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生前显赫,死后被清算的权贵们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上十大名臣的悲惨结局

中国古代史上十大名臣的悲惨结局

中国古代史上十大名臣的悲惨结局商鞅:为强秦奠基却惨遭五马分尸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

这是一个仅仅29岁的年轻人。

然而发布“求贤令”的秦孝公比他还年轻,22岁,刚刚登基为王。

这对君臣的相遇,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变法时代,史称“商鞅变法”。

秦国通过变法使国力跃于各国之首,商鞅功不可没。

但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了许多残酷之刑,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

秦孝公死后,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告发他“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施以“车裂”之刑(即五马分尸)。

一代名臣为强秦奠基,竟落得如此下场!商鞅的悲剧充满了历史的浓重感和宿命感。

他执掌秦国朝政约20年,秦国大治,这才有了繁华富庶、气势如虹的强秦;才有了始皇帝“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统一大业;才有了历代王朝沿用的秦汉制度、霸道王道并存的治国传统。

而他死于自己制定的法律下,也是以生命维护了变法的尊严。

1000多年后,又一位走在时代风口浪尖的改革家王安石,感叹商君一生,泪湿衣衫,挥笔写下七绝诗句: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李斯:辅助秦王横扫天下竟被腰斩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

李斯受赢政的重用,制定了蚕食、各个击破六国的策略和部署,并努力组织实施,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先后灭了六国。

一统六国有秦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功劳,但最高统帅的赢政采用作为谋士李斯的政策更是功不可没。

建立了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之后,李斯坐上丞相的位置,同时也走向了事业的顶峰。

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实践着法家思想。

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古代权贵远离政坛的例子

古代权贵远离政坛的例子

古代权贵远离政坛的例子古代权贵离开政坛的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他们或是主动放弃权力,或是被迫离开政治舞台。

以下是十个具体的例子:1. 诸葛亮诸葛亮是东汉末年蜀国的丞相,被誉为“卧龙先生”。

他才华横溢,治理一方有道。

然而,在刘备去世后,他决定将政权交给刘备的儿子刘禅,并隐居于成都的草庐中,不再干涉政治事务。

他以“隐居韬光养晦”的方式,避免了权力争斗,专心致志地著述、研究和治病救人。

2.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官员。

尽管孔子渴望能在政治上实施他的理念,但他的思想和行为与当时的政治氛围格格不入,导致了他一生都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最后,他选择离开鲁国,四处游历,传授他的学说,并将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致力于培养学生。

3. 李斯李斯是秦朝的重要政治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被任命为宰相。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斯逐渐对秦始皇的专制统治感到不满,他认为秦始皇过度集权,导致国家政治不稳定。

最终,他选择辞去宰相职务,并且在秦朝统治期间隐居了数年。

4. 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势力强大,掌握了中央政权。

然而,曹操并不想成为皇帝,他一直尊奉汉朝的皇帝刘备,而不是自己篡位。

曹操在临终前,将政权交给自己的儿子曹丕,并要求曹丕尊奉刘备为正统皇帝。

曹操的这一举动表明他希望远离政坛,避免权力的诱惑。

5. 杜牧杜牧是唐朝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唐玄宗朝担任过要职,但他对政治的失望和对文学的热爱逐渐使他远离政坛。

在一次被贬谪的经历后,杜牧选择放弃官职,回到故乡,过上了隐居生活。

他以诗词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对社会的思考,成为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6. 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画家,他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杰出的文化名人之一。

然而,由于他的坦率和批评性的言论,苏轼多次遭到贬谪和监禁。

最终,他在政治上彻底失败后,选择隐居于江西的黄州,过上了田园般的生活,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中国历史上死后比生前还要出名的八个人

中国历史上死后比生前还要出名的八个人

中国历史上死后比生前还要出名的八个人孙武孙武生前并不算很出名,因为齐国内乱来到吴国,在伍子胥的推荐下担任吴国将领,带领吴兵攻入楚国都城郢。

伍子胥死后,孙武隐居民间完善兵法,至死也没有离开吴国。

孙武死后,《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历代军事家所推崇,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孙武因此被称为“兵圣”。

孔子孔子年轻的时候已经被称作“圣人”,但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其治国的思想理念却很难被认同,老年回到鲁国也不受待见,孔子只能继续从事教育和整理文献的工作。

秦国依靠法家思想完成统一,可以说儒家在百家争鸣中落选了。

但儒家并没有就此止步,孔子的思想在孟子的手中得到继承和发扬,在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现在已经成为汉文化的代表人物。

蔡伦蔡伦祖上是铁匠世家,少年时很有才学,入宫后进入掖庭当差,后来被提升为出入皇宫、传递诏令的黄门宦官。

曾帮助汉和帝扳倒窦太后亲政,蔡伦因此兼任尚方令,在此期间改进了造纸术。

汉和帝对此非常赞许,并下令推广蔡伦的造纸术。

汉安帝继位后,蔡伦因参与迫害安帝祖母宋贵人服毒而死。

蔡伦死后,造纸术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关羽关羽在世时是很有名的,毕竟是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的男人,但关羽最后败走麦城、丢失荆州,也葬送了蜀汉的国运。

关羽死后逐渐被神话,清朝时被封作“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现在被很多行业视为祖师爷。

据说乾隆之前岳飞在民间最受推崇,因为岳飞抗金,所以改成了关羽。

玄奘玄奘是唐朝著名的高僧,在贞观年间一个人西行五万多里,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

玄奘长期翻译佛经,并著《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介绍了途径110多个国家的山川地理、生活习俗。

玄奘在当时已经很出名,受到皇帝的接见,不过玄奘取经并没有收徒弟,而且没有通关文牒,基本上全程偷渡,现在大家都知道玄奘是因为《西游记》里的唐僧。

清朝灭亡后,那些满族勋贵的结局如何?

