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乡变化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
我家乡的发展变化及其建设成就
我家乡的发展及其建设成就我的家乡位于广西的一颗璀璨明珠——北海。
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北海市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协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步步奋进,把北海从封闭落后的南疆边陲小镇建设成为祖国“一带一路”西南开放发展宏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财税收入快速提升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从建国初期的0.31亿元、1978年的2.86亿元跃升至1998年的过百亿元、2016年突破千亿元,七十年间实现了从千万元级别到千亿元级别的跨越。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建国初期的61.3元到1988年的过千元增加到2018年的72581元。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北海的经济发展几经起伏和波折,但始终在国家西南大开发的浪潮里奋勇拼搏、一路向前。
自1984年成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以来,北海市GDP年均增长13.2%,人均GDP年均增长11.3%。
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建国伊始,北海市的财政收入只有35万元,1978年也仅有0.32亿元,从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夕近30年间,财政收入累计不过4.2亿元。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财政收入实现成倍增长,2018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25.2亿元,是建国初期的64343倍,是1978年的704倍,财政收入总量从70年前的全区末位跻身至第4位。
其中,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89.6%,财政收入质量居全区之首。
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建国初期的88.8:5.6:5.6调整为2018年的16.6:48.1:35.3,结构形态由建国初期以分散、落后小农经济为主的“倒金字塔型”逐渐演化成以工业强劲发展为引领的“榄核型”格局。
农业走入现代化。
北海市历届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强农惠农政策,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开抓,立足稳生产、保安全、促增收,谱写了“三农”新篇章。
从家乡的发展看中国的发展
从家乡看中国六十多年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共产党人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新中国。
三十多年前,在前一辈领导人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基础之上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共产党人则是开创了中国高速腾飞发展的新时期,形成、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政策的实施,我的家乡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印证了中国近些年社会建设的成就,也着预示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的家乡是在河北石家庄市高邑县,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阅历的增加,对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愈加感触深刻。
下面从我们家乡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小见大畅想一下中国未来的发展。
我的家乡位于华北平原西部边缘,太行山脉东麓,离省会石家庄只有51公里,总面积211平方公里。
小时候,走在去县城的路上,满眼都是绿色的植物,看见的最高级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和摩托车。
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工厂、什么GDP。
可是就在近十年中,那些一成不变的景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国家重点发展经济,高邑作为一个小县城,地小物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2012年,高邑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3亿元,比2011年增长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46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12.6%和15.9%。
2012年,高邑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9亿元,比2011年增长25.4%。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些数据都展示了中国经济现在的迅猛发展。
曾经的绿色消失了,变成了灰色。
那些植物摇身一变成了高楼耸立的工厂,公路两边的田地都被开发占用了。
随着时间的流失,公路变宽了,公园变多了,楼房变高了,高铁也来到了我们这个本来不起眼的小县城。
但是,一些不速之客也闯入了我们的生活,雾霾、沙尘暴这些原本只有在电视上听过的字眼,现在也成了我们饭后热议的话题。
我们的生活条件富裕了,但是我们的环境条件贫乏了。
改革开放以后,县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对环境造成的极大的伤害,废气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中去,使农田的浇灌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实践报告从家乡变化看社会主义
海军工程大学暑期实践报告报告名称建党九十周年家乡变化大年级 2010级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子工程(771)学号 15姓名赵鑫队别理学院学员一旅三队完成时间家乡变化调查报告过去农民知道啥?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农民干什么?实现农业产业化!他们实践着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黄姜、烤烟,特色农业初具规模,推动了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和农民增收。
过去农民住的啥?三间茅房一张床。
如今农民住楼房,敢和城镇比靓丽!国家采取让民惠民利民的房改政策,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农村两层、多层钢筋水泥建造的漂亮洋房遍地开花,彻底实现了当年毛主席憧憬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社会主义小康目标,彩电、冰箱、洗衣机、影碟机、电脑、空调等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必备品。
过去农民吃的啥?一日三餐“瓜菜代”。
如今农民讲养生,生活水平大提高。
老人讲,“田土包到户”,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种菜的积极性,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实行补贴扶持政策,农民种粮不但免缴皇粮国税,而且还有良种补贴、养猪补贴、免疫补贴、学杂生活费补贴……,促进了食品类的快速发展。
