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园地1(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四下)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四下)](https://img.taocdn.com/s3/m/5bbbf06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7.png)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01
02
03
难点1
学生对某些生字的音形义 掌握不够扎实,容易混淆 。
难点2
学生对某些词语的理解不 够深入,难以运用。
难点3
学生对于某些句子的理解 存在困难,难以理解其深 层含义。
重点
重点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 正确读写和理解。
重点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 言实践。
重点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 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
解决办法
解决办法1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听写、 默写、组词等,加强学生对生字
词的掌握。
解决办法2
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解决办法3
通过阅读、写作、交流等方式,培 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
学生参与度
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以及是否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和建议。
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语文园地一》内 容的掌握程度,包括生字、词语、语法和阅读理解等方面。
Hale Waihona Puke 表达能力观察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方面的能力,是否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习态度
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是否认真听讲、做笔记,是否能够按时完成 作业等。
教师反思
01
02
03
04
教学方法
反思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
![实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34c4b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9.png)
实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1. 熟练掌握教材中的重点词语及词句;2.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准确表达; 3. 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2.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3.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2.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一》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板书、教学录音机;3.学生备课:导读课文内容,预习课文内容,熟记重点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翻开课本,找到本节课的标题;2.通过提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第二步:听读(15分钟)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2.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第三步:课文解析(20分钟)1.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难句;2.分析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四步:讨论(15分钟)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第五步:练习(20分钟)1.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课文相关的练习;2.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使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2.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指导。
下节课需要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朗读、写作或小组互动等形式,进一步拓展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七、课后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夸奖表现好的学生,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2.学生可以反馈对本节课的感受和理解,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或意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16600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4.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新词“干净”、“千姿百态”、“不断”、“喊叫”、“秘密”、“困难”、“仿佛”、“结束”等的读音和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正确口述课文主要情节;3.知道怎样才能获得获得长大的愉悦感受,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1.词语解释:•仿佛•千姿百态•困难•干净•秘密•结束2.理解课文内容,并正确口述主要情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接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 学习新词1.通过看图片、做动作等形式,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词:干净、千姿百态、不断、喊叫、秘密、困难、仿佛、结束。
教师寓意扩展词汇,让学生能够联想到更多的词汇辅助课堂编排。
2.让学生边听边跟读8个词汇,并围绕词汇使用情景,教授生词的意义。
3. 理解课文内容1.联欢活动:在展开理解课文内容之前,进行部分小组之间的呈现联欢表演,以增强课堂气氛。
2.对学生进行阅读语文园地,领读一遍,鼓励部分学生朗读新课文的名字、作者和插图,并按照课文核心信息展开讨论。
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于课文的符号感受。
3.展开课堂小结,确认学生对于主要事件的理解情况,针对性讲述基本情节,让学生对于整个故事的情境细节了解更加深入。
4. 怎样才能获得获得长大的愉悦感受1.与学生一同探讨,怎样才能获得长大的愉悦感受,引导学生探究爱与积极向上的情绪等侧面的相关的问题。
2.归纳课堂学习的核心事件,高亮表达学生答案中较为偏离事实的内容,增强对于课文情节核心表达的语文理解。
3.在引导学生以自身经历为依据,对于如何获得长大的愉悦感受深入思考,推动学生目标主体观,“自我再审视”提升。
四、教学评估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的词汇理解进行认真的观察,最好进行随机点名。
同时对于学生关于课文主要情节的表达是否准确,进行充分回顾性质问题检验。
将部分金句随机板书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加深对于经典句子的记忆并提升阅读深度。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https://img.taocdn.com/s3/m/8cd04de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7.png)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篇一」教学设计:1、以童话为内容进行交流,要讲清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从中受到的启发。
2、通过“减一减”的方法,认识一些新字。
能自己发现这些字在读音和字形上的特点。
3、通过“读一读”对学生写字进行巩固,并能够自己发现这些生字与偏旁之间的关系。
4、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
5、积累一些谚语。
教学重难点:1、能感受童话的奇特,和同学交流童话带给你的启示。
2、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与同学们交流童话的特点。
(1)童话世界里的人物、动物、植物都会说话。