清朝灭亡后,那些满族勋贵的结局如何?

清朝灭亡后,那些满族勋贵的结局如何?平心而论,晚清时期的满族勋贵们相比于嘉道时期要优秀很多。

由于受到汉臣的威胁,加之国门洞开,危亡与机会并存,他们大多经世致用,开眼世界,能力非凡。

但清朝的衰亡如大厦将倾,非独木所能支撑。

在历史潮流面前,他们留给世人的也只能是一个落寞的背影。

那么在清朝灭亡后,这些满族勋贵们的结局如何呢?且听达摩君为您一一道来。

爱新觉罗·溥仪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清朝末代皇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1912年2月12日退位,享民国皇室优待,仍居紫禁城。

1917年6月14日张勋复辟,曾短暂登上皇位,11天后再次退位。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1925年起移居天津静园。

1932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溥仪担任执政。

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溥仪改称皇帝,改元“康德”,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溥仪颁布退位诏书,随后在苏联被监禁5年,期间曾作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950年被移交给中国政府,1959年获得特赦,1967年因病在北京去世。

爱新觉罗·奕劻爱新觉罗·奕劻(1838—1917),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曾孙,庆僖亲王爱新觉罗·永璘之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爱新觉罗·绵性长子,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

1872年加郡王衔,任御前大臣。

1884年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封庆郡王。

1894年被慈禧封为庆亲王,1898年成为铁帽子王。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奕劻受命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903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总理外务部。

1911年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奕劻任内阁总理大臣。

清朝灭亡后,奕劻迁居天津。

1917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复出,奕劻让出首相职位改任弼德院总裁。

家风败坏的古代豪门

家风败坏的古代豪门

家风败坏的古代豪门在古代社会中,处于豪门大族的人们,经常被视为是道德、礼仪以及文化的代表。

这种家族的高规格和高标准往往是被视为常态,同时也是被广泛接受的。

然而,即使是在这些时代最为尊贵的家族中,也有着家风败坏的情况。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家风败坏严重的古代豪门。

1. 曹魏的曹丕家族曹丕是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他所处的家族都是高级官僚和凯旋将军。

在曹丕的兄弟曹植以及儿子曹睿的领导之下,曹魏政府的规模不断扩大。

但在曹植这种放纵、荒淫成性的个体压力下,家风却在很大程度上开始走向衰败。

2. 明朝的董家董维和董宗建是明朝著名的将领。

他们的祖先来自蒙古,后来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开拓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董家在政府内的地位越来越高,并且成为了文化、工商业以及官方交通的领导者。

但是,随着董家逐渐繁荣,其家族的道德规范却越来越松散。

董家的名声在清朝时期开始渐渐败落,人们将董家看作是淫荡、权贵争斗以及贪污腐败的代表。

董家的继承人们中,出现了一些不道德的人物,这些人往往利用董家的财富和名气来牟取个人利益和权力。

在清朝后期,董家被全社会视为是已经毁掉的豪门。

3. 黄巢军的王家王家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贵族。

王家早期是唐玄宗朝代的重要贵族,成员们都排名在当时的封爵名单中。

王家与其他豪门家族比较起来,其家风一直都相对清廉。

但是,在王仁裕的领导下,这个家族的道德水平迅速下滑。

王仁裕是一名军事指挥,他被黄巢之乱后的一名造反领袖所招募,并率领自己不断扩大规模的私军。

王仁裕开创了一个新的军阀政权,他的私人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特别是对于女性的貌似放荡。

这种行为渐渐地蔓延到他的家族中去,王家对于妇女的态度以及对财富的疯狂追求成了人们所关注的事情。

最终,这个家族的声誉败坏了,王家的家族命运依然是个谜。

总之,古代豪门虽然有着令人羡慕的荣耀与荣誉,但是这种威望也有可能会妨碍家庭的道德健康,导致家庭的退化。

这些家族的败落也反映出了一个时间的文化与社会现实的严峻挑战。

古代权贵远离政坛的例子

古代权贵远离政坛的例子

古代权贵远离政坛的例子一、曹操:晋朝时期的权臣曹操,他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晚年的曹操逐渐远离政坛,转而致力于文学创作和音乐艺术。

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短歌行》、《龟虽寿》等,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二、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曾经是朝廷的官员,但由于政治腐败和宦官的干涉,使得他对政治感到失望和绝望。