如今百姓谷仓是谷豆齐全,尽人所需。
人民群众的饮食质量和档次也越来越高越精,餐馆、茶吧、甚至用水宜生“好水养生”都渐成大众时尚。
为了能够切实反映建党九十年来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本情况,我利用放假期间,在山东省青州市黄楼镇开展了几项调查活动,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一、调查了村民的饮食情况。
(通过对比饮食支出)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
二、调查了村民的着装情况。
(询问对比)服装历来是潮流的眼珠,是时尚的风向标。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着装风格,反映了不同的审美习惯。
俗话说“盛世有华服”。
建党九十周年的辉煌成就,在老百姓的着装习惯和潮流更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曾几何时,在几亿中国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家乡巨变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800作文
家乡巨变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800作文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我的家乡就在长江之畔的南京,南京是一个六朝古都,我从小生活在这里。
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正从生活中日益感受到家乡的各种改变,感受着他繁荣富强的变化。
就拿外出来说,小时候为了出门方便,爸爸妈妈特意在家里备了自行车,后来在路边布设了很多公共自行车给市民免费骑行,我们便将家里的那辆自行车处置掉了,为家里腾出了不小的一块地方呢。
我外婆家在无锡,小时候每次去看外婆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路上至少要花2个小时,随着高铁的通车和提速,我现在50分钟就能到了。
以前出门爸爸妈妈都会说要取点现金在钱包了,现在出门都没见他们带钱包的,为此我还着急过,以为不会给我买玩具了。
后来发现,爸爸妈妈都用手机支付,爸爸告诉我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现在无论是出行地铁、公交、打车还是吃饭、购物、看电影都可以用手机支付。
将来手机都不需要,到哪只要摄像头扫一下你的脸就能完成识别和支付。
每次经过新街口都会看到“大华电影院”醒目的牌子,听父母说那是他们小时候特别喜爱的地方。
可现在各类影院鳞次节比,电影的放映形式也是各种形式层出不穷,人们观影的舒适度和影片的展现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哦,对了。
据说以前的电影还有些是黑白的呢。
不管是公共自行车的投放、高铁的提速、支付方式的改变还是新型电影院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体现了科技的进步,家乡的繁荣富强。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学子,我决心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未来更好地为建设美丽富强的国家贡献力量,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时光荏苒,仿佛瞬息间一般,我已走过了20几个春秋,而我美丽的家乡也已度过了改革开放的几十年。
几十个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过眼云烟,可是这几十年却注定在历史长河中熠熠发光,经久不息,因为,这是改革开放的功劳。
二十年努力拼搏,二十年沧桑钜变,二十年感慨万千,改革开放已将我的家乡从一个破落的小城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城市。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中国以及家乡的巨变
关于中国走上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后家乡的变化的调查研究报告作者:*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逐渐得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建设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经济、教育、交通等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生在身边的家乡的交通状况的日益改善使得我更加明确地意识到社会主义道路为我们带来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家乡的巨变、交通的改善学院:********班级:******学号:********姓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还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时候,甭提轿车,就连自行车都是很多人所求之不得的,后来,就听说有人嫁娶时会买摩托车,也曾在街上见到那冒烟的电驴子,觉得好神奇。
记忆中当时就有公交车,但间隔时间长,车辆也特别少,车厢经常人满为患。
那时的出行还是主要靠自行车。
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时应该就是在那个年代最为典型。
但是,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家乡的交通情况便有了很大的改观,道路越修越宽,楼也越盖越高,公交车和地铁已成为人们主要出行工具,曾被视为“天价”的小车也渐渐驶入普通人家。
40年来,交通工具的进步,我觉得只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
随着祖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交通科技的完善,我们的出行将会更畅通、更快捷、更实惠,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便利新农村60年变迁:"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成历史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特别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甘肃省公路交通系统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力争到1985年以前,把甘肃建设成为有稳固的农业基础,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为主要特点,农、轻、重协调发展的工业基地”以及交通部制定的“全面规划,加强养护,积极改善,重点发展,科学管理,保证畅通”,“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公路建设方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工作。
从家乡十年来的变化看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变革900字
从家乡十年来的变化看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变革900字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在过去十年里取得了许多伟大的变革。
从家乡这个小角落出发,我可以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对于人民生活的改变。
以下是我所经历的家乡十年来的变化,也是新时代十年来取得的伟大变革的一个缩影。
首先,交通的发展。
十年前,家乡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只有一条公路连接着外面的世界。
