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之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的十大防御机制包括:
1. 否认:面对不愉快的事实,拒绝承认或认为不存在。
2. 退行:在遇到挫折时,放弃成熟的应对方式,表现出类似幼儿的冲动行为。
3. 压抑:将不愉快的事情从意识中排除,不愿想起。
4. 投射:将自己的感受、态度、愿望等加到别人身上,推卸责任。
5. 反向形成:对内心的感受、欲望进行相反的表达,以掩盖自己的真实感受。
6. 合理化:为自己的行为或情感找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释,以减少焦虑或避免面对真相。
7. 认同: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或特质,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8. 升华:将原本的攻击性行为或冲动转化为更建设性的行为,如艺术创作等。
9. 置换:将内心的愤怒和不满转移到其他人或事物上,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10. 理他主义: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接纳,而按照他人的期望和价值观行事。
这些防御机制是人们为了应对心理压力和焦虑而发展出来的适应性行为,但过度使用或不适当使用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或人际关系问题。
了解这些防御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学心理防御机制的案列
心理学心理防御机制的案列心理防御机制是人类在面对心理困境时不自觉地采用的一种心理保护机制,是个体自我保护、自我修复的一种机制。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五种心理防御机制。
1. 否认否认是一种将不愉快的现实排除在意识之外的机制。
比如,一个人在受到失恋的打击时,可能会否认自己还爱着对方,认为对方并不重要,从而减轻自己的痛苦。
然而,这种机制可能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拒绝面对现实会导致问题的恶化。
2. 投射投射是一种将个体内部的焦虑、恐惧和不满情绪转移至外部对象的机制。
比如,一个人可能会把自己的缺点和不满投射到别人身上,责怪他人。
这种机制可以减轻个体的内部冲突,但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
3. 位移位移是一种将个体原本关注的对象或行为转移到其他对象或行为上的机制。
比如,一个人对工作中的压力感到沮丧时,可能会将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在家庭生活中,对家人甚至宠物大发脾气。
这种机制有助于减轻原有的压力,但会对与其他人的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4. 反抗反抗是一种通过制造更多的困境来逃避原有的困境的机制。
比如,一个人在失业后反抗,拒绝寻找新的工作,远离社交生活等。
这种机制可能会削弱个体的自信心,导致他们在困境中无法寻找解决办法。
5. 固着固着是一个人保持童年经验和行为方式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比如,一个人在成年后仍然保留了童年的行为方式,像孩子一样听从别人的决定等。
这种机制可能会阻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使其难以适应现实生活。
综上所述,心理学心理防御机制是一个人为了自我保护、自我修复而采用的一种心理机制。
五种机制各有特点,我们也要明确其优劣,避免埋下潜在的负面影响。
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
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一系列的反应机制。
即当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
它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升华、幽默和认同的11种形式。
自我防御机制的提出关于自我防御机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份。
”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
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
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选择的、公式化、自动化的防御反应,便可以认为他是患了神经症。
自我防御的常见种类: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可给予不同的分类。
如成熟性防御和不成熟性防御、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等等。
现将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介绍如下:(1)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
由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
鸵鸟把它的头埋在沙子里就意味着不可接受的东西不存在,否认正是如此。
一个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他做些什么;一个癌症病人可否认自己患了严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尽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晓该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医生。
这一过程可使一个人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
的确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
只有在干扰了正常行为时才能算是病态的。
(2)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
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
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心理的重要理论,其中之一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在面对压力、焦虑和冲突时会运用各种心理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和心理平衡。
这些自我防御机制能够帮助人们面对挑战和困难,但有时也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例子来解释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
1. 拒绝拒绝是一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人因为工作压力很大,导致焦虑和烦躁。
他可能会选择拒绝面对这种情况的现实,推迟处理问题,或者淡化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减轻自己的精神压力。
这种方式可以暂时缓解焦虑,但往往会导致问题的积累和最终更大的压力。
2. 投射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的不安和冲突归因于外部环境或他人身上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一个人自己经历了失败或挫折,但他可能会将这种负面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是别人的过错或不公平的对待导致了自己的困境。
通过这种方式,个体可以减轻自己的内心焦虑和痛苦,但也可能因为误解他人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3. 退行退行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回到了某个较为幼稚的心理阶段,采取了类似儿童时期的行为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
