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文化之靠海的河渡
纪录片《钱江潮》解说词
《钱江潮》解说词潮,生生不息,人,代代向前。
这是潮与人的故事,也是人与潮的咏唱。
第一集听潮潮从海上来,与钱塘江在海宁相遇。
作为与亚马孙潮、恒河潮并列的“世界三大强涌潮”,钱江潮是唯一穿城而过的涌潮。
外宽内窄,外深内浅,形似喇叭口的杭州湾处在太平洋潮波东来直充的地方。
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而收缩变窄变浅的江面让夺路上涌的潮水受到阻碍,潮头陡立,惊险而壮观的钱塘江潮就这样奔涌而来。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钱塘江流域也是吴越文化发源地之一,而潮汐的涌动,让它与海洋紧密相连。
潮来潮往,滚滚潮水,孕育了这片土地,也孕育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与文化,于是钱塘江流域拥有了兼具江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双重文明属性。
十万年前,浙江建德一个溶洞里,少年紧握这手中的骨叉,抑制着内心的恐惧,等待着洞穴外剑齿象和巨貘的离开。
太阳升起,少年来到河边猎鱼,当他把手中的骨叉和对未来的迷惘一起投入江水的那一刻,他全然不知,十万年后,有一群人会因为他的存在而欢欣鼓舞。
建德人牙齿化石的发现,揭开了人类浙江篇发展史序篇,也证明了中国人170万年来,一脉相承的血缘和存续,文明的曙光在钱江流域冉冉初升。
浙江开化县齐溪镇与浙、皖、赣三省四县相接壤,也是钱塘江的源头之一。
充沛的水系孕育了江水,也孕育了繁茂浓密的森林植被。
钱塘江蜿蜒曲折605公里,自西向东而下,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与源头的清浅安宁相比,临近入海口的钱塘江,如同一名久别回家的孩子,伸开双臂热烈地奔向大海母亲的怀抱。
一弯江水穿过,两岸生机盎然。
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择水而居,有水的地方草木繁衍,万物生长。
阙维民【北京大学教授】:人类的生活跟交通是非常密切联系的,钱塘江它就支撑着这样一个从上游到下游之间的一种交通的主流干道,而钱塘江两岸,它也滋润着两岸的人民,也培育了两岸的文明。
水是文化的摇篮,也是文化的底色。
文化是水的延伸,也是水的思想。
悠悠两千年,无孔凡溪【孔仲起儿子】:我父亲他一生惦念的就是潮水,他时刻在江边坐在轮椅上,也会对着潮水沉思。
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
下面给大家说说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供大家阅读!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吴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中心与代表。
今天不论研究吴越文化,还是海派文化,都必须将其置于长三角文明的大背景中。
惟此方能历史地发展地把握其主体文脉与核心精神。
长三角文化与吴越文化、海派文化相承相继、一路走来,充分展现了归并和重塑传统优势的强大整合力。
在当今新形势下,要使之得到应有的张扬和推进,再造长三角区域文化新的辉煌,对其深刻内涵与精神特质的充分把握就显得格外重要:海纳百川一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文,溯(长)江、环(太)湖、濒海的“山水形胜”,造就了吴越文化缔造者的文化习性与人文精神,注定了这一方文化与生俱来的开放胸怀。
今天更要不断强化这种开放开拓的自觉意识,努力将长三角文化打造成“包孕吴越”、“汇通大海”的多元文化体。
聪慧机敏二是,聪慧机敏、灵动睿智。
吴越文化的创生和传承,既是优越地理环境的造化,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晶。
吴越人民世代相袭的聪明才智,非但赋予锦绣江南特有的柔和、秀美,而且熔铸出由这些精雅文化形式所体现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认同。
重视教化、尊重人才,蔚然成风。
长三角文化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位,理当对其予以充分吸纳并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经世致用三是,经世致用、务实求真。
吴越之地商品经济率先起步,市民阶层形成较早,实业传统、工商精神、务实个性和平民风格等,都是吴越文化包括海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毫无疑义,大力弘扬崇真向善、淳朴平实、诚信守份的精神,正是如今思想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重任。
长三角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求实、务实风格的延续。
敢为人先四是,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善于创造、勇于创新是吴越文化、海派文化共同的秉性,也是这一区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生动力。
只有始终坚持这种永不止息的创新精神,增强突破意识,摆脱狭隘的视域和地域羁绊,才能进一步助推长三角区域的文化整合,在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不断谱写新的华章。
杭州河运史研究
如今的杭州运河 美景
参考文献
《杭州运河史》孙忠焕
谢谢观赏
钱塘江海塘加固及船闸
五代吴越时期的杭州运河
太湖平原东北沿岸地区,由于长江流域开发向纵深的发展,致使
长江水文含沙量增加,江口海岸线外扩加速。太湖平原沉降继续, 杭州湾北岸变迁。在唐五代太湖平原中部积水日益加深与此同时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太湖流域的屯垦大为发展但是屯垦固然增加 了粮食生产,但不可否认也挤占了蓄水空间和排水通道。太湖平 原这一地理形势的演变使河流比降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原来宣泄 太湖之水入大海的“三江”,反而变成了海水入侵的通道,加速了 三江系统的淤浅,从而使得太湖平原旱季旺旺缺乏灌溉用水,雨 季常常泛滥成灾。 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保 障运河的安全,吴越国先后主持修建了捍海石塘,龙山闸和浙江 闸,并治理了杭州西湖及太湖水系。
百尺渎
后来秦始皇为了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和及时镇压反秦力量,遂
在百尺渎,越来溪,吴古故水道等春秋时期开凿的运河及太湖流 域原有的自然河道的基础上,兴工开凿了”通陵河“等运河。秦 始皇不但是江南运河的创始人,也是巡航江南运河的第一帝。这 在《秦始皇本纪》中均有记载。 到了六朝时期由于潮汐堆积作用的影响,位处杭州湾顶端钱塘江 河口的杭州地块,一直趋于向东伸展的态势。大致在东汉时期杭 州地区开始成路,东汉华信修筑的”防海大塘“表明了这一特点。 而太湖平原似乎始终处于沉降的状态。 六朝时期杭州运河上以西陵 、柳浦和浦阳北津即所谓“浦阳南、 北津”为最著。
