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4年北京市五环以内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北京市土地资源利用与特性分析
北京市土地资源利用与特性分析北京市土地资源利用与特性分析一、北京市概况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隅,四周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
地理坐标为北纬39°38′—40°51′,东经115°25′—117°30′。
北京市总土地面积1.6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0.17%。
东西宽160km,南北长170km左右。
东南距渤海约150km。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向西北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部、北部系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山地面积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东南部为平原,面积约占三分之一。
按地貌成因及形态分类,北京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和台地、平原三种类型。
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
年均太阳辐射量为562kj/cm?0?5 ,热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全年日照时数春季最多,每月日照230—290/h,冬季最少,每月日照不足200h。
年平均气温为13.1°C。
1月最冷,平均气温—3.9°C;7 月最热,平均气温26.5°C。
年平均降水量430.9mm,年度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
北京市地貌类型复杂,植物多样,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
主要有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褐土、潮土、水稻土等。
北京市土壤质地较好,平原土壤耕层以轻壤为主,约占平原面积的53%,砂壤质地约为22%,中壤质约占15%,砂质约占8%,黏质约占2%。
土壤质地的不同适宜性对北京市土地利用布局有重要影响。
其中壤质土较疏松,保水保肥能力较好,适种性广,可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
砂壤质土较疏松,保水保肥能力较弱,适种性较广,可种植豆类作物、油料作物、粮食作物、果树等。
砂质土漏水漏肥且易脱肥,宜种植瓜类、果树和油料作物。
黏质土较紧实,保水肥能力强而通透性差,适种小麦、水稻、高粱和豆类。
二、北京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征(一)土地利用结构复杂多样,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及其郊区用地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直接反映了一定区域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程度,是土地利用研究的核心内容。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jia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多,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明显加快。
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威胁生态安全。
近几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安全评价这一问题成为了学术界的热点。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借助1995年,2003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数据,分析了这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和结构变化。
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
运用了生态安全风险指数法来分析北京市的生态安全,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北京市;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安全The land use change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of Beijing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opulation increase rapidly, land use change accelerated significantly. It i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reatens the ecological safety. In recent years, the change of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of this issue is becoming a hot spot of academia. Taking Beijing as an example, with the aid of 1995, 2003 and 2010, the land use change data, analyze the extent of land use change during this period, speed and structure chang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driving factors of land use change were studied. Using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risk index method to analyze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in Beijing,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Beijing; Land use change; Ecological security1引言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北京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北京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张新贺 2004073108土地资源管理1班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要合理安排它和使用它,使其发挥最佳效益。
北京的土地资源有限,土地利用情况复杂,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北京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北京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一)现阶段土地资源利用的状况。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隅,四周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
地理坐标为北纬39°38'至40°51',东经115°25'至117°30'。
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70公里左右。
东南距渤海约150公里。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向西北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部、北部系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山地面积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3;东南部为平原,面积约占1/3。
北京市行政辖18个区县,城区有东城、西城、宣武、崇文4个区;近郊有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4个区;远郊有门头沟、房山、大兴、通州、顺义、昌平、平谷、怀柔8个区以及延庆、密云2个县。