举个例子,一个成年人在遇到挫折时可能会表现出情绪化、撒娇或者依赖他人,来寻求安慰和关爱。
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期内减轻压力,但也会导致个体在成人关系和工作中产生问题。
总结回顾: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对我们理解人类心理特别是心理困境下的行为有重要启发意义。
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些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个体在应对压力和冲突时的行为模式,并在职业心理学、辅导沟通等领域中提供更准确的帮助和指导。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些自我防御机制的局限性,不能长期依赖它们来解决内心的问题,需要通过更健康的方式来应对和处理心理压力。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对于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自我防御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的行为,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心理学的防御机制
心理学中的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特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冲突或焦虑时,为了自我保护而采取的一系列无意识的心理策略。
这些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有时甚至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本文将深入探讨防御机制的定义、类型、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影响。
一、防御机制的定义与背景防御机制最初由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并在其后的发展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扩充。
简单来说,防御机制是个体在面对心理压力时,为了保护自我免受伤害而采取的一系列心理操作。
这些操作通常是无意识的,旨在减轻或避免焦虑、冲突等负面情感。
二、防御机制的类型防御机制多种多样,涵盖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积极到消极的各种心理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御机制类型:1. 否认:这是最简单也最常见的防御机制之一。
当个体面临无法接受的事实或情感时,他们可能会采取否认的态度,拒绝承认这些事实或情感的存在。
例如,一个重病患者可能会否认自己的病情,以避免面对疾病带来的恐惧和绝望。
2. 投射: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某些不受欢迎的想法、感受或行为归咎于他人。
通过这种方式,个体可以逃避自我反省和责任。
例如,一个经常欺骗他人的人可能会认为其他人也同样不诚实,以此来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3. 转移:转移是指个体将针对某一对象的情感或行为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或易于接受的对象上。
例如,一个人在工作中受到挫折后,可能会将不满情绪发泄到家人或朋友身上。
4. 退行:退行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放弃已经习得的成熟应对方式,而退回到早期发展阶段的行为模式。
例如,一个成年人在遇到困难时,可能会像孩子一样哭泣或寻求他人的过度保护。
5. 合理化:合理化是指个体为自己的行为或情感找出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以减轻内心的焦虑和冲突。
例如,一个人在未能达到预定目标时,可能会认为这个目标本身就不切实际或不重要,以此来安慰自己。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归纳了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分别为:1.压抑:是指一切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这种机制叫做压抑.只有在压抑作用发生的条件下,以下9种机制才能发生.压抑的正面作用是: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压抑起到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作用的人.但是压抑也有其负面作用,因为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并未消失,只不过是在意识的监督之下暂时潜伏下来,一旦有机会就可能活跃起来,引起意识领域轻微和短暂的扰乱现象.同时,如果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把自己正常的欲望和本能拼命地加以压抑,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反应.如强迫型人格异常者,就与他们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大的关系.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然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3.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或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否认是指把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其目的是以拒绝承认痛苦事实来躲避心理紧张和不安,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心理防卫机制.解决,从长远来看是不足取的.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减低人们对现实的适应能力,甚至产生妄想等精神病征.4.退行: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的、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的情景.5.固着:心理未完全成熟,停滞在某一性心理发展水平.如一成人害怕负起工作和家庭的责任,心理发展水平仍如青少年.6.升华:把为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不能容许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升华作用能使原有的动机冲突得到宣泄,消除焦虑情绪,保持心理安宁与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社会价值,利己利人.如将攻击性的欲望转化为竞技场上的拼搏.7.置换: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而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了.如找个替罪羊发一通火8.抵消: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感情.儿童以责骂桌子碰疼了自己的手的方式抵消由疼痛引起的不快9.反向形成: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的行为. 如拿了桌子上的苹果的孩子,当妈妈询问苹果下落时,马上高声说“我没拿”就是这样的例子.反向是指当个体受挫时,采取一种与原意相反的态度或行为的心理防卫机制.其目的在于避免或减轻自尊心受损.反向作用若运用得当,可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但过分使用,则会使自我意识扭曲,动机与行为脱节,导致心理异常.10.