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知识点高考题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八)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
必修二专题八: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一、选择题1.(2011年11月慈溪市期中20题)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
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由此可以看出①反恐斗争有助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④①【答案】A【点拨】分析材料,许多国家对美军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表示支持,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说明①④项正确。
②项说法错误,全球化的主要障碍应该是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③项说法明显错误,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贫穷,并未被消除。
2.(2011年11月沂源县期中19题)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答案】A【点拨】整个世界都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构架之内运作的,可见这位学者强调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核心作用,故选A。
B、C、D都无法从材料中体现。
3.(2011年11月枣庄三校期中24题)2010年1月10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社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要想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课题,离不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
它表明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B.日本欲以此树立大国形象,充当全球化的领导者C.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D.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答案】A4.(2011年9月安徽六校联考25题)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道:“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五)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必修二专题五: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选择题1.(2012年1月苏州调研14题)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利比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
”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A.荷兰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答案】A2.(2011年11月福州三中月考35题)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
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年份国家1570 1670 1780甲232000 568000 450000乙51000 260000 1000000A.英国、西班牙B.荷兰、葡萄牙C.英国、荷兰D荷兰、英国【答案】D3.(2011年11月福州三中月考37题)美国《独立宣言》中原有这样的一段文字:“英王乔治三世,侵犯了一个从来没有冒犯过他的远方的民族的人身、神圣的使命和自由的权利,俘虏了他们并把他们作为奴隶卖到另一个半球去,使许多黑人惨死于运输途中。
”后来却把这段文字删掉了,其原因是①它具有煽动黑人反抗白人种族压迫的意味②它不利于美国人民团结反对英国殖民统治③它指责英王犯下了侵犯人权的罪行④北美存在种族歧视,而这段文字替黑人申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4.(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25题)“欧洲的进步归功于更快的科学技术进步,也归功于对美洲大面积地区的征服和殖民所带来年收入,以及来自它同亚洲和非洲的贸易所带来年收入。
”所体现的史观是A.唯物史观B.全球史观C.现代化史观D.文明史观【答案】B【点拨】根据所学史实欧洲的进步不仅在于科技进步,还在于对美洲的殖民扩张、以及同亚非的贸易,体现了全球史观。
5.(2011年10月佛山市禅城区调研19题)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
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史知识点与常考题附解析
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史知识点与常考题附解析知识点概述近代史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近代史的主要知识点,并附上一些常考题及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和应对考试。
1.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知识点-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不平等条约- 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影响常考题及解析1.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请简述其背景和影响。
- 背景: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由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并要求开放贸易引发。
- 影响:该战争导致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时期。
2. 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传入的西方文化带来了科学、工业、教育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技术。
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现代化进程。
2. 中国近代史的思想启蒙运动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的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人物和思想-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的原因常考题及解析1. 请介绍中国近代史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人物和其代表的思想。
- 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创立中国国民党。
- 康有为:提倡君主立宪,主张改革。
2.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尝试,主要失败原因有康有为与慈禧太后的矛盾、内外阻力与干扰等。
3.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 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其发展常考题及解析1.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简述其背景和过程。
- 背景:清朝统治的衰败和外国势力的侵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 过程: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经过武装起义等形式,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2. 中华民国在建立后的发展中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 民国建立后,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如军阀混战、外国干涉、社会动荡等。
4. 五四运动及其影响知识点-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常考题及解析1. 五四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背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是对《凡尔赛和约》与外国列强对中国不平等待遇的抗议运动。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七)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必修二专题七: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选择题1.(2012年1月郑州市一模11题)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某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该画讽刺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C.中国内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答案】A【点拨】本题较简单,漫画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国民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2012年2月西安五校一模33题)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
”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
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
”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答案】D3.(2012年1月宝鸡市一模32题)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
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里批判的主要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只抓农业不抓工业C.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答案】C4.(2011年11月赣州十一县期中15题)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①英国圈地运动②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④中国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答案】B5.(2012年1月临沂市期末16题)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五)3“蒸汽”的力量
必修二专题五:3、“蒸汽”的力量一、选择题1.(2010年5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11题)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2/3左右。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B.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C.工业革命带来运输业的发达 D.受英国经济危机的影响2.(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8题)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
