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岁寒三友 梅香正浓》精品教案_3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岁寒三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岁寒三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岁寒三友》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分析:竹与松、梅一样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受到人们的喜爱。

历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吟颂松、竹、梅的诗篇很多。

作为小学生不仅要学习好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对于传统文化应该起到传承的作用。

在“岁寒三友”这个单元当中,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年代等多个维度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体会“梅竹松”的品性。

4.教学目标:4、充分发挥诗画结合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1、“岁寒三友”分别是什么?2、这个单元围绕着这个主题布置了几篇课文?分别从什么角度诠释的“岁寒三友”?3、你喜欢那篇课文?为什么?4、这个单元的实践活动是什么?这次的松竹梅书画作品展示活动准备怎样做来参加这个实践活动?一、导入: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岁寒三友”有特殊的情感,有很多文章赞颂它们,今天我们能够有幸一起欣赏三位名家的诗画。

下面请同学借助每首诗旁边的画,以及下面的文字和自己以往学习古诗的基础,初步理解一下三首古诗。

二、初步理解诗歌:学生自学进行画批。

在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交流[投影出示步骤、要求]过渡:刚才同学们各个小组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就通过交流在全班分享我们的学习成果。

先来看第一首诗:三、深入理解诗歌,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大意:卧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竹叶沙沙地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呼饥号苦的喊声。

在州县里像我们这些地位卑下的小官吏,民间每一件小事如同画上每一条枝叶总牵动着自己的感情。

通过观察画面展开联想,你有什么体会?可以看到画上竹叶基本向下。

从这里能够体会出什么?郑板桥是用竹叶来表示俯视民间疾苦。

诗人躺在书斋听到风吹竹子的萧萧声,疑心是反映民间疾苦的呻吟,这足见诗人对民众的关心和理解。

重点体会: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从而感受到竹的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

带着这些想象和感受,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感受深的诗句。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岁寒三友 苍松怪石图题诗》精品教案_3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岁寒三友  苍松怪石图题诗》精品教案_3

一、谈话引入在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唯有松、竹、梅傲立于风雪之中。

而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风雪洗礼松更翠,大雪压枝更挺拔。

正如陈毅所写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同走进书画的历史长廊,去欣赏清朝诗画家李方膺的作品《苍松怪石图题诗》。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二、交流资料。

1、学生交流诗画家李方膺的资料。

2、教师根据情况做适当补充。

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画家。

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等。

通州(今江苏南通)人。

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以卖画为生。

与李鱓(shàn)、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

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

著《梅花楼诗钞》。

三、初读古诗,体会诗情画意。

1、(课件出示苍松怪石图)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2、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特别强调“阙、迥”的读音)4、全班齐读齐读5、仔细欣赏图画,这是怎样的松树和石头?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画家李方膺寥寥几笔就把松树的挺拔、苍劲、历经风霜而傲然凛立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1、学习第一层。

(即: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1)自读诗歌前两句,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知道这两句写出了松树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层。

(即: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1)诗人仅仅是因为松树为大地增添了些许绿色而赞美它吗?请默读3、4、5句,你又读懂了什么?(2)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课文《梅香正浓》教案

课文《梅香正浓》教案

课文《梅香正浓》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梅香正浓》,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把握文章主旨和大意。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字典、词典独立解决字词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增强对传统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梅香正浓》是一篇描写冬季梅花的小说,通过描绘梅花的高洁、坚强和美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结构,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主旨。

2.3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描写梅花所表达的美好品质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通过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问题。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主旨。

3.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梅花所象征的美好品质。

3.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生字词。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评价。

5.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在生字词学习和文章理解方面的掌握情况。

5.3 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美好情感的体验和态度,评价学生在珍惜生活、热爱美好事物方面的表现。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直观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习兴趣。

