主义的变化,认 识其发展中的成就 与问题。理解两次 世界大战之间的民 族民主运动对国际 秩序的影响。
C ③英国很快参战 ④新型武器坦克的使用
《特里亚农条约》 《色佛尔条约》
巴黎和会 1919年1-6月
主要目的:解决战 争问题、处置德国
《凡尔赛和 约》等
凡尔赛体系
调整欧洲总动 政治格局
继 续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
目的是要解决《凡尔 赛和约》未能解决的 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 对比及在远东太平洋 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
利益冲突
成立国际联盟
《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
4、唯物史观:理解列宁主义以及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的背景,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原因,认识到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5、家国情怀:通过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认识 全人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进步性 ,体会民族英雄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家国情怀。
C 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 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
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 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
【解析】依据材料“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 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可以看出民族极端主义发展迅 速,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疯狂的军备竞赛,文明的冲突,经济的低迷,排除ABD项。 故选C项。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 大战,理解20世纪 上半期国际秩序的 变动。了解列宁领 导的十月革命爆发 的原因、过程,理 解十月革命的世界 历史意义。了解社 会主义的变化,认 识其发展中的成就 与问题。理解两次 世界大战之间的民 族民主运动对国际 秩序的影响。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下册课件: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2)主要内容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_德__国___的海外 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承认__波__兰__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④中国收回__山__东__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⑤列强同意将“_门__户__开__放___”“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__殖__民__主__义__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_欧__洲___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年被判 20 年有期徒刑,1918 年死于狱中。南斯拉夫政府在 1977 年作出决定,在普林 西普刺杀皇储站立的石板上,用水泥浇铸一双脚印,并在旁边的墙壁上嵌入了一块约 一平方米大小的白色大理石板,石板上用塞语和英语两种文字刻写着:1914 年 6 月 28 日,加弗利洛·普林西普就是从这个地方刺杀了奥匈帝国斐迪南皇储及其夫人索菲 亚王妃。
第 14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了解“欧洲火药桶”“同盟国”“协约国”“凡尔登、索姆
河战役”等基本史实,认知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
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界大战,理解国际秩
(2)识记《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内容,通过相关史料探 序的变动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时空定位
主题线索 1.1914 年 7 月 28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 进行;1918 年 11 月 11 日,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战后建立了帝国主 义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国内战争形势下被迫采取的措施;新经济政策调 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苏联模式迅速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存在不少弊端, 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高一历史复习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1、欧洲在二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国力 受到严重消耗; 2、美苏空前强大,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 政治和军事强国;苏联在战争中赢得很高威 望; 3、二战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 美苏对峙 两级格局真正转折点。
典例剖析
((2021·福建高考·15)图3为1949年2月美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日本被描绘成
(阶本1段)题》材在料第一4这问类中史即料考对我查们了研本究单的元问题的是重必要需知的识吗?点说,明战你后的带理由来。的(国3分际)格局的变化。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5分)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3分)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3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必备知识: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一战的影响
二战的影响
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
2.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 醒。 3.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动 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4.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 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5.对科技: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造福人类的同时,开创现代化战争的先 河
(2)不同点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②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③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是美苏对峙格局,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④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的基础上,必然随德国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 的妥协。 ⑤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而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历史解释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1)相同点①德国、日本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气氛浓厚。②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存在着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束缚的势力。③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阶级支持法西斯上台以维护其利益。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2)不同点①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的法西斯专政;日本则是依靠现在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②德国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增强势力,在1932年大选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日本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对内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2)实质:为了保全自己,竭力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冲突,不惜牺牲一些局部的或小国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将祸水东引,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英法,美国的中立政策也是一种绥靖政策。