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绪论

合集下载

4中国建筑史宫殿资料

4中国建筑史宫殿资料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 已定型化。
如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 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采用了面阔11 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 楼阁衬托,造型相当丰富多样。主殿含元殿则用 减去中间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 到10米,可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 太和殿约略相同的梁架跨度。
大明宫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
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 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 中”,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 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 之北,为禁苑区。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 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全宫自南端 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 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 的主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轴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 一、规模渐小。
二、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 层 次,门、殿增多。
三、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 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大明宫
唐大明宫是长安城三大宫之一。 从高宗时起,历朝皇帝多在此听政,
是二百余年间唐代的政令中枢所在。 大明宫是中国盛唐时期世界上规模最
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 宫殿群,是大唐帝国国都的王宫,总面积 达4800亩。
大明宫位于高处,居高临下,可以远眺城 内街市。宫城占地面积约为明清北京紫禁 城的4.5倍。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 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大明宫平面略呈梯形,面积约3.2平方公里。 宫墙周长约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 殿、台、楼、亭等基址有40余处。宫南部为前朝, 以自南而北的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 成。含元殿系大明宫正殿,重大庆典和朝会多在 此举行。殿基面阔十三间、近76米,进深六间、 40余米,现存高15米,充分体现了当年"九天阊闾 开宫殿"的磅礴气势。宫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 周围有三清殿等多处建筑基址分布,内廷西部有 朝廷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的麟德殿,殿基长130余 米,宽近80米。其上建有前、中、后毗连的三殿, 周围绕以回廊,规模十分宏伟。

1中国建筑史——绪论

1中国建筑史——绪论

(2、抬梁式木构架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 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 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 总数可达3-5根,在最上层的 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 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 建筑物。 特点:可以获得较大的室 内空间,但耗材多。
2、中国木构建筑的重要构件——斗拱
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主要是在柱子上伸出 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心理补偿
采用文学和风水的手段进行补偿。
六、建筑类型
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
(1) 居住建筑 (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 (4)宗教建筑 (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7)园林与风景建筑 (8)市政建筑 (9)标志建筑 (10)防御建筑
2、按发展模式分:官式建筑和民间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综述
一、建筑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1 、多样性:指横向的比较, 地域的差异。
1 )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如窖 洞、江南民居、草原毡房等。 2 )建筑材料的多样性,木结 构、砖石构、生土结构等。 3 )建筑结构形式的多样性, 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混 合式等。
2、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4、装饰与结构构造统一
5、建筑群体的组合
◆ ◆ 庭院:群体组合的基本单位。 庭院的围合方式: 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 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 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 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
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 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作用:1)位于柱与梁之间,起着承上启 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2)保护柱子等木结构不被雨水侵 蚀。 3)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是很 好的装饰性构件。

【中国建筑史重点知识】图文资料

【中国建筑史重点知识】图文资料

【中国建筑史重点知识】图⽂资料《中国建筑史》绪论1.穿⽃式:是我国古代⽊构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的⼀种,其特点是:⽤穿枋把柱⼦串联起来,形成⼀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向,再⽤⽃枋把柱⼦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个整体框架。

2.抬梁式:是我国古代⽊构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的⼀种,其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头上再⽤矮柱⽀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拱上。

3.建筑与环境:中国儒家和道家都主张“天⼈合⼀”的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思想促进了建筑与⾃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从⽽使中国建筑有⼀种和环境荣威⼀体的、如同从地中⽣出⼀般的⽓质。

主要⽅⾯有: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整治环境;4)⼼理补偿4.《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为宋代李诫编著。

5.⼯官: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

周⾄汉“司空”,汉代以后“将作”,秦⾄西汉“将作少府”,东汉“将作⼤匠”,唐宋“将作监”6.中国建筑之最:1)最早采⽤榫卯技术的⽊结构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2)最古⽼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河梁⼥神庙3)世界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河北赵县安济桥4)我国唯⼀的⽊塔:辽代⼭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5)中国最早的建筑平⾯图:战国中⼭王墓兆域图第⼀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颐墓⽯阙西阙:第⼆章城市建设1.中国最早城市规划学说:战国《考⼯记》,“匠⼈营国,九千⾥,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朝后市,市朝⼀夫。

