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思维_最全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

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

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
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包括直观性、具象性、想象性,以及单一性、自我中心性等,家长可以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进行教育和引导,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1.直观性:幼儿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尚不能从复杂事物中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往往以所看到的事物或现象作为观点,直接得出结论。

2.具象性:幼儿年龄较小,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化特点,对于具体化的事物或物品,幼儿能够表达各种看法和观点,但尚不能提炼总结,使之抽象化、形象化。

3.想象性:幼儿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可以将两种不同的具体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组合到一起,思维往往天马行空,相较于成人,避免思维定势、思维固化等问题。

4.单一性: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经历较少,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也较为单一,不会从多个维度分析评判,多数情况下可能出现非黑即白的观点。

5.自我中心性:幼儿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不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所以带有较为强烈的自我中心化色彩,有一定的自私性、利己性。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形式操作阶段(11岁以后)
在形式操作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运用假设、推理和演绎等高级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鼓励儿童提问和讨论问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多角度性,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能力。例如,可以让儿童讨论关于环保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提供适应的教材和活动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适应的教材和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 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使用简单的图画书和玩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基本概念;对于 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提供更复杂的书籍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能力 注重家庭教育
儿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02
和嗅觉等感知器官来获取对周围事
物的认知
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会进行简单的
03
探索,比如拿起东西、丢东西、摸
一摸等,以增加对事物的理解
PART.2
前操作阶段(2-7岁)
前操作阶段(2-7岁)
x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能够使用符号来代表 事物,进行基本的想象和模仿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事物的固有属性, 例如形状、颜色和大小等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
2 -
01
02
03
04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复 杂而有序的过程,从皮亚杰的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学前 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经历了以
下几个阶段
PART.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01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感知和运动活 动来获得对世界的初步理解
-
THANKS
感谢观看
XXX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重点。作为教 育者,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不同阶段特点,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 思维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感知和运动活动来获取对世界的初步理解。因此,提供丰富的 感知刺激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可以让儿童接触各种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和声音的物品 ,以增加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由直觉行动性思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通过直接感知和实际行动来认识世界。

例如,他们可能会通过摸、看、闻、尝等方式来了解一个新物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逐渐向具体形象性思维发展,开始能够理解更抽象的概念和关系。

2. 由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常常是被动的,他们往往需要借助外部的刺激和引导才能进行思考。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逐渐变得更加主动,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3. 由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往往是无意性的,他们的思考过程常常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逐渐向有意性发展,能够有意识地思考问题、制定计划和进行有目的的思考。

4. 由自我中心向去自我中心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忽视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逐渐向去自我中心发展,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5. 由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往往是单向的,他们往往只能从一种角度来思考问题。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逐渐向多向思维发展,能够从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并能够理解和接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总之,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

学前儿童的思维

学前儿童的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什么是思维,思维的分类,思维的品质,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等内容,欢迎学习知识。

学前儿童的思维第一节思维概述一、什么是思维(一)定义【自我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和想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小结:间接和概括;思维活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自我分析】出示黑板刷或其它物体,请你从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角度反映它,其反映的过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二、思维的分类(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1.直观行动思维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二)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1.聚合式思维(求同)2.发散式思维(求异):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1.常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2.创造思维: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进行。

如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均需要高水平的形象思维三、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度指思维的广阔性,指要善于全面地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处样的联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2.思维的灵活性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指外在的条件发生变化,主体采取灵活的方式,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3.思维的深刻性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的本质,对事物是否剖析的彻底。

4.思维的独立性指不借助于现成的答案和别人的帮助。

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独立性并非的人易受他人暗示。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0-6岁儿童从感知、认知到概念的逐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下面将从感知、认知和概念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感知的发展1.外界刺激的感知:出生后的婴儿会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的刺激进行感知,例如听到声音、看到物体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界的感知也会逐渐增强,能够感受到更多种类的刺激。

2.运动感知的发展:随着儿童的生长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能够通过运动感知到自己的身体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躲避障碍物、抓住物体等运动行为来感知到物体的位置和性质。

3.空间感知的发展:学前儿童会逐渐对物体的空间位置、方向和大小等进行感知,例如能够分辨前后、上下等基本方位关系,并能够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和比较。

二、认知的发展1.图象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主要通过图象来进行思维活动,他们会将所见所闻的事物通过图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图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一些基础的图象概括和推理。

