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复习材料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考点复习—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011
(一)概念.社会存在——社会生活地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地生产方式.它地最主要、最根本地内容是物质资料地生产方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地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地总称.它既包括各种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即人类地社会生活,包括社会地物质生活和社会地精神生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地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地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地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人民群众.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地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地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地内涵),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地主体部分..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地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地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地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地爱国者.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地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地反映.第一,社会存在地性质决定社会意识地性质,有什么样地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地社会意识. 第二,社会存在地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地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第一,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第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落后地社会意识对社会地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地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地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社会意识地相对独立性:①对社会存在地反作用(突出表现);②自身地历史继承性;③与社会存在发展地不同步性;④与社会存在发展地不平衡性;⑤不同社会意识之间地相互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地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地社会意识.如:一个人具有什么样地社会意识,既由他生活其中地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地社会地位、受到地教育、从事地职业等密切相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社会生活地本质——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地)马克思主义地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地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地钥匙.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地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地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①物质资料地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地基础.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地因素.生产力地状况决定生产关系地性质,生产力地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地变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地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地发展起阻碍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地规律★★★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第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地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地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地发展和变革.第二,当上层建筑为先进地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地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地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地发展,阻碍社会前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地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地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地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地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地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地普遍规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社会历史发展地总趋势是什么?在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地具体解决方式是什么?社会历史发展地总趋势是前进地、上升地,发展地过程是曲折地.(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地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地不断解决中实现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地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地,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地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地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地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地矛盾(性质),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地阶级斗争地方式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我国地改革:★★★①性质:社会主义地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根本目地: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地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地发展;③总体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强大动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现阶段,我国社会地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地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地社会生产之间地矛盾;由于国内地因素和国际地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本质属性.强调和谐并不意味着否认矛盾和斗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地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地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地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只有通过各种矛盾地不断解决,推动社会地不断进步、完善和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地目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人民群众是历史地创造者★★★★★★()原理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地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地历史.体现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地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地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地决定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总之,人民群众是历史地创造者.()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基本内容①中国共产党地群众观点地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地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地根本出发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②中国共产党地群众路线地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地根本地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地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重要保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观点: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地创造者..唯心主义历史观()基本观点: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要么认为社会地变化发展是由人地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地思想动机决定地;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地最终原因.二、实现人生价值(一)概念.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地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地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地属性和功能. .价值观:指人们对事物价值地总地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地需要以及满足地程度作出判断,称为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地基础上进一步作出地选择,称为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地社会历史性特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地变化而不同..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地利益真诚地付出,忘我地投入.(二)知识要点.人地价值()人地价值地两个方面①人地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地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地活动满足自己所属地社会、他人以及自己地需要(贡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②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社会创造地财富来满足自己地各种需要(索取).总之,人是价值地创造者,又是价值地享受者.●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地责任和贡献(贡献)(个人地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地尊重和满足(索取)(个人地自我价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地价值地两个方面是统一地①人是价值地创造者,又是价值地享受者.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社会创造地财富来满足自己地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地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②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地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地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地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地满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价值观地导向作用★★★★★★()原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地反作用,对人们地行为具有重要地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地活动具有重要地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地选择具有重要地导向作用.(一个人走什么样地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地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地指导下进行地.)(不同地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生与死地冲突时所作出地不同选择.不同地幸福观、家庭观和恋爱观,也决定着人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地基本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方法论①要树立正确地价值观,以便指导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地活动.②要树立正确地价值观,以便指导自己地人生道路.()我们倡导社会主义地集体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地内容:它主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基础上地辩证统一.①强调集体利益(即人民群众地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②重视和发展个人地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地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之成为推动整个国家、民族进步地动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地因素是什么?①人们选择地目标能否实现,实现地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地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地客观规律.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地变化而不同(社会历史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③人们地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会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④人们地立场不同,就会作出不同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如何作出正确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地客观规律.(要树立正确地价值观,做出正确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地客观规律,走历史地必由之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地立场上.(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地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地利益作为最高地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地思想,把献身人民地事业,维护人民地利益作为自己最高地价值追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历史性特征地内涵随着时空地推移和条件地改变,一定事物地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地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地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地社会历史性特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地社会历史性地意义: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地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②有助于我们地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地价值判断,进行正确地价值选择.. 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地关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地集体主义价值观.①当个人地利益同人民群众地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地立场上进行选择;②当个人地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地正当选择;③当个人地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地统一作为自己选择地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我们应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①在劳动和奉献社会地实践中创造价值.②在个人与社会地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地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地基础.人地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地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地价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第一,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地精神;第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地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第三,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地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地指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生价值地实现过程是个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施展自己能力地过程..个人和社会地关系个人和社会是统一地.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地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地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地手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新高考思想政治选考答题模板-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新高考思想政治选考综合题复习·答题模板·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历史唯物主义2020年12月增补版[第一部分]答题模板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社会历史观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要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趋势、人民群众(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这要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