于是,他选择辞官远离政坛,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创作中。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三、文天祥:元代抗元英雄文天祥,在政治上一直秉持忠诚的态度,但由于与元朝政权的矛盾不可调和,最终被贬谪到南方岭南地区。

在岭南期间,文天祥远离政坛,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

他创作了许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诗篇,如《过零丁洋》、《正气歌》等,成为了岭南文学的代表人物。

四、杨贵妃:唐代宫廷美女杨贵妃,她虽然是唐玄宗的宠妃,但由于朝政腐败和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得她对政治感到失望和绝望。

于是,她选择远离政坛,沉迷于音乐舞蹈的艺术创作。

她擅长演唱和舞蹈,为唐代的文艺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范仲淹:北宋时期的政治家范仲淹,曾经是宰相,但由于政治腐败和外敌入侵的压力,使得他选择辞官远离政坛。

范仲淹远离政治后,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

他的诗作如《岳阳楼记》、《祭黄公维》等,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六、李清照: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经是宋理宗的宠妃,但由于政治斗争和宫廷纷争,使得她选择远离政坛,专心于词作创作。

李清照的词作充满了对爱情的痴迷和对生活的感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七、林则徐:清代政治家林则徐,在政治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由于朝廷的腐败和对外侵略的压力,使得他决定远离政坛,投身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林则徐主持修订了《广州府志》,并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后来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八、陆游:南宋时期的文学家陆游,曾经是官员,但由于朝廷的腐败和外族的侵略,使得他选择远离政坛,投身于文学创作。

历史趣谈:清王朝倒台后十几位显贵王爷们后来都去哪了

历史趣谈:清王朝倒台后十几位显贵王爷们后来都去哪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王朝倒台后十几位显贵王爷们后来都去哪了
导语: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最后一个皇帝是溥仪,溥仪逊位后在东北折腾了一阵,解放后成了普通的吃瓜群众。

清朝倒台后,曾经人前显贵的十几位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最后一个皇帝是溥仪,溥仪逊位后在东北折腾了一阵,解放后成了普通的吃瓜群众。

清朝倒台后,曾经人前显贵的十几位王爷们后来都怎么样了,我们来看看几位!
睿亲王:卖完祖屋挖祖坟
清朝灭亡后睿亲王魁斌每过几年就死了,都不到五十岁,从此他的两个儿子继承了父亲的所有财产。

但是这两个儿子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短短几年间,就把家里的财产败完了。

没钱了怎么办?家里还有古董啊,王公贵族家谁家没几十件名贵古董,可是清末民初的时候可谓是王公贵族大衰落的时候,满大街的王公贵族都在摆摊卖家里面那点宝贝,自然是卖不出好价格。

即使是卖不出价,这两个败家小子还是把家里值钱的物件卖了一空,但是很快卖古董的钱也被挥霍一空。

怎么办?卖房子呗!于是这俩兄弟又把京城一千多间房产卖了一空,这要是不卖搁到现在,财富也堪比王健林了。

不出我们所料,卖房子的钱又花完了,这下俩兄弟算是走投无路了,居然还打起了盗墓的主意,别人家的墓不敢挖怎么办?挖自己家的!想把祖宗墓室里面那些宝贝倒腾出来再卖个好价钱,不料被人发现了。

坐了七年牢出来以后出来每两年就不在了,这睿亲王家算是败了。

裕亲王:祖屋下面有白银,却没拿到自己手里
裕亲王也走了睿亲王卖房子的老路,可是这裕亲王不同于睿亲王,他的祖辈是康熙的二哥,祖上有钱的很,他把房子卖给别人后却不知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权臣最后都有怎样的结局

历史上权臣最后都有怎样的结局

历史上权臣最后都有怎样的结局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权臣,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取得国家权力,执掌朝政。

然而,大多数权臣的结局都是不尽如人意的,甚至有些权臣最终遭到惨烈的失败和悲惨的下场。

接下来,我会就一些著名的权臣及其结局进行简要的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宰相、改革家和文学家,在当时的政坛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他曾经颁布了一系列以“新法”为特征的改革政策,试图彻底改变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

然而,王安石的盛衰轨迹也是一个反转的故事。

在他改革初期,王安石斗志昂扬,生龙活虎;但改革越推越深入,遭受的阻力和攻击也越来越大,直至最后被赶出朝廷,贬职流放,风光不再。

李绅李绅是唐代中期的一名大官僚,他因守卫长安,抵御安史之乱而赢得其声名。

但是,李绅在唐宪宗时期当上了中书令,掌握国家大权,并设计铲除了一大批异己,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最终,李绅被举报罢官、流放山南,辉煌事业惨遭终结。

魏忠贤魏忠贤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名宦官,在万历年间执政25年,享有极高的权力和地位。

