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小学阶段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与需求研究
北京地区小学阶段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与需求研究(101103)
由上表可见,对移动学习的各种应用方式,约 70%的小学生都持积极肯定态度,约 10%持反对态度。 对于“参与到学习兴趣小组,通过手机等移动学习系统,借助于学校专题学习网站,和小组伙伴在真实的 自然情境中一起讨论、协作学习” ,认同率最高。 (二)教师调研基本数据 1.教师基本情况 被调研教师以班主任兼学科教师、普通任课教师为主体,同时涉及到学校管理者、行政工作人员等。 教师任教科目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劳动、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 2.对学生持有手机的态度 34.1%的小学教师支持学生持有手机,52.9%的教师反对学生持有手机,13%的教师没有表态,反对比 例明显高于支持比例。 3.对手机用于学习的态度 对于“如果学生在课余时间,能通过手机随时获得系统发送的学习材料” ,52.9%的教师表示支持,认 为是对课堂教学很好的补充;47.1%的教师表示反对,认为会引发其它问题。在反对的教师中,67.7%的教
2
5.手机资讯需求 小学生希望通过手机获得的信息类型按需求程度排序依次是:课外读物(61.7%) 、生活百科(56%)、 娱乐游戏(46.8%)、课程学习材料(41.8%)、新闻资讯(40.4%)、成长健康(31.2%)。 6.移动教育科目需求 小学生移动教育科目按需求程度排序, 依次是: 语文 (53.9%) 、 数学、 物理、 化学等自然科学 (52.5%) 、 英语(39.7%) 、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社会科学(38.3%) 、思想品德等德育课程(36.2%) 。 7.移动教育内容需求 小学生移动教育内容需求按需求程度排序,依次是:学习重点(66.7%) 、考试的知识点(59.6%) 、作 业提醒(46.8%) 、课程总结(41.1%) 、课前预习要点(39.0%) 、全部课程内容(34.8%) 。 8.移动教育信息获取方式 对于移动教育信息获取方式,31.2%希望“根据自己的习惯设定时间段发送” 、29.1%倾向于“在需要 的时候用手机上网查询” 、22%希望“系统随机自动发送”17.7%希望“预先存储在手机内” 。 9.移动教育媒体偏好 小学生对于移动教育信息的呈现载体,按喜好程度排序,依次是:视频(53.9%) 、文字(50.4%) 、动 画(43.3%) 、图片(34.8%) 、声音(25.5%) 。 10.移动学习应用方式 移动学习,其核心要义,就是学生能通过手持终端随时随地学习。对于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多种应 用方式,小学生的态度与期望怎样?问卷调研涉及到的主要移动学习应用方式描述如下: ——你是否愿意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接收作业提醒、各科学习要点等与课程学习紧密相关的学习资料? ——你是否愿意通过手机接收需要预习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要点? ——如果每天将课后习题用短信的方式发送到你的手机上,你可以进行交互式测试,并获得及时的反 馈信息,你愿意参与吗? ——如果老师每天将家庭作业通过短信发送到你自己的手机上,在回家做作业的过程中你可以随时通 过手机和老师取得联系,就不明白的问题和老师交流,你愿意么? ——如果你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随时随地浏览学校的专题学习网站,下载有关的学习资料,进 行阅读,你愿意么? ——如果你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登陆学校的专题学习网站,就某个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发表自己的 疑问、意见和见解,并可以随时收到学校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的回答和评论,你愿意么? ——如果你可以参与到不同的学习兴趣小组中,借助于手机、学校专题学习网站,和小组伙伴在真实 的自然情境中一起讨论、协作,探索自然科学的奥妙,你愿意么? ——如果通过手机,你可以随时就学习、生活以及和伙伴们交往的烦恼问题向爸爸妈妈或者喜爱的老
移动教育: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移动教育: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樊昌秀
【期刊名称】《教育与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5(019)010
【摘要】对移动教育的研究起于20世纪末,现在移动教育已经成为远程教育与数字化学习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移动教育的定义、特点,解析了移动教育系统的基本构架,分析了当前移动教育的两种方式,最后讨论了在当前情况下实施移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总页数】3页(P82-83,119)
【作者】樊昌秀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1
【相关文献】
1.略谈具有“时空压缩”特性的移动教育发展前景 [J], 凌迪如
2.移动教育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J], 张鹏
3.北京地区小学阶段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与需求研究 [J], 张虹
4.基于3G技术和云计算的移动教育发展研究 [J], 邹华
5.“互联网+”环境下移动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J], 陈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范文
《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移动学习以其灵活、便捷、个性化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
本文旨在综述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发展历程、研究方法、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移动学习的定义与特点移动学习是指利用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的学习活动。
其特点主要包括:灵活性、个性化、即时性、交互性等。
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三、移动学习的发展历程移动学习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学习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早期,移动学习主要应用于军事、医疗等领域。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学习开始广泛应用于教育、培训等领域。
四、移动学习的研究方法移动学习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
研究者通过这些方法,探讨移动学习的有效性、影响因素、应用场景等。
其中,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是移动学习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五、移动学习的主要研究成果1. 移动学习的有效性:大量研究表明,移动学习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个性化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2. 移动学习的应用场景:移动学习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培训、军事、医疗等。
在教育中,移动学习可以用于课堂学习、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等。
3. 移动学习的技术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学习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移动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移动学习的效果受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设备性能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移动学习的资源建设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丰富和优化。
此外,移动学习的安全问题、隐私保护问题等也需要关注。