如今,随着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建设,家乡的交通更便捷,旅游业和外来投资都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在逐步推进,家乡的市容面貌逐渐焕发新气象。
其次,生活水平的提高。
十年前,家乡的人们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只有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医疗服务。
如今,随着国家对于农村地区的关注和扶持,家乡的医疗和教育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让家乡的人们享受到了更多的信息和便捷服务。
再次,环境保护的重视。
十年前,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空气和水质也相对较差。
如今,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家乡的环境也逐渐得到改善。
不仅是治理污染,也在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让自然资源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利用。
最后,国家形象的提升。
十年前,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相对较为落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今,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愈加重要。
同时,中国文化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推广,让中国的形象更加立体和多样。
综上所述,从家乡十年来的变化看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变革,不难看出国家的发展对于人民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在个人和国家的层面上都可以做出贡献,为我们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从家乡的变化看祖国的发展
从家乡的变化看祖国的发展78K工商管理学院药事管理 11405102 常慧我的家乡,坐落在长江以南的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回想起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日子,才猛然发现,在改革开放的引导下,我的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依稀记得,在自己很小很小的时候,奶奶家是一个小小的砖瓦平房,红色的砖头还露在外面,似乎在苦苦地哀叹着,平房的旁边,用茅草堆了一个小草棚,草棚里圈着一头牛。
这头牛是属于集体的,每户人家轮流放牛,等到春天播种的时候,这头牛就要开始拖着笨重的工具,由村民们赶着,任劳任怨地为村里的人们犁田,也就是将土地翻一遍,是它更加适合庄稼生长。
后来,不知不觉中,有一天,忽然发现村子里的老牛不见了,春天的时候,发现田地里响起一阵阵地机器声,寻声望去,才发现村子里的叔叔们都开着一个小机器在田里跑,原来柴油机代替了老牛的工作。
人们不用再慢吞吞地跟在老牛后面了,而这个烧柴油的家伙,让农民伯伯的步子都轻盈起来,后来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中,家家户户买了崭新的拖拉机!就连收割稻子的时候,也不再是自己手拿着镰刀顶着炎炎烈日,一把一把地割稻子了,而是全部都用收割机收稻子了,不仅速度快,而且效率极高!不禁感叹,社会真的在发展啊!站在村子的入口,再也看不见小的时候随处可见的小平房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整齐别致的小洋楼,而且一座比一座精致,一座比一座豪华,好像再互相争奇斗艳似的。
大家都搬进了宽敞明亮、大方得体、舒适豪华的楼房。
生活的档次都提高了。
心里就暗暗的想,现在农村人民的生活真的是一天比一天滋润啊。
爸爸也神秘地笑,说:“还是党的政策好啊!”现在回到家乡,看到一条条整齐平坦地柏油马路,不禁感慨万千。
还记得自己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在那之前,村子里的小路都是小石子铺成的,每次骑自行车都会特别颠簸,有时候掌控不好方向还特别容易摔跤。
有一天放学回来,忽然发现路边钉了一个一个小木块,上面还用写着“160”,骑了一段路,又看见相同的木块,写了“200”,我满心疑问,这都是什么呀?怎么每个相同的距离就有一块木块呢?就这样伴随着这些小木块我回到了家,一放下书包就跑去问爸爸,爸爸笑着说:“你还不知道啊?咱们村要修柏油马路了!不仅咱们村要修,全国所有的农村都要修呢!那些小木块就是为了修路去钉的标记。
(完整word)从家乡变化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
从家乡变化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姓名:赵宇系别:机械与能源工程系专业:车辆工程班级:12级车辆工程班学号:1241103007 指导老师:王双桥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对比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发展面貌即可一目了然。
我的家乡是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随着慢慢长大、知识面的增加,对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愈加感触深刻。
下面我从家乡的经济、环境、文化这几个方面以小见大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1、经济建设近年来,嫩江县人民生活富足、百姓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这一切都得益于50万嫩江人代代相传的坚守与创新,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科学发展,执政为民,让嫩江人民更幸福"的执政理念,得益于“农业稳县、工业立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县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出台,得益于“三大转型”和“六项重点工作”的确定与实施。
嫩江县立足自身实际,以满足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科学发展执政为民,让嫩江人民更幸福"的执政理念;实施“农业稳县、工业立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县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发展战略;围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资源大县向新型工业强县转型、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型”的工作主线;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育、城乡建设、民生改善、安全稳定”六项重点工作;开展“领导干部大下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民创业”三大主题实践活动;打造一种“开放、包容、诚实、创业”的嫩江精神,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业务精通、勤廉高效的干部队伍,创优一个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向着“进军全省十强县,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新嫩江”目标努力奋斗。
从家乡建设看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
