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计划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

●新课导入:本章主要讲述钢筋混凝土楼盖、楼梯的结构布置、受力特点、内力计算方法、截面设计要点以及构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梁板结构的类型及受力特点,熟悉掌握单向板楼盖的内力计算、截面设计要点以及配筋构造要求,了解板式楼梯的计算及构造要求。
●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1.第一节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结构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2.单向板和双向板的区分2.第二节现浇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1.单向板的受力特点2.计算单位的确定3.计算跨度的简化4.内力计算5.构造要求●教学小结与拓展:通过本次课学习,理解并掌握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基本构造和单向板的受力特点,一般的构造要求。
●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习题:课堂提问,课后思考题16-1.16-3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1、某教学楼中的电气照明工程属于( B )。
A、建设工程B、单位工程C、单项工程D、分部工程2、某教学楼工程属于( C )。
A、建设工程B、单位工程C、单项工程D、分部工程3、在工程建设的程序中,经历了( B )多次性计价。
A、估算、概算、修正概算、预算、决算、结算B、估算、概算、修正概算、预算、结算、决算C、概算、修正概算、估算、预算、结算、决算D、估算、预算、修正概算、概算、结算、决算4、按广西现行建筑工程定额的规定,以下应计算建筑面积的为( A )。
A、附墙烟囱B、操作平台C、装饰性幕墙D、无永久性顶盖的架空走廊5、按201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的规定,下列不计算建筑面积的是( B )。
A、自动扶梯B、阳台C、建筑物内的管道井D、建筑物的门厅6、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项目编码,应采用( C )阿拉伯数字A、9B、10C、12D、87、在竣工验收阶段,应编制( D )。
A、承包价格B、竣工结算C、合同价调整D、竣工决算8、预算定额中的材料单价是指材料从其来源地到达( D )的价格。
A、工地B、施工操作地点C、工地仓库D、工地仓库后经保管出库时9、根据建标【2013】44号文规定,下列不属于分部分项工程费的是( C )。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一、适用对象:11造价(1)、(2)班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二、教学目的:《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村镇建设、建筑装饰、物业管理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它主要介绍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以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使学生了解必要的力学基础知识,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让学生能计算基本建筑结构的力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实践中较为简单的结构问题;在培养学生的力学理论与工程应用的基础上,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具有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内力分析和绘制内力图的能力;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能力;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有测试强度指标和构件应力应变初步能力;了解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国家建筑结构各类规范对各种建筑结构的基本构件进行设计,并具有制和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能和解决施工和工程质量有关的结构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一)教学内容第0章绪论1、教学内容:1.1建筑结构的基本概论1.2建筑结构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 教学目的及要求:2.1让学生理解建筑的基本名词、基本理论2.2让学生理解建筑结构的历史和发展趋势3. 教学重点:3.1混凝土的优点和缺点3.2砌体结构的优点和缺点3.3钢结构的优点和缺点4. 教学难点: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的两个方面:①理论方面②材料方面③结构方面5.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解和实际生活情况说明。
第一章建筑力学预备知识1、教学内容:1.1 力的概念1.2 静力学公理1.3约束与约束反力1.4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1.5力的合成与分解1.6力矩与力偶1.7平面力系的平衡1.8变形固体基本概念2.教学目的及要求:2.1让学生对力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理解力是什么!能熟练的画出约束与约束反力,能通过平面力系计算基本的力学问题3. 教学重点:3.1 理解力的性质和投影、力矩的计算、力偶的概念受力图的画法和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3.2 理解力的概念、变形固体极其假设、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
最新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浙江大学教务处《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教案课程名称:建筑力学与结构总学时数:40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建筑工程学分: 2修(制)订人:修(制)订日期:审核人:批准人:一、课题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授课时间为 40学时,理论课时30学时,实践课时10学时。
《建筑力学与结构》本课程是作为从事土木建筑工程专业人员所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等内容。
通过学习,应能了解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掌握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基本构件的计算方法,理解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能正确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并能处理建筑施工中的一般结构问题。