6.2 情感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6.3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章:教学活动7.1 课前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梅花的诗词、故事等,进行分享,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作者:涂娟来源:《新课程教学》2016年第06期《岁寒三友》为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学习内容.该单元由三个诗画欣赏,三篇拓展阅读,三句相关对联和一个相关主题综合活动组成.在这个单元当中,选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年代等多个维度,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体会“岁寒三友”的品性.纵观整个单元,将设计4步完成学习任务.一、分组自学三首古诗,初识“岁寒三友”1看图识物,知道“岁寒三友”分别指的是什么.2讲述由来,了解“岁寒三友”.3整体了解学习内容:这个单元围绕这个主题有哪些内容?4学习语文天地中的三句对联,初步感知“岁寒三友”的品格.5根据学生喜好,自由分成墨梅组、墨竹组、苍松组.6用“五读法”分组自学古诗三首,合作完成表格,并针对其他两首诗各提出一个问题.(完成学习单.)一读,读准字音.(借助生字条中的拼音,将每一个字读正确,每一句诗读通读顺.)二读,读出节奏.(尝试画表示停顿的斜线.)三读,读懂诗意.(借助工具书和诗画欣赏,了解故事创作背景以及诗句的意思,并完成学习单.)四读,读出画面.(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与意境,有感情地朗读.)五读,熟读成诵.(各小组讨论诵读形式,在背诵中深化理解,积累语言.)作业:布置学生用毛笔书写赞美松竹梅的诗文、对联,或用国画等形式画一画松竹梅.二、深入学习主体课文,感知“岁寒三友”(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体会和感悟“岁寒三友”的象征精神.2学习并尝试进行书画欣赏,感受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中国书画的艺术魅力.3初步体会和感悟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4自读课文,尝试仿写诗画欣赏.(二)课前准备1课件.2制作学习单、资料单、仿写单.(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回忆“岁寒三友”(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岁寒三友的由来,知道了这三友指的是——(板书:梅、竹、松.)(2)它们在岁寒中同生,被中国古今文人墨客所仰慕.今天,咱们就一块来学习并欣赏有关的诗与画.(板书:诗画欣赏.)2初读文本,感知“岁寒三友”(1)(出示三个学习内容.)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这三个文本,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关注整体:这三个文本的结构都是——诗、画、诗画欣赏.关注诗画:都是什么画?有什么特点?(都是中国画,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大家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这诗又是用纯熟而有神韵的书法写出来,配上红色的名人印章,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关注诗:①注意诗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这三首诗的题目都是《**图题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三个题目,注意停顿.②我们把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叫——题画诗.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曾经学过三首题画诗,一起来吟诵一下.(《画》《画鸡》《惠崇春江晚景》)③你们看,在这三幅中国画的空白处,都有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的诗句.中国画与题画诗两个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景.④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这三首诗,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写的都是景物,它们不畏严寒,在恶劣的环境中能独善其身,并保持旺盛生命力.)上节课你们填写了表格,谁来说一说:每首诗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象征了怎样的精神?(出示表格)⑤像这种借托一种景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之为——托物言志.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首诗也用了这样的表现手法?读一读.(《石灰吟》《梅花》《竹石》)(2)小结:刚刚我们从整体、诗、画几个角度阅读了文本,对学习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但光有这样的感受还不够,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这些诗与画.(3)你们对“欣赏”一词,有着怎样的理解?(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4)要想“欣赏”诗与画,就得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与作者有心与心的交流,以达到“共鸣”. 我们先从练习欣赏古诗开始.3汇报展示,感受“岁寒三友”(1)(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上节课,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成了三组,运用老师提供的学习古诗的“五读法”进行了自主学习,现在我们来汇报展示一下各小组的学习成果.(2)汇报展示.①诵读古诗.你们小组采用什么方式读古诗?其他小组听一听,他们有没有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如果他们做到了,我们就送给他们小组热烈的掌声!②交流体会.古诗不仅要读好,还要读懂.你们借助诗画欣赏读懂了什么?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③答题释疑.上节课每小组针对其他小组学习的古诗各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你们准备好了吗?有请主考官提问!墨梅组:A梅花的颜色多样,有红有黄有白,为什么诗中却说“个个花开淡墨痕”?(联系上句理解:梅树吸收了洗砚池融进的墨水,好像都带着淡淡的墨痕.根据画理解:画中的朵朵梅花都是点墨而成.)B诗中的“清气”指什么?(指清香,也指清高的气节.)墨竹组:A诗句中的“一枝一叶”比喻什么?B“总关情”的“情”指的是什么情?(民间的各种动静、动向.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苍松组:A全诗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解.B 该诗如何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苍松的精神?4学习诗画欣赏,尝试仿写(1)赏完了诗,再来欣赏画.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这些画?(从画的立意、布局、形象、用色,从笔法、构图等方面.)(2)小结:编者在诗画欣赏中写下了许多文字,这些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画作品.(3)以《墨梅图》诗画欣赏为例,你细细读一读,发现它是怎样介绍诗和画的了吗?(4)快速浏览一下其他两篇诗画欣赏,你还发现诗画欣赏里写了什么?(5)小结:课文中的诗画欣赏,一般先介绍作者,让我们对画家诗人的品格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然后交代诗画的创作背景,让我们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境下创作出诗与画的;最后,作者带着我们一起剖析了画面的形象、笔法、构图,与题画诗对照,帮助我们理解诗意.(6)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资料,选择一幅画,可以尝试仿写诗画欣赏.(7)交流仿写短文.5总结迁移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名诗、名画,受到了艺术熏陶,得到了美的享受;我们从中习得了欣赏的方法,可以尝试着仿写诗画欣赏.(教师推荐课外阅读《诗画鉴赏》一书.)今后,我们还可以独立去欣赏更多的诗与画.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也可以为诗配画,给画题诗,诗画一体.这样,便于我们理解和识记古诗.(四)板书设计三、学习拓展阅读课文,深交“岁寒三友”课前布置:学生课外查阅松竹梅的相关知识,可以是赞颂松竹梅的诗文,可以是具有松竹梅品格的人物事迹.1交流课前查找赞颂松竹梅的诗文.2提出本课学习任务:学习现代文《黄山松》《竹颂》《梅香正浓》.3交流、学习.4交流课前收集的具有松竹梅品格的人物事迹.小组内传阅,学习.四、举办参观书画展览,赞颂“岁寒三友”1参展.将学生的有关松竹梅的书画作品展示出来.2评议.自由参观,选出印象最深的作品,可以是书写美观、大方的书法作品,也可以是精美、有意境的绘画作品.3赞颂.可以从书画展中选出印象最深的对联、诗文进行背诵,也可以是自己阅读中喜欢的有关松竹梅的诗文.表现形式可以是独诵,可以是集体朗读,可以是领读,也可是以配乐朗诵.(责任编辑:赵继莹鄢林敢)。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梅香正浓》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中《岁寒三友》中的一篇拓展课文。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自读自悟,感知文章内容,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

