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一一,电路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
(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
(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二,电流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七章力 2 1、力 2 2、弹力 3 3.重力 3 第八章运动和力 5 1.牛顿第一定律 5 2、二力平衡 6 3、摩擦力: 7 第九章压强 9 1.压强 9 2.液体的压强 10 3.大气压强 11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2 第十章浮力 13 1.浮力 13 2、阿基米德原理 14 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4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6 1.功 16 2、功率 (P) 16 3.动能和势能 17 4、机械能及其转化 18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9 1.杠杆 19 2.滑轮 20 3、机械效率η 22 第七章力 1、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力,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力的作用效果: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模型法)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支持力和压力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或者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弹力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物理知识点:1.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现象。
其中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三种基本运动形式。
2.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形状等因素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与地面的高度有关。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到另一种形式,但能量总量仍保持不变。
4.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指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是指物体所受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指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个引力,这个引力大小和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6. 机械波机械波是指由质点在弹性介质中的振动引起的能量传递现象,包括横波和纵波两种形式。
7.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可以被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
8. 声的传播声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的振动引起。
声可以通过空气、固体、液体等介质传播。
9. 电磁场电磁场是指由电荷产生的电场和由运动电荷产生的磁场所组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10. 电路和电器电路是由电源、电导体和电器所组成的电路网络,其中电器可以是电阻、电容、电感等。
以上就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
对于学生而言,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基础。
(完整版)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第二单元:凸透镜与照相机- 凸透镜:中心、光轴、顶点、主轴、焦点、焦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物的高度、像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照相机:镜头、快门、孔径、焦平面第三单元:声的传播- 声的产生:振动体产生声波- 声的传播:机械波,需要媒质传播- 声的特性:音速、频率、波长,声音的高低和大小第四单元:声的反射与波动- 声的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声的波动:声波的传播是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振动传递的第五单元:电与磁- 电路中的电流:电荷的流动形成电流-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线和电器- 磁性物质和磁场:磁力线、磁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六单元:电的华尔兹和电解质溶液- 电的华尔兹法则:磁感应强度、导线长度、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理和条件第七单元:电的磁效应- 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导体在磁场中相对运动会感生电动势和电流- 电感和互感:电感的概念和特性,互感的概念和应用第八单元:电磁感应与电能传输- 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定律: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定律- 发电机和变压器:电能的转换和传输原理及实际应用第九单元:直流电和电化学- 直流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 电化学现象:电解和电镀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第十单元:利用电和光的现代技术- 电的常用应用:电灯、电铃、电炉等- 光的常用应用:光纤通信、激光器、光电器件等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概述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等。
2. 力的测量- 力的单位:牛顿(N)。
- 力的测量工具:弹簧秤。
3. 力的图示- 力的图示方法: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 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的区别。
4.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 压强的定义:压力与受压面积的比值。
-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
-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2. 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 液体压强的计算:p = ρgh。
- 液体压强与深度、密度的关系。
3. 大气压强-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 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值。
- 大气压的变化: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浸入液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
- 浮力的计算和浮沉条件。
三、简单机械1. 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力臂、重臂、动力、阻力。
-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2. 滑轮- 滑轮的类型: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 滑轮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省力。
3. 斜面- 斜面的定义:倾斜的平面。
- 斜面的省力原理:通过增加距离来减少所需的力。
四、功和能1. 功- 功的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知识点
下面列举了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特点和性质。
2. 光的反射:光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现象和规律,镜面反射,平面镜和曲面镜。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折射率,折射定律。
4.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原理和条件,镜子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5.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光的组成颜色。
6. 光学仪器:凸透镜、凹透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
7. 电的基本知识:电流、电压、电阻、电阻率的基本概念和单位,欧姆定律。
8. 并联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电流在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分布。
9. 电的热效应:电能的转化,电阻中的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原理和计算。
10. 电磁铁和电动机: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简单电动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11. 电池和电源:原电池和干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电源的种类和应用。
12. 静电:静电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13.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应用,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原理。
14. 电子学:半导体材料的性质,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原理和应用。