”环城的城墙九千⾥,每边开三个门。

城内横竖各有九条道,每条道能容下九轨。

皇宫南⾯左侧(东侧)为祭祖宗的太庙;右侧(西侧)是祭社稷的社稷坛。

皇宫南⾯是举⾏朝会,议政之所。

皇宫后⾯是市场。

这个可以⽐对北京城现在的格局来看。

紫禁城南⾯东为太庙,西侧为社稷坛。

紫禁城的南半部分(午门太和门)为理朝之所;后市说的是紫禁城北的北安门(后来改称地安门)。

《中国建筑史》(东南潘谷西)

《中国建筑史》(东南潘谷西)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木架建筑优势: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木架建筑的缺陷1.木材越来越稀少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二、木构架的特色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

穿斗式(或称“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pipi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亮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是,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两者比较: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室)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较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南方的一些庙宇、厅堂多混合使用这两者。

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分,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远看檐下斗拱犹如密布一排雕饰品,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

斗拱的主要构架是:拱、斗、昂。

(p4)三、单体建筑的构成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是、有机。

(p5)单体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屋顶对建筑里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四、建筑与环境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政治环境4.心理补偿“风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古代建筑文化现象。

对风水可以这样认为:风水在古代特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许多实绩,今天仍可作为历史经验供我们借鉴;而它所依据的理论和是手段则早已失去现实意义,及时合乎科学原理的成分,也因远远落后于现代地质学、水文学、气象学、规划学和建筑学而无需再去应用。

《中国建筑史教案》word版

《中国建筑史教案》word版

教案200 1 ~200 2 学年第一学期院(系、部)建筑系教研室建筑历史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任课专业、年级、班级99建筑学主讲教师姓名朱永春职称、职务教授使用教材统编教材《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2001 ~2002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实施小结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采用教材:统编教材《中国建筑史》任课教师:朱永春实验(实习)指导教师:谢鸿权辅导教师、助教:谢鸿权任教班级 99建筑学计划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安排总课时学时,学分,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实习)学时本学期计划授课学时,其中理论 5 9 学时,实验(实践、实习)学时实施情况:实际完成的授课总课时 5 9 学时,其中理论5 9 学时,实验(实践、实习)学时按实施教学编写的教案理论有 22 部分,实验(实践、实习)有部分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成绩计算方式考试90% 作业10%教学小结:按计划授完全部内容,教学效果良好。

宋材栔制度为难点,可单独设一节介绍《营造法式》与大木作制度。

任课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系主任签名:年月日教案2002 ~200 3 学年第一学期院(系、部)建筑系教研室建筑历史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任课专业、年级、班级 00建筑学主讲教师姓名朱永春职称、职务教授使用教材统编教材《中国建筑史》华侨大学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概论

中国建筑史概论

一、发展历程原始社会至汉代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原始社会建造穴居、地面式和干栏式木构建筑。

商代夯土技术已经成熟,建有规模宏大的宫室和陵墓。

西周出现以宫室为中心的城市和建于夯土高台上的大殿,木构架已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战国城市规模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砖瓦的使用也反映了建筑技术的提高。

秦汉时期,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建筑,作为独特体系,已基本形成,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城池、宫殿、陵墓、长城等。

东汉时期出现了全部石造建筑物,如石祠和石墓等。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北魏洛阳城在汉魏都城的基础上改建,布局为长方形,构成以宫室为中心的南北轴线,并设立东西二市。

魏晋南北朝佛教建筑兴盛,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壁画,建造有许多自然山水式园林,显示了木结构和砖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

隋唐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隋朝建有世界最早的券拱大石桥安济桥,唐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营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遗存的建筑物及城市宫殿遗址,布局和造型均具有较高艺术和技术水平。

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建于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

宋朝是我国古建筑的大转变时期。

北宋改变了汉以来历代都城采用的封闭式的坊市制度,成为沿街设店的街肆方式。

建筑构件标准化在唐代基础上有所发展,将作监李诫的《营造法式》是北宋管理各种建筑设计、结构、用料的规范。

宋代的建筑规模一般比唐代小,但建筑造型更为秀丽、精细,并出现了多种复杂式样的殿阁楼台、流行仿木构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

两宋园林建筑更加盛行。

现存宋代著名的建筑有太原晋祠圣母殿、泉州清净寺、正定隆兴寺和宁波保国寺等。

元代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元代建筑除继承宋代传统外,还受到其他民族甚至域外的影响。