认同自居作用:个体的潜意识,有意识的向别人模仿的过程.自居作用或认同作用,是指个体在受挫时,效仿他人经验和行为,或把别人具有的优点加在自己身上,以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自信心,从而减轻内心的挫折感.二、怎样科学摆脱坏情绪专家们认为,如果来了某种情绪,那么无论该情绪是好是坏,都不会一下子改变,或一下子消失,它可能会持续几小时、几天、甚至几星期.现代药理学可提供种类众多的镇静剂、抗抑制药以及抗焦虑丸.但是,如果你情绪不好,请不要急着上药店.这里有科学家们找到的几种有效的非药物性方法,可用以摆脱坏情绪,这些方法和药物一样管用,不信你试试.运动情绪自我调节法中露天运动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健美训练的作者凯思琳说:“不断地运动,等于在不断地创造健美的财富.”研究人员发现,从情绪调节而言,运动无论在生物化学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都要比药物好得多.但是诸如家务之类的体力劳动,却几乎没有效果,关键是露天运动.如跑步、自行车、轻松愉快的散步、游泳等诸如此类的运动.这些运动能加速心跳,加快血液循环,改善人体氧气的呼吸.一周内运动3至5次,一次至少20分钟.运用色彩纽约色彩心理疗法专家斯克斯巴说:颜色对于人脑的滋养,一如维他命对于人体的滋养,“颜色可用于调节情绪.”斯克斯巴认为,为减少烦恼和生气,避开红色是必要的.为减轻沮丧的心情,应避免穿着会使情绪更消沉的颜色的衣服,也避免呆在会使情绪更消沉的颜色的环境里.例如医院一般采用淡蓝色,目的是可以安定病人的情绪.听音乐过去,安妮下班时,往往感到紧张而烦躁.某一晚上,她听到女儿的强劲的摇滚乐,她觉得引起了情绪的共鸣,并觉得感觉好了一些.后来她听了莫扎特的音乐,觉得更放松了.安妮这种通过音乐来调节情绪的方法,在医学上叫做音乐疗法,首先,听和你的情绪一致的音乐,然后换上你所想达到的情绪的音乐如轻松、愉快、活泼、明快的音乐.例如,如果你感到悲哀,先听你觉得悲哀的音乐,这是你试图改变情绪时,首先必须做的.先可以听3至4曲简短的悲哀的音乐,然后再听你原想达到的心境的音乐.注意食谱科学家认为,情绪和食谱有密切的关系.芝加哥医药学校心理学家斯普林说:“糖类是一种可起镇静作用的食物.”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沃特曼解释道:“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使人安宁和镇静的细胞.糖类可刺激该细胞的载体生长.”1.5盎司的糖类食物,就起镇定作用而言是足够的了.高蛋白食物能保持人的精神和活跃.最佳的高蛋白食物是鱼、鸡、牛肉等.一般3至4盎司就能让人精神振奋.置身于光明之中许多人易患冬天忧郁症.这是一种季节性失调,因缺乏光亮而引起.家庭标准用灯的光亮度,一般是晴天树阴底下的十分之一.在冬天觉得阴郁时,如每天在明亮的人工光下多呆2至3小时,有助于提高情绪.梦睡眠不但可使人暂时抛却坏情绪,而且还可以使人从一种传统的精神疗法——梦中得到益处.许多研究者相信,梦境,无论是记得的,还是不记得的,都可以帮助我们把紧张的情绪同化掉,起着重要的情绪限制作用.芝加哥某医药中心失眠研究和咨询服务部的主任、精神病专家卡特瑞特说:“睡眠时,梦境好像接管了白天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富有成效地工作.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我们也许一个晚上就解决了.这样,第二天我们就会在一种良好的情绪中醒来.”往好的方面想人们往往喜欢往坏的或不好的方面想问题,这容易使人沮丧.改变往坏的方面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避免人为地把自己推进意气消沉的泥坑里.心理学家爱迪尔森指出:“在许多情况下,坏情绪是由简单的不切实际的思维方式而引起.”伊利诺斯北方大学对一些觉得焦虑或意气消沉的大学生经过研究分析发现,那些试图从困境中寻找乐趣的人,比那些暗暗哭泣的人,在一个时期内感觉要好.纽约某精神疗法研究所的思蒂布格说:“往好的方面想,你很可能忘记不快.努力使他人感到愉快,不但可以使别回答:2010-03-22 16:30。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归纳了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分别为:1.压抑:是指一切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
这种机制叫做压抑。
只有在压抑作用发生的条件下,以下9种机制才能发生.!压抑的正面作用是: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
压抑起到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作用的人。
但是压抑也有其负面作用,因为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并未消失,只不过是在意识的监督之下暂时潜伏下来,一旦有机会就可能活跃起来,引起意识领域轻微和短暂的扰乱现象。
同时,如果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把自己正常的欲望和本能拼命地加以压抑,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反应。
如强迫型人格异常者,就与他们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然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
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
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
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
3.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或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
否认是指把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
其目的是以拒绝承认痛苦事实来躲避心理紧张和不安,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心理防卫机制。
否认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自己,给自己多一些时间来思考并作出决定。
但它并不能使被否定的问题得到解决,从长远来看是不足取的。
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减低人们对现实的适应能力,甚至产生妄想等精神病征。
4.退行: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的、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的情景。
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自我)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 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卫机制的意义,积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消极的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定义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三方面的胁迫,如果它难以承受其压力,则会产生焦虑反应。
然而焦虑的产生,促使自我发展了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冲突,缓和三种危险对自身的威胁。
既要使现实能够允许,又要使超我能够接受,也要使本我有满足感,这样一种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我们可以把防卫机制的类型分为十六种,属五大类。
(一)逃避性防卫机制概述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
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这类防卫机制有以下四种形式:1、压抑(repression)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
