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中国古代的谶纬之学
浅谈古代谶纬
摘 要:任何朝代的任何文体的出现,都是出于各种社会历史事务的需要。谶纬作为一种文体,作用是为解决某一 具体 的社会 历 史事务 而诉 之 于文字 ,谶 纬这种 文体反 映 的文化 不仅具 有社 会性 ,而且 具有 历史 的具体 性 ,研 究上 古文体 ,和 对古代 社会 的研 究都有 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谶 纬 ;起 源 ;发 展 ;意义
有史实记载的当 以 《 史记 ・ 秦 始 皇 这 个 时期 , 汉代 儒 学一 统 天 下及 本纪 》所 载 卢生奏 录 图书之语 为最早 。 独 尊 地位 的局面 被 打破 , 另一 个发 展 最 古 的谶书是 《 河 图》 、《 洛书 》 。纬 书 趋 势 是与 阴 阳五 行灾 异 谶纬 之 学结 合 的 内容萌 芽 于伏 生 的 《 尚 书大 传 》和 援 引 一些 自然 现 象证 明事件 。谶 纬 在 董仲 舒 的 《 春秋 阴阳 》 。 汉 代 以后 的沉 沦 , 从文 化 角度 来 看 , 殷 商 时期 , 人们 己创 造 了一种 至 是 儒 家 学 术 思 想 的 更 新 的 必 然 结 果 : 上 神 的观 念 ,称 为 “ 帝 ”或 “ 上帝 ” , 从 政 治角度 来 看 ,则 是统 治 者统 治 策 被 认 为是 上天 和 人 世 的最 高主 宰 。所 略 、政治文 化理性 化 的产物 。 有 自然 现 象 的变 化 以及 人类 社 会 的种 由于谶 纬 具有 神 秘性 和 随意 性 的 “ 神 ”是人 间万 事万物 的主 宰,人 间的 种变 动 ,在 殷 人看 来 ,都 处 于上 帝 意 特 征, 因谶 纬是 人 为 制作 的 ,统 治者 切 古 四祸 福 都 体现 了神 的 旨意 ,是 志 的支 配 之下 。面 对 神秘 莫 测 的 自然 意识 到谶 纬 可 能会 被利 用 来散 布 改朝 出于神 的安排 。 与人 生 ,面 对幻 想 中 的主 宰 万事 万 物 换代 的谣 言,统 治者 逐 渐 认识 到 其 中 谶 言 ,作 为 一 种 历 史 文 化 现 象 , 的上 帝 。人 们 渴望 能够 了解 上帝 对 自 的危 险 , 自魏晋 南 北朝 时 期 以后 屡加 是非 理 性社 会 的特 有 产物 。在 生 产 力 然与人 的预 先安排 。 禁止 。 隋炀 帝正 式 禁 毁之 后 ,谶 纬之 低 下 的历史 时 期 ,人 们 由于 缺 乏足 够 ( 二) 两汉 ——繁 盛时 期 书大 量散 失 ,从 此基 本 退 出历 史 意识 的知 识 和 能力 ,便 只 能借 助神 话 和 巫 谶 纬 于 汉 代 盛 , 汉 成 帝 时 的 赤 形态 的大舞 台。 术 的 方式 来 解释 自然 。而 在理 性 尚未 精 子 , 说是 “ 上 帝使 真 人 赤精 子 , 下 ( 四) 近代社会一 发展演变 上 升 到足 够 高度 的历 史时 期 ,人 们 也 教 我 此 道 ”(《 汉书・ 李 寻传 》) 。王 近 代 以来 , 中西 方文 化 的 交流 促 只能 用 神 话 的方 式 解 释 社 会 和 历 史 , 莽 时,哀 章 在铜 匾上 所 造 的谶 文, 进 的对 谶 纬 的更 深 的认 识和 研 究 , 中 用 巫术 的方式 来预 测天 意、推 断未来 , 其 一托名 “ 天帝 ” ,其一托 名 “ 赤 国学 者将 西 学 的理论 与研 究方法 应 用 以确 定和 指 导 自己的 行为 。从 某 种 意 帝 ”(《 汉书 ・ 王莽传 》) 。当时有 的谶 于 谶纬 中。 虽然封 建 势力 利 用谶 纬 是 义 上 说 ,原始 占 所 做 出 的预 言 即是 文 还 托丹 石 、铁 契 、石 龟 、虞 符 、 玄 不 容辩 驳 的 事实 ,西 方 的学 者 也 因带 谶 言的滥觞 。 印、石 书 、 玄龙 石等 。在 汉 代 谶 纬 的 有传 教士 的 目的对谶纬 之学 予 以评 判 , 谶纬 中 的 “ 纬” ,是相对 于经 而 言 盛 行 ,与 汉代 的 “ 天 人感 应 、 阴 阳灾 但他 们也 肯定 了谶 纬在 历史 中的价值 , 的 。经 是指 布 幅 上 的纵 线 ,纬 是指 横 异 ”的思想 泛滥是 分不 开的 。 西方 学者对 中 国现 的状 有细致 的剖析 , 线 。经 既 已被 用 来尊 称 儒 家典 籍 ,于 谶 纬大 盛 于 东汉 初 年 。东汉 光 武 对 中 国未来 有 深 刻 的思考 , 以此 提倡 是方 士 化 的儒 生 假托 孔 子 以神 学迷 信 帝刘 秀 曾 以符瑞 图谶 起 兵 ,即位 后 崇 科 学进 步 的 自 由思想 ,对 近 现代 中国 观念 解 释 经 义 的著 作便 被 称 为 “ 纬” 。 信谶 纬 ,刘 秀 正 是利 用谶 言 中 的天 意 人们 意识 的觉醒有 重要意 义 。 东汉刘燕 《 释名 ・ 释 典艺》说 : “ 纬, 或神 意,为 他 们 的起 兵制 造 舆 论和 根 三、谶纬 的研究意义 围也 。反复 围绕 以成经 也 。 ”这就 从语 据 的 。也 正是 在 这时 候 ,谶 与纬 完 全 谶纬包 罗万 象 ,它 既是封 建迷信 、 源 学 的角度解 释 了纬书 与经 书的关 系 。 融合 在 一起 ,不 可分 离 。 由于政 治 上 民 间信 仰、 传统 习俗 的载 体 ,又 有助 据 纬 书 的说 法 ,孔 子 继六 经 之后 又 作 的 需要 及人 们 对 自然 的认 识 有 限 ,刘 于 “ 补 史 、 考 地 、 测 天 、 考 文 、 征 了一 共 解释 、辅 翼 六 经 的著 作一 一 纬 秀 即位 以后 谶纬 神 学 不仅 合 法化 而 且 礼 ” 。谶 纬 的一大特 征也是 其重要 意义 书 。《 文 心雕龙 ・ 正 纬 》 认 为 纬 产 生 被 定 为 官方 哲 学 。谶纬 之 学 以此 成 为 是与 政 治 的密切 联 系 。谶 纬充 斥 着浓 于哀 平 之 际, 可 是 ,据 《 汉书 ・ 李 寻 东汉 统 治 思想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并 被 重 的神 学迷 信 色彩 ,被 历代 统治 者不 传》 ,西 汉成 帝时 即 已有 了 “ 六 纬 ”之 统治者 赋予神 圣性 。 同程 度 的利 用 。但谶 纬 中 包含 的 许 多 名。 纬 书 当大 致 产 生 于 西 汉 成 、袁 、 谶纬 大 量 吸收 今 文经 学 而成 ,反 天文 、历 数 、地 理等 古 代 自然 科 学知 平 时期 。 过 来 ,谶 纬又 为今 文经学 所用 。《 白虎 识 ,证 明谶纬 不 全是 荒 诞 的 。谶纬 所 二 、谶 纬及 谶纬 之学在 各个 朝 通 义》 是汉章 帝召诸 儒讲 论五经 同异 。 包 含 的忧 患 意识 ,像 如 何假 借 天神 以 代 的 不 同发 展 在 东汉 ,它是 钦定 的经学 教科 书。《 白 警 诫 皇 帝,使 之 减轻 剥 削压 迫 ,使 民 ( 一) 秦朝——起源时期 虎 通 义 》之 说 多 出 自谶 纬 ,其 中明确 休 养生 息,都 利于社会 与生 产 的发 展 。 谶 纬 的起 源 , 上 溯 到 殷 周 时 期 称 引 谶纬 就 有二 十 余 处,且 称 引经典 还 有 农 民起 义如 何 借用 谶 纬发 展 , 以 的 筮 。 东 汉 学 者 张 衡 曾在 上 疏 中 时 ,总是 先纬后 经 。 上 都证 明了谶纬 的重要 作用 。 说: “ 臣 闻圣人 明审律 历 以定吉 凶 ,重 ( 三) 魏晋 南北朝 至 隋唐 —— 缓慢 参考文献 : 之以 h 筮,杂之以九宫,经天验道, 沉沦 [ 1 ] 丁鼎 《 神秘 的预 言》 1 9 9 3 年1 O 本尽于 此 。 ”立 言于前 ,有征 予后 ,故 在 魏晋 南 北 朝时 期 ,谶 纬 经 历 了 月第 1 版 , 山西人 民出版 社 智者贵 焉 ,谓之 该书 。 ”这些 见解 有助 前 朝 的辉 煌 后 ,不容 于 庙 堂 ,又 受到 [ 2 ]黄 开 国 《 儒 学 与经 学 探微 》 于我们 理解 筮与 谶纬 的渊源 关系 。 传 统 思想 儒 、佛 、道 的 排斥 ,退 出大 2 0 1 0年 O 9 月 出版 “ 谶 ” 的 记 载 ,以 《 史记・ 赵 世 众 文化 ,逐 渐 由社会 主 流转 为 社会 潜 [ 3 ] 葛 志毅 《 汉代 谶 纬河 洛说 的历 家 》所 载秦 穆 公 时 的 “ 秦 谶 ”为 最 早 流 。 史文化价值 和 意义分析 》
