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08_技术s
中国建筑史图表整理
中国建筑史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仰韶文化(距今9000-4000年)1.浙江余姚河姆渡最早木结构建筑干阑式木结构榫卯技术出现长江流域;母系氏族2.西安半坡村遗址木骨泥墙半地穴式建筑大房子黄河流域原始社会时期聚落3.陕西临潼姜寨最早典型的农耕聚落龙山文化父系氏族 1.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2.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3.建筑构造技术中出现石灰干燥、陶化以及彩绘装饰做法4.建筑空间出现“吕”字形平面木结构的特点:1.穿斗式:云南白族民居;2.抬梁式:北京四合院;3.井干式:4.干阑式:广西侗族民居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夏前2070年~前160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殿遗址最早的廊院式建筑 1.两处遗址,一号宫殿最大,二号最完整2.未见瓦,“茅茨土阶”。
1.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2.大量使用青铜器、已有甲骨文3.商——我国城市雏形出现。
商前1600年~前1046年1.郑州商城商王仲丁的隞都2.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3.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并排三座殿堂4.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遗址5.殷虚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面朝前,有纵有横,布局已具庭院的雏形,世界文化遗产。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1.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中国第一四合院 1.严格的等级制度,出现,《周礼考工记》“三朝五门”春秋战国成书,记述周代王城建设制度。
2.瓦的发明,脱离了“茅茨土阶”2.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干阑式建筑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秦都城雍城出土了36cmx14cm*6cm青灰色砖、花纹空心砖;备注:1.人物:鲁班 2.高台建筑—高台榭、美宫室 3.开始修长城 4.瓦大量使用 5. 有建筑装饰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殿遗址殷虚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秦都城雍城山西平顺明惠大师塔单层塔;多属高僧墓塔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已知唐塔中用八角形平面的首例洛阳白马寺河北赵县安济桥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雅安高颐墓阙神通寺四门塔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嵩山嵩岳寺塔大雁塔玄奘墓塔小雁塔登封法王寺塔大理寺千寻塔明惠大师塔净藏禅师塔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五代907年~960年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由唐代方形单层塔壁转变为宋代多边形平面、有塔心室的首例 1.由席地危坐到垂足坐的转变(家具大变革)2.哲匠喻浩《木经》南京栖霞山舍利塔石塔宋960年~1279年宋建都汴梁(河南开封)城市的里坊制被突破,形成开放城市。
中国建筑史发展概况资料
神庙的房屋,是在基址上开挖成平坦的室内 地面后再用木骨泥墙的构筑方法建造壁体和 屋盖。
神庙的室内已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彩 画是在压平后经过烧烤的泥面上用红和白色 描绘的几何图案,线脚的做法是在泥面上做 成凸出的扁平线或半圆线。
这一批原始社会公共建筑遗址发现,表明原 始社会建筑水平有了新的了解,开始创造出 一种超常的建筑形式,从而出现了沿轴展开 的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艺术,这是建筑 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二里头的另一座殿堂遗址中,可以看出更为 规整的庭院式建筑群,在夏代至商代早期, 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 定型。
商代青铜工艺已达到相当纯熟程度,手工业 专业化分工已很明显。手工业的发展、生产 工具的进步以及大量奴隶劳动的集中,使建 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西周时期,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奴隶主内部 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 城大的不超过王城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五分 之一,小的九分之一。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本章要点
原始社会建筑 奴隶社会建筑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
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 段。
原始社会,建筑的发展是极缓慢的,我们的 祖先从艰难地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逐步地 掌握了营建地面房屋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 架建筑,满足了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要 求。
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
点,便于挖作洞穴。