根据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土地总面积16410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11078平方公里,占67.5%;建设用地3197平方公里,占19.5%;未利用地2135平方公里,占13%。
农用地中,耕地2364.4平方公里,占21.3%;园地1239.4平方公里,占11.2%;林地6903.5平方公里,占62.3%;牧草地20.4平方公里,占0.2%;其他农用地551.1平方公里,占5.0%。
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工矿用地2666.9平方公里,占83.4%;交通运输用地268.1平方公里,占8.4%;水利设施用地262.3平方公里,占8.2%。
居民点工矿用地中,城市用地297.1平方公里,占11.1%;建制镇194.7平方公里,占7.3%;农村居民点885.5平方公里,占33.2%;独立工矿1008.3平方公里,占37.8%;特殊用地281.2平方公里,占10.5%。
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分析
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土地的紧缺性愈发凸显,如何合理利用和规划土地资源,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城市用地总量的控制和合理配置,同时也涉及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分析,探讨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北京市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由于地域狭小和人口规模庞大,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根据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19年,北京市土地总面积约为1,613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只有487.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0.2%。
与此同时,城市用地扩张带来的环境、生态和社会问题也愈发突出,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
二、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制定了一系列的总体目标,包括:1. 控制城市用地扩张。
将城市用地总量控制在不超过1900平方公里左右,实现空间扩张的有限性和可持续性。
2. 合理分配土地资源。
根据城市功能、保障需求和环境承载能力,全面评估土地使用效益,统筹城市用地、建设用地和农村用地的规划,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3.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遵循功能分区、分层分级、分类发展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 保障城市用地的高效利用。
将城市用地向高标准、高品质的方向发展,优化城市建设用地和产业用地的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5.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依照“绿色生态、循环利用”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土地的生态修复与保护。
三、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效果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用地总量方面,经过限制和控制,北京市城市用地的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
在土地结构布局上,不仅加强了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城市关键节点和生态环境保护区的建设,同时也推进了外围地区农村用地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规划,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模板
路网密度=公路里程/土地总面积(公里/百平方公里)
2、土地生产率分析:
单位土地经济密度=国民生产总值/土地总面积 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某作物产量(产值)/某作物播种面积 单位农业用地总产量=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用地面积; 单位耕地面积产量(产值)=作物产量(产值)/耕地面积; 单位水面水产品产量(产值)=水产品产量(产值)/水面面积;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三) 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共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一表1. 2001年北京市各区县土地面积 区县 土地面积(亩) 占北京市总土地面积% 区县 土地面积(亩) 占北京市总土地面积%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P1
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 、明确本规划区土地利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三、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规划区域各类土地面积、人均占有量 四、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各种用地,占全规划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 系及各类土地在全区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 特点和规律。 五、土地利用程度与效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 积]*100% 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农林牧渔业用地)/土地总面积*100% 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 建设用地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设施用地 等)/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
最新整理北京市2000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宗地情况.docx
最新整理xxxx市2000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宗地情况序号项目名称受让方规划用途区类宗地位置出让宗地面积规划建筑面积合同地价(平方米) (平方米) 款 (万元)--------------------------------------------------------------------------------------1 警用技术开发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商业昌平科技园区起步区32330 xxxx8.17 168.1中心 19、23号地2 碧水庄园二期 xxxx碧水庄园房地产开别墅昌平豆各庄村342300 50300 10269发有限公司3 xxxx市昌平城市建设综住宅商业昌平城区镇东环路东 xxxx57.5 28286.8 388.4568合开发公司侧4 东环路住宅小 xxxx市昌平城市建设综住宅商业昌平城区镇东环路西 7486.5 1xxxx3.2 45.7782区合开发公司侧5 兴路住宅小区 xxxx兴路房地产开发公住宅昌平水库路南侧、干12545.84 16429.41 193.8671-4#司休所路东侧6 xxxx中北房地产开发有住宅昌平兴寿镇桃峪口 43696.7 10360 393.2703限责任公司7 xxxx市朝阳区人民政府住宅朝阳新源里小区西甲 xxxx.2 601 13.823左家庄街道办事处 6#楼8 xxxx天鸿集团公司住宅商业朝阳酒仙桥南十里居 11261.73 2xxxx4 1xxxx.538S1区9 xxxx市房地产综合开发住宅朝阳北四环路小营 2559.2 16000 896经营公司10 xxxx嘉业住房股份有限住宅朝阳慧忠里B区1#楼 3600 xxxx10 1098.61公司11 xxxx市利达汇通房地产住宅朝阳南十里居D型住 xxxx11 34391 xxxx7.6开发公司宅12 京信大厦 xxxx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办公朝阳东三环北路甲 2 658.6 2386.5 405.71司驻xxxx联系处号13 