浅谈秦汉时期的谶纬之学
浅谈秦汉时期的谶纬之学作者:罗荣辉来源:《家长·下》2018年第01期思想的历史犹如不息的河流,随着地形、气候等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并不断地引入支流,不断地冲刷着河床,不断地改变着自身的结构和性质,在深层涌动的是巨大的暗流,也许在某个时刻,就会裹和着泥沙,翻腾上来,泛起一片浪花,而后或继续前进,又或重新沉入河底。
在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笔者在这此要谈论正是这条思想长河中曾经泛起一片浪花的一股巨大暗流——谶纬之学。
基于此,这里主要谈论的是那个时代的特有文化,汉朝时期的谶纬之学。
何谓谶纬?何谓谶纬之学?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谶书”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是一种预言事关国家政教制度变革,关于改朝换代的吉凶的言词;“谶”又分为符谶、图谶等。
而“纬书”是相对于“经书”而言的,是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的一类书。
但从本质上来说,二者并没有不同,相为表里,没有严格的区分。
谶纬之学以阴阳说五行学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的,是一种毫无科学可言的、以神秘主义言说来预言未来的学说。
对于它们的解释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经部·易经六》也有详述。
谶纬之学源起何时?兴盛于何代?从以上对于谶纬和谶纬之学的诠释可以看出,其实谶书之事早已有之,其发端可上溯至战国时的邹衍,他在学习儒术的基础上加以变革提出了天人相与论和阴阳五行说,至秦时开始在政治上造成巨大影响,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就利用谶语制造了“大楚兴,陈胜王”。
汉朝是谶纬之学最兴盛的时期,成为统治阶级自己的理论,这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莫大关系。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导致了汉朝初期学术资料的严重匮乏,使得口口相授的儒家学说没有了统一的文本,从而造成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这也就让一些学术分子有了任意曲解儒家学说的可趁之机。
他们为了迎合统治者的意愿和需要,以虚妄迷信之言附会于儒家學说,把孔子神化,并使自己的主张观点借以获得正统的地位。
谶纬的名词解释
谶纬的名词解释谶维,这一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被广泛使用的神秘学术语,往往被人们用来研究并解释未来的预言和预测。
它是一个集宇宙、时间和人类历史于一体的知识体系,旨在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人类存在的方向。
谶维的含义既有超自然的预言和预测之义,也涵盖了周易、天文、历史、占卜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其核心思想是认为宇宙和人类的发展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先贤们就开始研究谶维,他们追寻着显而易见的事物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并试图通过解读宇宙的奥秘,来推测和理解人类的命运和历史走向。
谶维的研究方法十分繁复,其中包括算命、卜卦、批判性解读和模拟等多种途径。
谶维所揭示的信息往往是以象征和符号的形式存在的,需要经过深度解读才能理解其内涵。
比如,在《易经》中,八卦和六十四卦是谶维学中最常见的符号,其中每个卦都代表着不同的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和各种事物。
通过解读卦象的组合和排列,人们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和趋势。
另外,香港开奖现场直播结果-官方网站中的预言与谶维也有一定的关联。
在中国古代,为了预知未来,人们会以农历和天文观测等方式来研究谶维,比如揽星历法。
通过准确观测星体的运动,人们可以预测天灾人祸或是国家政局的变化,从而对社会和个人做出相应的调整。
然而,谶维并非只有超自然和天文方面的预言,它也包括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类行为的解读。
历史上有许多重大事件都可以通过谶维得到一定程度的预测,比如法国大革命和中国的历史变革。
通过深度研究历史资料和时代背景,人们可以揭示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
谶维的研究不仅限于中国,世界各地也有许多文化都有类似的预言和预测方式。
比如,希腊的神庙预言、麦基化预测法、犹太教的卡巴拉等。
这些文化中的预言和解读方式与谶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试图通过超自然力量和符号解析,来预测和解释未来的发展。
然而,谶维的研究并非完全科学可靠,对于它的真实性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争议。
【知识】说说“谶纬”
【知识】说说“谶纬”
“谶”是一种隐秘的语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告人政事。
汉以前在燕齐一带的方士中就造有“谶语”。
秦始皇时,方士卢生入海求仙,带回《图录》一书,中有“亡秦者胡也”的谶语。
《史记》中也载有《秦谶》。
“纬”是相对“经”而言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
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经学地位提高,产生了依傍、比附经义的纬书。
纬以配经,故称“经纬”;谶以附经,故称“经谶”;谶纬往往有图,故又叫“图谶”“图录”“图纬”;又具有符验,又叫“符谶”;以其是神灵的书,又叫“灵篇”。
