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件文物看懂中国古代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件文物看懂中国古代文化

1、“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彩锦护膊(汉魏,纵11.2厘米、横16.5厘米,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

这里的“五星”,是先秦所谓的太白、岁星、辰星、荧惑和镇星。秦汉以后,由于五行说的普及,它们又被称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古代星占学上很常见的占辞,“五星出东方”是指五大行星在某段时期内,在日出前同时出现在东方。这种天象非常罕见,一般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出现一次。2、四神瓦拓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西汉,面径18厘米,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

四神瓦流行于西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蛇蟠龟)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四神瓦中以玄武最为稀见。四神形制亦各自不恒定,不同时、地出土者亦有工拙蚩妍之辨。3、王澍篆书汉尚方镜镜铭(清代,纵130.6厘米、横59.4厘米,上海博物馆收存)

镜铭的内容是:尚方御镜大毋伤,左龙右虎避不祥,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4、甲骨月食刻辞(《甲骨文合集》第三三六九四片)

甲骨上关于月食的文字为“癸酉贞日月又食”。刻辞无年月,有纪日干支。属于历组卜辞。属于商代王室,但有争议。胡

厚轩认为这片卜辞的意思是:“癸酉日占卜,贞人(占卜的巫师)问,假如发生日食或月食,会是吉利还是不吉利呢?”这倒未必是说癸酉这一天已经真的发生了月食。5、伏羲女娲图(唐代,纵209厘米、上宽105厘米、下宽83厘米,1965年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出土)

新疆阿斯塔那地区是唐代高昌故国。这些图一般都画在麻布或绢上,用木钉钉在墓室顶部,画面向下朝向被葬者的脸。画中左边是女娲,右边是伏羲。6、曾侯乙二十八宿衣箱(战国,长71厘米、宽47厘米、高40.5厘米,1978年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衣箱顶上右边的动物是龙,左边的是虎。衣箱正中是篆书的“斗”字,围绕“斗”字顺时针排列写有二十八宿的名称。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过去学界一直有争论,曾侯乙二十八宿衣箱证明,二十八宿是在中国产生的。7、敦煌卷子紫微垣星图局部(五代,纸本,长299.5厘米、宽31厘米,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

三垣的正式文献记录只能追溯到唐代成书的《开元占经》和《天象诗》,但《史记·天官书》中已有和三垣相当的星官名称。另外天市垣东西两藩的星都用战国时的国名命名,说明三垣的概念基本上始于战国时期。8、星占图(唐代,新疆吐鲁番盗掘出土,已流失德国)

这幅星图残存二十八宿中轸、角、亢、氐、房、心、尾一共

七个星宿以及黄道十二宫中双女、天秤、天蝎(残)三个宫。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黄道十二宫图像。9、黄道十二宫彩绘星图(辽代,直径2.7米,1974年河北宣化辽代张世卿(下葬时间为1116年)墓出土)

星图绘在墓后室半球形穹窿顶内部。星图正中的圆实际是一面嵌在砖上的铜镜,外绘莲瓣,可以与《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三》相印证。莲花外画着唐代的九曜及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最外一圈绘有西方古巴比伦天文系统中的黄道十二宫,即西方传来的十二星座。1000多年以前,十二星座就已传入中国。10、彗星图(《马王堆汉墓帛画·天文气象杂占》(局部),西汉,纵48厘米、横150厘米,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帛书上有二十九幅彗星图,十九种彗星。古代彗星是大凶之兆。二十九幅彗星图的占辞几乎全是兵、丧的倒霉内容。这些彗星图中有的彗星名字在后世星占作品中仍然沿用,比如蚩尤旗(听名字就知道不是好东西)。

【贰:历法】1、“太阳神鸟”金饰(商周时期,直径12.5厘米,2001年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建筑工地拣选)

太阳神鸟金饰正中描绘的是顺时针旋转的太阳,一共放射出十二道光芒,象征十二个月。周围逆时针飞翔有四只鸟,象征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也象征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鸟的脚为三趾,即所谓“三足乌”,或许和“金乌负日”(金乌

背着太阳在天上飞行)的传说有关。2、周公测景台(唐代开元年间重建,总高198厘米,河南阳城)

“景”通“影”,“测景”就是测量太阳的影子。周公测景台实际就是一个石制日冕,用来测量太阳影子的长短和方位。一年中影子最短的日子是夏至,最长的是冬至。均分冬至到夏至影子长短的差值,就可以定出一年的二十四节气。3、甲骨文干支表(《甲骨文合集》第三七九八六片)

这份干支表属于黄组卜辞(所属商代王世为文丁至帝辛[商纣王],约公元前11世纪)。其功用目前有两种猜测的解释:一是贞人(占卜的巫师)练习契刻甲骨文字的习作;二是贞人计算日期时供核检之用)4、故宫日冕

日冕盘上有十二个时辰的刻度,中竖铜针。日冕是靠影子辨识时间的工具,必须在有太阳的时候才能用。5、武王征商利簋(西周早期武王时期,通高28厘米,传1976年陕西临潼零口镇南罗村出土)

簋,装米饭的青铜利器。铭文为:“珷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闻岁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旜公宝尊彝。”意思是:“周武王攻伐商纣王,在甲子日的早晨,岁星正在适当的位置上。经过黄昏到第二天的早晨,(武王的军队)就把商国攻打下来。在辛未日周武王在阑师,赐给右史利(‘利’是人名)吉金(即青铜)。利用赏赐所得的青铜制作了这个祭祀祖先旜公的青铜簋。”“岁鼎”就是“岁星在一个适

当的位置上”,古人用岁星(今天的木星)纪年。6、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摹本(战国,纵39厘米、横47厘米,现存于美国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

帛书四角画有彩色树木。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角树木分别为绿、红、白、黑四色,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帛书甲篇中说到:“如果一年出了十四个月(历法置闰月出错,一年内有了两个闰月),一年的长短就出毛病了。”“一月、二月、三月不能置闰月,否则会有‘逆终亡’的灾殃;四月、五月中也不能置闰月,否则会有‘乱纪亡’的灾殃。(如果推错历法)国家的东邻、西邻会发起战争,带来祸乱。”

【叁:乐律】1、曾侯乙编钟(战国,短架长335厘米、高273厘米,长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1978年随县即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曾侯乙编钟钟架上悬挂有镈钟、钮钟和甬种共65件,全部是双音钟。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已发现的古代编钟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音律最全、音域最广的乐器,是我们认识西周乐悬制度最为重要的实物。曾侯钟无可辩驳地表明,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国已经有了七声音阶,有绝对音高的概念,有旋宫转调的能力。所有这些从世界音乐史、数学史、科技史、文明史的角度看,都是最高级别的震撼。2、骨笛(新石器时代,距今约8000年,长22.7厘米,1987年河南舞阳贾湖出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