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70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对农民和农村问题的高度重视。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农民和农村问题仍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加强农民和农村工作,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等诸多内容,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同时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对策与建议①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消除城乡差距。
②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唤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③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④继续推进城市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水利三、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现状与问题: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
3、排涝设施老化失修。
4、灌溉工程效益衰减。
5、水管单位生存艰难。
导致目前这种现状,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因素。
综合分析,主要是四大影响:1、政府投入不够的影响。
2、配套政策滞后的影响。
3、水费挤占挪用的影响。
4、水利改革不到位的影响。
对策与建议:统筹解决农村水利问题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
2、深化水利单位人事改革。
3、强化依法治水管水。
4、创新水利发展机制。
5、改革农村水费征收办法。
三、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当前,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环境正在逐步恶化,农村环境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形式,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存在问题现状。
家乡巨变与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文800字
家乡巨变与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文800字篇1:今天,我参加了三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的“家乡巨变”红色之旅活动。
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巴车载着我们一起领略了家乡的大变化。
我们先来到核电站。
呀,几年前的荒岛不见了,一座座气魄雄伟高楼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为了它,科学家们费尽心思,呕心沥血,认真做好每一个步骤,在科学旅程上乘风破浪。
随着科技的脚步逐渐逼近三门,你瞧,三门核电人按照“技术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的目标,科学、规范地完成着工程的建设。
1号核岛、1号常规岛核、2号核岛、2好常规岛、模块拼装场、循环水泵房等正在有条不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是三门核电一条多么靓丽的风景线啊!20xx年10月6日,钢制安全壳第一环段首块钢板吊装至组装平台,一号核岛CV第一环段组装工作正式开始。
二号核岛也不甘落后,正在紧锣密鼓地干着……我仿佛看到了它们源源不断奔向祖国各地、世界各地。
滨海新城是三门的未来。
我看着新城的模型图,发现这是一个艰巨而伟大的工程:贝壳半岛、中央广场、金鳞湖……相信不久的明天,梦想,将从这里起航,三门将会焕然一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艘艘轮船随波起伏,一条条马路宽阔洁净,一片片水面清澈见底。
这美丽的景色,一定令人心旷神怡。
我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吟起了诗:春花烂漫高楼起,夏树成荫轮船伏。
秋蟹丰满路宽净,冬雪纷飞水见底。
告别了滨海新城,我们直奔三门火车站。
九月二十九日,对我们三门人来说,是一个有着历史意义的一天。
那一天,火车那铿锵有力的长鸣声划过长空,耀武扬威地驶过三门,那雄壮的呜呜声终于圆了我们八十年的火车梦。
站在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里,我不禁感慨万千。
亭旁起义纪念馆是这次活动的最后一站。
那里的陈列室里,一张张生动的画,一段段真实平凡的文字,记录着革命先烈们不平凡的故事。
它教导我们:即使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也不能忘记过去那枪林弹雨、血流成河的时代。
亭旁起义,鼓舞起三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激励着创建幸福生活的决心。
家乡巨变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百字
家乡巨变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百字在我的记忆中,乡下是脏兮兮的、破烂的,贫穷的,让人望而止步。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一个偏远小镇上工作,这里有我儿时的记忆——曾陪同母亲到这里走过亲戚。
本以为这里的生活条件还是像从前那样艰苦,但没想到的是小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记忆里的完全不一样!环境焕然一新,美轮美奂。
从以前的污泥土路变成了现在的柏油路;从以前的灰尘满天飞变成了现在的空气清晰、洁净凉爽;从以前散发恶臭的污水沟变成了清澈的“景观河”;由散乱无序的随地摊变成了集中有序的菜市场;由以前的老旧小街变成了现在方圆5平方公里的集镇。
这里的人们组建了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
土地里不再只是记忆中的稻子、玉米和土豆等几样简单的农作物,而是小龙虾、大闸蟹、蚕茧养殖场,藤椒生产基地、杂柑生产基地,还有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度假山庄。
这些变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离不开这个小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那么,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有如此大的优势呢?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之中,吸收了几千年来中国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
实施这样的制度,既能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又充满活力、富有效率。
正是有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指引,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积极发展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产业发展才能如此有特色、有规模、有成果,农村环境才能焕然一新,由差变好、由脏变美、由无序变为有序,脱贫攻坚才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富足美满的小康日子才会在农村遍地开花、结果。
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发达,人民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祖国的变化是巨大的。
但是,变化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这样人们才会越来越幸福。