此机制是指个体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
是一种:“动机性的遗忘”(motivated forgetting),个体在面对不愉快的情堵时,不知不觉有目的地遗忘(purposeful forgetting),与因时间久而自然忘却(natural forgetting)的情形不一样。
例如,我们常说:“我真希望没这回事” ,“我不要再想它了”,或者在日常牛活中,有时我们做梦、不小心说溜了嘴或偶然有失态的行为表现,都是这种压抑的结果。
压抑作用,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已把事情忘记了,而事实上它仍然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在某些时候影响我们的行为,以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做出一些自己也不明白所做的事情。
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自我)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 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卫机制的意义,积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消极的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定义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三方面的胁迫,如果它难以承受其压力,则会产生焦虑反应。
然而焦虑的产生,促使自我发展了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冲突,缓和三种危险对自身的威胁。
既要使现实能够允许,又要使超我能够接受,也要使本我有满足感,这样一种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我们可以把防卫机制的类型分为十六种,属五大类。
(一)逃避性防卫机制概述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
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这类防卫机制有以下四种形式:1、压抑(repression)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
此机制是指个体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
是一种:“动机性的遗忘”(motivated forgetting),个体在面对不愉快的情堵时,不知不觉有目的地遗忘(purposeful forgetting),与因时间久而自然忘却(natural forgetting)的情形不一样。
例如,我们常说:“我真希望没这回事” ,“我不要再想它了”,或者在日常牛活中,有时我们做梦、不小心说溜了嘴或偶然有失态的行为表现,都是这种压抑的结果。
压抑作用,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已把事情忘记了,而事实上它仍然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在某些时候影响我们的行为,以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做出一些自己也不明白所做的事情。
心理学心理防御机制名词解释
心理学心理防御机制名词解释心理学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心理防御机制,它们是为了帮助我们应对各种不利因素或压力而提供的一种心理策略或方法。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包括投射、拒绝、转移、分裂、忘记、解释、借口、否认、逃避、抗拒、被动-攻击等。
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把自己不想承认的不良属性或想法投射给他人。
例如,一个人可能把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投射给他人,从而求得安慰。
此外,通过这种心理防御机制,人们可以逃避自己的罪行或责任,因此经常会对其他人指责或责怪。
拒绝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拒绝接受事实或现实,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而且通常是主观的。
一个人可能会通过拒绝来抵消他们不能改变的现实,或逃避自己的消极想法。
然而,这样做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压力。
转移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个问题转移到另一个问题上,以避免暴露自己的痛苦。
此外,转移也可以有助于减轻压力,释放负面情绪,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分裂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指的是把自己分裂成“好的”和“坏的”两个部分,然后否认自己身上“坏”的一面。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使人们更容易接受负面情绪,同时避免受到内心的冲击。
忘记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可以帮助人们避免不愉快的记忆和回忆。
忘记可以使人们不再担心过去的事,更加专注于现在和未来。
解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以有效地面对挑战。
解释是以某种逻辑思维的方式,来解释某种偶然的事件,使之有意义而更容易接受。
借口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是为自己的行为或行动提供合理的解释,即便其行为或行动不被大多数人认可。
借口可以帮助一个人掩饰自己的内心不安,也可以减轻自己对所做之事的惩罚感。
否认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拒绝承认外部现实或自己的内心感受的一种方式,从而躲避自我的痛苦。
否认是把不想承认的想法或行为当做它们从未发生过一样,从而抑制负面情绪的产生。
逃避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把自己从不利因素或压力中解脱出来,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
防御机制的特征:1. 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自动的心理过程,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2. 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3. 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
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
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4. 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能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5. 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多种机制同时使用。
防御机制分类:按照心理成熟度分类:自恋心理防御机制(一级防御机制):包括否定、歪曲、外射,它是一个人在婴儿早期常常使用的心理机制。
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二级防御机制):此类机制出现于青春期,成年人中出现也是属于正常的。
包括内向投射、退化、幻想等。
神经性心理防御机制(三级防御机制):这是儿童的“自我”机制进一步成熟,在儿童能逐渐分辨什么是自己的冲动、欲望,什么是实现的要求与规范之后,在处理内心挣扎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机制。
