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大大加快,土地利用逐渐成为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淮安市作为江苏北部地区重要的发展地区,同样面临着土地利用的诸多问题,相关的政府部门对土地利用非常关注。淮安市政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2005年为基期年,提出2006—2020年的土地利用规划,通过调查,对淮安市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1、前言
土地是一切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载体,其可持续利用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土地资源的掠夺式使用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迫切要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源泉,也是一项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土地资源不可替代性及其稀缺性,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必须向持续、高效利用发展。
2、自然条件概况
淮安市地处苏北平原中部,淮河流域下游,介于北纬32°43´— 34°06´,东经118°12´-119°36´之间,东与盐城接壤,西与安微省毗邻,南与扬州隔高邮湖相望,北分别与宿迁、连云港两市相连,辖区总面积994997.2公顷(1492.50万亩)。
市域地势低平、平原广阔,仅西南地区盱眙县辖区内有低丘分布。地貌可划分为黄淮冲积平原区、江淮湖洼平原、低山丘岗三大类型。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一般地面高程在9-13m(以古黄河口零点为准)。淮安市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兼具有南北气候特征,光热水整体配合较好,季风气候典型,年平均降水量885-1015cm。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包括京杭大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干流、废黄河等9条流域性河流。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以及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
淮安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的有盱眙凹凸棒石粘土、玄武岩、白云岩,金湖、洪泽和盱眙的石油与天然气,楚州、清浦、淮阴区、洪泽的岩盐、芒硝等,这些矿产储量很可观,有较高的开采利用价值。其中尤以石盐储量最丰富,已探明的储量达111亿吨。
3、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淮安市土地变更调查资料,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为994997.2公顷(1492.50万亩),人均土地面积0.19公顷(2.85亩)(以常住人口计算)。全市土地总面积中,农用地 682797.1公顷(1024.2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8.62%;建设用地135524.1公顷(203.2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62%;其他土地176676.1公顷(265.0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76%。如下图表所示:
2005 年淮安市土地利用
面积(万亩)占总面积比例
(%)
再分类面积(万亩)
占所属地类
型比例(%)
农用地1024.2 68.62
耕地735.44 71.81 园地32.06 3.13 林地41.84 4.09 牧草地0.024 0.01 其他214.83 20.98
建设用地203.29 13.62 城乡建设用地164.95 81.14 交通运输用地8.95 4.40 水利设施用地26.25 12.91
未利用地265.01 17.76
自然保留地31.29 11.80
水域133.73 88.20
3.1农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
耕地: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735.44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71.81%;全市各县区耕地占农用地比例均超过65%,最高的楚州区耕地占农用地比例达到76.12%,处于省内较高水平。
园地:2005年全市园地面积32.06万亩,占农用地面积3.13%,其中金湖县比例最高,达5.58%。
林地:2005年全市林地面积41.84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4.09%,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丘陵地带,其中盱眙县的林地占农用地的11.03%。
牧草地:2005年全市牧草地240.00亩,主要分布在金湖县境内。
其他农用地:2005年全市其他农用地共214.83万亩,占农用地面积20.98%,主要以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设施用地,以盱眙、涟水、楚州三县区面积最大。
3.2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
城乡建设用地。2005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164.95万亩,占建设用地的81.14%,以486.78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城乡建设用地226平方米。其中城镇工矿用地26.65万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3.10%,人均城镇工矿用地97平方米。城乡建设用地中,城市用地仅8.44万亩,占建设用地比重4.15%,农村居民点用地138.33万亩,占建设用地的68.05%。从空间布局看,城市建设用地集中在清河区,淮阴、清浦和楚州四区。农村居民点以盱眙和涟水面积最大,其中涟水县农村居民点占其建设用地比重高达83.98%,是全市规划期内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重点区域。
交通运输用地。2005年全市交通运输用地8.95万亩,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40%;从交通用地占比来看,中心城区所在的清河区,由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道路交通用地相对占比较高,达到10.13%,最低的金湖县交通用地比例仅为2.42%,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水利设施用地。2005年全市水利设施用地26.25万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2.91%。各县区中金湖、盱眙两县水利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最高,分别达到23.94%和23.07%,洪泽县也相对较高,比例为13.53%。另外,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过境的楚州区水利设施用地占比也相对较高,达到11.12%。
3.3其他土地
2005年全市其他土地265.01万亩,其中自然保留地31.29万亩,占其他土地的11.80%;水域233.73万亩,占其他的88.20%,主要分布在洪泽县、金湖县和盱眙县。
4、土地利用特点与问题
⑴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所占比重较大。淮安地处江淮平原与宁镇丘陵的结合部,主要以平原水网为主,土地利用类型多样。2005年全市耕地占土地比重高达4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4.98%)。
⑵土地开发利用水平较高,但开发效益不高。淮安市土地耕作条件较好,农用地和耕地占土地面积比例也要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淮安市经济基础薄弱,土地开发效益相对较低。2005年淮安市地均地区生产总值5.65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产业增加值32.75万元/公顷,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3。
⑶建设用地扩张较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淮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后发优势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城镇扩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兴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的拓展等都加速了淮安市农地非农化进程,土地城市化速度远快于人口城市化速度。从1997年至2005年,淮安市建设用地规模持续扩张,建设用地总量净增12.07万亩,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建设用地扩张的速度也是呈明显升高的态势,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⑷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较大,统筹协调难度大。淮安市北部以平原为主,中部多河流湖泊,西南部为丘陵山地,明显的地貌差异导致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显著。各县区之中,靠近洪泽湖、宝应湖和高邮湖的洪泽县、金湖县和盱眙县的未利用地面积比重较大,其中洪泽县2005年未利用地比例达到了47.31%,而涟水县未利用地比重最小,只有2.01%。除洪泽县耕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偏低外,其他几个县区基本都在37%以上,其中涟水县耕地比重达62.55%。
5、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5.1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淮安市即将迎来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工业化高峰,规划期内城镇工矿用地需要保持较高的增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三淮一体”全面实施,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仍将长期保持旺盛的用地需求,新农村建设也需要一定的用地规模,这些都形成了对用地的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