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完善

合集下载

《2024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法治社会,对未成年犯罪者的处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如何既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又有效进行犯罪的矫治与预防,成为司法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应运而生,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预防其因过往记录受到不公正待遇,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将就该制度的实施背景、法律框架、实际运行状况、存在挑战以及完善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背景与法律框架(一)制度背景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涉及犯罪行为。

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其心理健康,防止其因过去的犯罪记录而受到歧视和排斥,我国建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二)法律框架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均有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

这些法律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际运行状况(一)实施效果自该制度实施以来,已经有多起案例证明其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其重新融入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一制度有助于未成年犯罪者在成长过程中摆脱过去的阴影,为其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二)实际挑战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该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对于何种情况下可以申请封存、封存后的管理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明确。

此外,由于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度较高,如何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同时维护司法公正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策略(一)完善法律法规为确保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顺利实施,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封存的适用范围、条件、程序等,为司法实践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

(二)加强司法实践的指导与监督各级司法机关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的指导与监督,确保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偏离法律规定的轨道。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保护未成年人利益和预防再犯罪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不损害公共安全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符合中国法治建设的要求和未成年人保护的权利,是当今中国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封存制度的意义:未成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犯罪行为常常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可能是由于成长环境、教育缺陷以及思想和行为上的特殊性质所导致。

这些因素要求我们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进行特殊的判定和考虑。

未成年人是需要被保护的弱势群体,在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制定中,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制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以下具体意义:1.帮助未成年人重建人生信誉封存制度可以避免未成年人因一次犯罪记录而带来的长期社会歧视和人生压力,保护未成年人从事职业和教育的权利。

2. 增强未成年人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封存制度能够使未成年人意识到犯罪是错误的,帮助他们重建良好社会形象和自尊心,提高其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

3. 预防二次犯罪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往往更容易被情境和环境所影响,适当的封存制度能够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保持社会稳定。

规定要点:制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根据不同的犯罪性质和危害程度,犯罪记录的保留期限应当有所不同。

在满足法律规定的保留期限后,相关记录应当得到封存或销毁。

2. 父母或监护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往往与成长环境、家庭状况、家庭教育等因素有关,父母或监护人应该有权知道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并在封存过程中参与相应程序。

3. 犯罪记录的保密性犯罪记录的保密性是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重要内容。

犯罪记录应当被合法封存,未经法定程序、未经本人或监护人同意,不得随意披露或泄露。

4. 未成年人获得主体权未成年人在接受教育、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应当享有跟成年人相同的权利。

制定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主体权利,使其能够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对其今后的发展和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重要性、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的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尤其是在犯罪记录的封存上,需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未来发展前景。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社会对他们的庄重承诺。

在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上的完善,不仅能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引导他们重新回归社会,重新融入社会。

一方面,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可以避免因过于严苛的制度而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也可以为未成年人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避免因犯罪记录带来的就业、学习等问题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上,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划定标准和规范性的指导,导致制度执行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2. 处罚过重。

有的地方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时,可能过于严苛,将未成年人纳入成年人的法律管理范畴,给予过重的处罚,这不仅对未成年人未来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也违背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精神。

3. 效果不明显。

在实际执行中,有些未成年人接受矫正教育后表现良好,但由于犯罪记录的封存问题,仍然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包容,这对于未成年人的二次成长和社会融合是一种不利的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度的完善:1. 制度法规的完善。

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标准和程序。

《2024年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范文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篇一一、引言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可能会触及法律,产生犯罪记录。

这不仅对未成年人自身的未来发展构成阻碍,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背景及意义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未成年人的轻罪犯罪记录进行封存,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不对外公开的一种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减少其因犯罪记录而受到的社会歧视,为其顺利融入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三、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方面已有所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封存范围不够明确,封存后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不够紧密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一些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泄露,对其再次融入社会造成了障碍。

四、完善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议(一)明确封存范围明确哪些类型的犯罪记录应纳入封存范围,哪些不应纳入。

对于轻罪犯罪记录,应设定明确的判断标准,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封存的犯罪记录进行严格管理,防止其泄露。

同时,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管理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法律法规的衔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确保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一致。

对于违反封存制度的行为,应依法追究责任。

五、实施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意义实施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减少其因犯罪记录而受到的社会歧视。