(2)童话世界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2、说一说,在这些童话里你更喜欢谁?为什么?3、读完童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4、你打算在生活中怎么去做?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
(1)同桌之间读一读。
(2)齐读。
(3)指明读。
2、如果去掉这些生字的读音,你还认识它们吗?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读读这些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a、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
这些字都有“口”字旁,说明都与口有关系。
c、你能在写几个这样的字吗?请你写一写。
d、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2、学习修改符号。
a、认识什么是修改符号。
b、明确修改符号的具体意义。
c、学会运用修改符号。
3、巩固练习,修改符号的用法。
(1)爸爸尚班走了。
(2)妈妈穿着一件红裙子,一顶帽子。
(3)果园里有许多水果:苹果、鸭梨、黄瓜和桃子。
a、学生练习修改,并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b、小组内交流c、全班交流d、展示、评价。
4、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2)学生随教师诵读。
(3)说一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a、小组交流。
b、汇报。
(4)生诵读。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6篇)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21537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5.png)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6篇)《语文园地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剃头》,知道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惩治巴依老爷的。
感悟阿凡提的聪明和帮助穷人的正义感。
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引导学生运用泛读法、精读法、摘记法、提问法等方法去阅读书籍,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效果。
3.在阅读过程中,感知角色,产生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点:激发阅读故事书的兴趣,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与享受读书的快乐。
教学难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准备:人物贴画,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阅读一些课外书,积累好词好句,为以后写作文打下基础,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一起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是《阿凡提的故事》。
二、认识书本封面、扉页、目录。
师:谁来说说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应该看什么?对封面,我们一起看这本书的封面,谁来说说你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1.观察封面。
书名、作者、出版社、图案。
2.认识扉页。
是书翻开后的第一页(即整本书的第二页),扉页的作用首先是补充书名、著作、出版者等项目,其次是装饰图书、增加美感。
3.前言。
4.了解目录。
目录包含几部分?小标题和页码。
怎样快速地找到故事?先看小标题,再找到页码。
训练学生利用目录找到故事。
三、交流喜欢的故事。
1.师介绍自己喜欢的小故事。
(师相机板书)(1)听故事录音。
(2)自己读故事,指名交流。
(板书:读故事)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拿起铅笔,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细细品读吧,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桌一起品味,边读边把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画出来。
(3)看故事视频。
(板书:爱积累)(4)谈谈体会。
(板书:谈体会)阿凡提--幽默机智。
巴依--愚蠢贪财。
2.师小结方法,出示阅读提示:(1)读故事。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https://img.taocdn.com/s3/m/1368b65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5.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2.能按要求正确书写生字词,增强词汇记忆。
3.能正确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看法。
4.能在困难情境中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小有所获的秘密》2.生字词:探寻、屏息、湖泊、漫步3.文学常识:诗歌、寓言故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2.正确书写并运用生字词。
3.学会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运用生字词进行合理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入新课。
2.课文学习:轻声朗读课文,理解意思。
3.生字词学习:板书生字词,学习笔顺发音。
第二课时1.课文鉴赏: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生字词造句:学生自由造生字词句子。
第三课时1.课文背诵:学生跟读课文,小组合作背诵。
2.课文理解: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也需要加强,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关作业。
另外,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给予学生机会进行言语交流。
六、教学延伸1.小组朗读: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相关诗歌和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https://img.taocdn.com/s3/m/4bb0fd29af1ffc4ffe47acce.png)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能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并摘抄下来。
2.运用一些写乡村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一读描写不同景物的句子,仿照图画写话。
4.朗读背诵并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点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引导体会课内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感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同学们品读感悟。
2.积累一些反映乡下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句子,看图写话。
1.充分利用摘抄来引导学生交流方法,丰富积累。
2.朗读辨析、分类识记,写看图小作文。
一、交流平台1.出示“语文园地”,检查学生的摘抄本,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大家还记得老师在每课的作业设计里都有一项是: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现在,就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摘抄本,老师要看看你们谁把它“打扮”得最漂亮!(教师巡回检查,同桌也可以互相借阅)真不错!我在同学们的本子上发现了不少“宝藏”呢。
现在,我们就把有些“藏品”拿出来晒晒,同学们交流一下,分享一下心得。
2.教师出示“交流平台”的句子,学生朗读并各抒己见。
过渡: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①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②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天窗》)讨论交流:生1:我从句①中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还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对乡下人家自由闲适的生活的向往。
生2:我从句②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教师点评,拓展交流。