他专权作恶,迫害大臣,指定太子等谋杀和篡逆罪名造成混乱。

然而,魏忠贤在万历帝去世后陷入了冷宫,最终被处刑,结束了他的荒诞之旅。

吕布吕布是三国时期著名将领,曾经受到曹操重用,但由于私欲极大、背离忠诚,导致与曹操决裂并沦为袁绍部下。

虽然战绩辉煌,但因为无法遵循上级命令,最终被关在曹营后,昔日能容忍谋士却不能容忍大将的曹操斩杀了他。

可以看出,权臣们的结局多以失败、死亡和悲惨告终。

虽然权臣一时的权力和地位是显赫的,但这些权势背后往往有着严重的弊端,如腐败、专制、私欲等等。

此外,当他们与皇帝意见相左、失去主张时,利益之争也常常导致他们的下场不幸。

总而言之,历史上的权臣们最终都有各自的结局,这启示我们认真思考国家与个人的关系,理性看待权力、财富和名誉所带来的影响,更好地建设一个公正、法治的社会。

清朝六大权臣

清朝六大权臣

清朝六大权臣清朝是我国历史上君主权力最大的朝代,但是也出现了不少权臣,有哪些权臣呢?鳌拜,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

以战功封公爵。

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

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赫舍里·索额图(1636年-1703年),号愚庵,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孝诚仁皇后叔父。

清代康熙年间权臣,世袭一等公。

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生于盛京。

康熙八年(1669年)至康熙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

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信任。

平定三藩时,赞画图谋,颇有功劳。

康熙中期,代表满清朝廷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征谋反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

后期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

明珠,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和珅,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

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

古代十大超级富豪

古代十大超级富豪

古代十大超级富豪1、刘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亚洲华尔街日报》列为世界级富翁。

刘瑾(1451—1510),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从此改姓刘。

弘治年间犯罪赦免后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宠爱,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

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

刘瑾被捕后,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

他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其收受贿赂所得据说合为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白银,而李自成打进北京时收缴崇祯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仅为白银20万公斤,此人不选,是无天理。

2、和珅:清代乾隆时大贪官,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

和珅(1750~1799年),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

他祖上是今辽宁清原县人,清初随清帝入关,住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

和珅做官期间平步青云,官至宰辅,控制朝政长达20余年。

他在职期间,擅权纳贿,贪赃枉法,网罗亲信,迫害异己,祸国害民。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嘉庆皇帝念其为父皇宠臣,遂令其自杀,和珅死时49岁。

和珅的家产归入皇家。

所以当时有人讽谕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3、宋子文:《亚洲华尔街日报》列为世界级富翁。

宋子文出生于上海,早年毕业上海圣约翰大学。

后去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继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

1925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

1928——1930年间通过谈判收回关税自主权,使中国有权确定关税税率和监督税收。

1942年担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后曾与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签订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次年与外国谈判收回各国在华的治外法权。

1945年出席联合国大会任中国首席代表,同年6月去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1945年8月14日签订不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史上十大富豪有多富,有人被凌迟处死,有人急流勇退

史上十大富豪有多富,有人被凌迟处死,有人急流勇退

史上十大富豪有多富,有人被凌迟处死,有人急流勇退1. 刘瑾:明代大官宦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曾将明朝太监刘瑾列入过去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名单。

至于他的财产,据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所载,刘瑾被抄家时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余两。

其它珍宝细软无法统计。

并开创了“罚款”先河,被后人发扬光大!刘瑾伏诛,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恶贯满盈的明朝太监刘瑾,被判凌迟3357刀,分三天割完:刽子手先从其胸脯割10刀,然后对着他大声吆喝,怕他昏过去,等醒过来,再割10刀,如此反复.第二天,刘瑾熬不住气绝身亡.第三天继续割尸,直到割足3357刀。

2. 和珅:清代大贪官和绅被抄家产清单: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赤金60000两,纯金,大金元宝100个,1000两一个,100个,多少,十万两;小银元宝56600个,100两一个,566万两。

银锭900万个,洋钱58000元,制钱150万文,铜钱,150万文。

吉林人参600余斤;玉如意1200余柄,珍珠手串230串,桂圆那么大的珍珠,10粒,大红宝石10块,大蓝宝石40块,银碗40桌,珊瑚树11支,每支都一米以上高,纱缎绸罗,绫罗绸缎,做衣服的料子,一共有14300匹,毛呢哔叽20000板,狐皮550张貂皮850张,其他的皮又各种粗细皮56000张,铜器和锡器361000件,名贵瓷器10万件。

镂金八宝炕床24座,西洋钟460座,四季好衣服7000件(貂皮男衣713件,貂皮女衣650余件,杂皮男衣860件,杂皮女衣437件,锦夹单纱女衣3118件,锦夹单纱男衣3808件,貂帽54顶,貂蟒袍37件,貂褂短罩48件,貂靴124双)。

家人606名,妇女600名。

当铺75座,估银3000万。

银号42座,估银40万。

古玩店13座,估银30万。

玉器库2间。

估银7000万。

绸缎库4间,估银80万。

瓷器库2间,估银1万。

梨木紫檀家具组合6件。

权力斗争如战场,不死不休,细数有哪些死在权力之下的大官

权力斗争如战场,不死不休,细数有哪些死在权力之下的大官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漫长历史的国家,其实脱离封建制度才一百年不到,而在一九二一之前,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封建的制度使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还是军事,只要掌握了其中的一点,便很难有人甘心放手,放弃去获取更多,那些诗文中的不为名利所折腰的毕竟是少数,古往今来多少的诗人怅然挥笔都是因为自己的仕途受到了打击,更有的人,身处政治的漩涡无法自拔,最终惨死在权力之下。

