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股灾的回顾和启示汇总
人类历史上重大股灾
人类历史上历次重大股灾股灾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表现为股票市值剧减,使注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化为乌有;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异常现象。
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
它毁灭的不是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银行,而是影响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股灾导致股市投资机会减少,促使资金外流,引发货币贬值,从多方面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引发或加剧金融危机,加重经济衰退,工商企业倒闭破产,也间接波及银行。
一次股灾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从1720年世界第一次股灾发生算起,200多年来,几乎每一个拥有股市的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股灾,有的还不止一次。
法国密西西比股灾1720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是自世界股市建立以来发生的最早股灾。
这次股灾的直接原因是由市场过度投机暴炒密西西比公司股票并最终导致股票暴跌引起的。
1710年,法国财政赤字接近1亿锂,国债已近30亿锂。
而当年财政收入只有6900万锂,开支14700万锂,财政入不敷出,法国政府和各部门几乎陷入瘫痪之中。
为了摆脱国家财政危机,法国政府授权约翰"劳创办一家资本约600万锂的私人银行。
1717年,法国政府准许以约翰"劳的私人银行发行的纸币纳税;次年,法国政府将约翰"劳的私人银行改为国家银行并授予它发行钞票的权力,且特许约翰"劳建立密西西比公司和包税总所。
这样,法国的独家纸币发行权、北美贸易垄断权和代理间接税权以及与此相配合的三家垄断机构——国家银行、密西西比公司和包税所都控制在约翰"劳的手中。
1718年,密西西比公司以开发路易斯安那金矿为由,计划发行1亿锂共20万股股票,每股发行价为500锂。
约翰"劳采取各种促销方法营造社会购买的热烈气氛,并允许持有政府债券的人用债券购买股票。
由于债券在市场上的价格还不及面值的一半,绝大多数债券持有人都迫切想用手中的债券去换购股票,于是出现了抢购风潮。
回顾世界历史上的七次经济危机
花开花谢,一年四季轮回,大自然依靠自身内在的力量支撑这种循环往复的变化。
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也是由某种力量左右的,这就是年代之间的内驱力。
为什么一些年代投资投机过热。
股市、房市高涨,导致一派经济繁荣局面;而一些年代却消费低迷,市场需求锐减,百业不兴呈现一派萧条局面。
该涨的年代上升的内驱力就带动其上升;该放缓跌落的年代下降的内驱力就促使其回落。
在三百年的世界经济史中,循环往复的繁荣期和衰落危机的年代正好印证说明了这一点。
该来的会来,挡也挡不住。
该走的会走,留都留不住。
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迅速席卷全球,波及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严重影响着各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从负面展示着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力量。
回顾历史,我们同样能从历次严重经济危机的特点中透视出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一、前工业时代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和商业帝国荷兰。
1637年,荷兰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郁金香狂热”。
这次危机起因于人们的“郁金香热”而导致的市场供不应求(与工业革命后危机的相对过剩相反),价格暴涨,出现了“郁金香泡沫经济”(后世“泡沫经济”的说法即源于此)。
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其深层的原因则要从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说起。
新航路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伴随着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到来,世界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逐渐缔造出一个17世纪的商业神话——荷兰。
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荷兰独自掌握海上霸权,17世纪,商船数量比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还多,成为声威赫赫的“海上马车夫”。
全球半数以上的海外贸易和阿姆斯特丹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使荷兰拥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和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创立了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并依靠商业积累起了巨额财富,而这些恰恰给经济危机的发生提供可能。
二、蒸汽时代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和“世界工厂”的英国。
20世纪以来主要的四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