明代京杭运河与水系构造图
清代杭州运河
清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自元张士诚开辟自塘栖五林港至江涨桥的
新开运河无大的变化,一直通航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杭州运河
长江文化体系中的吴越文化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1998年 第4期长江文化体系中的吴越文化丁家钟Ξ3 贺云翱摘 要:长江文化是指长江流域地区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结的总和与集聚,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
作为内涵广博的文化体系,它由巴蜀文化、荆楚—湖湘文化、吴越文化三个亚系组成,其中吴越文化生存于长江下游地区。
广义的吴越文化指有人类产生以来存在于先秦时代吴、越立国地区的一切文化现象,它具有“饭稻羹鱼”的经济结构和饮食习惯,以及善驾舟、鸟崇拜、干栏式建筑、“文身断发”习俗、尚绿、灵动、情感细腻等文化特征。
吴越文化在勇于开拓和善于开放的文化心态作用下,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调整和更新文化内涵与机制,同时始终保持特色与传统,其发达的玉文化、瓷文化、丝绸文化体现了“丽质秀色”的品性,对中华文明特质的形成有着殊多贡献。
关键词:长江文化 吴越文化在“多元一体”(费孝通先生语)的中华文明体系中,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无疑是两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
它们互相存在,互相撞击,互相融会,互相补充,从而造成了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刚柔互济、绚丽多姿、绵延不绝的特性。
直到今天,“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仍在呼唤着“长江文化”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以不断增进我们民族的活力和激情。
在传统学术研究中,“黄河文化”一直占有主要位置,但从80年代后期以来,“长江文化”逐渐受到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界的普遍关注,它以新的资料和新的视角大大拓展了中国文化史研究的视野,使人们了解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过程要比过去的认识复杂得多。
应该说,长江文化课题的提出和起初的研究,与考古学发现有直接关联,从170多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到8000多年前的湖南澧县彭头山文化水稻栽培技术,从7000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的漆器、干栏式建筑工艺及牙雕、制陶、发达的原始农业到5000年前左右的良渚文化制玉体系的形成,从3000多年前浙、赣一带原始瓷器烧制工艺的广泛使用到江西新干大洋洲、四川三星堆、皖南沿江地带青铜铸造业的兴起,从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出现的5000多年前的古城群落到2000多年前富有特征的楚国礼仪重器的相继出土,这一系列的文物大发现刷新了以往的历史文献记录,修改着过去一个个已成的学术结论,迫使人们面对大量新的科研材料,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国文明的渊源、初发地域、发生过程、结构与体系、后来演变的动力机制、发展规律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由此,“长江文化”作为一项涉及多学科的学术课题吸引了各方面学者的参与。
吴越文化作文
吴越文化作文吴国与越国都是长江南部太湖流域与大江南(沪、苏、浙、闽、皖、江西东北部等地)一带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才辈出,人文独特,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
她不仅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而且还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沉积。
吴越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她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中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吴越文化也是当今大江南高质量发展经济与建设社会事业的人文精神支撑,更是新时代实现宏大人生目标与伟大梦想的地方。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吴越”文化历史上习惯把中国长江以南,太湖流域一带的地区称为“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地带,把这里几千年来,吴国与越国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称为“吴越文化”。
因为,这吴越两国的文化颇有很大的共性,她源于地理气候环境相同,以及民间生活习俗习性的相似。
这种相似的习俗习性体现在民间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游、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多方面。
吴越两国的人都是临水枕河而居,以稻米为主食,擅长蚕桑纺纱,喜用小舟捕渔,是民间的民性非常相似与相同。
有着比较精良的青铜铸造技术,多彩的陶瓷手工艺,以及发达的造船业与纺织工艺等,特别是那天下名重“吴钩越剑”的精妙绝伦文化理念,都是吴越国所共同创造的。
不论是经济文化,还教育艺术等,在民间一直都是互通有互,相互交流沟通,共同提高发展。
所以,一些专门研究吴越文化的学者常说的“吴越两国的文化”一直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分彼此就是这个道理。
公元前五二二年,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做了吴国相国。
他教给吴王阖闾"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府库"等"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之道(《吴越春秋》),使吴国由极为落后的荆蛮之邦,一跃而成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强国。
我认为吴文化是由泰伯奔吴(大江南)地区,在吴地与荆蛮人共同创造和传承的一种原创性的江南文化,后经吴国的后人不断充实与完善提高,提炼为内容丰富多彩,有开拓至德创新精神的吴文化,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在大江南地区一支最优秀的区域性文化。