这些是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但具体的知识点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中考必备)
G= mg
P=F/S p = ρgh
1/2
1.浮力的大小
第十章 浮力
2.物体的浮沉条件及 应用
1.功
2.功率
第十一 功和机械能
3.动能和势能
4.机械能及其转化 1.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2.定滑轮、动滑轮、 滑轮组
3.机械效率
⑴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 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原理也适 用于气体,阿基米德原理 ⑴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液体对它的浮 力,如果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如果浮力等于 重力,物体悬浮在液体内;如果浮力小于重力,物 体下沉。 ⑵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 大小相等。 ⑶气球和飞艇在空气中也遵循相同的浮沉条件。 ⑴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 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 功。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 W= Fs。 ⑴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叫做功率,即 P=W/t。 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 间内所做的功。 ⑴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 量。 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的质 量越大、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在地球 表面附近,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 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 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由于发生弹性 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 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⑴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 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 互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 ⑴杠杆平衡时,其动力 F1、动力臂 l1,和阻力 F2、阻力臂 l2 之间满足关系 F1 l1= F2 l2。 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 离;使用滑轮组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⑵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 担物重,绳端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七章力21、力22、弹力33.重力3第八章运动和力51.牛顿第一定律52、二力平衡63、摩擦力:7第九章压强91.压强92.液体的压强103.大气压强11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2第十章浮力131.浮力132、阿基米德原理14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4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61.功162、功率(P)163.动能和势能174、机械能及其转化18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91.杠杆192.滑轮203、机械效率η22第七章力1、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力,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力的作用效果: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模型法)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支持力和压力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或者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弹力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汇总第七章第一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如:弹簧橡皮筋的形变、铁球变铁饼变铁条等)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即:物体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2、力用F表示,力的单位牛顿(牛)(N)(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地球附近受到的重力为9.8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实验中要判断某一要素对物体的影响,则需要另外两个要素一致;如要判断不同力的大小的影响,则力的方向于作用点要一致;多次操作仅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及作用点均不能发生变化;控制变量法4、作用点的找法:一般一个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部分,重力、平衡力、合力、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重心上。
5、力的示意图:沿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使力越大线段越长,线段的起点或终点都可以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画50N的推力和拉力。
6、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穿滑板鞋推墙,身体离墙而去;人对墙的推力,墙給人反弹力;7、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区分:1.研究对象是受力物体;2.推拉拍做这个动作的是施力物体,被推拉的是受力物体3.主动施加力的是施力物体,被动受到力的是受力物体;如:⏹小明穿滑板鞋推墙:小明对墙的推力中小明是施力物体,墙是受力物体;⏹小明穿滑板鞋推墙,身体离墙而去:身体离墙而去是因为受到墙的反弹力,则墙是施力物体,小明是受力物体;⏹小明用手拍桌子:小明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小明用手拍桌子,手感到疼痛: 则针对手的疼痛,桌子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安培力的施力物体是电场;手提鱼:鱼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鱼受到的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手(记住不是绳子);摩擦力:人走路受到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面(受到摩擦力的物体压着谁,谁就是施力物体);第二节:弹力1、弹性:(1)定义: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产生的,如:物体间的推、拉、压等力,但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比如重力、磁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简称:,符号是。
2、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可以使物体。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1)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形。
(3)作力的示意图的步骤: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物体和物体。
二、弹力1、弹力:(1)弹性形变:在内,能够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2)形变后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
(3)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4)产生的条件:接触、形变。
(5)弹力的三要素:①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且接触面。
2、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形变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全册)1.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
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x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
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7 力7.1 力知识点1、力1、力的定义:杠铃被举起、车子被推动、货物被吊起、拖车被拉动、路面被压紧、铁屑被吸引,其中物体和物体之间发生的举、推、吊、拉、压、吸引等,说明了力的存在。
在物理学中常把生活中所说的推、拉、吸引等概括为“作用”。
可见,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对力的认识思维拓展: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解读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反过来,如果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则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如力可以使弹簧伸长,可以使树枝变弯,可以把金属片压成各种形状。