七、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移动学习的研究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 深入研究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4.17•【字号】京教基二〔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4.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信息化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京教基二〔2021〕4号各区教委、燕山教委,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各高校,各直属单位:现将《关于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抓好贯彻落实。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1年4月17日关于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为探索推进我市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在认真总结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经验,广泛调研学校和互联网教育企业基础上,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和目标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开放有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丰富教育教学供给,改革评价机制,通过优质教师资源线上流转,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推动教师发展。
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新技术激发教育活力,培育教育发展新动能,构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新样态。
发展目标。
“空中课堂”形成覆盖小初高各学段各学科的全口径课程资源库,实现应急状态线下线上场景瞬时切换。
“双师课堂”基于优质微课丰富教育供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优质资源均衡。
“融合课堂”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理想学习状态。
用技术优势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标准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特色多样化的高中阶段教育。
二、重点任务工作积极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落地应用,总体设计为“3+4+5”,即打造三个课堂,构建四种能力平台,形成五个工作机制。
具体3类12项工作任务如下。
(一)优化空中课堂空中课堂是通过完善疫情防控期间“空中课堂”机制,遴选骨干教师录制优质课程,配套线上学习资源,电视大屏加网络小屏,自主点播加教师指导,保障紧急状况线下停课后的教学需要,保障因病、事假不能到校学生的学习需要,保障特殊教育需送教上门的学生需要,同时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研究的范例。
小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小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的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负责的“智能手机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影响研究”课题,被确定为2016年市级微型课题。
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现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课题名称:智能手机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影响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今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彻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方式等各个方面。
当然,在教育领域,教学这一基本的教育实施途径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现代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教师的讲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无论是在时间上、地域上、师生的交流方式上,还是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上都成为开放性的。
这其中智能手机作为一个普遍而重要的信息获取和交流的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影响越来越广泛,在教育领域产生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智能手机在我们生活中普遍用到,我发现,许多同学课下会利用智能手机,其中有利用智能手机来学习的,然而也不乏打游戏的,上网的,聊微信的,甚至智能手机已经影响了学生的正常作息时间,这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那么,手机对于同学们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大家都在玩手机呢?这一现象对于我们小学生又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三、课题研究目标四、本着弄清楚这个现象和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我决定以智能手机对小学生的影响为主题,对我校的学生做一些调查,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以期对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有所了解,从而使这一现代化智能工具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好地服务,达到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一)通过对课题研究,了解当前我们学校四年级各班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
(二)通过对课题研究,了解智能手机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影响,包括具体的有利影响以及不利影响的各个方面。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文件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文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2.08•【字号】京教函〔2021〕80号•【施行日期】2021.0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文件的通知京教函〔2021〕80号各区教委、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现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切实加强管理。
各区和学校要严格贯彻落实《通知》精神,细化各项工作要求,将手机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因地因校制宜研制切实可行的校内学生手机管理制度。
各区要制定工作方案,学校要形成实施方案,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二、强调疏堵结合。
各区和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看待,合理适度使用各类智能电子设备,提升文明使用网络的素养。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自觉形成对管理措施的认同。
在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三、做好家校协同。
各区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做好面向家长的宣传解释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在正确使用手机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加强对学生在家庭中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教育合力。
结合学校实际设立方便、及时的家校联络渠道,便于家长联系学校,保证家校应急联络。
四、加强条件保障。
各区和学校要加强落实《通知》各项要求的条件保障,合理设置校内统一集中保管学生手机的必要设施设备。
明确手机保管的工作制度和规范,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避免手机丢失或损坏。
五、强化监督检查。
各区要加强对学校工作的指导,将学校手机管理纳入日常监管,加强工作检查,建立通报整改制度,确保工作落实。
学校相关工作实施方案应向所属区教委备案。
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评估研究
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评估研究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在中国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将就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评估进行研究。
