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考语文文言文介词
2010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0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l2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
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
及归,公又请殿将。
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
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
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
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
”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
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
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
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
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
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
”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
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
及就之,温如也。
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
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
②护:统率。
③帖:安定,顺从。
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轻视B.除.福州观察使除:授予官职C.继迁兵相随属.属:连接D.公愀然..日: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拔剑切而啖之B.⎧⎪⎨⎪⎩武康为公令于军不求闻达于诸侯C.⎧⎪⎨⎪⎩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A.⎧⎨⎩至阵,士卒帖然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B.⎧⎨⎩及归,公又请殿将与人不疑,不诘小过C.⎧⎨⎩至阵而乱行者,斩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D.⎧⎨⎩左右皆望公,莫敢近士大夫亦多服其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2010届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3.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为之奈何”、“既已无 可奈何”意同) 4.荆轲有所待。 (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 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5.将军岂有意乎。 (表揣度,是否„„呢) 6.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 7.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 句,译为:„„的原因)
重点词语:
12.秋毫不敢有所近
13.所以遣将守关者 1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 王 1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7.将军与臣戮力攻秦 18.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19.不然,籍何以至此 20.范增数目项王 比喻细小的东西 接触,沾染 „ „的原因 防备 道歉,谢罪
全部 合力 料想 这样 屡次
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驻军,驻扎) 2.越国以鄙远 (意动,以„„为边邑) 3.与郑人盟 (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4.唯君图之 (计划,考虑)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恩惠,好处)
词类活用:
6.越国以鄙远
(远方,边远的地方)
7.共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在东边;在西边)
通假字:
1.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了
2.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3.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应
4.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文言虚词: 以:1.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表原因 2.若亡郑以陪邻,敢以烦执事 连词,来
于:1.以其无礼于晋
对,表对象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对,表对象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文言文及翻译2017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文言文及翻译文言文是成考语文考试知识点之一,为帮助考生们复习好这部分内容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文言文及翻译,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病梅馆记原文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译文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花。
有人说:“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倾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
”本来如此。
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号召用这个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除去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摧残梅、阻碍它的生机,把它弄成病态来作为赚钱的方法。
梅的枝干的倾斜、疏朗、弯曲,又不是忙碌的、只知赚钱的人能够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
有的人把文人墨客这隐藏在心中特别的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伤害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高价: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