20世纪以来主要的三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中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开始发展,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经过18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但是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曲折,现在国内各位股票投资者正在感受着股市危机的滋味。
为了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的发展,同时也给国内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危机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我们既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分析研究它们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教训。
特别是研究近两百年来世界主要股票市场危机的发展历程、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危害对于今天的中国股票市场,有着特殊的借鉴意义。
上个世纪以来国际股票市场发生了很多次的危机事件,为了便于分析与了解,我们选择其中最典型的三次做一分析:分别是:1929年美国股市危机、1987年的美国股市危机、1989年的日本股市危机和2001年美国网络股的危机。
1、1929年美国股市危机1929年10月发生的纽约股市20世纪以来主要的三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
上世纪20年代是一个繁荣的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资本主义工业都处在高涨之中。
1929年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指数比1913年增长45%。
由于经济的繁荣,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支出增加,企业利润上升,加大投资,这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和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提升的内在价值推动股票价格持续上涨,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股市,投机成分激增。
人们对未来普遍抱着乐观预期,认为繁荣会一直持续下去,股票永远会上涨,完全没有风险意识。
纽约证券交易所道琼斯股票指数从1924年88点开始上涨,到1928年股价己经和实体经济状况完全脱节,这种严重情况在1929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9月股指达到最高点319点。
从1924年到1929年这5年时间是泡沫的形成和不断膨胀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股市在今天已成为很多人投资理财的一个重要所在。
其实早在100 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股市,而且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发生了三次大股灾。
胡雪岩垮台引起股市下跌1850 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股市,最早是一些在华的外国人从事外企的股票投机,后来一些中方买办看到有利可图,也加入进来。
洋务运动兴起后,很多近代意义的中国企业开始出现,为了融资的需要,这些企业也开始发行股票,进入股票市场。
经过20 多年的培育,中国股市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从1870 年代开始,上海股市开始疯涨。
许多商人和投机者大肆追捧新上市的中方企业股票。
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企业多半是官督商办,有着很强的官方背景,经营上也少有竞争对手。
在投机者的追捧下,这些企业的股票开始疯涨,当时轮船招商局的股票一开始一股只有几十两,短短几个月便上涨到近300 两,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也在短时间内从不足十两涨到百余两。
受股市疯涨的刺激,不仅普通投机者开始大量涌入,一些钱庄也不甘人后,开始将钱庄资金投入股市。
钱庄逐渐成为股市中的主力军,其用于拉升股价的资金几乎全为钱庄的流通资金,而在这些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后,由流通资金变成企业的生产资金,也就意味着市场流通货币开始减少,这离股灾的爆发就不远了。
而这次股灾的诱因与当时鼎鼎大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垮台密切相关。
胡雪岩在短短几十年间,依靠灵活的手腕在官场和商场长袖善舞,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他所掌握的阜康钱庄营业区域遍布大江南北。
在这次股市繁荣之中,阜康将掌握的大量流通资金投入股市。
正当阜康大肆牟利时,作为阜康的老板胡雪岩突然垮台,这使得阜康发生挤兑风潮,由于无力应对,阜康只得宣布倒闭。
阜康的倒闭令早就岌岌可危的股市终于崩盘,股价一泻千里。
开平矿务局的股票1883年 5 月还是每股210两以上,并且很难买到,到了8月,其股价已跌至120两,而有人则"愿意以115 两或更低的价格随意出让"。
历次股灾的回顾和启示
6
1989年日本股灾,迟到的救市