2.语言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在语言的帮助下,逐渐开始进行语言思维活动,能够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思维。

他们能够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逻辑思维的发展: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他们开始建立起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认知活动。

例如,他们能够分辨出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区别,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和验证事物之间的关系。

三、概念的发展1.感性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概念是基于感性经验形成的,他们通过感知和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材质等特征来区分和识别不同的物体。

2.数量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和使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例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3.语言概念的发展: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学前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和使用一些基本的语言概念,例如时间、空间、颜色、大小等,并能够进行一些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2. 直观性和行动性 直觉行动思维实际是“手和眼的思维” 。一方面思维离不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 另一方面思维离不开自身的实际动作,离开感 知的客体或脱离实际的行动,思维就会随之中 止或转移。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这是从 直觉行动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过渡的方式。 1. 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2. 具体形象性
知识链接
自我中心的表现 1. 不可逆性,即单向性。通俗地说,是指不能翻过来、倒过去地考 虑问题,不能转换思维的角度。比如,有人问一个小女孩儿:“恩琪,你有 姐姐吗?”小女孩说:“有,我姐姐是安妮。”过了一会儿,再问她:“恩 琪,你们家的安妮有妹妹吗?”她摇了摇头。她只知道从自己的角度看, 安妮是姐姐,而不知从姐姐的角度看,自己是妹妹。由于缺乏逆向思考的 能力,才使学前儿童很难获得物质守恒的概念,即他们不懂得一定量的物 体(如一杯水或一块橡皮泥)虽然形状改变了(如被倒进另一粗细不同的 杯子或被捏扁),但只要不添加或减少,还是可以变回原状的。
一、思维的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概括性和间接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学前儿童的思维与成人思维一样,都是对客观事物概括而间接 地反映,但概括和间接的程度不同,思维水平也不同。
一、思维的概述
(二)思维的特点 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的特点。所谓间接性,是指思维不是直接地认识 事物,而是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方法来组织和理解那些未感知的事物,或 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所谓概括性,是指思维必须把握大量的感性材料,并能够从同一类材料中概括出 它们的共同特性和本质特性,或者从一类事物中揭示出它们内部的联系及规律性。

简述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

简述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

简述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
学前儿童是指幼儿园阶段之前的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

以下是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简述:
1. 感知思维方式:学前儿童的感知思维方式主要依靠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进行,他们能够通过感官获取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语言或概念。

2. 模仿思维方式:学前儿童会通过模仿来学习和解决问题。

他们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和语言,也会模仿游戏中的角色。

3. 问题解决思维方式:学前儿童问题解决思维方式主要依靠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他们喜欢尝试新事物,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并不一定能够运用语言来表述。

4. 记忆思维方式:学前儿童的记忆思维方式主要依靠重复和练习。

他们可以通过重复和练习来记忆事物,并且能够将这些记忆转化为长期的记忆。

5. 想象思维方式:学前儿童的想象思维方式主要依靠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能够从不同的来源获取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自己想象的画面或场景。

除了以上简述的思维方式外,学前儿童还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例如,他们可能更加关注细节和整体,或者更加注重情感和态度。

这些思维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学习、社交和生活中的表现。

为了帮助学前儿童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例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游戏,鼓励孩子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以及注重孩子们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是独特的,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其思维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意象思维:上学前班的儿童主要通过感知、想象和表象来认识和思考事物。

他们的思维活动主要以形象、具体的感知为基础,能够通过观察、听觉和触觉等感官获得信息,并通过想象能力进行思维活动。

2.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在上学前班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主要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认识和理解事物,缺乏对他人的视角和思考。

3. 物质思维:上学前班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以物质为基础,他们更关注物体的外观、形状、颜色等外在特征,而较少关注抽象的概念和关系。

4. 单一逻辑思维:在思维过程中,上学前班的儿童常常采用单一的逻辑方式进行思考。

他们的思维活动倾向于简单的因果关系,缺乏复杂的逻辑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

5. 现象观察思维:上学前班的儿童喜欢观察周围
的事物和现象,通过感官的直接观察来获取信息和认知。

他们更注重感官的刺激和直观的印象,对于抽象的概念和间接的推理较为困难。

6. 以游戏为主要学习方式:上学前班的儿童通过游戏来学习和认识世界。

游戏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游戏活动,培养语言表达、社交交往和认知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思维发展特点是一般性的描述,不同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差异,因此在教育和引导上应根据个体差异和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教学。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学前儿童,指的是三到六岁之间的儿童。