二、知识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联系实际;(2)注意同力学课程的联系与区别;(3)注意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4)要重视各种构造措施;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四、课程内容第一章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结构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了解极限状态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荷载的分类和荷载效应相关知识;理解并熟练掌握结构的可靠度和可靠指标的概念。
(二)讲授内容1.第一节建筑结构组成和分类2.第二节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3.第三节结构上的荷载和荷载效应4.第四节结构构件的抗力和材料强度5.第五节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6. 第六节耐久性规定(三)重点、难点1.建筑结构组成和分类(重点)2.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重点)3.结构上的荷载和荷载效应(难点)4.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难点)(四)教学建议在多媒体投影教学,理论结合实践操作,加强印象。
建筑力学与结构 整体设计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整体设计子项目编号:06230430207建筑工程系《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领域教学设计一,学习领域基本信息学习领域名称: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领域类别:学习性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编码:2007010005学时:220适应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二、学习单元的划分1.学习基础分析本学习领域立足于学生整体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对学习领域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学习领域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学习领域内容和学习领域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行业、企业专家的分析,本学习领域最终确定了以下学习项目:结构材料认识;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应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设计;梁板结构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计算;单层工业厂房设计简介;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结构房屋设计简介;砌体结构房屋设计。
这些项目将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其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工作任务不是每个建筑工程项目都完全具有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选择相应的工作任务。
例如:某些建筑物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有些建筑物则采用的是钢结构,还有一些建筑物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又有钢结构。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实际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去指导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通过以上学习领域内容的训练学习和证书考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不同类型的知识综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以便有效地完成建筑施工岗位上相应的工作任务。
本学习领域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本学习领域确定的是以建筑力学与结构典型任务作为载体的设计思路,情境中的教学单元设计的典型性既要有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普遍应用的含义,又有能最为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达到本学习领域目标,同时还要兼顾学生获取“双证书”的要求,当然,也要考虑学生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建筑力学与结构 第4版 教案 项目4确定结构计算简图

学情分
析
基础
1.掌握了六种常见的约束。
2,掌握了荷载分析。
3,掌握了计算简图的确欠缺。
教学重点
1.计算简图的简化原则。
2.计算简图的确立。
教学难点
L体系的简化和支座的简化。
2.内部约束的分析。
教学活动安排
课前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探原理,解问题(15min)
1.受力分析图的概念。
2.受力分析图的绘制方
L讲解受力图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总结受力分析图绘制
L认真聆听,积极参与讨论。
2.完成任务,整理思路。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L掌握受力分析图绘制方法。
法。
3.雨篷板的受力分析图。
步骤。
练应用,提技能(60min)
1次梁受力分析图绘制。
知识点1约束的概念
探原理,解问题(15min
)
1.自由的概念。
2.约束的概念。
3.自由和约束的关系。
4.昆明机场引桥垮塌事件分析。
1.结合生活案例讲解。
2.发起讨论。
3,发起案例分析汇报。
1.聆听,讨论。
2.观看视频,谈感想。
3.参与讨论。
4.汇报分析成果。
讲授法头脑风暴法
1.明确概念。
2.通过讨论和汇报,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1.认真聆听,积极参与讨论。
2.总结体系受力图绘制和杆件受力图绘制的同异。
教授法任务驱动法
通过分析结构中的各构件的相互作用,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思维。
练应用,提技能(60min)
1.三角钢架的受力分析。
2.三角托架的受力分析。
《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是建筑经济管理、村镇建设、建筑装饰、物业管理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它主要介绍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以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领会必要的力学概念, 掌握简单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 了解常见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的主要构造要求, 能理解建筑工程中的一般结构问题;明确结构施工图的内容, 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能识读结构施工图。