如今,我也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角”,我将坚守“四个自信”,努力履行好工作职责,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委托,走好我人生的长征路。
家乡的变迁与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
家乡的变迁与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在时光的长河中,家乡的变化如同夜空中的流星,短暂而耀眼。
我站在这个变化的大潮中,见证了家乡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的转变,也见证了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回望故乡,那个我自幼生长的地方,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
我想用笔下的文字,记录下那些亲历、亲见、亲闻的故事,以此折射出这个伟大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我记得小时候,家乡的路是泥泞的小径,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
那时候,村里的房子都是低矮的砖瓦房,破旧不堪。
那时候的人们,生活艰苦,常常为了一口吃的而忙碌。
而现在,家乡的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街头巷尾的灯光璀璨。
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关怀;我记得那时候的农田,都是破旧的农具,辛勤劳作的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
而现在,农田变成了现代化的农业基地,机械化的操作让农民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的政策支持;我记得那时候的小学,破旧的教室,简陋的设施。
而现在,学校的教学设施先进,教育资源丰富,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快乐地学习。
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的投入。
故乡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污染源已被清理,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生态的发展。
村里新建了许多公园和绿地,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记得有一次,我和家人去公园散步,看到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欢快地玩耍。
他们的笑声让我感受到了故乡的生机与活力,这正是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努力打造的绿色生态环境的成果。
故乡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也有限。
而现在,学校的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进步给孩子们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让我对新时代的教育事业充满了信心。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家乡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家乡的变化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深刻地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所熟悉并深爱的家乡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您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家乡的变化。
首先,我家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道路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原本破旧不堪的泥土路变成了宽敞平整的水泥路,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同时,电力、供水、天然气等基础设施也在持续改善中,居民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其次,我家乡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一直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家乡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农田变成了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农民转产成为了工人和企业主。
家乡的农业产量也有了大幅提升,农民们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此外,家乡还大力发展了旅游业,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家乡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第三,我家乡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家乡原本曾经破旧的老城区得到了整体改造升级,许多传统建筑得以保留并进行修缮,形成了独特的历史风貌。
同时,大量新的现代化建筑被兴建,如高楼大厦、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等,使家乡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这些改变不仅给居民们带来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定居或旅游。
最后,我家乡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70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家乡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学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
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被投入到家乡的学校中,教师队伍也得到了优化和提升。
这些改善不仅提高了家乡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促进了家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总的来说,70年来,新中国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家乡的面貌。
基础设施的改善、经济的繁荣、城市的现代化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为家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家乡发展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从家乡发展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前一辈领导人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基础之上的。
是从中国社会主义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的社会主义理论。
是党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不断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六十多年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共产党人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新中国。