这个阶段是儿童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他们的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这一阶段的思维发展也会对他们的性格和人生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学前儿童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感性思维开始向概念思维过渡在学前儿童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从感性思维向概念思维的过渡,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感性思维的阶段,儿童主要通过观察、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来感知和认识事物。

而当儿童步入概念思维的阶段时,他们就可以通过线性思考、推理和逻辑思维等方式来认识和理解事物。

因此,对于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我们应该多让他们接触和认识各种各样的事物,同时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基本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概念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语言能力得到了重要发展对于学前儿童而言,语言是他们认识和沟通外界环境的最重要的工具。

因此,在学前儿童阶段,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学习语言不仅是在掌握语言表达技巧的过程中,更是通过语言来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

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多给予儿童机会进行口语交流,并且让他们逐渐学会正确使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发掘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在学前儿童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他们往往不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接触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和难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哪怕是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从床上跳下来会不舒服,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解释和引导来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儿童的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学前儿童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是外化于各种各样的行为和行动当中的。

因此,我们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和引导时,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把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引向更加丰富和成熟的方向。

《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

《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

《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模式和能力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以下是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1.意向性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以行动和感觉为导向,他们往往通过触摸、试验等方式来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

他们更关注行为的结果,而不是思考过程。

2.同时性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是综合性的,他们往往无法将多个因素分开考虑。

例如,在一张纸上同时画上两个形状,他们可能无法注意到其中一个形状是通过另一个形状画出来的。

3.动态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动态的,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是基于当前情境和感官信息的。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过去或未来的事件,而只能关注当下。

4.中心思维:学前儿童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重要的特征或因素上,忽略了其他的细节。

他们无法将多个因素一起考虑,只能专注于一个具体的特点。

5.静态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是静态的,他们无法理解变化和转化的概念。

例如,当一个物体变形时,他们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物体,而不是原来的物体。

6.私观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他们难以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很难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7.比例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很大程度上受到比例的影响。

他们更容易理解大概念,而对于抽象的或具体的概念则较难理解。

8.规则思维:学前儿童开始理解并应用一些简单的规则。

例如,在玩棋盘游戏时,他们学会了按照规则移动棋子。

9.现象思维:学前儿童对于物体的认知主要是基于外观和表面特征的。

他们更关注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忽视了内在的本质。

10.直观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是直观的,他们用感觉和行动来理解事物。

他们的思维主要基于感觉和经验,而不是逻辑推理。

总之,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与成人相比存在很大差异。

他们的思维是以行动和感觉为基础的,对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能力较弱,难以理解抽象和转化的概念。

他们的思维主要围绕着个体的感受和体验展开,很少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第六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六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六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在3-6岁这个关键时期,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方式逐渐从感觉、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发展转变,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规则。

本章将从感觉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和影响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感觉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在3-6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方式逐渐从感觉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

在3-4岁时,儿童的思维主要是通过感官信息进行感知和认知,他们以感觉为基础,主要通过亲身经验来认识事物。

比如,他们能够区分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基本特征,但还不能通过逻辑关系来进行推理和判断。

而到了4-5岁,随着儿童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比如,当儿童听到“人都会吃饭”的描述时,他们会逻辑地认为“小明是人,所以小明会吃饭”。

这说明儿童开始能够从一个一般规律推断出一个特殊情况,体现出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到了5-6岁,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

他们能够进行多个条件的综合判断,能够进行类比思维和分析推理。

比如,当给儿童描述一个已知事物“狗在地上跑”,然后告诉他们“鱼在水中游”时,儿童能够通过类比思维,推断出“鱼在水中游”的结论。

二、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可以分为直接认识阶段、逻辑思维阶段和抽象思维阶段三个阶段。

1.直接认识阶段:3-4岁的儿童主要通过感官信息进行感知和认知,以感觉为基础,通过亲身经验来认识事物。

他们能够区分物体的基本特征,但不能通过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和判断。

2.逻辑思维阶段:4-5岁的儿童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他们能够从一个一般规律推断出一个特殊情况,能够进行一些条件的综合判断,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3.抽象思维阶段:5-6岁的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

