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

产业是由提供相近产品和服务、或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的集合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经济学的“微观”领域,主要研究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的企业组成的产业,分析市场和产业的运行,特别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行为。

产业结构:产业经济学的“宏观”领域,主要研究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经济学的“中观”领域,主要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品和产出品相互运动形成的实物或价值形态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布局:主要研究产业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及规律,以及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SCP分析框架(SCP范式):哈佛学派在分析特定产业时,构造了一个SCP分析框架: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市场结构,是指决定某一特定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和相互博弈中所采取的策略和行为。

市场绩效,是指市场运行的效率,即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实现程度等方面的现实状态。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哈佛学派看来,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合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高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在芝加哥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等概念为中心,来推导和说明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经济效率并存的。

完全可竞争市场:当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方便地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完整版)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完整版)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指生产单位某产品对另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数量之和。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一、名词解释产业:产业是由提供相近服务产品和服务、或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的集合。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加,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而导致的经济。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掠夺性定价:是指原有企业将价格消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原有企业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管制: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管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不对称管制:是行业主管部门为调整不对称竞争,扶持弱小经营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性管制手段。

有效竞争:指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效地相协调,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

进入壁垒: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度集中的因素。

推出壁垒:是指当一个产业的在位厂商不能赚取到正常利润而决定退出时所负担的成本,或者说是已经投资在退出时依然不能收回,即沉淀成本。

并购:是企业扩大经济规模的一种重要方式,泛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

市场绩效: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成本、产量、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最终经济成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产业经济学》考博考研名词解释必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产业经济学》考博考研名词解释必背

1.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所有企业所组成的集合体。

2.产业结构:指一定经济体系内产业的组成结构、产业之间的联系、各产业与总体经济的联系。

3.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市场关系的总和。

4.产业关联:指在经济活动中,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5.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实现其全局和长远的利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转换步伐和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规范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而采取的一系列扶持、保护、限制等措施的总和。

6.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7.幼稚产业:指在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结构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乘数的同行产业而言,处于“幼小稚嫩”阶段的产业。

8.支柱产业: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相对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大的产业。

9.衰退产业:指在正常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的衰退期,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同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趋于下降的产业。

10.产业结构优化: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

11.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

即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12.产业结构高度化:指资源利用水平应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从而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中朝阳产业的成长。

其标志是代表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增加,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创新能力。

13.感应度:描述一个产业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具体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产业增加的产出量。

产业经济学 重要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 重要名词解释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哈佛学派看来,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高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产品差异: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之间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产业组织的概念: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

即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马歇尔冲突:他认为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厂商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导致垄断,而垄断会扼杀自由竞争这一经济运行的原动力,使市场价格受到人为要素的操纵,而且使经济丧失活力,也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他所提出的竞争的活力和规模经之间的关系,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产品差别化。

涵义:所谓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品差异程度对市场结构的影响:(1) 影响市场集中度。

(2)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企业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1)产品主体差异化。

(2)品牌差异化。

(3)营销差异化。

(4) 服务差异化。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移动。

雁行形态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

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雁行形态理论”。

这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便携版)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便携版)

1产业政策的作用?⑴弥补市场失灵。

产业政策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⑵促进超常规发展,产业政策是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工具;⑶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建立在本国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以及骨干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基础之上的;⑷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是产业政策的根本任务和最主要的作用。

2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产业总体状况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并且能够长期持续不断地发展。

其作用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其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力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与摒弃。

3产品差别化为什么可形成垄断?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销售产品过程中的条件,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较,在产品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及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具有可区别性和不完全替代性。

通过产品差别化,企业就可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稳定的目标市场,它所生产的产品被其他竞争性产品替代的可能性也降低了,结果自然破坏了完全竞争的局面,使市场结构向着垄断竞争的趋势发展,最终甚至可能导致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4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一次产业或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

