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反贫困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可行能力问题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可行能力问题

《商场现代化》2012年9月(下旬刊)总第696期一、引言贫困的概念最早由朗特里提出,此后,国内外学者关于贫困和反贫困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化,领域和内容逐步扩展,收入贫困理论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反贫困实际的需要,消除能力贫困才是反贫困的正确选择。

贵州省是我国西南喀斯特高原丘陵区,反贫困难度大。

贵州省农村地区反贫困的效果如何,不仅影响着贫困人口生活状况的改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中央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国发2012(2)号文件的制定,贵州省提出了加速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反贫困问题凸显其重要性。

二、相关理论概述朗特里(Rowntree ,1901),给贫困下了一个迄今为止仍被认为最经典的定义: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支付仅仅维持家庭成员生存需要的最低生活必需品开支,这个家庭就基本陷入了贫困之中。

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不仅仅是在收入上相对比别人穷,而是可行能力的被剥夺。

他所说的“能力”是指一个人可以获得的各种功能性活动的不同选择组合。

因此,能力是一种自由即个人拥有的决定过何种生活的可选择的范围。

对贫困人口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

中国贫困监测抽样调查中的贫困人口是指年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农户。

国家为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制定了贫困线———最低生活水平。

贫困线是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扶贫办根据贫困监测报告、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和购买力平价水平等综合指标测算出来的动态指标。

以此贫困线为标准,本文界定的贫困人口是指收入水平在贫困线以下的有劳动能力的人。

但是,它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上的贫困和落后,而是一个涵盖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匮乏等的广泛概念。

三、可行能力现状分析(1)经济条件由于贵州省是我国西南喀斯特高原丘陵区,农业资源拥有量不足;生产能力低,生产方式落后,其生产性固定资产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贫困人口在外出务工方面,务工领域集中在建筑业和服务业,比全国水平相比,务工行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在外出务工收入方面,在低收入水平阶段的比例要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高收入阶段的比例却比全国水平低,导致平均务工收入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程度与务工地点和务工收入有很大的相关关系: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导致了在县内乡外务工、县外省内务工和低收入水平的比例要高于全国水平,而高收入阶段的比例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现状分析:云南、贵州是我国贫困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在云贵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且不均衡,教师队伍薄弱,学校基础设施落后,教育教学质量相对较低。

这些问题制约了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使得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更加突出。

教育资源匮乏。

云贵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学校数量不足,教育教学设备不完善,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资源有限,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队伍薄弱。

云贵贫困地区的教师数量不足,高素质教师缺乏。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教师的待遇较低,导致优秀教师流失。

教师培训不够,教师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基础设施落后。

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差距。

学校供水、供电等设施不完善,校舍破旧,缺乏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对策分析:为了改善云贵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要增加对云贵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校硬件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生学习条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要提高教师的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教师到贫困地区执教。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改善学校基础设施。

加大对云贵贫困地区学校基础设施的改善力度,修建新的校舍和教学楼,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建设完善的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

还需加强对学生的资助政策。

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学生的资助力度,提供免费的教育教材、书籍、学费等,确保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帮助贫困学生。

加强教育扶贫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教育扶贫目标考核和成果评估制度,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效果。

云贵贫困地区的教育精准扶贫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教师队伍薄弱、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产业发展与反贫困研究

产业发展与反贫困研究

产业发展与反贫困研究摘要: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贵州省是中国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贫困结构较复杂的地区,迫切需要解决贫困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环境限制和资源优势,在社会经济大繁荣、科学技术大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结合贵州当前的产业发展模式,探讨如何更好地发展贫困地区优势产业,促进贫困人口增收,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关键字:产业发展;贫困;反贫困贫困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反贫困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按照2011年的国家新贫困标准,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而贵州还有贫困人口1521万,在2012年公布的592个国家贫困县中,贵州共有50个县名列其中。

贵州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原因,作为我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认清局限、结合自身优势破解扶贫开发难题。

因此,通过研究贵州贫困和反贫困,分析贵州产业扶贫的现状和问题,对解决绝对贫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产业发展与贫困、反贫困的关系(一)贫困与反贫困的含义1.贫困的含义。

造成贫困的原因很多,学者们主要是从社会现象和经济现象两方面描述贫困概念的。

本文引用了国家统计局关于贫困的定义,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贫困既是一个绝对概念,又是一个相对概念。