他们能够进行类比思维和分析推理,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指学龄前阶段(3-6岁)儿童理解事物、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正逐渐从感知向概念过渡,从单纯形象思维向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

下面将详细探讨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思维:3-4岁的学龄前儿童主要通过感知来认识世界。

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官经验中,通过观察、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获得信息。

例如,他们会触摸、闻、尝、听火车,通过感官体验来认识火车。

2.形象思维:4-5岁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想象力和符号的使用来思考和表达。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玩具模型或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想象,可以用玩具车模拟驾驶。

3.具象思维:5-6岁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具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分类和比较来理解事物。

例如,他们可以将玩具按照颜色、形状或尺寸进行分类,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重量或高低。

4.抽象思维:6岁及以上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进行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除了上述几个思维发展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学前儿童倾向于将事物看作整体,而不是关注细节或部分。

例如,他们可能会将一个完整的人形认为是一个大头和一个身体的组合,而不是由头部、手臂、腿部等部分构成。

2.可逆性的缺乏:学前儿童缺乏逆向思维的能力,即不能理解反方向或逆过程。

例如,他们可能不能理解衣服穿反的概念,认为只要穿上就可以了。

3.过度一般化:学前儿童倾向于将自己的经验一般化到所有类似的事物上,缺乏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思维。

例如,他们可能认为所有狗都会咬人,或者认为所有红色的东西都是苹果。

4.智力发展不平衡: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不均衡,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思维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他们可能在语言表达方面较强,但在数学思维方面相对较弱。

第七单元 学前儿童的思维

第七单元  学前儿童的思维

学前儿童分类的年龄特点 1、 3---4岁儿童开始具有简单的分类能力, 他们的分来是按照物体的明显外部特征进 行的,如,形状、颜色、大小等;88%的 儿童能对常见实物进行分类。 2、 4---5岁儿童可以按物体的简单用途和 数量特征进行分类,能对类和子类作比较, 能初步理解总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3、5---6岁的儿童能按事物的两种特征进 行分类。 4、6岁以后,能够初步按照事物的本质特 征进行分类。
2020/3/29
(二)具体形象性思维的派生特点: 经验性—— 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思维经验来进
行的。 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做人。他
们把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夹到小动物或玩 具身上,是常有的事。 表面性——指幼儿的思维只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 现象来进行,所以,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 物的表面联系,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片面性——幼儿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幼 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不善于全面的看问题。
思维特征的组成
万 物
万 物
自 我
视 觉 外


中观Βιβλιοθήκη 灵情心性 思

幼儿是如何思维的?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具体形象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
性。 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他
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长 我抽象概念。比如,“家具”这个概念比 “桌子”“椅子”概念抽象,幼儿就较难 掌握。 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 象来思维。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 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比如,兔子总是 “小白兔” 狗总是“小花狗”;认为老奶 奶总是白头发的,他们不肯称头发不白的 人为奶奶。
2020/3/29
(3)以生活情景分类。把日常生活情景中经 常在一起的东西归为一类;

学前儿童的思维训练方法

学前儿童的思维训练方法

学前儿童的思维训练方法学前儿童思维训练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思维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等。

以下是一些方法,帮助学前儿童进行思维训练。

1.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是思维的基础。

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给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和情感刺激。

可以鼓励孩子描述他们想象的事物,或者让他们画出来。

还可以一起制作手工艺品,让孩子动手创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逻辑思维的培养:逻辑思维是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如拼图、积木等,让孩子学习排序、分类和组合。

这些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也可以给孩子一些逻辑思维训练题,例如解谜题等,让孩子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孩子判断和评估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问孩子一些开放式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例如,询问孩子为什么喜欢其中一种颜色、为什么选择一些玩具等等。

同时,可以扮演质疑者的角色,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让孩子学会质疑和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4.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是学前儿童思维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创造性的玩具和材料,例如彩笔、颜料、纸板等,让孩子自由地进行艺术创作。

还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和想象故事情节,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创造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尝试和冒险,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5.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培养学前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利用故事情节、游戏等方式。

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些小问题,让他们思考解决的办法。

例如,如何建造一个稳定的塔,如何找到失去的玩具等。

鼓励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并尝试不同的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尝试、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6.社交思维的培养:学前儿童需要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可以让孩子参与集体游戏和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学前儿童的一些思维方式