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 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 形式。同时,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为 的窑洞式住宅。
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 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 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中国建筑史图表word资料27页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第 5 页第 6 页第 7 页第 8 页第 9 页第 10 页第 11 页第 12 页第 13 页第 14 页第 15 页第 16 页第 17 页第 18 页第 19 页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2004.3.7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第 20 页一、木构架体系,“墙倒屋不塌”木构架的主要类型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由此体系派生出以下特点:(一)重视台基为防止木柱根部受潮,抬高基座。
逐渐台基的高低与形式成为显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如王府的台基高度有规定,太和殿用三层须弥座汉白玉台基等。
(二)屋身灵活可亭、可仓、可室、可厅(三)屋顶呈曲线或曲面(四)重要建筑使用斗拱斗拱原为起承重作用的构件,随着结构功能的变化,斗拱成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五)装饰构造而不去构造装饰二、院落式布局中国的宫殿、庙宇、衙署、住宅等都属院落式。
另外,院落式平房比单幢的高层木楼阁在防救火灾方面大为有利。
三、有规划的城市历史上大多数朝代的都城都比附于《周礼考工记》的王城之制,大多数都是外形方正、街道平直、按一定规划建造的。
四、山水式园林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与中国的山水画、山第 21 页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
与欧洲古典园林惯用的几何图形,林木修剪,人力造作的气氛,大异情趣。
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五、特有的建筑观视建筑等同于舆服车马,不求永存。
从来不把建筑作为一门学术。
崇尚俭朴。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一、城市•都城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1.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 2. 北魏洛阳城 3.明清北京城4.元大都5.隋、唐洛阳6.明南京城7.汉长安城•中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中国的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是与《周礼考工记》之王城之制最接近的。
=设计的源流 中国
Design Introduction
设计的源流(中国)
隆兴寺摩尼殿
Design Introduction
设计的源流(中国)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Design Introduction
设计的源流(中国)
元代宫殿建筑开始
元大都
Design Introduction
设计的源流(中国)
塔刹
华盖
相轮
塔身
塔座 北京妙应寺白塔
春秋时期:铜制、漆木家具发展(造型古拙,装饰繁缛)。
商周时期至三国时期:起居主要是跪坐,床(榻)与席为主要家具。 东汉末期:胡床由西域传入中原(宋以后称交椅或太师椅);胡床在南
北朝普及民间,发展成扶手椅、方凳、圆凳等。
隋唐时期:垂足而坐(为主) 席地而坐
Design Introduction
设计的源流(中国)
青龙(东)
朱雀(南)
Design Introduction
设计的源流(中国)
魏晋南北朝----佛寺、佛塔、石窟盛行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梁武帝时,建康佛寺达 500多所,僧尼10万多人,各地郡县也都有佛寺。北魏统治者更是不遗余 力地崇佛,建都平城(山西大同)时,就大兴佛寺,开凿云冈石窟。 迁都洛阳后,又在洛阳伊阙 开凿龙门石窟。到北魏末年, 北方佛寺达3 万多所,其中
设计的源流(中国)
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案面较宽,下有六条腿,脚下有横木承
托;漆面装饰华丽而庄重,时代特色浓厚。
漆案 ·战国·
Design Introduction
设计的源流(中国)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此几的造型延用至魏晋时期,是最典型的凭
几。几面以黑漆为底,略绘彩色花纹。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概述中国建筑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是世界上最悠久的建筑传统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建筑发展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术,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遗产。
这些建筑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历史发展中国建筑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土坯和木材建造简陋的住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技术逐渐改进,并出现了更加复杂和精美的建筑作品。
在古代朝代的统治下,中国建筑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先秦时期在先秦时期,中国建筑的重要特点是以木构建筑为主。