相对贫困是永远存在的,需要解决的是绝对贫困的问题。

2.反贫困的含义。

反贫困,是指针对贫困状况采取的缓解和消除贫困的措施方略。

从反贫困的过程来看,对反贫困的表述主要有三种,即减少贫困、减缓贫困和消除贫困。

贫困是多因素之间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程度的相互关联的、循环作用的结果。

因此,这些因素都应该是反贫困的目标。

但是不同状态、不同类型的贫困影响因素有主次之分,要根据其特征,找准主要矛盾实施反贫困措施。

(二)产业及产业发展的定义从狭义上看,由于工业在产业发展中占有特殊位置,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过程密切相关,产业有时指工业部门。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与反贫困战略全文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与反贫困战略全文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与反贫困战略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人们工作之余的一种休闲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成了贵州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贵州省特有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旅游扶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及文化建设相结合,扶育壮大乡村旅游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乡村旅游的示范点,以利用乡村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及特色,以点带面推动反贫困战略的开展。

本文从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贵州省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分析及市场需求情况找出贵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对进一步加快推进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与反贫困战略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贵州,乡村旅游,反贫困战略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人们工作之余的一种休闲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偏远的农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了贫困地区反贫困的主要经济战略,也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种有效手段。

贵州是我国贫困程度较深的省份之一,农村贫困人口众多是我国扶贫的重点。

在全国的新农村建设中,贵州农村的小康建设重点也在农村,难点是贵州农村中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石山区、深山区等。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形态下积极探索依托贵州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民族特色、农村民俗大力发展贵州乡村旅游,开拓发展新思路,以实现贵州农村繁荣,促进农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达成小康健设目标。

1.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概述自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经过多年的发展至今贵州旅游已是国内旅游的亮点之一,贵州特有的西部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物、红色文化等成了旅游的重要领地,据统计2015年贵州旅游以100个旅游景区为依托,加快了“快旅慢游”的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2015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数1.84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588.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2%和21.49%。

防止规模性返贫贵州实施方案

防止规模性返贫贵州实施方案

防止规模性返贫贵州实施方案
为了防止规模性返贫现象在贵州发生,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措施:
1.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计划,涵盖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推广等多个领域。

2. 加大对留守儿童和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资助力度,确保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如修建道路、供水、供电等。

二、推进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
1. 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旅游等产业。

2. 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电商和乡村民宿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供就业机会。

3. 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供培训机会,培养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三、加强社会保障和精准扶贫:
1. 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加大对特困人群的救助力度。

2. 继续深化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扶贫政策精准落地,真正帮助到贫困人口。

3. 加强重点贫困村、贫困家庭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调整和优化扶贫工作措施。

四、加强地方政府协调和决策支持:
1. 加强地方政府对扶贫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2. 加强贫困地区的决策支持,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执行,可以有效防止规模性返贫现象在贵州发生,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云南省和贵州省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和措施,促进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从而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下面是对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的分析。

一、现状分析:1.教育资源不均衡: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数量少、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简陋等问题普遍存在。

2.教育投入不足: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育条件差、教师待遇低、学生资助不足等问题。

3.教育质量不高:由于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影响了其未来的发展机会。

二、对策分析: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增加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学校教育资源供给。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优秀的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

3.完善学生资助政策:政府应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制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确保贫困地区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降低辍学率。

4.优化教育体制机制:政府应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优化贫困地区教育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激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工作,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5.加强教育宣传和培训: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宣传,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教育意识和参与度,同时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结论: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是当前云南省和贵州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育宣传和培训,推动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目标。

浅谈贵州省少数民族乡村贫困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贵州省少数民族乡村贫困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贵州省少数民族乡村贫困问题及其对策作者:吴玫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11期【摘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有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壮族、土家族等33个民族,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8.27%。

受到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远远滞后于我国的中东部地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乡村地区,目前还有很多没有实现脱贫,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高。

本文中,笔者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首先分析了目前少数民族乡村贫困的现状,紧接着研究了存在贫困的原因,最后针对性了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希望能对少数民族乡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乡村;贫困;原因;对策一、黔东南州少数民族乡村贫困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针对少数民族乡村的贫困问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乡村的贫困是较为普遍的,并且较为严重。

要想实现有效的扶贫开发和脱贫致富,就需要找到病根,全面的分析少数民族乡村出现贫困现象的原因所在。

(一)政府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较少黔东南州作为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存在普遍贫困的问题。

全州还有13个全国贫困县。

每年国家和贵州省都会下拨一定的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由于该地区贫困的地方较多,看上去国家和省上下拨了数额不小的扶贫资金下发到各乡镇各个村组就显得微不足道。