元大都按汉族传统的都城布局建造,规模巨大,规划完整,功能齐全。

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在全国普遍兴建。

元代普遍采用辽代创造的“减柱法”,使梁架结构有所创新。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2)0.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2)1.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

2.木架建筑作为主流建筑的优势?3.木架建筑存在的根本缺陷?0.2 木架构的特色(3)1.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2.抬梁式和穿斗式的比较?3.斗拱?0.3 单体建筑的构成(6)1.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形式?0.4 建筑群的组合(9)1.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2.庭院的围合方式?3.北京故宫曲阜孔庙苏州留园?0.5 建筑与环境(11)1.古代建设者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关系?0.6 建筑类型(12)1.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建筑形式是巢居和穴居。

2.古代建筑类型?0.7 工官制度(14)1.隋代宇文恺、宋代李诫、明代蒯祥徐杲?2.中国古代建筑的两种发展模式?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7)1.1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7)1.巢居——干阑式建筑穴居——木骨泥墙房屋?2.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3.窑洞类型?4.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5.祭坛、神庙、城市的萌生和发展?1.2 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21)1.2.1 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21)1.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2.在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

1.2.2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22)1.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及大量奴隶劳动的集中,使建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2.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中宫城内的宫殿遗址的主殿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3.河南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平面的三个分区?1.2.3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23)1.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中国建筑史 01第一章 绪论

中国建筑史 01第一章 绪论
中中国建筑史讲义
杨嵩林 2004.2.17
第一章


东南大学潘 谷西主编的《中 国建筑史》第四 版及附带的光盘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中国“建筑”,作几十 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 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建筑是 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
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 之用而创造的空间; 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 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 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 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春秋: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
奴隶制瓦解。冶铁、铁器(铁恶金, 青铜美金)及金属货币出现,手工业发达, 有煮盐业、漆器业、纺织业、鞋帽业、建 筑业(公输班)。士、大夫阶层百家争鸣, 出现了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孔 子、墨子、孙子;当时的著作有《诗经》、 《尚书》、《论语》、《易经》及《孙子 兵法》等等;奴隶起义频繁。
⑶.五代:指先后占据中原的 梁、唐、晋、汉、周,其中唐都
洛阳,余均都开封;十国:为 各地割据的军阀,南方经贸发达, 南北交易频繁。
中期: 公元 581 年─公元 1279 年 隋:公元 581 年─公元 618 年 唐:公元 618年─公元 907 年 五代十国:公元 907年--公元 960 年代: 五代: 十国:
中国古人对建筑的认识非常直观、 非常实用。就是:在一个安静、平稳的 环境(空间)中,遮风挡雨,躲避灾害, 以求生存(休养生息)。
早在 公元前 500 多 年的战国初期,中国有 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 学家李聃,在他所著 《老子》一书中写到: “ 凿户牖 (You) 以 为室,当其无,有室之 用” 。
公认的二十世纪的一位伟大
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思想家”
赖特 (《赖特》引言)1941年提出:

中国古代建筑绪论PPT实用课件(共66页)

中国古代建筑绪论PPT实用课件(共66页)

4.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 信。文 化并非 主体, 主体是 人。在 当代中 国,文 化自信 的主体 是中国 共产党 和中华 民族。 要坚定 文化自 信,不 能只看 到物, 看到文 化的载 体,而 要理解 中华文 化的深 层内涵 。无论 是文物 还是典 籍,都 只是文 化的载 体,而 灵魂是 载体中 的内在 精神。
9.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 ,要对 某一事 物的特 点准确 、清楚 地说明 ,还必 须根据 事物本 身的条 理性和 特征, 选取合 理的顺 序进行 说明。 合理的 说明顺 序,是 指能充 分表现 事物或 事理本 身特征 的顺序 ,它必 须清晰 、有层 次地展 现事物 各方面 ,也需 要符合 人们认 知事物 的规律 。
5.心态强起来应增强自尊自信。中华 民族是 一个自 尊自信 的民族 ,自尊 自信是 中华民 族精气 神的集 中体现 。新时 代,自 尊自信 源于深 入了解 “我们 从哪里 来”“ 我们走 向何方 ”
6.心态强起来应更加理性平和。理性 平和就 是冷静 全面看 待事物 ,不为 不良情 绪所左 右;就 是辩证 客观分 析问题 ,不偏 激也不 片面; 就是实 事求是 解决问 题,不 扣帽子 不打棍 子。
2.从理论上说,宗教是中国文化的整 体结构 中不可 或缺的 组成部 分,宗 教与中 国文化 的各种 形态构 成了具 有内在 统一性 的完整 的文化 共同体 。这是 一种动 态互补 结构, 宗教与 中国文 化整体 之间在 长期的 历史行 程中彼 此认同 ,相互 影响, 共同发 展。
3.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 设置干 扰,有 意将阅 读材料 中肯定 了的事 物加以 否定, 或者将 否定了 的事物 加以肯 定。在 阅读文 章或选 项句时 ,要注 意区别 作者对 每一种 事物的 观点态 度,特 别注意 含有作 者观点 态度的 语句。