首先,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及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教学手段及工具的智能化和创新化、学校管理及服务的电子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在教学内容及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方面,北京市中小学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将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共享,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在教学手段及工具的智能化和创新化方面,北京市中小学引入了智能教室、虚拟实验室、教育大数据等手段和工具,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在学校管理及服务的电子化和智能化方面,北京市中小学建立了电子化的学籍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家校通系统等,方便了管理和服务。
其次,对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进行评估。
评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性,需要多方面参考,包括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等。
在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方面,可以通过考试成绩、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等指标来评估。
在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方面,可以通过教师教学评价、学生的满意度调查等指标来评估。
在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方面,可以通过学校的办学质量评估、家长满意度调查等指标来评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还需要提高,他们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其次,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仍然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和交流。
再次,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和设备更新较快,需要及时跟进和更新。
总之,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评估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通过对实践进行总结和评估,可以为今后的教育信息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同时也要意识到,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努力解决。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它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包括教育领域。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带来了许多便利和优势,如提供了更为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
本文将从教育领域中的移动学习、移动教学和移动考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移动学习的应用移动学习是指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学习,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移动学习具有自主性、灵活性、便捷性等特点,对解决传统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学科学习的开展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比如看电子书、听课程讲解、答题练习等。
在学校所学知识都可以在移动设备中随时查阅,让学习随时随地进行。
2.资源共享平台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学校、教育机构等会在自己的平台上提供互联网上的一些教学资源进行共享。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也使得教育资源的传播和分享更便捷。
二、移动教学的应用移动教学是指在移动设备上进行教学,包括在线课堂、在线测试等。
移动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带来许多优势。
1.在线互动移动教学可以通过在线互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推动教学进程更有活力。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课堂或微信群等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便捷的评估和反馈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在线测试,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完成评估并获得结果。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在线自动评分系统,实现“随时随地”的评分和反馈。
这样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三、移动考试的应用移动考试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参加考试,多为在线测试。
移动考试可以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真实、安全的考试体验。
1.考试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移动考试充分利用了移动设备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2024年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范文
《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重要研究课题。
移动学习以其便捷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等特点,在提高学习效率、拓展学习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移动学习的定义与特点移动学习是指利用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的学习活动。
其特点包括:便捷性、灵活性、个性化、交互性等。
移动学习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三、移动学习研究现状1. 研究领域移动学习研究涉及教育技术、移动计算、远程教育等多个领域。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移动学习的理论、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2. 研究成果(1)理论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如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
(2)方法与技术方面: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移动学习方法和技术,如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增强现实(AR)等技术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
(3)应用方面:移动学习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
同时,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需求,研究者们开发了各种移动学习应用和平台。
3. 研究方法目前,移动学习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
其中,实证研究是移动学习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假设和理论。
四、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问题当前,移动学习研究的热点包括:移动学习的有效性、学习者接受度、技术选择与应用等。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如何提高移动学习的质量、如何保证移动学习的安全性等。
五、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未来,移动学习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学习资源和推荐。
此外,随着5G等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和速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基于成人教育中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现状研究