这些建筑以框架结构和斗栱榫卯工艺为特色,凭借其巧妙的工艺和结构设计,能够在没有钉子和螺丝的情况下保持稳定。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位于河南郑州的龙门石窟,这座石窟建筑以其雕刻精美的壁画和浮雕而闻名。
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中国建筑经历了重要的变革。
这个时期,国家开始推行标准化建筑,以加强国家的统一和集权。
典型的例子是故宫和长城。
故宫位于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古代建筑之一。
它是明清时期皇宫的总称,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威和繁荣。
长城则是古代中国城防工程的杰作,它起到了保护国土和防御外敌的重要作用。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建筑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发展。
木构建筑逐渐被砖石建筑所替代,造成了中国建筑风格的转变。
典型的例子是宋代的佛教寺庙,如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和浙江南泉佛寺。
这些建筑充分展示了中国建筑的华丽和精致。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建筑风格进一步演变,并引入了外来的外来建筑。
典型的例子是北京的圆明园和颐和园,这些皇家园林集中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美学价值。
建筑特色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特色,其特点可以总结如下:1.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协调,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
建筑师常常考虑到环境因素,如风水和地理位置,以获得良好的气场和风水。
2.中国建筑强调对称和平衡,追求整体的和谐美感。
08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用瓦历史可以追索到。
2.著名的小雁塔、应县木塔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塔:、。
3.倒座和抄手游廊常见于。
4.号称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分别是指、、、5.我国现存最高的古代建筑物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古代木构架建筑物是。
6.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建房屋的建筑遗址_________________。
7.号称“中国第一四合院”的建筑遗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国自办最早的建筑教育始于 1923 年,最早的建筑系成立于1927年。
9.列出下列建筑作品的设计人或设计公司金茂大厦 SOM 中国国家大剧院保罗.安德鲁赵州桥李春鸟巢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南京中山陵吕彦直 CCTV央视新楼库哈斯上海鲁迅纪念馆陈植香山饭店贝聿铭广州中山纪念堂吕彦直人民大会堂赵冬日和沈其上海汇丰银行新楼公和洋行上海沙逊大厦公和洋行北京仁立地毯公司梁思成与林微因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KPF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何镜堂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彭一刚10.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用砖历史可以追索到。
11.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园手段是指、、、。
12.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两种建筑类型是和。
13.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构件,它早期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至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名)已经出现。
14.我国著名的安济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名)的建筑,它的设计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垂花门”常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居。
16.我国古代著名的楼阁式塔代表有_________ ,密檐式塔代表有________________。
17.号称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指、、、。
18.《园冶》的作者是。
《营造法式》的作者是。
19.我国传统的清式彩画作主要有、和三种。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与工艺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与工艺技术中国古代建筑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文明,在古代建筑方面取得了高度成就,并对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多样,工艺精湛,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赏析和想象空间。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早期的蒙古包、竹筏、泥屋,到后来的木结构、石构筑,再到汉代的砖、宋代的瓦,融合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1、木结构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
木结构建筑的福建土楼,是集多种民族建筑特色于一体的典型代表。