随着股市的下跌,经济的下滑和地价的下降,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了,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众多银 行和金融机构面临生存危机,甚至破产倒闭。面对股市的大跌,日本政府在 1995 年前按照传统的危机处 理方式来被动解决金融机构出现的问题,日本货币当局重新转向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连续降低利率(在随 后失去的十年中,利率降低到零)增加货币供应,但是收效甚微。日本政府也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 稳定股市和经济,但力量太小,几无成果。日本政府直到 1998 年10月才宣布开始直接将资金注入到问题 金融机构中,市场对于救援计划的反应非常正面,日本的银行股在救援计划公布后三个月内上涨 20%、 一年后上涨 88%,直接注资的救援效果较先前宽松货币政策,或是刺激财政方案来得直接,但到此时, 日本经济已经度过了“失去的十年”,救市效果不能称之为好。 日本金融危机发生后直到 1998 年才出台 大规模的救市政策,最终整体花费成本占总体经济 GDP 的 13%,居历次金融危机之冠。
• 对比 2007年5.30由于印花税提高,最低调整幅度23%,调整周期 5个交易日,指数跌幅大于5%只有两次,震荡调整41个交易日后 新高
• 下跌速度急,多数个股出现连续跌停,场外配资和高杠杆资金得 到血洗,融资融券收到严重冲击,融资余额急速下降8000亿
• 影响大,出现A股史上最大停牌潮和增持潮,政策救市力度历史罕4 见
20
中国未来市场的走势
• 1、延续目前国内资本市场机构和监管体系 A股会美国化及资本市场重大改革是A股最 后的希望。因为如果A股不能美国化,那么 我们A股过去23年的运转的周期是A股很少 有2年以上的牛市,如果A股不美国化的话, 目前A股投机严重,市场价值估值体系欠缺, 投资者势力不对等及恶意操控市场的行为 将A股打入深深谷底,A股未来这一段时间, 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应该是走大熊市。
三次股灾反思录:从讲故事到重业绩
三次股灾反思录:从讲故事到重业绩作者:荀玉根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7年第7期这是海通证券在2015 年股灾发生后发布的反思性研究报告。
报告对1996 年、2007 年和2015 年的股灾进行了反思,“从讲故事到重业绩”等观点已经被市场证实。
2015年6月15日至7月8日A股出现灾难式下跌,此后政策出手,市场旋即出现报复性反弹,暴跌暴涨之下,是投资者在股灾后时代情绪紊乱的直观反映。
杠杆交易作为本轮股灾的推手,直接加剧了市场波动,从监管层面看,股灾后时代更需规范杠杆资金、改进交易制度。
对于参与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股灾后时代投资策略又将有何不同?本篇报告我们重点回顾1996年12月、2007年5.30市场急速调整后风格和行业表现的变化,以期对未来投资提供可能借鉴。
股灾反思:慎对杠杆2015年6月15日至7月8日,A股上演了灾难式的暴跌。
在17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创业板指最大跌幅分别达34.9%、42.9%,跌幅超过30%和50%的分别有2139家和1390家,占比为77%和50%。
本轮调整中,17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已有4个交易日跌幅超过5%,创业板指则有7个交易日跌幅超过5%。
本轮调整更是多次出现大面积个股跌停潮。
其中,6月19日、26日、29日,7月1日、2日、6日、7日共8个交易日均出现1000只以上的个股跌停,6月26日、29日更是超过2000只个股跌停。
大批个股跌停导致流动性风险凸显,数万亿金融机构资金面临损失风险,如果没有及时救市,有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
杠杆交易是股灾重要推手。
第一,杠杆交易是把双刃剑。
杠杆无法改变行情的趋势,但却可以加快行情的节奏,涨时助涨、跌时助跌。
本轮牛市有两波杠杆资金加速入市,并推动了市场加速上涨;而降杠杆也引发了有史以来最惨烈的股灾。
第二,本次A股杠杆规模超过以往。
我们估算高峰时杠杆资金规模约4万亿以上,杠杆资金占总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5.3%和14.3%。
股市历史事件:影响市场的重大事件
股市历史事件:影响市场的重大事件股市作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走势和波动对于投资者和整个经济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股市的历史中,曾经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仅仅改变了股市的格局,也对整个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并分析这些影响市场的重大事件,包括股市崩盘、金融危机、政治事件等。
1. 股市崩盘事件股市崩盘是指股市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下跌并引发市场恐慌的事件。
历史上最著名的股市崩盘事件之一是1929年的“黑色星期四”,也被称为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起点。
在这一事件中,股市崩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大衰退,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2. 金融危机事件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系统出现严重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经济事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该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随后迅速蔓延到全球。
这场危机对全球股市造成了巨大冲击,许多公司倒闭,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市场信心受到极大打击。
3. 政治事件政治事件也是对股市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