吴越文化资料
吴越文化简介吴越文化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地方文化,源自吴越两国,在长期的演变发展中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质。
历史沿革吴越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吴越两国分别处于今江苏、浙江地区,两国交界处的文化交融逐渐形成了吴越文化的雏形。
随着吴越两国的发展壮大,吴越文化逐渐扩展并影响周边地区。
文化特色1. 语言文字吴越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包含了许多独特的词汇和发音方式。
古代吴越地区也有自己的文字体系,略有当时的巴金文。
2. 建筑艺术吴越地区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多以江南园林为代表,注重自然与建筑的融合,体现出“林园水库”的布局风格。
3. 饮食文化吴越地区以水乡为主,鱼米之乡,因而饮食文化以水产为主,尤其擅长烹饪鲜美的江鲜菜肴,如东坡肉、西湖醋鱼等。
4. 服饰传统吴越文化地区的传统服饰注重细致、优雅,服装多以丝绸、棉麻等为主要面料,色彩丰富,刺绣工艺独具匠心。
5. 文学艺术吴越文化独有的文学作品常常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歌颂家乡风土人情,曲调悠扬动人。
6. 宗教信仰吴越文化地区多样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
影响与传承吴越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对周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对南方园林建筑、南方饮食文化、南方文学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结语吴越文化作为中国古代重要地方文化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和丰富的内涵,为中华文明的多样发展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让吴越文化的璀璨光芒永远闪耀。
以上是对吴越文化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文化传统提供帮助。
吴越地区的历史文化与文化传承
吴越地区的历史文化与文化传承吴越地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地域范围,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吴越地区在古代历史上曾被许多王朝统治过,如吴、越、越南、宋等,这些王朝都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深入探讨吴越地区的历史文化与其文化传承。
一、吴越地区的历史文化1. 吴越文化吴越文化是指发源于今天的江苏、浙江两省的文化及其相关的艺术、思想、传说等等。
这个文化区域开始于战国时期,流传到现代。
吴越文化有代表性的为吴越之战,贝聿铭的“三坊七巷”规划——南街村文化复兴计划,以及许多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
2. 吴文化吴文化是指发源于今天的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等地的文化体系。
它是吴越文化形成后期的演化,主要表现在吴语、民俗、建筑、饮食等方面。
3. 越文化越文化是指发源于越南一带的文化体系,其文化遗产包括诸多民族音乐、织锦、武术、越南传统舞蹈等。
越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也非常广泛,包括江浙一带、福建一带等地。
二、文化传承1. 传统节日吴越地区拥有独特的传统节日,如吴越美食节、鱼米之乡节、千人龙灯舞、扬州蟹文化节等等。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代表着地域文化,也是吴越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2. 传统音乐吴越地区的传统音乐也是其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一些民族音乐如“江南丝竹”、越剧、嘉兴音乐等等,以其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在当今时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3. 文化教育吴越地区也非常注重文化教育,例如传统戏曲学校、传统书法学校、美术学院等等,这些机构不仅培养了一批批有才艺的艺术家,而且也在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
三、新时代下的文化传承在新时代下,文化传承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例如,吴越地区现在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向年轻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此外,一些民间组织和官方机构也在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以此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
例如,各种传统文化展览、音乐会、文化论坛等等,都为年轻人提供了接触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
吴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吴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变化,各地的传统文化也在逐渐消亡。
但是,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文化传承了数千年,至今仍有着光彩照人的表现——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始于吴越两国的交流和融合。
它不仅包括了吴越两国的历史文化,还吸收了南粤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众多地方文化元素,形成了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
吴越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婉约风情”。
这种风情包括了音乐、舞蹈、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并且贯穿了整个吴越地区的历史发展。
婉约风情落实到各自的表现中,如婉转悠扬的古琴声,舞蹈中女性柔美的姿态,以及诗词中宛转动人的语言等。
吴越文化还包括了多种传统习俗和节日,如东吴邵丘之战纪念日、越王盐铁城文化节、闽南历届名士联谊会等。
