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高考(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后练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一、地理条件灵犀一点:(1)一般情况下,自然条件是区域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地区农业已由过去产品以自己消费为主,逐步发展到了从事商品性生产,因此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3)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____________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A______平原、B______平原、C______平原;主要作物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D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_______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画龙点睛: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因此人均耕地面积广,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粮食的商品率高。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的问题及后果人口激增,高强度的____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________退化。
析,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本着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确定发展方向。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方法技巧: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对比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
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A.耐旱B.耐涝C.抗病虫害D.占耕地少(2)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洪涝C.台风D.冻害(3)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C.降水少,地形平坦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二、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15.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
【微点·巧思妙记】 【辨析】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不是增强东北商品粮地 位的关键
随着各种生态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的耕地面积会 不断减少,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已 受到限制,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是增强商品粮地位的关 键。
【点拨】东北地区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 (1)地形具有一定的坡度,土壤孔隙大;平原地区植被 覆盖率低;夏秋季多暴雨冲刷,春季多风蚀,导致表层 肥沃的黑土不断变薄。 (2)长期高强度的开垦,只种不养,使土壤肥力下降。 (3)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的使用,使土壤板结,肥力下 降。
农业布局特点和商品粮基地建设 【知识·梳理自查】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 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①松嫩平原——_玉__米__、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 ②_三__江__平原——水稻、春小麦、大豆 ③_辽__河__平原——冬小麦、棉花 (2)林业和特产区:大兴安岭,_小__兴__安__岭__,长白山。
常用解题方法
获取材料中的 有效信息,结合 荷兰和山东经 济发展水平进 行回答
【考场解题建模】
答案:(1)A (2)B
【重难全突破】 突破1——归纳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区位
影响
东北地区
气候
制约着区域农业生 产的品种、耕作制 度和生产季节等
为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水热条件基本能满足玉米、 小麦、大豆、水稻等农作 物生长的需求
(2)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 使水稻分布地区向高纬度扩展。 2.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 (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2)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
2.发展方向与重点
区 域 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强 平 原 区 发展重点 ①提高 ②加快发展 延长产业链条;③建
商品粮 、 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化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豆 等大宗农 ____
保国家
农产品加工业 , 产品生产,确 ________________ 粮食需求 ____________ 绿色食品 基地 设_________
区 域
发展方向 以 森林资源保育 ____________ 为核心,半山区 实现“立体开 发”,山区发展 特色农业 __________ 特色产品 和 __________配 套加工业
发展重点
山 区
以特色经济作物 为主,实现由 原料型生产 _____________ 向 原料及产品加工 _____________ 并举 ________的转变
条 件
具体影响 降水的多少及分配 影响土地利用状况 和生产能力、农业 产量和水利工程投 入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 及水土保持状况, 从而决定利用类型 和耕地面积大小
典
例
气 候
华北平原、黄土高 原降水少且变化大, 中低产田多,产量 不稳定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 业,丘陵适合发展 林牧业,山地适合 发展林业
地 形
玉米 、大豆、 小麦 有______ ______ 、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D ________,E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及部分林区草地。
小兴安岭
长白山 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部
大兴安岭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最大的 1 .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 _______ 、 三江平原 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 _________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地理条件灵犀一点:(1)一般情况下,自然条件是区域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地区农业已由过去产品以自己消费为主,逐步发展到了从事商品性生产,因此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3)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____________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A______平原、B______平原、C______平原;主要作物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D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_______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画龙点睛: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因此人均耕地面积广,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粮食的商品率高。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的问题及后果人口激增,高强度的____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________退化。