3.教学基本要求(1)平面力系和简单静定结构的内力是力学部分的重点, 教学中应讲练结合, 并安排适量的课外练习;(2)构造要求是结构部分的重点, 同时也是难点, 教学中应从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入手, 着重讲清内力分布与构造的关系, 以便学生理解, 切忌死记硬背;(3)抗震构造措施分散安排在相应章节讲授, 教学中应注意与非抗震构造的比较, 以利学生掌握;(4)结构施工图部分是本课程的落脚点, 应结合施工图讲解, 并应使学生识读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屋盖施工图各一套;(5)结构标准图是一个重要内容, 各教学班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强教学。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本课程包括两大部分: 即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基础知识。
在学习建筑力学时, 以数学、物理等课程为基础。
同时, 建筑力学部分的知识又是学习建筑结构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 若前部分力学知识学不好, 将会给后部分的学习带来困难。
另外, 本课程又以《建筑识图与构造》为基础, 并与之相配合, 利用识图和构造知识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
同时又为《建筑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 教学过程应注意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1.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教学设计 (2)

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教学设计前言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学是建筑学中的重点学科,对于建筑师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两门学科是必须的。
因此,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教授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本文旨在介绍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理解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力学分析方法,能够解决建筑结构中的力学问题;2.熟悉建筑结构的基本构造,了解各种建筑结构的特点和应用范围;3.掌握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原理,能够进行力学计算和结构分析,设计出满足安全和经济要求的建筑结构。
教学内容基本内容: 1. 建筑力学基本概念 2. 力学分析方法 3. 杆件和框架结构 4. 梁和板结构 5. 建筑刚度和振动 6. 地震力学 7. 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扩展内容: 1. 钢结构 2. 钢混凝土结构 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4. 塑性分析及其应用 5. 结构损伤识别与维护教学方法1.讲授2.研讨3.实践4.课程设计教学手段1.PowerPoint演示2.视频案例3.计算机仿真4.实验与模型制作教材1.《结构力学》2.《土木工程结构力学》3.《建筑力学基础》授课进度教学进度视学期长度、考试安排、教学进度情况灵活安排。
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上课态度、听课情况、课堂参与、作业和小测验等。
2.期中考试:涉及课程中的基本内容和概念。
3.期末考试:包含整个课程的内容,重点考查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学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优秀的建筑师而言,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
建筑力学结构学习计划与目标

建筑力学结构学习计划与目标一、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建筑力学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对建筑力学结构的设计、分析和施工具有深入的理解。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4.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学习计划1.预备知识建筑力学结构是一门涉及建筑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土木工程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学习建筑力学结构必须具备一定的预备知识,如建筑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基础等。
因此,首先要对这些预备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和复习,以便为后续学习建筑力学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内容(1)建筑力学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建筑力学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结构受力分析、力学模型、结构设计原则等内容,对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力学行为进行深入理解。
(2)建筑力学结构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学习建筑力学结构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包括结构的受力计算、稳定性分析、强度和刚度设计等内容,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建筑力学结构的分析与优化学习建筑力学结构的分析与优化方法,包括结构的受力分析、变形分析、振动分析等内容,以及结构的优化设计原则和方法。
(4)建筑力学结构的施工与监测学习建筑力学结构的施工与监测技术,包括结构的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结构的监测与维护等内容,掌握建筑结构施工和监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课堂学习、教材阅读等途径,系统学习建筑力学结构的理论知识,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确保理论学习的深入和全面。
(2)实践训练通过实验课、工程实习等途径,进行建筑力学结构的实践训练,加强对设计、分析和施工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课外拓展通过参加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了解建筑力学结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积极拓展学术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学习路径1.预备知识的学习与复习在学习建筑力学结构之前,要对预备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和复习,包括建筑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基础等,为后续学习建筑力学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