基于成人教育中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现状研究【摘要】智能手机移动学习是当今成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其现状进行研究。
在本文介绍了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背景,并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分别阐述了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定义和特点,探讨了其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影响因素。
最后展望了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展望,并讨论了研究局限性。
本文旨在为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成人教育、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现状研究、定义、特点、应用、影响因素、发展趋势、总结成果、未来展望、局限性讨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成人选择利用手机进行学习。
智能手机移动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智能手机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功能,可以帮助成人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已经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成人教育中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现状,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在成人教育领域中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现状及应用情况,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因素,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分析成人教育中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应用情况,可以揭示其在促进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者参与度方面的具体表现。
影响因素分析则可以帮助识别影响智能手机移动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通过展望发展趋势,可以为未来成人教育中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提供参考,促进该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可以全面深入地探讨成人教育中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现状,并为相关决策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北京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调查
北京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调查教育信息化重在应用,学生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处于主体地位。
为了深入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在校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北京市教委基教处和北京教科院教育信息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针对北京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的大规模问卷调查。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在北京市18个区县按比例抽取一定数量的学校,在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通过网上进行,共回收学生答卷11,939份,其中有效答卷11,832份,有效率为99.1%。
从学段看,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分别占47.5%.26.7%、24.8%;从学校类型看,城市学校、县镇学校、农村学校学生分别占52.0%、19.9柒27.8%o问卷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
二、调查结果1.中小学校园网的用途在学校校园网的用途方面,教师备课和教学排在第一位。
83.2%的中小学将校园网用于教师备课和教学中;60.0%的学校将校园网用于学校管理;用于学生学习的比例为58.9%;49.7%的学校将校园网用于宣传及交流;还有21.6%将校园网用于休闲娱乐。
可见中小学将校园网用于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比例均高于用于学生学习的比例,中小学将校园网用于学生学习的比例不到60%o2.学生在校使用计算机的时间59.5%的中小学生在校平均每周使用计算机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30.8%的学生在1〜2小时之间,5.5%的学生在校平均每周有3~4小时使用计算机,只有4.2%的学生在校平均每周使用计算机的时间超过4小时。
其中小学生在校平均每周使用计算机不超过1小时的比例最高,达74.2%;农村学校学生在校平均每周使用计算机不超过1小时的比例为67.l%o3.学校计算机课外对学生的开放时间学校计算机除信息技术课以外只对课外小组开放的比例最高,为41.5%;完全不对学生开放的学校比例为26.8%;只有7.7%的学校计算机在所有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
其中小学56.3%的学校计算机课余时间只对课外小组开放,中学29.9%的学校计算机课余时间完全不对学生开放。
浅谈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及教育优势
浅谈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及教育优势【摘要】移动学习是指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活动的方式。
在当今社会,移动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趋势。
本文将从定义和重要性两方面入手,分析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和优势。
移动学习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如在线课程、学习App等,使得学习更加便捷灵活。
移动学习能够提升学习的灵活性,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移动学习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
移动学习还支持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进行定制化教学。
在教育领域中,移动学习的应用已经得到普及,未来也将继续发展,促进教育的创新和进步。
【关键词】移动学习、发展现状、教育优势、学习灵活性、学习交流、个性化学习、教育应用、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移动学习的定义移动学习是利用移动设备和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教育的一种形式。
通过移动学习,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所需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移动学习主要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来实现,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应用软件等方式进行学习。
移动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进行学习,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1.2 移动学习的重要性移动学习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其在教育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移动学习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传统教育场所的束缚。
这种灵活性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者,使得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习惯来安排学习时间,更加高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移动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在线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学生可以分享观点、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移动学习也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学习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移动学习设备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率和质量。