学前儿童的一些思维方式

学前儿童的一些思维方式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可以为孩子们的身体和智力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学前儿童的一些思维方式。

第一种思维方式是好奇心思维。

好奇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表现之一,它让孩子们变得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促进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学前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例如,在沙盘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故事情节,自由地探索世界;在实验室里,他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材质,学习自然规律,以此培养对世界的热爱和兴趣。

第二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孩子们能够应对未知情况的基础,它可以激励他们发现新的解决方案,创造新的物品或观念,以及为自己或他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学前教育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进行绘画、手工、音乐等活动来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在绘画课上,孩子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新颖有趣的画作,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种思维方式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孩子们能够自主地评估信息的来源、内容和准确性等,从而分析和理解信息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以此进行取舍和选择。

学前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游戏、逻辑谜题等方式来帮助孩子们发展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上班时间表的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将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物品按要求分配到正确的位置上,这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合理地组织和选择信息。

最后一种思维方式是反思性思维。

反思性思维是指孩子能够自我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行动和决策,并从中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此来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学前教育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参与一些社会和家庭活动,从实践中学习反思技能。

例如,孩子可以参加家务或者是学校的社会活动,通过做出错误来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

总之,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非常关键,而好奇心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反思性思维是培养儿童正确思维方式的基础。

学前儿童五个阶段的几何思维

学前儿童五个阶段的几何思维

学前儿童五个阶段的几何思维
一、认识简单的图形、几何体。

适合年龄:2-3岁
我经常用平面、长方形、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并与他们进行交流。

二、区别不同图形、几何体。

适合年龄:2-4岁
实际上大家看多了几何会明白,它们之间是互相包容的关系,比如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一部分,3个小三角形合并在一起可以成为一个大三角形,这都是像拼图学习一样的组合方式。

三、认识形体间的分解组合。

适合年龄:3-5岁
比如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把两个正方体合为一个长方体等,这些都是实际游戏中我们可以手把手引导孩子去做的。

