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学达标”为载体,培养学生创造性论文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论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摘要:面对充满挑战性、多样性、新奇性的新世纪,我们除了给学生传授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人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新方法,寻求新答案的思维过程。

它是高级的思维活动,是产生新设想的思维能力和产生新事物的实施能力的核心。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难以屹立于民族之林,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教育人才。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二、电教媒体做桥梁,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对文章所表达的某种事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受之类的东西,如果学生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我们很难用语言文字向学生描绘清楚;即使说清楚了,学生也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

而现代电教媒体具有声、色、形、光和视听结合等许多特点,它融直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逼真的音响、柔和的光线于一体,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材料生动化。

它所提供的清晰悦耳的声响,色彩鲜明的画面,为学生创设了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所有学生都没去过桂林,缺乏具体的感受,就可以利用电化教学变虚为实。

让学生在轻松、幽雅的音乐声中看一段桂林山水的录象。

让学生耳听音乐、眼看画面,全身心地聆听和观察,脑海中浮现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画面。

看完录象,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漓江的水怎么样?桂林的山怎么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的气氛中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有说得洋洋洒洒一大段的,也有寥寥几句就草草收场的,有说得文通句顺的,也有词不达意的。

共同的是学生对桂林山水都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和自己的独特见解。

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一、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实现,而需要通过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联系生物科学研究的相关成果,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要注重知行结合,给学生提供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学习植物的传粉、受精知识的时候,我就给学生讲了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介绍了他为了解决我国人民的粮食问题,不断研究创新,最终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

学习遗传变异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故事,介绍他如何不畏寒暑,用整整8年的时间种植和研究豌豆,最终得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故事。

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用于创新发现的人,听了他们的故事会使学生也忍不住憧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知道,科学史上的很多发明创造是源于科学家最初的一点好奇心,因此,我也时常在教学中借助学生的好奇心理,来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学习血型与输血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关于输血的故事:很早以前,战场上的’医生见到有的战士失血过多,于是试着给他们输血,救活了战士,接着他们用同样的办法为其他伤员输血,却发现有的人得救了,也有的人死去了。

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候,我就鼓励学生结合课本和生活,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个攸关生命的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他们迫切的想要找到答案,思维变得活跃起来,甚至有些学生还因此联想到了器官移植与排异反应等问题,这也说明他们的意识与思维,正在向创新迈进。

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我国“两弹一星”奖章的获得者周光召也说过:“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正所谓“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有了“质疑”,学生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探索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可以说,“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重视导学式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重视导学式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连解决实际问题也有难度。 所以,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社会 下 才会移动 , 没有力 的作用 , 它则不会动 。然后教师 可以提问 :
《的发展。 我们主张在物理教学中采用导学模式 , 这样可以使学生 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要力来维持?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 《 《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自 身的素质得到提升。 法来证明其对还是错。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就会发现, 如果摩 l
遍性, 那说明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这些问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l

通 常情 况下 , 在导学模式下 , 教师应该设计好学生 自 学 的步 教学更加 注重全面性 , 因此 , 当一个学 生遇到问题 , 教 师只是为
l骤和流程, 事先准备好讲义或者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 这样一 其解答 ,并没有 向其他学生说明 ,这样便不利于学生 的全体发 l

实 际上 , 在 导学模式下 , 学生会 遇到很多 问题 , 而对 于问题 他 们的 自主学习 , 对物理知识 点的理解 和把握并不困难。 在这一 ;
的解决方法 , 大家都 是五花八 门。 这 时, 作为物理教师 , 应该懂得 基 础上再进行练 习 , 学生的基础知识一定可 以得到巩 固。 如何进行合 理的评价 , 不要一 味打击 , 要鼓励学生 大胆设想 , 这
》互动, 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题 目 或问题, 学生可以自由解答, 难题,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尽力地解答这些难题。但是 , 问题的解 l l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如果最后学生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可以 决应该讲究一定 的方法 , 并不是越早就越好。 如果 学生 提出的问 l
询问老师 , 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 , 最终 突破难点 。 二、 转变教师在导学模式 中的角色 题是普遍性 的, 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 。 因为一旦问题具有普 :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要:为探索更好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观察法、情境法、引导法等方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显著的提高、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有特色的创造性教学。