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设备性能和网络连接
移动学习设备的性能和网络连接稳定性对教学效果产生 直接影响。设备运行速度慢、网络不稳定等问题会影响 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
教师对移动学习设备的熟悉程度和技术水平对教学效果 产生重要影响。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教学方 法,才能更好地利用移动学习设备进行教学。
03
移动学习设备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 状调查
调查设计和方法
确定研究问题
针对移动学习设备在小学教学中的 应用现状进行调查,探究其效果及 影响因素。
选取研究对象
在某市多所小学中选取不同年级的 学生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设计调查问卷
针对学生和教师设计不同的调查问 卷,包括基本信息、使用情况、态 度和看法等方面。
04
移动学习设备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 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问卷调查法
对使用移动学习设备的小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移动学习设备的满意度、使用 频率和效果等。
个案研究法
选取一些使用移动学习设备的小学学生进行个案研究,深入了解他们在使用移动学习设备 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进步和感受。
课堂观察法
对使用移动学习设备进行教学的课堂进行观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进步 情况。
实施调查
通过现场发放和网络平台发放的方 式进行调查,确保问卷的回收率和 有效性。
调查结果概述
移动学习设备使用率较高
01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使用移动学习设备进行教
与学活动,使用率较高。
移动学习设备促进学习效果
02
大部分学生认为使用移动学习设备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中小学手机进校园调研报告
中小学手机进校园调研报告中小学手机进校园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小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学习者,手机在他们的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手机进校园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为了了解当前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进校园的情况,本次调研希望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二、调研目的1. 了解中小学生手机进校园的普遍程度;2. 探讨手机进校园对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3. 分析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进校园的益处和问题;4. 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校和家庭更好地管理中小学生的手机使用。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分为两部分:问卷面对中小学生和问卷面对教师。
收集了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手机使用情况、使用手机的目的、对手机使用的看法等方面的数据。
四、调研结果1. 中小学生手机进校园的普遍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超过80%的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进校园,其中高年级学生的比例更高。
这个结果表明,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使用手机进校园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2. 手机进校园对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手机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手机可以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和信息,方便和家长和同学的联系。
然而,一些学生也表示手机会影响他们的集中注意力和与同学的互动,引发了一些学习和人际交往问题。
3.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进校园的益处和问题手机进校园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方便了学习和生活的管理;手机也可以作为学习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然而,手机使用不当也容易导致学生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等不良行为,影响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
4. 合理化建议为了更好地管理中小学生的手机使用,学校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学校加强对手机使用的规范和管理,明确禁止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场所;- 家长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学生的手机使用,建立家校合作的机制;- 教师和家长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手机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管理手机。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新策略新方法研究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新策略新方法研究摘要:新课改下,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就是家校共育,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异常的敏感,叛逆情绪也极易出现。
所以,在发挥学校教育作用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开放式的网络环境和各种不良信息,极易影响中小学生思想、观念等,所以在实施家校共育这一教育举措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互联网+的理念,使家校之间沟通、交流渠道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宽,从而将家校沟通桥梁有效构建起来,使家校教育发展之路得到进一步的开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家校共育;新策略;新方法引言学生成长、发展中,重要的课堂不仅仅是以学校为主,家庭课堂也十分重要。
在孩子身边极其重要的老师就是家长,所以家校之间要协同开展教育工作。
而这一过程,利用好互联网+的模式,能够促进家校共育效率的提升,通过家校之间联系的强化,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指导、引导学生的理念、方法更科学、更合理,从而通过教育合力的形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一、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现状(一)网课教学效果两极分化严重疫情特殊时期,师生之间交流、互动都是在互联网上进行,教师在线教学、辅导、作业批改等所利用的平台是微信群、QQ群、学习助手等;互联网成了学生反馈作业、探究问题的主阵地。
但是,受网络质量、学生自律意识欠缺等因素影响,很难保证网上教学质量。
特别是一些家长由于并没有及时的更新思想观念,未能在孩子上网课的积极态度上提供督促作用,导致部分学生网课学习效果不尽人意[1]。
也有部分有较强责任心的家长,在孩子积极参与线上学习中发挥了极大的督促作用,在学习方面协助教师进行了辅导,所以这部分孩子学习效果相对良好。
因此,网课教学下,学生两极分化的情况会逐步加重。
(二)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现实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农村学校并没有先进的基础教育设施,加上多媒体技术教育发展也处在一定滞后的状态中,所以“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推进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移动学习论文:浅谈移动学习的教育应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移动学习论文:浅谈移动学习的教育应用及需要留意的问题移动学习是指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教育方式。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进展,移动学习在教育领域正渐渐崭露头角。