过渡:这些句子和一般的写景句子不一样,它们很有特点,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在文中起到很好的点缀,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类句子也是我们去摘抄和积累的对象,以后同学们要多多地收藏这些“宝藏”。
若同学们有兴趣,在所学的课文中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来,大家不妨再试一试。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50cb22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f.png)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一》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情节和主题。
–能正确朗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掌握诗词《悯农》的内容和背诵。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认识和尊重。
–引导学生珍惜粮食资源,树立良好的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诗词《悯农》的背诵和理解。
2.教学难点:–学生对诗词《悯农》的感情理解和情感表达。
–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互动,学生讨论课文标题所能联想到的内容。
2. 学习课文•听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正确发音。
•教师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并帮助学生理解。
3.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感情表达,讨论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粮食的依赖。
第二课时1. 复习课文•学生互相朗读课文段落,巩固课文内容。
•提问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2. 学习诗词《悯农》•教学诗词《悯农》的背诵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分组朗诵《悯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总结与展望•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展望下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后记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语文园地一》的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诗词《悯农》有了情感上的共鸣。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学习,交流,增强了对粮食和农民的尊重与感恩之情。
下一步教学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部编 四年级 下册语文 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一》(教案+反思)
![部编 四年级 下册语文 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一》(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9972465c5da50e2534d7f39.png)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赏析重点句子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方法和能力。
2.学会根据词语理解乡村和城市不同的美,培养学生根据图画仿写句子的能力。
3.积累《卜算子·咏梅》一词,并能理解其含义和学会赏析。
[教学重难点]学会根据词语理解乡村和城市不同的美,培养学生根据图画写句子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学生讨论后回答。
(2)教师归纳。
(我们可以从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等关键句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3.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理解重点句子?(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2)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使用语言,可以创设语境造句或写一段话;(3)也可以运用关键词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关键语句的朗读训练。
二、词句段运用(一)根据词语体会乡村和城市的不同生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本上的两组词语,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村和城市的不同生活。
生讨论后示例:我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几个词中体会到了城市街道繁华热闹,经济发达,人们生活节奏快;我从“肥沃、依山傍水、炊烟袅袅”这几个词中体会到了乡村的田野空气清新,人们生活安逸,处处弥漫着乡土气息。
2.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村和城市的词语。
3.教师出示课件归纳、拓展。
描写城市的词语:流光溢彩、高楼大厦、四通八达、十里长街、川流不息。
描写乡村的词语:鸡鸭成群、瓜果飘香、落英缤纷、草长莺飞、山清水秀(二)选一幅图画,照样子仿写句子。
1.学生齐读课本上的两个句子。
2.小组交流:从这两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都是把图画中涉及到的具体景物加上形容词用短语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对这幅图画加以概括总结。
)3.选取课本上的一幅图片,仿写句子。
例如:第一幅图片:第二幅图片:飞翔的鸟儿,挺拔的树木,潺潺的流水和形状各异的巉岩,绘成了一幅幽静的山水风光图。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11846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0.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
2.能熟练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和默写。
3.能运用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书写和造句。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的内容和重点词语。
2.进行正确的朗读和默写训练。
3.能够进行简单的书写和造句练习。
三、教学准备
1.课本《语文园地一》课文材料。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课堂用书。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内容
•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和句子。
•学生跟读课文,并进行订正强化。
•默写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记忆。
3. 练习
•学生之间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加深记忆。
4. 巩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课文内容,互相交流。
5. 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做好记忆。
五、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学生朗读、默写、书写和讨论,观察学生的表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这份教案是根据《语文园地一》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希望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2c051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1.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材概述本教案是针对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语文园地一》而设计的。
此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语文园地一》一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
2.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书写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重点1.理解并能准确描述《语文园地一》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