同时,这一制度也有助于促进未成年人的顺利回归社会,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摘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更严格的封存标准可以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和权益,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能够规范制度执行,强化监督机制可以确保封存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加强教育和帮扶措施有助于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

通过国际比对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提高我国封存制度的水平。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不仅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更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未来,应继续完善封存制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完善,建立标准,法律法规,监督机制,教育,帮扶措施,国际比对,重要性,进一步完善,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对未成年人在未成年时期犯罪记录进行封存,并在一定条件下对其进行撤销或销毁的一项法律规定。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设立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使其重新回归社会,融入正常生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对于封存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

背景介绍部分首先需要分析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包括未成年人犯罪率的增长趋势、主要犯罪类型、犯罪原因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需要探讨现行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的问题,如封存标准不明确、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到位等方面的缺陷。

最后需要说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对于社会稳定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其应当得到足够重视和关注。

通过对背景介绍的详细分析,可以为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提供有力的论证和支持。

1.2 问题现状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在封存标准方面,目前的标准相对宽松,导致一些不符合封存条件的犯罪记录被封存,影响了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方面,封存制度的法律依据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给未成年犯罪记录的封存带来一定的制度障碍。

浅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完善

浅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完善

浅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完善发表时间:2018-07-19T10:42:19.20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作者:张思柠[导读] 本文拟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实意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进行探讨福建省福安一中高二(15)班福建省福安市 355000摘要: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对未成年罪犯服刑期满后重新回归社会、降低再犯罪率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规定的比较笼统,在实践中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本文拟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实意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进行探讨,使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帮助更多的“迷途羔羊”顺利回归社会。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犯罪记录封存引言2008年12月,新一轮司法改革意见提出“有条件地建立未成年轻罪记录消灭制度”①,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该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毫无疑问,该项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司法文明进步的表现,社会各界纷纷为此点赞!一、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实意义所谓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一般是指对犯轻罪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进行封存,在附条件的情况下允许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并且对查询所获知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具有保密义务。

该项制度符合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落实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案原则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利于增强未成年犯重新融入社会的信心,提高改造成功率,最终实现刑罚目的②。

《2024年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范文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作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其再社会化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探讨,分析其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二、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必要性1.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不成熟的阶段,其犯罪行为往往受到环境、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封存轻罪记录,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为其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

2. 促进再社会化:轻罪记录的封存,有助于未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重新开始,减少因犯罪记录而导致的社会歧视,促进其顺利融入社会。

3. 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封存轻罪记录,为未成年人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及问题1. 制度现状:目前我国已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于未成年人的轻罪记录,在达到一定条件后可以进行封存。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

2. 问题分析:(1) 法律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轻罪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执行过程中存在困难。

(2) 执行力度不足:部分地区对轻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该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3) 社会认知度低:社会对轻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认知度较低,导致该制度的实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四、完善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轻罪犯罪记录封存的条件、程序及法律效力,为该制度的执行提供法律依据。

2. 加强执行力度: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应加强对轻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该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3. 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社会对轻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认知度,为该制度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完善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完善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完善研究》一、引言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处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旨在保护未成年犯的再社会化进程,减少其因犯罪记录而遭受的社会歧视,从而促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当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完善措施,以期为相关制度的改进提供参考。

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当前,我国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方面已有一套基本制度。

该制度要求对未成年犯的犯罪记录进行保密,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封存,以保护其隐私权和发展权。

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未成年犯的改造和再社会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制度实施不统一目前,不同地区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上存在差异,有的地方执行得较为严格,而有的地方则执行不力,这导致制度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

(二)封存范围及条件不明确当前制度对于哪些犯罪记录应当封存、何时可以封存等具体条件没有明确规定,这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

(三)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可能导致制度执行中的不公和滥用。

四、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措施(一)统一制度实施标准应由国家层面出台统一的标准和规定,确保各地在实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时能够做到公正、统一。

(二)明确封存范围及条件应对哪些犯罪记录应当封存、何时可以封存等条件进行明确规定,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公正性。

例如,对于轻微犯罪、过失犯罪等非恶性犯罪的未成年犯,应设定更为宽松的封存条件。

(三)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应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制度的公正执行。

同时,应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质询,提高制度的透明度。

(四)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法律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更好地配合制度的执行。