木结构建筑的优点是轻巧、柔韧、舒适,更适合中国人的居住习惯。
代表作有寺庙、阁楼、园林等。
2、石构筑中国石构筑建筑的代表作有长城、太和殿等。
石头建筑要比木结构建筑更加耐久,但是由于其重量及成本增高,建造周期长,因此并未普及。
寺庙、桥梁、墓葬等多采用石构筑。
3、砖筑、瓦房砖筑、瓦房的代表作有隋唐风格的大明宫、宋风格的开封府署等建筑。
砖筑建筑的优点是经济、方便,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发明。
寺庙、官厅、城墙等常采用砖筑。
4、宫廷建筑宫廷建筑奢华富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分为紫禁城、故宫、颐和园等。
中国宫廷建筑注重“规划方位,色调协调,雕刻艺术”三方面。
故宫建筑中的天坛、地坛、奏乐楼、钟楼、鼓楼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民居建筑民居建筑代表作有四合院、园林等。
四合院是中国古代民居的代表,现被认为是中国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合院的设置很有特色,例如门厅、正厅、祖居、偏厅等分布合理。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技术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技术经历了漫长历程,也成为中国建筑巨大的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技术包括斗拱、飞檐翘角、无梁楼、斗拱及散手斗拱等,这些独特的技艺为中国建筑增添了不少魅力。
1、斗拱技艺斗拱是中国石构建筑独有的建筑技艺之一。
斗拱是将多块石头“斗”成拱形,具有协定强度利用,经久不衰的特点。
08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副本解析
28.单槽一列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
29.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斜短木构件,用以固持脊檩。
30.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
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
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E)2.分心斗底槽:又称分心槽,是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
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平面等分
3.叠梁式(要求附图):又称抬梁式,基本结构特征为柱上立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上
再立短梁⋯⋯
(F)4.四阿顶(要求附图):又称庑殿顶,也称五脊殿。屋顶由四面坡组成。
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
体叫骑马雀替。
10.大木大式:“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指的是清式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可简单认为有
斗拱和无斗拱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无斗拱建
筑称为小式建筑
11.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
23.著名的《考工记》成书于:(C)
A春秋B西周C战国D商
24.明朝天坛祈年殿三檐颜色为:(D)
A全部青色B全部绿色
C全部淡蓝色D分别为青、黄、绿三色
25.“体形环境”建筑设计教学思想是由谁提出的:(A)
A、梁思成B、黄作燊C、柳士英D、杨廷宝
26.《园冶》是哪个朝代的著作?(A)
A明B唐C宋D清
27.“宝山宝顶”始见于(D)代帝王陵墓中。
中国建筑史08近现代建筑
4、中国近现代建筑史课题
宏观的:分期、分区、分类总结 (建筑师、建筑类型、制度、技术、材料、思想、城市) 1、城市建设 2、建筑类型、技术 3、建筑制度 、建筑教育 、建筑设计机构和建筑师 4、建筑形式 、建筑思潮 ……
5、 Some topics or KEY WORDS
1、理论: 支撑;线索 2、南京十年 3、中国固有式 4、墨菲 5、巴黎美术学院 6、中国营造学社 7、集合住宅 8、风格:国际式、ART DECO 9、骑楼 10、 “建筑”
1 古今之别:
3、从社会体系到建筑体系的分析方法
1 关联性在时间上:变化不是平行的、一一对应的:滞后与超前 2 关联性在内涵上:主导因素不是单一的;不同因素的影响方式不同; 1 2 3 4 5 技术的滞后 制度的适用范围 文化的内在矛盾 城市化过程 建筑本身的多重身份
-艺术形式:传统的力量:-新公共建筑反映的时尚;工业建筑的弱约束 -物质形态:移动;再生;使用周期等
5、 Some topics or KEY WORDS
1、理论: 支撑;线索 现代性 “现代转型” 后发外生型
民族主义 -思想文化 清末中体西用;五四新文化(传统的两种态度) -民族国家 国家权威/ 职业建筑师
5、 Some topics or KEY WORDS
2、南京十年 1927-1937 1911 辛亥 1925 孙中山 1926 北伐 1927 南京、上海 412 1929 北京 东北 主权国家体制初步创立 经济管理的国有化 文学、艺术的发展 中国固有式
5、 Some topics or KEY WORDS
附: 德日系 Vs 欧美系 1920 东京高等工业学校 柳士英 刘敦桢 龙庆忠 1923 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专业
《中 国建筑史》读书笔记
《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读了《中国建筑史》这本书,我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古代建筑世界的大门,那些精巧的设计、独特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深深地陶醉其中。
书中提到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种类繁多,从宫殿到庙宇,从园林到民居,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就拿故宫来说吧,那朱红色的城墙,金黄色的琉璃瓦,还有那精美的雕刻和宏伟的布局,无不展现出皇家的威严和尊贵。