三十多年前,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共产党人则是开创了中国高速腾飞发展的新时期。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对比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发展面貌即可一目了然。
我的家乡是在江苏省常州市的金坛市,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阅历的增加,对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愈加感触深刻。
下面我从家乡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这几个方面以小见大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
1、政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从家乡的下辖地行政区划来看,改革开放之后的20年内一直是22乡、6镇,从1998年开始家乡的行政区划就在进行一系列的变化,直到现在全市辖7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地方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将乡镇合并有利于政府人员的精兵简政,使得政府集中财力物力集中建设;也有利于政府办事效率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企业和个人向中心镇集中,进一步强化了中心镇的中心作用。
家乡的民主政治建设也有新尝试新突破,03年末,金坛市副市长就是江苏省实施共推公选县(市)长所产生的第一位市长。
时至今日,公推公选这种形式的选举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再扩大。
这体现了家乡的执政党在不断加大政治体制的改革,推进民主政治进程。
2、经济建设“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建设的发展是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地区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地区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地区特色,率先发展全面发展,苏、锡、常分别于2004、2005和2006年就以总体达到了全面小康标准[1]。
结合乡村振兴,谈谈自己的家乡变化及家乡建设取得的 成就 60
结合乡村振兴,谈谈自己的家乡变化及家乡建设取得的成就 60案例一: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门前的路是泥路,晴天时,风一吹,尘土飞扬,眼前一片黄沙,吹进人的眼里十分不舒服;下雨天呢?路上泥泞不堪,坑坑洼洼,一块铺的砖头都没有,脚经常会陷下去好深好深。
现在呢,家乡变化多,门前已是白花花的水泥路,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都是那么平整,可把我们乐坏了!路这么好,车总不能太坏吧!从慢悠悠的自行车到小巧玲珑的电瓶车,又到了威武快速的摩托车,又有了高大上的小汽车,一片繁华。
家乡变化多,人们的生活饮食质量也增加了,叶奶奶说:“那时肚子饿了,直接拔个萝卜吃,用手把大泥块掸掉就啃。
现在还讲究营养,讲究搭配,连吃个面都要鱼汤的,喝粥还要八宝粥的,红豆的,绿豆的,还要熬稠了,吃菜不吃虫咬过的,证明没有打药水……”现在人们也懂得享受了,早上去打打太极,练练剑,修身养性;晚上,运动,哪像以前忙了一天,晚上倒头就睡……时代在进步,我们的家乡在变化,我们的家乡在进步!案例二: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许许多多的事物在悄悄地改变。
从前坑坑洼洼的路,转眼间变成了笔直平坦的水泥路,低矮的农房变成了一座座楼房……就连我的家乡也变成这样了。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并不是很富裕的一个小村庄,处处都是稻田,小平房,肮肮脏脏,前几天,我回家乡看了一下,眼前的景物让我大吃一惊。
走进乡村,首先发现的是原来总是黑乎乎的湖变成了现在的清澈见底的湖,湖中还有五颜六色的金鱼,十分好吃的鲢鱼,最有趣的是水里有一只乌龟,因为它老是摔跤,村里的小朋友称他为笨乌龟。
乡村有一块碧绿的草地,那里很干净,也没有喧闹的声音,我看到周围的人都躺在草地上看天空,我也试着躺下去,一躺下去我才发觉,无边无际的天空是那样的美丽,连绵不断的云向天边飘去,一会儿就飘向天边了……就在我欣赏美景时,堂姐走了过来说:“依,乡村真的变了很多,我放假回来的时候也像你一样吓了一跳,以前的泥路没有了,变成了现在的水泥路,楼房也越盖越高,家家都安上了防盗网,买了新的电器……”听了堂姐的话,我恍然大悟:是呀,现在的家乡的每一家都富裕起来,每一个孩子都不用干农活,只要好好读书,环境也改善了很多,这都是我们父母劳动创造的结果,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好好读书,让家乡越来越好,相信再过十几年,每一个乡村都会越来越好。
从家乡变化看新中国的成就
从家乡变化看新中国的成就秋天最美,因为它承载着喜庆,充满着诗意,携带着遐想、憧憬和希望,是装满收获的季节,因此称之为金秋。
10月1日,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诞生的日子。
国庆,举国欢庆,它沸腾着国人的心,欢笑着人们的脸,使我们充满了幸福、骄傲和自豪。
在每年国庆期间,我们都会在电视里看到这样一段历史画面:欢腾的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城楼上,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向全世界人民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古老的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
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
六十年沧桑巨变,辉煌成就不胜枚举,即使千言万语也说不完。
这里,我只能用我的亲身经历,向大家诉说我的家乡这几年的变化。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13年前,我们一群小伙伴相伴而行,一蹦一跳地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学校离家不远,但是只有一个教室,屋内并排放着四五列用木架子直起来的长板,那就是我们的课桌了,凳子也是几个人并排坐的长板凳,到后来上了大班,换了学校,听大人们说这个四合院是土改时从地主那里没收后改建的,前院的中央有棵古老的梧桐树,大家谁也说不清它已经承载了多少岁月的变迁,当时我们教室的房顶上露了一个窟窿,后来被我们老师给盖上了,但是经常会掉泥土,下雨时还会漏雨,而且邻居家的猪和鸡还会时不时地给学校奏一曲"新时代"的最强音,但就是这样的环境,我们依然很满足,天天快乐得像只小鸟。
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做为危房被乡政府查封了,从此我们就离开了母校开始了辗转艰苦的奔波,先后换了好多地方,直至小学四年级原先的老师通知我们回去上课,我们才发现学校变了。
两层楼房、外面贴着白瓷片、铝合金窗户、一个教室有三间房大,还有会议室、电教室、器材室,楼后的操场上有篮球架、乒乓球台、单双杠。
校园中的道路都是水泥路。
楼前有一个小花园,栽着许多品种的花,四周是砖围墙,大门也显得很气派。
村中的人说,咱村变化大不大,看看咱学校就知道。
谈家乡变化赞发展成就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当这首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传唱的歌声在我身边响起时,我的心灵为之震悚,我的血液为之沸腾,我的灵魂为之颤抖!从我家乡的巨大变化便可反映出祖国的腾飞。
每年回到自己的家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感慨万千,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我党提出了新路线,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下面我谈一谈家乡这几年的新变化。