谶纬以阴阳五行为骨架,是术数迷信与经学的结合,内容庞杂,其中有解经的文字,有古代的神话传说,有天文、地理及历法等自然科学知识,但它的核心是神学。
在谶纬中,孔子被塑造成一个能知过去、未来的伟大的“神圣”,并说孔子是“为汉制法”的神人。
孔子是怎样被神化的呢?《春秋纬》说,孔子是其母梦与黑帝交配而生,是黑帝的儿子,所以称“玄圣”;因其“首类尼邱,故名丘”。
说他的圣容,身长十丈,腰大十围,海口、河目、龙颡、龟脊、骈齿、虎掌、谷窍、雷声,眉比尧多四采,目比舜多十二瞳,掌上和胸上都带有天生的文字,站着像只凤,坐着像只龙。
还说,孔子制作《春秋》《孝经》等“五经”是根据“天命”来为汉制法。
孔子成为无其位有其实的通天“素王”,儒家的经成为神秘的“天书”。
谶纬在东汉时号为“内学”,尊为“秘经”,成为统治思想的组成部分。
(本文选自中华书局出版《中国人应知的哲学常识》)。
17高考历史语言之“谶纬之学”
17 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谶纬之学”一、“谶纬之学”的概念分析所谓的“谶纬”,其实是“谶”与“纬”的合称。
“谶”是秦汉间的巫师、方士编造的预言吉凶的隐语、预言作为上天的启示,向人们昭示未来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
如“亡秦者胡也”即为秦代的一句谶言。
“纬”即纬书,是汉代儒生假托古代圣人制造的依附于“经”的各种著作。
东汉时流传的“七纬”有《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孝经纬》和《春秋纬》,皆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
谶大概起源于先秦时期,《左传》中就有一些谶语的记载。
纬则较为晚出,通常认为出现在西汉。
后来谶、纬逐渐合流。
历史上有些比较著名的谶纬。
比如秦朝时,“亡秦者胡”,秦始皇误以为说的是匈奴,于是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后来历史表明,“亡秦者胡”指的是胡亥。
唐代时,有人预言“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以为是李君羡,找个借口把他杀了,结果历史表明预言说的是武则天。
南北朝后期,曾流传过一条神秘的预言,预言将有一位“黑衣人”降临成为天子以终结乱世。
初期预言是“亡高者黑衣”,结果穿黑衣的北周灭了高家的北齐,后来预言变为“黑衣临天位”,穿黑衣的佛教盛行,连皇帝都出家为僧了。
梁晨在《两汉谶纬之学的源流与兴盛》一文中指出:“作为中国神秘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截纬思想的内容十分庞杂,几乎包括了中国古代的,诸如天人关系、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天象星变,天文历法等方面的所有的神秘思想。
(一)上古天人关系思想最早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溯源于商代的占卜。
《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殷人把有意志的“神”(“帝”或“天帝”)看成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万事求卜,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卜于神,以测吉凶祸福。
在殷人的观念里,天人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神’“人”之间的永恒关系。
西周建立之后,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理论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周代人的眼里,“天”己经具有了一定的道德属性,“天”也是有意志的,并且“天”的意志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天命”便是“天”依据一定的标准,安排自然及社会的命运。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九:谶纬迷信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九:谶纬迷信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九:谶纬迷信谶是一种能够预示出吉凶后来应验的隐语。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过,秦始皇时流行很广。
西汉初社会安定,很少出现,到西汉末年,社会动荡,各种谶语与纬书结合在一起,逐渐流行。
王莽、刘秀都提倡这种迷信用来为自己改朝换代制造根据。
纬," 经之支流,衍及旁义",是汉代儒生用神学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
纬是对经而言,有经就有纬,如易和易纬,书有书纬。
纬书的名字都很怪诞,如易纬有《乾凿度》、《稽览图》等。
此外还有许多关于" 河图" 、" 洛书" 一类的纬书。
谶和纬本来是两码事,但随着六经的神秘化,纬书中也有些谶语,谶也往往假托圣贤之言,所以后来人们往往把谶和纬混为一谈,通称为谶纬了,其实谶完全是宗教迷信,纬书中则包含了一些具有哲学意义的理论。
其中最重要的是易纬中的象数之学。
易传中本来包含着象数,象即图象,就是阳爻(一)、阴爻(一)以及由其所组成的卦象。
数就是数目,最基本数是奇偶。
数中的奇偶与象中的阴阳相应。
易纬专门阐发易传中这部分内容,构成一个世界图式。
所谓象数之学,认为象和数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的本源,这就是象数之学坚持无中生有的宇宙发生论。
易纬《乾凿度》说:" 昔者圣人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也。
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
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
太易者,未见气也。
太初者,气之始也。
太始者,形之始也。
太素者,质之始也。
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论。
浑论者,言万物相混成,而未相离。
" 在《乾凿度》中更明确地说:" 易起无,从无入有,有理若形,形及于变而象,象而后数。
" 从以上两段材料可以看出宇宙发生的几个阶段是从无(太易)到有气(太初)到有形(太始)到有质(太素)。
其中" 易" 起自无,有一个由无入有的过程,从有理产生出形、象和数,象数变化产生万物。
浅论谶纬的起源及其象数思想
王 亚 平
( 国地 质大学 ( 中 武汉 )马 克思 主 义学 院 湖 北武 汉 40 7 ) 3 0 4 摘 要 : 认 识 谶 纬哲 学 的 本质 , 揭 开 披 在 它 身 上 的神 秘 面 纱 ,树 立 科 学 的世 界 观 、人 生 观 、价 值观 ,破
.
●.● ● _ .● .
O
l’ I ● ◆ .
