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ppt.Convertor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PPT汇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PPT汇总)

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结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判断,是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和现实状况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必然要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曾经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

(2)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冲突和危机的总根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两种形式不断发展:在阶级关系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得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总是极力加深对工人的剥削,同时不断革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两极分化,使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从而加深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中共应城市委党校何喜元2012、8、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列主义中国化”主要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背景和发展过程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背景和发展过程(一)时代背景1、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

2、两次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主要成果。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历史起点(2)对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形成系统理论。

一些正确思想,有的也隐含着错误的倾向;一些错误思想,也不乏包含着合理的成分。

(3)两个局限。

◆始终没有明确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阶段;◆始终贯穿着革命思维和斗争思维。

◆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需要上升到理论。

◆特色理论是对实践迫切需要作出回答,必然产生的理论。

(二)发展过程1、提出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特色理论最重要组成部分。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约19年。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展开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特色理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从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约13年。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形成阶段——科学发展观的形成阶段。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使特色理论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约5年。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三者有机联系是一个整体,少了谁都不行。

邓小平理论开山之作、本源理论第一个伟大的觉醒“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承上启下第二个伟大的觉醒科学发展观重要创新成果第三个伟大的觉醒4、相互关系。

第一讲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ppt.Convertor

第一讲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ppt.Convertor

第一讲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ppt.Convertor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当代中国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败兴衰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丰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立,并经过第三代、新一代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与发展特色理论的提出阶段(1978年至1982年)形成理论轮廓阶段(1982年至1987年)形成理论体系阶段(1988年至1992年)概括为邓小平理论(1992年至1997年)“三个代表”重要思形成时期,科学发展观形成时期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1.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社会主义对外战略理论;“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等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着眼于回答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做出的重大战略思考。

3.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总结中国发展的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基本路线;构建和谐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 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 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 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 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突出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这一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第二,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所得出的一系列新结论即基本 理论。其中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 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处于核心地 位,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石。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一,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第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以及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 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历史根据。
第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 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第四,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 的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 的理论基础。
文化 民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政治经济学
发发 展展 道阶 路段 论论
根发外政战领祖 本展部治略导国 任动条保步依统 务力件证骤靠一 论论论论论论论

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PT课件

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PT课件
14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选择过程
3、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
1)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 统的过死
2)忽视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 用。
3)平均主义严重 4)经济形式、经营方式单一化
15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选择过程

两 种 方
市场(经济) --看不见的手

9
计划手段和市场手段比较
特点
计划手段的特点是自觉性、事前性、宏观性。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
10
计划手段和市场手段比较
优点
计划经济的长处主要体现在宏观调控方面:第一,短期内集
中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点建设;第二,在经济总量、重大经 济结构方面进行宏观统筹规划;第三,收入分配的调节的 有效性;第四,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选择过程
2、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1)经济结构比较简单,信息能够及时传递,计划经济 比较符合实际。
2)社会利益关系比较简单,计划经济能够比较顺利 的运行。社会利益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 间最为基本的关系.
3)通过集中人、财、物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建立 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毛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 论
第八章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目前我国有的学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升到人类历 史发展一般规律的高度去认识。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物质需求的有限满足、精神 自由的充分享有、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这是中国 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也是为人类寻求一条可持续 发展的路。我们可以向世界宣布:中国的发展,不 只是为中国,也是为世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 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不是世界的未来。 而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可成为 人类的共同理想。
空想社会主义中国中国一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方的萌芽一柏拉图的理想国贵族共产主义理念世界现实世界贵族公有制武士武士平民奴隶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产阶级实行统治顶层顶层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低层二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方的发展二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方的发展一一十六十六十七世纪资本主义产生和十七世纪资本主义产生和资产阶级形成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形成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游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游记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理想社会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合理现象
莫 尔 被 推 上 断 头 台
一、对私有制社会批判 二、对未来社会的描述 三、未来社会的 缺陷
第一,对封建专制的批判 第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第三,对私有制的批判
有大批贵族,这些人像公蜂一样,一 事不作,靠别人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即 是说,靠在他们田上作工的那些佃农。 ——托马斯· 莫尔
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 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 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 城市要蹂躏完了。
人民出版社 《历史的风——中国学者论苏联解体和对苏联历史的评价》李
慎明 主编 2007年06月人民出版社 《历史的风——俄罗斯学者论苏联解体和对苏联历史的评价》 李慎明 主编 2009年06月人民出版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讲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讲PPT课件
第一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基本问题
.
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七大的最大理论贡献,就是将新时 期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了整合,首次 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 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 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
一理论正式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形成。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奠定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
7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
一步发展
世纪之交,世界局势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总体和平、
.
6
(二)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1982年,邓小平
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
.
2
(一)邓小平理论的内涵
邓小平理论就是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1978—
—1992年间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五大称为邓小平理论)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
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解读ppt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解读ppt
引言 理论的力量
一、What :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Why:为什么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How: 怎么样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结语 做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三How:怎么样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1、掌握整体构成
理论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2)建设什么样的党(目标)?怎样建设党(方法)? (3)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的)?怎样发展(方式)?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什么是社会主义?
——核心是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核心是社会主义道路问题
——
什么是社会主义?
中国发展模式
过去,“中国 拯救世界”一说频 现于西方媒体的报 道。 “中国发展模式” 究竟如何给世界带 来深远的影响。
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 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三)质疑中的选择与坚持
1、社会问题
• 腐败问题
中国的清廉指数在总共参与排名的90个国 家中,位居第45位。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解读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解读
引言 理论的力量
一、What : 什么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Why:为什么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How: 怎么样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结语 做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导语
理论的力量
西方有句著名的军事谚语:掉了一个钉子,就坏了一个马掌;
三个 创新
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社会主义新观念 执政党建设新觉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课程说课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课程说课ppt课件
3
课程 目标
一、课程设置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TAISHAN POLYTECHNIC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历程、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提升 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
帮助学生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社会 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政治鉴别能 力和判断能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指导学生职业活动。
TAISHAN POLYTECHNIC
第三环节设计(课堂讲授)
精讲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和主 要内容。
22
三、课程实施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TAISHAN POLYTECHNIC
第四环节设计(互动交流)
结合自身情况谈谈大学生应如何 坚持科学发展观?
23
三、课程实施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TAISHAN POLYTECHNIC
【课程作用】
本课程着重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思想道政治素质和中国化马克思主 义理论素养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想信念。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 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地位】
本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相衔接,在对大学生进行道 德法律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培 养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合格毕业生的 核心课程。
第五环节设计(总结提升)
1、转变观念,坚持德、智、体、美、劳和 心理、情感的全面协调发展。
2、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向千名环境友好使 者学习,从身边的小时做起。不用一次性 筷子,随手关灯、管水龙头、不浪费粮食
、自备购物袋、少开车、用无磷洗衣粉、不 吸烟、回收废电池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件(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件(一)