关键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发展个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工作的需要,不断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新的创新、补充和完善,使之更为丰富。

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系到他们今后创造能力的的形成与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

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

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不断标新立异的思维,是形成创造能力的源泉。

任何科学的探讨与创造发明都离不开这种思维。

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系到他们今后创造能力的的形成与提高,对于造就21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现就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促使小学生好奇心的发展,教师应善于向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思考和思维变化的新颖奇特的意境,形成积极活跃的探究氛围、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一、注意给予学生创造的机会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困惑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例如学生自我设疑,质疑;自行发现问题;师生共同释疑等。

再如让学生认为发现问题即有收获。

从知识要求上讲,既要看到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不是信息量大的“母知识”,更要看这些母知识是否能成为学生的“动力资源”,而能点燃动力资源的火种(疑点和问题)才具有创造性。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论文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论文【摘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学生智力,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①激励创新意识打破思维定势;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③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创造力;培养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的基础,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对语文的迫切需求。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学生智力,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激励创新意识打破思维定势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生智慧火花一闪现,就要加以保护。

有一次,六年级最后一学期语文教学一单元“咏梅”时,笔者在黑板上斜着画了一条线,请同学想象?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

有的说,一只猴子看见这条线,把它当作一根长长的竹竿,用它打下槟榔树上的槟榔;一只蚂蚁看见这条线,把它看着是一座跨海大桥,沿着这座大桥到达大海的彼岸;有的说是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暴风雨就要来了;有的说是医生手中的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用它给脑瘤患者切除毒瘤。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此刻笔者非常激动,发现如今的学生是这样有才,想象是那样丰富。

后面学生们干脆自己站起来抢着说:它是一座友谊的长桥,把我们和世界连在了一起。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太好了,笔者趁机说:同学们这些美好的想象如果能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就是一首首美妙的好诗吗?现在大家先写,看谁写得更好。

放学后交来了49首小诗。

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到:我要做:友谊的使者,把抗震救灾精神,向世界传遍;把这条洁白的哈达,献给人民的总理;把它献给英勇的子弟兵。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论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论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论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全文如下:摘要:本文分析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提出了语文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环境,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学生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

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

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任。

一、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有教学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循规蹈矩的教学只能培养出循规蹈矩的学生,创造力人才的培养须依靠创新的教学活动,而创新教学必须由教师实现。

因此,语文教师应认识教学创新对培养人才的重要价值,不断提高教学创新能力,积极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

教师只有具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增添课堂活力,增加课堂的灵动性,实现课堂的创新发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创造力人才。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先营造创新环境。

在封闭、压抑的环境中,学生难以发挥创新的潜能;而在开放、活跃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有效发挥创新潜能。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教师都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有的学生喜欢写作,教师就可以鼓励他多阅读,多练笔,进行个性化写作;有的学生喜欢表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的相关内容编成剧本,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表演。

这就需要教师实施宽松的课堂管理措施,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大胆质疑,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分析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环境基础。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手段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学案导学、以学代教、以做代讲”的教学策略的论文

“学案导学、以学代教、以做代讲”的教学策略的论文

“学案导学、以学代教、以做代讲”的教学策略的论文学校从上学期开始,大力倡导以“学案导学、以学代教、以做代讲”为策略改革课堂,构建了“10+20+10”的课堂模式,即自主学习,交流反思(10分钟);展示讲评,突破重难点(20分钟);当堂检测,巩固知识(10分钟)。

学校希望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真正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从而使全体学生自主、合作、全面发展,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我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做一下交流。

一、学案导学什么是“学案”?“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学习方案。

“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

“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

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法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

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例如,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书本p139~p143,得出自己的答案后讲给组内的成员听(同时配上解说稿):1.探究:利用放大镜观察一块方形蔗糖、碾碎后观察、溶解入水中后观察。

思考:溶解入水中后,蔗糖是否消失了?用恰当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想。

2.举例说明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3.一滴水中大约有多少个分子?联想分子具有什么特点?4.查找资料: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分子构成的?举例说明。