本文将从移动学习的教育应用及需要留意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移动学习在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移动学习可以供应机敏的学习方式。
同学可以依据自己的节奏和时间进行学习,无需受到固定的课程表的限制。
其次,移动学习可以供应丰富的学习资源。
通过移动设备,同学可以随时随地地猎取最新的教育资源,包括学习资料、教学视频、在线课程等。
再者,移动学习可以促进同学的交互和合作。
同学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实时的沟通和争辩,提高学习效果。
最终,移动学习可以共性化定制学习内容。
依据同学的学习需求和爱好,移动学习可以为每个同学供应共性化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爱好。
然而,移动学习也存在着一些需要留意的问题。
首先,移动学习可能会导致学习时间的不稳定。
由于移动设备的便捷性,同学可能会在不恰当的场合过度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影响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
其次,移动学习可能会带来学习质量的下降。
移动设备上的学习资源种类繁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同学需要具备良好的辨别力量,以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
再者,移动学习可能会造成同学社交力量的下降。
过度依靠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同学可能会削减与同学和老师的面对面沟通,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交力量的培育。
最终,移动学习还存在着信息平安的问题。
同学在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时,需要留意个人信息的爱护,避开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平安风险。
因此,为了更好地应用移动学习,教育机构和老师需要留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需要对移动学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同学合理使用移动设备进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行学习。
教育机构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老师可以开展特地的培训,提高同学的移动学习力量和意识。
其次,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学习评估机制,以确保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
探究智能手机在课堂中的应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探究智能手机在课堂中的应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 引言1.1 概述智能手机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提供了无限的娱乐和沟通方式,还成为了学习和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智能手机具备高效的处理能力、广阔的网络连接以及丰富多样的应用程序,这使得它们在课堂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究智能手机在课堂中的应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智能手机在课堂中的应用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将讨论智能手机提供便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其次,我们将探讨通过智能手机促进互动与合作学习对学生发展的益处。
最后,我们将深入研究智能手机如何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并探讨其带来的新挑战。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探究智能手机在课堂中的应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智能手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我们将评估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本文也将对未来发展提出启示和建议,旨在为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提供指导,更好地融入智能手机教学方式。
2. 正文智能手机作为现代科技的杰出成果,已经普及到了人们的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中,智能手机也逐渐得到了应用,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智能手机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们获取知识。
通过使用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学习应用和电子书等,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他们可以通过手机上下载的电子书阅读各类教材和参考书籍,从而拓宽知识面。
此外,许多教育应用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内容、视频教程以及在线测验等功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其次,在课堂中应用智能手机还可以促进互动与合作学习。
通过在智能手机上安装特定的分享和讨论软件,老师和同学之间可以随时进行讨论、分享意见和观点。
这种实时互动使得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活跃,激发了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热情,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基于移动开发的儿童综合教辅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移动开发的儿童综合教辅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作者:王淑丽马旭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年第10期摘要:近些年来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飞快普及,使得移动设备能够成为儿童教辅的一个载体。
论文提出的基于移动开发的儿童综合教辅平台,有别于传统的儿童教辅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用户能够用到的教辅资源,使用户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
该平台由服务器端和移动端两个模块构成,总体设计简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程序的响应速度。
论文首先论述了该平台提出的背景,然后介绍了平台的结构设计和平台的实现方案,最后进行总结。
关键词:移动开发;儿童教育;电子教辅;教辅平台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8)10-0000-001 引言移动开发,也就是手机的APP开发,将应用通过移动手机软件的方式进行开发,并适配到手机上。
由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访问互联网,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使用互联网的资源也更加方便。
近年来移动芯片发展迅速,带动了移动设备性能的飞速提升,现在大部分移动设备已经具备同时运行大型程序并且不卡顿的能力。
目前edx、imooc等幕课类网站发展也相当迅速,在这个网络的时代,任何时间、空间上的隔阂,都无法阻止一个人学习的脚步,终身学习变得越来越容易、便捷。
执着于学习的人也有了更加方便的来提升自己。
然而目前能够享受到互联网教育便利性的大部分都是成年人,以大学生居多,但对中小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可以通过像慕课平台学习新知识的学习途径少之又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达,网络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
目前在校大学生和部分互联网用户已经体会到了互联网式教育的便捷性,通过在线教育可以轻松学习和巩固知识。
但是,目前面向于儿童群体(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的综合教育辅助平台却寥寥无几。
我们打算为儿童群体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辅助平台,通过该平台,小朋友们可以同步学习课本知识,广泛接触课外知识,多方位地去学习,去进步。