文言文常见介词归纳
文言文常见介词归纳1. 文言文有哪些主要介词介词是一种动作性不如动词强的表示关系的词类。
它跟所带的宾语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介宾结构),一般用在谓语的前面,充当状语,对谓语起修饰作用,或用在谓语的后面,充当补语,对谓语起补充作用。
介词结构可以表示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比较等意义。
这是古今汉语都相同的。
文言文常用的介词有“于”(乎)、“以”、“为”、“从”、“自”、“在”等。
其中,“于”、“以”、“为”用得最普遍。
文言文介词不同于现代白话文介词的特点是:第一,文言文介词动作性较强。
除了“於”(于)字以外,几乎都有动词、介词两类词性。
试举数例:① a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以,动词)(忠贞的人不一定被信任啊,有才能的人不一定被使用!)① b以一平板按其面。
(《活版》)(以,介词)(用一块平的木板按压它的表面。
)②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公输》)(前一“为”字去声,介词;后一“为”字,阳平,动词。
)(公输般给我做了云梯,我一定要攻取宋国。
)③ a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与,动词,等待,满足的意思)(只恐怕岁月不能满足我的希望。
)③ b孤当与孟德决之。
(《赤壁之战》)(与,介词)(我要与曹操决战一场。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一些词在文言文中是动词,还没有虚化为介词,我们不要将它们误认为是介词。
如下列两例中的“把” 与“将”:④ 手把文书口称敕……(《卖炭翁》)(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宣称是皇帝的命令……)⑤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赤壁之战》)(就任命周瑜、程普为左都督与右都督,带领军队跟刘备合力抵抗曹操的军队。
)第二,文言文介词所组成的介宾结构,作补语的情况比白话文多。
“于”的介词性最纯粹,这个特点便最突出。
如《公输》篇中的“于”都用在动词之后。
⑥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曰十夜而至于郢。
(墨子听到这件事,便从鲁国起程,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楚国的都城——郢。
)⑦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高考文言文介词
村子从南到北有一条河。
四、介词与连词区别
和、跟、同、与
“和、跟、同、与”有时是连词、有时是介词, 而且属兼类词,所以很难区别。 例如: [1]弟弟跟妹妹走了。 [2]弟弟跟妹妹借书。
区别的方法有二点
(1) 连词前后成分平等,可以互换位置而语 义基本不变;而介词前后成分则有主有次, 不能互换,否则意思全变了。
1、人们对月球的研究,以后还会不停地继续 下去。
2、古时候流传着不少关于这位诗人的故事。 (三)作补语:
例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
能充任补语的介词只有“于、向、自、到、 在、给、往”等少数几个。
(四)作宾语:常用作宾语的是“为了……”、 “在……”,而且多见于“是”字句。
例如:他这次来是为了工作。 我初次见到你是在一次招待会上。
❖(一)作状语:这是介词短语的主要语法功 能。
1、我的一个老同学从上海来了。(表示处 所)
2、他对我们的学习很关心。(表示对象)
3、为了幸福的明天,人们都在努力的工作。 (表示目的)
4、随着晚风,隐约飘来一阵美妙的乐曲声。 (表示伴随的动作或事物)
(二)作定语:介词短语与中心语之间一定要用 “的”。
七绝·介词歌
❖ 自、从、以、当、为、按照, ❖ 由于、对于、为了、到, ❖ 和、跟、把、比、在、关于, ❖ 除了、同、对、向、往、朝。
古汉语常见介词
以、于、与、为
(用法见笔记《18虚词》
三、介词的语法特征
• (1)介词的后面必须跟一个名词性的成分, 组成介宾短语,来充当句子成分。
• (2)介词短语常作状语,少数可以作补语、 定语、宾语、主语。
[1]弟弟跟妹妹走了。=妹妹跟弟弟走了。 [2]弟弟跟妹妹借书。≠妹妹跟弟弟借书。
古代汉语常用的介词
• “于”(“於”)在文言文中主要用作介词。 它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而是首先要与 其它词或短语组成介宾结构,然后再和其 它词发生关系。用“于”字构成的介宾结 构,多数情况下,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 作补语。只有在表示时间、表示范围等情 况下,才可以前置作状语。“于”的作用 有四个方面:
2018/9/5 11
2018/9/5
20
• 2、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一般可 译为“向”、“跟”、“对”等。例如: • 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司马 迁《报任安书》)
2018/9/5
21
•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或目的。一 般可译为“因为”、“由于”、“为了” 等。例如: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 子· 天论》)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 往。(《史记· 货殖列传》)
• 王甚喜人之掩口也,为见王,必掩口。 (《韩非子· 内储说下》) • 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 秦策 四》)
2018/9/5 24
• 2、用在因果复句中,可译为“因为”。例 如: •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孟子· 梁惠 王上》) • 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史 记· 留侯世家》)
8
• “以”与“无”构成一个凝固结构(有人称 为复式虚词)“无以”(又作“亡以”), 表示“没有什么可以拿来”的意思,例如: • 河曲智叟亡以应。(《列子· 汤问》)《愚 公移山》。
2018/9/5
9
二 、于(於)
• “于”、“於”本是两个字。作为介词,甲 骨文、金文都只用“于”字,而不用“於” 字。“於”在甲骨文、金文之中和“乌” 是同一个字。《说文解字》:“於,象古 文乌省。”后来虽分化成了“於”、“乌” 二字,但仍读“於”如“乌”,是个叹词。 “於”作介词,可能最早是古代的方言用 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后世的文言文中, “于”、“於”并用。汉字简化以后, “於”并入“于”。这里的讨论,把于 (於)当作一个整体。 2018/9/5 10
成人高考语文文言宾语前置详解
成人高考语文文言宾语前置详解成人高考语文文言宾语前置详解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介+动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②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③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⑤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成考语文测试题第1题单选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庄子说:当你做好事的时候,不要以追求名誉为目的;当你做坏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触犯法律。
B.庖丁的刀顺着牛体原有的空隙游走,牛体不但会顺利解开,而且也不损伤刀刃,这就叫做按照事物的规律办事。