5.探究: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其混合液的体积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结合书本p141活动思考:本实验说明什么?并举例说明。

6.举例说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还是气体分子之间空隙大?7.分子在运动吗?举例说明。

初中议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_作文1350字_初中议论文_

初中议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_作文1350字_初中议论文_

初中议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

20xx年新大纲明确提出了“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强调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对考试命题提出了“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的倾向性意见。

如何贯彻落实新大纲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营造氛围,追求创新。

创造性思维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为此,教师教学时必须转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刻板做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把学生当作交流、合作的伙伴对待,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保护学生好奇心,支持他们发表不同意见,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展开活动,时时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敢问、敢说、敢想。

同时因自己的创造性行为或见解得到积极的评价和帮助而乐于创造。

为此,我在教学中提倡五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有分歧允许争论;老师有错误允许提意见,允许“打破沙锅问到底”。

相反,学生如果总是怕出错,怕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话,缺乏宽松、自由的心境,就没有了学习的激情、愿望,怎能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创新了。

二、鼓励质疑,发展创新。

“应试教育”中“满堂灌”、“注入式”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思考、想象、创新,也不需要学生质疑,不允许提出不同见解,只要掌握所谓的标准答案就可以了,这种观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所以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疑难问题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案导学与当堂达标论文

学案导学与当堂达标论文

学案导学与当堂达标学案导学是我校近年来推出的适合我校及农村中学教学模式,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教师设计的学案为载体,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引导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为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对”当堂达标模式”的细化和深化,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研读教材、分析学情,个人提出,集体讨论修改添加,制定出每课时的导学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这一教学模式较适用于养成一定学习习惯,掌握一定学习方法的初中学生的各学科的学习。

其主要特征是:一、彰显主体,重在引导学案导学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和教师的指导下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学为主体”就是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

教师不是奉送真理给学生,而是要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为主导”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它是以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主导”;”学为主体”也不是以单一的”学生为中心”,它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的”主体”,从而实现二者的相辅相成。

二、因材施教,低负高效学案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有层次性,符合一般认知规律,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达标训练,让优秀生有挑战,一般生受激励,学困生能成功。

并且,”学案导学”融学路和教路于一体,学习目标预先呈现,学习方法给予引导,题目设计有层梯次,不但学生学的上手,而且学的有趣,”达标检测”精心挑选又具有代表性,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举一反三,迁移拓展,同时做到节节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注重方法,拓展提高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既告诉学生该学会什么又指导学生该怎么学,由”学会”到”会学”,使得学生能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习能力,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思维水平和探索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要:中国具有5000年文明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是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诺贝尔奖与中国的专家、学者无缘,这充分地说明了国人的创造性意识、创造性能力、创造性思维被扼杀殆尽。

为此中学生物教学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生物;教学;培养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187-01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含义创造性思维能力,顾名思义: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生物教学的意义生物科技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从事生物学教育的教师,必须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运用中有关的问题结合起来;必须重视创造性性思维能力的渗透教育和培养,重视发现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灵感,尤其在生物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性试验研究的机会,不断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的生物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就需要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需要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结论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与科学研究、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

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三、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1、创造性思维能力产生的根源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中:有一定的章节讲到植物体无性繁殖。

同学们经过学习了解:许多植物农产品可以不借助于种子萌发而获得大量性状优良、价格低廉的试管苗。

而这些试管苗的出现,正是运用了植物遗传学中有关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学说”,即:植物体中的活细胞不仅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而且还有发育成完全植株的能力。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摘要:在学习态度上,创造型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花大量时间去探究,思考问题的范围不受教师所左右;在时间安排上,创造型学生不按规定时间去学,除了完成课堂作业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课外书或从事其他活动上;在学习目标上,创造型学生不仅能获得书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对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批判地吸收。

我们把握了创造型学生在学习中特点,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思维得到锻炼。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知识爆炸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科学技术和知识发展的水平如何,尤其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如何,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高瞻远瞩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

江泽民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指出了创新的巨大意义及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作为人民教师就应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

要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培养创新思维人手。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概念的反映。

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实现的高级的认识形式,是复杂的心理现象。

创造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有创见的思维。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一、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质疑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的逆向思考,对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师应当切实的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并且借助于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完善及改正。