五、结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保护未成年犯权益、促进其再社会化的重要制度。

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3.封存效力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被依法封存之后,除非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可以进行查询外,其他任何人都无权利查询,也无从知晓,而且封存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并不因查询而解封。由于《刑法修正案(八)》已经免除了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法的未成年犯的前科报告义务。也即说当重返社会的未成年人面对入学或入职时在填写“是否受过刑事处罚”等表格时”无需再承认前科。封存档案之后的刑事效果不变,当未成年人因重新犯罪构成累犯或再犯的时候,并不因档案被封存而一笔勾销,其然后可能构成累犯。虽然《刑法修正案(八)》要求构成累犯必须前罪与后罪都得年满18周岁,但是对于特殊累犯及再犯没有做出相关解释,因此被封存的前罪档案还是有可能影响到后罪的定罪量刑。此外,由于民法和行政法上还有大量的法律法规与犯罪记录相挂钩,它们对有前科的未成年人仍然给予否认态度并且与封存制度相矛盾,一些特殊行业和职位把有犯罪前科的人排除在外。这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施效果是个很大隐患,无法保证封存的意义。
(一)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涵义
1.“犯罪记录”的含义
“记录”一词在字典中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动词: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二是作为名词:记录下来的材料。关于“犯罪记录”的含义,我国学者也有所研究,目前被广泛认可的界定来自于于志刚教授的解释。他认为“犯罪记录”就是对行为人相关犯罪信息的记载和存贮,是对有关行为人犯罪事实及其刑事判决的纯粹客观记录……犯罪记录在客观上体现为一个司法统计数据库[1]。在2012年5月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中,对“犯罪记录”一词进行了明确定义;“犯罪记录是国家专门机关对犯罪人员情况的客观记载。
2.适用条件
根据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75条规定,适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条件有两个。一是主体条件,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列入适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条文强调的是犯罪时年龄不满18周岁,也就是说不管逮捕时、起诉时或审判时是否够岁,都不影响其适用。二是刑罚条件,即封存制度适用于“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情形”。也即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拘役、缓刑、单处附加刑、免予刑事处罚等都适用于封存制度[2]。法律将刑罚的判处年限作为未成年人犯罪轻重程度的判断标准,由法院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犯罪的各种情节,作出最终的刑罚判决,对于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认为罪行较轻,应当进行犯罪记录封存[3];此外,免予刑事处罚、相对不起诉及附条件不起诉虽没有经过刑罚或者没有经过法院审判,甚至于没有形成“犯罪记录”这类情况需不需要进行封存呢?2013年1月1日实施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507条已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应当对相关记录予以封存。具体程序参照本规则第五百零四条至第五百零六条的规定。该司法解释表明立法者想要最大程度的发挥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作用,尽可能的挽救失足未成年人,使他们走上正轨,以便恢复平静的生活。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越来越重视。

未成年人由于其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其在违法犯罪后往往具有更大的改造可能性和社会再融入潜力。

因此,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探讨,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完善措施。

二、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当前,我国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管理方面已经初步建立了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该制度主要是指对于未成年人因轻微犯罪行为而被记录在案的,经过一定期限的考察和改造后,可以对其犯罪记录进行封存,不再对外公开。

这一制度的实施,旨在为未成年人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减轻其因犯罪记录而受到的社会压力。

三、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的问题虽然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成年人的再社会化提供了帮助,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犯罪记录的认定标准不够明确,不同地区对轻罪的界定存在差异;封存程序不够规范,存在操作不透明、不公正的情况;封存后的记录仍有可能被滥用,影响未成年人的正常生活和就业。

四、完善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措施(一)明确犯罪记录的认定标准为了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应由国家层面制定明确的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认定标准。

这一标准应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后果以及未成年人的主观恶性等因素,确保轻罪的界定具有统一性。

(二)规范封存程序要确保封存程序的透明性和公正性,需要建立完善的封存程序和操作规范。

包括对未成年人的考察期、改造表现进行评估,确保符合封存条件的未成年人能够及时得到封存。

同时,应设立监督机制,对封存过程进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三)加强后续管理对已封存的犯罪记录应建立严格的后续管理制度。