xxxx住总集团有限责任住宅商业朝阳小营千鹤家园12 9918 58000 5340公司#楼14 xxxx市果品公司住宅朝阳团结湖唐家窑10 4369 19474 1201.55#15 xxxx金第房地产开发有住宅朝阳德外苇子坑安翔 1xxxx.68 20970 1258.2限责任公司里1#长空机械厂16 阳光苑二期 xxxx阳光苑房地产开发住宅朝阳建国路郎家园8号6xxxx 35824.42 3045.0757有限公司17 xxxx市金朝城乡建设开办公朝阳原水碓路北侧朝 413.91 1123.21 xxxx.33发公司阳公园西小区3楼18 xxxx松榆花园房地产开住宅朝阳南新源西路御景 1096 5356.56 xxxx.77发有限公司园内19 xxxx市通达房地产开发住宅商业朝阳北苑3号院 xxxx0 45013.06 xxxx4.2568建设总公司20 好望角 xxxx中建方圆房地产开住宅朝阳望京南湖渠南路16400 1xxxx9 905.52发有限公司21 xxxx胜古房地产开发有住宅商业朝阳胜古庄危改小区 8700 53805 4xxxx.275限公司 2、3#22 xxxx外交人员服务局商业朝阳曙光里38# 2557.44 4997.7 724.723 xxxx外交人员服务局住宅商业朝阳曙光里32#、33 4xxxx.93 24421.9 1231#楼24 xxxx住总集团有限责任住宅朝阳吉祥里208#4650.5 49780.016 xxxx7.9825公司25 住总大厦副楼 xxxx住总集团有限责任住宅朝阳光华路住总大厦 838.1 6895.48 289.61公司副楼26 北内集团职工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住宅朝阳广渠门31号3752 4xxxx.81 268.64宿舍3#27 xxxx中孚新元房地产开住宅朝阳管庄郭家场1#、 8000 6095.27 396.2发有限公司 2#、3#28 中贸联万客隆商业有限办公朝阳酒仙桥路12号 19100 6620 1125.4公司29 石佛营小区20 xxxx市朝阳城市建设综办公朝阳石佛营小区20# 9460 xxxx55.17 2859。
思源北京市东五环项目用地规划方向初步分析报告
目录
一、地块现状及地块周边情况 二、地块可选择的用地规划方向分析
用地规划方向可能性
定位原则:风险最小化,利润最大化。
地块用地规划方向 的几种可能性
物流用地 住宅用地 办公用地 仓储用地
因涉及土地用途 变性问题, 因此要面临
招、拍、挂获得土 地的市场化行为。
出售终身使用权的
办公用地
办公用地
二、地块可选择的用地规划方向分析
(一)物流用地规划方向分析 (二)住宅物业用地规划方向分析 (三)办公物业用地规划方向分析
本案物流用地价值评估框架
项目区位价值评估
?
物流用地价值
?
宏观市场环境
本案区位价值评估
处于交通枢纽地、 为政府规划物流片区 可借势产业聚集效应
走低端路线 可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
走高端路线
定位物流用地有待研究
1.6%
3.9%
1.8%
21%
结论
北京市物流发展空间较大 北京市物流发展正处于成长期 鉴于地块规模只能作为仓储用地
针对本案用地规模很难达到较高收益 )
宏观环境市场分析
北京市物流发展环境分析 北京市物流发展概况
北京市物流发展环境分析
经济快速增长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图列表明,从1995—2004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3.06倍,而同期货运周转量只 增加了0.2倍。这种情况说明,北京经济总量增长对物流的影响需突破从重量和距离 两个因子引发的单一货运的变化加以说明,需从物流的服务附加值及因货源聚集形 成的专业市场等方面进行观察。
45% 8.3%
为四环路以外的仓库个数百分比 为三环路至四环路以外的仓库个数百分比
为二环路至三环路之间仓库个数百分比 为二环路以内的仓库个数百分比
北京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探讨
北京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探讨1.北京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现状根据北京市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北京市建设用地率为19.94%,建设用地地均二三产业产值237万元/公顷,地均工业产值为117.6万元/公顷,地均GDP为48万元/公顷,与2005年的41.96万元/公顷相比较,增长了14.3%,更远远高于国家平均的2.20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03万/公顷,均居于全国前列,表明北京市土地资源的投资强度与效益都是比较高的。
北京市山地多,平原少,后备资源不足,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3.5%之多,达10417.5平方公里,环绕市区平原面积仅占32%,土地利用率高达85.5%,这不利于北京市城市的扩展和建设用地的开发。
2.北京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2.1耕地面积减少过多近年来,随着城市郊区化浪潮的推进,北京市城市用地不断向外扩张,造成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迅速减少(见图1),尤其在2000~2002年,3年间耕地减少了8万公顷。
2006年北京市人均耕地占有量为0.22亩,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则为1.48亩,北京市人均耕地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的1/7,地均农业产值为1630.7元/亩。
图1北京市耕地面积的变化图12.2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北京市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为355.4XFa方米,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150平方米的标准,也高于上海市人均用地面积为253平方米的指标。
农村居民点数量比较多而且相对比较分散,以及农村的违规建设用地较多客观上造成了农村人均用地面积超标,从而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
此外,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利用农地开发销售商品住宅,即“小产权房”的问题突出。
调查显示,2006年,北京市65000宗乡村建设用地中,8000多宗由区县审批、3000多宗由乡镇“审批”,其余50000多宗则是村组自行“审批”,涉及土地面积达488平方公里。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作者:左淑惠来源:《商》2016年第33期摘要:根据2014年北京市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对该区土地资源的数量、结构、分布、现状等方面的分析,在分析土地利用情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北京市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是影响一国发展乃至社会文明的基本要素,它将决定着区域内的经济、科技、城镇化、现代化等领域的改革方向。
随着现代社会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最终会导致一系列的土地利用问题。
因此要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研究区概况北京市我国的首都,其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隅,东与天津市相邻,北、西、南被河北省包围。
纬度位置为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东西宽160公里,南北最长170公里,东南距渤海约150公里。
北京的山地面积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3,平原面积约占1/3,地势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
北京市土地总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0.17%。
全市总计16个区县。
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截止2014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51.6万人,城镇人口1859万人,乡村人口292.6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为1311人/平方公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二、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土地利用数量分析据2014年北京市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北京市土地总面积为1641054公顷,其中耕地219948.76公顷、园地135103.71公顷、林地737542.89公顷、草地85139.4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8378.6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02939.1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7006.28公顷、其他土地 34557.11公顷。