2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通过史可法的感人事迹,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来体会民族英雄所具有的民族气节和崇高气概,并与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

2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CAI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学生预习。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延伸
梅香正浓
规劝皇帝——忧国忧民
誓守扬州——视死如归气节气绝身亡——宁死不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岁寒三友 梅香正浓》精品教案_6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岁寒三友  梅香正浓》精品教案_6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

2、领会“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崇高气节。

3、继续学习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领会“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他们为民族大义、为国家社稷英勇赴死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1、同学们,现在正值百花凋零,万物萧瑟的冬天,然而在这寒冷的季节,有一种花悄然开放,他就是——PPT出示梅花图2、在漫天风雪中,一枝枝红梅迎寒怒放,散发着清香,看到这傲雪怒放的梅花,你会联想到那些诗词?这是王安石的《梅花》种的诗句,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这沁人心脾的梅花令人然沉醉。

王冕《墨梅图题诗》,这也是我们才学过的一首古诗,齐背一遍。

3、当然咏梅赞梅的诗词有很多很多,比如说下面几首咏梅诗词,谁来读一读?(读的很流利,谁能够读出古诗词特有的节奏和味道)你从这几首诗词读出了梅花的什么?(不畏严寒、傲雪竞放姿态状态)从这几句诗词中你读出了梅花的什么?能简单说说你是怎理解的吗?4、千百年来,不少文人志士赞梅咏梅,赋予了梅花不同的内涵和意义。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梅香正浓》(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仅看课题,你觉得本文写作对象是什么?那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写作重点对象是谁?)(史可法的英勇事迹)哪几个段落是在写史可法的英勇事迹?(3——6)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史可法事迹的?(最明显的时间标志),详细写到了史可法的哪几件事?受命于危难间——坚守城池——以身殉国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1、现在就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走进史可法这些英勇事迹,去细细体会,去慢慢咀嚼,抓住典型事例,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横线勾画出来。