中国建筑史(第一章)—绪论

中国建筑史(第一章)—绪论



1. 前期:公元前475年—公元580年, 包括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 朝。 2. 中期: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 包括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 3. 后期:公元1278年—公元1840年, 包括元、明、清。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

新石器时代——萌芽阶段 夏、商、周时期——初步形成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基本定型 隋唐至宋——成熟兴盛 元、明、清——持续发展后渐趋衰落

屋顶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 硬山顶、 等级较高的用重檐: 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 顶
传统屋顶式样 一
传统屋顶式样 二
苏州园林中屋顶式样
2.台基(阶基):建筑外型的显著轮廓
2.台基(阶基):建筑外型的 显著轮廓
3.墙身:正面少用墙,左右为山墙
四、平面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中国建筑史绪论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史?

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 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难而创造的空间。 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 的空间。 建筑包括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 不只是建筑。 研究或说明这些空间的形成以及不同时期的 发展状况,这是建筑历史。
二、奴隶社会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476年,约1600年) 1.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2.商: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 3.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4. 春秋:公元前 770 年 — 公元前 476 年
(三)封建社会
(公元前475年—好中国建筑历史


1. 认真听课,作好笔记,认真完成作 业; 2.注意整理中国古建筑中的之最 3.注意整理各朝代的建筑风格 4.注意某些建筑的演变过程 5.重要都城的布局特点 6.重要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特点 7.斗拱的构造组成及演变 8.建筑装饰的演变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多样性:1)南方气候炎热潮湿的山区——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2)北方游牧名族——便于迁徙的轻质骨架覆以毛毡——毡包3)新疆干旱少雨地区——土墙平顶或土胚拱顶4)黄河中上游——黄土断崖挖出的横穴——窑洞5)东北与西南大森林——利用原木垒成墙体——井干式2.主流:使用木构架承重的建筑二.木构架建筑的优势与缺陷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1.优势: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2.缺陷:1)木材越来越稀少。

2)易遭火警。

3)难以满足大空间、复杂的空间需求。

三.组群布局1.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中国修建系统,在平面布局方面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中国古代修建群体布局:讲求深度的深远美。

讲求条理的节奏美。

讲求序列的次序美。

讲求乐趣的意境美。

1)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

2)纵横轴线同等重要。

3)部分有轴线。

4)无轴线。

2.庭院的围合方式:1)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2)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

3)主房前两侧工具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

1四.修建与环境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整治环境4.心理补偿四.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贸易与工业修建6.教诲、文化、娱乐修建7.园林与风景修建8.市政修建9.标志性建筑10.防备修建五.工官制度1.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系统体例的产物。

2.历史上有名的工官:隋代——XXX宋朝——XXX明代——XXX、XXX等第二节中国古代修建的立面构成1.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一.种类1.庑殿(宋称四阿顶)2.歇山(宋称九脊殿)3.悬山4.硬山5.攒尖(宋称斗尖)6.单坡7.平顶2二.屋顶的组合形态一)水平组合1.正脊并联1)屋檐勾连2)并连式抱厦3)翼角对接2.正脊串联1)两夹2)骑楼3)迭落4)牌楼5)阙式串联3.正脊相交1)丁字相交2)十字相交3)转角相交二)竖向组合1.重檐构成1)重檐庑殿2)重檐歇山3)重檐攒尖4)密檐塔2.重楼构成三.屋顶做法一)屋面曲线1.檐口曲线2.屋面曲线3.屋脊曲线二)屋角三)屋脊和屋面粉饰2.单体修建的“平分”——屋身33.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一.台基的基本构成1.XXX2.台阶垂带踏跺如意踏跺礓礤3.栏杆4.月台正座月台包台基月台第三节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类型及特点一.叠(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XXX,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