这些传统习俗和节日不仅有助于加强人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还有助于促进地区文化交流和传承。
随着时代的演变,吴越文化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近年来,一些人们开始关注并挖掘吴越文化的价值,通过传承和创新,让吴越文化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弘扬。
例如,建立吴越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吴越文化交流协会,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展览等。
此外,吴越文化也在当代艺术中得到了更多地展示和应用。
诸如京剧《越城春秋》、李斯特的《婉约曲》等皆是吴越文化元素的代表。
这些作品的出现为吴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的来说,吴越文化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珍贵文化遗产。
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表现形式,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关注吴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充分利用吴越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也为文化的多元化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吴文化与京杭大运河
吴文化与京杭大运河陆咸中国古代有两项伟大的工程为世界所瞩目:一是万里长城,一是京杭大运河。
这两项工程,规模宏大,历史悠久,都是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
长城是为抵御外族的侵扰。
大运河则沟通了南北的交通。
从古到今,一直是国家的命脈所在。
今天,虽然已经是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遍布全国,但运河仍然以价格低廉和运载量大,承担着很大一部分运输任务,国家仍然重视对这条京杭大运河的修理建设。
这是一条世界上开发历史最早,流程最长、效应最大的人工运河。
运河的开凿修理和运行,和吴文化关系密切。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吴国为了争霸,先后形成了胥溪、胥浦、百尺渎、古江南运河等,后来,吴王夫差又开凿了邗沟、菏水,贯通了江、淮、济河这四条南北向的大河,为京杭大运河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二)在邗沟建成后,江淮地区成为吴文化的中原文化相融合的地区,汉代江淮河地区成为我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三)在隋代,把邗沟延伸为京杭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太湖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唐、宋以后江南成为全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又使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商品经济得到大发展,吴文化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现在,京杭大运河正在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本文对于这条大运河和吴文化的关系作了初步考察,并希望对这一课题能有更多同志来研究。
邗沟的建成有深厚的吴文化背景据《左传》记载:鲁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
”这段话的意思是:公元前487年,吴王夫差在邗这个地方建了一座城,开凿了沟通长江和淮河的运河。
据西晋学者杜预注:“于邗城穿沟,东北接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运粮道也.”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
是现在的京杭大运河的中段。
这就是最早开凿大运河的历史记录。
长江和淮河是我国中部两大河流,由西向东,流域宽阔。
现今的苏北地区,是由江、淮两大流域的流沙冲击而成的平原,其间有众多湖泊和沼泽,但没有山脉阻隔。
这一地区原有一个邗国,后被吴所灭。
送友游吴越(杜荀鹤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友游吴越唐代: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标签写景、田园、送别、山川译文要去越地,必须从吴地经过,因为吴越接壤。
桔和莲皆吴越名产,吴越种桔与莲,无水不生。
灯火通明的夜市,春风沉醉的夜晚,桥边灯火辉煌,寺外舳舻辐辏。
吴越之人多好客之风,你此去可能要待很长时间,乐而忘返了。
注释吴越:指今苏浙一带。
吴:指现在浙江一带。
火:繁荣、热闹的景象。
必经年:泛指要待很长时间,客人乐而忘返了。
赏析这是一首向友人介绍吴越美好风光的送行诗。
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这里田园沃饶,山川佳丽,历来为人称道。
开头两句“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点明吴越接壤,也暗示以下所写,乃两地共有的特色。
颔联“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点明桔和莲,别处也有,而吴越的不同,就在于“有园多种”、“无水不生”。
诗人选取桔和莲为代表,也颇为精当。
桔和莲皆吴越名产,而桔生陆上,莲出水中,又可从而想见吴越地区水陆风光俱美。
颈联“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则着眼于写水乡市镇的繁荣。
吴越水乡,市镇大都紧挨河港。
不写日市写夜市,只因夜市是吴越物产丰富、商业繁荣的一大标志;而桥边夜市,更是水乡特有风情。
夜市的场面形形色色,独取一“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江南多古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古寺是游人必到之处。
“春风寺外船”,令人想见春风吹拂、临水寺前游船辐辏的景象,这是水乡又一特色。
结尾两句“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一个“偏”字特别介绍了吴越人情之美。
如此旖旎的风光,又如此好客的人情,他乡游子自然居“必经年”,乐而忘返了。
这首诗清新秀逸,像一幅色彩鲜明的风俗画,是送别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1、诗中描写吴越之地集市繁华景象的诗句是。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2、吴越之地的自然景物有什么特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吴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吴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引言吴越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深受吴越地区人民的热爱和传承。