例如,英国脱欧公投是2016年股市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投票结果意味着英国将离开欧盟。
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的剧烈波动,股市指数下跌,投资者对市场前景产生了担忧。
4. 自然灾害事件自然灾害事件也会对股市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日本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核事故,对日本股市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此外,自然灾害还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生产设施损毁等问题,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股价。
5. 经济政策调整事件当政府宣布或实施重大的经济政策调整时,也会对股市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政府的股市救市行动和经济改革政策调整,都对中国股市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类似的事件也出现在其他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调整能够直接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和投资氛围。
综上所述,股市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对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股市崩盘、金融危机、政治事件、自然灾害以及经济政策调整等,都曾改变市场的格局,对投资者和经济带来了长期的影响。
股市回顾历史股灾的教训与启示
股市回顾历史股灾的教训与启示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股市灾难,对投资者和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历史股灾,总结其教训与启示,以期引起人们对股市风险的重视,并探索投资者应该采取的策略来应对未来的市场波动。
一、股灾回顾1. 1929年的大萧条1929年10月,美国股市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崩盘,被称为大萧条。
这次股灾引发了整个世界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大幅度下滑,持续多年。
2.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遭遇了一次剧烈的崩盘,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当时,道琼斯工业指数一天内下跌了22.6%,全球股市纷纷受到冲击。
3. 2008年的次贷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动荡。
这场危机揭示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并且给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二、股灾教训1. 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股灾教育我们,投资过程中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投资者应该建立风险意识,合理分配资金,避免盲目追涨杀跌,以防止损失过大。
2. 分散投资的必要性股灾告诉我们,对投资组合进行适当的分散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法。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应该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别和行业。
3. 长期投资的价值股灾让我们认识到,长期投资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尽管股市会有波动和震荡,但经历过历史股灾的股票最终都能够恢复并创造新的高峰。
因此,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并坚持长期投资策略。
三、股灾启示1. 加强监管股灾启示我们,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股市的监管,制定更严格的规则和制度,以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只有通过更加健全的监管来规范市场行为,才能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股灾告诉我们,投资者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学校和金融机构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股市知识和投资技巧,帮助投资者理解市场规律,减少盲目跟风和投机行为。
3. 适当引导投资热点股灾启示我们,政府和监管机构在引导投资热点时应慎之又慎。
我所经历的五次股灾
我所经历的五次股灾“泡沫是很难确定的,除非它破了。
”——格林斯潘一、1987年香港股灾:千万富翁变街边小贩1986年,我在深圳见到了十几年没见的小学老师。
他是出生在印尼的广东华侨,上个世纪50年代他刚从雅加达大学金融系毕业,响应祖国号召,同一大批东南亚华侨的知识青年跑到中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于是,他成了我在长春市小学读书时的语文和数学老师。
经历了中国的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这个老师从爱国青年变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
为了孩子能吃饱饭,1977年他带着老婆和孩子来到香港。