并做好批注。

(抓住关键词句,用心感受触摸每个字词。

)2、好的,每个同学都已将自己的理解转化成了一条条深深的线。

老师想问一下,哪些同学对史可法临危受命的事迹感触特别深,并找到了一些细节?告诉大家。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岁寒三友 墨梅图题诗》精品教案_3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岁寒三友  墨梅图题诗》精品教案_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和感悟“岁寒三友”的象征意义。
2.自读课文,学习并尝试进行书画欣赏,并学会概括课文大意。
3.积累词语,并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4.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并汇报自学课外古诗的成果。
课前预习
1.能将古诗、课文读通、读熟。
2.自学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收集古诗资料。
教学环节一
首学检测
1单元引入
(1)课件出示单元课题,了解三友所指的内容。
(2)了解单元课文安排。
(3)生汇报。
2.首学检测
(1
3.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古诗,抽生朗读,检测自学情况。
(2)展示交流。
教学环节二
3.互学环节,研读感悟。
课题
第八单元
岁寒三友
教师
单元解读
《岁寒三友》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本单元编排了六篇课文。《墨梅图题诗》《墨竹图题诗》《题长松图》。这三篇文章在编排提列上大致相同,基本上都是先呈现古诗和画,然后配以欣赏文字。《黄山松》,.《竹颂》《梅香正浓》为拓展阅读篇目。虽同为松,竹,梅,但体裁各异,写作角度也各不相同。本单元综合活动要求学生办书画展览,一方面拓展和加深岁寒三友的风格和品格,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书画才能的平台,在活动中体会音韵之美。
(一)检查古诗自学预习情况。
1抽读古诗,读出韵律。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谈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概括古诗主要内容,整体把握古诗中心思想,抓住古诗主旨思想。
(小组汇报)
(二)小组展示,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三)汇报古诗学习方法,师总结送金钥匙。
1.回顾学习古诗的过程,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课文《梅香正浓》教案

课文《梅香正浓》教案

《梅香正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梅香正浓》,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梅花形象及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梅花形象及寓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梅花形象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

2.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梅香正浓》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特点。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梅花的特征。

(3)教师简要介绍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梅香正浓》。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造句。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2)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讨论梅花寓意(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讨论梅花所象征的品质。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梅香正浓》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梅香正浓》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梅香正浓》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梅香正浓》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

通过描写主人公小玉在人生的低谷时期,通过与挚友小芳的相互支持与鼓励,逐渐走出困境的感人情节,引导孩子们懂得友情的可贵和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梅香正浓》这篇课文,使学生掌握词语、句子和段落的意义;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珍惜友情的情感品质。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理解课文的情节,掌握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友情的力量,体验到友情的真谛。

二、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为了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或投影仪,播放与友情相关的短片,如《快乐大本营》中的友情故事。

引导学生讨论友情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导入与讲解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回忆起自己曾经帮助过或被别人帮助的经历,并让学生说出这些经历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引导学生明白友情的力量以及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3. 阅读和理解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在朗读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重点句子,并进行解读。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理解,包括故事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和发生的事情。

4. 分析与讨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小玉为什么病倒了? - 小玉为什么会觉得孤独和无助? - 小芳是怎么帮助小玉的? -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你是怎样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5. 归纳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向学生阐述友情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或段落支持自己的观点。

帮助学生总结并记忆友情的特点和真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41梅香正浓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41梅香正浓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梅香正浓》【教材分析】《梅香正浓》这篇文章通过重点介绍明朝的遗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赞扬了具有“梅花”般品格的民族英雄,歌颂了在民族危亡之时他们崇高的气概。

课文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读后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文章的主体部分以叙事为主,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形象地将“梅花”与“民族英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接触过抒情散文,借物言志类的文章也不是第一次接触。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文章本身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不难理解。

因此,学习本文的时候,应该采取在充分放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作者的表现手法,并且借鉴和学习这些手法。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教学目标】自读自悟,感知文章内容,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针对理解文章主旨所提出的问题,能采取多种方式解决。

继续学习并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通过史可法的感人事迹,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来体会民族英雄所具有的民族气节和崇高气概,并与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

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

【教学重点】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

感受作者文章中饱含的激情,体会民族英雄的气节与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多种表现手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准备】自读文章,引导学生根据主旨发现问题,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促进对文章的感悟。