本文将从历史、艺术、建筑、音乐等多个角度探讨吴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希望能够全面、详细、深入地介绍吴越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历史背景吴越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早在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就是两个独立的国家,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发展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越两地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吴越文化。
3. 艺术表现3.1 绘画吴越绘画以山水画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表达。
其特点是婉约秀丽、清新自然,给人以宁静安详之感。
著名画家顾恺之、张大千等都是吴越绘画的代表人物。
3.2 文学吴越地区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吴派诗歌,以其豪放洒脱、形象生动而闻名于世。
著名诗人杨万里、陆游等都是吴越文学的重要代表。
3.3 戏曲吴越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戏曲艺术,其中以越剧和评弹最为著名。
越剧以唱为主,讲究婉转柔美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评弹则以弹唱结合为主,形式独特,富有地方特色。
4. 建筑风格4.1 园林建筑吴越地区的园林建筑以苏州园林为代表,注重营造自然和谐的环境氛围。
其特点是布局精致、造型别致,并充分利用水池、假山等元素来增加景观效果。
4.2 民居建筑吴越地区的民居建筑以吴越民居为主要代表,其特点是结构合理、装饰精美。
传统的吴越民居通常有庭院和厅堂,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连贯性和通透感。
5. 音乐艺术5.1 吴越音乐吴越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旋律、优美的曲调而闻名于世。
其特点是柔和婉转、细腻动人,能够表达出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的效果。
5.2 吴侬软语吴侬软语是吴越地区特有的方言,也被称为上海话。
它以柔和细腻的语调和独特的发音方式而闻名,给人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
6. 传承与发展吴越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美篇
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美篇一、引言在中国的浙江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吴越文化是浙江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在浙江省各地开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了解和体验吴越文化的机会。
本文将通过对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探讨,全面、详细、完整地介绍这一活动的美妙之处。
二、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背景2.1 吴越文化的概述吴越文化是指浙江地区的文化传统,主要包括吴越王国的历史、吴越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吴越文化的价值观念等。
吴越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底蕴,吸引了众多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2.2 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等方式,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吴越文化的途径。
通过参与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人们可以亲自接触到吴越文化的实物展示、传统艺术表演等,深入了解吴越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三、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规划3.1 活动的组织者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由浙江省文化局和相关文化机构共同组织。
他们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等,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2 活动的内容安排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安排包括吴越文化展览、吴越文化讲座、吴越文化表演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安排,参与者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吴越文化的方方面面。
3.3 活动的参与者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游客、研究者等各个群体。
他们通过参与活动,增加对吴越文化的认知和了解,进而提高对吴越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亮点和特色4.1 吴越文化展览的精彩呈现吴越文化展览是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览通过展示吴越文化的实物和图片等,生动地再现了吴越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参与者可以通过观看展览,了解吴越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4.2 吴越文化讲座的深入解读吴越文化讲座是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另一个亮点。
专家学者通过讲座的形式,对吴越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
形容吴越文化
