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必修)教学大纲(戴)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前言一、课程内容简介产业经济学是一门以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中观层次的经济学学科,它是当前经济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理论创新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企业之间的垄断和竞争关系,因此成为各国反垄断和政府管制政策的重要基础;同时,产业经济学对产业演变规律、产业布局的分析,也是理解后起国家产业决策和各种产业现象,以及评价产业政策以及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理论基础。

产业经济学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以来,在我国产业经济研究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深化和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问题被不断的提出和研究,政府的反垄断和管制政策、产业政策的设计等诸多领域都亟待产业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总体教学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产业组织的基本概念,熟悉产业结构分析的框架和主要分析方法,能对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大量产业组织现象和产业政策进行较深入的经济学分析.2。

总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之外,还要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并且评价现实产业经济的实践问题和政策问题,有能力设计出符合现实需要的产业政策方案和产业分析报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照顾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教学重点。

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模型、推导,教师可以课外单独辅导,以满足部分素养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的教学进度参考本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可酌情调整。

三、适用对象本课程为专业课,适用对象为经济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经济学原理的后续课程,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

五、总课时及各章的分配专业必修课授课时数为54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使用教材:王俊豪主编:《产业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主要参考书目:1。

[美]乔治·J·施蒂格勒著,潘振民译:《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主编)教学大纲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体系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教学重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一、产业的定义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行,也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

产业组织理论相对于微观经济学更为关注政策问题。

产业组织研究有助于政府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纵深发展,以帮助人们分析现实中的特定市场的结构和竞争绩效,为政府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以维持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接作用体现为政府的竞争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

(三)政府管制政策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考虑,政府必须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进行经济管制,包括价格管制和进入管制。

此外,在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领域,从这种市场失灵的角度看,政府管制也是必需的。

二、产业结构理论及产业结构政策(一)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产业间的结构组成及其变化、产业结构变动的高度化、重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发展的合理性研究等,从而为政府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实现本国产业的升级,实现后发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赶超,获得本国产业的动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08英文名:Industrial Economics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前置课: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等后置课:零售管理学、批发管理学、供应链管理等学分:2学分课时:34课时主讲教师:闫星宇、原小能、汪秋明等选定教材:石奇,产业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课程概述:本大纲适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

产业经济学是近年来经济学理论研究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是介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探索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和相应的公共政策,同时也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经济技术关联及相应的产业政策。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产业组织、产业关联、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等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微观领域,主要研究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行为。

具体包括产品差异、进入壁垒、策略性行为、广告、研发与创新、规制、反垄断法等;产业关联是产业经济学的中观领域,主要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品和产出品相互运动形成的实物或价值形态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宏观领域,主要研究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

产业结构研究既包括广义产业间的关系,如三次产业间的关系,又包括狭义产业间的关系,如制造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产业竞争力研究是运用比较方法进行的产业业绩研究,关于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可以分为视角更为广泛的国家国际竞争力研究理论和视角比较集中的产业竞争力研究理论两部分。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产业组织、产业关联、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所学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并对我国当前的产业政策做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案例分析,以便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经常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平时作业布置与及时批改,强化教学过程质量;与学生即时沟通,根据其反馈意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2024年产业经济学教案-(带)

2024年产业经济学教案-(带)

产业经济学教案-(带附件)教案产业经济学教学目标:1.了解产业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框架。

2.掌握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和产业竞争力等核心概念。

3.分析不同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4.探讨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5.提升学生的产业经济学思维能力和实证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产业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1产业经济学的定义1.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3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2.产业组织理论2.1市场结构2.2市场行为2.3市场绩效2.4产业组织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3.产业结构分析3.1产业生命周期的理论模型3.2产业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3.3产业关联与产业链分析4.产业政策4.1产业政策的定义与分类4.2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4.3产业政策的效果评估5.产业竞争力5.1产业竞争力的定义与评价指标5.2产业竞争力的来源与影响因素5.3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核心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产业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实证研究法:指导学生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教学安排:1.总学时:32学时2.授课方式:每周2学时,共计16周3.课后作业:每章布置一次课后作业,共计5次4.期中考试:第8周进行,考试形式为闭卷5.期末考试:第16周进行,考试形式为闭卷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2.期中考试成绩:30%3.期末考试成绩:40%教学资源:1.主教材:《产业经济学》(作者:待定)2.参考文献:《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与政策》、《产业竞争力研究》等3.网络资源:相关学术网站、政策文件、产业报告等教学效果:1.学生能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经济学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以理论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经济领域中产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政策与发展规律,用以指导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运行和发展。

