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
作者:吴倚天
来源:《信息化建设》2009年第05期
1969年9月3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雷纳德教授在实验室内,将两部电脑成功地用一条5米长的电缆连接并互通数据。
当时实验室里的二十多名见证者,无论如何都不曾料到——几十年后,眼前的这根“电缆”竟延伸到整个地球,把这个星球上所有智慧的头脑都聚拢在一起去产生价值,可以让远隔重洋的人们“面对面”的交流,真正做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更难以想象的是,这跟“电缆”会衍生出许多新的产业、新的商品、新的就业岗位、新的文化理念。
这根电缆就是大名鼎鼎的“互联网”,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在21世纪的今天,互联网已经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工作、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从互联网诞生之日起,它就在不断地自我完善,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从最初的两台电脑相互连接,到多台电脑组成的局域网,再到覆盖一定地域的城域网,最终将整个地球“一网打尽”成为覆盖全球的英特网(Internet)。
除了版图的扩张以外,互联网还存在另一条隐形“进化”路线——功能及上网方式的变化。
最早的互联网是严重依赖物理网络的,有多少个上网端口就只能接多少台电脑,一个萝卜一个坑,多一台都不行。
然而,随着需求的加深和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也逐渐摆脱网线的羁绊,向着“无线”的自由空间迈进了。
无线互联网使用户告别了穿线架管的麻烦,由甩掉线缆的束缚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
运用在政府部门,公务员可以随意改变办公位置,而不用再考虑调整布线,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短信接收政府快报、公文提要、重要文件到达提示等。
过去政府领导出差往往会耽误许多重
要文件的审批,领导们也常常感慨分身乏术,而通过移动电子政务平台,无论在哪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审阅文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7年,笔者在澳门参加首届国际电子治理理论与实践会议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经济非常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其国内的有线网络覆盖率极低,但是无线互联网却异常发达。
一些面向基层民众的医疗、教育服务都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
甚至在地方选举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进行投票。
据这些国家的代表介绍,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无线网络的总体布线成本要比有线低;二是无线网的架设,能够在经济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得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互联网的便利,促进社会公平。
因此,无线互联网对政府而言,还有着一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意义。
正是基于成本和“公平”的双重考虑,如今国外许多城市将无线网络覆盖列为同水、电、气一样的城市建设的一项必要“基础设施”。
无线互联网先后经历了无线PAN、红外、蓝牙等多种技术路线。
目前在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中公认比较成熟的技术路线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无线AP上网,主要用于宽带家庭、大楼内部以及园区内部,典型距离覆盖几十米至上百米,目前典型技术为Wi-Fi等;另一种是通过电信企业的电信网络上网。
例如,只要购买一块上网卡加上笔记本或者通过可以上网的PDA、手机,就可以利用中国移动的GPRS或者中国联通的CDMA无线网络上网。
相比前一种方式,电信网的特点是覆盖面广,缺点是带宽比较低。
无线互联网在政府部门的应用,基于上述两种技术路线也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手机上网。
在英国,伦敦在市中心区实行了欧洲规模最大的基于手机短信支付的通行费收缴计划;在瑞典,全国700万纳税人中已经有9万多完全通过移动电话来办理年度纳税手续,货车司机则利用移动电话来为自己的货物清关;在德国,警方普遍利用手机短信来搜索嫌疑犯,并和捷克联合推广在边境地区用手机购买车票业务。
另外一类是“无线城市”,即在全市范围内提供免费的上网信号。
美国在这方面做得最好,截至2006年底,全球一半的“无线城市”都在美国。
很多美国城市即使没有在全城范围内实现无线覆盖,也在图书馆、街心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开通了无线信号。
在我国,手机上网类应用开展时间较早,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广。
例如,早在2003年,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就开发了针对区内下岗人员的招聘信息手机报功能;2005年,北京市东城区开发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GIS和GPRS技术相融合,开发出一种城市市政管理的全新模式;2006年6月23日,广西梧州藤县太平镇因水库决堤谣言引起全城混乱,政府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出面辟谣但效果微乎其微,而一条短信却引导万千市民安全回归家园;目前,大连市政府正在使用政府内部移动办公系统,通过政府短信服务平台,公务员可以将自己的电子邮件系统与手机短信联动,一旦收到邮件,就会收到手机短信通知,并且知道是谁发的,以便及时回复。
“无线城市”在我国起步较晚。
2006年8月,上海市嘉定区正式宣布要建立“无线嘉定”,从而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提出要实现无线信号全覆盖的城区;2008年,广州市宣布,将采用“政府投入购买服务,企业参与建设投资”的模式,到2010年全市将实现无线网络覆盖;2008年12月30日,总投资超过36亿元的“无线成都”项目举行了开通仪式,无线互联网应用将带动成都乃至整个四川灾区的发展和重建。
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网民人数在2008年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手机用户更是在全球遥遥领先,截至2009年2月,全国手机用户已逼近6.6亿,平均每1000人就拥有485部手机。
这些都是我国开展无线互联网业务的有利条件。
今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颁发给中国移动等三家企业“3G牌照”,更是为无线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扫清了障碍。
我们有理由相信,从传统桌面式的上网转为移动上网将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而基于无线网络的政务信息化应用也将成为今后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新热点,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对此有所准备。
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无线网取代有线网,就像移动电话代替固定电话一样,绝不仅仅是上网方式的简单改变,它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模式,意味着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安全管理等各方面要求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机遇、挑战与责任。
【名词解释】
WLAN
全称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络)。
是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构成可以互相通信和资源共享的局域网络。
WLAN具有构建灵活、接入方便、支持多种终端接入、终端移动灵活等特点。
目前,主流数据传输可达54Mbps。
Wi-Fi
全称Wireless Fidelity(无线相容性认证)。
目前常见的Wi-Fi认证有IEEE 802.11b、IEEE 802.11a、IEEE 802.11g等。
Wi-Fi认证是WLAN领域中对符合Wi-Fi标准的产品的一种认证,该标准由Wi-Fi技术联盟进行制定和修改。
通过Wi-Fi认证的产品能够在WLAN环境中使用并保持与其他Wi-Fi认证产品的兼容性。
与蓝牙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
虽然在数据安全性方面,该技术比蓝牙技术要差一些,但是在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则要略胜一筹。
AP
全称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
AP设备主要是用于和有线以太网进行连接,同时AP 还进行无线信号的发射。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网卡和AP进行通讯等数据交换操作。
3G
全称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
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数字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而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数字手机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受电子邮件或网页;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