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四级防御机制):是指“自我”发展成熟之后才能表现的防御机制。
其防御的方法不但比较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处理现实的困难、满足自我的欲望与本能,也能为一般社会文化所接受。
这种成熟的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升华、补偿、幽默等。
一、逃避性防御机制(1)压抑(压制Suppression/潜抑Repression)suppression在心理学上翻译为“抑制”或“障碍”,即有意识地将不可接受的欲望、思想或记忆从脑中驱除出去;repression的意思是“压抑的行为或被压抑的状态”,在心理学上翻译为“压抑作用”,即从有意识的头脑中无意识地排斥痛苦的冲动、欲望或恐惧。
人格心理学(弗洛伊德自我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的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内容:自我同时受制于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自我被包围在中央,受到三种危险的恐吓。
如果它难以忍受其压力,它就会产生焦虑,焦虑又使自己非常难受。
为了避免焦虑,自我发展出了一种机能,使自己能够调解三位主人之间的冲突,缓和三种危险对自己的威胁。
简而言之,使现实的外部世界能够允许,超我可以接受,本我又能有满足感。
这种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然而,自我在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时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它所消耗了大量能量。
防御机制是在无意识之中进行的一种儿童式的反应,这可能会阻碍现实行为的发展。
对于个体来说,不会采用所有的防御机制,而只会有选择地采用其中的某些机制,这些机制就可能在其自我中固定下来。
弗洛伊德最初提出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时,专指癔病中病态的特殊防御机制,以后陆续又发现了新的防御机制。
其他心理分析家也都各有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综合弗洛伊德和其他心理分析家的看法,自我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下述几种:1)压抑。
一些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也是意识所不能接受、超我所不允许的)冲动和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它的存在,这种机制叫作压抑。
被压抑的冲动与欲望并未消失,仍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寻求满足。
压抑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
例如,一个害怕考试的人,在考试前可能会生病,使自己不能正常参加考试,即使参加了,如果成绩不好,也有客观理由。
但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自己并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想法。
2)投射。
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把自己的错误、失误归咎于他人,或把自己的态度、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或愿望,而这些动机与愿望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
如“我喜欢我的同学,但他们却恨我”。
3)否认。
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
如有人在亲人亡故时候,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拒绝承认,仍坚持说亲人还活着。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指导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用来应付本我和超我压力的手段。
当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
关于自我防御机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份。
”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
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
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选择的、公式化的防御反应,便可以认为他是患了神经症。
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可给予不同的分类。
如成熟性防御和不成熟性防御、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等等。
现将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介绍如下:(1)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
由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
鸵鸟把它的头埋在沙子里就意味着不可接受的东西不存在,否认正是如此。
一个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他做些什么;一个癌症病人可否认自己患了严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尽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晓该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医生。
这一过程可使一个人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
的确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
只有在干扰了正常行为时才能算是病态的。
(2)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
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
如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
(3)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自我防御机制 教育心理学
自我防御机制教育心理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个体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心理压力、冲突和威胁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和行为。
在教育心理学中,自我防御机制被广泛应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通过深入研究自我防御机制的类型、形成原因以及其在教育环境中的应用,帮助教师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
自我防御机制在个体中广泛存在,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个体通过自我防御机制来应对内外部的冲突、压力和威胁,帮助调节情绪、减轻焦虑、保护自尊心。
不同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自我防御机制,如否认、回避、投射、压抑、理性化等。
这些防御机制在短期内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困难和挑战,但长期而言,过度依赖防御机制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教育心理学中,了解和理解学生的自我防御机制对于教师和教育者十分重要。