中国建筑史_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_梁思成

梁思成在东北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了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建筑史》。

在二战的炮火中,他曾经挽救了日本古城奈良,却未能留住深爱的北京古城墙。

他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是一位真正具有文化视野的建筑大师。

梁思成,建筑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

早年受父亲影响,受过正统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后到美国留学。

回国后,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第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

是把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当成命根子的人。

梁思成,是清末大学者,政治家梁启超的长子。

维新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

梁思成出生在日本东京。

十一岁回到北平。

梁启超很注重儿女们的国学教育。

在家里设学堂。

每逢寒暑假,便在家中开课。

亲自给他们讲《论语》,《孟子》。

1915年,梁思成考入清华学校,就是当时的留美预备学堂。

他学业优秀兴趣广泛,既是体育健将,又是合唱团团员,还会吹小号,长笛。

梁启超此时已渐渐消隐于历史舞台。

他更希望他的儿女们能够专攻文化,从事学术研究。

而这时梁思成的梦想是当一个雕塑家。

他最终却没有成为雕塑家。

他的人生道路离不开两个人的影响,一个是他的父亲梁启超,还有一个就是才女林徽因。

1920年,曾被诗人徐志摩苦苦追求的林徽因随父亲从英国回到北平。

19岁的梁思成第一次见到17岁的林徽因,当他敲开林家的大门,一个小仙子一样的美丽女子站在他面前,聪慧的目光如水晶莹。

第一眼便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

而林徽因的一番话则改变了梁思成的人生。

梁从诫:当我父亲第一次去拜访我母亲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

我父亲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我母亲告诉他,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父亲喜爱绘画,所以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这是两个个性如此不同的人。

林徽因活泼热情,梁思成稳重深沉。

然而,因着共同的志趣和理想,两颗心越来越近。

这时,在父辈的安排下,两人结伴到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中国建筑史复习1-9章详细摘记

中国建筑史复习1-9章详细摘记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0.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建筑的多样性:南方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认为是由原始社会的巢居发展而来)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房屋黄河中上游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则使用木构承重的建筑2建筑的主流:木构承重建筑——优点:a取材方便b适应性强c有较强的抗震性能d施工速度快e便于修缮搬迁缺陷:a木材稀少b易发生火灾c用量大d难以满足大空间需求0.2 木构架的特色1穿斗式木构件:(或称“串斗”式,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构架用料小,柱子排列密,用于空间尺度不大的室内特点:a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b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c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2抬梁式木构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可采用跨度大的梁,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特点:a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梁总数可达3-5根)b柱上采用斗拱时,梁头搁置于斗拱上我国北方屋面设保温层(一般用土加石灰构成)3斗拱:定义:主要由斗、拱、昂构成。

一般使用在高级官式建筑。

最早形象见于周代铜器命名:宋代称“铺作”,清代称“斗科”或“斗拱”,江南称“牌科”分类:柱头上的斗拱称为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是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两柱之间置于阑额(清称额枋)称为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起辅助支撑角柱上的称为转角铺作(清称角科),起承托角梁及屋角作用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唐宋前重结构,明清以后重装饰。

(注意斗拱的命名)4其他:叉手:台基:柱础:0.3 单体建筑的构成1单体建筑的特点: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结构的暴露:a表现木材力学的性b改善木材通风条件c便于及时维修有机:室内空间的灵活分隔另一个特点: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性2屋顶的命名和识图0.4 建筑群的组合1庭院:概念: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中国建筑史绪论