C.人生在世,不仅要做好事而不做坏事,而且好事要自然而然地去做,千万不能有意而为之。
D.人的身体要想长存,就不能触及有伤于己的硬东西,而要在那些硬东西的中间行动,是保持身体长存的重要途径。
第2题单选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鬼斧神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第3题单选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在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对临川名师怀着无限的__________。
②近年电讯事业发展迅速,大城市、中小城市,__________偏僻的农村,居民普遍安装了宽带。
③谁都知道他是个__________、绝顶聪明的学生。
A.敬仰以至举一反三B.景仰乃至闻一知十C.景仰以至闻一知十D.敬仰乃至举一反三第4题单选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湖上也好,山上也好,天空中也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处都在动,都是不均衡,是离奇变幻,是光怪陆离的阴影和线条的无穷的混合和错综,而万物之中却隐藏着宁静、柔和、统一和关的必然性。
2010高考文言文汇总
一、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贺兰祥字盛乐。
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
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
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
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
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
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
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
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
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
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
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
又攻回洛城,拔之。
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
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今日:“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
是岁,大有年.。
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 密戚,性甚清素。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
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
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
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
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
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
抚安西土,振旅而还。
进封凉国公。
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
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
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③詧(chá):人名。
④絺绤(ch īxì):葛布的统称。
2009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文虚词:以
2009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用文言文虚词:以(一)介词作为介词,"以"的用法较多且意义复杂,但基本内容是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凭借,其余用法大多可视为这一其本用法的引申和变化。
分别说明如下:表示凭借基本用法和意义是表示动作行为以某人、某物为依据或凭借,可译为"用"、"拿"等。
例如:(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陈情表》)(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
(《五代史伶官传序》)(3)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马伶传》)有的表示以某事或某种技能为依据或凭借,意义有所虚化,除可译为"用""拿"外,还可译为"凭借"、"依照"、"根据"等。
例如:(1)王好战,请以战喻。
(《寡人之於国也》)(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於国也》)(3)皆以用战为名。
(《李将军列传》)(4)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论毅力》)(5)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
(《马伶传》)有的表示凭借某种身份、资格或地位从事某事,意义更为抽象。
例如: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李将军列传》)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李将军列传》)表示原因原因是导致某种结果的逻辑根据,因此此种用法可视为表示凭借用法向更为抽象的事理逻辑方面的延伸和发展,可译为"因"、"因为"、"由于"等,有时也可直接翻译为"凭着"、"凭借"。
例如:(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冯谖客孟尝君》)(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陈情表》)(3)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陈情表》)(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陈情表》)(5)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习题必看
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习题必看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复习重点阅读白居易《杜陵叟》,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向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曰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思!解释诗中划横线词语的含义。
秀:_______________申破:_______________考课:_______________放:_______________尺牒:_______________榜:_______________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复习阅读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户斤,止。