通过对学生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教育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行为表现,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支持。
教育心理学强调教育方法与策略的因材施教,鼓励教师运用适合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同时通过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本文将综合探讨自我防御机制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自我防御机制在教育环境中的应用,以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的自我防御机制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自我防御机制在未来教育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潜力。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自我防御机制和教育心理学的探讨:(1)引言:首先,我们将介绍自我防御机制和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背景,引起读者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2)自我防御机制: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自我防御机制的定义、类型以及形成原因,并深入探讨其在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上的作用与影响。
自我防御机制的形成
自我防御机制的形成自我防御机制的形成一、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自我防御机制是一种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人们在压力或困难面前,以各种心理手段来抵抗负面情绪,缓解自身压力,提高自尊心的心理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的形成是一种自动知觉过程,可以通过三种基本方式来实现:自我免疫、自我处理和自我调节。
它有助于抵御外界压力,缓解情绪,提高社会能力。
二、自我防御机制的形成1、自我免疫自我免疫是自我防御机制形成的一个重要方式,指的是一种抗拒外部压力的心理机制,是一种在遭受外界刺激时,以消散或屏蔽它们的情绪反应,来保护自我的过程。
2、自我处理自我处理是自我防御机制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它是一种以内化、改造或客观反省的方式来处理外界压力的心理机制,可以帮助心理患者克服压力,缓解情绪,建立自信。
3、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自我防御机制形成的一种方式,指的是一种运用自我控制的方式,来保护自我,抵抗外界压力,来缓解负面情绪,增强自尊心的心理机制。
三、自我防御机制的重要性1、抵御外部压力自我防御机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机制,可以抵御外部压力,缓解自身压力,提高自尊心,而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发生崩溃等缺乏自信的情况。
2、增强自信心自我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外界压力,缓解情绪,增强自信心,提升社会能力,发挥更大的社交潜力。
3、调节情绪自我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抵抗困难,缓解情绪,调节情绪,减轻内心的压力,增强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自我防御机制的形成1、正确认识自己要想形成自我防御机制,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发现自己的优势,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以免在未来受到外界压力时感到无助。
2、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其次,要培养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学会控制情绪,增强自信,学会及时处理困难,少把问题拖延,形成自我防御机制。
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形成自我防御机制的重要因素。
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外界压力面前,保持正确的心态,抵抗困难。
总之,自我防御机制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要通过自我免疫、自我处理和自我调节的方法形成,还要通过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来达到自我防御机制形成的目的,以此来缓解自身压力,提升社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知识之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最早于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
在教师招聘类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备考。
通过概念理解以及举例的方式来进行知识考查。
下面是有关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解释以及例子,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
(一)否认:
作用:通过好像它不存在的方式来处理引起焦虑的刺激。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防御机制,具有儿童的心理的特点。
举例:拒绝医生所下的患癌通知。
(二)移置(转移):
作用:将冲动指向威胁较小的目标,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
举例:以猛烈的关门来替代攻击某人;踢猫效应;找替罪羊。
(三)理智化:
作用:通过关注事物的理智层面来回避不能接受的情感部分。
举例:将注意力放在葬礼的细节而不是悲伤上。
(四)投射:
作用: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冲动归为别人。
举例: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不是承认它而是认为同事无能。
(甩锅)
(五)文饰(合理化):
作用:给行为一个貌似有理但不正确的解释,这个解释并非行为的真正原因。
举例:辩称每晚喝酒有助于降低血压。
(六)反向:
作用:因为真实信念会引起焦虑而持相反信念。
举例:持种族偏见的人走极端,公然信奉该种族。
(物极必反)。
(七)退行:
作用:受到威胁时,退回到早期的发展阶段。
举例: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就乱发脾气。
(八)压抑:
作用:将不想要的想法排除在意识之外。
举例:忘记创伤性事件的某些方面。
(九)升华:
作用:将不被接受的冲动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举例:通过成为拳击手来表达攻击倾向;通过成为国家监听人员来满足自身的窥私癖。
(十)压制:
作用:将不想出现的想法推进至潜意识。
举例:主动尝试忘掉引起焦虑的事件。
(十一)抵消:
作用:尝试撤销不能接受的行为或者想法。
举例:侮辱别人后又过分赞美他。
例题:
小明去买东西,人家多找了10元钱,他一直在犹豫是否要还回去,又想如果是别人也许不会还。
这属于自我防御机制中的( )
A.压抑
B.转换
C.投射
D.文饰
【答案】C。
解析: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人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别人也一定会有和自己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