比如,在《司马光砸缸》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们的朋友掉入河中,你们会怎样做?这时,有的学生会说“跑回去叫大人”,有的会说“下河救人”,而有的学生则会考虑周全后说“量力而行,先通知大人,而后拨打120和110。

运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运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运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显著优点在于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强化学法的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拟从“学案导学”模式的介绍、学生“学案”结构的设计、“学案导学”学法指导的说明、运用“学案导学”教学的体会等四个方面,阐述“学案导学”模式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不可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一、“学案导学”模式所谓“学案”,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能力、掌握方法的材料体系。

“学案导学”模式就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活动过程。

具体讲,就是由教师编写学案,学生在课堂上根据学案自主进行学习探究、发现问题,相互质疑讨论、反馈问题,由教师分析问题、精讲点拨,然后达标训练、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一种教学行为。

其显著优点在于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强化学法的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学生“学案”结构下面就section c topic 3 unit 2 (grade 8)学案导学的具体做法予以介绍。

section c topic 3 unit 2 (grade 8) 学案1.learning aims and demands(学习目标)。

(1)new words and useful expressions.unhealthy , unhappy , happiness ,avoid doing something, first aid ,on the other hand.(2)understand the passage.(3)learn how to 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2.key and difficult points(学习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论文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要避开传统教育,就要引导学生了解、参与创造性活动,体验、经历其过程。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一、巧设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语文教学中,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相联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欲望,让学生在产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上产生创新的动机,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基础。

马克思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

”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情感能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入时,一方面要挖掘教材的创新要素,创设求知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新课的导入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每节新授课的引入。

如我在教《我们家的猫》之前,布置大家课前细致观察自家或邻家猫的样子或生活习性。

教这课时,我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观察到了猫的什么特点。

由于同学们很喜欢小动物,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讲得津津有味。

我趁热打铁:“老舍先生家的猫也是很可爱的,那他家的猫可爱之处是什么呢?”这样老师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

学生对学习这一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改造新的形象心理过程。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依赖于不断地打断习惯希望对自己的束缚,经常进行发散性思维,给思维插上翅膀,让它在广阔无限的世界中自由驰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创造条件,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提升教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力三篇

提升教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力三篇

提升教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力三篇《篇一》在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因此,我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旨在提升我的教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力。

1.研究现有教学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寻找创新的教学方法。

2.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创新的教学活动,学生实践创造力的机会。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估学生在创造力方面的进步。

6.第一阶段(1-3个月):研究现有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7.第二阶段(4-6个月):设计创新的教学活动,开始实施。

8.第三阶段(7-9个月):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持续实施创新教学活动。

9.第四阶段(10-12个月):评估学生在创造力方面的进步,总结经验,优化教学策略。

10.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1.通过设计创新的教学活动,学生实践创造力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12.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3.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创造力方面的进步,为教学优化依据。

14.定期研究现有教学方法,总结其优缺点。

15.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16.设计创新的教学活动,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

17.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8.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在创造力方面的进步。

19.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寻找适合学生的创新教学方法。

20.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之融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设计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2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激活创作灵感,推进素质作文——以导学案为载体有效整合、运用课内外素材

激活创作灵感,推进素质作文——以导学案为载体有效整合、运用课内外素材

48海外文摘教育 EDUCATION1 主题描述所谓“素质作文”,就是把作文训练当作培养学生的一种素质。

重庆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君在她的《王君讲语文》一书中阐述她的“青春语文观”,她说她是特级教师黎见明先生“导读”理论和文兰森先生“导创”理论指导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

叔本华也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作是走自己的写作路线。

因而,写作的前提是调动学生对此项行为的兴趣,之后再进行有规律有计划地训练,从而,经过日积月累的内化过程,真正形成学生素质。

为了让这项素质作文训练有规律有计划地有效开展和扎实推进,我主要借助了我校“三导六步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个平台。

所谓“三导六步法”,即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导思、导练为思路,以“情境导入——自主预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当堂检测——课后延伸”为六步的有效课堂教学步骤。