不愧是学金融的,他先从建筑工人开始,几年后就开始自己在家里装电子表往大陆卖,后来深圳开放了,他跑到深圳办了手表厂。
在深圳第一次见面,他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深圳(香港)环亚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他在深圳的工厂有一千多名工人,是深圳当时最大的电子厂之一。
之后三年,我们没再联系。
1990年我在香港油麻地逛街,突然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十元两件啦!十元两件啦!我一回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的老师站在三轮车上在大声叫卖日本的二手衣服。
怕他尴尬,更怕自己尴尬,不知怎的我没敢上去跟他打招呼。
正在犹豫,突然有人大叫:“走鬼啦!”只见我的老师和其他几个同样卖东西的人,像疯了一样把衣服用任何人类都想象不到的速度塞进包里,推着车子跑了。
原来是市政管理人员来了,香港无照小贩专门请人给他们把风放哨。
从油麻地回来后,连忙找名片给老师打电话,所有电话都不通了。
第二个星期天我又去了,那天没市政的人来,老师的生意也很冷清,我鼓着勇气上前跟他打招呼,本以为他会尴尬,可是老师毕竟是老师。
老师跟我说:“我破产了,现在只能做这个生意了。
见到你真好,如果没事陪我聊聊天。
”我问:“那么大的工厂,怎么破产了?”老师说:“咳!都是一个贪字。
(19)86年香港股市疯了,我看不少人赚钱,我这个学金融的虽然知道股市风险大,但还是忍不住进去了,结果越炒越大,最多一天赚一千万,我把工厂也抵押给银行借钱炒股,哪承想(19)87年股灾一来,我的资金一下子转不动,房子和工厂都给了银行。
历次股灾救市启示
任泽平:历次股灾原因救市效果和启示文:国泰君安宏观任泽平、宋双杰摘要:通过比较全球历史上几次重要股灾、救市政策和效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股票市场有自身涨跌规律。
所有的股灾均发生在股票价格偏高时期,而且泡沫化程度越高,跌幅越深。
2)杠杆工具会放大股市的波动。
比如美国1929年股灾、1987年股灾、台湾1990年股灾。
3)新兴经济体在推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容易出现股灾,在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创新工具增加的过程中,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投资者对新环境不熟悉。
比如1989年日本股灾、1990年台湾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4)如果股灾发在经济周期上升期或降息周期,股市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且调整较浅较快,有基本面或政策面资金面的支撑,比如美国1987年股灾、2011年受主权债务危机冲击;但是如果股灾发生在经济周期下降期或加息周期,股市恢复力较弱且调整较深,比如美国1929年大萧条、2008年次贷危机、日本1989年股灾。
5)政府救市是正常的逆周期调节,该出手时就出手。
股票市场也是市场经济体系之一,因此需要政府逆周期调节,比如股市过热时加息、增加IPO供给等,股市暴跌时注入流动性、降息、减少股票供给等;6)股灾发生时政府救市要及时有效,防止股灾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过大伤害。
同样处于经济周期的拐点,1929年大萧条的最大教训是政府救助不及时,放任股灾蔓延成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而2008年次贷危机由于及时启动注入流动性、QE等,一度被称为“百年一遇”的股灾对实体经济冲击相对较小,股灾后美国经济恢复较快。
总结历次股灾的救市措施,包括:1)政府发布声明,建立常态透明的沟通机制,稳定预期。
比如美国1987年股灾,总统和财长发布稳定市场预期的声明,理性引导。
2)投放流动性,降息降准,减缓或暂停IPO。
属于逆周期调节工具。
3)降低交易税费。
比如当前单边0.1%的印花税降至0.05%。
4)政府及受政府影响的资金直接入市,包括但不限于汇金增持金融股,汇金申购ETF,保险资金入市等。
历史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
历史上几次大的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1637年郁金香狂热 17世纪30年代后期,郁金香已成为荷兰、法国等投机者猎取的对象,出现全民买卖郁金香的狂潮。
1637年2月4日,郁金香价格突然暴跌,使欧洲无数人瞬间倾家荡产,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陷入数年的衰退。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1月,英国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以分期付款方式认购公司新发股票。
公司股票价格狂飙。
1720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知情者和政府官员提前抛售股票。
此后,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英国金融业陷入长期危机。
1837年经济大恐慌 1836年,美国总统杰克逊关闭了美国联邦银行,以使美国经济摆脱其严格的信贷监管,招致英国方面的来历报复,英国立刻停止了对美国的各种贷款,国际银行家也同时紧缩美国银根,使美国陷入了严重的“人为”货币流通量剧减的境地,最终引发了“1837年经济大恐慌”。
这场金融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1907年银行危机 20世纪初,美国兴起的信托投资公司享有许多银行不能经营的业务,使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到1907年金融危机发生,导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了300个,共负债3。
56亿美元,还有2。
74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共负债4。
2亿美元。