2000年以来中国土地利用概况
2000年以来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综述科学发展观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利用规划的应用基础研究尤为重要。
从2002年国土资源部启动12个县级规划试点工作,2003年又启动14个地(市)级规划修编试点,2004年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重新开始,到2005年关于土地利用规划前期研究作的国办[32]文的颁布,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稳步开展。
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研究也日益深入,但与城市规划相比,与作为中国空间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但这些研究的广泛开展标志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逐渐走上了新的轨道,是提高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科学性的重要基础。
对这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对促进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提高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1、国际土地利用规划的对比研究和借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计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也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土地利用规划转变。
借鉴国上市场经济国家土地利用规划的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成为必然。
对国际上土地利用规划的对比研究有以下主要点。
美国的土地利用规划更多采用公众参与的方法,参与者包括房屋所有人、社会活动家(环境保护组织、历史遗迹保护组织以及其他利的组织)、房地产开发商、联邦和州政府、规划委员会以及民选官员包括城市议会会员和县执行委员会委员等…。
同时,美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控制人口增长的一系列政策。
注重新技术的应用,也是美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
目前美国大量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与遥感和自动制图相结合的现代空间分析技术以及制图工具,空间数据与社会经济属性数据匹配较好,使规划编制中的分析、研究提高了效率,为规划方案的选择调整创造了条件。
网络技术的应用更是方便了言息的流通与公众的查询,三维空间建模为公众直接感受规划进而理解规划提供了便捷途径。
2004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4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2005年6月1日2004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参加春季植树活动★在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指导下,我市完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修编工作,生态环境保护被列为修编重点内容之一。
★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全国妇联副主席黄晴宜参加西城区“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启动仪式暨绿色家庭现场演示会”活动。
★10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陪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参观了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的大兴区留民营生态村。
综述200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推进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又迈出新的步伐。
在转变发展思路、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城市环境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首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2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城市总人口达到1492.7万人,比上年增长2.5%。
全市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建设工作,首都环保事业稳步发展。
受燃煤量大、机动车增长速度快、资源约束加剧、区域生态退化等因素的影响,环境保护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大气环境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4年,实施控制大气污染第十阶段措施,颁布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郊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强依法行政、公众参与等4个方面16项措施,明确各区县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提高机动车新车排放标准、强化道路和施工扬尘控制、治理工业污染等方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一篇: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海淀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前言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东与西城区、朝阳区相邻,南与宣武区、丰台区交界,西连门头沟区、石景山区,北与昌平区接壤,土地总面积430.73平方公里(64.61万亩),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人口(户籍)平均密度为3760人/平方公里。
海淀区是北京市发展以知识经济为方向、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首都经济的主要基地。
新世纪前二十年,是海淀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力争率先在全市、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率先完成奥运行动规划目标的发展新阶段,全区将实施“园区带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建设“三大板块”“四大区域”和“八大功能区”,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打造海淀环境品牌,全面推进农村城市化,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在这重要时期,各行各业对土地资源尤其是建设用地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经济建设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为此编制《海淀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明确规划期间海淀区土地利用的战略重点,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总则1.1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以及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要求编制。