黔东南州整体的经济就发展滞后于其他地区,所以在少数民族乡村的发展中也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帮助少数民族乡村获得发展。

镇上的管辖的少数民族乡村较多,受到财政的影响,也没有多少扶贫资金下拨到村,这些都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乡村的脱贫发展面临着首要问题就是短缺的发展资金。

(二)人口增长过快对于黔东南州少数民族乡村的发展来说,人口增长过快也是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一。

本来就不发达的经济要承载更多的人口过活。

在黔东南地区,由于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包括其他少数民族,都具有一定的人口生育政策。

贵州省农村贫困分布情况及反贫困政策研究

贵州省农村贫困分布情况及反贫困政策研究

贵州省农村贫困分布情况及反贫困政策研究摘要: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众多,反贫困任务艰巨。

本文旨在为扶贫项目的有效落实提供高清晰度的贫困分布状况信息,找出贫困人口。

据此进一步分析贫困形成因素,最后从交通设施改善、教育培训投入、资源开发利用、扶贫资金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反贫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本概述影响因素脱贫建议一、贵州省农村基本情况概述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西部、边远、高山、少数民族聚居区。

贵州省农村基本情况是自然条件差,农村人口多,生活水平低,人均收入低,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差距较大。

贵州省的贫困面貌与其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占比大有很大关联。

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8年贵州省的农村人口占比在70%以上。

贵州省农村家庭贫困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大,近年呈扩大的趋势。

2001年贵州省的gdp仅占全国的1%,2008年也仅占1.1%。

从人均收入看,2001年贵州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全国的59.7%,2008年下降到了58.3%。

二、贵州省农村贫困规模和贫困程度分布(一)贵州省贫困人口分布情况贵州省2005至2008年贫困人口比重占12.36%以上。

2008年国家将贫困人口划分标准线调整为1196元,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15.41%,如表3所示。

另据贵州省政府的统计资料显示,贵州省目前农村贫困人口占中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5%,居全国第一。

贵州省贫困面积大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关联较大。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其中约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麻山、瑶山、雷公山、月亮山、乌蒙山、武陵山等边远山区。

贵州省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50个,36个为民族自治贫困县,其中27个集中分布在黔西南、黔东南、黔南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另外9个则分布在铜仁、遵义、安顺、毕节等地区。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一、现状分析云贵高原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代表,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历史原因导致了该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

在云贵高原地区,贫困现象依然较为严重,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虽然国家一直在大力推动教育扶贫工作,但是由于地域的限制,以及经济发展的滞后,云贵地区的教育资源依然十分匮乏,学生的接受教育的条件也相对较差。

1、教育资源不足云贵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学校的设施、师资和教学资源都存在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大部分的学校都存在着教室破旧、教学设备陈旧、师资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不佳,学习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在云贵地区,很多家庭都存在着经济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

家庭的经济困难导致了孩子们的教育成本无法得到保障,很多家庭甚至无法负担孩子的学杂费。

这就导致了很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3、教育扶贫措施不够精准虽然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但是在云贵地区的实际情况下,教育扶贫措施的精准度还是不够。

很多教育资源都无法充分到达最需要的地方,导致了扶贫工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对策分析针对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以推动教育扶贫工作的效果。

1、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云贵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改善学校设施和师资条件。

利用科技手段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保障更多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建立完善的扶贫政策建立完善的扶贫政策,提高扶贫措施的精准度。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定点帮扶等手段,确保扶贫资源能够精准地到达最需要的地方。

3、加强对学生的帮扶工作对于处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例如提供助学金、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4、开展教育扶贫宣传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宣传,增加社会各界对教育扶贫工作的关注度,提高社会参与度,共同推动教育扶贫工作的进展。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与反贫困战略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与反贫困战略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与反贫困战略钱津\n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的旅游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日益昌盛。

至今,贵州旅游已是国内旅游亮点之一,成为西部自然风光游、民俗风情游、历史文物游、休闲度假游、探险娱乐游以及红色旅游的重要领地。

在这一基础之上,发展贵州乡村旅游,既是贵州旅游现有项目的自然延伸,又是21世纪贵州产业建设的创新之举。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站在反贫困的战略高度,看待目前发展乡村旅游问题,将其作为贵州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重要举措进行研究。

本文不揣简陋,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

一、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分析\n在21世纪之初,中国仍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

在这样的社会发展阶段,姑且不说刚刚离乡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的根还在乡村,就是约占全国人口20%的城市人口中的大部分人也距走出乡村不过一代人或两代人。