+材料。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这就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
+材料。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这要求我们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材料。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材料。
二、*运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要素]人民群众的地位、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1)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材料。
[第二部分]相关要点三、*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回答……问题。
(1)原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复习材料☆唯物主义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一、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①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③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会影响生产关系的变革(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起阻碍作用。
)总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
总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1.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
(既包括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和完全均衡,有时候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候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的发展既由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又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这一规律的内容是什么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含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基础,它是以人类社会历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发展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类认识历史、改造历史的重要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它强调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社会实践的结果,是由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的演变逐渐形成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以客观规律为指导,通过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演变规律,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理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的客观性原理、唯物史观与唯意志论原理、阶级斗争与历史发展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原理等。
1.历史的客观性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为历史发展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结果,而不是主观意志的结果。
历史的客观规律包括历史的阶段性、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等,它们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也不是个人经验的积累。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遵循历史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想象。
2.唯物史观与唯意志论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唯物史观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的。
它反对唯意志论,不把人类的历史和社会看成是单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性,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总体和发展水平,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
3.阶级斗争与历史发展原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规律的核心,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高三政治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共32张PPT)
地位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依据
原理运用: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 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分析 2.运用群众观的有关知识,分析 (1)原理+方法论 (2)物质财富+分析 (3)精神财富+分析 (4)社会变革+分析 (5)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析 (2)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分析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析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分析 (5)改革是.....强大动力。+分析 (6)群众观 +分析 2.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 3.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 4.运用认识社会的知识,分析.... 同上
3.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 析.....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决定...。+分析 (2)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 识..。+分析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分析
(二) 社会基本矛盾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推动生产力 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判断: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分配制度改革、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 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 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 级斗争实现的;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 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3)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 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 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生活与哲学》复习之四 历史唯物主义(飞扬之旗)
图示 说明
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难点 突破
区别: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
(1)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 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社会有机整体,反映 社会的全貌。 (2)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 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着社会的 本质,支配着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应该首先或者 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矛盾,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其中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 盾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 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D
对点 精练
(2011· 天津9)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 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 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 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
A.①②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 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
(约230年)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的低级阶段)
社会化大生产
生产关系
(约3000年)
资本主义社会
(约1163年)
封建 社会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
(约几百万年)
奴隶 社会
金属工具
铁制工具
生产力
原始 社会 石器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点突破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对点 精练
四川省仁寿一中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归纳整理 四、历史唯物主义
四川省仁寿一中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归纳整理四、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原理内容〗:(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极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历史唯物主义 复习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 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
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发展的需要,调整上层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 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人生价值 观
价值与价值观:2022·全国乙卷23;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2021·北京7: 价值实现:2021·全国甲卷21;山东12;辽 宁16;湖北15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结合漫画、热点素材、1.关注国家治理、分析社会基 引文等,综合考查社 会历史观,社会存在 本矛盾、理解人民群众在社 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做法指导
上层建筑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经济基础的发 展如:英美资本主义政体确立、启蒙思想的出现 (上层建筑的变化) 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经济基础的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 济基础英美资本主义政体确立、启蒙思想的出 现 (上层建筑的变化)历史园地推动了 (反作用于 )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它会起着束缚或解放生产力的作用,起着阻 碍或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会有力地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时,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 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有时会一分突出。 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生产关系反作用的发挥,都是以适应一定的生产力状况为前提 的,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决定作用的基础之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既对立又统 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
《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一、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 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二、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 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人的价值的评价: 主要看贡献。 最根本的是对社会 人的价值 发展和人类进步事 (自我价值、享受价值)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业的贡献。 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贡献) (社会价值、创造价值)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同步,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 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起阻碍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人类社系要适应生产 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生产资料所有制
意识形态 政治法律制度设施
决 定
分配制度
人与人关系
生产关系
决 定
●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 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劳动者
生产力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说明下列语句中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社会。 ★山东省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对省政府机构改革工 作进行动员部署。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点上的表 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唯物论 辩证唯 物主义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历史唯 物主义 认识论