1.2 规划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遵循《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调控指标,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针,积极落实海淀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中关村科技园区规划的用地需求。
1.3 规划适用范围为海淀区行政辖区的全部土地。
凡在海淀区内进行的一切土地利用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解读什么意思【解读】
解读什么意思【解读】解读--《伟业顾问2001年北京房地产市场预测报告》市场研究中心2000年房地产市场预测尽管基本经受住了市场现实的考验,也得到了业内外朋友的肯定,但我们意识到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系统性和逻辑性上做得还不够好,虽然18条预测角度各不相同,但各条预测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些还比较随意和凌乱,看得出预测的系统性还不够强;二,预测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虽然定性预测也是基于伟业顾问对京城楼市多年的经验把握,但仍给人以不够严谨、力度不强的感觉;第三,预测还完全局限于公司内部,没有集纳各方观点,预测的思路和眼界还不够开阔;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个不足,那就是为追求预测的全面性而对有些观点流于泛泛,有些观点比较保守和含糊,思想不够尖锐,包含了一些没有太高预测价值的长期趋势预测,因而有些预测内容给人?quot;可说可不说、不说也知道"的温吞水的感觉。
这样做预测固然不会出错,但其实际价值就难免打了折扣。
2001年北京房地产市场预测,我们总结了2000年预测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几条基本原则:首先,在系统性方面,我们本着去粗取精、抓住主要矛盾的原则,以价格预测为目标,以供需预测为核心,将预测限定在5个层次,分别为供需、成本、价格、市场和产品,其下包括11个方面,对这个范围之外的一些问题基本没有过多涉及,这样做即便有所遗漏,但相信对帮助公众更清晰地了解市场脉络会更有意义。
二则,为了增强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我们广泛收集了相关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文章,并加以仔细推敲分析,预测中强调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在正文之后又附录了大量的背景资料,其篇幅更超过了预测报告正文,这样对公众更深入地了解预测本身,相信会大有帮助。
再则,为克服预测的局限性,我们在广泛征集公司内部同仁观点的基础上,又与众多业内朋友充分交流意见,经过几个反复,使预测结果具备了更广泛的意见基础和更多元的观点视角。
下面我们将分五个部分,对《伟业顾问2001年北京房地产市场预测报告》作出全面解读。
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海淀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前言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东与西城区、朝阳区相邻,南与宣武区、丰台区交界,西连门头沟区、石景山区,北与昌平区接壤,土地总面积430.73平方公里(64.61万亩),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人口(户籍)平均密度为3760人/平方公里。
海淀区是北京市发展以知识经济为方向、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首都经济的主要基地。
新世纪前二十年,是海淀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力争率先在全市、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率先完成奥运行动规划目标的发展新阶段,全区将实施“园区带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建设“三大板块”“四大区域”和“八大功能区”,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打造海淀环境品牌,全面推进农村城市化,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在这重要时期,各行各业对土地资源尤其是建设用地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经济建设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为此编制《海淀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明确规划期间海淀区土地利用的战略重点,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1 总则1.1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以及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要求编制。
1.2 规划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遵循《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调控指标,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针,积极落实海淀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中关村科技园区规划的用地需求。
1.3 规划适用范围为海淀区行政辖区的全部土地。
凡在海淀区内进行的一切土地利用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1.4 规划基期年为2001年,近期规划至2005年,规划目标年2010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
北京市城市环境建设规划(2004年-2008年)
北京市城市环境建设规划(2004年-2008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4.11.22•【字号】•【施行日期】2004.1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北京市城市环境建设规划(2004年-2008年) 良好的城市环境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必要条件,也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大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目前的城市环境与举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根据市政府要求,从现在起到2008年,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城市环境建设工作,解决城市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提高首都市民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为此,编制本规划。
一、城市环境建设的主旨(一)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北京奥运理念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将使世界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使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
要弘扬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为成功举办奥运盛会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给世界人民留下美好的印象。
(二)展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北京形象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主题,既要体现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又要体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成果;既要体现北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崭新形象,又要体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都风貌;既要体现北京市民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又要体现首善之区的道德风尚。