然而,即便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如此紧密,也没有减少面向城市人口展开的乡村旅游的魅力。

不论是塞外农庄,还是江南古镇;不论是全国独树一帜的河南省南街村,还是全国农村城镇化的榜样江苏省华西村,都早已是国内旅游热点,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国际旅客。

贵州的苗寨、彝寨、侗乡等特色乡村旅游也是蜚声海内外,为众多游客所神往。

虽然国内的乡村旅游各具特色——江南的古镇比不了北国的粗犷,东部的水乡比不了西部的山寨,但是,贵州的乡村旅游在其中仍然独具优势。

1.贵州乡村大都保持着古朴的原生态,这是贵州开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优势基础条件。

人们进入黔东南的舞阳河流域,似乎进入了历史时代,那里的乡村气息完全是农耕经济形态的,几乎看不到现代化工业的浸染,可以让人尽情享受宁静与安逸;在黔南、黔西南、黔西北、黔东北,也大都保持着乡村古朴的气息,这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或者说是开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条件。

与此相比,北京周边的乡村虽未城镇化,但农舍已是钢筋水泥建筑,所谓的农家饭摆在窗明几亮的小雅间里吃,原汁原味的乡村土炕已经不见踪影;游客们来观光,从里到外都难有太大的新鲜感。

贵州省反贫困策略研究

贵州省反贫困策略研究

步加快贵 州省贫 困地 区发展 , 促进共 同富裕 ,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奋斗 目标 , 提 供一些实用性 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贫困; 返贫率 ; 反贫困策略
4 7 2 元. 仅 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5 8 . 7 %: 全省小康 贵州省贫 困面大 . 贫困程度深 . 是我 国重点贫 困省份之一 , 也是全 农 民人均纯收入 3 国扶贫开发 的主战场之一。 长期以来 , 党 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 力 实现程度 为 5 9 . 4 %. 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低 1 7 . 7 个百分点 。 2 - 3 贫 困人 口 自我发展能力低 求改变 贵州省贫穷落后的面貌。但 是, 贵州省贫困有着众多的原因 : 政府大多采取救 济式 的扶贫方式 . 从经 济 、 物质上 给予贫 困人 1 2 1 1 . 贵 州 省贫 困原 因分 析 帮助 . 而忽视培养 贫 困人 1 : 3 的 自我发展 能力 . 对农 村教育 、 劳动 力培 1 . I自然 地 理 条 件 恶 劣 医疗卫生等发 面工作较为疏忽。 由于贫 困人 1 : 3 收入来源单一 , 而农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 . 山地和丘陵 占全省土地 的 9 2 . 5 %。全 训 、 加 上贫困人 口持续发展 和抵 御风险能力差 。 在 遇到外来 省耕地资源稀 少 . 土地质量差 , 农业生产发展落后 。由于人多地少 , 加 业稳定性差 . 很容易回到原来 的贫 困状态 。 上当地农民为了生存 砍伐植被 . 使本来就非常严峻的生态环境更加恶 风险时 . 2 . 4生 态 环 境 恶化 化. 石漠化现象 非常严重 。恶劣 的自然地理条件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贵 贫 困人 口为了维持生计 , 对周 围的环境进行掠夺式 的开发 。树木 州人 民的生产发展 . 是 导致人们生活贫 困的基本原 因。 被砍伐 . 导致水 土流失严重 , 土层越来 越贫瘠 。 导致 生态环境恶化 , 自 1 . 2历史发展低 形成恶性循 环。 贵州经济 、 社会、 文化发 展历史起点低 , 基础差 。贵州省从 明朝永 然灾 害频繁发生 。这反过来 又加重 了人们 的负担 , 乐 1 1 年开始有建制 . 是当时最穷 的的一个行省 。到 了清朝 。 贵州仍是 最穷 的省 . 从建省到清王朝灭亡 . 有5 0 0 年 的历史 . 而 贵州财政从未 能 够 自给 。 新 中国成立 以后 。 贵州贫困的面貌一直没有大的改观 , 贵州 省 人均 G D P 长期居与全国后列 . 与其他省份有着较大的差距 。 1 . 3人 口增长过度 1 9 5 3第一 次人 1 3普查时 . 贵州省总人 1 3有 1 5 0 3 . 7 3万人 . 其 中农 村人 1 3 有 1 3 9 3 . 8 2 万人 到 2 0 1 0 年贵州省第六次人 1 3普查 . 贵州省总 人1 3数增加到 3 4 7 4 . 6 5万人 .共增加了 1 9 7 0 . 9 2万人 .平 均每年增加 3 4 . 5 8 万人 . 年平均增长率为 2 . 3 0 %。 2 0 1 0年 , 农 村人 口增加为 2 2 9 9 . 8 7 万人 , . 增加了 9 0 6 . 5万人 . 平均每年增加 1 5 . 9 0万人 . 年平均增 长率为 1 . 1 4 %. 过度 的人 1 3增长 给土地带来 了巨大的压 力 . 其增长超过了农业 的增长 , 甚至出现 了人均农业负增长的严重问题。人 口的快速增长吞 噬了增长所带来 的成果 . 这一点不仅体现 在农 业生产 中. 在 经济生活 的其他方面也有体现 。G D P的增长速度慢于人 1 3 增长 的速度 . 经济处 于停滞状态 . 贫穷的依然贫穷 1 . 4教育 发展落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教育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 中占有重要 的 地位 。贵州人均受教育程度较低 , 尤其在广大贫困地区 , 入学率低 . 失 学率高 , 劳动力中文盲 、 半文盲 的现象很普遍。据统计 , 2 0 0 9年在贵州 农 村劳 动 力 中 ,文 盲 半 文盲 为 3 2 8万人 . 占农 村 劳 动 力 总数 的 1 3 . 3 8 %。 由于受教育水平低 。 人口 素质难 以提高 , 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 的发展。贵州还存 在着严重 的人才流失现象 . 培养 的人才更多 的选择 到发达地 区就业 . 而外面 的人才 又吸引不来 . 这对 贵州省的发展无疑