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平原区 面向国内,强化________,确保国家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_;加快发展__________,延长产业链条;建设________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______和________ 强化________建设,发展____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____________畜牧业 山区 以____________为核心,半山区实现“________”,山区发展________和________配套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________向__________的转变析,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本着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确定发展方向。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三江平原地区,乙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前者因纬度较高 热量不足,后者因海拔较高,热量不足。第(2)题,三江平原 地形平坦,黑土肥沃;青藏高原地区光照强,气温日较差 大。
【答案】
(1)B
(2)D
据图分析甲、乙两区域适合建商品粮基地的是哪一区
域?分析原因。
【解析】 图中显示甲地位于三江平原,乙地位于青藏
交 通
人 口
技 术
生产技术影响产量、 杂交水稻的产量和 品质和竞争力 品质高 农业生产方向的导 我国农业税取消和 向,影响农民生产 农业补贴增大提高 的积极性 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政 策
市场信息
供求关系影响农业 欧洲奶酪市场大, 生产类型和规模 奶酪产业规模大
一般情况下,区域内的自然条件是区域农业发展的
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类型 问题 黑土退化、土地 盐碱化 沙化、________ 林地、草地的比 重下降, 草场退化 ___________ 开垦沼泽地,破 坏湿地环境 改善 人口激增, 农业生态环境 __________, 高强度的农 保持水土,退 林开发,造 耕还林还草, 成土地利用 保护湿地,增 不合理 施有机肥等。 成因 对策
西部草 原区
山区
2.社会经济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工业 基础
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 供生产资料,影响农业 生产效率的高低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 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 商品农业的发展 人口密度决定人均占有 耕地,影响商品率
美国工业发展使其农业 机械化程度高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 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 上市及时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 品率高
基础条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些自然条件的影 响在逐渐减弱;商品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经济条 件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 新人教版
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广东广州一模)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
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1.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化B.城市化地区差异C.人口分布变化D.土地生产力差异2.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均耕地多B.高速铁路的建设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3.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B.铁路运输C.生产水平D.市场需求解析:1.B 2.A 3.B 第1题,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南方改革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城市化快速发展,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大量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导致南方粮食产量下降;而北方城市化程度较低,粮食种植面积较大。
故出现了粮食供给与运输的变化。
第2题,地广人稀是形成商品谷物农业基地的基础。
人均耕地多是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第3题,“北粮南运”说明南方有市场需求、北方有粮食供应。
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关键因素是我国南北方之间的运力不足。
(2017·海南卷,3~5)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
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据此回答4~6题:4.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A.技术要求高B.劳动力投入大C.种子成本高D.单位面积产量低5.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C.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6.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A.甲类村位置较偏僻B.乙类村坐落于山顶C.丙类村地形较平坦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解析:4.D 5.B 6.A 第4题,材料信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说明与杂交水稻相比,红米稻单位面积产量低。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5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我国的东北地区与美国的农
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我国的东北地区与美国的农业生产) 最新考纲探究线索核心素养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区域认知:定位区域位置,熟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
2.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布局状况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人地协调观:联系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树立科学的农业发展观。
[教材内案例]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X围:某某、某某、某某三省和某某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①气候②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1)主要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农业区分布主要产品类型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①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②特产主要有人参、鹿茸、木耳、柞蚕茧、苹果、梨等畜牧业区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1)地位①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②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4.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类型问题成因对策耕地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增施有机肥等林地、草地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加剧沼泽地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其他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市场,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农业”,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的转变[轻巧记忆]__图解法记忆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教材外案例]美国的农业生产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①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
从图表中可获取以下信息: (1)从甲地和乙地气候资料图中可知两地最低气温、降水
量多少,以及降水量和气温的配合状况。 (2)从表格中不同年份可知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趋势,同
一年份不同作物播种面积的大小。