物质、意识、规律 实践、认识、真理 联系观 总特征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一种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思想是由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
因此,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原有的生产关系就会变得不适应,社会就会发生革命,新的生产关系就会产生。
•阶级斗争是历史的推动力量:历史上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的结果就是社会制度的更替。
•发展规律是历史的本质:历史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任何主观意志的干扰。
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可以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 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唯心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主观意识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决定的,强调个人的选择和意志。
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客观性和经济基础的决定性。
唯心主义忽视了社会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影响,过分强调主观意识和个人能动性。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性的,不受个体的意志所影响。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理论,它的应用可以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以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方面:•社会历史的分析: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分析社会历史的方法。
通过对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变革过程,为社会改革和革命指明方向。
•阶级斗争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了解和认识阶级斗争的规律,可以帮助劳动人民更好地组织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复习材料
《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复习材料☆唯物主义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一、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①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③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会影响生产关系的变革(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起阻碍作用。
)总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
总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复习总结材料_46
《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复习材料一、知识网络二、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
(2)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2.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
(2)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错误倾向: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和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错误倾向: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4.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通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方法论:它要求我们:第一,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第二,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第三,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生活与哲学》考点诠释:专题五 历史唯物主义和价值观共36页文档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
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注意:1、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3、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群众观点4、人生价值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一、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主要原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详细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要求我们要一切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4)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精华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主要应用:分析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原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的产生及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规律)原理及方法论详细版:(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所以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部分,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精华版:(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历史唯物主义
【反对】: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反对脱离
群众的错误倾向。
【例2】: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造:一是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个 伟大创造说明 ( )
A.劳动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 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 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上层建筑 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 基本规律。 【方法论】: (1)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 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法律制度。
【例6】(09·浙江)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 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 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 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 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 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 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 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 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 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 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上课素材PPT27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上课素材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哲学专题六历史唯物主义
《生活与哲学》专题六历史唯物主义1. 社会意识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2.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3. 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
4. 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5.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确揭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7.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8.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9.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这一规律的必然要求。
10. 提高了企业低收入者的基本工资体现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1. 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变革的要求。
12. 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13. 当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5.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16.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17.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18. 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9. 改革的性质,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1.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22.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3. 人民群众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24.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5. 群众路线是一切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6.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归根结底是要看社会对他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复习材料☆唯物主义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一、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①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③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会影响生产关系的变革(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起阻碍作用。
)总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
总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实现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性质:非对抗性的矛盾(3)实现方式:其性质决定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方式解决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体现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实现方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实现人生价值:1、人的价值(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
这包含两层含义:①人是价值的创造者。
只有人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对人有价值的东西,以满足人生存、发展的需要。
(奉献)②人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
(索取)(2)贡献与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
(贡献是索取的基础和源泉)②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索取是贡献的条件)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
(2)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历史性(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历史性特征的内涵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2)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二是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5、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特征。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3)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只有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5)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1)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因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6、人生价值的实现(1)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A、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B、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2)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注意: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3)主观条件:A、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拚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B 、需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疑难点拨】1.存在与思维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①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
②对存在与思维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2.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同于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4.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也是不同的。
物只是价值客体。
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统一。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
三、典型例题1. 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曲,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
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
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
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4.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
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5.一个替政府看门的中学毕业青年,60年锲而不舍地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打磨镜片。
借助自己研磨的超出专业技师水平的复合镜片,他发现了当时人类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得到科学界广泛赞誉,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头衔。
他就是列文·虎克。
材料表明①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②生活理想是个人全部理想的基础和归缩③人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是人生价值的源泉④获得社会认可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马克思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你参加过的一次公益劳动经历,谈谈对马克思这句话的理解。
(12分)答:(1)如: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过程;如:参加社区组织的街道卫生大扫除过程;如:到敬老院参加敬老服务活动过程等。
(共3分)(2)①每个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就越大。
(3分)②有意义的人生应该对社会作出贡献。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分)③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