课程包括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产业组织理论及政策、产业结构理论及政策、产业布局理论及政策、产业关联理论等。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产业经济理论的学习,掌握现代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把握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方向;具备运用产业经济理论分析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对产业经济的研究兴趣,关注产业经济发展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的选取基于学生“掌握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基本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及政策、产业结构理论及政策、产业布局理论及政策、产业关联理论及政策。

这几个部分,互相关联,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微观”领域,产业结构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宏观”领域,产业关联研究的是界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中观”领域,产业布局是一国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政策的研究内含于对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等的理论研究中,以上几个部分包含了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的企业组成的产业,分析市场和产业的运行,特别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行为。

产业组织政策主要被各国政府用来影响和调整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用于规范市场秩序、纠正市场失败以及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

产业结构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宏观”领域,主要研究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

产业结构及其演化规律主要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体现了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的基本状况和变动趋势。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产业经济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经济学专业本科必修课。

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本科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

在现代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向“产业”这一中间层次的延伸和拓展而形成的应用经济理论。

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二、教学要求该课程4学分,计划安排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要求分为“了解、掌握”两个层次。

有关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学习要求分为“理解、描述、综合分析” 三个层次,是要求学员对特定的现象或问题能够应用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加以理解、分析和综合。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知道;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不仅要知道,而且要能够应用;理解:要求学员能够知道特定的现象或问题的知识范围和理论基点;描述: 要求学员能够知道特定的现象或问题的知识范围和理论基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其基本的涵义;综合分析:要求学员能够应用几方面知识和理论对特定的现象或问题加以分析和综合。

三、课程任务企业是经济社会的主体,而产业经济学作为“中观”的经济学,其研究对象必然就落在企业的具体行为上。

本课程就是研究企业具体的微观行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中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更具体和现实的经济问题的逻辑思路和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包含在应用经济学领域内的有关宏观国民经济管理、微观企业经济管理以及产业经济管理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产业经济学是理论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所以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注重案例阅读,培养分析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进行必要的讲授,对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应进行详细讲授;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产业经济学有关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产业经济学》(必修)教学大纲(戴)

《产业经济学》(必修)教学大纲(戴)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必修课)前言(一)本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以某种相同属性的“企业集合”形式存在着的人类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产业经济学建立在理论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它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一些更现实、更贴近实际的问题,如现实中的不完全竞争问题、交易成本、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主导产业选择等。

产业经济学在研究中更为注重方法的应用,从经验分析到博弈论的应用,实现了向主流经济学的回归。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讲授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及其相应的产业政策,了解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产业组织分析的S-C-P基本范式,并要求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际产业分析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在本学科所涉及的领域内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更具体和现实的经济问题的逻辑思路和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包含在应用经济学领域内的有关宏观国民经济管理、微观企业经济管理以及产业经济管理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学习掌握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2.从现实市场竞争和垄断的角度研究产业内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相应分析中国产业内竞争和垄断的现实问题3.从技术经济联系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关联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以及产业布局等内容,并相应分析主导产业选择、幼稚产业和优势产业扶持等现实问题4.学习和掌握产业政策体系的形成机理、制定及合理运用等内容(二)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博弈论、投入-产出分析等。

以讲授产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强调方法的应用,以案例或个案分析为支撑。

如以某一特定产业为对象分析其结构、行为和绩效。

讲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所限定的结构及其具体内容。

适当组织课堂讨论。

重点内容包括:1.产业内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讲述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详细讲述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退出壁垒)、市场行为(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和排挤竞争对手策略)、市场绩效及其评价,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竞争市场理论等,培养学生按照现代经济学的新古典方法和博弈论方法分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本能力。

经济学系《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课程代码:ZB100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分:3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经济学专业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产业组织的基本概念,熟悉产业结构分析的框架和主要分析方法,能对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大量产业组织现象和产业政策进行较深入的经济学分析。

除了上述目标之外,本课程还能帮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解释、评价现实的产业经济实践问题和政策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并拓展适应现实需要的产业政策方案设计能力和产业分析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教学重点。

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模型、推导,教师可以课外单独辅导,以满足部分素养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的教学进度参考本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可酌情调整。

三、课程考核要求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产业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产业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试,采取小论文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小论文成绩占7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产业经济学》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 4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4第三章市场集中 3第四章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4第五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5第六章企业并购行为 3第七章企业创新行为 3第八章市场绩效 3第九章产业关联 5第十章产业结构的演进 3第十一章产业布局与集群 3第十二章产业结构政策 3第十三章产业组织政策 3第十四章垄断性产业的管制政策 4第十五章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 4合计54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产业内部的运作机制。

它不仅关注产业的生产过程和市场结构,还研究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调控。

在当今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产业经济学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言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产业运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