第四是将“三大成就”与高举 旗帜一起作为我们党今后需要坚 持“中国特色”的四个主要内涵 而首次明确。 第五是明确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 治体制改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
一个 基本结论
胡总书记讲话中指出,回顾90 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 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 在党。 • 第一句话是,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 党。 第二句话是,今后继续办好中国 的事,关键还在党。
• 《共产党宣言》“这部 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 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 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 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 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 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 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 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 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 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 理论。”
•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 理,而是为真理的发展开 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
•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 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 克思主义。列宁把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时代 特征及俄国的具体实际 相结合,创造性地分析 和解决了帝国主义和无 产阶级革命时代提出的 一系列新课题,从而大 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 一个新的阶段——列宁 主义阶段。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并成为 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的呢?这与近代 以来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密切相关,是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 必然选择,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正确选择。
• 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 出路,先进的中国人 历尽千辛万苦,向西 方国家寻求真理。 “洪秀全、康有为 、严复、孙中山,代 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 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 理的一派人物。” ——毛泽 东
2、十八大精神解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

-
建设与改造 同时并举
工业化与改造 紧密结合
解放生产力 与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 展生产力有机统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 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 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 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 展。 其实质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变所 有制的问题。
❖ (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 题;(前三条)
❖ (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提出了中国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第四、五条)
❖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 因素的问题。(后五条)
-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 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 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结构图
总路线
工业化 三大改造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
马恩
列宁的 分化说
斯大林
要通过合作 占有和生产 来改变私人 占有和生产 的小农经济
农业经济商品 化使生产者趋 于分化,成为 无产者。要实 现农村转型, 就要组织农民 进入集体农庄 或生产合作社
超越生产 力发展水 平,不顾 现实,强 制推行农 业合作化
-
❖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分 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
❖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 决的方法也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PPT课件

一、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的确 立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对“实事求是”作了辩 证唯物主义的解释: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 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 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 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 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 们的行动的向导。
一、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的确 立
2.民主革命时期实事求是思想的表现 国民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和社会各阶级状况,提出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思想。
2)把调查研究的重点转向农村,转向农民问题,逐步确立了农民 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的思想。
一、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的确 立
▪ 3)1961年,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这个 会议确定1961年进行整风整社,检查和纠正1958年 以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浮 夸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风、强迫命令风等违反 实事求是的“五风”。在中央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八 届九中全会讨论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以调整为重点,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 衡、全面恢复与发展;以农轻重为次序,提出先安排 吃饭问题,后搞基本建设的思想,经济建设速度不能 过高,要求不能过急,波浪式地向前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1、邓小平对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 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主题报告。邓小平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并把它同解放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了实 事求是思想路线。 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和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 毛泽东思想,才能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 误理论和实践,才能平反千百万冤假错案,才能把党 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才能实行改 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意义
第一,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和实践的 第一, 创新; 创新; 第二,是对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第二,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成果的精炼和有 效整合; 效整合; 第三,标志着一个总结历史、概括当代、 第三,标志着一个总结历史、概括当代、指 导未来的理论新体系的形成; 导未来的理论新体系的形成; 第四, 第四,是我党对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系的又一历史性贡献。 系的又一历史性贡献。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 括毛泽东思想? 括毛泽东思想?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科学内涵? 科学内涵?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 何在? 何在?
一、如何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
1.这个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 这个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东思想, 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 和心血。在当代中国, 和心血。在当代中国,坚持这个体系就是 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这个体系,是一个指导思想、指导方针、 2.这个体系,是一个指导思想、指导方针、 这个体系 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指导方法的理论体系
二、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要关于近现代中国与当代中国的时限--毛泽东 时限-1.要关于近现代中国与当代中国的时限--毛泽东 思想不属于“当代中国” 思想不属于“当代中国”这一历史时段理论 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创新 创新理论的 2.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创新理论的 内涵— 内涵—毛泽东思想是基础理论 3.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 源—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理 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教材(PPT48页).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教材(PPT48页).ppt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历史剥夺了中国走上独立的资本 主义道路的机遇
洪 秀 全
康 有 为
梁 启 超
孙 中 山
君主立宪
历史造就了中国共产党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长期革 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 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 2.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根本保证。
政党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利益 的,即政党具有阶级性;
二是政党的目标是执掌或参与国家政 权以实现其纲领的,即政党具有政权 属性。
一、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 1.何谓政党? •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一、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
的领导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
善党的领导
我们深刻认识到,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 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 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 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 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 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 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 远拥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 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 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 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 1.何谓政党? •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 3.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百姓的事情比天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课件