略论贵州农村的贫困与反贫困问题

略论贵州农村的贫困与反贫困问题


5 Z ! S
。 》 ≤

挚 口研 . 究 牵 学 . 研 究 口 串
j 馥 5 2 I 驹p S 赏 货 鞠 零 国 S 弱 2
贫 困 是 一 种 世 所 注 目 的 社 会 经 济 现 象 。 中 国 长
口的 4 %, 0 全省 贫 困发生率 2 . %。扶 贫工 作进 行 96 到 19 9 8年 , 省 仍有 3 5万 贫 困 人 口, 中贫 困县 全 8 其 有 1 3万人 , 0 人均 年 收 人在 4 0元 以 下 尚没 有 解 决 0
致贫 因素 及新 时期 的 特 点 , 定 更加 有 效 的 政 策 和 制 措施 , 切实解决 贫 困 问题 , 使贫 困人 口走 上小康 之 阳
光坦 途 。


当 前贵 州 农 村 贫 困现 状
贵州 的贫 困地 区在很 大 程度上 也 可以说 就是 少数 民
族地 区 , 但其 内部 经 济 差距 仍 然 明 显 。 由 于资 料 所 限 , 此仅 对 民族 地 区的 3 在 4个 贫 困县作 出迭 代 聚类 分析 : 3 把 4个贫 困县 聚 类 为 4个 类 型 , 一 类 聚类 第
好扶 贫攻 坚工 作 。纵观 历 史 与 现 实 , 们 认 为 贵 州 我 农村 的贫 困现状 与 全 国相 比主要表 现 出如 下几 个特
征:
入 10 2 9元 , 人均 工业 产值 为 2 4 3 9元 , 人此 类 只有 划 两个 县 ; 二类 为人 均耕 地 0 8 第 .3亩 , 均 GD 3 9 人 P16
国贫 困人 口所 占 比例 已 不 到 总 人 口的 3 。但 是 , %
温饱 问题 , 困发 生 率 仍 高 达 l . % 。2 0 贫 05 0 0年 , 贫 困发 生 率 为 9 7 %, 高 出全 国 均 值 近 7个 百 分 .4 仍 点 。其 中 4 8个 贫 困县 内贫 困发 生率 为 1 . %。 64

建立贵州反贫困战略的几点意见

建立贵州反贫困战略的几点意见

Views on Creating Guizhou Anti- poverty Strategies 作者: 何康宁
作者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出版物刊名: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1-75页
主题词: 反贫困 战略 新思路
摘要:贵州反贫困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反贫困思路,必须建立反贫困的长效机制,强化反贫困制度建设,开展制度创新。

制定国家反贫困法和完善各项
法律制度是反贫困的重要保证。

把反贫困的总体框架转移到市场经济机制的轨道上,实现向市
场经济机制的彻底转变,树立崭新的反贫困战略方针,是贵州当前反贫困战略的核心问题。


施“内生性反贫困”战略,发展教育事业,加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设,是今后反贫困工
作的重要内容。