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学教学中,为教学带来了许多变革和可能性。
以下是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探讨。
一、引言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等平台上进行访问和利用的教育资源。
在小学教学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1.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首先体现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上。
传统的纸质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转化为电子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查阅。
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
2.教学方式的创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还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
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师可以采用在线教学、远程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突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同时,数字化教育资源还可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教学评价的数字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还可以促进教学评价的数字化。
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等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同时,数字化教学评价还可以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个性化教学和精准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许多研究表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同时,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手机使用及依赖现状分析——以北京市某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例
2023年第3期调查研究(总第369期)The Family Education of China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手机使用及依赖现状分析*——以北京市某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例李月郭琦袁榕蔓摘要:手机是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工具,手机管理已被纳入教育部下发的“五项管理”内容之一,在教育“双减”工作中,如何解决新时代中小学生手机使用和管理问题,是家校教育的热点与难题。
青少年手机依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因素。
本研究通过整群抽样、智能手机依赖量表及自编手机使用问卷对北京市某区27所义务教育阶段共8 044名中小学生(13所小学、14所初中)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手机使用呈低龄化趋势,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手机使用时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和女生在手机使用具体内容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在手机拥有率、使用时长方面均显著高于小学生,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初中生在手机依赖分数显著高于小学生,男生手机依赖分数略高于女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
据此建议:在家庭层面,家长需关注孩子手机使用内容,在以身作则的同时,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管理方案;在学校层面,应严格落实上级相关要求,引导教师科学管理学生手机使用行为,运用心理课等形式对学生加大宣传力度,并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创造多种机会满足学生人际交往需求;在社会层面,需多部门联合建立相关机制,发挥相关企业及社会团体社会责任,共同营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 手机使用 手机依赖 现状分析作者简介:李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教研员(北京 100048)郭琦(通讯作者)/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石景山学校心理教师(北京 100043)袁榕蔓/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5)收稿日期:2022-1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十三五”规划资助的青年专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调查与对策建议研究”(AECA19020)阶段性研究成果及中国家庭教育学会2022年度学术会议征文活动优秀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地区小学阶段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与需求研究张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北京102617)[摘要]移动教育将成为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新方向,成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新的创新载体,对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角度对小学阶段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的阻碍因素与促进因素,进行移动教育需求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阶段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移动教育;发展;需求[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张虹(1978—),女,河北邯郸人。
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及教育行政管理研究。
E-mail :hzhang@ 。
基金项目: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资助,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联合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aeah0901)①当从学生的角度来论述时,为突出学生主体性,本文更多使用“移动学习”一词。
一、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①近年来,移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移动信息通信技术产品与服务也逐渐进入教育领域,催生了移动教育,并趋向于作为教育的要素之一与现有教学、管理实现深层次整合。
PDA 、普通手机、智能手机、上网本、Ipod 等多样化的便捷式手持终端日益普及,加速了移动教育的发展。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电话用户累计已超过11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达8亿户。
[1]在2010年的MWC大会上,业界预测,智能化将成为手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到2013年,全世界手机上网用户数量将达17.8亿,超过使用电脑上网的用户数量;未来5年,移动宽带用户将实现10倍的增长,达到近30亿的规模。
[2]著名远程教育专家基更曾说过“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在人类历史上有像移动电话那样被大众百姓应用到如此普及的地步”,[3]“不是技术本身具有适合教学的特性,使得远程教育和开放大学取得了成功,而是技术比较普遍地被大众拥有”。
[4]可以预见,在移动教育快速发展趋势下,在多样化的手持终端中,基于较高的普及率、便捷的无线通信、智能化发展趋势、良好的性价比、操作简单等原因,手机将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移动教育的重要终端,而学生也必然成为移动教育、移动学习的重要群体。