想象一下,当年的工匠们是如何一砖一瓦地搭建起这样一座庞大的宫殿建筑群的?他们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全凭一双双巧手和智慧,将无数的细节做到极致。
我还记得书中描写的苏州园林,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园林里的假山,看似随意堆砌,实则精心布局。
每一块石头的形状、大小和摆放的位置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有的像狮子,有的像猴子,活灵活现。
还有那曲折的回廊,走在其中,一步一景,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画卷之中。
池塘里的荷花盛开的时候,微风拂过,荷叶轻轻摇曳,荷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池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偶尔跃出水面,溅起一片水花。
说起民居,福建的土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圆圆的土楼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生活在一起,相互照顾,相互帮助。
土楼的墙壁厚实,能够抵御外敌的入侵。
走进土楼,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庭院,人们在这里晾晒衣物、聊天玩耍。
房间沿着墙壁依次排列,虽然不大,但却十分温馨。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木材的运用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那些复杂的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就能将木材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而且还能承受巨大的重量。
这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看到的老房子,虽然没有那些宏伟建筑的精美,但也有着简单而实用的木质结构。
房梁上的雕花虽然不算精致,但也能看出工匠的用心。
书中还提到了中国建筑的色彩搭配。
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的颜色被巧妙地运用在建筑中,不仅增添了美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红色代表着吉祥和繁荣,黄色象征着皇权和尊贵。
这些色彩的运用,让中国古代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及艺术理念
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及艺术理念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及艺术理念源远流长,凝聚了千百年的智慧与创造力。
它独具特色,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的尊重、和谐生活的追求以及审美的追求。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及艺术理念的特点与价值。
一、木结构建筑技术中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特色。
木结构建筑技术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不断完善。
木结构建筑以大梁、檩、枋、柱为主体,结构牢固,能够经受自然灾害的考验。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注重结构的合理性与稳固性,其特点是采用榫卯结构,即不使用钉子或螺丝固定构件,而是采用木榫和木卯的方式将构件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不仅能够保持木材的完整性,还能避免因使用金属元件而引发的腐蚀问题。
此外,榫卯连接还能使整个结构更加紧密有序,提高了建筑的承重能力。
二、宜人的人居环境中国传统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人居环境的宜人性。
中国古代建筑师注重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和谐,他们认为建筑应该与周围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序、美观的整体。
因此,在选址时他们常常选择山水之间或者与自然环境相连接的地方,以便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的优势资源。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使用天然材料,比如木材、石材、坯土等,这些材料天然无害,能够保持空气的流通以及甲醛的释放,使人们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生活。
同时,宽敞的院落、喷泉、花园等以及精心布置的亭台楼阁等都营造出了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三、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代表性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藏拙”,它追求简约、朴实而又不失典雅。
在建筑的设计中,常常采用“厚重”的构造方式,建筑墙体和各种装饰元素使用木雕、砖雕、石雕等手法,刻画出各种人物、花卉、动物等图案,富有浓厚的装饰感。
中国古代建筑更注重的是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传统建筑中常常有中轴线的存在,它将建筑物分割为不同的区域,通过人们在其中的行走体验,形成意境的转换,使人们在走入建筑中能够逐渐领悟建筑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原始建筑,约在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
这个时期的原始建筑主要是石器时代的房屋和城墙,以及青铜时代的宗庙和古墓等。