令曰:“皆下马解鞍。
”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文言文介词的用法总结归纳
文言文介词的用法总结归纳一、引言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独特的语法结构和丰富的词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文言文中,介词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词性,它用于表示名词之间的关系以及动作发生的地点、时间等信息。
本文将对文言文中介词的用法进行总结归纳。
二、介词与动词搭配1. 介词“於”在文言文中,“於”是一个常见且多功能的介词。
它可以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从……向……”、“因为”、“为了”等含义。
例如:(1)其立於市中:意为“他站在市场中心”。
“於”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
(2)於智者能否道之高下:意为“智者能否辨别道德高低”。
这里,“於”表示“从……向……”。
2. 介词“以”介词“以”的用法也非常广泛。
在句子中,它可以表达目标、手段和比较等多种关系。
例如:(1)以我拙劣之才能担此大任:意为“凭借着我的不足才干来承担这项重任”。
这里,“以”表示手段。
(2)不卑不亢,以待天下:意为“既不谦虚,也不傲慢地等待着天下”。
这里,“以”表示目标。
三、介词与名词搭配1. 介词“於”在文言文中,“於”还可与一些名词搭配使用,起到强调或修饰的作用。
例如:(1)於明治二十二年辜振甫之话:意为“据辜振甫于明治二十二年的议论”。
这里,“於”起到强调作用。
(2)是公信大钟而七斗琴於先师之家:意为“它是公认的大号钟,放置在先师的家中。
”这里,“於”修饰先师之家。
2. 介词“自”介词“自”的本义是从某个地点或时间开始,并引申出许多其他的含义。
它常与动词搭配,表示动作的起点,也可加强对比、举例等语义。
例如:(1)自秋水共长天一色:意为“从秋水共长天一色开始”。
此处,“自”表示动作开始的时间点。
(2)始皇帝东游至沧洲即遣使归:意为“始皇帝从东游至沧洲后,立即派人回去。
”这里,“自”表示动作开始的地点。
四、其他常见介词用法1. 介词“在”在文言文中,“在”是一个十分常见的介词,其含义可以有“处于……位置上”、“存在于……之间”等。
例如:(1)庙堂之上风云鼎沸:意为“风云激动地发生在朝廷”。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_2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0年全国卷Ⅰ)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2010年成人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版
2010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解.嘲解.数善解.人意不求甚解.B.和.面和.缓和.衷共济随声附和.C.差.池差.距差.额选举差.强人意D.标识.识.破博闻强识.远见卓识.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修葺赡养针炙如火如荼B.凋敝浩瀚焕发以逸代劳C.浸渍骁勇惬意精兵减政D.气概对峙纰漏融会贯通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几个月,他一直深入矿区体验生活,终于写出了这部人人都______的好作品。
②经过努力,我国已完成SARS疫苗的研究,即将进入临床______。
③北京市西部和北部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东南为一片_______低缓的平原。
A.夸耀实验逐步 B.夸奖试验逐渐C.夸奖实验逐步 D.夸耀试验逐渐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养老院的老人们饱食终日....,过着幸福的日子。
B.汽车在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厅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睱接....。
C.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D.第28届奥运会女排决赛,失利后的俄罗斯队的姑娘们黯然神伤....。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老师和校长流动机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一个目标。
B.近年来随着全国气候变暖,深藏于滇西群山中的程海湖的蒸发量也逐渐增大。
C.我国将展开大规模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未来几年内可建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D.在雅典奥运会上扬我国威的体育健儿抵达首都机场后,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6.填入下面横线处,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中外古今的诗人,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相比。
阿拉伯的诗人说,牡蛎在海滩上赏月,天使的一滴眼泪,刚巧滴落在它心上,_________。
A.就像一颗晶莹的珍珠 B. 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D. 俨然是一颗晶莹的珍珠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三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三(5)他植者则不然。
(《种树郭橐驼传》)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虽然"、"倒是"等。
例如:(1)美则美矣,抑臣亦有惧矣。
(《国语。
晋语九》)(2)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
(《国语。
吴语》)(3)巧则巧矣,未尽善也。
(《傅子。
附录》)“而”(一)连词作为连词,"而"通常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而是连结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结构、主谓结构、句子等,表示多种逻辑关系。
主要有:1.表示顺承接续关系:有时是表示两种行为或性质的联系,可译为"就"、"来"等,也可不译。
例如: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庄子。
秋水》)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答司马谏议书》)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
(《前赤壁赋》)坐客乃西顾而叹。
(《马伶传》)有时用在偏正结构里,连结状语和中心语,可酌情译为"来"、"……着"等,也可不译。
例如:(1)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庄子。