四、几何体与实物对应学习。

适合年龄:4-7岁
在这一步,我会教他们如何模仿物体,这就是几何和物体的形态,就像是小孩子临摹汽车的时候一样。

五、数几何个数、学等分分割。

适合年龄:4-7岁
这一步基本上很多学龄前的孩子都可以试试,而且在一些重点幼升小考试里,分割能力测试基本上是几何题里常见的类型,这里包括了在一个复杂图形中,引导孩子去数某个图形的个数,或者在一个立体几何里,去找到某个立体图形的个数,都是常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么是思维 (一)定义 【自我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 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 过雨的结论。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 知觉和想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 理过程? 小结:间接和概括;思维活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 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 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自我分析】出示黑板刷或其它物体,请你从感 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角度反映它,其反映的 过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
二、思维的分类 (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 1.直观行动思维
3.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也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发 展过程。数概念的掌握是以事物的数量关系能从 各种对象中抽出,并和相应的数字建立联系为标 志的。
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1)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3岁左右) (2)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4~5岁) (3)数的运算的初期阶段(5~7岁)
试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反思你的思维能力 的各个品质的发展状况。
四、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思维的发展是认识水平提高的标志
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是高级的认识过程,它 的发展本身就是认识过程有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 阶段结果和证明。
(二)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 和社会性的发展。 思维作为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不仅对其他认识 活动的发展有推动和促进作用,还对幼儿的情绪 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 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 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 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案例分析】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
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 向厨房跑去。进门时,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 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了。”“另一个小孩叫 亮亮。有一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忙爬上椅 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 子,摔碎了。”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 批评得厉害?为什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 严厉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 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因为“他想偷 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妈 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 的幼儿倾向于批评明明的现象?
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一般认为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种水平: 动作水平概括、形象水平概括和本质抽象水平的 概括,他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
幼儿的概括能力主要属于形象水平,后期开始向 本质抽象水平发展,这就决定了他们掌握概念的 基本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 发展
根据抽象水平,将儿童获得的概念分为上级概念、 基本概念、下级概念三个层次。
【研究结论】儿童最先掌握的是基本概念,由此 出发,上行或下行到掌握上、下级概念。比如, “树”是基本概念,“植物”是上级概念,“松 树”、“柳树”是下级概念。儿童先掌握的是 “树”,然后才是更抽象或更具体些的上、下级 概念。
2.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或 者边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3.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人, 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 痛,甚至难以忍受。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儿童在进行这种思维的时候,只能反映自己动作 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依靠动作思考,而不能离 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的动作, 预见动作的效果。
从判断论据看,幼儿起先没有意识到判断的根据, 以后逐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根据。幼儿 初期儿童虽然能够作出判断,但是,他们没有或 不能说出判断的根据,或以他人的根据为根据, 如:“妈妈说的。”“老师说的。”,他们甚至 于并未意识到判断的论点应该有论据。
随着幼儿的发展,他们开始设法寻找论据,但最 初的论据往往是游戏性的或猜测性的。幼儿晚期, 儿童不断修改自己的论据,努力使自己的判断有 合理的根据,对判断的论据日益明确,说明思维 的自觉性、意识性和逻辑性开始发展。
2.问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 往往是“都是白的,长的。”
具体形象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 由于表象功能的发展,儿童思维逐渐从动作中解
脱出来,也可以从直接感知的客体中转移出来, 从而比直觉行动思维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 但是思维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处理 复杂问题的时候,具体形象往往产生干扰作用。
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 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和抽 象形式的间接判断。一般认为直接判断并无复杂 的思维活动参加,是一种感知形式的判断。而间 接判断则需要一定的推理,因为它反映的是事物 之间的因果、时空、条件等联系。
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他们进行判断时,常 受知觉线索的左右,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表面 现象或事物间偶然的外部联系,当作事物的本质 特征或规律性联系。
3.思维的深刻性 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的本质,对 事物是否剖析的彻底。
4.思维的独立性 指不借助于现成的答案和别人的帮助。独立地提 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独立性并非的人易受 他人暗示。
5.思维的敏捷性
6.思维的逻辑性
【自我分析】一个人第一天上山,第二天下山, 走的速度不均匀,但时间(早上6点到晚上6点)、 路程完全相同。试证明:在上山和下山的过程中, 他必定有一个时间,正好经过同一个地方。
(二)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 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判断是肯定 与否定概念之间的联系,获得判断主要通过推理。 逻辑思维主要运用判断、推理进行。
在幼儿期,判断能力已有初步的发展。 【案例分析】一幼儿认为“汽车比飞机跑得快”。 他说:“我坐在汽车里,看到天上的飞机飞得很 慢。”如何看待这一幼儿的判断?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 果。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 即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念。
科学概念的掌握往往需要用语言理解的方式进行。 但学前儿童由于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很难用 这种方式获得概念。
2.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一)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直观 行动思维的特点。
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 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 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 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 发展。我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具体 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的是 直接判断,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判断,6~7 岁判断发展显著,是两种判断变化的转折点。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 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脚”。 5~6岁 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 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 就不会滚动了。”
1.直观行动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思维只在动作之中进行。
(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 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1.2+3=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以进行,但实 际上他们在计算的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 析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表象,如 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或者2个手指加上3个手 指,再数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指才算出结果 的。
1.年龄小的幼儿看到红积木、黄木球、火柴棍漂 浮在水上,不会概括出木头做的东西会浮的结论, 而只会说:“红的”、“小的”东西浮在水上。
2.问一幼儿:“一切果实里都有种子,萝卜里 面没有种子,所以萝卜……(怎么样?)”,有 的儿童立即回答说:“萝卜是根”,“萝卜是长 在地上的”
学前儿童的推理往往建立在直接感知或经验所提 供的前提上,其结论也往往与直接感知和经验的 事物相联系。年龄越小,这一特点越突出。
(三)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 多个判断推出另一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大类。 直接推理比较简单,是由一个前提本身引出某一 个结论。 间接推理是由几个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又 可以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学前儿童在其经验可及的范围内,已经能进行一 些推理,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抽象概括性差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幼儿概括能力 发展的特点
3.判断根据客观化 【案例分析】有的小孩子认为给书包上皮是因为 怕它冷;球从桌子上滚到地上是因为它“不想呆 在上面。”如何看待孩子的类似判断? 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 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来进 行。
4.判断论据明确化 【案例分析】问一幼儿:“你知道为什么要刷牙 吗?”幼儿说:“因为是妈妈说的。”如何看待 这类现象?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
1.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 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 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
【案例分析】你们是如何掌握“灯”这个概念的? 如果教师教幼儿掌握“花”和“勇敢”的概念, 一般采取什么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