。
●—●-●-●—●—●
河圈
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
一
一
球 体 是 由纵 横斜 各 方 向的 原 面交 叉成 的 。 同样 的 洛书 也有 一 个 口诀 :戴 九 履 一 、左 右 七 、 四 为 肩 、 八 为足 。四边 形 二 六 的 四正 四 维 ( 边 四 角 ) 四 皆合 于 十五 。 等 图象正 是 希 腊毕 达 此 哥拉 学 派 用小 石 子 表示 数 字 有 一定 的 相似 之 处 。 谶纬迷信在近现代中国是一种普遍社会现象 ,除少数知 识分子受近代以来科学风气的影响 , 不信谶纬外 , 上到上层统 治者 , 下至普通百姓 , 都不 同程度的迷信谶纬 。 从某种意义上 说, 同的谶纬信仰和习俗使民众有一种社会的认同感与归属 共 感, 它不仅促进 了一盘散沙似的民众结合在一起 , 也有利于国 家和社会对民众的控制 。 天命论 、 君权神授说是封建神权思想 的核心 , 也是近代以来没落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 近代之后, 随着社会的进步 , 科学的发展 , 人们越来越多的对谶纬 的功能 提出质疑 ,谶纬在近现代逐 步丧失了它存在的社会与文化基 础, 其危害性 日渐暴露。 这主要体现j=其一, 芏 谶纬观念禁锢 了民众思想。 谶纬预言使民众笃信宿命 , 崇尚天命, 消磨 了他 们 的意 志 , 使其 安 于 现状 , 思 进取 。 一 , 不 其 一些 民间 宗教 或 迷信 职 业者 利 用 人 们对 谶 纬 的 迷信 , 展 妖 术 、 施 装神 弄 鬼 、 骗 取钱 财 , 至 危 害人 们 的健 康 和 生命 。 三 , 甚 其 反动 的 秘密 宗 教 利用 谶 纬 危害 社 会 , 坏革 命 。 破 由于 多数 秘 密 宗教 带 有封 建 性 和落后性 , 加之宗教高层领导人政治野心的膨胀 , 在抗 日战争 和解放战争时期 , 这些反动的秘密宗教组织在 日寇与国民党特 务分 子 的 策动 下 , 动群 众 , 煽 成群 结 队 , 求医 治病 , 乩 问 , 扶 制造 谣 言 ,甚 至 举 行武 装 暴 乱 。 古人在观察宇宙中,物象和数是有一定联系的 ,物质几 其运动规律总是表现为一定的数量关系。 质的存在形式时间 物 与空 间 ( 、 原 长、 方形等 ) 都可以借用数字表现 出来 《 乾凿度》 关于象数的思想歪曲的表现了这样一个事实 。 《 但 乾凿度 中 有一段这样总结 “ 乾坤者 ,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这就 倒过来认为易卦的象与数是事物的根本 , 这样就变为完全的唯
中国的谶纬学与朝廷政治
中国的谶纬学与朝廷政治中国的谶纬学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学术领域,历史悠久而深远。
谶纬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谶言和纬纪,这些神秘的谶纬被认为是宇宙的奥秘以及命运的预兆。
而在朝廷政治中,谶纬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影响着君王的决策,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命运。
首先,谶纬学在朝廷政治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君王的决策上。
在古代中国,天子是君权至高无上的象征,他的决策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而君王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往往会请示谶纬学家,以便获得来自宇宙的预言和预兆。
这些预言和预兆往往会被视为君王的决策参考,因此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
例如,当君王面临战争、灾害或者政治危机时,他们会请示谶纬学家以获得指引和劝告,这些劝告会影响着君王的决策,从而对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谶纬学也在朝廷政治中被用于官员的选拔与选拨。
在古代中国,政府的官员选拔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过程,君王通过谶纬学来评估官员的才能和品德。
官员被认为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的能力和道德品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治理能力和稳定。
因此,朝廷会请示谶纬学家来审查和评估官员的能力和品德,并根据这些评估结果来决定他们的任免。
这种选拔制度对于确保政府的高效运转和维护国家的安定至关重要。
此外,谶纬学也在宗教与民众之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影响着朝廷政治。
在古代中国,宗教与政治密切相关,天地万物的运行与神奇的力量联系在一起。
谶纬学作为一种宇宙观的表达和官方的信仰系统,通过阐述宇宙的奥秘和解释自然现象来深化了君权神授的政治观念。
民众通常将谶纬学视为神秘而崇高的智慧,信奉其中的内容,以获得神力的庇佑和宇宙的启示。
这种信仰和宗教实践不仅固化了君权神授的政治秩序,还使得谶纬学成为朝廷政治的一个重要支持力量。
然而,尽管谶纬学在古代中国的朝廷政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在政治决策中,过度依赖谶纬学可能导致主观而片面的判断,忽视现实情况和科学合理性。
此外,它也容易被误导和滥用,从而成为对权力掌握者的操纵工具。
中国古代的谶纬和卜辞
中国古代的谶纬和卜辞在中国古代,谶纬和卜辞是两种神秘的预测方式。
谶纬是按照天文现象、自然灾害等来推断社会命运和政治变化的一种预言书,而卜辞则是通过读取甲骨、玉石、龟甲等上刻写的文字来预测未来的一种方式。
这两种预言方式在古代被广泛使用,并且在民间仍然保持着流传。
一、谶纬谶纬是中国古代预测的一种方式。
在古代,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预测方式。
因为古人信仰天命,相信历史是由神灵掌控的。
谶纬书也就是历史书,它预测的是一个朝代的兴衰,对决策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朝代使用的谶纬书也不同。
比如唐朝用的是《太微星镜》和《厨神经》,明代则用的是《明史谶》。
这些谶纬书的内容都十分玄学,往往需要特殊的方式解读。
谶纬书中常常采用冤枉、吉凶、象征等方式来表达预言,常常让人摸不到头脑。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稍微了解一下,谶纬书的具体内容,例如《千里查岗》中“白马非马”的问题,预示每个人在看待问题时需要审慎思考,不能轻信表面现象,观察问题的眼光要长远。
二、卜辞卜辞是另一种古代预测方式。
它是通过读取刻写在玉石、龟甲、甲骨上的文字进行预测。
在古代,卜辞常常被用来预知喜祥吉兆,如君主崩逝、战争开启、灾难来临等等。
甲骨文可谓是卜辞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记录了古代的一些历史事件,它的出现被认为是文字演化的开始,它被视为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宝藏。
甲骨文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它是中国古代使用的最早的书写系统之一。
甲骨文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既可以卜辞,也可以做公文记录。
但甲骨文并不是一种通用的写法,不同的部族、地区有不同的写法。
我们可以根据甲骨文上面的刻痕了解古代的历史事件,同时也可以研究古人的日常习惯。
在识读甲骨等卜辞时,我们将涉及古汉字的演变,尤其中文拼音和汉字结合使用。
这一方面对我们说话和写字能力的提高也有不少帮助。
总而言之,谶纬和卜辞在中国古代被广泛使用,并且已经流传至今。
它们的内容十分玄学,但是它也是历史的记录者,能够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古代历史,同时还可以让我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中国古代的谶纬中国古代谶纬神学
中国古代的谶纬中国古代谶纬神学一、谶纬的名义谶纬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特殊的文献现象,学界多认为其兴起于西汉,盛于东汉,魏晋时尚存遗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谶自谶,纬自纬,并非一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六·易类六》附录《易纬》案语云:“儒者多称谶纬,其实谶自谶,纬自纬,非一类也。
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
《史记·秦本纪》称卢生奏录图书之语是其始也。
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