从商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开始,中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鼻祖——商周的天子宫殿,其布局和结构成为后世宫殿建筑的基础。
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的建筑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
秦朝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和精细。
随后的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汉代的建筑继续发扬秦代的传统,同时引入了一些新的设计和技术,如悬空梁和斗拱等。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黄金时期。
隋朝统一中国后,开始修建大规模的宫殿和宗庙,如洛阳宫和开福寺等。
唐朝时期,中国建筑达到了巅峰,唐代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大唐风格”。
代表性的建筑有大明宫、大慈恩寺和法门寺等。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宋代建筑注重平面布局和空间利用,注重人文主义和审美意识。
代表性建筑有宋城墙、宋徽宗的清明上河图和嵩阳书院等。
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建筑注重气势磅礴和规模宏大,代表性建筑有故宫、天坛和颐和园等。
清代建筑注重庄重和精致,代表性建筑有圆明园和紫禁城等。
近代以来,中国建筑在西方建筑的影响下发展迅猛。
现代中国的建筑多样化,既有传统建筑的保留与传承,也有西方建筑的引入与创新,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从20世纪以来,中国建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中国建筑师在世界舞台上的崭露头角。
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建筑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许多大型城市重新规划和建设,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中国的城市规模和建筑工程都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近代建筑史
中国近代建筑史近代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现代建筑风格的交融与碰撞,是一段充满变革与创新的历史。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近代建筑史,包括建筑风格的转变、建筑技术的革新以及建筑的社会背景。
一、建筑风格的转变中国近代建筑风格的转变主要源于西方现代建筑的传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与西方接触,许多西方风格的建筑被引入中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洋楼建筑,这是中国近代建筑的标志,体现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洋楼建筑有着西方建筑的特点,比如欧式立面、拱券和带有西式装饰的建筑细部。
同时,传统中式建筑的某些元素也被保留下来,例如屋顶的琉璃瓦和悬山顶。
而在20世纪中叶,中国建筑风格又出现了一次转变。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探索一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建筑风格。
这就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兴起。
中国现代建筑以功能性强、拥有独特形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特点。
建筑师们开始倡导“人民大众的建筑”,追求简约、实用与美的统一。
中国近代建筑风格的转变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二、建筑技术的革新近代建筑技术的革新对中国建筑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建筑的引入下,中国的建筑技术经历了一次飞跃。
在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基础上,引入了钢铁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种技术的改变使得建筑能够更高、更宽、更大规模。
同时,电梯、自动门、中央空调等现代科技设施也逐渐应用于建筑中。
这些技术的革新使得建筑更加舒适、便利和安全。
此外,建筑材料的革新也是建筑技术进步的重要方面。
在传统建筑中,砖、石和木材是主要的建筑材料。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不断涌现。
例如玻璃、铝合金、玻璃钢等材料的应用,使得建筑变得更加透明和轻盈。
同时,受到环境保护意识的影响,建筑材料也开始注重可持续性和绿色环保。
三、建筑的社会背景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和变化离不开社会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中国建筑史
沟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 址
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 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屋顶用瓦(瓦的发明是 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歧山凤雏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 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
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 后室。
穴居发展示意图 黄河流域具有广阔而丰厚黄土层,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 居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居住方式。