因此,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概念和理论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应该从基本概念和理论入手,让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这包括产业链理论、市场结构理论、产业集中度、竞争与垄断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产业发展与政策产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产业发展与政策。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应该包括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产业升级与转型、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产业的发展规律和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

四、竞争与合作在市场经济中,竞争与合作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教学大纲应该包括竞争与合作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市场竞争的类型、竞争战略、竞争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应该涉及到产业合作的形式、合作机制和合作的效果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竞争与合作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五、产业经济学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六、总结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基本概念和理论、产业发展与政策、竞争与合作以及产业经济学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产业经济学思维和分析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工作提供支持。

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应用的需要。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产业经济学2.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y Economics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4.课程学时:总学时345.学??? 分:26.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学、发展经济学等7.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国际贸易专业8.课程负责人:张小兰二、课程性质与地位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中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管理的经济理论,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新兴应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管理与政策理论等主要内容,揭示了产业发展,组织变化和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它概括和总结了世界各国产业发展实践的经验。

对于一国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组织重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与优化升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科,特别强调其应用性。

本学科的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产业经济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会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深入研究国内外产业经济领域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政府政策部门、企业决策机构、科学研究机构以及高等教育教学部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和决策型人才。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本课程是我国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它是含原有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经济学科。

并且,在局部领域,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有不同程度交叉。

因而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加强这些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堂教学(34学时,讲授内容依课堂进度会有所微调,另每章均配有各种形式的案例以辅助课堂教学)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4课时本章主要讲解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介绍主要研究方法,并明确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必修课)前言(一)本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以某种相同属性的“企业集合”形式存在着的人类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产业经济学建立在理论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它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一些更现实、更贴近实际的问题,如现实中的不完全竞争问题、交易成本、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主导产业选择等。

产业经济学在研究中更为注重方法的应用,从经验分析到博弈论的应用,实现了向主流经济学的回归。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讲授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及其相应的产业政策,了解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产业组织分析的S-C-P基本范式,并要求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际产业分析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在本学科所涉及的领域内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更具体和现实的经济问题的逻辑思路和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包含在应用经济学领域内的有关宏观国民经济管理、微观企业经济管理以及产业经济管理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学习掌握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2.从现实市场竞争和垄断的角度研究产业内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相应分析中国产业内竞争和垄断的现实问题3.从技术经济联系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关联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以及产业布局等内容,并相应分析主导产业选择、幼稚产业和优势产业扶持等现实问题4.学习和掌握产业政策体系的形成机理、制定及合理运用等内容(二)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博弈论、投入-产出分析等。

以讲授产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强调方法的应用,以案例或个案分析为支撑。

如以某一特定产业为对象分析其结构、行为和绩效。

讲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所限定的结构及其具体内容。

适当组织课堂讨论。

重点内容包括:1.产业内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讲述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详细讲述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退出壁垒)、市场行为(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和排挤竞争对手策略)、市场绩效及其评价,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竞争市场理论等,培养学生按照现代经济学的新古典方法和博弈论方法分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本能力。

2.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及主导产业标准在讲述了产业的涵义、产业的分类,产业演进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详细讲述产业生命周期规律、配弟—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霍夫曼定理以及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等内容、产业结构高度化等。

重点要求学生了解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和标准.3.政府规制政策概括介绍政府规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及流派,讲述政府规制的类别、目标及执行机构,对政府规制政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了解反垄断政策的目标、各国反垄断政策的重点及差异。

4.产业集群与布局简要介绍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及发展历程,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存在问题、制约因素。

讲述产业布局的原理及相关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概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布局的变化。

(三)推荐使用的教材和课外阅读书目1.推荐使用的教材(1)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戴伯勋等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2.课外阅读书目及期刊(1)[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英]多纳德·海,《产业经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美]刘易斯·卡布罗,《产业组织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4)[日]植草益,《日本的产业组织》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5)《中国工业经济》杂志(四)本课程教学的课时分配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课时为36课时,建议教学课时按以下方案分配:章节内容课时分配课限选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产业主体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第四章产业组织:策略性行为第五章政府规制政策第六章产业结构第七章产业关联第八章产业集群与布局第九章产业竞争力第十章产业安全复习2 4 6 6 4 40 4 4 0 2合计36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导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等。

对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概述一、产业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二、学科性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体系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间关联产业集群与布局产业竞争力四、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计量分析法●博弈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一、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与发展二、产业结构理论的渊源与发展三、产业集群理论的渊源与发展四、产业布局理论的渊源与发展五、产业竞争力理论的渊源与发展第三节本书的结构概要介绍本书的章节体系本章复习思考题: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产业是如何界定的?第二章产业主体——企业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产业的涵义、产业的分类,产业演进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掌握产业生命周期的规律及特点,掌握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学习重点和难点是深刻认识产业兴衰机理。