形容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是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的形成与吴越国的建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吴越文化的影响下,吴越国逐渐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吴越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地区性文化,它汇聚了南方地区的各种文化元素。
吴越文化在建筑、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在建筑方面,吴越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而闻名于世。
从吴越国时代的古建筑到现代的吴越文化建筑,都能看到吴越文化的影响。
吴越文化在艺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吴越绘画、陶瓷、雕塑等艺术形式,都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风情。
在文学方面,吴越文化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吴越春秋》是吴越文化的代表性著作,它是对吴越文化的最好诠释。
吴越文化还在历史、宗教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吴越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为中国的现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源。
吴越文化的影响远不止于中国,它还影响了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吴越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它永远都会在历史的舞台上闪耀光芒。
- 1 -。
吴越文化――浙江
传世佳句 诗: 0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0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首》 (其一) 03.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二首》 (其二) 04.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春游》 0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 0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07.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 08.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 错刀行》 09.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 1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文: 0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老学庵笔记》卷 0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自勉对联
• 横店影视城(简称横店)是位于中国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
店镇的影视主题公园,是中国四大影视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唯一 一个影视产业实验区,产权为浙江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所有。自 1996年以来,横店集团累计投入30个亿资金兴建横店影视城,现已 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梦幻谷、屏 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民居博览城等13个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汇 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的现代化摄影棚。同时 也号称全球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被美国《好莱坞报道》称为“中国 好莱坞”。 • 电影作品:龙虎门、鸦片战争、荆轲刺秦王、英雄、无极、夜宴、满 城尽带黄金甲、投名状、赤壁、木乃伊3、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狄仁 杰前传等 • 电视剧作品:寻秦记、汉武大帝、大汉天子、雍正王朝、大宋提刑官、 金枝欲孽、汇通天下、神机妙算刘伯温、聊斋奇女子、鹿鼎记、仙剑 奇侠传三、轩辕剑之天之痕、天外飞仙、少年杨家将、苍穹之昴、地 下地上、三国、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宫、美人心计、宫锁珠帘、 唐宫美人天下、聊斋三、步步惊心、女娲传说之灵珠、倾城雪、新还 珠格格、向东是大海、后宫甄嬛传、云中歌等
吴越文化(中国江浙地区文化)
吴越文化(中国江浙地区文化)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
吴越是先秦时期百越的一支[1]。
吴越文化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今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
吴越文化又可细分为“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同源同出。
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走来,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同舟,吴越文化风采依旧。
“吴文化”和“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共俗”,逐渐在相互交融、激荡、流变与集成中形成统一文化类型。
吴王阖闾[hé lǘ]都于姑苏,越王勾践都于会稽。
早期吴越民众以尚武逞勇为风气,晋室南渡(即永嘉南渡)后士族文化的特质改变了吴越文化的审美取向,注入了“士族精神、书生气质” ,开始成为中国文化中精致典雅的代表。
唐代吴越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同时,原先北方文化在北方地区在战争和多次的少数民族短期统治中淡化,因此,吴越文化在保留了较多当地土著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较多的传统中国文化。
例如,吴语细软优雅,有“吴侬软语”的美称;吴越饮食以香甜可口为特征;吴越地区辈出文人墨客和科学家,古代状元和现代中国院士中吴越人要占2/5。