秋水》)(2)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冯谖客孟尝君》)(3)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冯谖客孟尝君》)(4)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前赤壁赋》)有时表示时间上的承续性,可译为"以后"、"然后".例如:公入而赋……姜出而赋……(《郑伯克段于鄢》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论毅力》)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
(《李将军列传》)有时还可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例如: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
(《李将军列传》)2.表示逆向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是"、"然而"、"反而"、"反倒"等: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词汇之介词、连词课件
(二)连词 C用于顺接和逆接,但并不是“而”本身有这两种性质。 a顺接是指相连接的两项在意思上是并列的,或者是相承的,中间没有 转折。译为“而且、就”等。 例: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山海经·精卫填海》
河曲智叟亡以应。《列子·汤问》
(一)介词 2、以 ⑤“以”可作连词,作用略同于“而”。 例: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史记·孙膑》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王勃《滕王阁序》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介词 3、为 (1)“为”(四声)经常和它后面的宾语一起放在谓语动词前面作状 语,表示对象、目的、原因等关系。 例:为长安君约车百乘。《战国策·触龙説赵太后》 苦为河伯娶妇。《史记·西门豹治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灭。《荀子·天论》 汉族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史记·项羽本纪》
(一)介词 2、以 ③“以”字的宾语上文出现过,这时宾语可省略。 例: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郑 伯克段于鄢》
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④“无以(亡以)”是一种凝固情势,“以”后可不带宾语。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文言文常识
目录
CONTENTS
01 介词
02 连词
一、介词
(一)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或 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以表示时间、地方、目的、原因、方式、对象 等。
2010年成人高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阐1
2010年成人高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阐释(5)时间:2010-04-19 21:49来源:西安自考招生网作者:陕西西安自考网点击:91次合音词 1.之于的合音(即取之的声母、于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
于古音同乎)。
之为指示代词,于为介词,所以此时诸只出现在句中: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指代上文提到的人、合音词1.“之于”的合音(即取“之”的声母、“于”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
“于”古音同“乎”)。
“之”为指示代词,“于”为介词,所以此时“诸”只出现在句中:“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指代上文提到的人、事、物;“于”则与后面的词或短语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前面的动宾结构关涉到对象、处所、地点、内容等。
例如:(1)用与舍属诸人。
(《答李翊书》)(2)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答李翊书》)(3)更譬诸操舟……(《论毅力》)(4)公伐诸鄢。
(《郑伯克段于鄢》)2.“之乎”的合音。
“之”为指示代词,“乎”为语气词,此时“诸”只出现在句末:“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乎”用来结束句子。
例如:(1)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论语·子罕》)(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约数词此时“诸”作定语,表示某一范围的全体,或全体中的每一个体,可译为“各位”、“众”等。
例如: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卷。
(《冯谖客孟尝君》)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
(《李将军列传》)焉兼词兼有介词“于”和指示代词“是(此)”的意思,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后,介绍关涉到的人、事、物、处所等。
例如:(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於国也》)(2)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郑伯克段于鄢》)指示代词通常用在及物动词之后充当宾语,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等。
例如:(1)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论毅力》)――尝焉:试着做这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冯谖客孟尝君》)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冯谖客孟尝君》)
必以其言为信。(《张中丞传后叙》)
(二)副词
作为副词,“以”主要表示某种情态或语气。例如:
(1)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冯谖客孟尝君》)――以:只有,也就是。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李将军列传》)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李将军列传》)
表示原因
原因是导致某种结果的逻辑根据,因此此种用法可视为表示凭借用法向更为抽象的事理逻辑方面的延伸和发展,可译为“因”、“因为”、“由于”等,有时也可直接翻译为“凭着”、“凭借”。例如:
(7)而贼语以国亡主灭。(《张中丞传后叙》)――语以国亡主灭:告诉(他们)国家已亡、君王已死。
(8)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张中丞传后叙》)――责二公以死守:以死守孤城为理由指责张巡、许远。
3.省略了的介宾形式
在古汉语中,当介词“以”后面的宾语是代词(如“之”、“是”之类),而且所指代的对象已在前文出现时,那么这个代词宾语时常可以省略。阅读和理解时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4)请其矢,盛以锦囊。(《五代史伶官传序》)――盛以锦囊:用锦囊装起来。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五代史伶官传序》)――系燕父子以组:用绳索把燕王父子捆起来。