《史记·自序》引《易》‘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汉书·盖宽饶传》引《易》‘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
’注者均以为《易纬》之文是也。
盖秦汉以来去圣日远,儒者推阐论说各自成书,与经原不相比附。
……则谶与纬别,前人固已分析之。
后人连类而讥,非其实也。
右《乾凿度》等七书皆《易纬》之文,与图谶之荧惑民志,悖理伤教者不同。
”1清代学者多沿此说,但谶纬并非如其所言截然不同,二者实有关联。
谶与纬常并称谶纬。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谶’,验也。
有征验之书,河雒所出书曰谶。
”2也就是说,“谶”指的是指示预言的书。
“纬”,本是相对“经”而言,段曰:“‘纬’,织衡丝也。
……汉人左右六经之书谓之秘纬。
”3也就是说,纬书是依附经义,以五行术数等方式来解释经书,主要是依托经书对谶进行解释。
可见二者是互相依附的。
谶语出现的时间较早,《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有记载始皇三十二年(前215),方士燕人卢生“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4,于是,秦始皇派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匈奴。
始皇三十六年(前211)更有“始皇帝死而地分”、“今年祖龙死”等多条谶语5。
这些谶语多有“秦亡”的含义。
谶语的出现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李贤注《后汉书·光武帝纪》引《尚书中候》。
由于谶的主要功能是制造舆论,为了扩大影响力,谶还经常和谣联系在一起,方便传唱,且多出于乱世。
《隋书·五行志》中也记录了相当数量的谣谶。
最新整理论“谶纬之学”对汉代公文的影响.docx
最新整理论“谶纬之学”对汉代公文的影响论“谶纬之学”对汉代公文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由统治者确立的官方意识形态,不论其科学性与先进性如何,一旦成为主流思想,必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追捧,进而影响深远。
西汉早期推行黄老之说,至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大一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之深直至当今社会。
到西汉中后期直至东汉时期,“谶纬之学”风靡一时,成为备受推崇的主流意识形态。
一、“谶纬之学”与汉代公文谶,是带有迷信色彩、能够预知吉凶的一类隐语;纬,是以神学理论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与引申。
谶纬,简而言之就是儒家经学的阴阳五行之说与宗教神学迷信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谶纬之学自其产生发展以来就不可避免地与政治产生着联系,公文是汉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工具,谶纬之学与汉代公文的联系亦甚为紧密。
这种联系首先于意识形态领域。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立的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哲学基础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并将天人关系构建成为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从而被统治者奉为圭臬。
尤其是灾异祥瑞之说,自其产生以来就与现实政治有着紧密联系,“天人感应”学说更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撑,正如董仲舒所言:“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
”①这种说法往往令统治者更加热衷于揣度天意,对祥瑞灾异之象怀有虔诚敬畏的心理。
谶纬之学直接继承了天人感应与灾异祥瑞之说,并继而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
一方面,统治者对此深信不疑,为其确立了政治上的垄断地位,王莽“改制”、光武“中兴”都曾以谶纬作为合法依据。
另一方面,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谶纬之学”对于广大儒生思想的渗透亦是根深蒂固,“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谶,兼复附以妖言。
”②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一般儒生都是汉代公文写作的主体,他们均沐浴在谶纬思潮中,受统治思想的驱使而写作公文,谶纬之学与公文的联系则由此产生。
从现实的角度看,谶纬之学的兴盛,致使汉代产生了许多与此相关的政治活动,对祥瑞灾异之象的重视即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两汉时期的谶纬文化
两汉时期的谶纬文化一、谶纬的起源谶纬是中国古代预测吉凶的一种神学文化,是谶和纬的合称。
《说文解字》:“谶,验也。
有征验之书。
河洛所出之书曰谶。
”东汉科学家张衡说:“立言于前,有征于后,故智者贵焉,谓之谶书。
”可以看出,所谓谶,即是可验证的预言,我们今天常说的“一语成谶”中的谶便是应验的意思。
最古的谶书是《河图》、《洛书》,谶书多托名于天命、神意。
《说文解字》:“纬,织横丝也。
”纵线为经,横线为纬,我们今天讲的经度、纬度,即是沿用的这个意思。
如同“纬”之于“经”,纬书也是相对于经书而言的,即由儒家七经引申而来,七纬有《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孝经纬》和《春秋纬》。
纬书出现晚于谶书,多托名孔子,对吉凶祸福和治乱兴衰的现象做出解释。
后来谶、纬逐渐合流,统称谶纬。
无论是谶还是纬,都是走向神学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在两汉时期盛极一时,谶纬的流行是当时经学神学化的一种发展倾向。
二、两汉时期的谶纬思潮两汉时期的谶纬之学盛极一时,对当时人们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很大。
它的兴盛迎合了民众对于未知事物认知的渴望,也顺应了“君权神授”合法性的舆论需要,同时,其与两汉经学的紧密关联,也给研究经学的士人提供了“神圣”的学术依据,促使儒学走向神学化。
两汉谶纬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哀帝之前,谶纬多是揭示灾异,讽谏、批判现实,谶纬学者要么不被重视,要么不为所容。
第二,王莽篡汉-刘秀复汉时期,谶纬在“助王”和“拥刘”之间产生分化,但功能上都是为合法性提供论证依据,骂对人的谶纬学者后来都当大官了。
第三,明帝、章帝之后,谶纬辅经、释经,后来发展为与经学并驾齐驱的正统思想,这时候流行经纬兼修,学好什么都有饭吃。
在谶纬盛行的时候,仍有一些学者反思谶纬的性质与功能后,提出了反对意见,比如科学家张衡。
在当时的文化氛围下,有这样清醒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三、经学与纬学的关系首先,谶纬的最初形式来源于儒家经学,而又不同于经学,它侧重的不是对现实的维护,而是对现实的批判,甚至通过对未来预言的鼓动作用,反过来使预言得以实现。
谶纬学说——精选推荐
谶纬学说 兴起于西汉武帝时期、泛滥于西汉哀平之世、盛⾏于东汉时代、衰落于魏晋之际的谶纬学说,对两汉的政治与思想产⽣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所谓"谶",是⽅⼠把⼀些⾃然界的偶然现象作为天命的征兆⽽编造出来的隐语或预⾔,常附有图,⼜称图谶。
谶的记载,当以《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卢⽣奏录图书之语为最早。
⽽最古的谶书是《河图》和《洛书》。
所谓"纬",是针对"经"⽽⾔的,为⽅⼠伟托孔⼦⽤诡秘的语⾔来解释经义的著作。
纬书的内容萌⽛于伏⽣的《尚书⼤传》和继起的董仲舒的《春秋阴阳》,汉武帝以后才出现托名于经书的纬书,同为神学预⾔,谶的产⽣先于纬。
汉武独尊儒术,经学被抬到崇⾼的地位。
在董仲舒天⼈感应的神学⽬的论影响下,神化孔⼦和经书的谶纬于此时兴起并发展起来。
当时,《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和《孝经》都有纬书,总称为"七经纬"。
哀帝、平帝之世,阶级及政治⽭盾相当激烈,豪强、宗室以及后党、外戚为争夺政权,展开了极其尖锐复杂的⽃争。
谶纬作为各种势⼒达到⾃⼰⽬的的⼯具,在此时泛监成灾。
王莽、刘秀称帝,都利⽤了鹰纬。
他们在建⽴政权以后,发诏颁命、施政⽤⼈也引⽤谶纬。
谶纬实际上超过了经书的地位。
汉江武帝中元元年(56),刘秀正式"宣布图谶于天下",计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还有托为伏羲到孔⼦演绎的三⼗篇,加上"七经纬"三⼗六篇,共⼋⼗⼀篇,使图谶成为法定的经典,享有神圣的地位。