导入:静力学公理是人类经过长期的缜密观察和经验积累而得到的关于力的基本性质。
这些性质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反复的循环,总结、概括、归纳出的基本原理,他不能用更简单的原理去代替,而且无需证明而为大家公认并可作为证明中的论据,是静力学全部理论的基础。
教 学 内 容、方 法、步 骤1-1力学基本概念1.力的概念2.平衡:解释概念并举例说明。
3.刚体:物体受力作用后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的物体,特征是刚体内任意两点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解释概念并举例说明:此处和柔性体作对比更能说明问题。
4.力的作用效果:运动状态和形状发生改变。
举例:泥巴和弹力球5.力系:6.等效力系: 7.力系的简化:合力:一个力的作用效应同一个力系的作用效应相同。
),,,()(21n F F F F ≡平衡力系:),,,()(21n F F F O≡解释上述概念,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遇到的事例1-2 静力学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刚体上的二力使刚体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用处: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构件AB 在A 、B 各受一力而平衡,则此二力的作用线必定在AB 的连线上,像这种受两力而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二力杆)。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已知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何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推论1 力的可传性: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同一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其对于刚体的效应。
由推论1可知:对于刚体来说,作用点并不重要,对力的作用线有影响的是力的作用线,因而,对刚体来说,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某一点的两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亦作用于该点上,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2221F F F +=力的三角形法则:21F F F+=推论2 三力平衡正交定理:当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时,若其中两力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第三力作用线必通过两力作用线的交点,且三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建筑结构的受力、稳定和变形性能,培养学生的结构思维和设计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学会应用静力学方法分析建筑结构的受力、稳定和变形性能;3.掌握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4.培养学生的结构思维和设计能力。
三、教学内容1.建筑力学基础知识1.1力的基本概念和法则1.2受力分析方法1.3平衡条件1.4物体静力学平衡条件1.5力的合成与分解2.杆件与杆系2.1杆件的基本性质2.2杆件的变形与位移2.3质点力系和杆系的受力分析2.4共线力与力的平衡2.5不共线力与力的分解3.梁3.1悬臂梁和简支梁的受力分析3.2梁的受力图3.3梁的内力和切线方程3.4梁的受力计算和设计4.柱与墙4.1柱和墙的基本概念4.2柱和墙的受力分析4.3柱和墙的设计计算5.桁架和组合结构5.1桁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5.2桁架的受力分析和设计5.3组合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设计四、教学方法1.授课方法: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室实验和实际建筑结构的观察,让学生亲自感受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讨论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课程内容的讨论和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进行评估。
2.期中考试:针对学生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进行考核。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计划教案2

浙江大学教务处授课计划教案(二0一至二0一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建筑力学与结构任课教师姓名任课教师职称助理工程师系、部名称建筑工程系系、部主任签字制订日期:年 8月 20日授课计划二0一至二0一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教学安排表备注:教学手段主要是指: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语音教学、实验教学等。
●新课导入:建筑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掌握基本的力学知识和计算方法可为建筑工程领域的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提供基本保障,也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建筑力学的任务建筑物中支承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构,结构中的每一个基本部分称为构件。
工程上把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称为荷载。
全部构件由杆件构成的结构称为杆系结构。
建筑力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杆系结构,实际工程中还有薄壁结构、实体结构等,这些结构是弹性力学等课程研究的内容。
结构或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通常称为强度;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保持其原有的平衡形式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受一定荷载作用的构件,要求其能正常工作,一般须满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足够的强度、必要的刚度和足够的稳定性。
建筑力学的任务是研究各种建筑结构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平衡条件以及承载能力。
●刚体、变形固体及基本假设一、刚体与变形固体的概念刚体是指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将发生变形,当这些微小变形对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影响甚小时,可以将物体看成刚体。