[解析] 图文中“甲地为前苏联中亚某地(46°N,62°E),乙 地为我国吉林省某地(44°N,125°E)”及甲、乙两地的气候资 料图等信息,便可分析判断出第(1)题的正确答案。再由表中 的有关数据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就可正确解答第(2)题。 [答案] (1)温带大陆性 降水少(干旱) 畜牧业 温带季风 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利于玉米生长 松嫩 (2)先降后升 82.6% 0.28%
区域
发展方向
围绕 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
西部
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
草原
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
区
生态农业和 舍饲畜牧业
发展重点
强化 人工草地建设,发
展 草经业济;推动退耕、
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
施,发展
集约化草
食性畜牧业
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以 森林资源为保核育心,半
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
山区 山区实现“立体农业”,山 现由原料型生产向 原料
答案:(1)D (2)A (3)D
[考点一线串] 1.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较多,并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 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 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2.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甲地属于__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 条件是______________,适宜发展的农业为 ________________。乙地属于________气候,对种 植玉米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中国的玉 米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________平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
〖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之小船创作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2019·全国Ⅱ卷,36(3)2019·全国Ⅲ卷,3~52019·北京卷,36(3)2019·天津卷,14(3)多以区域某农业发展案例为背景考查农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分析。
2.区域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2019·全国Ⅱ卷,36(4)2018·天津卷,14(3)2017·全国Ⅲ卷,36多以区域图、区域农业发展典型案例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途径。
了解区域发展条件范围和条件1.东北地区的范围和特点2.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2)地形条件: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3)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3.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状元笔记] 东北地区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如下所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温①夏季温暖,基本上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①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②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融水,有利于缓解春旱分析区域发展现状布局和商品粮基地建设1.主要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名称主要农作物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甜菜B三江平原小麦、大豆、甜菜C辽河平原小麦、水稻、花生(2)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
(3)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2.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状元笔记]1.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冬小麦春小麦种植时间9、10月份(秋季)春节过后(春季)收获时间5、6月份(夏季)8、9月份(秋季)种植区域长城以南地区长城以北地区温度要求耐低温不耐低温,但抗旱能力强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随堂巩固
2013年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随堂巩固一、选择题中国经济网2010年12月6日讯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夺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历史性突破五千万吨大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市场粮食价格作出重要贡献。
据此完成1~3题。
1.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①耕地面积广阔②粮食单产高③土壤肥沃④劳动力丰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B.便利的交通条件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3.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解析:第1题,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人口密度小,人均粮食产量高,粮食商品率高,因而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第2题,黑龙江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低,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土壤肥沃,冬季气温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
第3题,黑龙江人均耕地较多。
答案:1.A 2.C 3.A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结合下图,回答4~6题。
4.下列有关虎林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5.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
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 A.气温的日较差小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6.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
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C.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解析:第4题,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读某饲料、粮食作物分布图及播种时间差异,回答1~3题。
据图判断该作物及最适合该农作物种植生长的“黄金地带”分别是( )
A. 小麦三江平原
B. 玉米松辽平原
C. 小麦河套平原
D. 玉米华北平原
B
本题考查农作物分布。
根据该作物分布区和播种时间可以判断该作物为玉米,我国的玉米集中产区以松辽平原最为集中。
造成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异常
B. 市场需求
C. 作物熟制
D. 国家政策
C
本题考查影响作物播种时间的因素。
东北地区为一年一熟,玉米适宜在春季播种(春播玉米);华北地区为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需要在6月上旬冬小麦收获之后进行播种(夏播玉米),因此东北地区玉米播种时间较早。
为了解决当地卖粮难的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应采取的合理对策是( )
A. 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
B. 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
C. 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
D. 提高机械化水平
B
本题考查东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通过发展养殖和农产品的深加工可以解决剩余农产品,从而带动种植产业的发展,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怪圈。
读“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完成4~6题。