中国建筑史绪论

加栱和昂的叠加层数即跳数,每增加一层华
栱或昂,斗栱即多跳出一跳,最多可增加至
出五跳。如果是重檐建筑,一般是上檐斗栱
比下檐斗栱多一跳,以增加出檐深度。
一座木架建筑的建造,必须首先做好台
基,使使室内地面高出室外地面,以求达到
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的目的。
台基上则按柱网安置石质柱基,其作用是保 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蚀而导致腐烂。木 架立起后,即可铺盖瓦屋面、砌墙、安装门 窗、油漆粉刷,最后铺设砖地面。
从高空俯视,屋顶的效果就更好,也就是说 中国建筑的第五立面是最具有魅力的。
四、建筑群的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其中特别 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 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 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 的生活环境。
单体建筑还有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 型三者不可分割性。
在决定建一座房屋的进深时,必须同时考虑 它的屋架用什么长度的梁和用几根檩条;画 剖面时必须首先确定剖面屋架,否则难以在 立面上得到屋顶的高度
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远远 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檐口曲线、由举架 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以 及硬山、悬山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加上 灿烂夺目的琉璃瓦,使得建筑物产生独特而 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室内斗栱通常只支撑天花板的重量或作为梁 头节点联系构建,其结构作用显然不及檐下 斗栱明显。
斗拱的主要构件是:栱、斗、昂。
向外悬挑的华栱是短悬臂梁,是斗栱的主干 部件;
斗是栱与昂的支座垫块;昂是斜的悬臂梁,和 华栱起相同作用。
当建筑物非常高大而屋檐伸出相应加大

1.中国建筑史前言与绪论(4)

1.中国建筑史前言与绪论(4)

55
2)经济结构:
农耕文化,自给自足。以木构为主的中国建 筑取材便利,施工便捷,最为适合经济水平 较低的中国古代社会。
56
3)社会制度:
宗教礼法制度,以血缘为纽带,家族观念深 刻。中国建筑以平面铺展的由单层建筑组成 的院落型空间,既可以满足家庭聚居,又可 以满足父子、妻妾分居的需要。
57
4)意识形态:
43

延绵不断
中国建筑自上古三代,到春秋战国、秦汉,经南 北朝、隋唐五代,到两宋、辽、金,直至元明清,数 千年一脉相承;而西方建筑则起源于地中海克里特岛 上的米诺斯文化与其后的迈锡尼文化,此后沿着希腊 建筑、罗马建筑、早期基督教建筑、罗马风建筑、哥 德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 新古典主义建筑、折衷主义建筑,直到19世纪末的新 建筑与20世纪的现代建筑,呈现了多样变化的特征。 与中国建筑所具有的连续性发展特征相比较,西方建 筑表现了在风格上的跳跃性发展与变化。
说” 表明:历史问题是许多制约的要素、许多推力综合作 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强因子,但都不是 单因作用。

侯幼彬先生沿用这个“合力说”来分析木 构架建筑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A.自然、地理、技术等因素——实质力 B.社会人文因素——虚设力 C.地域性——实质力
61
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的特征:
32
课程结构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木构架建筑概论 城市建设 封建社会建筑
33



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地位、形成原因、体系 特点以及中国建筑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等基本 内容,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史有初步的了解 和认识。
34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建筑史资料完结版

中国建筑史资料完结版

中国建筑史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一:单体建筑的构成:①单体建筑的基本组成单位:间构成单座建筑,间由相邻两榀房加构成。

②槽”概念:宋代殿阁类建筑术语,指殿身内由一系列柱子与斗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该列柱列与斗拱所在的轴线,《营造法式》有殿阁分槽平面图4种,金厢斗底槽,分心斗底槽,单槽,双槽。

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

(山西晋祠圣母殿)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分心槽: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金厢斗底槽: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佛光寺大殿)③其他相关概念:生起: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依次逐柱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倒。

檐柱:位于建筑物外围的柱子。

金柱:位于檐柱以内,除了处于建筑纵轴线以外的所有柱子。

反宇向阳:古代房屋檐翼角向上翘起,为了接受更多的阳光。

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

二:建筑群的组合:建筑群组合的基本原则及实例(北京故宫、天坛);庭院的围合方式——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用廊围合)主房前两则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间,前设院墙与院门,通称“三合院”。

将轴线延伸并向两侧展开,组成三条或五条轴线并列的组合群体。

纵横轴线方向都作对称布置。

实例—北京故宫—中轴线上自南而北有大清门(低、小)—T形狭长庭院—天安门(高、大)—长方形庭院—端门(高、大)—纵长形庭院—午门(高、大)—横长宽阔庭院—太和门(低)—方型宽大庭院—太和殿(高、大)。

天坛—1)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2)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