刘秀还将其定为功令的必读书,"⾔五经者,皆凭谶纬说"。
儒⽣为了利禄,都兼习谶纬,称"七经纬"为"内学",⽽原来的经书反被称为"外学"。
其后,汉章帝⼜召集博⼠和儒⽣于⽩虎观讨论"五经"同异,由班固写成《⽩虎通义》,把谶纬和今⽂经学糅合在⼀起,使经学进⼀步谶纬化。
两汉谶纬论略
两汉谶纬论略黄朴民言灾异、重谶纬是两汉学术界的普遍现象,是当时无所不在、历时弥久的重要传统。
其中尤以《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在这方面表现最为显著。
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指出:“《公羊》喜谶”,“言谶文者多宗之”,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大致而言,谶纬是汉代学界所普遍热衷的话题,对两汉思想文化的演变曾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也打上了特殊的烙印。
一、谶纬的由来及其实质所谓“谶”,就是“图谶”,即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示冥冥之中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
它通常用荒诞不经的文字或图像编造,为实现某种特定的政治目的服务。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燕人卢生曾经“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
”“亡秦者胡”就是谶语,载有这种谶语的书就是谶书,或称图谶。
最早的谶起源于先秦时期,但较为零散,不成系统,甚至连普通的占验之书也可被称作谶书。
但是当既有神秘预言又有大量占验内容的《河图》、《洛书》在汉代广泛流行之后,“图谶”大多就专门用来指《河图》、《洛书》这一类图书。
所以,我们这里讨论的谶书,是特指一种神学迷信的占验书:“谶,河洛书也”[1];“谶,验也,有征验之书。
河、洛所出书曰谶。
”[2]所谓“纬”,就是以神学理论附会儒家经典,以解经为比附的纬书。
清代苏舆《释名疏证补》指出:“纬之为书,比傅于经,辗转牵合,以成其宜,今所传《易纬》、《诗纬》诸书,可得其大概,故云反覆围绕以成经也。
”刘熙《释名·释典艺》亦云:“纬,围也,反复围绕,以成经也。
”从“纬”的命名即可以看出它与经之间的关系。
可见“纬”之实质乃是神学迷信、阴阳灾异之说与儒家经义的结合。
与“谶”相比较,“纬”较为晚出,通常认为它最早见于《汉书·李寻传》,李寻上王根书中提到:“太微四门,广开大道,五经六纬,尊术显士。
”学术界一般观点认为,与汉代思想界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泛滥的结果相同步,从西汉中晚期起,社会上开始流行谶纬之风,并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众多经生儒士对此十分敏感,很快认同了谶纬之学,并充分加以汲取,以补充丰富自己的思想体系,所以他们往往以“博通五经,尤善谶纬”[3]而受到统治者的赏识与重用。
浅论汉代谶纬
浅论汉代谶纬赵月刚韩志强(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摘 要]谶纬是汉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它是以天人感应为核心,以阴阳五行来解释经学而产生。
谶纬盛行是与经学自身的发展分不开的,它与汉代儒生的社会地位有关,又是“学随术变”的必然。
在特定的环境中,谶纬被一些人用作王权争夺的工具。
王权们不断改造谶纬的功能,使谶纬限制王权的积极功能减弱,加上学者对谶纬的怀疑批判和古文经的突起,导致谶纬逐渐衰落。
[关键词]谶纬;经学;学随术变the Preliminary Discuss of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between the Western Han andthe Eastern Han DynastyAbstract: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is a kind of unique cultural phenomenon in the Western Han and Eastern Han dynasty. It came from the explanation of Confucianism using the way of Yin-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The core of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nature. It became prevalence in the Western Han and the Eastern Han dynasty,which was re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the inflated desires and the social class of the adherent of Confucius,the way of popular thinking in that period and the learning changes with the academy.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was used as an undisguised tool to fight for royal power by some people in the particular political background. The rulers transformed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and made it lose the active particularity function to limitation the royalty gradually. In addition,the suspicion and criticism of schola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uwenjing which result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Key words: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divination combined with mystical Confucianist belief谶纬是汉代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浅论谶纬之学
浅论谶纬之学内容摘要:谶纬是汉代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汉人对谶纬的批判出发点并不一样,因此很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纬学,并且对“谶纬”加以界定。
关键字:谶;纬;谶纬;重新审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关于谶纬的经典论述认为“儒者多称谶纬,其实谶自谶,纬自纬,非一类也。
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
……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
……盖秦汉以来去圣日远,儒者推阐论说,各自成书,与经原不相比附。
如伏生《尚书大传》、董仲舒《春秋阴阳》,核其文体,即是纬书。
特以显有主名,故不能托诸孔子其它私相撰述,渐杂以术数之言,既不知作者为谁,因附会以神其说。
殆弥传弥失,又益以妖妄之词,遂与谶合而为一……后人连类而讥,非其实也。
右《乾凿度》等七书,皆《易纬》之文,与图谶之萦惑民志、悖理伤教者不同。
”在汉人的思想领域里,并不像后世理性昌明之后那样纯粹、高雅,硬要分出二者的区别,其实也仍然是一种“宗经气自理在作怪,即将谶纬中之“谶”,视为低级的迷信,而“纬”,则是“经”的延伸,“圣人作经,贤者纬之”,其实“纬书”,只是相对于经书而形成的一种形式或称呼,而“图谶”,则是纬书创作的一种主要手段与方法,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所以只有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才更加符合汉代的实际情况,才能揭示出其在思想史上的真正意义。
一、有关谶纬的几个概念探讨两汉之际的“谶纬”,不可不先对“谶”、“谶书”、“纬书”、“谶纬”这几个概念进行界定。
《说文》云:“谶,验也。
”吕思勉先生说:“谶纬相附,始于西京之末。
若徒论谶,则其所由来者旧失。
《说文•言部》:‘谶,验也.有征脸之书。
’《竹部》:‘谶(签),验也。
’二字音义皆同,即今所谓豫言也。
……今俗所谓求签,实即求谶。
乃古之遗言也。
特世莫知谶(签)谶同字,遂昧其本义尔。