东北平原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最显著的优势条件是( )
A. 热量充足,粮食单产高
B. 水资源丰富
C. 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D. 市场广阔
C
本题考查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东北平原地广人稀,黑土广布,是其作为商品粮基地的显著优势。
目前国家停止在三江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 天然林
B. 水源林
C. 湿地
D. 草场
C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建设。
三江平原为我国最大的沼泽地,沼泽地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林业基地,但其森林覆盖率一直在降低,这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其中主要的是( )
A. 植物数量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B. 火灾、水灾频繁
C. 木材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
D. 湿地系统完全消失
A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问题。
东北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动植物宝库,森林覆盖率降低直接导致物种多样性受损。
(2014·珠海期末)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为“垄槽耕作”,即在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本的垄挖成槽,作物仍种于垄。
此种耕作方式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该地区( )
A. 水利设施不足
B. 环境污染严重
C. 人口密度过大
D. 干旱少雨
A
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降水集中,在低洼地区,“垄槽耕作”可克服水利设施不足的矛盾。
读下图,完成8~10题。
与甲、乙、丙、丁对应的区域为( )
A. 华北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青藏地区
B. 青藏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华北地区
C. 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D. 东北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青藏地区
C
本题考查不同区域特征比较。
甲地水分、热量不足,光照充足,为青藏地区;乙地水分、热量充足,光照少,为四川盆地;丙图水分、热量、光照都居中,为华北地区;丁地热量相对较少,水分、光照较充足,为东北地区。
综上,选C。
甲处光照强、热量条件差,说明当地( )
A. 太阳高度角大,但日照时间短
B. 晴天多,云层薄,保温弱
C. 纬度高,白天少云,晚上多云
D. 大气削弱少,冬季风影响时间长
B
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甲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降雨天气少,日照时间长,A错;青藏高原大气稀薄,晴天多,云层薄,保温作用弱,B正确;纬度低,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少云,C错;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风对其影响小,D错。
结合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方向对应合理的是( )
A. 甲—商品棉生产基地
B. 乙—草原畜牧业基地
C. 丙—天然橡胶基地
D. 丁—春小麦基地
D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
甲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应发展河谷农业,不适宜建设商品棉生产基地,A错;乙为四川盆地,应建设商品粮基地,B错;天然橡胶对热量条件要求高,不适宜在华北地区种植,C错;丁为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只适合发展春小麦种植,D正确。
(2014·广东七校联考)农作物秸秆是一种潜在的生物质能源,其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
下图为“我国江苏省2009年秸秆资源构成比例图”。
近年来,该省秸秆资源分布明显出现“北多南少”局势,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变暖,北部水稻种植范围扩大
B. 北部利用沿海滩涂增加作物耕种面积
C. 南部以丘陵地形为主,耕地资源减少
D. 南部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农业结构调整
D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
北部主要农作物是小麦;沿海滩涂不能增加作物耕种面积,可以发展旅游业、海水养殖业;南部以平原地形为主;南部距“长三角”近,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多。
二、综合题(共56分)
(2014·天津五区县期末)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28分)
(1)指出甲、乙、丙、丁、戊中哪些河段可能会有凌汛现象,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评价松嫩平原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3)若图中湿地全部开垦成耕地,可能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1)丁、戊。
纬度较高、有结冰期;从低纬流向高纬。
(2)有利: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地形平坦,便于耕作;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不利: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3)洪涝灾害增多;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加剧;物种减少,生态失衡。
(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农业发展条件和湿地的保护。
第(1)题,在中高纬度地区,河流冬季结冰。
凌汛现象发生在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读图可以判断,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是丁、戊。
第(2)题,松嫩平原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地形平坦,便于耕作;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这是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但是,松嫩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生长期短;这是不利条件。
第(3)题,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多种作用。
破坏湿地会导致洪涝灾害增多,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加剧,物种减少,生态失衡等许多问题。
玉米是一种喜温作物,除直接食用外,玉米还是主要的饲料及乙醇等工业品生产原料。
图1表示我国和美国的玉米种植状况。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图1
图2 玉米食品和工业用量统计图
图3 2006年美国玉米消费结构图
(1)说出中国玉米产区中与美国玉米集中产区自然条件相近的地区。
简述该地区种植玉米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与美国相比,中国在玉米生产方面有何不足?
(3)简述美国2006年玉米消费结构特征;简述中国不适宜发展玉米加工燃料乙醇的理由。
(1)东北平原地区。
地形广阔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
(2)专业化程度不高;机械化程度低;生产、管理、销售等社会化服务水平低。
(3)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饲料、乙醇生产、出口比重高。
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玉米作为饲料的需求量大。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及农产品的利用差异比较。
第(1)题,中国的玉米集中产区与美国玉米集中产区自然条件相近的地区是东北平原。
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结构方面进行比较。
第(2)题,中国和美国玉米生产集中区都是商品谷物农业,回顾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的相关知识,再来比较中国在玉米生产上的不足。
第(3)题,根据图3可知美国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加工、生产乙醇和出口,作为食品的比例很低,说明美国粮食充足;根据图2可知,中国玉米作为食品和工业用量数量少,结合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的国情,因此不适宜发展玉米加工燃料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