例如,可以建立定期复核机制,对已封存的未成年人进行跟踪评估,确保其不再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要明确违规使用封存记录的法律责任,防止相关记录被滥用。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刘素君田雅倩(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新乡市453007)摘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时代特征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对失足的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目前的现状表明,在具体实施上,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规定,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在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宽松正常的环境和继续发展的空间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本文拟对该制度的理解与适用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一、确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必要性(一)符合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及社会和谐的需要。

在社会急速发展背景下,对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尊严及个人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此外,“少年强,则国强”的口号也表面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强大的重要支撑力量。

而21世纪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上升势头,并且呈现出低龄化、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残忍化、团伙化等特征。

如何进一步有效地预防、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课题。

(二)符合未成年人复归社会的需要。

2010年8月,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六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六部门《若干意见》”)要求:“对违法和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试行行政处罚和轻罪记录消灭制度。

非有法定事由,不得公开未成年人的行政处罚记录和被刑事立案、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不起诉或因轻微犯罪被判处刑罚的录。

”根据这一意见,不仅要求试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灭制度,还要试行未成年人行政处罚记录消灭制度。

截止2010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时,上海市检察机关共对91名未成年人的相对不起诉记录采取了限制公开措施。

其中,顺利就业的52人,顺利续学的37人(已有7人被大学录取),顺利出国的2人。

之后,山东省德州市及青岛市、山西省太原市以及贵州省瓮安县等地方也作了探索。

《2024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的进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已经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进行特殊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怀,也体现了我国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容与教育相结合的司法理念。

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概述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记录,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封存,不对外公开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再社会化权利,减轻其因犯罪记录而产生的社会压力,为其回归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法律基础及实施情况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主要体现在《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

这些法律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条件、程序和效力等。

近年来,随着司法实践的深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施情况逐渐完善。

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积极实施封存制度。

四、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意义与作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再社会化权利。

封存制度能够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避免其因犯罪记录而受到歧视,有助于其重新融入社会。

2. 促进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

封存制度能够减轻未成年人的心理压力,鼓励其积极接受教育和改造,促进其重新回归正途。

3.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封存制度体现了我国司法对未成年人的宽容与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五、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挑战与对策虽然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如:对封存制度的认知度不够,部分公众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容度不足;封存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操作难题,如如何确保封存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等。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我国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关注度持续增高,其背后隐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处理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应运而生,其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再社会化,防止其因过去的错误而被社会歧视。

本文将就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对未成年犯罪人的犯罪记录进行封存,除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外,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效保护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为其重新融入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制度宣传不足当前,社会大众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导致该制度的实施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应加强制度宣传,提高公众对该制度的认知度。

(二)适用范围有限目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主要适用于特定类型的犯罪和特定年龄段的未成年人,适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三)执行力度不够部分地区在执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时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导致该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应加强执行力度,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四、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议(一)加强制度宣传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加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宣传,提高公众对该制度的认知度。

(二)扩大适用范围将更多类型的犯罪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纳入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范围,使其更好地发挥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作用。

(三)加强执行力度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该制度的顺利实施。

同时,应建立监督机制,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前提下,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使相关单位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能够查询到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情况。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的成长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更是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我国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预防其再次犯罪,设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这一制度对于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其实施现状及改进方向。

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背景与意义(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增多,对社会的稳定和家庭和谐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其因犯罪记录而受到歧视和二次伤害,我国设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二)意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意义在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其因犯罪记录而受到歧视和二次伤害,同时也为预防其再次犯罪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外,该制度还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施现状(一)制度内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于被判处刑罚的未成年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其犯罪记录可以予以封存。

封存后的记录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同时,对于需要了解被封存记录的单位和个人,需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二)实施情况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该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减少了因犯罪记录而受到歧视和二次伤害的情况。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审批程序不够规范、部分单位和个人违规查询等。

四、问题分析(一)审批程序问题当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审批程序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

这导致了一些单位和个人在查询被封存的犯罪记录时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进一步明确审批程序和标准,加强监管力度。

(二)社会认知问题由于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认知度不高,导致部分人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

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严峻性,更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完善相应的制度来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不仅是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重视,更是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和社会治安的根本保障。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管理和保护制度。

在过去的犯罪记录管理中,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与成年人犯罪记录一样被长期保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未来发展和生活。

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的犯罪行为不应该被永远记录在案,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生活。