(2)内涵: ①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3)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数字看赣州
/gzxwlb/201211/11/cms56265article.shtml
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2011–2015年)
主题:科学发展 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理念: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
(3)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 政之基、力量之源。
十八大- 胡锦涛: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2).flv
3、科学发展观
(1)主题: 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
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②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改 革开放的历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杨善洲.avi
杨善洲的事例让我们看到了广 大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 践中,不图名利,艰苦奋斗,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身影,体现了共 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想一想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从 几十个人发展成为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 成为领导着13亿人口的中国执政党? 并引 领着我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 幸福,共创中国梦?
(4)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变化

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当代中国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败兴衰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丰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立,并经过第三代、新一代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与发展特色理论的提出阶段(1978年至1982年)形成理论轮廓阶段(1982年至1987年)形成理论体系阶段(1988年至1992年)概括为邓小平理论(1992年至1997年)“三个代表”重要思形成时期,科学发展观形成时期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1.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社会主义对外战略理论;“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等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着眼于回答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做出的重大战略思考。

3.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总结中国发展的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基本路线;构建和谐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四、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与中国发展所处时代、国情、历史相结合的产物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将包含今后的创新理论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倡导的是走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关于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对所谓“中国模式”的回应)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关键;2.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基础(中国是发展中国家);3.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结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4.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根本目标;5.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不走历史上大国崛起时对外扩张的侵略之路;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创立(一)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长期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得出的科学结论首先从理论层次上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创立,这是清楚的。

其次从现实层次上讲,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过去一段时间并没有搞清楚。

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过程中,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主要考虑使用了两种方法第一是排除法。

通过对中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反思,他讲了许多“不是社会主义”。

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级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等等第二是创新法。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不拘泥于本本,大胆创新的结果。

邓小平指出: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与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孕育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没有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但已经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说明已经在反思社会主义本质了第二阶段,形成阶段(80年代初期到末期)社会主义是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1980年5月会见杜尔时讲)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搞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1985年8月会见尼雷尔时讲)有些人满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

……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1987年2月会见邦戈时)第三阶段,成熟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概念。

1990年12月邓小平与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992年南巡讲话时最终提出了准确的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第一层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和根本途径。

(从生产力的角度)第二层次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确保社会主义主义的方向,为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第三层次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新概括的特点(一)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中,视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点,这是新概括的第一个特点。

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反映了时代精神;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二)把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明确地引入社会主义范畴,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是新概括的第二个特点。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中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

”“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是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基本内容的辩证统一是新概括的第三个特点。

1、本质论揭示了社会主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党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2、本质论说明了社会主义是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的统一。

3、本质论表明社会主义是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的统一。

(四)本质论的第四个特点是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新概括连续使用了“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五个动词,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运动过程。

四、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第一,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从根本上帮助人们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第二,从直接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了绿灯。

第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又一次新突破。

第三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及其历史经验教训1、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观点;2、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并提出过“完全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等概念;3、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观点,其理论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4、赫鲁晓夫及其以后苏联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观点;5、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时期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观点,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经验教训:1、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2、被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所陶醉;3、没有搞清楚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4、思想上的小资产阶级急躁冒进思想的深刻影响,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缺乏认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过程——1979年叶剑英的讲话;——1980年邓小平的讲话;——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1982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报告;——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1987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正式提出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依据及理论意义(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不成熟阶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一切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经的历史阶段,而是特指我国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历史阶段。

理解初级阶段的含义,必须划清三个界限1、要划清与资本主义的界限;2、要划清与过渡时期的界限;3、要划清与马克思所提出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界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依据1、发展起点水平低;2、商品经济不发达;3、生产力不发达。

(三)理论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2、中国制定各方面政策的依据;3、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4、回答了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近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矛盾及任务(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概括为以下九个方面)1、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2、是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3、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4、是由文盲半文盲占人口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5、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6、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是通过改革与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8、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