所谓“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2 案例描述2.1 课内素材的多角度生成和运用课本是宝库,学会在课本中淘宝,可以减轻我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如果我们能多角度审视一下课文内容,你会发现很多新鲜的东西,正如苏轼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1.1诗歌中人物形象“散文化”解读法(1)古典诗歌人物形象的散文化解读。

不同的古典诗词中大多有着丰富而迥异的人物形象。

读了李清照,你自然会被她经历曲折人生后那唯美的诗篇所吸引,教师示范写一篇《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读了李煜,你又会和他沉浸在亡国哀曲之中而无法自拔,教师随即又会生成一篇《今夕何夕,青草离离》;读了《长恨歌》,同样身为女子会理解贵妃绵绵痴情,教师不由再作一篇《一种相思,两生期许》。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论文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论文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取代日常教学的措施,而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的一切环节中。

【关键词】:培养兴趣创设氛围创造性思维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于创造,而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取代日常教学的措施,而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的一切环节中。

有的教师认为创新只应针对少数优生而言,其实这是认识上的差异。

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儿童均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但是如果不去开发,那它永远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甚至有时会被扼杀,也会自行消失。

教师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特征及创造性品质。

创新思维有以下特征:一是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思维活动;二是思维加想象;三是灵感的产生;四是分析思维与直觉的统一;五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

一、培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

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由此产生无限的热情。

因此,应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正在形成的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

一个人如果对事物毫无兴趣,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更不可能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直观、形象的方法,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刻舟求剑》时,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用硬纸剪一只月牙形的“船”和一把“剑”,船上的剑顺船舷掉进江里,船继续前进,剑却在原地不动,学生观后,很快明白了那个人捞不到宝剑的原因,加深了对“刻舟求剑”的含义的理解,思维马上活跃起来。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创造性思维的论文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创造性思维的论文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创造性思维的论文摘要: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它最活跃,最生动,最富有生命力。

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需要。

本文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有目的地从不同选材,立意角度对学生进行多元思维训练,从而逐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利于学生能力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这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单纯的传递信息、教授知识和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关系。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快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对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必须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作文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

对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探索性的、是创造性的;对已知事物的思考是对人们熟悉或已认识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就是新颖和独特。

还有一点就是正确。

只有正确而又新颖、独特,才是创造性的体现。

我在指导内容为“跳绳比赛”的习作时,就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的进行写作。

全班大多数同学写了训练跳绳的苦、累、汗,体会到了训练的苦;有的同样写的是训练中的事,可写的是怎样思考和练习,摸索出了跳绳的门道;还有的同学写了自己在摔伤后,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帮助,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

通过这种多思维、多角度的写作,既可以使学生突破应试教育固定、僵死的思维模式,又可以使学生写出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新颖,见解独到的好文章来。

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的协调活动。

这多种思维形式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1、逆向思维。

其特点是从作文的题目、选材、立意等方面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作文方式。

语文论文“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论文“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胡新芳新学期学校全面铺开“导学案”教学模式,要求每一备课组认真对照“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12字方针精心打磨学案、教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创新,是语文课堂教学永恒的主旋律,新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再次唱响?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探索。

一、创新的导语来引领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明确指出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

写文章是如此,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更要用扣人心弦的开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侯文杰老师在《〈孔乙己〉的十种导入法》一文中强调,“设计新课导入这一环节时应注意到因文(教材、教学内容)而异,因人(学生、老师)而别,循情(学情及教学时机、气氛)而变,循需(教学目的)而发,真正做到新、活、实”。

一篇课文的教学,单单导入法就有这么多种,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如何能够做到?畅想侯老师的课堂中创新火花一定也比比皆是了,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是幸福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

创新的导语能够快速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气氛中,使教师与学生的思维融为一体,激荡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我们备课组在设计导学案时,往往对导语部分分外重视,力争在一堂课的开始就让学生产生期待心理:今天我的语文老师会怎样进入新课呢?二、创新的设问来激趣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

”设立问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能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如果教师能用问题引导学生成功,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将得到充分体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导学达标”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摘要: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理所当然地把发展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促进中学生智能的发展是每一位中学教师所要精心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导学;创造性;教学目标;设计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8-071-001
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作为教师要科学地、全面地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为课堂导学起着基础与指导作用。