横穴实 例
山西石楼县岔沟村窑洞遗址
横穴平面多做圆形,也有方形,多分布于我国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袋型竖穴实例
口部以枝干茎叶作临时性遮掩或加粗编的活动顶盖
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建筑遗址特点对比
圆形整齐地排列。
龙山文化(父系氏族社会)
■ 元前 2600~前2000年 与仰韶文化的住房相比较,
这时有相当多房屋的面积有所缩 小。但这时的某些聚落已扩大为 城市。建筑除半地穴外,地面房 屋已广泛应用。
■ 龙山文化建筑的室内地面与墙面 涂以白灰,个别建筑的下面还使 用了夯土台基。这种夯土技术的 扩大使用,表现为古城围垣。
河南郑州大河村多室型房屋遗址
龙山文化遗址(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 龙山文化住房遗址已有家庭私 有痕迹,出现了双室相联的套间式 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型。套间 式布置也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 活。
吕字形双间房子前、后室有过 道相连,屋内为平整的硬土地面, 后室(内室)圆形或长方形,中部有 一个烧灶面,用以煮食、取暖;前 室(外室)呈长方形,挖有“壁炉” 和窖穴,分别兼作保存火种和藏粮 放物,筑有一段斜坡或台阶式门道 通向室外。
随着奴隶制的急剧崩溃,这种建城制度也跟着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战 国时期的大量新兴城市。
唐代的建筑技术与风格演变
唐代的建筑技术与风格演变随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唐代建筑及其风格水平达到巅峰。
唐代城市建筑、宫殿和寺庙等建筑物,以其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唐代建筑的技术唐代是中国建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通过历代的建筑修建经验和技术的积累,唐代的建筑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唐代建筑主要采用木石结构,石头和木材的使用比例非常高。
唐代建筑使用的石材主要有青石和砖石两种,石材加工技术非常高超。
青石是一种海西地区特产的硬质自然石材,物理特性稳定,在古代建筑中应用最广泛。
砖石是一种名义上属于石材的建筑材料,是采用黄土和其他材料制成的。
唐代砖石比例很高,砖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唐代建筑使用的木材主要是南方优质木材,如楠木、花梨木等。
唐代建筑梁柱等木构件工艺成熟,比起前代华丽多彩的建筑结构,唐代建筑在木结构的使用方面更为精细和科学化。
唐代建筑的特点唐代建筑的特点可以总结为规划较为严谨,结构更加稳定和简洁,经济轻巧,用材合理,这些特征来体现唐代建筑所取得的成就和特殊性。
唐代的城市建筑唐代的城市建筑以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为代表,形成了唐代城市建筑的风格。
唐代的城市建筑相对于前代的城市建筑,在规划上更为合理,结构更加稳定、简洁和经济。
长安城的东南角就有唐代最早的城门:永宁门,这也是中国数千年以来拥有的最大城门之一,它创造性地使用了石料异形构筑,并且门楼部分用木材框架支撑。
唐代的宫殿建筑唐代的宫殿建筑以长安城内的大宗室显府为代表。
唐代宫殿建筑的特点是建筑材料采用最优质的南方木材和海西青石进行构建,屋顶重檐,经济相对较重,但在装饰上仍有较多的考虑,色彩丰富,外立面在色彩上特别注重金红两色的运用,金色代表正,红色代表美。
唐代的寺庙建筑唐代的寺庙建筑是唐代建筑的代表性建筑,以大雁塔、法门寺和华严寺为代表。
唐代寺庙建筑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上,力求精巧、合理,但在装饰上更为华丽,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融合了佛、儒、道三教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唐朝的建筑工艺与设计艺术
唐朝的建筑工艺与设计艺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建筑工艺与设计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朝,建筑工艺和设计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一、建筑工艺唐代的建筑工艺在技术和材料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瓦当彩绘技术。
在唐代,瓦片上常常绘制各种吉祥的纹饰和图案,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此外,唐代的木构建筑也有很大的进步,采用了更加复杂的榫卯结构,增加了建筑的稳固性和美观性。
二、设计艺术唐代的设计艺术以典雅、雄伟和庄严为主要特点。
首先,唐代建筑的整体布局常常以中轴线为对称轴,形成均衡的结构体系,给人以稳定和庄重的感觉。
其次,在建筑外部装饰上,唐代常采用琉璃瓦、砖雕、彩绘等技术,丰富了建筑的色彩和形式。
再次,唐代的建筑常常采用多层次的屋顶和飞檐,营造出雄伟而壮观的氛围。
此外,唐代建筑还注重室内装饰,墙壁上常常绘制壁画,以及使用了大量的雕刻和纹饰,使整个建筑更加华丽而富有艺术感。
三、典型建筑唐代有很多著名的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大雁塔、小雁塔和大明宫。
大雁塔是唐代最著名的佛教塔,其采用了仿木结构的砖塔设计,在墙壁上有精美的佛教壁画,以及精细的彩绘瓦当装饰,展现了唐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设计艺术。
小雁塔则是大雁塔的姊妹塔,虽然规模较小,但同样展示了唐代建筑的精美和独特魅力。
大明宫是唐代最宏伟的皇宫建筑,它采用了庞大的布局和复杂的建筑结构,展现了唐代建筑的雄伟和壮丽。
总结:唐朝的建筑工艺与设计艺术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独特的技术和艺术风格,为后世的建筑工艺和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唐代的建筑工艺和设计艺术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影响,也对其他东亚国家的建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唐代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当代建筑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各部做法 3、建筑尺度的确定:宋式“材分”与清式“斗口” (1)宋式“材分”制度