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贫困地区
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农村贫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贵州省农村贫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维资讯
安徽农业科 学,ora o A h i .Si20 ,53 )189—18 1 Junl f nu A c.07 3 (3 :07 0 8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洪
贵 州省 农 村 贫 困 问题 及 其对 策 研 究
徐 光, 敏 (州 学 济 院贵 贵 50) 罗 贵 大 经 学 ,州 阳 52 05
c u ty ie ae o tri o eih et n i a ig te se c aln e. s a etesine d vlp n iw steisr cin,o r t e o rsd racu e-mp v rse q si sfcn tm h l g Wemu t k ce c e eo me tve a tu t n n d u o h e t h h n o p usi ot n n h h rro o a i fr t t e yfo h ueat t  ̄ e ilcp tl t somsv r sy o tep oo t n eptlomainsrtg r m tep r t nin r tra a ia,rn fr aiul t i a o a e o a o o sr cso rp oic u ns ,rmoe u n’ ul c l e eo m tsrtg c nlu t u rvn eh ma itp o tsh ma sfl sae d vlp n tae y、 e h cn my p ie ,h utr nmut lv l tee o o , lis te clueo o t l —e e i
摘要 改革 开放 以来中 国农村 经济得 到 了迅 猛发展 , 但农 村贫 困问题 没有 得到 有 效彻底 的 解 决 , 州省 落后 农村 地 区的反 贫 困 问题 更 贵 是 面临着严峻 的挑 战。在 阐述贵 州农村 贫 困现状 的基础 上 , 分析 和探 讨 了贵 州农村 贫 困的原 因, 并提 出摆 脱 贫困的建议 和措施 。 关键 词 农村 贫 困 ; 育反 贫 困; 我 发展 能力建设 ; 教 自 农业产 业化 ; 剩余 劳动力转 移 ; 社会 保障

贵州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查研究报告

贵州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查研究报告

贵州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查研究报告2016年1月10日,中央《新闻联播》头条播出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南猛村扶贫新办法。

在此前的2015年12月中旬,考察组给南猛村全村80名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送去了80件崭新的羽绒服,为村小学和村委会建立了图书室,又捐赠了800册图书和学生书本,受到了村委会和全体村民的赞誉。

后两天,考察组针对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对南猛村和周围两个贫困村进行了考察,并与黔东南州扶贫办负责人、雷山县县委副书记、雷山县政协副主席、雷山县扶贫办主任、南猛村驻村第一书记进行了会谈。

在考察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贵州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方向明确、指导有力、措施具体、行动扎实,在全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走在了前面,有诸多的经验值得我省学习和借鉴。

一、贵州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要举措(一)政策精准,打好政策组合拳。

在制定实施“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的基础上,贵州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小康的决定》等“1+10”配套文件,鲜明提出全省精准扶贫的奋斗目标、着力重点和具体措施,强化顶层设计,强化配套发力,构建起科学治贫的政策支撑体系。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行动、实施产业和就业扶贫行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行动、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实施医疗健康扶贫行动、实施财政金融扶贫行动、实施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行动、实施社会力量包干扶贫行动、实施特困地区特困群体扶贫行动实施党建扶贫行动。

(二)识别精准,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按照“把贫困人口找出来,把帮扶措施落到位、把党的政策送到家”的要求,贵州启动地毯式、拉网式全面普查,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重新核实。

2015年6月以来,贵州启动全省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行动,组织8.63万名领导干部,对9000多个贫困村和623万贫困人口进行遍访,通过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统计,全省已落实帮扶贫困户数384627户,贫困人口1505849人。

(三)切入精准,实施六六行动突破。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贵州省反贫困研究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贵州省反贫困研究