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加剧了英德、法德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危机中孕育。
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 1922年至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的繁荣和巨额回报让不少人进入到毕尔街头狂热的投机活动中。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
从1929年10月到1932年8月,纽约股市道指从380。
33跌到42。
84点,累计跌幅近90%。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0%,进出口贸易锐减77。
6%,企业利润下降90%,银行业破产49%,失业率高达25%。
这次大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害,而且带来了极惨重的政治后果——法西斯主义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全球历次股灾回顾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全球历史上有名的股市崩盘历史,1929年,美国股市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道琼斯指数从1929年10月21日的386点,疯狂跳水至198点,1个多月的跌幅高达48%,在经历短暂反弹后再度急转直下,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跌幅高达90%。
1987年,美国股市再度遭遇毁灭性打击,10月19日一天之内,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创下近半个世纪来的最大跌幅,随即,这场股灾如同瘟疫一般传导至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
香港恒生指数当日下跌11%,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被迫采取停市四天的异常措施;日本日经指数在19和20两天下跌4446点,跌幅近17%;19日,英国金融时报指数下跌了11%;德国、等股市也大幅下跌。
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出现大幅下跌。
1973年,香港股市遭遇股灾,恒生指数从1973年3月9日的1774.96点,大幅暴泻到1974年12月10日的150.11点,历时共一年零九个月,跌幅高达91.5%。
90年代初,日本股市遭遇历史上最为巨大的一次股灾,1989年12月31日,日经指数达到了辉煌的高点38915点,但是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风云突变,股市出现跳水式崩跌。
到1990年10月份股指跌破20000点。
1992年4月1日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
8月18日再降至14309点。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宣告破灭。
90年代初日本股市的暴跌同样传导至相隔不远的台湾,从1990年2月台北股市的最高点12682点,到止跌的2485点,在8个月内跌掉了10000点,跌幅高达80%。
时至今日,台湾加权指数依然在8000点左右徘徊,再也没有回到之前的高点。
历次股灾情况汇报
历次股灾情况汇报
股市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市场,其波动对经济和投资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股市曾多次发生股灾,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对历次股灾情况进行汇报,以期对当前和未来的投资者有所启示。
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是20世纪最著名的股灾之一。
当时,股市出现了持续的下跌,导致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
这次股灾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人失去了财产,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衰退。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是另一次严重的股灾。
当时,美国股市在一天内暴跌22%,引发了全球股市的恐慌性抛售,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次股灾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了股市的风险和波动性,加强了监管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008年的次贷危机是近年来最严重的股灾之一。
次贷危机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信贷紧缩,许多金融机构倒闭,股市大幅下跌。
这次股灾不仅对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许多公司倒闭,失业率飙升。
从历次股灾可以看出,股市的波动和风险是不可忽视的。
投资者应该对股市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做好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股市的监管和风险防范,避免股灾对经济和投资者造成过大的伤害。
总之,历次股灾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股市的风险和波动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都需要吸取教训,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以避免类似的股灾再次发生。