今天,就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汲汲功与名的人中到底都有那几位。

第一位我们要说道商鞅,他本名卫鞅,是卫国的一位贵族,但是卫国在英豪遍地狼烟四起的战国初期就消失了,所以卫鞅不得不出门寻求自己生命的转机,他起初投奔的是魏国,当时魏国还有一点三晋之长得风采,卫鞅寻思这是一个能够帮助自己建立伟大政绩的地方,谁知魏国认可他的人说不上话,说得上话的魏王不认可他。

所以他跑去了魏国的隔壁,当时的秦国是孝公时期,孝公是一个很有抱负的君主,想要复兴秦,卫鞅在秦国一下子就受到了重用,从一介客卿到右庶长,从右庶长到大上造再到封侯商地,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

商鞅确实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他为强秦的形成,为虎狼之师奠定了物质和精神的基础。

但是,商鞅手里头的权力太大了,大大的侵犯了秦旧的贵族的利益。

同时,他还为了使自己的法律能够大范围的在全国推广,在贵族之间得到威信,他还在惠文王是太子的时候惩治了犯了法的太子的老师和儿子,所以在孝公去世后,商鞅迅速的被秦朝的大王和贵族们一起陷害了,起初他还想再挣扎一下跑去了隔壁的魏国,谁知,魏国还记恨着商鞅之前怂恿孝公攻打自己的国家,并且靠着骗术害死了他们的公子的事情,所以把商鞅撵走了,不久商鞅就被捉住,他自己被五马分尸不说,家人也是一个不留被全部杀死了。

吕不韦,一谈起吕不韦,稍微读过史记的人不免会心一笑,他牵扯着千古一帝最隐晦的那一段出身的故事,但是,吕不韦也是一位死于权力纠纷的人,不同于前面我们所谈到的商鞅,商君那是根本没得选择放弃,吕不韦是有选择的机会,我们来看一下。

中国历史罪人排行20名

中国历史罪人排行20名

中国历史人物
由于中国历史人物众多,评判标准也各不相同,因此无法给出准确的20位罪人的排名。

而且,对于某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可能会因为不同的观点和立场而有所不同。

不过,以下是一些在中国历史上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负面影响:
1.秦桧(南宋末期权臣)
2.魏忠贤(明朝宦官)
3.慈禧太后(清朝末代皇帝的母亲)
4.袁世凯(清朝末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5.汪精卫(中国头号大汉奸)
6.蒋介石(近代中国著名政治及军事人物
7.赵高:秦朝时期的宦官,专权误国,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8.董卓:东汉末年的权臣,残暴荒淫,引发了东汉末年的大动乱。

9.黄皓:三国时期蜀汉的宦官,祸国殃民,导致蜀汉朝政腐败。

10.李林甫:唐朝时期的奸相,专权误国,引发了安史之乱。

11.严嵩:明朝时期的权臣,贪污腐败,导致明朝政治混乱。

12.魏忠贤:明朝末年的宦官,专权误国,导致明朝政治腐败。

13.和珅:清朝乾隆时期的宠臣,贪污腐败,导致清朝财政困难。

14.张学良:近代中国著名的军阀,发动西安事变,引发了国共十年内战。

以上人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他们的罪行和影响也不尽相同。

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20位罪人的排名。

古代权贵远离政坛的例子(一)

古代权贵远离政坛的例子(一)

古代权贵远离政坛的例子(一)古代权贵远离政坛在古代社会中,权贵是指地位显赫、拥有巨大财富和政治影响力的人物。

然而,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种普遍现象,即一些权贵选择远离政坛,不参与具体政务。

下面是一些例子,说明古代权贵远离政坛的原因。

1. 非官即贵的传统在古代中国,官员的身份地位是与社会地位紧密相连的。

权贵阶层通常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财富,因此他们并不迫切需要通过担任官职来实现自身利益。

相反,他们更喜欢通过其他途径来保护和扩展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

2. 政务繁忙与权力腐败担任政府职务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

权贵们可能希望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具挑战性和有策略性的活动中,而不仅仅是管理政务。

此外,权力腐败也是一个导致权贵远离政坛的因素。

他们担心涉险太深或被卷入腐败风波,因此选择远离政府职务。

3. 贵族分家与世袭制度一些权贵家族实行世袭制度,即权力和地位从一代传承到下一代。

因此,权贵主要关注如何维护家族的财富和地位,而不是担任具体的政府职务。

这种贵族分家和世袭制度也有助于保持家族的政治影响力,并通过其他方式控制政府。

4. 文化和学术追求一些权贵追求文化和学术的兴趣,而非政治职务。

他们可能投资于艺术、文化机构或学术研究,以展示自身的品味和才华。

不担任具体政府职务使他们更自由地追求这些兴趣,并展示其在文化和学术领域的权威性。

总之,古代权贵选择远离政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非官即贵的传统、政务繁忙与权力腐败、贵族分家与世袭制度,以及文化和学术追求,都是导致他们选择远离政府职务的重要因素。