听我村的老人说,他们过去都是参加农业社的,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收获,这期间就有个别人躺在地里睡觉,到回去的时候了,就去公社食堂打饭,每天不愁吃喝。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全都消极怠工,反正每天都能吃饱嘛!这样一来,到了收获时,粮食的收成很不尽人意,但实话实说又怕上级怪罪,于是编谎言,说亩产怎么怎么的好,把几家的粮食堆在一起说是一亩地产的,别处也是这样,由此引以了“大跃进”,浮夸之风盛起。
于是党中央决定社会生产力生产速度更快一些,大家都白吃。
到了1960年,粮食已吃得寥寥无几,人们饿死的很多。
有的人,为了不受饿,就挖野菜,甚至吃泥土,由此而导致野菜中毒而亡的人也很多。
现在的家乡,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今天,人们不仅仅是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出营养,吃出水平。
餐桌上令人眼花缭乱的食品,甚至在过去人们只能在过年才能吃到的白面,现在来说早已不新奇,甚至都吃腻了。
这得归功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规定农民自负盈亏。
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产品也就获得大丰收。
听老人说,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缓慢,商品供应严重匮乏,那时现成的衣服没有,人们要拿着布票先去买布,之后再将布做成衣服,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一系列物资的丰富,以及审美观念的解放,人们衣着也变得各式各样,像“阿迪达斯”“乔丹”等各样随处可见。
服饰不仅是御寒之物,更为人们展示个性,显露风格的方式。
从家乡十年的变化看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变革标题
从家乡十年的变化看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变革标题
家乡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过去十年,家乡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5%,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进驻家乡,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
同时,家乡的农业产业也得到了现代化改造,农民们通过学习新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使得家乡的农产品在市场上享有盛誉。
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过去十年,家乡的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和完善。
如今,家乡的道路已经实现了全面硬化,交通十分便利;桥梁建设也日益完善,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水利工程更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家乡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家乡的社会风气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过去十年,家乡的政府加大了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让人们生活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中。
同时,家乡的文化活动也日益丰富多彩,各种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层出不穷,让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够享受到丰富的精神生活。
家乡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普及和提高,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积极参与到各种环保活动中来。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感自豪和骄傲,同时也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家乡变化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姓名:赵宇系别:机械与能源工程系专业:车辆工程班级:12级车辆工程班
学号:1241103007 指导老师:王双桥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对比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发展面貌即可一目了然。
我的家乡是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随着慢慢长大、知识面的增加,对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愈加感触深刻。
下面我从家乡的经济、环境、文化这几个方面以小见大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
1、经济建设
近年来,嫩江县人民生活富足、百姓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这一切都得益于50万嫩江人代代相传的坚守与创新,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科学发展,执政为民,让嫩江人民更幸福”的执政理念,得益于“农业稳县、工业立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县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出台,得益于“三大转型”和“六项重点工作”的确定与实施。
嫩江县立足自身实际,以满足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科学发展执政为民,让嫩江人民更幸福”的执政理念;实施“农业稳县、工业立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县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发展战略;围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资源大县向新型工业强县转型、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型”的工作主线;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育、城乡建设、民生改善、安全稳定”六项重点工作;开展“领导干部大下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民创业”三大主题实践活动;打造一种“开放、包容、诚
实、创业”的嫩江精神,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业务精通、勤廉高效的干部队伍,创优一个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向着“进军全省十强县,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新嫩江”目标努力奋斗。
“建立五项机制、破解五个难题”工作经验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
开放发展更具活力,五年来,我们县相继获得“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最佳发展环境县”和“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全省粮食高产创建先进县”和“苏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达沃斯·魅力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县、“中国最佳投资价值(环境)县”等荣誉称号。