希望本文的汇报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全球历次股灾回顾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全球历史上有名的股市崩盘历史,1929年,美国股市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道琼斯指数从1929年10月21日的386点,疯狂跳水至198点,1个多月的跌幅高达48%,在经历短暂反弹后再度急转直下,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跌幅高达90%。
1987年,美国股市再度遭遇毁灭性打击,10月19日一天之内,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点,跌幅达%。
创下近半个世纪来的最大跌幅,随即,这场股灾如同瘟疫一般传导至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
香港恒生指数当日下跌11%,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被迫采取停市四天的异常措施;日本日经指数在19和20两天下跌4446点,跌幅近17%;19日,英国金融时报指数下跌了11%;德国、等股市也大幅下跌。
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出现大幅下跌。
1973年,香港股市遭遇股灾,恒生指数从1973年3月9日的点,大幅暴泻到1974年12月10日的点,历时共一年零九个月,跌幅高达%。
90年代初,日本股市遭遇历史上最为巨大的一次股灾,1989年12月31日,日经指数达到了辉煌的高点38915点,但是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风云突变,股市出现跳水式崩跌。
到1990年10月份股指跌破20000点。
1992年4月1日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
8月18日再降至14309点。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宣告破灭。
90年代初日本股市的暴跌同样传导至相隔不远的台湾,从1990年2月台北股市的最高点12682点,到止跌的2485点,在8个月内跌掉了10000点,跌幅高达80%。
时至今日,台湾加权指数依然在8000点左右徘徊,再也没有回到之前的高点。
1997年5月,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突袭东南亚,东南亚股市随后开始了跳水式集体暴跌,到1997年8月底,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股指分别比上年下跌了%、35%、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台湾86-90股灾
17
台湾两次股灾
18
19
股灾启示录
1股票市场有自身涨跌规律。所有的股灾均发生在股票价格偏高时期,而且泡沫化程度越高,跌幅越深 。
2杠杆工具会放大股市的波动。比如美国1929年股灾、1987年股灾、台湾1990年股灾。 3.新兴经济体在推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容易出现股灾,在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创新工具增加的过程中
5
1989年日本股灾,迟到的救市
1、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 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戏剧性地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 2、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 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 3、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
20
中国未来市场的走势
1、延续目前国内资本市场机构和监管体系 A股会美国化及资本市场重大改革是A股最后的希望。因为如果A股不能美国化,那么我们A股过去23年的运转的周期是 A股很少有2年以上的牛市,如果A股不美国化的话,目前A股投机严重,市场价值估值体系欠缺,投资者势力不对等及 恶意操控市场的行为将A股打入深深谷底,A股未来这一段时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应该是走大熊市。
长缓慢的局面。影响所至,连房地产也未能幸免。
6
1989年日本股灾,迟到的救市
随着股市的下跌,经济的下滑和地价的下降,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了,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众多银行和 金融机构面临生存危机,甚至破产倒闭。面对股市的大跌,日本政府在 1995 年前按照传统的危机处理方式 来被动解决金融机构出现的问题,日本货币当局重新转向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连续降低利率(在随后失去的 十年中,利率降低到零)增加货币供应,但是收效甚微。日本政府也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稳定股市和 经济,但力量太小,几无成果。日本政府直到 1998 年10月才宣布开始直接将资金注入到问题金融机构中, 市场对于救援计划的反应非常正面,日本的银行股在救援计划公布后三个月内上涨 20%、一年后上涨 88%, 直接注资的救援效果较先前宽松货币政策,或是刺激财政方案来得直接,但到此时,日本经济已经度过了 “失去的十年”,救市效果不能称之为好。 日本金融危机发生后直到 1998 年才出台大规模的救市政策,最 终整体花费成本占总体经济 GDP 的 13%,居历次金融危机之冠。
回顾历史中的股灾
目录
第一章 股灾概念和影响 第二章 日本、美股和台湾股灾 第三章 后续市场的表现 第四章 启示录
2
股灾的定义,特点和影响