因此,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一般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a优秀型:成绩始终保持优秀。

b松散型:智商较好,但主动性差,学习不踏实,成绩不稳定。

c功夫型:学习刻苦,但呆板,效率低,基础不扎实,成绩不理想。

d双差型:学习无兴趣,基础差,能力差,甚至有厌学情绪。

无论哪种类型的学生,首先应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发扬民主,给学生一个宽松、信任、有活力的环境。

作为教师,要有百问不厌的心态,这正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始。

在上述四种类型下,如何可以有目的地因人“导学达标”为载体,
在数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层次分明的教学目标和配套的巧妙课堂提问,充分发挥创新精神
1.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双边活动的全线
教师要在深钻教材,紧扣大纲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教学目标,以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目标确定为例。

1.1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a、b、c、d型共同目标)。

1.2如何判断几个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a、b、c型层次目标)。

1.3理解二次根式加减的本质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a、b型层次目标)。

1.4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结合各自能力,对照目标,尝试自学,从而感知目标。

做到心中有目标,让学生发散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围绕本节目标学生动脑开展观察、猜想、验证、联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启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把学习变成一种带有意识性的活动,学生的意识性强弱往往依赖于情感,有了情感,才会滋长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2.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设计相配套的课堂提问
因此进入新课伊始,教师善于创设导语,引入新课,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

以二次根式的加减为例,请同学们看下列
问题:是同类二次根式吗?同类二次根式主要看什么?教师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单项式中同类项概念,来辨别同类二次根式。

学生因疑惑而急于要求教师教给方法,来解开心中这个“谜”,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才会如饥似渴地学好这部分知识。

3.引导学生彻底地、全方位地参与整个导学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质
在导学过程中,问题设置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积极性为原则。

学生在好奇之心驱动下,再设疑激思。

我又请学生继续观察前面问题中的几个二次根式,提问:这几个二次根式被开方数有何不同?化简后,几个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有何特点?c、d 层次的学生经过积极思考能回答这些较简单的问题,为使课堂气氛跌宕起伏,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透彻理解和融会贯通之目的,继续发展他们的兴趣,以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成功”情境后,继续进行目标2的学习。

目的是既考查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便于及时帮助,又可以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喜悦,接着又设置以下提问:怎样进行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有意识地设疑,制造新的悬念,促使学生急于追索知识的情绪更为激烈,然后才进入目标3、4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解决疑难。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也会气馁自卑。

二、设计既能检验“导学达标”效果又有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题
1.加强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训练,在达标中拓宽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在导学达标中,教师要设计饶有兴趣的练习,形式可以有改错、填空、判断、选择题,并注重一题多变或多解等。

通过完成情况,来检验是否达标。

对c、d层次的学生,要多辅导、多鼓励、多给机会、多练习、多板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对b层次的学生要求独立完成,注意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动脑、动手、加深理解。

对于a 层次的学生,要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积极点拨争取在知识上发展,能力有提高,并能及时对b、c、d层次给予必要的指导,根据教学目标,设定具有一定容量或稍有难度的练习,通过自思、自练来提高。

2.利用逆向思维训练,大胆地创造想象
小学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思维方法比较单一、部分同学对逆向思维很不习惯、反应缓慢,有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会遇到许多互逆的内容,如相反数的概念,正,逆运算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建立正逆双向思维的联结,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

以下是我导学达标中几点做法。

2.1在概念教学中,必须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抓好概念的正向特征的同时,利用概念的逆向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的掌握概念,避免机械重复记忆。

2.2反用公式和法则。

在教学中,有些公式、法则本身所具有正、
逆双向特征,通过逆向思维促进正向思维,加深对公式法则的理解。

冲破原有的正向思维定势,迸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独立自学能力是培养创造品质新型人才的关键
独立的自学能力主要包括独立的阅读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等。

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老师要有意识从目标到练习,精心设计学法指导,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要求和不同内容制定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方法指导计划,使学生学有所得,这样教师从“教”“教会”到“不教”,学生从“学到”“学会”到“会学”。

只有学生“会学”了,教师才可“不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