C.单材的高宽比为3:2;梁的高宽比3:2
二、各部做法 3、建筑尺度的确定:宋式“材分”与清式“斗口” (2)清式“斗口”
A.以坐斗斗口宽度为标准,分为十一等,五六等用于大殿
二、各部做法 3、建筑尺度的确定:宋式“材分”与清式“斗口” (2)清式“斗口”
二、各部做法 1、构架形式 (1)抬梁,穿斗,井干 B.穿斗式木构架:
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 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 沿檩条方向用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C.木构井干式 主要分布:东北,云南(滇西北森林密布
的高寒山区)林区 特征: 1、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 2、利于防寒
云南丽江井干式民居
二、各部做法 1、构架形式 (2)官式大木构架类型
二、各部做法 1、构架形式 (2)官式大木构架类型 A.殿堂式: 结构上有三个水平层:
C.屋架层
B.斗拱梁等构件 组成的铺作层
A.内外柱同高的 闭合矩形柱网
二、各部做法 1、构架形式 (2)官式大木构架类型
A.殿堂式: 佛光寺东大殿:
二、各部做法 5、大木主要构件 (1)柱
梭柱
二、各部做法
5、大木主要构件
(2)梁 平闇:小方格天花,一般不作彩画,唐代多见
平棋:大方格天花,中绘各种图案(宋以后多用)
明栿:天花板下面可见的梁
草栿:草架中的梁
二、各部做法 5、大木主要构件 (2)梁 直梁:外观平直 月梁:经过艺术加工的梁
二、各部做法 5、大木主要构件 (2)梁 直梁:外观平直 月梁:经过艺术加工的梁
二、各部做法 1、构架形式 (2)官式大木构架类型
A.殿堂式:北京故宫太和殿
二、各部做法 1、构架形式 (2)官式大木构架类型
A.殿堂式: 判断是否是殿堂式的三个特征: 内外同高的柱网; 斗栱层; 天花。
二、各部做法 1、构架形式 (2)官式大木构架类型 B.厅堂式:
内柱随屋顶坡度而升高;梁的后尾插入内柱;顺檩条方向各柱 之间有联系构件,使木构架联成整体框架。
二、各部做法 4、定侧样—剖面
二、各部做法 4、定侧样—剖面 檩数分配:
宋式:四架椽 清式:五檩
宋式:六架椽 清式:七檩
二、各部做法 4、定侧样—剖面 檩数分配:
二、各部做法 4、大木主要构件 (1)柱
宋用柱之制,生起与侧脚
二、各部做法 5、大木主要构件 (1)柱
宋用柱之制,生起与侧脚 侧脚: 角柱:8/1000柱高 檐柱:1/100柱高
分为十五分,以十分为其厚”
二、各部做法 3、建筑尺度的确定:宋式“材分”与清式“斗口” (1)宋式“材分”制度
B.以材为标准,确定各构件尺寸,但整体尺度不用材分,而 用丈尺。
二、各部做法 3、建筑尺度的确定:宋式“材分”与清式“斗口” (1)宋式“材分”制度
B.以材为标准,确定各构件尺寸,但整体尺度不用材分,而 用丈尺。
太原晋祠圣母殿
二、各部做法 2、地盘样-柱网平面类型
宋《营造法式》殿阁分槽: 槽:指殿身内柱列及其上所置铺作 B.分心槽
二、各部做法 2、地盘样-柱网平面类型
宋《营造法式》殿阁分槽: 槽:指殿身内柱列及其上所置铺作 B.分心槽 蓟县独乐寺山门
二、各部做法 2、地盘样-柱网平面类型
宋《营造法式》殿阁分槽: 槽:指殿身内柱列及其上所置铺作 C.双槽
二、各部做法 2、地盘样-柱网平面类型
宋《营造法式》殿阁分槽: 槽:指殿身内柱列及其上所置铺作 D.金厢斗底槽 佛光寺东大殿 应县木塔
二、各部做法 3、建筑尺度的确定:宋式“材分”与清式“斗口” (1)宋式“材分”制度
A.材分八等,一等材最大,断面比例3:2 “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各以其材之广,
二、各部做法 2、地盘样-柱网平面类型
宋《营造法式》殿阁分槽: 槽:指殿身内柱列及其上所置铺作 C.双槽
二、各部做法 2、地盘样-柱网平面类型
宋《营造法式》殿阁分槽: 槽:指殿身内柱列及其上所置铺作 D.金厢斗底槽
二、各部做法 2、地盘样-柱网平面类型
宋《营造法式》殿阁分槽: 槽:指殿身内柱列及其上所置铺作 D.金厢斗底槽
第八讲 古代木构建筑详部
一、中国建筑之两部“文法课本” 宋《营造法式》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第八讲 古代木构建筑详部
二、各部做法
屋架: 构架类型; 平面类型; 构件尺寸的确定; 举架举折等
歇山收山 庑殿推山 悬山挑山
翼角做法
斗栱
台基
二、各部做法 1、构架形式 (1)抬梁,穿斗,井干 A.抬梁式木构架: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柱上使用斗栱时,梁头搁置在 斗栱上
二、各部做法 5、大木主要构件 (2)梁 直梁:外观平直 月梁:经过艺术加工的梁
二、各部做法 6、举折与举架 (1)宋式举折
S=前后挑檐檩间距,H:S=1:3-1:4
H/10
H/20
H
H/40 H/80
二、各部做法 6、举折与举架 (1)宋式举折
S=前后挑檐檩间距,H:S=1:3-1:4 h=H/10*2n(n=0) 挑檐檩、檐檩与下金檩在一直线
二、各部做法 3、建筑尺度的确定:宋式“材分”与清式“斗口” (1)宋式“材分”制度
B.以材为标准,确定各构件尺寸,但整体尺度不用材分,而 用丈尺。
二、各部做法 3、建筑尺度的确定:宋式“材分”与清式“斗口” (1)宋式“材分”制度
B.以材为标准,确定各构件尺寸,但整体尺度不用材分,而 用丈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晋祠圣母殿明间剖面
二、各部做法 2、地盘样-柱网平面类型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通行明间地盘图样
二、各部做法 2、地盘样-柱网平面类型
宋《营造法式》殿阁分槽: 槽:指殿身内柱列及其上所置铺作 A.单槽
副阶周匝
槽 殿身
二、各部做法 2、地盘样-柱网平面类型
宋《营造法式》殿阁分槽: 槽:指殿身内柱列及其上所置铺作 A.单槽
A.以坐斗斗口宽度为标准,分为十一等,五六等用于大殿
二、各部做法 3、建筑尺度的确定:宋式“材分”与清式“斗口” (2)清式“斗口”
B.单材高宽比为14:10;足材为20:10
二、各部做法 3、建筑尺度的确定:宋式“材分”与清式“斗口” (2)清式“斗口”
C.梁高宽比为5:4
二、各部做法 4、定侧样—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