3)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西面4)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内围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入条件
思维活动
输出信息
建筑设计(黑箱型思维):
思维活动 输入信息 输出信息
创作
建筑设计任务
多种方案
四、借鉴遗产、保护遗产
• 借鉴遗产的三种方式:
1) 式的借鉴:形式的借鉴—低层次的借鉴 2) 符号学的借鉴:把旧的东西符号化—中层次的借鉴 3) 法的借鉴:设计手法、创作意匠的借鉴—高层次的借鉴
• 保护遗产:
四、建筑类型
1、居住建筑 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宫殿、衙门、驿站、邮铺
3、礼制建筑
4、宗教建筑 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7、市政建筑——钟鼓楼 8、园林与风景建筑 9、标志建筑——牌坊、华表等 10、防御建筑——城楼等
——end——
二.单体建筑
“间”:古建筑平面中的基本组成单位
间 一榀屋架
二.单体建筑
“架”——是计量进深方向的单位
1步架
二.单体建筑
庑 殿
五 种 基 本 的 屋 顶 形 式
重檐庑殿 歇 山
卷棚歇山
悬 山
硬山
封火山墙
攒 尖 盔顶 囤 顶 重檐攒尖
三.群体建筑组合
◆特点:
以各种形式的庭院作为基本单元,沿一条或 若干条轴线进行院落串、并联,形成丰富多 样的院落空间,构成规模宏伟的建筑群体组 合。
梁思成与刘敦桢——“学社”的两位骨干、
中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人。
Part One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课程的作用
第二节 中国建筑历史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课程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建筑和建立正确的建筑观 二、建立认识建筑的思维方法:注重过程 三、培养建筑创作的黑箱思维 四、借鉴遗产、保护遗产
优点:独特风格,文化传统积淀深
缺点:局限性大,缺乏交流(“纯金文化”)
提倡“合金文化”
合金文化有两种: “鸡尾酒”文化——美国——想象力的杰作
“摩天楼+榻榻米”文化——日本
第三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一、木构建筑体系 二、单体建筑特点
三、建筑群体组合
四、建筑类型
一.木构建筑体系
——木构架承重的建筑
◆优点:●取材方便 ◆缺点: ●木材渐缺
中国建筑史
建筑学院 尹维玲
简介《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先驱乐嘉藻(1870) —— 《中国建
筑史》(1933年出版)
中国建筑史学的摇篮——朱启钤创办的“中国营造学
社”(1930)
私人兴办的、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创建于北京, 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 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 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6年停止活动。
中国建筑史体系特征:类型与文化相结合
城市、宫殿、住宅——吏官文化 陵墓、坛庙、塔、石窟、寺庙——宗教文化 园林——士大夫文化 民居——乡土文化
三、培养建筑创作的黑箱思维
“白箱”型思维与“黑箱”型思维之比较
信息输入
信息输出
思维活动
数字运算(白箱型思维):
一个人要盖 100㎡住宅 ,造 价1000元/㎡ 1000元/㎡×100 ㎡==100000元
二、延绵不绝
官式建筑 已走完全过程 民间建筑 还未停止,持续不断地活动
三、发展迟缓
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漫步走的专家” ——汉代形成
——唐代成熟
——宋代精致化
——明清时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四、相对封闭
原因有三:
1) 地理结构:半封闭大陆大河地理特征 2) 经济结构:农业型经济 3) 社会结构:宗法制度、血缘纽带
●适应性强 ●抗震性好 ●施工快 ●便修缮、搬迁●易发火灾 ●空间受限结构类型——抬梁式
结构类型
——穿斗式
斗栱
斗栱

柱础
昂 栱 斗
位于不同部位的斗拱有不同的名称
二.单体建筑
◆特点:
平面简明(间)、结构真实(基本无遮挡)、 空间灵活(多划分)、与环境有机结合 ——平面、结构、造型不可分割。
一、正确认识建筑和建立正确的建筑观 正确认识中国古建筑,包括两方面: 读懂软传统和硬传统。
硬传统:表层建筑遗产 包括:平面构成、立面构成 软传统:躲在硬传统之后的 包括:构成机制、发展规律、创作思想、设计意匠、 (更深层次的)哲学观点、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 意识、文化心理等
二、建立认识建筑的思维方法:注重过程

保护对象:文物—历史、艺术、科学 保护原则:整体性的保护、保持原状的修复、古建重建
第二节
中国建筑历史的特点
一、古老体系 二、延绵不断 三、发展迟缓 四、相对封闭
一、古老体系
世界上有六种原生型体系: 1. 古埃及 公元前4000年 2. 古西亚 公元前4000年 3. 古代印度 公元前3000年 4. 古代爱琴海 公元前4000年 5. 古代美洲 公元前1500年 6. 古代中国 公元前21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