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3.(2010年6月广东会考18题)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它开始于A.棉纺织业B.采矿业C.化学工业D.交通运输业4.(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31题)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动力方面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A. 珍妮纺纱机B. 水力织布机C. 改良蒸汽机D. 发电机5.(2010年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二模)右图是一幅反映某历史时期生产情形的图画,对其解释正确的是A.明朝中后期苏杭一带的机户B.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手工作坊C.美国南部地区种植园纺织厂D.工业革命的大机械化纺织厂6.(2010年浙江会考24题)世界博览会已历经150多个春秋,各届博览会都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图7所示的体现当时工业成就的展品最有可能出现于A.1851年伦敦世博会B.1910年布鲁塞尔世博会C.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D.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7.(2010年1月山东会考10题)在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其关键因素是A.大型发电厂的兴建 B.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C.城市居民购买力强D.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8.(2010年5月珠海市高三二模文综19题)西方史学家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完全入迷了。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八)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必修二专题八: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一、选择题1.法国总统萨科奇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我们不能一边是多极世界,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法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B.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C.萨科奇希望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D.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作用巨大【答案】B【点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是美国,A不正确;世界贸易组织不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C不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 0世纪7 0年代已经瓦解,D不正确。
材料中法国总统萨科奇表达认为,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世界货币体系不能只有美元一种货币。
各选项中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是美国;C项世界贸易组织不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D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 0世纪7 0年代已经瓦解。
本题选B项。
2.(2012年1月龙岩市质检22题)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主要西方国家为了摆脱危机,打起了空前激烈的经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人混乱。
二战后为改变该混乱局面,国际社会采取的关键措施是A.实施马歇尔计划B.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C.签订关贸总协定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答案】D3.(2011年11月扬州市期中18题)“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
”上述材料应出自A.《欧洲联盟条约》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马歇尔计划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材料反映的是协助会员国复兴与建设,援助发展中国家,这属于世界银行职能。
世界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机构,故B正确。
4.(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23题)《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
必修二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必修二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
请问,秦朝统一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高祖C. 汉武帝D. 唐太宗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其中“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3. 明朝时期,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与哪位皇帝有关?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英宗D. 明武宗4. 下列哪项不是清朝乾隆皇帝的政绩?A. 编纂《四库全书》B. 统一新疆C. 推行科举制度D. 建立圆明园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运动,它发生于哪一年?A. 1911年B. 1919年C. 1921年D. 1931年6.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战争,请问,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标志是什么?A. 七七事变B. 九一八事变C. 一二八事变D. 八一三事变7. 下列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A. 提倡民主B. 提倡科学C. 提倡白话文D. 提倡封建礼教8.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推翻了哪个朝代的统治?A. 唐朝B. 明朝C. 清朝D. 元朝9.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10. 我国历史上的“一国两制”构想,首次提出是在哪个时期?A. 改革开放时期B. 建国初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_________时期。
12.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时期文帝和_________的统治时期。
13.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___朝代。
14.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发生在_________朝代。
15. 我国历史上的“戊戌变法”发生在_________年。
高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汇总【一】高考历史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1)原始农业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作物种类:水稻和粟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知识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历程(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地位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4、表现(1)冶金业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冶炼钢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2)制瓷业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3)丝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历史必修二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十年高考汇编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2020·江苏高考·6)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
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
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
这主要反映了A.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C.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D.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2.(2020·全国Ⅲ卷高考·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3.(2019·海南高考·8)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
这一决定旨在()A.降低生产成本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C.加强国防安全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4.(2019·北京高考·16)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5.(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6.(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7.(2018·北京高考·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必修二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选择题1.(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18题)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答案】D【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不正确”和所学史实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人的思想文化深受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2.(2011年11月皖南联考11题)上海妇女服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相对低调时期,到20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妇女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上海的妇女服饰成为全国流行的模板,左右着外地城市妇女服饰变化。