人力资本在农村贫困、反贫困中的作用机理 分析 人力资本 即通过教育、培训、保 健、劳动力迁移 、就业信息等获 得 的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 、学识、健康状 况和水平 的总和 。舒尔茨认 为提高人力资本投资 ,包括增加教育 、培训 、卫生保 健等方面 的人力 资 本投资 ,不断增加人力资本积累 ,是实现经济繁荣和提高穷人福 利的关 键 因素 。 人力 资本指 的是通过教育 、培训 、保健 、劳动力迁移 、就业 信息等 获得的凝结在 劳动者身上 的技能 、学识 、健康状况和水平 的总和。然而 正是这些要素 的原始积 累需要一个长期 的过程 ,投入多 ,见效 慢 ,短期 内对经济增长 的促进成效不显著 ,因此常常不重视 ,甚 至被忽视 ,进而 造成 “ 贫困——文化 知识 落后——更贫 困” 、 “ 贫 困——健 康恶化—— 更贫困” 的恶性循环之 中。因此注重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反贫困的关键所
一Hale Waihona Puke 2 0 1 1 年底 ,全省城乡居民参保参合 3 7 0 3 .7万人 ,农民参合 3 0 7 4 .8万 人, 参合参保率达 9 7 .1 3 %, 新农 合实现 了 1 0 0 % 的门诊统筹 ,政 策范 围内报销 比例 达 7 0 % 以上 ,统 筹最高 支付 上 限由 2万元调 整到 了 5万 元, 2 0 1 2 年 已调高至 1 0万元 。通过 民政系统 的医疗救 助补充 ,基本 解 决了农 民看病问题。 就业培训 环境。贵州省社会保 障厅发布 了 《 贵州省农 民工 技能就业 培训补贴办法 ( 试行 ) 》 以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 能 ,帮助他们实 现 向非 农产业转移和在城镇稳定就业 。这一政策有力 的促进 了贵州 省农村人力 资源质量的大幅提升。 四、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反贫困对策措 施 加大教育投入 ,注重基础教育 。根 据 2 0 1 1 年 贵州省 统计年 鉴数 据 显示 。贵州省 的高校 数量 也、远远 少于 东部 地区省 份。在基 础 教育 部 在。 分 。贵州省 的小学 、中学从数量上看并不少 , 但是 文盲 率却高于表 中所 教育投资增加可 以带 来教 育设 施和 教育机 构 的增加 ,提高 教育质 列 的其他省份 ,原 因可能是教学点小且分散 ,教育质量 不高与硬件设 施 量 ,减少文盲的发生率 , 使 更多的人 有受教 育的机会 ,全 面提高 自己的 落后造成 的,学龄儿童辍学率较高等导致受教育人 口少 ,文盲 多,劳动 生存发展能力进而增加 自己的收入。在健康 投资方 面,人 的健康 和富裕 者素质低 ,能从事专业技术 岗位的人才较少 ,人力资本 素质偏低 。 或贫 困是密切相关的 ,增加医疗卫生设施 和服务条件 ,可以使一个 国家 加 强医疗卫生体 系建设 。据全 国第六次人 口普查数据显示 ,贵州省 0 0 5年的 6 8 .4 2岁 提高到 2 0 1 0年 的 7 3 .4 5岁 ,接近 的人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率 ,预防和减少疾病并且及 时有效地治疗 可以 人均预期寿命 由 2 使人 的体质增强 ,寿命长 ,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创造更 多的财 全国平均水平 。在 贵州应全 面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 任务 ,建 富。在力资本迁徙和就业技能培训上 ,贫困地区人才因经济发展 环境条 立健全基本医疗卫 生制度 , 加强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 设 ,推进 件差 ,发展机会少等 因素而导致人才外流 ,制定吸引人才 的政 策 ,促进 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 , 逐 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 费标准 ,力争 省 内外人才交流互补 ,可增强人力资本的质量。 到2 0 2 0 年千人 口床位数达到 全 国平均 水平 ,进一 步使贵 州省群众 健康 水平明显提升 。加强人才储备及 农村劳 动者技 能培训 。根 据 2 0 1 1 年 贵 二、基于贵州人 力资本视角下的贫困与反贫困现状评价 人力 资本 的素质较低 ,教育投资较少 。贵州省人力资本 的素质较低 州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贵州在人 才引进增 幅并不 明显 , 有 的甚至没有 主要表现在受教育程度低 以及就业 培训薄 弱。2 0 1 1 年末 ,贵 州 1 5岁及 变化 。为此 ,贵州要继续大力实施 “ 贵州英 才计划 ” 、“ 高层次 人才 引 、“ 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 ” 、“ 人才基地建设 工程” 等重点工程 , 以上人 口文盲率 ,为 8 .7 % ,比全 国 4 .0 8 %高 出 4 .6 6个百分点 ,显 进工程 ” 大力引进海 内外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 作者 单位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 示出贵州人 口受教育程 度差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反贫困策略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贵州省贫困产生的原因,指出现阶段贵州省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贵州省反贫困的策略建议,为进一步加快贵州省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贫困;返贫率;反贫困策略
贵州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我国重点贫困省份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力求改变贵州省贫穷落后的面貌。

但是,贵州省贫困有着众多的原因:
1.贵州省贫困原因分析
1.1自然地理条件恶劣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山地和丘陵占全省土地的92.5%。