第一节企业性质的经济解释一、新古典企业理论二、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四、钱德勒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大解释五、威廉姆森的研究第二节企业的生物性特征及生命周期一、企业具有一些生物性特征:(一)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通过循环性吸纳物质(投入品)、输出物质(产品)与环境(社会)发生联系。

(二)企业所有者意愿支配企业活动(三)企业具有整体预谋能力(三)企业具有生命周期二、企业的生命周期(一)产品、产业与企业的生命周期(二)企业所有权形式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关系(三)企业寿命周期结构第三节企业的产业作用一、企业是决定产业垄断程度的基本力量二、企业是产业链的主体三、企业是促进产业关系形成的主体(一)进入退出关系(二)产业的一体化程度(三)替代品的影响四、不同的企业间关系构成不同的市场结构(一)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二)完全垄断型的市场结构特征(三)垄断竞争型(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四)寡头垄断型的市场结构特征五、企业经营目标(一)利润目标(二)价值目标(三)管理者目标(四)社会目标复习思考题:1.企业寿命周期结构特征与产业进化发展的关系?2.如何处理好企业各个目标的关系?第三章产业组织:SCP框架本章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分析范式。

了解不同学派的不同观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是博弈论在产业组织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SCP分析框架:理论渊源与方法论特征一、产业组织二、竞争机制与资源配置效率三、规模经济、垄断与“马歇尔冲突”四、SCP框架的形成与方法论特征1.克拉克“有效竞争”的概念2.梅森在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将有效竞争的定义和条件归纳为两类有效竞争标准:3. 贝恩(Bain)、凯维斯(Cawes)、谢勒(Scherer)等的有效竞争标准三分法: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即SCP框架。

4. 有效竞争标准的三分法●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市场绩效标准第二节 SCP框架中的市场结构一、市场结构的含义与基本类型(一)市场结构的含义(二)基本类型(三)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二、市场集中度(一)一般集中度与市场集中度(二)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绝对与相对集中度)1.绝对集中度CR2.相对集中度3.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4.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 e r f i n d a h l-H i r s c h m a n(H I指数)5.E I指数(三)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1.企业规模2.垄断动机的影响3.技术进步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条件和可能4.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也会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5.市场容量三、产品差别化(一)产品差别化的含义(二)产品差别化的形成原因(三)产品差别化的产业特征(四)产品差别化与广告三、进入壁垒第三节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一、市场行为的含义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如利润最大、更高市场占有率等)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

主要研究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

分为竞争行为和协调行为(一)企业的价格策略(二)价格的协调行为1.卡特尔2.价格领导3.有意识的平行调整(以一定价格差进行调价,与价格领导企业价格不定在同一水平上)(三)企业的产品策略(四)产品协调行为•产品竞争导致寡头企业之间对产品策略的产品协调行为,即串谋行为。

二、市场绩效(一)市场绩效的含义(二)资源配置效率(三)产业技术进步(四)市场绩效的其他方面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复习思考题:1.SCP分析框架的主要内容2.市场集中度的因素有哪些?3.进入壁垒的含义与形成原因?4.为什么说推行产品差别化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第四章产业组织:策略性行为本章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限制性定价、掠夺性定价等企业策略性行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学习重点和难点是采用各种策略性行为的适用条件及其争议。

第一节新产业组织与策略性行为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阶段二、策略性行为三、策略性行为的分类四、不同时段内厂商的策略性行为变量第二节限制性定价一、限制性定价概述(一)限制性定价的主要内容(二)静态限制性价格的决定(三)限制性定价的福利效应与公共规制二、静态限制性定价三、静态限制性价格的决定第三节掠夺性定价一、掠夺性定价二、相关争议三、芝加哥学派四、后芝加哥学派第四节产品选择、成本与生产能力一、空间先占权与产品扩散策略二、预告产品信息三、提高转换成本四、捆绑销售与搭配销售五、提高对手成本六、过度生产能力投资第五节企业并购一、并购的概念二、企业并购的类型三、横向并购四、纵向并购五、混合并购第六节研发与创新一、研究与开发的基本特征二、专利三、专利竞赛四、专利竞赛与研发、创新激励五、标准与标准化七、标准竞争第七节合作策略性行为一、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三、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公共政策本章复习思考题:1.策略性行为的含义及其内容?2.纵向并购、横向并购有什么区别?3.限制性定价有哪些主要内容?4.简述芝加哥学派与后芝加哥学派有关掠夺性定价的争议及其原因。

第五章政府规制政策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政府规制的主要理论、对政府政策的影响,重点掌握反垄断政策的制定及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