这种选择使得权贵能够更加自由地保持和扩展自己的权力和财富。

5. 维护家族利益和荣誉一些权贵远离政坛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家族的利益和荣誉。

通过不参与政治职务,他们可以更专注于家族事务的管理和发展,确保家族的财富和地位得到长久的保持。

此外,一些权贵家族还注重维护家族的声誉和形象,而政治职务往往伴随着争议和批评。

因此,远离政坛可以减少对家族的负面影响和声誉风险。

清王朝前期五位权倾一时的大臣,仅一人得以善终

清王朝前期五位权倾一时的大臣,仅一人得以善终

清王朝前期五位权倾⼀时的⼤⾂,仅⼀⼈得以善终打开⽹易新闻查看更多精彩图⽚ >清朝是中国历史最后⼀个封建王朝,享国⼆百六⼗七年。

在中国历史上,兔死狗烹的例⼦⽐⽐皆是,清王朝也不例外。

“功⾼不赏,唯有赏死”是历代封建王朝惯例,虽然说有些功⾂⾝死覆灭是咎由⾃取,但在⼀定程度上他们都是为了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的牺牲品。

鳌拜曾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

顺治去世后,鳌拜为辅政四⼤⾂之⼀,荣宠⼀时。

晚年的鳌拜本可善终,但他却擅权⾃重,被⾰职抄家,最后⾝死禁所。

于成龙被康熙誉为“天下第⼀廉吏”,⼤器晚成,从知县⼀直做到督抚⼤员。

于成龙为官清廉,不徇私情,因此晚年遭弹劾。

他是清代⾸屈⼀指的清官,堪与宋之包拯、明之海瑞媲美。

因纳兰性德享誉⽂坛,常被指为《红楼梦》中“贾宝⽟”的原型,那么明珠似乎就是“贾政”了。

他是康熙时期的重要的⼤⾂,权倾朝野,⼈以“相国”荣称。

明珠利⽤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后来被康熙罢相。

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为雍正上位⽴下了汗马功劳。

雍正即位后隆科多飞黄腾达、显赫⼀时,擅权结党,最终为雍正所猜忌,屡遭打击,直⾄被圈禁⽽死。

其实隆科多并不是⼀⽆是处,他曾态度坚决地要求俄国归还侵占的⼤⽚蒙古⼟地,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年羹尧曾屡⽴战功、威震西陲,满朝⽂武⽆不服其神勇,同时也得到雍正帝的特殊宠遇。

后来他⾃恃功⾼,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最终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罪92条,赐⾃尽雍正降⽣时每⽇哭闹油⽶不进,官员寻得⼀农妇问题马上解决【秘闻】乾隆⽣母可能是《红楼梦》的“林黛⽟”他有拥⽴之功,皇帝叫他舅舅,九⼦夺嫡之中为何⼒挺雍正?。

古代商人被清盘的故事

古代商人被清盘的故事

古代商人被清盘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古代商人名叫王大宝,他是当地炙手可热的商业巨头。

然而,由于他贪心不足,经营不善,最终遭遇了清盘的命运。

王大宝借高利贷做生意,欠下了巨额债务,最终无法还清。

他的店铺被法庭查封,所有财产被清算,最终他身败名裂,名誉扫地。

这个古代商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做生意要脚踏实地,莫贪心不足。

要勤俭节约,远离高利贷,避免沦为债务的奴隶。

商人要诚信经营,勤奋努力,才能确保事业兴旺,避免走向失败的深渊。

愿我们都能吸取这个故事的教训,成为真正成功的商人。

盘点历史上生前显赫,死后被清算的权贵们

盘点历史上生前显赫,死后被清算的权贵们

对历史人物来说,生前享尽荣华,死后惨遭清算,不再少数,个人的是和非,还可以个千古议论下去,死,对死者来说,是结束。

但对不一般的死者来说,就未必是结束。

下面带来几例那些历史上生前显赫,死后被清算的权贵们,仅作谈资。

1:明朝中兴的功臣张居正:生前享尽荣华,死后惨遭清算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强人,因为事实上只有他孤家寡人一个,以君临天下的态势,没有同志,没有智囊,没有襄助,没有可依赖的班子,没有可使用的人马,甚至没有一个得心应手的秘书,只用了短短十年功夫,把整个中国捣腾一个够,实现了他所厘定的改革宏图。

这种孜孜不息,挺然为之,披荆斩棘,杀出一条生路来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后人钦敬的。

他的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

其主事时声显赫,炙手可热,圣眷优渥,无与伦比,但隆葬归天之际,即遭人非议之时,结果家产尽抄,爵封皆夺,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

他生前身后毁誉之悬殊,足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令后人扼腕叹息。

万历首辅明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丞相,设内阁,其职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厅。

首席内阁学士称首辅,1572年(隆庆六年),穆宗崩,年仅十多岁的神宗继位。

高拱因自己口无遮拦触动万历生母李太后神经,加之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对高拱不满向李太后进谗,李太后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