结果,劳动力在第一次产业的分布将减少,在第二次、第三次产业的分布将增加。

库茨涅兹定理:(1)第一次产业(即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是不断下降的。

(2)第二次产业(即工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来看是上升的;而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总体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1. 产业和产业经济学: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 成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 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2. 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间的市场关 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3. 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 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产业结构优 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 4. 产业关联: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5. 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区政府为了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主动干预 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6. 有效竞争: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 争格局。 7. 霍夫曼定理:指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 工业所占比重。 8. 马歇尔冲突: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9. 产业布局: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 10. 瓶颈产业和朝阳产业: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发展而已 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朝阳产业是指新兴产业的进一步 发展使其进入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 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处在这一发展时期的产业称为朝阳产业。 11. 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 j 产品所直接消耗的 i 产品的数量。 12. X 非效率: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 13. 市场集中度:指市场上的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 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 售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14. 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进入壁垒是指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障碍。 15.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 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 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16. 后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 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17. 勒纳指数和贝恩指数:勒纳指数度量的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其计算 公式为 L=(P-MC)/P,此处 P 是厂商的价格,MC 是边际成本。贝恩指数代 表的是行业的超额利润率。B=������������ /V 其中������������ 是经济利润,V 为投资总额。 18. 影响力和感应度: 把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 “程度” 叫作该产业的影响力; 把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作该产业的感应度。 19. 政府规制:是政府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 种直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束、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为督促经 济主体行为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20. 产业集聚: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 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21. 中小企业政策和直接规则政策:中小企业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 情况和本国有关产业发展的特点, 对各产业中的中小企业采取的一系列方针、 措施和规定。直接规制是指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直接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即 政府依法直接介入市场主体的决策

产业经济学整理

产业经济学整理

产业经济学整理产业经济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产业: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2、进入壁垒: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出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3、策略性行为: 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测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4、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又会向第三产业移动。

劳动力在第三个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和第三产业将逐步增加。

5、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6、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

7、网络效应: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8、管理协同效应:指当两个管理能力具有差别的企业发生并购后,合并企业将受到具有强大管理能力企业的影响,表现出大于两个单独企业管理能力总和的现象,本质是一种合理资源配置管理资源的效应。

9、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之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10、增长级: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或城市集聚,使这一特定区域经济的周边地区发展更快,就形成了所谓的增长级。

二、单选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产业)2、哈佛学派形成的标志:(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3、SCP理论的含义:(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方式,即强调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而在一个给定的市场结构下,市场行为又是市场绩效的决策因素。

)144、横向并购的动机:(企业通过实施横向并购,能够充分利用并购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来扩大市场竞争力,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目的。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第一章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所组合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和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不经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最大最佳规模:最小最佳规模:最小经济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适者生存法: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垂直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济。

多元化: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

第三章市场集中1、一般集中: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企业所占的比重。

2、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的规模结构,衡量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反映特定市场受到大型经济组织控制的状况。

3、产业集中: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产业经济学资料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资料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政策: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演化趋势,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制定的产业政策。

市场集中度:某一产业市场中卖方或买方的数量及其相对规模(即市场占有率)的分布结构。

产品差别化: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业关联:又称产业联系,是指产业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

2.简单题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1.高加工度化 工业结构由以加工程度比较低的轻纺工业、原材料工业为重心向以加工程度高、深的制造业为重心发展的趋势。

2.高附加值化 附加价值更大的产业结构中越来越占优势地位、比重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

3.技术集约化 产业结构中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技术基础越来越先进、技术密集型产业越来越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

4.知识化 生产和传播知识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越来越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

5.服务化 以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产业结构中越来越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

简述投入产出表的构成投入产出表是指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去向排列成一张纵横交错的表格,从而集中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

第一象限主要反映了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也称作部门交易象限。

第二象限反映了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年总产品中可供社会最终消费或使用的产品,也称作最终产品象限。

第三象限反映了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出价值,说明增加值是由那一个部门提供的,以及各部门所提供的增加值之构成,又称为增值象限。

简述产业政策的局限性有哪些:1.产业政策并非对任何产业都具有同等作用。

产业经济学资料

产业经济学资料

1、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2、产业:从产业组织的角度讲,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讲,指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集合。

3、产业关联:产业联系,指最终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关系。

实质:是经济活动过程中各产业间存在着广泛、复杂和密切的经济技术联系。

5、产业布局:又称产业分布、产业配置,是指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狭义仅指工业布局。

广义指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在内的所有产业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地理位置因素。

6、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7、产业组织:研究市场运行,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者说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行为。

研究内容包括企业间的竞争行为及其与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密切关系。

8、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与现实经济之间的连接机制和转换器。

实质:在于从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演进中,求得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

包括:对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研究;对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的研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对战略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结构政策的研究等。

9、产业结构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依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的现状,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并分阶段的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引导国家的经济向心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的政策。

内容: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功能。

促进产业结构转换的功能。

推动产业技术水平提高的功能。

引导资源配置合理化的功能10、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

产业经济学考研:专业课名词解释(分章节)

产业经济学考研:专业课名词解释(分章节)

产业经济学考研:专业课名词解释(分章节)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小编整理产业经济学考研重点名词解释系列文章为考生挑选出产业经济学各个章节中的重要考点,方便了考生记忆背诵。

第一章1、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2、产业政策:政府制定的关于产业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等方面的政策总和。