“谶”的含义是“验”,引申为能够灵验的预言顶兆,通常指预言吉凶祸福的隐语、符、图、物等。
吕思勉先生认为谶与签音义皆同,谓今俗所谓求签实即求谶,颇有道理。
浅论汉代谶纬
浅论汉代谶纬赵月刚韩志强(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摘 要]谶纬是汉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它是以天人感应为核心,以阴阳五行来解释经学而产生。
谶纬盛行是与经学自身的发展分不开的,它与汉代儒生的社会地位有关,又是“学随术变”的必然。
在特定的环境中,谶纬被一些人用作王权争夺的工具。
王权们不断改造谶纬的功能,使谶纬限制王权的积极功能减弱,加上学者对谶纬的怀疑批判和古文经的突起,导致谶纬逐渐衰落。
[关键词]谶纬;经学;学随术变the Preliminary Discuss of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between the Western Han andthe Eastern Han DynastyAbstract: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is a kind of unique cultural phenomenon in the Western Han and Eastern Han dynasty. It came from the explanation of Confucianism using the way of Yin-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The core of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nature. It became prevalence in the Western Han and the Eastern Han dynasty,which was re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the inflated desires and the social class of the adherent of Confucius,the way of popular thinking in that period and the learning changes with the academy.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was used as an undisguised tool to fight for royal power by some people in the particular political background. The rulers transformed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and made it lose the active particularity function to limitation the royalty gradually. In addition,the suspicion and criticism of schola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uwenjing which result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Key words: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divination combined with mystical Confucianist belief谶纬是汉代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谶纬学说——精选推荐
谶纬之学1概述编辑本段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
“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又分为符谶、图谶等;“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
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
魏晋后日渐衰落,刘宋后谶纬之书亦受到历朝查禁,所存仅少量残篇,有明《古微书》、清《七纬》等辑本存世。
谶纬之书除其中包含的迷信成分外,还含有某些古代自然科学知识。
2简介编辑本段西汉末年,随社会矛盾的加剧,谶纬之说开始广泛流行。
谶纬是一种庸俗经学和神学的混合物。
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的图书符箓。
这类宣扬迷信的作品,往往有图有文,所以也叫图书或图谶;为了显示它的神秘性,又往往作一些特殊的装饰(如王莽的《金匮书》和刘秀的《赤伏符》)或染成一种特殊的颜色(如《河图》、《洛书》被染成绿色),所以又称符命或符箓。
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解释。
因为经文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为了把儒学神学化,纬书就假托神意来解释经典,把它们说成是神的启示。
谶纬说中虽然也包括一些天文、历法和地理知识,但大部分充满着神学迷信的内容。
这时今文经学同谶纬之说结合起来,更成为十分荒谬、烦琐、庸俗的混合物,成了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严重障碍。
东汉统治者一开始就利用谶纬之说,并力图把它合法化。
光武帝于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后汉书·光武帝纪》),把图谶国教化。
汉章帝更于建初四年(公元79年)召集白虎观会议,这次会议的讨论记录,后来由班固整理成书,名为《白虎通德论》,或简称为《白虎通》、《白虎通义》,成了谶纬国教化的法典,使今文学说完成了宗教化和神学化。
3事例编辑本段3.1公孙病已当立西汉孝昭帝元风三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两灵异事件:一、“泰山有大石自起立。
”泰山是古代中国的天子偿进行封禅的之地,对于当时地汉王朝许多人来说,泰山既神秘、又神圣。
谶纬之学名词解释
谶纬之学名词解释
谶纬之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卜筮学派,也称为“谶学”、“纬学”,主要研究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卜筮预测。
它起源于古代的巫术、神秘主义和宗教信仰,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卜筮体系和丰富的卜筮理论,对中国历史、文化、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谶纬之学包括两个方面,谶和纬。
谶是指以自然界的变化为依据的卜筮,主要涉及天文、地理、气象、动物、植物等多个方面的观察和推断,例如:“望气”、“鸟卜”、“梦卜”等。
谶学认为,自然现象的变化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可以预测人类的命运和历史的发展。
纬是指以人类社会的变化为依据的卜筮,主要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观察和推断,例如:“演兵纬”、“马前纬”、“左传纬”等。
纬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变化与人类自身的行为和选择息息相关,所以通过观察社会的变化和人类的行为,可以预测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命运。
总之,谶纬之学是整个中国卜筮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古代的谶纬之学
摘要: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
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大量的研究和数据告诉我们,占卜、测字、算命,这些都曾是谶纬的一部分,本文将探究谶纬文化的流变,解构封建迷信的真实面目,以及对谶纬之学的思考。
关键词:谶纬之学发展思考
一、谶纬之学的基本内涵
谶纬之学,中国两汉时期一种把经学神学化的学说。
“谶”是一种隐秘的语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告人政事。
谶书是占验书,“纬”是相对“经”而言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
谶与纬作为神学预言,在实质上没有多大区别,但就产生的先后说,则谶先于纬。
汉以前在燕齐一带的方士中就造有“谶语”。
秦始皇时,方士卢生入海求仙,带回《图录》一书,中有“亡秦者胡也”的谶语。
《史记》中也载有《秦谶》。
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经学地位提高,产生了依傍、比附经义的纬书。