【课时安排】1课时。

课设计指导一、导入新课。

(约5分钟)1.由冬季百花凋零,唯有梅花傲雪绽放,引出课题并板书。

2.教师提问拓展:看到梅花会想到哪些与梅有关的诗词?重点分析梅花所具有的品格,为理解史可法的精神做好铺垫1.背诵《墨竹图题诗》《墨梅图题诗》和《苍松怪石图题诗》;2.齐读课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岁寒三友》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岁寒三友》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梅、竹、松的生态习性、文化寓意及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采用提问、复述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情感升华:教师强调岁寒三友所代表的坚韧品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种精神,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学手段:通过故事、名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5.观察实践:布置学生在家中或校园内观察梅、竹、松的生长状态,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的生态习性。要求以观察日记的形式呈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6.家庭互动: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岁寒三友》一课的学习成果,让家人了解梅、竹、松的寓意,共同探讨生活中的坚韧品质。要求学生记录下与家人的交流过程,以简短的文字描述家庭成员对此话题的感悟。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尤其是对梅、竹、松的生态习性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的把握。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课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岁寒三友的赞美之情,以及将这些情感态度内化为学生的个人价值观,是教学的又一重难点。
(二)讲授新知
1.逐句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的主题、修辞手法及文学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梅、竹、松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策略:运用图解、实物展示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文化寓意。
2.知识拓展:针对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我是岁寒三友中的一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植物的坚韧品质。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单元
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涂娟
【期刊名称】《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岁寒三友》为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学习内容.该单元由三个诗画欣赏,三篇拓展阅读,三句相关对联和一个相关主题综合活动组成.在这个单元当中,选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年代等多个维度,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体会“岁寒三友”的品性.纵观整个单元,将设计4步完成学习任务.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涂娟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南昌33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02
【相关文献】
1.单元整体教学\"三模块\"推进策略\r——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 [J], 余金丽
2.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体育”为例 [J], 孙凤霞;
3.立足单元整体达成语文要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教学为例[J], 张珠英
4.立足单元整体达成语文要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教学为例[J], 张珠英
5.从鲁迅,到五四精神——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J], 周世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梅香正浓》教学设计
梅香正浓
教学目标:
1、积累“浩然正气、忠勇、敬畏、体恤、视死如归”并理解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体会他为民族大义,为国家社稷而英勇赴死的英雄气概。

3、感觉“梅香”的含义,学习借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文插图导入
请同学们打开书P109,欣赏书上的这幅“彩墨格花图”,看到这幅图画,你的脑海内闪现了哪些歌颂、赞美梅花的好词、佳句?
1、抽生欣赏后回答(预设)
“卓尔不群,坚贞不屈,傲霜斗雪,高洁谦虚……”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2、为什么要赞美梅花呢?
○1“它的坚贞不屈,坚强谦虚等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2它也是中国传统名花,又称“五福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3、师小结。

“是的,人们常以梅花的品格来赞美英雄。

”现代作家白桦从不就喜爱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秋瑾等中华民族英烈的诗文,因而读了有关他们英雄事迹的记述,只要有机会,还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居,拜谒他们的墓地。

后来,他写了许多与英雄有关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桦以梅花赞美英雄的文章。

齐读课题——《梅香正浓》。

二、检查预习,强调重点字音。

1、抽读词语,强调重点字音。

2、对这些词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这些词语在下面我们学习课文时,还可以加深理解)。

3、介绍史可法(示PPT)
○1杨州史公祠史可法坐像
○2飨堂、楹联
上联是:数点梅花亡国泪下联是:二分明月故臣心。

○3介绍这幅楹联公司的典故。

○4引入重点学习内容。

4、学习课文○3、○4、○5(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史可法的事迹)。

○1“文中对这个自然段也有一个概括的句子”找一找——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勾画、齐读。

这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

○2“三至五自然段”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依据?)时间先后,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圈出时间词)。

三、品评词句体会主旨。

1、梳理第一件事情小标题。

○1“同学们也知道史可法镇守杨州是受命于”“危难之时”那就是——临危受命(板书)
○2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史可法面对哪些危险?”
抽生汇报、交流。