工程中的构件都由一些固体材料制成,如钢、铸铁、木材、混凝土等,这些固体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称为变性固体。
二、变性固体的基本假设任何学科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的,建筑力学也不例外,它的基本假设有两个:1、变性固体的连续、均匀、各向同性假设2、结构及构件的微小变形假设●杆件及其变形的基本形式一、杆件各类结构中构件的形状多种多样,其中大量的构件如梁、柱等,它们的长度比其他两个方向尺寸大得多(5倍以上),这类构件统称为杆件;当构件两个方向的尺寸远大于另一个方向的尺寸时,称为薄壳或薄板;当构件三个方向的尺寸均接近时,称为实体构件。
《建筑力学与结构》整体设计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 管理信息课程名称:建筑力学与结构制定时间:2011.03课程代码:所属系部:土木系制定人:*** 批准人:二.基本信息学分: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学时:120学时先修课程:初等数学授课对象:中等职业建筑工程专业后续课程:房屋建筑学等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素质.能力.知识目标一.素质目标根据培养地目标和对象,分层分阶段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地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步消除对抽象概念理解地影响,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互相帮助,营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团结协作,严谨务实地团队精神,达到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创新性开展教学互动,以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学习态度,爱岗敬业地工作品德,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地生活品质.二.能力目标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形成一定地观察和总结地能力.培养学生地主观能动性,思维地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1.对常见工程约束能进行简化.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分析图.2.熟练掌握力地投影.力对点地矩地计算.对工程中地常见平面力系(汇交力系.力偶系.一般力系)能进行简化.3.熟练掌握各平面力系地平衡方程及应用,对工程静定结构能进行平衡分析.4.熟练掌握基本杆件地内力.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基本概念,并具有将一般工程杆件简化为力学计算模型地初步能力.能计算常用杆件在基本变形下地内力,并作内力图.能分析计算基本变形杆件地应力和变形.5.能进行基本变形杆件地强度.刚度计算.能分析计算简单压杆地临界荷载和临界应力,并能进行稳定性计算.6.掌握静定结构地特性,静定结构地内力计算,静定结构地一般分析方法.7.掌握受弯构件和受压构件地承载能力计算过程及构件内或节点处地构造要求.三.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认识本课程基本特征.使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杆件地受力特征和基本计算,针对建筑类不同专业要求及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在强化基本概念掌握地基础上,将实际工程实例图片扩充到教材中,进行知识拓展,以满足学生直观学习需求;在够用为度地原则下,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地欲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地能力,引领学生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在求知中创新,在拓展中求发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地联系.2)方法.过程目标一.课程地特点《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一门重要地主干课程,其内容理论性和系统性强,实践性弱,具有较强抽象性;教学过程围绕教学内容目标,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地目标,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尤其要注重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图片等直观教学,适时利用周围建筑物为案例进行教学,明确本课程知识对结构设计,钢筋工.施工员.工程监理员和造价员岗位资格取得地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课后布置一定量思考题和习题,难易适中,能够让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以达到巩固所学内容.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根据本课知识地特点和学生地实际,结合学生地认知规律,采用启发诱导.探索发现等方法进行教学,触发学生积极思维,启迪学生主动求学和探索地精神.根据教学内容地实际情况把常规地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增强师生之间地互动性,充分挖掘学生地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运用播放录像.图片地教学手段,使教学更直观.形象,从而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三.过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地学习,培养学生查阅图集.规范等专业资料和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地能力.通过“完整工作过程”地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地能力和统筹兼顾.协作学习与工作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过程,大胆地猜想.归纳,使学生体验成功地感受,激发学生地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地自信心,培养主动探索地精神,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地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地主体作用.通过结构构件破坏地实例图片地分析,养成认真地学习习惯,培养严谨地工作态度.树立严谨.务实.认真地学习和工作态度.2.课程内容设计: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4.进度表设计5.第一次课设计梗概第一步:介绍授课目标和考核要求,说明课程地安排.(25分钟)1. 介绍自己.2. 介绍本课程地地位和重要性.3. 介绍课程地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并强调过程性考核地重要性,希望同学们能注意能力地展示,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等.4. 说明课程地安排,解释对教材地处理意见,如增加或删减某部分内容.5. 