2.掌握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和细节,并能进行简洁的复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复印《语文园地一》课文的文本,准备白板、彩色粉笔等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可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入《语文园地一》这个课文话题,鼓励学生谈论与动物有关的事物或经历。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并思考自己在阅读中的困惑或疑问。
步骤二:朗读课文1.教师进行整体朗读《语文园地一》课文,鼓励学生跟读。
2.在朗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词,例如人物的姓名、动作、地点等。
步骤三:理解课文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是谁?–故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故事的结尾如何?步骤四:讨论和复述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关于课文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2.随后,教师可以分角色要求学生轮流复述整个故事,重点提醒学生描述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
步骤五:拓展阅读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提供一些类似主题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并进行小组分享。
2.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故事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步骤六:练习写作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进行改编或扩展,写出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
《语文园地一》(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一》(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d92df3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6.png)
四下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一编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聚焦阅读方法—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材以《乡下人家》《天窗》为例,提示学生注意关键语句的位置和作用。
中心句、结尾句、过渡句、反复句等句子需要学生在阅读时关注,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词句段运用编排了两项内容,一是选两三个词语,说说城乡生活的不同;二是仿照例句,看图选择一种情境来写一写。
这一板块注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理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上阙写的是梅花傲雪开放的美好身姿,“风雨、飞雪、百丈冰”表明了环境的恶劣,而梅花不畏严寒;下阙主要写梅花“不争春、春来报、丛中笑”的谦虚品格和乐观精神。
这首词感情炽热,表现出梅花的精神风骨。
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运用分项列举再概括的方法,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画。
3.理解、背诵《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难点运用分项列举再概括的方法,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画。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总结方法,快乐阅读1.自由朗读三位同学的话,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交流分享。
预设1:我喜欢《天窗》里的这一句话“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这句话,读者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预设2:我从《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体会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
这是全文的关键句。
3.你是如何找到这些关键句?预设:一般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都在课文的结尾,比如《乡下人家》。
有些在课文中间,比如《天窗》,“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一句作为过渡句,表达作者的感情。
4.你发现还有哪些语句也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呢?5.小结梳理。
通过交流和分享,我们不仅能找到关键句,还能找到关键句的位置。
关键句,包括中心句、结尾句、过渡句、反复句等需要重点体会。
四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一 教案(2课时).doc
![四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一 教案(2课时).doc](https://img.taocdn.com/s3/m/8fe2f5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1.png)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与同学交流语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积累与城市或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能选用词语说句子;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3.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点1.与同学交流语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学难点积累与城市或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并仿写句子。
教学策略1.教学“交流平台”时,结合本单元课文,先总结语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再在实际中运用。
2.“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一题由积累到运用;第二题主要先让学生读熟句子,在语境中体会描写田园生活的手法,再仿照例句写句子。
3.教学“日积月累”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词句读正确,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背诵这首词。
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与同学交流从课文词句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或想法。
2.积累与城市或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能选用词语说句子。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交流方法【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1. 师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课文?《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这些课文都是写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的。
哪些语句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们将在“语文园地”中揭开其中的奥秘!大家准备好了吗?2.交流平台。
(单元要求: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1)师过渡:首先我们来学习“交流平台”这一栏目的内容。
让我们一起看看,在这个栏目里,几位同学要告诉我们什么秘诀吧!(2)师:自由朗读三位同学的话,你发现了什么?预设:①课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课文的中心句也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反复出现的句子也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3)生交流后师小结。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中心句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想法。