全省耕地资源稀少,土地质量差,农业生产发展落后。

由于人多地少,加上当地农民为了生存砍伐植被,使本来就非常严峻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

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贵州人民的生产发展,是导致人们生活贫困的基本原因。

1.2历史发展低
贵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历史起点低,基础差。

贵州省从明朝永乐11年开始有建制,是当时最穷的的一个行省。

到了清朝,贵州仍是最穷的省,从建省到清王朝灭亡,有500年的历史,而贵州财政从未能够自给。

新中国成立以后,贵州贫困的面貌一直没有大的改观,贵州省人均GDP长期居与全国后列,与其他省份有着较大的差距。

1.3人口增长过度
1953第一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省总人口有1503.7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有1393.82万人。

到2010年贵州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贵州省总人口数增加到3474.65万人,共增加了1970.9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4.5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30%。

2010年,农村人口增加为2299.87万人,.增加了906.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5.90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14%.过度的人口增长给土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增长超过了农业的增长,甚至出现了人均农业负增长的严重问题。

人口的快速增长吞噬了增长所带来的成果,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中,在经济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有体现。

GDP的增长速度慢于人口增长的速度,经济处于停滞状态,贫穷的依然贫穷。

1.4教育发展落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贵州人均受教育程度较低,尤其在广大贫困地区,入学率低,失学率高,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的现象很普遍。

据统计,2009年在贵州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为32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3.38%。

由于受教育水平低,人口素质难以提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贵州还存在着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培养的人才更多的选择到发达地区就业,而外面的人才又吸引不来,这对贵州省的发展无疑又是一大损失。

2.贵州省扶贫开发面临的问题
随着工作的开展,贵州省扶贫开发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2.1返贫率高
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单一,除农业外,一般无其他收入来源。

贫困地区一般耕地质量差,导致农户农业收入低,抗灾能力差。

一旦遇到自然灾害、重大疾病,这部分人口就有可能重返贫困。

再加上政府的扶贫开发大多采取救济的方式,忽视了对贫困人口自我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致使贫困人口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加大了农民反贫的比例。

2.2相对贫困日益严重
虽然绝对贫困人口在减少,但是相对贫困问题却日益突出。

贵州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目前仍然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任务最重的省份。

贵州与全国仍有着明显的差距。

2010年,全省GDP为4594亿元,仅为全国GDP总量的1.15%;农民人均纯收入3472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7%;全省小康实现程度为59.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17.7个百分点。

2.3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低
政府大多采取救济式的扶贫方式,从经济、物质上给予贫困人口帮助,而忽视培养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对农村教育、劳动力培训、医疗卫生等发面工作较为疏忽。

由于贫困人口收入来源单一,而农业稳定性差,加上贫困人口持续发展和抵御风险能力差,在遇到外来风险时,很容易回到原来的贫困状态。

2.4生态环境恶化
贫困人口为了维持生计,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掠夺式的开发。

树木被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越来越贫瘠,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这反过来又加重了人们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3.反贫困策略分析
为进一步加快贵州省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本文研究分析了贵州省反贫困策略,力求提供一些适合贵州省扶贫开发、具有实用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3.1强调扶贫开发到村到户
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贵州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应该着重扶贫到村到户,而且把解决贫困农户温饱的各项指标也量化到户。

采取动态的扶贫监测机制,及时有效的反馈出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以便政府能及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实行扶贫到户的工作方式,例如:干部包扶到户、企业与农户合作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异地开发、移民到户等,使贫困人口能真正受益。

3.2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
坚持开发式扶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支持、鼓励贫困地区群众改善生产条件,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

倡导和鼓励群众发挥自力更生的精神,提高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克服贫困农户中普遍存在的”等、靠、要”思想。

开展科学教育,提高贫困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3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
我国的扶贫开发实行分级负责、以省为主的行政领导扶贫工作责任制。

政府应提高对扶贫开发的重视程度,成立专门的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定期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督促扶贫项目实施,及时发现问题,保证扶贫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3.4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在贫困地区,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多、过快,人们常常采取以生态换生存的方式,使得贫困地区的植被大量减少,生态环境严重被破坏。

因此,在贫困地区的开发中,政府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

采取科技扶贫,改变贫困地区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掠夺性生产,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锡明,张航燕.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70,(4).
[2]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2001—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洪名勇.开发扶贫瞄准机制的调整与完善[J].农业经济问题,2090,(5).
[4]赵国芳.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5]赵曦.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扶贫攻坚难点问题与战略选择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