3、产业:从产业组织的角度讲,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讲,产业是指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集合。

4、产业关联:是指最终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关系。

5、产业组织: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

6、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

7、产业布局:产业在空间上的结构8、秩序型产业政策:是指与产业经济行为有关的规则性产业政策,它一般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法律或者通过诱导、说服和规劝等方式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

9、过程型产业政策:是指对产业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的变更或调整,以改变具体经济变量,从而保证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10、产业管理: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套管理措施的总称。

11、自组织理论:是探索系统通过自组织实现从无序到有序演化的规律的理论。

12、系统动力学:是通过分析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反馈结构关系来研究整个系统整体行为的理论。

第二章1.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生产过程中对资本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或是说是资本有机结构水平较高,在其生产的产品中物化劳动即投入资本量所占比例较大的产业。

2. 产业发展战略:是指根据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各种主观因素和条件的估量,从全局出发制定的一个较长时间内产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产业经济学新兴产业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新兴产业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新兴产业名词解释1. 新兴产业: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具有较高增长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产业。

新兴产业通常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为特征,对经济结构调整和推动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2. 创新产业:指在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产业。

创新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力量,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升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 高新技术产业:指应用高新技术和高科技手段进行研发、生产和服务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涉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具有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大、创新能力强等特点。

4. 绿色产业:指以环保为导向,资源利用高效、产生的污染和环境压力较小的产业。

绿色产业的发展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5. 文化创意产业:指以文化资产、知识产权和创意产业为核心,创造和生产文化艺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创造性,既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又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6. 互联网经济:指以互联网和相关信息技术为基础,促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和创新的经济形态。

互联网经济具有信息共享、创新驱动、高度互动和灵活性强等特点,对于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提高经济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7. 生物经济:指以生物资源为基础,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进行开发、生产和利用的经济形态。

生物经济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等传统领域,以及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态环保等新兴领域,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8. 游戏产业:指以游戏开发、发行、运营和相关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产业。

游戏产业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创造虚拟世界和丰富的互动体验,满足人们的娱乐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补完整版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补完整版

产业集群(cluster)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1.资源、产品与产业木桶效应:木桶的成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

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2.企业组织理论极其发展马歇尔冲突:经济学家马歇尔经济理论中关于规模经济和垄断弊病之间的矛盾的观点。

马歇尔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因此社会面临一种难题:如何求得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有效、合理的均衡,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

“马歇尔冲突”适用于收益递增(成本递减)的行业,如电信业、银行业。

纳什均衡:是指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确信,在其它局中人策略给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优策略博弈论: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

按照行为的时间序列性,博弈进一步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两类。

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3.企业理论及运用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资产专用性: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移作他用性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

机会主义行为: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不完全如实地披露所有的信息及从事其他损人利己的行为。

考研产业经济学考研专业课重点名词解释

考研产业经济学考研专业课重点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考生们在进行产业经济学考研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各个章节中重点名词解释。

第五章1、投入产出法: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2、经济效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3、直接消耗系数:指生产单位产品对某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4、产品的中间投入率:就是j产业的中间投入和j产业的总投入之比5、投入产出表:全面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6、经济分析: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作出科学的、合乎客观实际的分析7、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一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完全消耗系数是全部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之和。

8、产业波及效果:投入产出法可利用投入产出表推算出来的参数,研究表中某些数据发生变化时对其他数据发生的影响。

9、结构分析:援用投入产出法莱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的特征及比例。

10、时滞:是一种经济现象与同他有光的另一种经济现象11、生产者价格:产品的直接生产单位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第六章1、市场结构:所谓市场结构,通常定义为市场内竞争的激烈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2、市场行为: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

3、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4、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指为了促进资源在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配置以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用以引导和干预市场结构和企业市场行为的政策。

5、完全可竞争市场:所谓完全可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能够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6、沉没成本:所谓沉没成本,是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退出该市场是不能收回的那部分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学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指生产单位某产品对另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数量之和。

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的情况。

范围经济:是针对关联产品的生产而言的,指一个厂商同时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单位成本支出小于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时的成本的情形。

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结构-行为-绩效)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贝恩(Bain)。

该模型提供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一市场行为(Conduct)一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产业分析框架。

SCP 框架的基本涵义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在各个方面的经济绩效。

SCP模型,分析在行业或者企业受到表面冲击时,可能的战略调整及行为变化。

SCP模型从对特定行业结构、企业行为和经营绩效三个角度来分析外部冲击的影响。

市场结构:是SCP分析框架的要素之一,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态。

一般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

市场行为:是SCP分析框架的要素之一,是指企业为实现其既定目标、适应市场需求而不断调整其行动的行为。

市场绩效:是SCP分析框架的要素之一,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企业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