在哈尔滨成功举办了“首届嫩江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高端研讨会”、“中国大豆城·嫩江—倡导健康理念发展大豆经济新闻发布会”,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
2012年,嫩江县经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截止11月份,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7亿元,同比增长13%;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2,144万元,同比增长11.6%;公共财政收入实现57,831万元,同比增长14.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9,532万元,同比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8,652万元,同比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1,000万元,同比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493元,同比增长15%。
第三产业活力显著增强,嫩江县委、县政府积极搭建政银企保融资平台,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360482万元,增长12.2%;非公有制企业总产值780000万元、增加值346500万元、税金28000万元,分别增长17.3%、18.5%和27.3%。
按照“打造嫩江城、构筑中心镇、建设新农村”思路,改造棚户区85.7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119.47万平方米。
改造升级道路8条。
同时,全力以赴推进省级试点—双山镇和市级试点—多宝山镇小城镇建设。
大力实施二十件惠民实事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三供两治”和就业、就医、就学等热点、难点问题。
投资6831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了第二小学和县少儿活动中心工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应参保人数的80%。
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低保达到11186户22739人。
2、环境建设
嫩江县紧紧围绕“加强环境保护,倡导低碳经济”主题,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生态建设为契机,环境监察为突破,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威胁生态安全的突出问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监察先进单位”、“全
省生态建设先进县”、“全省三供两治先进县”。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严格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现场检查力度。
2010年,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检查200余次,专项检查3次,重点是化冰期涉水企业检查、汛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
并对全县医疗单位射线装置进行检查,涉源单位已全部办理射线安全许可证,操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
为了给居民创造一个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嫩江县还开展了城镇浴池锅炉烟尘治理和环境噪声综合整治,城区空气质量和噪声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严格环境监督管理
严格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有效控制新增污染。
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办理环评审批手续,避免项目盲目上马造成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并对已审批的项目实施环境保护三项制度,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开展清洁生产。
2010年,共审批环评登记表31家、报告表46家、报告书3家,发放重点企业排污许可证2家,有效地控制了建设项目环境污染。
为保障引江供水工程水质,这个县加大对饮用水源地管理,设定取水口周围位置为一级保护区,设立了警示标牌。
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目前,全县各乡镇全部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并付诸实施。
各乡镇对农村饮用水源进行彻底清查,坚决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垃圾点、渗井、渗坑等对水源造成污染的设施,合理选定饮用水源地,完善水源地保护设施;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不符合环保要求污染饮用水源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全面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合理使用化肥,发展循环经济,畜禽粪便采取堆肥措施,全部综合利用;扩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监测和管理,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
3、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嫩江县不断加大政府投
入,强化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140万元建成嫩江镇、长福镇、科洛镇和前进镇文化站,投资60万元建成占地8000平方米,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嫩江镇巨祥村文化大院”。
二是坚持送科技文化下乡。
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0%以上。
依托流动舞台车和电影放映车积极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同时组织县直有关部门为各乡镇的图书室经常性地捐书,使图书室现有书籍不断更新,给农民送去致富信息,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三是实施场县共建。
组织有关乡镇与邻近农场开展文艺联谊,促进思想交流和项目合作。
四是突出民族特色。
依据各村屯不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鼓励和资助自发的民营、民办文化组织在街头院落开展自娱自乐活动,“金色田野”、“文化大院”等农家特色文化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
每年一度的“嫩江之夏”江畔专场演出,已成为全县各部门、各乡镇文艺汇演的盛会。
总结:
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的跨越。
从家乡这些年的变化来看这一切都得益于我们国家坚定不移的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
这条道路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独立自由和国家繁荣富强为己任,在几个世纪的探索中,历尽曲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找到的唯一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