上海能够左右外地城市妇女服饰的主要原因是A.是中国主要经济政治中心B.改革开放后上海经济地位增强C.上海人开放意识领先全国D.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答案】B【点拨】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A项不能作为原因,排除;C项只是现象,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且表述绝对,排除。
故选B。
3.(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32题)形象资料也是一种语言,述说着时代变迁。
下列资料中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状况的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4.(2011年12月开封模拟26题)《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
此后,各省纷纷效法。
这说明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答案】C5.(2011年12月福建四地六校17题)1931年7月6日上海《民国日报》刊登了一则《征求如意郎君》的征婚启事:“一、面貌俊秀,中段身材,望之若庄严,亲之甚和蔼;二、学不在博而在有专长;三、高尚的人格;四、风姿潇洒,身体壮健。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一(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必修二专题一: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2011年12月衡阳市六校联考18题)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明成祖认为应该向外商征税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④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点拨】分析材料“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大意是说:现在外国商人仰慕我明王朝从很远地方赶来,如果向他们征税,得到很少,却失了我们的体面。
反映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本题选C项,①②项根据理解,说法错误。
2.(2011年11月江西四市联考14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禁止海外远征的原因是国力匮乏B.强化专制统治是明朝从制度结构上把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C.经济形态的差异导致东西方对外推动力的出现根本差别D.中西交流被阻断导致中西实力易位【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海禁政策”。
根据“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说明是在明朝时期出现的额“海禁”政策,明朝时期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转入衰落的时期,中央集权加强是“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寻找市场而中国仍然是小农经济,但是国力仍然是强盛。
3.(2011年10月无锡一中月考16题)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 36% 30% 10%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答案】D【点拨】考查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高三历史必修二经济史高考题训练
(2)英、法等国。 战争前期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物资;美国参战,大大 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3)《庶民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 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
(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3分)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4分)
英国《1862年公司法》可以被 看做现代公司的出生证。此前 的几个世纪,公司一直是执行 国家政策的工具,成立公司是 少数人的特权。《1862年公司 法》则宣告:公司只是以营利 为目的的市场组织,成立公司 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
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的自动生产流水 线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一场革命。 1913-1914年,福特公司生产了 24.83万辆汽车,平均每36秒生产 一辆,10年后达到每15秒生产一 辆,这种生产方式在自行车、飞机 等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成就了 美国工业的辉煌。
高三历史必修二经济史高考题训练
1.(2011· 海南单科· 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 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 ,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 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 表明兴办此类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公司的 力量
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近250年里, 也就是在人类诞生以来的0.01%的 时间里创造的。创造这些财富的主 角就是公司。从17世纪到20世纪70 年代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 上由公司完成。今天,全世界70% 的专利和2/3的研发经费出自跨国公 司。
苹果公司通过iPad和iTunes 音乐店,改写了PC、消费 电子、音乐这3个产业的游 戏规则,引领并改变着人们 的思维和生活习惯!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六)2罗斯福新政
必修二专题六:2、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1.(2010年1月新疆会考16题)美国《政治周刊》评论,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所提出的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
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C.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D.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答案】A2.(2010年7月新疆会考15题)“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国家干预经济B.采用“自由放任”的政策C.建立“福利国家”D.遏制法西斯势力【答案】A3.(2010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一模23题)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使用了以下参考资料:①亚当·斯密的《国富论》②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③《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
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问题应该是A.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经济 B.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C.欧共体和欧洲的联合发展 D.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答案】B【点拨】从材料中《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可以看出是罗斯福新政内容,因此选B 项。
4.(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7题)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答案】C【点拨】生产过剩,物价就会下跌,“购买并屠宰大量牲畜”是为了解决生产过剩,稳定物价。
此题考查的是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关于农业政策的目的是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5.(2010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一模)1929年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罗斯福总统把美国从地狱拉回人间的主要措施是A.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大力推行“福利国家”政策C.加强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D.大力开拓国外市场【答案】C【点拨】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勿庸置疑。
高考历史试题-历史必修2总复习提纲 最新
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均田制★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知识要点归纳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
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
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3)屯田制(三国)原因:东汉末年,曹操为筹措军粮,推行屯田。
高中历史知识考点汇总+真题必修二
历史必修二第12讲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基础梳理一、发达的古代农业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早期农业主要指人类社会早期的农业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原始农业:起源:距今1万年左右;栽培的作物:水稻和粟(世界最早),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耕作方法:刀耕火种影响: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商周农业:生产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工具,农业生产中仍以木制耜耕、石器锄耕为主耕作技术:已经掌握排水、除草、施肥、治虫等技术作物种类:稻黍稷麦菽(俗称五谷)粟桑麻等,后世主要农作物在西周已具备影响: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早期农业的主要特点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
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生产工具的进步: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汉朝:西汉出现耦犁(两牛三人)、犁壁、二牛抬杠,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西汉还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隋唐: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和犁评,至此,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备。