二、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与需求研究设计围绕小学阶段对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需求怎样,家长、教师是否认同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应如何推进等问题,本研究在文献研究、访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以问卷调查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从学生、家长、教师三个角度对北京地区小学生阶段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与需求进行研究。
共设计问卷三套,分别是“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
根据北京市各区经济与教育发展状况,分层随机抽样,将东城区、朝阳区、大兴区定为调研区域。
各调研区域内随[文章编号]1003-1553(99机抽样,确定样本校。
每所样本校随机选择一至两个班级发放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教师问卷在全校随机发放。
考虑到学生对调研工具的理解力、对手机的操作能力等因素,将研究范围约定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四至六年级,以下简称“小学生”)。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见表1。
表1问卷发放与回收三、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与需求调研数据(一)学生调研基本数据1.学生基本情况小学生性别分布为男生占61%,女生占39%,男女生比例约为3∶2。
四年级学生占34%,五年级学生占33.3%,六年级占32.6%。
2.手机拥有率55.3%的小学生持有手机,44.7%的小学生没有手机。
针对没有手机的63名学生的调研显示,其中17名学生(占没有手机人数的27%)选择“不希望拥有手机”,原因是“对学习没用处”(41.2%),或者是“会影响学习”(64.7%),其余46名学生(占没有手机人数的73%)都希望拥有手机,他们对手机的渴求主要是因为“能方便与其他人的沟通”(80.4%)、“可以利用手机学习”(41.3%),少部分学生“希望拥有手机,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6.5%)。
3.手机使用行为无论自己是否拥有手机,在手机被大众普遍拥有的今天,小学生们总能够轻易地接触到父母等家人的手机。
他们会用手机做哪些事情?使用频率怎样?调研结果显示,小学生手机操作行为按使用频率(达到“几乎天天使用”和“经常使用”频率的)排序依次为:查单词、生字(38.3%)、打电话(35.4%)、听音乐(34%)、收发短消息(27.6%)、玩游戏(25.5%)、浏览网页(23.4%)、在线课程学习(22.0%)、下载课程学习资源(17.0%)、收发彩信(9.9%)。
除上述外,小学生还会用手机来照相、定闹铃、作为计算器验算、上QQ、用手机翻译英文、用手机计时、看视频等。
4.手机使用习惯对于自己拥有手机的学生而言,他们习惯于在哪些时间、场合使用或摆弄手机呢?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倾向于操作手机的场合主要是:“写完作业后空闲休息的时间”(82%)、“放学回家的路上”(44.9%),其他场合有“在上学路上”(21.8%),“在家里学习时”(15.4%),“在课间休息的时候”(5.1%),“在有教师讲课的课堂上”(3.8%)。
总体来讲,高于九成的小学生在校时间不使用手机。
5.手机资讯需求小学生希望通过手机获得的信息类型按需求程度排序依次是:课外读物(61.7%)、生活百科(56%)、娱乐游戏(46.8%)、课程学习材料(41.8%)、新闻资讯(40.4%)、成长健康(31.2%)。
6.移动教育科目需求小学生移动教育科目按需求程度排序,依次是:语文(53.9%)、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52.5%)、英语(39.7%)、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社会科学(38.3%)、思想品德等德育课程(36.2%)。
7.移动教育内容需求小学生移动教育内容需求按需求程度排序,依次是:学习重点(66.7%)、考试的知识点(59.6%)、作业提醒(46.8%)、课程总结(41.1%)、课前预习要点(39.0%)、全部课程内容(34.8%)。
8.移动教育信息获取方式对于移动教育信息获取方式,31.2%的小学生希望“根据自己的习惯设定时间段发送”,29.1%的倾向于“在需要的时候用手机上网查询”,22%的希望“系统随机自动发送”,17.7%的希望“预先存储在手机内”。
9.移动教育媒体偏好小学生对于移动教育信息的呈现载体,按喜好程度排序,依次是:视频(53.9%)、文字(50.4%)、动画(43.3%)、图片(34.8%)、声音(25.5%)。
10.移动学习应用方式移动学习,其核心要义,就是学生能通过手持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学习。
对于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多种应用方式,小学生的态度与期望怎样?问卷调研涉及到的主要移动学习应用方式描述如下:———你是否愿意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接收作业提醒、各科学习要点等与课程学习紧密相关的学习资料?———你是否愿意通过手机接收需要预习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要点?———如果每天将课后习题用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发放问卷回收问卷有效问卷有效率(%)学生问卷150********教师问卷180********.7家长问卷150******** 100你的手机上,你可以进行交互式测试,并获得及时的反馈信息,你愿意参与吗?———如果老师每天将家庭作业通过短信发送到你自己的手机上,在回家做作业的过程中你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和老师取得联系,就不明白的问题和老师交流,你愿意吗?———如果你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随时随地浏览学校的专题学习网站,下载有关的学习资料,进行阅读,你愿意吗?———如果你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登陆学校的专题学习网站,就某个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发表自己的疑问、意见和见解,并可以随时收到学校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的回答和评论,你愿意吗?———如果你可以参与到不同的学习兴趣小组中,借助于手机、学校专题学习网站,和小组伙伴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一起讨论、协作,探索自然科学的奥妙,你愿意吗?———如果通过手机,你可以随时就学习、生活以及和伙伴们交往的烦恼问题向爸爸妈妈或者喜爱的老师、心理辅导员老师倾诉和交流,并能够即时得到他们的帮助,你愿意吗?———如果通过手机,你可以随时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拍成照片、视频发布到自己的博客上和其他伙伴分享,你愿意吗?随时随地接收作业提醒等47.424.223.2 1.1 4.271.6 5.3接收需要预习的课程内容等45.325.323.2 3.2 3.270.6 6.4短信习题,交互测试32.636.821.1 5.3 4.270.49.5短信作业,教师交流47.425.320 4.2 3.272.77.4专题网站,下载资料46.328.418.9 2.1 4.274.7 6.3专题网站,发表见解38.936.814.7 5.3 4.275.79.5兴趣小组,协作学习404012.6 3.2 4.2807.4烦恼问题,倾诉交流45.327.422.1 2.1 3.272.7 5.3博客分享42.129.521.1 3.2 4.271.67.4下载视频,重新学习41.134.717.9 1.1 5.375.8 6.4发布作业,及时评改34.732.622.16.34.267.310.5态度/需求方式非常愿意(%)愿意(%)无所谓(%)不愿意(%)坚决反对(%)支持比率(%)反对比率(%)表2移动学习应用方式(小学生)———如果通过手机,你可以随时随地下载老师的教学要点或教学视频片段,就某些知识点重新学习,你愿意吗?———如果你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把家庭作业发布到学习网站上,并即时了解到老师对作业的评改意见,你愿意吗?小学生态度与需求见表2。
由表2可见,对移动学习的各种应用方式,约70%的小学生都持积极肯定态度,约10%持反对态度。
对于参与到学习兴趣小组,通过手机等移动学习系统,借助于学校专题学习网站,和小组伙伴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一起讨论、协作学习,认同率最高。
(二)教师调研基本数据1.教师基本情况被调研教师以班主任兼学科教师、普通任课教师为主体,同时涉及到学校管理者、行政工作人员等。
教师任教科目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劳动、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
2.对学生持有手机的态度34.1%的小学教师支持学生持有手机,52.9%的教师反对学生持有手机,13%的教师没有表态,反对比例明显高于支持比例。
3.对手机用于学习的态度对于“如果学生在课余时间,能通过手机随时获得系统发送的学习材料”,52.9%的教师表示支持,认为是对课堂教学很好的补充;47.1%的教师表示反对,认为会引发其他问题。
在反对的教师中,67.7%的教师因“担心学生经常玩儿手机中的游戏”而反对,32.3%的教师因“担心系统发送的学习材料的质量”而反对,41.5%的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外获取学习资料有多种渠道,反对选择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