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b7c04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3.png)
《语文园地一》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园地一》教案《语文园地一》教案(精选11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语文园地一》教案(精选11篇)供大家阅读。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4cde5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12.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通过作者对春天的细致观察和感受,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的生字词较多,需要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并学会运用。
同时,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也需要学生加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短篇文章,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春天的认识和感受可能各不相同,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分享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培养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春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或准备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3.PPT或黑板:准备相关的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创设春天的情境,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然后引入课文《语文园地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然后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读音。
2024年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2024年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7331c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c.png)
2024年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下册语文园地一,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汉字:本章主要介绍了10个生字,分别是:春、夏、秋、冬、花、草、树、木、水、火。
2. 词语理解:通过例句和插图,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与季节、自然相关的词语。
3. 诗歌欣赏:学习一首描绘四季变化的古诗《春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词语理解和诗歌欣赏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3.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字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古诗《春晓》的欣赏和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四季的名称,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词。
(2)用多媒体展示词语卡片,让学生理解并运用。
(3)讲解古诗《春晓》,引导学生欣赏和解读。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生字: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读生字,并书空练习。
(2)学习词语:通过例句和插图,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3)学习古诗《春晓》: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新学的生字组词,并进行书写练习。
(2)让学生用新学的词语造句。
(3)让学生尝试背诵古诗《春晓》。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四季变化,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字:春、夏、秋、冬、花、草、树、木、水、火。
2. 板书词语:与季节、自然相关的词语。
3. 板书古诗《春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节课的生字,每个写5遍。
(2)用新学的词语造句。
(3)背诵古诗《春晓》。
2. 答案:(1)略。
(2)例句:春天,花儿开了,草儿绿了。
(3)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摘抄下来。
2.运用一些写乡村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一读描写不同景物的句子,仿照图画写话。
4.朗读、背诵并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点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引导体会课内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感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同学们品读感悟。
2.积累一些反映乡村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句子,看图写话。
教学重点1.充分利用摘抄来引导学生交流方法,丰富积累。
2.朗读辨析、分类识记,写看图小作文。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出示“语文园地”,检查学生的摘抄本,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大家还记得老师在每课的作业设计里都有一项是: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现在,就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摘抄本,老师要看看你们谁把它“打扮”得最漂亮!(教师巡回检查,同桌也可以互相借阅)真不错!我在同学们的本子上发现了不少“宝藏”呢。
现在,我们就把有些“藏品”拿出来晒晒,同学们交流一下,分享一下心得。
2.教师出示“交流平台”的句子,学生朗读并各抒己见。
过渡: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①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②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天窗》)讨论交流:生1:我从句①中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还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对乡下人家自由闲适的生活的向往。
生2:我从句②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教师点评,拓展交流。
过渡:这些句子和一般的写景句子不一样,它们很有特点,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起到很好的点缀,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类句子也是我们摘抄和积累的对象,以后同学们要多多地收藏这些“宝藏”。
若同学们有兴趣,在所学的课文中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来,大家不妨再试一试。
(1)课件出示句子。
看看下面的句子,你能体会出什么?①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②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课件出示片段。
读下面的片段,找出其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明确:爸爸所说的话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从第一句“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可知爸爸不仅介绍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做个正直、高尚的人;从第二句可知爸爸不仅介绍了白杨树那种“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扎根”的忠诚无私的精神,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到哪儿去工作、生活;从第三句可知爸爸不仅介绍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到新疆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