(三)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把举办奥运会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奥运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对城市环境的需求,让市民在环境整治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四)体现朴素大方自然和谐的城市环境风格城市环境建设要坚持简约,力避繁杂;坚持朴素,力避铺张;坚持实用,力避浮华;坚持自然,力避造作;坚持和谐,力避纷乱。
2000-2004年北京市五环以内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北京城市学院土地利用规划学论文名称:2000-2004年北京市五环以内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班级:姓名:学号:2013年11月27日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引言 (3)一、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 (3)1.2 社会经济条件 (4)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特点 (6)三、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变化趋势 (8)四、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9)五、土地利用的效果、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0)5.1土地利用的效果及成就 (10)5.2北京五环以内土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六、结束语 (11)2000-2004年北京市五环以内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摘要土地是人类的立足之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具有多功能的利用价值。
土地利用则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历史时期土地覆被变化的最直接和主要的驱动因子,人类通过土地利用活动改变地球陆地表面的覆被性质,进而对区域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短期内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
本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2000-2004年北京市五环以内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特点,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变化趋势,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的效果、成就,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趋势开发利用程度成就主要问题引言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方的经济中心,北京市的土地资源经过长期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土地利用特征,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北京市土地利用状况。
由于北京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人口膨胀剧烈及建设用地需求旺盛,因此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尤显重要。
本报告分析北京市五环以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旨在揭示其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土地的途径。
一、研究区概况1.1 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北京(英语:Beijing Municipality)简称京,旧称Peking,是威妥玛式拼音法的译音。
2005北京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及供需形势一、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域总面积164.11万公顷,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山地多,平原少,北部为中低山区,东南部是缓斜的平原,其中山区面积约占61%,平原面积约占39%。
根据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北京市农用地为110.5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7.4%;建设用地为32.3万公顷,占19.6%;未利用地为21.25万公顷,占13.0%。
总体上看,北京市建设用地比重较高,具有大都市的土地利用特点。
农业用地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林地69.1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量的62.5%;耕地23.34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量的21.1%。
建设用地以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为主,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6.79万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2.9%;未利用地以荒草地为主。
表1-1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注:数据来源于《全国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报告》二、规划修编面临的主要形势本轮规划修编是在国家推行一系列严格土地管理战略、国务院批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背景下进行的,落实国家各项战略部署和对北京的要求是规划修编的重要前提。
(一)规划修编的国家宏观政策背景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强调:"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指出要进一步明确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责任,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并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补充读物
2.2 北京山区土地利用变更(增加来源、减少去向)分析土地利用类型间转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内容。
深入分析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流向,不仅有利于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增加来源与减少去向,而且有利于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
2.2.1 北京山区各土地利用转换矩阵利用2001和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图(注:应分别对应2000年末和2003年末土地利用情况),计算出北京山区2001~2004年来各地类的转移矩阵和转移概率矩阵,以此初步了解北京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结构特征与各用地类型总体变化方向。
各地类的转移矩阵和转移概率矩阵以2001年和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空间数据为基础进行计算,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
山区、半山区和平原区土地利用转换面积矩阵和土地利用转换概率矩阵见附件1。