纬以配经,故称“经纬”;谶以附经,称为“经谶”;谶纬往往有图,故又叫“图谶”、“图录”、“图纬”;以其有符验,又叫“符谶”;以其是神灵的书,又叫“灵篇”。
二、谶纬之学的发展演变
从谶纬演变的历程来看,谶纬在经历了汉代的辉煌之后,不容于庙堂,又受到儒、佛、道三教的排斥,便由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转为社会潜流,逐渐退出精英文化圈。
东汉初年谶纬大盛。
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以符瑞图谶起兵,即位后崇信谶纬,“宣布图谶于天下”,谶纬之学遂成为东汉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神圣性。
当时用人施政、各种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依谶纬来决定;对儒家经典的解释,甚至也要向谶纬看齐。
谶纬在汉代的流行,是与汉代思想界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泛滥分不开的。
谶纬与经学的结合,推动了汉代经学的神学化。
谶纬之学对东汉政治、社会生活与思想学术均产生过十分重大的影响,在东汉末年渐衰。
由于谶纬本就是人为制作的,可以被一些人利用来散布改朝换代的政治预言,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危险,魏晋以后屡加禁止。
隋炀帝正式禁毁之后,谶纬之书大量散失。
汉代以后谶纬的沉沦,从文化角度来看,反映了儒家学术思想的更新;从政治角度来看,则是统治者统治策略、政治文化渐趋理性的产物。
从文献整理来看,清代的谶纬辑佚主要为经学研究服务,学者
辑佚谶纬的动机在于从文献中寻找可以辅助经义的微言大义,因此,谶纬辑佚在经学"复盛"的清代达到顶峰,当时出现的谶纬辑本基本上恢复了谶纬文献的原貌。
晚清谶纬学一方面受清代前期谶纬学研究的学术启发,另一方面籍今文经学复兴之势进入了来越多的学者的研究领域。
具体来说,晚清谶纬学研究分为典籍考据和思想研究两部分。
在经学家眼中,谶纬典籍的主要功能是笺注经学,这说明谶纬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仗于经学研究而展开,还未成为完全独立的学术研究对象。
关于谶纬思想的研究,晚清经学各派围绕谶纬起源、谶与纬的关系这两大基本问题展开争论:今文经学家严分谶、纬,信纬而不信谶,对谶纬之学曲为回护;晚清古文经学家,主张“六经皆史”,不相信六经中的神话传说,反对谶纬中的荒诞之说;宋学家的态度更为坚决,对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将谶纬混入经学提出了批评。
虽然各派经学家的谶纬观不同,但他们却有一致的目标,那就是通过复兴上古绝学,重振儒学。
综观整个晚清谶纬学研究,还是未能突破经学研究的局限,各派经学家往往从各自的经学立场出发来理解谶纬,赞同谶纬者,无法圆满地为谶纬中存在的荒诞成分辨护;而反对谶纬者,又用谶纬来笺注经书。
因此,经学家们常常陷入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之中。
民国时期,没有新的谶纬辑本问世,民国学者主要是在清代辑本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增补的工作,在谶纬辑佚方面的兴趣大不及清代学者。
从谶纬文献的题录、刊刻、出版情况来看,谶纬辑本的出版在清代相当可观,在民国时期则相对萧条;经学时代结束后,虽然现代意义上的谶纬学研究文献的出版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谶纬学研究与其他传统学术研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
民国时期,经学走向终结,激发了人们对谶纬的重新反思;同时,现代学术范式的确立也推动了谶纬学研究领域的创新。
就谶纬的专题研究来看,民国时期的谶纬学既延续了晚清时期谶纬研究的课题,在研究方法上还带有一定朴学色彩;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有别于晚清谶纬学研究的新特色。
就谶纬与民国其他学术的关系来看,民国学者将谶纬研究引入哲学、历史、经学、宗教、民俗等学术研究领域,多纬度解析谶纬的内涵,为以后的谶纬学研究指示了方向。
近现代中国社会,政治斗争尖锐,为谶纬重新发挥其政治效力提供了条件。
民间的谶纬信仰与晚清统治者的谶纬统治产生了“谐振”效应,共同造成了晚清时期谶纬迷信泛滥的局面;康有为以“我注纬书”的思路,借纬书神化孔子,倡言托古改制,而神化孔子的背后隐藏的是,改良派与顽固派、革命派的政治斗争和政治分歧;谶纬在农民运动中盛行,既是社会动荡、危机环境下的产物,又反过来为动荡、迷乱的情势火上浇油。
辛亥革命后,谶纬的政治效力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终结,只不过整个中国社会经过科学、民主精神的荡涤,民主共和取代了皇权政治,封建迷信的势力大大消减,谶纬又一次在政治领域沉寂。
从谶纬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来看,谶纬文化在近现代民间社会中有多种流变形式,是迷信、俗信的复合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谶纬文化具有社会调适、社会整合和控制及文化功能。
同时,近代之后,谶纬迷信逐步丧失了它存在的社会与文化基础,其危害性逐渐暴露,因受西方科学
民主思想的不断浸润,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批判的目光投向谶纬迷信。
他们运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揭示谶纬迷信的本质,并把对谶纬迷信的批判与反封建的口号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思想启蒙和风俗改良。
在现代化潮流的影响之下,从清末开始,中国的政治精英普遍视谶纬为现代化的对立物,各政府对谶纬等迷信都进行了取缔,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社会进步潮流。
此外,我国的一批珍贵的清代谶纬辑本在近代东流入日,为日后日本谶纬研究的崛起奠定了文献基础。
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为谶纬之学与西学的沟通与联系提供了契机,中国学者不但将西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谶纬研究中,还有意识地对比谶纬与西学。
日本的谶纬学研究因地缘与历史背景,较之西方诸国,起步较早、涉入亦深,虽然他们还是把以孔孟为中心的儒教看作是正统,把谶纬当成异端。
但同时,他们却又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了谶纬存在的学术价值,启发了后世学者研究谶纬的兴趣以及跳出经学束缚的勇气。
来华的传教士对谶纬之学的评判,尽管不同程度的带有传教的功利性目的,在问题的论证上有欠妥之处,但毕竟体现了他们对中国现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中国未来的思考,他们普遍认识到谶纬是阻碍中国思想与学术发展的虚妄之学,提倡用科学予以破除,向中国传播西方科学、自由思想,在近现代中国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
三、对谶纬之学的评价与思考
谶纬在汉代的流行,是与汉代思想界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泛滥分不开的。
谶纬与经学的结合,推动了汉代经学的神学化。
谶纬之学对东汉政治、社会生活与思想学术均产生过十分重大的影响,在东汉末年渐衰。
由于谶纬本就是人为制作的,可以被一些人利用来散布改朝换代的政治预言,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危险,魏晋以后屡加禁止。
隋炀帝正式禁毁之后,谶纬之书大量散失。
谶纬充斥着浓重的神学迷信色彩,注定不能与儒家经典长期并行,很快就从经学中被剥离了出去。
但谶纬中并非全是荒诞的东西,其中还含有许多天文、历数、地理等方面的古代自然科学知识。
此外,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作为两千年中国君主专制社会的最高伦理规范,其最初的确切表达即是《白虎通义》从礼纬《含文嘉》中引来的。
参考文献:
[1] 梁晨.两汉谶纬之学的源流与兴盛[D].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师范大学,2007.
[2] 李中华.谶纬与神秘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3] 沈丽霞,郭伟华,天红芳.西汉末年谶纬学流行原因的分析[J].作家,2010.
[4] 齐继伟.汉魏六朝时期谶纬之学的流变[J].运城学院学报,2014.
[5] 张天骄,孟宪清. 理性与文明为何不尽同步——论两汉时期谶纬之学的盛行[J].临沂大学学报,2015.
[6] 吴从祥.谶纬与汉代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