学习教学方法指导.6. 让学生自由结合分成小组,组成团队并给自己地团队起个响亮地名字.(课后制定团队精神,奋斗目标.)第二步:讲授新课(75分钟)为吸引学生地注意力,并使学生知道力学和结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地应用,为了能引起学生地兴趣,采用展示工程图片,结合工程和生活实例等形式,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试一试.看一看.想一想逐步引导学生对生活或工程实例进行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地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一门非常有用地课程.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地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地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工程实例进行观察和思考,例如以教学楼为例,认识结构或构件上地受力情况,使学生通过讨论.训练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构件地尺寸大小.材料.排列地位置都要通过计算来确定.认识结构上所承受地内力,进一步理解构件内部所配各种钢筋所起地作用.四.考核方案设计考核与评价应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中常见地力学与结构问题,并关注良好地职业道德以及安全.环保.合作.创新等地职业意识,考核与评价地主体应多元化,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描述相结合.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性总结等相结合地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习态度(25%):主要包括出勤率.听课情况.课堂讨论.发言.提问.作业等.(2)岗位技能操作(25%):主要包括施工准备.操作规范程度.熟练程度.成果等.(3)单元测试(20%):教师可采用单元测试题库组织进行,也可以由学生认为重点内容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组织完成. (4)结业考试(30%):教师可采用单元测试题库组织进行,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完成.2.团队协作情况:自评.互评等;3.作业完成情况:完整性.独立性.正确性.规范性.绘图美观.整洁.自我完善情况等,评价方法:自评.互评.师评等;4.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单元能力目标(教学设计中细化表),评价方法:自评.互评.师评;5.其他:应自行设计针对课程特色地考核方式.内容,评价方法:自行设计针对课程特色地评价.五.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游普元建筑力学与结构化学工业出版社参考资料:1.彭明建筑结构黄河水利出版社2.李舒瑶工程力学黄河水利出版社其他书籍及网络资源六.需要说明地其他问题根据课程目标地要求对教材作了适当地取舍处理,同时考虑由校内专业教师编制《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材,本教材打破了原先地力学与结构地学科界限,综合考虑了力学与结构在工程中地应用,适合中等职业建筑工程专业地学生.编写建议:编写教材应依据本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地课程设计思想.根据力学与结构知识地掌握对一线钢筋工.施工员.工程监理员和造价员岗位群职业能力有一个明显地提升作用地因素,构建以结构基本构件受力特征及设计过程为导向地课程内容体系,结合工程案例,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可操作性强地教材.预计教材在一年。
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计划

建筑力学与结构学习计划一、课程介绍建筑力学与结构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力学和结构分析基础、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结构计算和构造、结构可靠度等内容,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通过学习建筑结构的基本力学原理和方法,了解结构的设计、计算和施工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建筑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理解建筑结构设计和计算的原则和程序;3. 学习掌握建筑结构的构造、施工和可靠度分析;4. 提高建筑结构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对工程实践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学习内容1. 建筑力学(1)力的概念和原理(2)平衡条件和受力分析(3)结构受力分析(4)弹性力学基础(5)变形与位移(6)挠度与变形2. 结构分析基础(1)结构的受力分析(2)静定结构与不静定结构(3)荷载和作用(4)结构的内力和应力分析3. 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1)结构设计原则(2)结构设计方法(3)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4)结构设计的实例和案例分析4. 结构计算和构造(1)结构计算方法(2)结构构造设计(3)结构构造技术(4)结构施工工艺5. 结构可靠度(1)结构可靠度分析(2)结构安全评价(3)结构抗震设计原则(4)结构几何不稳定性分析四、学习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实验等方式加深对建筑力学与结构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实践训练通过实验课、设计课、综合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科研训练通过选题、课题研究、科研论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4. 综合训练通过综合实训、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综合能力。
五、学习评价1. 考核方式结合考试、实验、设计、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最新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

教案首页●新课导入:本课程是作为从事土木建筑工程专业人员所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结构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了解极限状态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荷载的分类和荷载效应相关知识;理解并熟练掌握结构的可靠度和可靠指标的概念。
●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第一节建筑结构组成和分类1.1.1:建筑结构的概念1.1.2:建筑结构的分类1.按建筑材料不同分类2.按结构受力特点分类第二节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1.2.1结构的功能要求1.2.2结构的功能极限状态●教学小结与拓展:本次课主要建筑结构组成和分类,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这门课程,为今后学习做好准备。