于是,张居正担任了首辅。

万历十年(1582年)病卒,赠上柱国,谥文忠,在过世前十天,万历帝加封为―太师‖,为有明一代唯一一位在生前受封此职之人。

张居正死后,神宗―怆悼辍朝‖,赐给张家搭建丧棚用的孝布五百疋、大米二百担;两宫皇太后也赐给孝布二百疋、大米二百担。

皇上还和同母弟、宗室璐王合赠银子2300两、香油一千斤、香烛一千对、薪柴一万斤……朝廷特许京城设祭坛九座,供官、民吊唁,后来因赴吊的人太多,后来又增设七座祭坛;追封张居正为上柱国、谥文忠,另派在京的四品堂官,以及锦衣卫的执勤人员,参与护送其灵柩归返故乡荆州,并特委司礼太监陈政为整个护丧队伍的总管事:在夏天的烈日下,张居正的灵车及辎重车前后七百余辆,在三千名军卒夫役的推拥下,浩浩荡荡地沿官道向湖广方向缓缓行进;这支队伍前后十余里延绵不绝,沿途路祭的各地百姓更是看不到头。

少年得志的清朝大官,祖上还有钱,最终成为可怜的牺牲品

少年得志的清朝大官,祖上还有钱,最终成为可怜的牺牲品

少年得志的清朝大官,祖上还有钱,最终成为可怜的牺牲品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商业经济发展,形成了一些著名的商业市镇,汉口、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风光一时,号称“四大名镇”。

其中,汉口的繁荣也要归功于这里集聚的一些传统商帮,徽州的徽商便是其中翘楚,甚至有“哪怕你湖北人刁,徽州人要买断汉口的腰”之谚。

明朝末年,汉口曾经有一个叫“叶开泰”的中药铺,其创始人叶天机,祖籍安徽黟县,后家族迁至江苏溧水,再迁至汉口。

“叶开泰”经营得法,自制的各种丸散膏丹名闻远近,后来成了全国著名的药店之一。

到十八世纪初,叶家在汉口、汉阳等地己购置了不少产业。

叶氏家族由医而商,后来又由商而仕,跻身缙绅阶层。

叶氏家族在乾嘉时代出过一个名叫叶继雯的人,此人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授内阁中书。

朝廷进奉文字,大多出其手,由此为大臣阿桂所赏识,大学士王杰、刘墉皆倚重之。

叶开泰药店除了官员的身份之外,叶继雯还是一个知名的藏书家,时人曾有“八万卷过秀水朱,甲乙丙丁无差殊,屋三十间堂台橱,人与书各分区区”的说法。

叶继雯之子叶志诜同样也是一个知名学者和藏书家,贡生出身,嘉庆九年(1804)入翰林院,官国子监典簿,升兵部武选司郎中,后辞官归。

学问渊博,曾追随翁方纲、刘墉等名家,长于金石文字之学。

叶志诜有两个儿子,长子名为叶名澧,道光十七年举人,在官场上并不显赫,但也是一位知名文化学者。

叶志诜的次子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叶名琛,就是那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俘虏,最后客死于加尔各答的两广总督。

与后世史书上勾画出来的颟顸官僚形象不太一样,少年时代的叶名琛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翩翩少年,与叶家颇有往还的朝鲜文臣曾对叶名琛有“琨臣美如玉”的评价,琨臣是叶名琛的字。

叶名琛叶名琛进入仕途可谓是少年得志,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进士,历任陕西兴安知府,山西雁平道,江西盐道,云南按察使,湖南、甘肃、广东布政使,道光二十八年即升为广东巡抚,故而史书上说“叶相以翰林清望,年未四十,超任疆圻,既累著勋绩,膺封拜”。

古代商人被清盘的故事

古代商人被清盘的故事

古代商人被清盘的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代商人被清盘的故事在历史上并不罕见。

在古代社会,商人的地位并不如今天这般尊贵,他们经营生意往往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而清盘则是商人最不愿意听到的一个词,意味着他们的生意失败,财产遭到追缴,甚至被人瞧不起。

相传在古代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中,有一位名叫李春华的富商。

李春华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商业头脑和勤奋的劳动精神,很快就积累了大量财富。

他经营的生意日益兴旺,甚至有了一帮手下和很多客户。

好景不长。

有一天,李春华收到了一封来自官府的文书,要求他清盘所有生意,并上交财产。

李春华大为震惊,他不明白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何要被清盘。

在清盘的过程中,李春华才了解到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他曾多次偷税漏税、欺瞒客户、虚报财产等行为,在官府的调查下逐一揭露了出来。

李春华心慌意乱,只觉得自己的财富就要被一点点剥夺。

最终,李春华被迫清盘所有生意,财产被清算一空。

他的手下纷纷离去,客户也一个个散去,留下的只有一片荒凉和无助。

李春华这才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早已得罪了人,迟早会有一天被追究责任。

李春华深感懊悔和自责,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他开始从头再来,用正直和诚实的态度经营生意,努力弥补过去的遗憾。

他和官府认错悔过,甚至赔偿了部分损失,最终重新站起来,重新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商人被清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商人自身道德和商业道德的缺失。

只有诚实守信,勤勉努力,才能在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永续经营,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以正直诚实的态度经营生意,不为短暂的利益而失去了道德底线,以免落得李春华的下场。

第二篇示例:古代商人被清盘的故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我们今天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明代商人被清盘的故事。