2.2.2 北京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2001年和2004年土地利用转换矩阵为基础分别计算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新增用地比例、流失用地比例、净变化比例、交换变化比例和总变化比例。
在公式(1)~公式(5)中,T 1和T 2分别表示研究时间区间的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
P ij 表示T 1~T 2期间土地类型i 转换为类型j 的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P ii 为T 1~T 2期间地类i 保持不变的面积百分比。
P i+为T 1时点地类i 的总面积百分比;P +j 为时点T 2地类j 的总面积百分比。
那么各土地利用利用变化因子概念如下: 流失面积比例:ij i i P P L -=+ (2-1)新增面积比例:ij j i p P N -=+ (2-2)土地利用净变化面积比例:|P -P |)P -P ,P -(P min -)P -P ,P -(P max j j jj j jj j jj j jj j j ++++++==NetChange (2-3)土地利用净变化面积比例反映了两个时点土地利用面积之差。
交互变化面积比例:),min(2jj j jj j j P P P P S -⨯=++-(2-4) 交互变化是指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在研究区域内一个地方流失,当同时又在该研究区域内另外一个地方新增了该土地利用类型,交互变化本身不对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净变化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城市学院土地利用规划学论文名称:2000-2004年北京市五环以内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班级:姓名:学号:2013年11月27日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引言 (3)一、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 (3)1.2 社会经济条件 (4)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特点 (6)三、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变化趋势 (8)四、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9)五、土地利用的效果、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0)5.1土地利用的效果及成就 (10)5.2北京五环以内土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六、结束语 (11)2000-2004年北京市五环以内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摘要土地是人类的立足之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具有多功能的利用价值。
土地利用则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历史时期土地覆被变化的最直接和主要的驱动因子,人类通过土地利用活动改变地球陆地表面的覆被性质,进而对区域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短期内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
本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2000-2004年北京市五环以内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特点,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变化趋势,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的效果、成就,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趋势开发利用程度成就主要问题引言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方的经济中心,北京市的土地资源经过长期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土地利用特征,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北京市土地利用状况。
由于北京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人口膨胀剧烈及建设用地需求旺盛,因此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尤显重要。
本报告分析北京市五环以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旨在揭示其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土地的途径。
一、研究区概况1.1 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北京(英语:Beijing Municipality)简称京,旧称Peking,是威妥玛式拼音法的译音。
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54分20秒,东经116度25分29秒。
全市南北跨纬度1度37分,东西跨经度2度05分。
北京市国土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218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86平方公里(中国城市第1名)。
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
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
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
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
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全市平均海拔43.5米。
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
北京市共辖14个市辖区、2个县,全市乡镇级区划数为317个,共有135个街道办事处和182个乡镇。
北京市政府位于东城区正义路2号。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等。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
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北京太阳辐射量全年平均为112~136千卡/厘米。
两个高值区分别分布在延庆盆地及密云县西北部至怀柔东部一带,年辐射量均在 135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区位于房山区的霞云岭附近,年辐射量为112千卡/厘米。
北京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800小时之间。
最大值在延庆县和古北口,为2800小时以上,最小值分布在霞云岭,日照为2063小时。
夏季正当雨季,日照时数减少,月日照在230小时左右;秋季日照时数虽没有春季多,但比夏季要多,月日照230~245小时;冬季是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少季节,月日照不足200小时,一般在170~190小时。
1.2 社会经济条件东城区:经济总量:2004年全区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
初步测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人均GDP达到58427元,比上年增长14%,按汇率折算,突破7000美元,达到7065美元。
整体经济运行态势呈“高开稳走”的运行趋势,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及全年的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分别为13.8%、13.2%、13%和10.4%,全区经济整体运行平稳。
产业结构:2004年全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3亿元,比上年下降3.4%,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3.4亿元,增长11.3%,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94.4%。