南宋以来,吴越文化愈发向精致的方向生长,南宋和明朝吴越人开始赶超中原及北方,成为官场主流;随着近代工商业的萌芽,吴越文化又平添了奢华之习。
吴越人性格外柔内刚,为人谦和,注重礼节。
人文历史吴越文化,是无法分开的。
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吴越本属一家人,几千年来,彼此生活在同一区域之内,没有地理上的隔阂,大家使用同一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彼此相同,而且同属一个民系,血统相同,当然难分彼此了。
惟一例外,就是在政治上经常会分分合合,只是如此而已。
当然,由于几千年来的政治纷争,每每造成人口的大量流动(如西晋灭亡,北方士族与难民之南下;北宋灭亡,也有类似情形),这时候,会带来某些“外来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等等,交互融会的结果,文化内涵将更为丰富,或许可以称之为混合文化,实际上就是“江南文化”。
吴地航海与徐福东渡
吴地航海与徐福东渡航海起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
《竹书纪年》记有夏朝禹第八代孙帝芒曾“东狩于海,获大鱼”的记载,说明早在公元前1900年前后,我国已能制造海船,并在海上活动,与古代埃及和腓基尼人在地中海和红海等内海活动时间大至相当,可见我国海上活动之早。
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时,于越献舟”之记载(《艺文类聚》卷71引《周书》)。
当时江、淮、河、济四大河流平行东流入海,尚无南北运河沟通。
则越人所献之舟,由今之浙江东岸入海,向北航行至江苏阜宁或山东小清河口附近,才进入淮水或济水,再向西进入西周政治中心地区。
可见吴越是“世界上最早尝试去征服海洋的民族之一”(董楚平:《长江下游古越文化的广泛影响》)。
《左传》记载,公元前549年夏,“楚子以舟师伐吴。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场水战。
公元前525年,吴伐楚水战中,吴败。
公元前506年,吴国水师再次沿长江西上攻打楚国,直达汉水,打败楚国水师。
公元前485年,“徐承帅舟师自海入齐”,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录的海战,是由吴国发起的。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争做霸主,与晋君约会于黄池(今河南封邱附近)。
越王勾践为报仇,派出一支军队由越国泛海北上,进入淮水切断夫差退路,可见当时吴地的航海能力之强已非一般。
所谓航海能力,包括造船、水文、风向、天文定向以及驾驶技术等。
而春秋战国时的吴地在这方面技术已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成为当时少数有航海能力的地区。
而此时的西方,公元前470年由腓基尼人汉诺率领的60只船(每船有舵手25人),探查西非利比亚、尼日利亚、几内亚湾等,并建立新移民地。
与我国历史上的吴、越、齐等国相比,不仅时间稍晚,而且船队的规模和载乘量相去甚远。
船的规模大小和造船工艺水平的高低,是航海能力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之后徐福东渡的重要条件。
船古代称作“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易经·涣卦》)、“木在水上”(《易经·系辞》关于《涣卦》的注解),由此认识逐渐发展成编木为筏。
吴越地区的水神信仰
吴越地区的水神信仰蔡丰明吴越地区是典型的水网地带,早在远古时期,吴越地区就已产生了原始的水灵崇拜,随着历史的发展,当地的水神信仰日益兴盛发达,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由自然神向动物神,然后再向人物神发展的演变趋势。
、吴越水神信仰体系中的自然水体神信仰吴越地区水神信仰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的自然水体崇拜。
当时人们认为,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各种自然水体形式,如江、河、湖、海、溪、泉等都存在着灵性,它们有着一定的意志与个性,能够对人施恩作威,因此当人们需要水源或遇上灾难时,就会到江边湖畔去进行祭祀活动,向江河湖泊表达自己的需求与心愿。
吴越民众这种原始古老的崇祀自然水灵的活动,在我国古代“四渎神”的祭祀形式中有一定的反映。
《尔雅·释水》云:“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这里所谓的“江”指长江,“河”指黄河,“淮”指淮河,“济”指济水,此四渎是我国古代江河大J EI的代表,也是我国古人自然水体信仰的126越文化与水环境研究主要对象。
自周朝时起,四渎就已作为河川的代表受到天子的祭祀,《礼记·王制》云:“天子祭天下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
”但是实际上“四渎”在民间受到崇祀信仰的年代更要早于周朝。
远在人智初开的原始社会,各地人民就已开始对江河淮济等江河大川进行祭祀信仰的活动,只是没有留下历史记载罢了。
在“四渎”中,长江是流经吴越地区的最大江河,因此吴越民众对于水神的祭祀活动,最早也就是从长江开始的。
二、吴越水神信仰体系中的人神信仰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吴越地区的水神信仰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水神的对象逐渐由自然水体神转向了社会人物神。
从春秋战国时起一直到明清时代,一大批在历史上具有一定功绩,而其身世又与水有关的人物被尊崇为水神,它们逐渐替代了原始的江河湖海等自然水体,成为吴越地区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最有影响的水神崇拜对象。
吴越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水神形象主要有伍子胥、屈原、金龙四大王、大禹等,其中又以伍子胥最为著名。
与吴越有关的成语
与吴越有关的成语
答案:吴越同舟
分析:
吴越同舟,是一个深具意义的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段历史故事,讲述了吴越两国在困境中团结互助,最终共同度过难关的经历。
据说,在古代,吴国和越国是相邻的两个国家,彼此之间长期存在着争端和矛盾。
然而,有一次,两国的人民共同乘坐一艘船渡河时,突然遇到了狂风巨浪。
面对共同的敌人——大自然的力量,两国人民瞬间忘记了彼此之间的仇恨,开始同心协力,共同应对危机。
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划桨,最终成功地渡过了河流,安全抵达了对岸。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了后人赞颂团结互助、同心协力的象征。
吴越同舟,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