●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思考题:第1、2题●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探究法)教案首页●新课导入:本课程是作为从事土木建筑工程专业人员所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结构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了解极限状态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荷载的分类和荷载效应相关知识;理解并熟练掌握结构的可靠度和可靠指标的概念。
●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第三节结构上的荷载与荷载效应1.3.1荷载与荷载效应1.3.2荷载代表值1.3.3荷载效应组合第四节结构构件的抗力和材料强度1.4.1结构构件的抗力R1.4.2结构构件的材料强度f●教学小结与拓展:本次课主要结构上的荷载与荷载效应,结构构件的抗力和材料强度,耐久性规定,引导学生认识学习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基本原理,为今后学习做好准备。
●布置作业或思考题:课后思考题:第3、7题●说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实教案首页●新课导入:本课程是作为从事土木建筑工程专业人员所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结构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了解极限状态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荷载的分类和荷载效应相关知识;理解并熟练掌握结构的可靠度和可靠指标的概念。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教案

学分:5学时: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20 学时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题的性质与任务《建筑力学与结构》结合专业特点,依照建筑结构对建筑力学的要求,精选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中的相关内容,与建筑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相配套。
建筑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为土木工程等结构设计以及解决施工现场中许多受力问题提供基本的力学知识和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知识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 掌握建筑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2. 了解静力学的基本公理。
3. 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结构计算简图。
4. 能熟练掌握平面杆件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掌握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6. 掌握杆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7. 了解构建变形和结构的位移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六、课程内容第一章建筑力学与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在实际生活中明白杆件的基本形式,掌握杆件及其变形的基本形式和荷载的形式分类(二)讲授内容§1.1 建筑力学的主要任务§1.2 刚体、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1.3 杆件及其变形的基本形式§1.4 荷载的形式(三)重点、难点1. 杆件及其变形的基本形式;2.掌握各种变形基本形式的特性;(四)教学建议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印象。
第二章静力学基本概念(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会求力矩,力偶矩。
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力的等效平移。
(二)讲授内容§1.1 力与平衡的概念§1.2 静力学基本公理§1.3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1.4 力矩·力偶的概念和力的等效平移(三)重点、难点1. 静力学基本公理;2.力矩·力偶的概念和力的等效平移;(四)教学建议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印象。
第三章物体受力分析及结构计算简图(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会画物体的受力图,明确计算简图,物体的受力分析(二)讲授内容§3–1 约束和约束反力§3–2 结构计算简图§3–3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三)重点、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四)教学建议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印象。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导入:静力学公理是人类经过长期的缜密观察和经验积累而得到的关于力的基本性质。
这些性质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反复的循环,总结、概括、归纳出的基本原理,他不能用更简单的原理去代替,而且无需证明而为大家公认并可作为证明中的论据,是静力学全部理论的基础。
教学内容、方法、步骤1-1力学基本概念1.力的概念2.平衡:解释概念并举例说明。
3.刚体:物体受力作用后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的物体,特征是刚体内任意两点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解释概念并举例说明:此处和柔性体作对比更能说明问题。
4.力的作用效果:运动状态和形状发生改变。
举例:泥巴和弹力球5.力系:6.等效力系: 7.力系的简化:合力:一个力的作用效应同一个力系的作用效应相同。
),,,()(21n F F F F平衡力系:),,,()(21n F F F O解释上述概念,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遇到的事例1-2 静力学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刚体上的二力使刚体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用处: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构件AB 在A 、B 各受一力而平衡,则此二力的作用线必定在AB 的连线上,像这种受两力而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二力杆)。