○3抓重点词“危难”“昏庸”结合上下文理解。

“昏庸”是什么意思?——糊涂而愚蠢,在文中具体表现是:
A、皇帝纵情逸乐,排挤史可法。

B、近臣马士英,玩弄权术,排挤史可法。

○4在这样的危难之中,史可法做了些什么呢?生用“~~~”勾画。

听师读,对照检查你勾完整没有?补充边听边想,应该用什
么样的语气朗读?
A:抽声朗读(前面一句抓住“危”来读,后面一句抓住“忧”来读)。

B:师生对读。

师读马士英做法。

生读史可法做法。

C:了解对比写法。

“读着读着,对马士英这个人物产生了痛恨、蔑视”,你们对史可法又产和了怎样的情感?(崇敬)
D:体会理解
“崇敬他的什么精神?”——勾画句子“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

理解“浩然正气”——正大刚直。

师总结:“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让我们体会到史可法这个人物精神的崇高。


2、读第四自然段,想想写了什么?
理解重点句“吾誓以身殉城!”
“我死后,葬在梅花岭上。


○1理解第一句话意思,体会语气,并指导朗读。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誓言?
军血书向朝廷告急皇帝不应
明朝大势已去之时
(坚定、悲壮)视死如归。

为什么史可法死后留下让别人把他安葬在梅花岭上的遗言?
○1从梅花的品质。

○2梅花岭的地理位置。

正如他的誓言那样:吾誓以身殉城!
指导朗读这两句,注意语气:坚定、悲壮。

3、理解第○5自然段。

快速浏览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提炼小标题“以身殉国”
师“十天后,杨州城就被攻破了,破城时,史可法拔刀自刎”,清兵俘获史可法时,他大骂气绝而死。

他骂的是谁?豫亲王对他的态度是高官厚禄,劝他降清,他的态度是不答应,气绝而死。

4、感悟史可的品质,引出第三部分。

从这些事情的介绍中,我们感受到了史可法是一位怎样的英烈?(坚贞不屈,忠肝义胆,视死如归)。

5、学习第○6段,(师读)引读楹联诗句。

强调史可法的气节——忠肝义胆。

像史可法这样的人物只有他一个吗?
生——岳飞、文天祥、秋瑾、叶挺、李大钊——
他们属于民族危之之时,出现的两类中的哪一类人?
有邦国而无自身——这类人“敬畏史笔——视死如归”
还有一类人——则重私利而轻大义,就像——马士英、秦桧这样的人。

这里又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对比)
6、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想起的史可法?
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1观察课文插图,这颗古梅花树有什么特点?
“虬枝峥嵘”——枝节文杂,苍劲有力。

○2为什么站在古梅树旁,作者会想起史可法?
○3齐读“五月的最后一个上车——来”
○4写这一段相呼应的是文章的结尾(师生对读)
伫立在梅花岭下——
四、感悟“梅香”升华主题。

浓浓的梅香指的是我们英烈们的民族气节,那就是——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

再读课题。

1、文中几次提到了梅?3次
开篇点题
中间以梅花自勉
以梅结尾
结构完整,主题鲜明。

2、从体裁上,这篇文章属于一篇游记,它与写自然风光的游记不同,它则是写人文景观,人物历史的游记——“补个副标题”。

写作的顺序安排也很有特色,开篇以倒叙,介绍史可法时
运用了插叙和顺序的写法,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还插入了作者的想象、联想,并且抒发了自己的感受,怀古吊今,读者在朗读中随着作者的情感而产生共鸣。

文章的结构也是相当地完整。

这也为我们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与遗迹有关的调查报告打下铺垫。

五、小结全文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梅香正浓(人文景观的游记)
(白桦)
——(浩然正气的)史可法对比一崇敬探访缘故
有顺序安排材料
前后照应○1临危受命不计生死
点明主题二感动(史可法的事迹)○2誓死守城
○3以身殉国坚持信念三感概万分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是第八单元中最后一篇课外阅读篇目,之所以按照讲读课文的方法来教学,是因为联系六年级下册,将要训练学生写游记和调查报告,所以讲这个内容,借用教学《梅香正浓》这课来提前让学生一直清晰的概念,对描写人文景观的游记一个方法上的指导。

这样学生不仅对史可法的英勇事迹,历史背景一个了解,更是关于人文景观游记写法方面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