耕作技术的提高: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开始使用垄作法,是当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推行代田法,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
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采用耕耙技术,此后基本沿用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朝后经济重心南移,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或三熟制水利灌溉的改进: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采用井渠施工法,后传入西北地区称坎儿井)灌溉工具(曹魏时期发明的翻车(又名龙骨水车,使用脚踏或手摇,可灌溉排涝)、唐朝出现筒车(完全借水流转动的大型提水工具)、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集体劳作时代:时间:原始社会和商周时期原因: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集体劳动有利于提高功效。
历史必修二近三年高考题第一二单元.doc
第一单元第1课1. (2015-X津文综・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族,J1行H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2. (2015 -江苏单科-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犬”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己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波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 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III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3. (2015 •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肯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②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③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④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 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4. (2015 -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5. (2015・广东文综・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棒之事,与男了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6. (2015 -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己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 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7. (2015・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8. [2014-天津卷]《齐民要术》白序:“盖神农为未相,以利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2.A 此题宜用排除法。表格中白银流通量的增加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B;能作为支付手段的生活资料只是少数几种(谷、布),故C错误;D容易由表格数据排除。A亦不难理解(表格中宝钞由减少到消失)。
3.(2010?江苏单科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3.D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经分析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偻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4分)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3分)
答案要点:(10分)
(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
(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
(3)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
3.B 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项正确。“卖新丝”“粜新谷”,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项正确。“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1.C 通过题干中的“(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说明明朝前期是有私贩到日本从事贸易,A项错。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仍继续实行,D项错误。中国“开市舶……不得……亦禁不得……。奉旨允行,几三十载”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正确答案为C项。
二、主观题
1.(2010?江苏单科21)(10分)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
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
2.(2010?海南单科26)(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4.(2010?上海文综28)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2010?重庆文综13)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2.C 阅读材料所说冶炼方法为灌钢法,这一冶炼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D 此题考查论从史出,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有涉及到水路交通,但未能反映发达,其意图还是反映商品在流通而矣,故排除A;要反映成为全国经贸中心必须要有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材料显然没有,故排除C;要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故D。材料主要反映的就是福建商品经济活跃。
2.(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7)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表2反映了( )
3.(2010?全国Ⅰ卷文综14) 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总额(千两) 田赋(%) 厘金(%) 关税(%)
1885 78276 38.6 17.9 18.8
1887 85787 36.4 19.6 24.3
1889 86187 35.5 17.4 25.7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3分)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6分)
(10分)答案要点:
(1)扶持商人;保护商人;利用商人。(4分)
(2)重农抑商是基本政策,重视农业,防止弃本逐末;一定程度上保护商人,为特殊需要利用商人,保证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妨碍商业的正常发展。(6分)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名题分解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4.C 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北方“养生之具不求于人”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贫富差距不大,无法得出北方比南方农业发达,排除A,南方“多末作以病农”,“ 兼并之患兴”是贫富差距的原因,排除B,从材料中无法看到北方比南风更稳定,“未”指工商业,南方“多末”因此答案C。
2010年各地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1.(2010?天津文综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图1 图2
3.(2010?广东文综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3.C 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单位。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地主依旧圈占的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1.(2010?安徽文综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A B C D
1.C 解题的关键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定,六安双墩汉墓,青花瓷元朝时出现,不可能出现。
1891 95394 33.4 17.1 25.1
1892 88816 35.2 17.2 26.0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1.B 从“二牛抬杠”到曲辕犁,很明显是犁耕技术的进步,选B。
2.(20Leabharlann 0?浙江文综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
4.D 棉布出现有明朝,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汉朝,所以选D。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1.(2010?福建文综15)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3.D 本题考查通过数据变化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表中的数据变化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关税在清政府年收入中所占百分比逐年增加,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而田赋、厘金所占比例的下降,更是说明了商品经济发展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的重要性。D项正确。
4.(2010?海南单科5)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2.D 图(1)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牛挽犁,图(2)是西汉时期出现的耦犁(二牛抬杠)。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西汉时,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但这种两牛牵引的耦犁回转不便,到东汉时,在一些地方开始被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取代。由此,战国、秦、西汉都早于东汉,排除!、B、C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