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典例剖析例2丘吉尔发表演讲指出:“我们在经历着一场彻底的、全面的失败,而法国所遭受的打击可能比我们更甚……德国独裁者并未直接从桌子上抢走自己的食物,而是满意于被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我们不要再对此视而不见了。”其演讲针对的事件是( )A.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C.德国法西斯全面进攻法国D.美国出台中立法案题目立意通过英国对德国侵略的态度的变化,考查对绥靖政策的认识,考查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历史解释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1)相同点①德国、日本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气氛浓厚。②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存在着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束缚的势力。③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阶级支持法西斯上台以维护其利益。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2)不同点①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的法西斯专政;日本则是依靠现在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②德国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增强势力,在1932年大选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日本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对内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2)实质:为了保全自己,竭力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冲突,不惜牺牲一些局部的或小国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将祸水东引,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英法,美国的中立政策也是一种绥靖政策。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典例剖析例2丘吉尔发表演讲指出:“我们在经历着一场彻底的、全面的失败,而法国所遭受的打击可能比我们更甚……德国独裁者并未直接从桌子上抢走自己的食物,而是满意于被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我们不要再对此视而不见了。”其演讲针对的事件是( )A.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C.德国法西斯全面进攻法国D.美国出台中立法案题目立意通过英国对德国侵略的态度的变化,考查对绥靖政策的认识,考查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新课件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课堂篇 探究学习
(2)影响 ①德军“速决战”的企图落空,打乱了德军的作战计划,使其越来 越处于被动局面。 ②英法军队依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适于持 久战和阵地战,便于协约国军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典例剖析 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 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 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 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题目立意材料考查的是日本对德宣战的意图,考查历史解释的 学科素养。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史料一 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1870—1913 年工业增长倍数 1913 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1913 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英德法美 1.3 4.6 1.9 8.1 3241 1425
史料二 “英国……与德国……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 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
课前篇 自主预习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 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 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特别提示:正确认识两大军事集团对立的实质 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以英国为核心,两大军事集团 对立的实质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与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在争 夺霸权和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 (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 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7月 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 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新教材《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高中历史ppt优质课件统编1
(2)变化:由纵容侵略转向支持抵抗法西斯。原因:20世纪30 年代末,随着德国侵略步伐的加快,欧洲人感到战争的逼近;民 意和舆论要求结束妥协,制止德国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 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加深。
专题二 比较苏俄(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农业
险恶的战争环境,物资 极度匮乏
余粮收集制
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 严峻,政治危机严重 固定粮食税
主 要
工业
内 商贸
容 分配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禁止商品贸易 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 义配给制
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 资本家经营 允许自由贸易、商品买卖 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 按劳分配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使苏俄赢得国内战争的胜 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阎典史传》)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②不为身。
使苏联的工农业生产
利,但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 3.答案:C
2.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逐步恢复到战前水平,
评价 影响,引起工农群众不满,不 受到广大工农的欢迎, 人文景观:建筑:岱祠、碧霞元君祠;古迹:道中石刻。
【典型例题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德国法西斯掌握政权之后,英、法等国立即对其 寄予厚望,企图使极富侵略扩张野心的法西斯德国充当资本 主义世界反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急先锋。因此,它们采取了对 德妥协让步的政策以使“祸水东引”。英国人喊出的“宁要希 特勒,不要斯大林”的口号,正反映了英、法等国统治者的愿望 和心声。
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引起了这种状况 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苏俄人民的反对 解析:从材料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 新情况,导致苏俄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故选B项。 答案:B
专题二 比较苏俄(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农业
险恶的战争环境,物资 极度匮乏
余粮收集制
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 严峻,政治危机严重 固定粮食税
主 要
工业
内 商贸
容 分配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禁止商品贸易 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 义配给制