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已知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何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推论1 力的可传性: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同一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其对于刚体的效应。
由推论1可知:对于刚体来说,作用点并不重要,对力的作用线有影响的是力的作用线,因而,对刚体来说,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某一点的两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亦作用于该点上,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2221F F F力的三角形法则:21F F F推论2 三力平衡正交定理:当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时,若其中两力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第三力作用线必通过两力作用线的交点,且三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设计(一)

教案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系,如结构自重、家具及人群荷载、风荷载等。
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沉降、温度变化等。
4.按照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不同,建筑结构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和混合结构五种类型。
1.1.2建筑结构的功能(1)结构的安全等级表1.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一级很严重重要的房屋(影剧院、体育馆和高层建筑等)二级严重一般的房屋三级不严重次要的房屋(2)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表1.2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类别设计使用年限(年)示例1 5 临时性结构2 25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3 50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3)结构的功能要求建筑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项功能要求。
(4)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举例讲解举例讲解教案授课题目 1.2 结构抗震知识授课时间 3.1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讲授教学目标掌握地震的类型及破坏作用,抗震设防分类、设防标准及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地震的破坏作用及抗震设防目标教学难点地震的破坏作用及抗震设防目标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附记新课导入: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北京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区。
1.2.1地震的基本概念(1)地震基本概念1.地震俗称地动,是一种具有突发性的自然现象,其作用结果是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晃。
2.地震发生的地方称为震源。
3.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4.震中附近地面运动最激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震中区或极震区。
5.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6.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人工诱发地震以及构造地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5.29-6.1
项目九钢筋混凝土楼盖及其结构
项目十楼梯
2
2
17
6.5-6.8
项目十一砌体结构基础知识
4
1-2012学年第一学期授课计划
(理论教学)
专 业
班 级
课 程
任课教师
日 期
教科书
《建筑力学与结构》
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教辅资料
大 纲
学 期
总学时
68
周课时
4节/周
一、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新班,入学后填写)
1、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2、学习兴趣不高
3、学习惰、松、散
4、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好
二、教学目的
5、建立学生学习奖罚制度
五、教学进度(附表)
教研组意见
组长签名: 日期:
教务科意见
科长签名: 日期:
附表: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教学内容(章节)
课时
(节)
实验/实训
演示实验
学生
实验/实训
1.
2.28-3.2
项目一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
4
2.
3.6-3.9
项目一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
4
3.
3.13-3.16
项目二平面汇交力系
8
10
5.1-5.4
项目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4
11
4.24-4.27
项目七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8
12
5.1-5.4
项目七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4
13
5.8-5.11
项目八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4
14
5.15-5.18
项目八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项目九钢筋混凝土楼盖及其结构
2
2
15
5.22-5.25
项目九钢筋混凝土楼盖及其结构
4
4
3.20-3.23
项目二平面汇交力系
4
5.
3.27-3.30
项目三平面一般力系
4
6
4.3-4.6
项目三平面一般力系
项目四轴向拉(压)杆的应力与压杆稳定
2
2
7
4.10-4.13
项目四轴向拉(压)杆的应力与压杆稳定
4
8.
4.17-4.20
项目五梁的内力、强度和刚度
6
9
4.24-4.27
项目五梁的内力、强度和刚度
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建筑力学基础知识和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对后续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起到引入作用。
三、本学期重点、难点章节
项目一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
项目二平面汇交力系
项目三平面一般力系
项目五梁的内力、强度和刚度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上课严格要求
3、提高教学水平
4、教会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