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需要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处理做出了一定规定,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应当建立更为明确和严格的法律法规,规范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管理和使用,确保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得到法律的保障和规范。

需要建立相关的机构和人员来具体负责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管理和封存工作,确保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工作得到有效的执行和监督。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需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和做好相关研究工作。

在国际上,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和健全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通过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重要性和特点,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

也可以通过相关研究工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出更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路径和措施。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探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需要加强立法保障。

当前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相关法律依据主要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刑法》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特殊地位和保护措施,但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制度。

有必要出台专门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程序、标准和期限,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要加强立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利用限制,避免未成年人因犯罪记录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还需要强化社会协同与监督。

要建立多部门参与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协作机制,形成社会各界的共同合力,共同推动封存制度的完善。

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的监督与评估,定期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封存工作的公平公正。

要建立健全的投诉举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和未成年人家长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需要立法保障、司法实践与执行、社会协同与监督等多方面的合力。

只有通过立法、司法、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工作,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加强司法实践与执行,强化社会协同与监督,共同推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2024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法治社会,对未成年犯罪者的处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如何既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又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保护未成年犯罪者的再社会化过程,减少其因犯罪记录而受到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背景、内容、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完善建议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背景与内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对未满18周岁的犯罪者在达到法定成年年龄后,其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的一种法律制度。

该制度起源于保护未成年犯罪者的隐私权和再社会化权利,其目的在于避免因过往的犯罪记录对其未来的生活和就业造成不利影响。

在我国,该制度已经得到广泛实施,成为我国司法制度中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一环。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实施现状自我国实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方面,该制度有效保护了未成年犯罪者的隐私权和再社会化权利,为其回归社会、重新开始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该制度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封存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标准不够明确,导致实践中存在操作困难;其次,部分地方司法机关对封存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部分未成年犯罪者的犯罪记录未得到及时封存;最后,社会对封存制度的认知度不够高,部分人对该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四、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议(一)明确适用范围和标准为了更好地实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应明确其适用范围和标准。

首先,应明确哪些类型的犯罪可以适用该制度;其次,应明确封存的条件和程序;最后,应明确违反封存规定的法律后果。

(二)加强司法机关的执行力度司法机关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执行力度。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犯罪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伤害,也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制度的完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自尊心,以及确保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因此,封存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护措施。

现有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

首先,封存期限不够清晰。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期限为3年,但实际上,不同地区和不同案件类型的封存期限并不一致,导致封存期限混乱。

其次,封存制度实施起来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对封存制度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等。

为了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统一法律规定,确定封存期限。

应该制定详细的法规来规定封存制度的实施细则,明确封存期限,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障力度。

为此,可以设立相应的专职机构来负责实施监督和管理工作。

二是完善封存制度的实施,针对制度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精细化调整。

其中包括对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进行充分保护,对封存制度的实施进行全面监管,避免滥用和泄露。

三是积极培育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

应该通过加强教育、赋权、服务等多种途径,激发未成年人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丰富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止未成年人再次犯罪。

四是完善封存制度的信息化支持。

建立起完整的线上系统,使封存过程能够走向规范化和信息化,以便更好的实现从犯罪现场到官方机构的数据实时共享,有效提高封存制度的执行速度和准确度。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是一个由多方面努力共同来实现的过程,对法律制度的完善、实施监管、社会教育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协同改善。

只有这样,在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同时,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完善
发表时间:2018-07-19T10:42:19.20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作者:张思柠
[导读] 本文拟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实意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进行探讨
福建省福安一中高二(15)班福建省福安市 355000
摘要: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对未成年罪犯服刑期满后重新回归社会、降低再犯罪率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规定的比较笼统,在实践中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本文拟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实意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进行探讨,使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帮助更多的“迷途羔羊”顺利回归社会。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犯罪记录封存
引言
2008年12月,新一轮司法改革意见提出“有条件地建立未成年轻罪记录消灭制度”①,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该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毫无疑问,该项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司法文明进步的表现,社会各界纷纷为此点赞!
一、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实意义
所谓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一般是指对犯轻罪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进行封存,在附条件的情况下允许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并且对查询所获知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具有保密义务。

该项制度符合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落实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案原则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利于增强未成年犯重新融入社会的信心,提高改造成功率,最终实现刑罚目的②。