“两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区“两业”实现增加值170.2亿元,增长12.5%,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其中,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5.1亿元,增长12.8%,拉动全区经济增长上升5.7个百分点。
在国家政策扶植等因素带动下,全区非公经济增势强劲。
全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72.9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占全区经济总量比重达到47.6%,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已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西城区: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据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7.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3.6%,比上年增长14.0%,增幅提高1.5个百分点,增速为“十五”以来最高水平,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全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7亿元,比上年增长4.5%,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1.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89.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向更加适合首都中心城区特点的方向发展。
朝阳区:经初步核算,2004年朝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全年完成区级财政收入6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9.3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5%。
海淀区:2004年海淀区完成生产总值39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超过预期目标1.3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为20.8%,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
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5.8%、20.7%、17.6%,农业在平稳发展,先进制造业在提速发展,第三产业在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
丰台区: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004年丰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完成了预期的增长目标。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比上年下降7%;第二产业增加值76.7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83.2亿元,增长13.4%。
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0.4%、29.4%和70.2%,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其中,增值税2.1亿元,增长9.1%;营业税7.1亿元,增长33.7%;企业所得税1.5亿元,增长30.7%;房产税1.1亿元,增长0.9%。
全区财政支出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
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特点2004年北京市五环以内土地利用现状表Value Count 土地利用面积(公顷)所占比例0 9600 864 0.89%1 16500 1485 1.53%2 64400 5796 5.95%3 703200 63288 65.01%4 155000 13950 14.33%5 33900 3051 3.13%6 99000 8910 9.15%总计1081600 97344 100%(注:0代表未利用地,1代表水体,2代表绿地,3代表建设用地,4代表农业用地,5代表裸地,6代表道路。
以下各表中通用)根据上表可知,北京市五环以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004年北京市五环以内的土地总面积为97344公顷,其中主要为建设用地,其面积为632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01%,主要分布在四环以内及其周边;其次为农业用地,其面积为139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33%,主要分布在五环周边;还有道路用地面积为89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15%,贯穿于五环,连接各区;绿地面积为57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95%,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裸地面积为30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3%,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水体面积为14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3%,主要分布在中心和西北部;未利用地面积为864公顷,占北京市五环以内的土地总面积的0.89%。
根据土地详查数据统计,北京市五环以内土地总面积为97344公顷,2004年土地利用分类结构如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五环以内建设用地占了较大比重。
2004年北京市五环以内土地利用分类结构三、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变化趋势2000—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矩阵表20000 1 2 3 4 5 6 总计20040 1401300 0 71100 0 232200 0 0 17046001 1800 9105300 1032300 0 3965400 411300 0 145161002 2700 2365200 33705900 0 19422000 4352400 0 598482003 2700 5483700 7280100 513766800 83415600 19250100 0 6291990004 13500 4545900 2056500 0 123192000 5908500 0 1357164005 0 888300 896400 0 14336100 15693300 0 318141006 0 256500 468900 11499300 3988800 841500 72383400 89438400总计1422000 22644900 45511200 525266100 248552100 46457100 72383400为标准,转换关系如下:未利用地共减少10700平方米,其中1800平方米转化为水体,2700平方米转化为绿地,2700平方米转化为建设用地,13500平方米转化为农业用地;水体共减少13539600平方米,其中2365200平方米转化为绿地,5483700平方米转化为建设用地,4545900平方米转化为农业用地,888300平方米转化为裸地,256500平方米转化为道路;绿地共减少11805300平方米,其中71100平方米转化为未利用地,1032300平方米转化为水体,7280100平方米转化为建设用地,2056500平方米转化为农业用地,896400平方米转化为裸地,468900平方米转化为道路;建设用地共减少11499300平方米,且都转化为道路;农业用地共减少125360100平方米,其中232200平方米转化为未利用地,3965400平方米转化为水体,19422000平方米转化为绿地,83415600平方米转化为建设用地,14336100平方米转化为裸地,3988800平方米转化为道路;裸地共减少30763800平方米,其中411300平方米转化为水体,4352400平方米转化为绿地,19250100平方米转化为建设用地,5908500平方米转化为农业用地,841500平方米转化为道路;水体、农业用地和裸地的面积在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农业用地面积增长率最快为-45.02%,水体面积增长率次之为-36.78%,裸地面积增长率最小为-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