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有放下彼此之间的成见和矛盾,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实现共同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吴越同舟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国家、民族、团队还是个人层面,我们都需要学会团结互助,携手共进。
只有当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
处使,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难关。
因此,让我们铭记吴越同舟的故事,传承和弘扬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让我们携手同行,同舟共济,共创美好的未来。
吴越文化的故事
吴越文化的故事
吴越文化始自春秋时期,成立于楚国,经历了几次大的迁移,最终形成现在的浙江江南一带。
吴越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脊梁之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积淀。
比如著名的吴越语言,它是汉语的祖先,汉字文化也正是在吴越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此外,吴越文化还以其独特的文化遗产,可以从詹天佑的《记楚灵王事》、《楚辞》和《楚辞补注》中发现,节日的习俗,如清明、端午、腊八、泼水节等都可以追溯至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也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有著名的吴越乐舞,及其民歌、舞蹈、民间艺术等得以传承,孕育着蓬勃的文化发展。
吴越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在世界文化中受到充分肯定,开创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新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越文化之靠海的河渡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
新石器时期文化,第一次发现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
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及舟山岛,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村落的遗址,反映了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人类的状态。
临行前,总编给了个硬性任务,写一篇河姆渡的文章。
这期《焦点》的题为“文明从水源走来”,河姆渡为长江水系中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和宁波鄞江的采访正好是个组合。
绵延的绿意伴随着去河姆渡的公路,带着这个硬性任务,我们依着姚江的水流,坐车一路向东。
一路上,依山傍水,河姆渡因有“黄皋渡”渡口而得名,有着7000年历史的文化积淀。
7000年前,这里有着如今深圳一带的温度,沼泽地带,各类野生动物较多。
也许正是借河姆渡的渡字,去河姆渡与沉睡了7000年的人们对话,也必需要从姚江的南岸乘那艘渡船咿咿呀呀摇到北岸去。
飘在姚江上,一幅天高云淡,碧水长流,村烟袅袅的田园风景画。
可以想象7000年前应该也是与世无争的一个自然和谐的所在。
我们常说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而对于逐水而居的河姆渡人来说,这流淌千载的姚江,这滔滔的江水也许就是河姆渡文明的肇启。
走上江岸那早已映入眼帘的河姆渡大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从那古老的印迹中似乎找寻着自己心中对河姆渡文化的理解,同时又把这古老的文化印迹放进自己的相机,或是让自己与那古老的印迹同现在照片上。
若干年后闲暇时翻上一翻,再与人谈论一番,那必然也会有一份与河姆渡人有着一段亲密接触的自豪。
大门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双鸟朝阳的门首图案却给它平添了一份典雅与古老,又仿佛在诉说着河姆渡那7000年的历史,那图腾的记忆从心底涌上,说不清楚曾在梦中或是书中似曾有着一个模糊影子,也许这就是我们几千前传承至今的文明烙印。
走着粗犷的石板路,已来到右手边那个架起有两米多高的古河姆渡人村落的人工木制走廊前,一个保安模样的看门人提醒先去博物馆参观一下,顺便领取门票再来古村落看。
于是我们转身向右行去。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室内光线仿佛被黑暗收回,灯火暗淡中首先映入眼帘展柜内河姆渡人曾经使用过的器物,每一件造型与现代人使用的器物都无法从精美的角度来比较,但是那质朴粗犷的造型电诉说着河姆渡有过的文明与辉焊。
遥想那远古的时代,脱离茹毛饮血的时代不久,人们要用怎样的思绪才设想烧制出坛坛罐罐的造型?又是如何制造出那得用现代工具都需要时日才能造出精美玉器?每一件都沉积着几千年的文明,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折返到河姆渡人村落遗址处,走上高高的木架廊桥。
河姆渡的村落的全景图展现在了眼前,干栏式的建筑如今只剩下段段木桩贮立泥土中,向所有参观的人诉说着这里曾是一个喧闹的村落。
走过一段木架桥下去是仿造的河姆渡人村落搭建的茅草屋,里面是一口由长长的没有经过修饰的树干插进泥中围成水井。
随后映入眼帘的是建在高高的栏杆上的河姆渡人的大屋,一排木草结构的大屋或许就是一个以母系血统的家庭,里面木架梁与屋顶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下面是巨大的木柱顶起,再下面是用粗糙的木板铺成地板,地板下就是一排排的栏杆做为大屋的基础。
如此的建筑不仅可以使人们生活的地方少了潮湿的浸袭,也可以减少毒蛇猛兽带来的危险。
可以想象得到合家在一起生活的场景,白天忙时男人渔猎,女人采摘或收割,到了晚上一家人在点点松明火或是皎洁的月光下围着散发着香味的陶罐或歌或舞,那其乐事融融的气氛是现代人所不能享受得到的。
远古的时代这种别具一格的设计,给居住在里面的河姆渡人不仅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居所,这也是用智慧创造的温暖大屋。
顺着蜿蜒的小道,不知不觉已行至出口处。
岁月悠悠,原始人的歌舞已不能再现,但其曾经吹奏的乐器,却幸存至今,依然能奏出悦耳的音律。
婉转的旋律可以唤起人们对遥远的向往。
想象着那些生活场景,辉煌灿烂的河姆渡原始文
化确实让后人惊叹不已,不愿离开。
旅游小贴士
1、河姆渡遗址在余姚境内,距宁波25公里,西距余姚市区24公里。
宁波汽车南站乘高速汽车前往(半小时一班)。
也可在宁波汽车北站或余姚汽车东站乘往罗江方向的中巴车,随到随乘。
2、自驾车:沪杭甬高速公路到大隐出口下高速,沿余姚方向至河姆渡遗址牌坊向北至渡口行驶5公里即达遗址。
到了渡口5元/人摆渡过去,先在博物馆领票免费参观。
可以花30元请导游讲解6000年的人类生活。
河姆渡遗址景区由博物馆、遗址现场展示和原始生态区三部分组成。
博物馆以大量珍贵的古文物,“原汁原味”展示了六七千年前中华民族古文化的魅力。
目前,均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