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 资本家经营 允许自由贸易、商品买卖 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 按劳分配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使苏俄赢得国内战争的胜 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阎典史传》)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②不为身。
使苏联的工农业生产
利,但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 3.答案:C
2.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逐步恢复到战前水平,
评价 影响,引起工农群众不满,不 受到广大工农的欢迎, 人文景观:建筑:岱祠、碧霞元君祠;古迹:道中石刻。
【典型例题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德国法西斯掌握政权之后,英、法等国立即对其 寄予厚望,企图使极富侵略扩张野心的法西斯德国充当资本 主义世界反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急先锋。因此,它们采取了对 德妥协让步的政策以使“祸水东引”。英国人喊出的“宁要希 特勒,不要斯大林”的口号,正反映了英、法等国统治者的愿望 和心声。
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引起了这种状况 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苏俄人民的反对 解析:从材料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 新情况,导致苏俄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故选B项。 答案:B
新教材《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1
命政党建立。
3.类型 按照现代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即民族独立运动的指导思想划分为两种 类型:一类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思想为核心的新型民主主义, 如中国、越南、朝鲜等国的革命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取得胜利的。另 一类是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指导下取得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民 族资产阶级在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启蒙时期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族 民主思想之后,结合本国、本地区的传统的进步思想,形成了具有亚非 拉特色的民族主义。正因如此,这种民族主义门类繁多。例如,印度的 尼赫鲁主义、印度尼西亚的苏加诺主义等。
二、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 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 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 盟之间进行。
返回
易混易错剖析
1.对国联与联合国的区别与联系把握不准 有学者认为,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和二战后成立 的联合国都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主要指这两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的成立
√ A.使世界得到了永久的和平 B.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
C.有效遏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D.使世界各国完全得到保障
定向信息”是指具有特定指向的信息。概括时既可以指向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也可指向多个段落或层次的内容要点;既可针对全文,也可针对局部。
(2)内容方面: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②揭示主题。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2).阿拉伯古称大食,作者可能是位阿拉伯人,其汉文化的修养是颇为深厚的,在本曲中他是如何表达对张可久的由衷赞扬之情的呢?请简要分析。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部
【历史概念】 苏维埃 (1)概念含义:苏维埃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苏联议会的名 称,起源于1905年俄国革命。因为俄国1905年革命时出现过一种由罢工 工人作为罢工委员会组织起来的代表会议,简称“苏维埃”。 (2)知识要素:苏俄、代表会议。
思考 右图漫画《列宁清扫地球》中,列宁弯 着腰,双手紧握扫把,眼睛直盯着地球上的污秽, 用力地清扫着。列宁清扫的对象有哪些?体现了十 月革命怎样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的主张“半年之后 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的原因。列宁为此提出了什么策略?(培育史料 实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答案】原因:发生“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工人、士兵 的示威游行。
策略: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1917年11 月7 日,即俄历10 月25 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 地冬宫 过程 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 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 ___苏__维__埃__政__权_____,列宁当选为人民 委员会主席。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 了世界上第一个 _社__会__主__义___国家的诞生
[提示]通过对比苏联模式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分析。 【答案】体现: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 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 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
重难探究 | 素养初培
探究点一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材料一 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 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 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 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后帝体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
赛体系系;1921承年美认英波等兰九复个国国家,在承美认国捷华克盛顿斯召洛伐克• 和缔南结斯条拉约夫等国家
开会赛议,签定独《四立国;条约》、《五国条约》、
对德《凡尔赛和约》
《九华国公约》限,构制成美战国后、帝英国主国义、在日中本东等和太国平的海军军巴备黎;和会 对奥、保、匈、土等国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概念解释: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最 高阶段。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 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 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形成。列宁认 为,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具有下述特征:生产 和资本的集中高度发展,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 中起决定作用;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金 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资本输 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 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 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4.巴尔干半①普岛法问战题争复后杂,是因阿欧尔洲萨火斯药—桶洛林等 5法.德导矛火盾索:领土萨争拉端热积窝怨事已件久;②对北非殖民地
的争夺剑拔弩张。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 北非殖民地
欧洲大陆的 主要矛盾
性德俄质矛:盾 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俄奥矛盾 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
争夺巴尔干地区
欧洲“火药 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战争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战线 西线 其它 东线 南线
主要事件 马恩河战役(德国“速决战”破产) 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 意大利倒戈;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