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依照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法定适用对象为“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该“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应当包括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驱逐出境。

但是,实践中还存在一部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相对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和免予刑罚处罚的情形,而这三种情形下的犯罪嫌疑人通常也被看成“有罪之人”,在此情况下,其犯罪记录是否也应被列入封存范畴,法律没有规定。

2、封存范围不明确,实践中难以把握。

每件刑事案件,从立案侦查到执行完毕,要历经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多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又会产生很多独立又相互衔接的法律文书,《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相关犯罪记录”过于笼统,是指刑事诉讼程序启动直到刑罚执行完毕期间的产生的所有法律文件,还是仅指审判机关出具的有罪判决,实践中争议较大。

3、对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案件,是否连同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进行全案封存,还是仅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部分进行封存、如何部分封存?
4、未成年犯在成年后又犯罪的,对之前已封存的犯罪记录是否应当解封,缺乏相关规定。

5、查询主体、查询目的、查询的法定依据的规定均过于模糊,实践中难以把握。

6、泄露封存记录的法律责任不明确。

“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封存记录予以保密,这是对依职权获知犯罪记录的工作人员设定的保密义务,对于参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的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案件当事人和其他知悉案情的单位和个人,是否应当承担保密义务,法律没有规定。

三、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1、扩大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范围。

不仅要明确将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审判阶段和监狱或者看守所等服刑阶段形成的全部案件记录纳入封存范围,也要将针对未成年犯所进行的社会调查、社区矫正、帮教考察、司法救助等记录列入封存范围,从而形成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全封闭。

2、扩大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对象。

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对象过于狭窄,应当将比“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更轻的被相对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和免予刑罚处罚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明确列入封存对象,同时,不应当区分轻罪或者重罪,应当把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对象扩展到全部未成年犯,这样才能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更有益于该项制度的彻底实施,改造更多失足少年。

3、严格查询制度,确保全程留痕。

(1)有权查询主体必须严格限定为“司法机关”,在“国家规定”尚未出台之前,应当排除“有关单位”的查询;(2)查询目的必须为“办理刑事案件”以及“以未成年人为受益人的民事、行政案件”;(3)有权查询机关在查询时,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并在申请中明确查询目的、查询依据和使用范围,做到全程留痕,同时签署《保密承诺书》,对于依职权查询到的犯罪记录予以保密,不得将获取的信息记入人事档案或者学籍档案等;(4)未成年人本人需要查询本人犯罪记录时,被查询机关应当直接出具“无犯罪记录的证明”④。

4、扩大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保密主体。

除了“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承担保密义务外,将参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的侦查、检察、审判、执行人员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案件当事人和其他知悉案情的单位和个人,全部列为保密义务人,确保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落到实处。

5、明确规定解封的条件和范围。

一般来讲,已经封存的犯罪记录不得解封,只有在未成年犯成年后又犯罪且新罪需要和前罪必须一并处理的情况下,方可解封。

6、尽快完善配套制度建设。

(1)抓紧制订“有关单位”查询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国家规定”,为了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该“国家规定”应当仅限于法律和行政法规,除此之外,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均不能作为查询的依据;
(2)制订“封存”转“消灭”的制度规范,除了必须解封的法定情形外,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若干年后即归于消灭,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查询;(3)制订反歧视法律规范,确保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后,在就学、考试、就业、参军等方面等同于普通公民,做到零差异;(4)未成年犯刑满释放后,在工作、生活、婚恋等民事、行政活动中所做的“无犯罪”承诺、陈述,均不构成虚假陈述或故意隐瞒;(5)做好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衔接工作,形成完整的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

7、融入现代司法理念,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的新方法,弥补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

自从确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后,地方纷纷出台相关规定落实该项制度,如河南《关于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通知》⑤、北京《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试行)》、福建省《三明市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施细则(试行)》等,虽然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但理念一致,根本宗旨都是完善并落实刑法、刑事诉讼法与司法解释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规定,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四、结语
总之,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起步虽晚,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新措施、新办法,并不断加以总结,相信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将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①许兰珍著:《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困境及发展》,中国法院网2014年5月15日版
②张晶晶、丁学梅著:《浅论未成年人犯罪封存制度》,正义网2015年9月25日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