股灾(The Stock Market Disaster)是股市灾害或股市灾难的简称。它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 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 荡,并造成巨大损失异常经济现象。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
21
改革中几个关键问题
1、注册制很有必要推行 IPO暂停短期看是恢复市场信心的手段,但依然不应长期暂停。新股发行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筹措资金扩大生产的一个途 径,调整企业财务结构非常有效的工具。注册制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改善企业经营依然有巨大推动 作用
2、T+0交易制度的恢复 资本市场定价功能在于通过市场上投资者反复出价形成企业公允价值,给企业正确合理的估价。同时形成风险转移和 风险分散。T+0交易在于提高市场效率,提高资源流动效率。
3、取消涨跌停制度 迅速消化利空,防止利空扩散,悬而未决容易打击投资者信心,波及其他投资者或者质地优良公司。迅速将企业估值修 复,短时间内达到新的理性资产价格。
4、做空机制门槛降低 本轮中市场结构中小散户居多,对于估值期货、期权、融券做空等风险对冲工具运用很不熟悉。与掌握做空工具的对手 实力差距大,只能被动挨打。看似提高做空工具门槛是保护投资者,实际上是让投资者处于非公平的市场中。目前急需 改变投资者这种非对等的投资手段。
2、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建立完备投融资和监管体系 如果未来中国的利率像欧美一样是0利率的话,如果是一个长期的降息降准的过程,资本市场长期的繁荣还是非常有可 能的。大力推进直接融资,投融资市场市场化,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财务杠杆。科技与资本市场紧密融合,信息披 露与监管体系向事前倾斜,减少政府对资金流向的过多干预。
④不确定性。股灾表现为股票市值剧减,使注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化为乌有;股灾会加重 经济衰退,工商企业倒闭破产,也间接波及银行,使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在股市国际化的国家 和地区,股灾导致股市投资机会减少,会促使资金外流,引发货币贬值,也冲击着金融市场
3
本轮A股的股灾统计数据。
6月15日开始调整,截止7月9日,调整18个交易日,期间当日跌幅超 过5%幅度5次,上证指度。下跌幅度与暴跌周期均已超出“5·30”,
5、强化信息披露与监管惩罚 减少政府监管部门过度干预市场融资、审核工作,加强企业经营状况的披露内容,对于违法违规上市公司的处罚力度加 大。
。
22
只有控制风险才能产生复利,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不犯大错:投资人并不需要做对很多事情,重要的是要能不犯重大的过错。沃伦.巴菲特
23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①突发性。每次股灾,几乎都有一个突发性暴跌阶段。
②破坏性。股灾毁灭的不是一个百万富翁、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银行,而是影响一个国家乃至 世界的经济,使股市丧失所有的功能。一次股灾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超过火灾、洪灾或 强烈地震的经济损失,甚至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
③联动性。一是经济链条上的联动性,股灾会加剧金融、经济危机。二是区域上的联动性,一 些主要股市发性股灾,将会导致区域性或世界性股市暴跌。
,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投资者对新环境不熟悉。比如1989年日本股灾、1990年台湾股灾、1997年亚 洲金融危机。 4.如果股灾发在经济周期上升期或降息周期,股市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且调整较浅较快,有基本面或 政策面资金面的支撑,比如美国1987年股灾、2011年受主权债务危机冲击,美国经济处在经济周期上 升期和低利率时代;但是如果股灾发生在经济周期下降期或加息周期,股市恢复力较弱且调整较深, 比如美国1929年大萧条、2008年次贷危机、日本1989年股灾。 5.政府救市是正常的逆周期调节,该出手时就出手。股票市场也是市场经济体系之一,因此需要政府 逆周期调节,比如股市过热时加息、增加IPO供给等,股市暴跌时注入流动性、降息、减少股票供给 等 6.股灾发生时政府救市要及时有效,防止股灾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过大伤害。同样处于经济周期 的拐点,1929年大萧条的最大教训是政府救助不及时,放任股灾蔓延成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而2008 年次贷危机由于及时启动注入流动性、QE等,一度被称为“百年一遇”的股灾对实体经济冲击相对较 小,股灾后美国经济恢复较快。
对比 2007年5.30由于印花税提高,最低调整幅度23%,调整周期5个交 易日,指数跌幅大于5%只有两次,震荡调整41个交易日后新高
下跌速度急,多数个股出现连续跌停,场外配资和高杠杆资金得到血 洗,融资融券收到严重冲击,融资余额急速下降8000亿
影响大,出现A股史上最大停牌潮和增持潮,政策救市力度历史罕见
4
1989年日本股灾,迟到的救市
1989年12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这也是投资者们最后一次赚取暴利的 机会。进入90年代,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 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 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 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