这位商人名叫张文遂,他是明代的一个小商人,经营着一家名为“丰盛商行”的小店铺。

张文遂在当地小有名气,生意也算是不错,但是他对金钱的贪婪却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带来几例那些历史上生前显赫,死后被清算的权贵们,仅作谈资。

1:明朝中兴的功臣张居正:生前享尽荣华,死后惨遭清算
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强人,因为事实上只有他孤家寡人一个,以君临天下的态势,没有同志,没有智囊,没有襄助,没有可依赖的班子,没有可使用的人马,甚至没有一个得心应手的秘书,只用了短短十年功夫,把整个中国捣腾一个够,实现了他所厘定的改革宏图。

这种孜孜不息,挺然为之,披荆斩棘,杀出一条生路来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后人钦敬的。

他的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

其主事时声显赫,炙手可热,圣眷优渥,无与伦比,但隆葬归天之际,即遭人非议之时,结果家产尽抄,爵封皆夺,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

他生前身后毁誉之悬殊,足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令后人扼腕叹息。

万历首辅
明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丞相,设内阁,其职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厅。

首席内阁学士称首辅,1572年(隆庆六年),穆宗崩,年仅十多岁的神宗继位。

高拱因自己口无遮拦触动万历生母李太后神经,加之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对高拱不满
向李太后进谗,李太后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

于是,张居正担任了首辅。

万历十年(1582年)病卒,赠上柱国,谥文忠,在过世前十天,万历帝加封为“太师”,为有明一代唯一一位在生前受封此职之人。

张居正死后,神宗“怆悼辍朝”,赐给张家搭建丧棚用的孝布五百疋、大米二百担;两宫皇太后也赐给孝布二百疋、大米二百担。

皇上还和同母弟、宗室璐王合赠银子2300两、香油一千斤、香烛一千对、薪柴一万斤……朝廷特许京城设祭坛九座,供官、民吊唁,后来因赴吊的人太多,后来又增设七座祭坛;追封张居正为上柱国、谥文忠,另派在京的四品堂官,以及锦衣卫的执勤人员,参与护送其灵柩归返故乡荆州,并特委司礼太监陈政为整个护丧队伍的总管事:在夏天的烈日下,张居正的灵车及辎重车前后七百余辆,在三千名军卒夫役的推拥下,浩浩荡荡地沿官道向湖广方向缓缓行进;这支队伍前后十余里延绵不绝,沿途路祭的各地百姓更是看不到头。

同年十二月,朝政格局却发生了文武百官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重大倾斜——神宗瞅准宫内司礼太监冯保失去了内阁支持的机会,成功地翦除了这个自幼即掖抱陪伴他的“大伴”。

事后,他还故作宽大地假惺惺说道:“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本当显戮。

念系皇考付托,效劳日久,故
从宽着降奉御,发南京新房闲住。

”总算是宽大处理,只是查抄了其家产,并未为难其本人,让冯保到南京赋闲养老去了。

辽王宪火节的生母王氏当即向朝廷进呈《大奸巨恶丛计谋陷亲王、强占钦赐祖寝、霸夺产业、势侵全室疏》,诬陷张居正侵夺辽王府金宝财货,并扬言“金宝万计,悉入居正府”。

一时间,朝野呼应,上下其手,闹得群情汹汹,最终导致神宗决定对尸骨未寒的张居正痛下杀手!
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
万历十二年四月,神宗颁发了查抄荆州张家的诏书,由司礼太监张诚和刑部右侍郎丘橓所主持的抄家之举,把皇帝的翻脸不认人的冷酷无情实施到了极致:他们还没有赶到江陵,就命令地方官登录张府人口,封闭房门,一些老弱妇孺来不及退出,门已封闭,饿死十余人,相传死者“皆为犬所残食而尽”。

在查抄家产中,张、丘更是辎铢必究,大加拷问,穷迫硬索,硬说张居正在家里藏有200万两银子。

其长子张敬修经不起拷掠,屈打成招,指认有30万两银子藏匿于张居正
的亲信曾省吾、王篆、傅作舟等人的家里。

于是,锦衣卫分头赶往上述三家,可抄查出的银子却一共未足10万两。


修实在受不了如此折磨,自杀未遂;敬修羞愤交加,自缢身亡。

临终前,他留下一纸绝命书,真实地记录了张府遭受这场弥天巨祸的惨状:“可怜身名灰灭,骨肉星散,且虑会审之时,
罗纳锻炼,皆不可测……丘侍郎、任抚按,活阎王 你也有父母妻子之念,奉天命而来,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可也,何忍陷人如此酷烈!”敬修用生命抗议的悲壮举动,终于换来了多数朝臣的同情。

首辅申时行和六部大臣皆上疏为张家求情,终于让神宗不得不手下留情,诏许留空宅一所,田十顷,供张母生存;而张家阖府男丁,均“俱令烟瘴地面充军”。

此番抄查张家所获,据刑部当时造列的清单,计为:黄金2400余两,白银107700余两,金器3710余两,金首饰900余两,银器5200余两,银首饰10000余两;另有玉带条等。

这与神宗原先的估计相去甚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