反过来,若弹簧伸长了,树枝变弯了,则说明弹簧、树枝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反过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则物体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在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说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当其中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也会随之改变,要说明一个力,就必须指明其三要素。
两个力完全相同必须是三要素完全相同。
2、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为了形象、直观的表示力的三要素,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这样描述力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全面实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全面实用)
本文档是针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该教材的重要内容。
一、光的传播与视觉
1. 光的传播原理
- 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 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较
2. 光的反射与折射
- 光的反射定律
- 光的折射定律
- 镜子的成像原理
3. 光的色散
- 光的折射与色散的关系
- 彩虹的形成原理
二、声的传播
1.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产生原理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 声的特性
- 音调、音量和音色的概念与区别
3. 声的反射与共鸣
- 声的反射规律
- 共鸣的原理与应用
三、电的产生与电路基本课题
1. 电的产生
- 电荷的产生与性质
- 电流的产生与方向
- 干电池与化学电池的原理
2. 电路基本课题
- 电路中的各类元件(电源、导线、电灯等)作用与连接方式- 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的区别与应用
四、磁的产生与磁学基本课题
1. 磁的产生
- 磁铁的磁化与磁性
- 电流产生的磁场
2. 磁学基本课题
- 磁场的方向与强度
- 磁力的特点与性质
五、物体的机械平衡
1. 力的效果
- 力的作用效果及相关概念(平衡力、合力、分力等)
2. 物体的平衡条件
- 物体的重力
- 物体的浮力
- 物体的弹力
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全面掌握相关内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七章力7.1 力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间的作用。
2.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3.至少两个物体,一个受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
4.发生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要相互接触,如:磁力.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1.形变。
2.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快慢,运动方向)。
三、力的三要素1.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3.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标示力的作用效果(模型法)。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力是成对存在的。
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和受力物体。
7.2 弹力一、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性:能恢复原大小塑性:不能恢复原大小。
3.产生条件:①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②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4.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拉力、推力、支持力。
二、弹簧测力计1.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2.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力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⑤不仅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使用⑥可在太空中使用7.3 重力一、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大小: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公式:G=mg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三、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铅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四、重心: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第八章运动和力8.1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状态。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十、电路与电流
1. 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 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4. 电流的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
5.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4.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六、光现象
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
2. 功: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力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功 = 力 × 距离。
3.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计算:功率 = 功 / 时间。
4.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表示机械做功的有效程度。
6.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计算公式为:F = ma。
7.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力和压强
1. 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弹力:物体因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密度的计算:密度 = 质量 / 体积。
3. 密度表: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密度表查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最新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最新汇总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最新汇总第六章电压电阻一、电压知识点1——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水压是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使自由电荷生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2)电压与电流的区别:①电压对电路中两点间才有意义,而电流和电路中某处或某点对应,一般说成某处的电流,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②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V),此外常见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1kV=10V,1mV=10V,1μV=10V●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对外供电时,电源通过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常见电源的电压值:①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②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把每节电池的正、负极依次相连,组成的电池组叫串联电池组,它可以满足用电器对直流电压的不同需求。
因为每节电池的电压U1相同,n节电池串联后,电池组的总电压U=nU1。
③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④家庭电路中电压为220V(照明电路)⑤发生闪电的云层间电压可达10kV.●常见电压值的划分(1)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2)1000V以下的叫低压;(3)1000V以上的叫高压。
知识点2——电压表33-3-6●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器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在电路中,电源或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直接用电压表测量。
表盘上的V表示直流电压表,用于测量电池等电源的直流电路电压。
实验室中,常用的双量程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般情况下“—”接线柱共用,另外两个接线柱分别标有“3”、“15”字样,它们与“—”接线柱一起分别组成0~3V和0~15V两个量程。
选用不同量程,分度值不同,选用0~3V量程时,分度值为0.1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下方的刻度线为准;选用0~15V 量程时,分度值为0.5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上方的刻度线为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右图量程为 5 N ,分度值为 0.2N(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