这些语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4.交流、总结方法。
小结:一般说来,文中的抒情句、议论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或反复出现的句子,都能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词句段运用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词语,自由朗读。
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肥沃静谧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正确读写:“璀璨”声母相同,读“cuǐ càn”,偏旁也相同,都是王字旁。
“沃”读“wò”,不要读成“wù”,写时右边是“夭”,不要写成“天”。
“袅”读“niǎo”,不要读成“liǎo”;是上下结构。
2.利用工具书查出难理解的词语,识记积累。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高楼林立]高高的房子像树林一样密集地树立着。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肥沃](土地)含有较多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
[炊烟袅袅]指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
[依山傍水]所处的位置靠着山,挨近水,多形容环境优美。
[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
3.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词语的特点,分类交流。
(1)第一组是写城市生活的词语。
其中“繁华”是对城市生活总的描写;“璀璨”是形容光彩的,后三个词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是具体写城市建筑、交通状况的。
(2)第二组是写乡村生活的词语。
其中“肥沃”是写土地的,“静谧”是写乡村的环境氛围的,“炊烟袅袅”和“鸡犬相闻”是写乡村的生活场景的,“依山傍水”是写房屋或乡村的地理位置的。
当然写乡村和城市生活的词语还有很多,同学们还可以例举一些。
可以交流,摘抄。
4.词语运用,连词成篇。
过渡:你能选其中的一组写一段话,描写乡村或城市生活的情形吗?例文展示:重庆繁华..的街市很有特点。
市中心高楼林立....,每到傍晚,大街小巷的灯都亮了起来,放出璀璨..夺目的光,闪闪烁烁,令人眼花缭乱。
街道上的人也多了起来,骑车的,步行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车水马龙....的。
这时你要是急着赶路可不是时候。
最有特色的是路边的小吃店也开始营业了,“铁板鱿鱼”前人群络驿不绝,“章鱼小丸子”前人头攒动,“山东煎饼”前人山人海。
整条街道弥漫着香味,让人馋涎欲滴。
5.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读、积累了体现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两类词语。
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体现不同情景的句子和画面。
(1)读下面句子,交流体会。
①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体会:这是《乡下人家》文中的一段话。
作者把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都当成了人来写,并且还说它们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很自然地让人感受到这是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图。
真是美好!②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体会:“海鸥”“沙滩”“浪花”是海边特有的风景,“飞翔的”“金色的”“白色的”这些词语抓住了这些景物的特征,使它们共同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的一部分。
(2)仔细观看下面三幅图画,仿照前面的两段话,写一写。
①老师稍加讲解和提示,引导学生观图练笔。
根据三幅图中的景物,先分别拟三个小标题:草原群牧图、山泉奔流图、清静校园图。
写作时要注意:a.仔细观察图中景物,尽量不要遗漏;b.抓住各景物的特征,符合图画的特色;c.写景要有序,条理要清楚。
②学生看图,讨论交流,然后选择其中一幅练习。
③小组评议,推荐写得较好的朗读展示。
示例:草原群牧图: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淡淡的白云,下面是宽阔碧绿的草原。
一群羊在安详地吃着草,它们被养得肥肥胖胖的。
几匹马也跑来了,它们也被这里绿油油的草吸引了。
远处还有几头牛呢,在远山的衬托下,显得很是渺小,像是绿色毛毯上点缀的黑牡丹。
山泉奔流图:一股清亮的山泉从山涧奔涌而出,滋润着两岸的生物。
两岸的树木茂密成荫,欣欣向荣。
小鸟们在这里自由地觅食,愉快地飞翔,它们发出“啾啾”的叫声,随着山泉的“哗哗”声一直传得很远,很远。
清静校园图:此时,学校已经放学了。
大多数同学已经回家了,教学楼里显得特别安静,旁边小食堂的门已关上了。
只在近处的操场上还有三三两两的同学,也许他们住得离校近并不急于回家。
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溜滑板车,显得轻松愉快。
三、课堂回顾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很丰富,有词语的读写,有句子的品析,还有看图写话。
这些既是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回顾,也是对本单元的拓展,其目的是让同学们学到更新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学会去留心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丰富我们的情感。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
你们积极思考、探究,回答问题,争相展示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交流心得,尤其是在看图写话的活动中,同学们纷纷练习、展示,做得很好。
老师以你们为荣。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引导学生摘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细细品味。
(2)课外再阅读一些描写不同地域景物的文章。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朗读背诵并积累《卜算子·咏梅》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运用朗读、看插图、查找资料、比较的方法品读词。
教学过程一、日积月累1.导入“日积月累”课题。
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一课学习的《古诗词三首》吗?其中第三首就是一首词。
我们对词的常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它可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写的哟。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读音准确:卜bǔ 咏yǒnɡ 悬xuán 崖yá 犹yóu 俏qiào 烂làn 漫màn 丛cónɡ(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采用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弄懂词的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
(1)词语解释:[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词的标题。
“咏”,即抑扬顿挫地吟唱,含有赞美之意。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犹]还。
[俏]俊俏。
[待]等待。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2)词的大意: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4.教师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诗人、书法家。
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1961年,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欧美封锁,苏联翻脸;面临的国内环境是经济困难,灾害重重。
面对困难和压力,毛泽东想要表明共产党人的态度和斗志,便酝酿写下这首词。
5.教师适当讲解,引导学生品读词句。
(1)词赏析。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
前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
首句说“春归”,次句说“春到”,风雨中春天离开了,时间是何其短暂。
“已是悬崖百丈冰”,承“飞雪”,将严寒写得更为具体,形象地表现梅花开放的冰雪环境,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梅花在这样百丈坚冰的时节开放的难能可贵。
“犹有花枝俏”显得格外醒目:梅花不但在这样严寒的季节开放,而且开放得特别俏丽呢!下阕写梅花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