(6)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则某知罪矣。(《答司马谏议书》)――责我以在位久:用在位时间太长为理由批评我。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辞之以为博。(《庄子 秋水》)――以为名:以此博取高洁的美名;以为博:以此换取博学的赞誉。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冯谖客孟尝君》)――无以为家:没有用来养家的资财。
传其事以为官戒。(《种树郭橐驼传》)――写下他的事迹,以此作为官员的戒鉴。
2010年成考语文文言文介词“以”使用指导
(一)介词
作为介词,“以”的用法较多且意义复杂,但基本内容是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凭借,其余用法大多可视为这一其本用法的引申和变化。分别说明如下:
表示凭借
基本用法和意义是表示动作行为以某人、某物为依据或凭借,可译为“用”、“拿”等。
(1)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於国也》)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於国也》)
(3)皆以用战为名。(《李将军列传》)
(4)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论毅力》)
(5)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马伶传》)
有的表示凭借某种身份、资格或地位从事某事,意义更为抽象。例如:
表示时间
“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在”、“于”,有时可据需要译为“按照”。例如:
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李将军列传》)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於国也》)
表示关涉或处置对象
“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把”、“让”等。例如
(4)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谏逐客书》)――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因为变法而富足,国家因为变法而强大。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陈情表》)――无以至今日:不能靠祖母活到今天;无以终馀年:不能靠我度过残年。
(6)欲将以有为也。(《张中丞传后叙》)――打算留着这条命有所作为。
(三)连词
作为连词,“以”的语法功能与“而”类似,只不过通常只用于表示顺承接续的种种关系,可译为“就”、“来”、“而”、“然后”、“而且”等,也可不译出。例如:
(1)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郑伯克段于鄢》)
(2)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李将军列传》)
(3)且硕茂,蚤食以蕃。(《种树郭橐驼传》)――蚤食以蕃:果实结得早而且结得多。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於国也》)――树之以桑:把桑树种在那里(或:在那里种上桑树)。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於国也》)――申之以孝悌之义:教给他们孝悌的道理。
(3)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答李翊书》)――告生以其道:把他自己掌握的道理、知识告诉你。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 秋水》)
由“以”构成的几种常见结构
1.“以”字结构用作补语
在古汉语中,由“以”构成的介宾结构,时常用作动词或动词性短的补语成分,表示这一动作行为的方式、工具、凭借或关涉到的人、事、物等。而现代汉语中这种用法基本不再出现,相关内容通常用状语或动词宾语的形式出现,这是在阅读理解时应当注意。例如:
例如:
(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五代史伶官传序》)
(3)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马伶传》)
有的表示以某事或某种技能为依据或凭借,意义有所虚化,除可译为“用”“拿”外,还可译为“凭借”、“依照”、“根据”等。例如:
一是代词宾语所指代的对象出现在前面的句子中,相距较远,翻译时就应当把这个代词宾语补出。例如:
(1)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郑伯克段于鄢》)――请以遗之:请求把君王的煮肉送给她。
(2)左右以告。(《冯谖客孟尝君》)――手下把这件事告诉孟尝君。
(3)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冯谖客孟尝君》)――以何市而反:用收债的钱买什么回来?
二是代词宾语所指代的对象在同句之中,而且就在“以”字之前,翻译时可直接将它作为“以”的宾语对待。这种情况也可看作是“以”的宾语为了强调而提前的形式。例如: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 大同》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 氓》)――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3)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
(5)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答李翊书》)
(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
(5)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前赤壁赋》)
(6)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马伶传》)
(四)动词
“以”作为动词,常见的是“认为”、“以为”的意思。例如: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庄子 秋水》)
(6)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张中丞传后叙》)
表示带领、带领
可以带领、带领的其实也一定是可以依赖、可为凭借的,因此也与表示凭借的用法有一定的关系,有时甚至也可直接翻译为“凭”、“靠”。例如:
(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 氓》)
(2)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张中丞传后叙》)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谏逐客书》)――用驱逐客卿的方式帮助敌国,用减少人才的行为使仇人获利。
3.“以为”
“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凝固结构,主要有两种意义:
一是复合动词,表示“认为”、“觉得”的意思,这较为常见。例如: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冯谖客孟尝君》)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答司马谏议书》)
二是省略了代词宾语的“以”字结构与动词“为”组合而成,因此是两个词。理解和翻译时必须把“以”的宾语补出,才不致产生误解。例如: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以为东蒙主:让他(指颛臾君)东蒙山祭祀的主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