纵向并购:指优势企业将同本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供应厂商或客户合并,以形成纵向生产一体化。

横向并购:指同一行业内企业间的并购行为。

策略性行为:厂商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自己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行为。

限制性定价:是一种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在位厂商通过价格变量的改变,影响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水平的预期,达到阻止新厂商进入的目的。

掠夺性定价:在位厂商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

沉没成本: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退出该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那部分投资。

交易成本:指市场主体由于寻找交易对象和实现交易所需的成本。

市场势力:是指卖方或买方不适当地影响市场的能力,即垄断倾向。

产业集中度:指产业的生产经营集中程度,通常用规模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产、销售等指标的累计数量占整个市场的相应指标总量的比重来表示。

洛伦兹曲线:是衡量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数量的累计百分比与市场占有率间的关系。

基尼系数:是衡量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与均等分布线以下的三角形面积之比。

当基尼系数为0时,所有企业的规模完全相等。

勒纳指数:是衡量产业集中度的指标。

以L表示勒纳指数,P表示产品价格,MC 表示生产该产品的边际成本,表示需求价格弹性,则计算公式为:L= (P- MC) / P。

勒纳指数越大,表明垄断势力越大。

赫希曼-赫菲德尔指数(HI指数):是衡量产业集中度的指标,等于某一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

HI指数值介于0到1之间,HI指数值越大,市场集中度越高。

纳什均衡: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

占优均衡:指这样一种均衡,不管其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该竞争者采取的策略都是最优策略。

占优均衡是一种纳什均衡。

囚徒困境: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在囚徒困境模型中,对囚徒个人而言,选择坦白总比选择抵赖有较高的收益,但从2人支付的总和来看,双方都抵赖的结果是最优的。

因而,囚徒困境模型就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情形,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完全竞争: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是与完全竞争相对立的市场类型。

它是指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指一种既有垄断因素又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

寡头垄断:介于垄断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

它是指少数厂商完全控制一个行业的市场结构。

串谋:寡头厂商以某种方式勾结在一起,使其共同利润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寡头厂商通常就价格、产量等内容达成协议,以便协调行动,共同对付消费者。

卡特尔:寡头厂商公开勾结在一起,用协议的方式,共同确定价格、产量等,以便协调行动,以获取共同的最大利润。

卡特尔具有不稳定性。

价格领导:寡头行业中很普遍的一种价格操纵方式。

指某行业中有一家厂商作为价格领袖,决定商品价格,其他厂商按此价格出售商品,价格领导厂商根据自己的地位和实力确定价格政策。

古诺模型:是分析在两个寡头厂商相互依赖的条件下进行产量决策的均衡模型。

它假设市场上只有两家厂商,彼此独立决策,双方都推测对方不会改变原有产量,然后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生产。

该模型产量组合的加总小于完全竞争时的产量水平。

斯塔克伯格模型:两个寡头厂商在相互依赖的条件下,按先后次序进行产量决策的均衡模型。

先行厂商设定另一个厂商的产量,由此确定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产量。

该模型产量的加总小于古诺模型下的总产量。

伯川德模型:两个寡头厂商在相互依赖的条件下,按先后次序进行价格决策的均衡模型。

两个厂商均衡的结果是:各自的价格相等,且等于边际成本。

自然垄断:指平均成本随产量扩大而持续下降时,行业内厂商数目逐渐减少,直至只剩下一个的情况。

这种行业可能始终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若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厂商生产将产生较高的平均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政策总称。

产业结构政策:指政府制定的干预资源配置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经济政策总和。

产业组织政策:指为了促进资源在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配置,以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用以引导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政策。

市场失灵理论: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这为政府采取干预行动提供了一个正当理由。

后发优势理论:后起国家由于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并且劳动力成本较低,只要在国家的保护和扶持下达到规模经济阶段,就能发展起新的优势产业。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后起国家有可能通过国家的保护和扶持,发展起新的优势产业。

后起国家只有以这种优势产业参与国际分工,才能占据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

产业结构高度化理论: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必须实行从低级向高级的适时转换,才能实现赶超和保持领先地位。

一般均衡:考虑了不同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得到的所有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结果。

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

帕累托最优:指当社会中的一些人的境况变好就必定要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时,该社会所处的一种理想状态。

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委托-代理理论: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在这一行动中的努力程度,同时由于两者之间利益不一致,代理人有时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

逆向选择:是指在事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交易中不能实行区别定价,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道德风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以增加自己收益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