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历史趣闻

合集下载

历史趣闻五代十国经济 北方经济比较落后不如南方

历史趣闻五代十国经济 北方经济比较落后不如南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五代十国经济北方经济比较落后不如南方
导语:唐朝后期因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与黄巢之乱的因素,使得北方战乱不堪,人口流移南方,田园荒芜。

到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时交迭频繁,北方战火
唐朝后期因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与黄巢之乱的因素,使得北方战乱不堪,人口流移南方,田园荒芜。

到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时交迭频繁,北方战火始终未能平息,北方经济比较落后,人口持续大减。

直至后周后期才逐渐恢复,但经济力始终不如南方。

而南方则较为安定,持续吸收来自北方的流民,替南方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及先进的耕织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到五代十国期间,由于南方十国国家林立,摆脱北方经济负担,而且君王重视生产发展,发展出若干个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

蜀地是农业、工商业发达地区,仓库饱满。

江南两淮重农桑、茶叶、水利与商业贸易,其中吴越、闽国与南汉的贸易最为兴盛。

湖广要靠卖茶和通商,运茶到黄河一带,交换衣料和战马以获利。

这些区域彼此互通有无,并与华北、外国通商贸易,商业十分兴盛。

所以,南方至此已完全代替北方成为全中国地区的经济中心。

由于北方内乱、外族入侵与天灾不断,南方十国在人口、经济、文化与科技方面皆胜于北方五代。

这也是华南经济再度胜过华北的时刻,此后这一局面再也没有逆转。

十国为了扩展经济,重视兴修水利与经济作物,发展贸易业、茶叶、纺织,钱塘江石塘也是在这个时期兴建的。

由于关中经济崩溃,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运河的枢纽开封,都城的因素与燕云十六州的沦陷影响了宋朝的军事与经济。

农业
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的经济因为长期的战乱、天灾
生活常识分享。

五代十国的经典故事

五代十国的经典故事

五代十国的经典故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段时间内发生了许多经典的故事,这些故事即使在现在的我们身上,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在这个时代中,最为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李红被韩熙载救出”故事。

话说当时,唐朝末年,社会动荡,百姓苦不堪言。

李红是一个孤儿,他靠拾荒为生,生活异常困苦。

一天,在一片野地上,他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碎玉坠子。

他心生一计,决定将玉坠子尽快卖出,以换取一顿温饱。

但是意外发生了,他被人发现了玉坠子。

这个人正是掌控地方的冷官。

冷官贪心地决定将玉坠子夺走,却被李红拼命逃跑。

最终,李红逃到了韩熙载家中。

韩熙载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官员,他看到李红被追杀的情景,立即采取行动。

他让李红藏在自己的僧房,并故作镇定地对外宣称,没有看到李红。

冷官终于赶到韩熙载家中,但却没有找到李红。

他无奈地离去。

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善良和勇敢的力量是巨大的。

韩熙载的善良和勇敢救了一个孤苦无助的孩子,挽救了他的生命。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像韩熙载一样,当我们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要及时伸出援手。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有时候我们的善良和勇敢可能会遭遇困难和反对,但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也能战胜困难,实现善行。

除了这个故事之外,五代十国还有许多其他的经典故事,比如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英勇事迹,比如刘晏鲍三娘的爱情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都揭示出了人性的善良、勇敢、智慧,引发人们对正义、友善、和谐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王权更替频繁,战乱时常发生。

这个时代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正是对社会乱象的反思和对人性追求的表达。

它们警醒着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不要为了权力、利益而丧失良知,而是要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而言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充满传奇的一个时期,其中发生的许多经典故事,可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善良、勇敢、智慧的力量,了解人性对正义、友善、和谐的追求。

同时,这些故事也提醒我们应当珍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不要为了权力、利益而迷失自己。

历史趣闻五代十国服饰 五代男性首服大体沿用唐制

历史趣闻五代十国服饰 五代男性首服大体沿用唐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五代十国服饰五代男性首服大体沿用唐制导语:几十年的割据预示着国家的统一,政权的频繁使服饰文化底蕴更为厚实。

五代自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至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历经50余几十年的割据预示着国家的统一,政权的频繁使服饰文化底蕴更为厚实。

五代自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至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历经50余载,服饰大体沿袭唐制。

但也有不同,即幞头巾子变化明显。

幕府燕闲录中说到“五代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

四方僭位之主,各创新鲜,或翘上后反折于下;或如团扇、蕉叶之状,合抱于前。

伪孟蜀始以漆纱为之,湖南马希范二角左右长丈余,谓之龙角,人或误触之,则终日头痛。

”唐宋二代幞头样式不同,中间经历了五代时期的转型样式。

后唐李存勖即位后,尚方进御巾裹,有圣逍遥、安乐巾、珠龙便巾、清凉、宝山、交龙、太守、六合、舍人、二仪等数十种。

南唐韩熙载在江南造青纱帽,人称“韩君轻格”。

这种巾式,与唐宋都不相同,比宋代东坡巾要高,頂为尖形。

五代男性首服特点见下图,《中国古代服饰》总结:“五代十国时间较短,服饰大体沿用唐制,但首服有些变化。

”《韩熙载夜宴图》中男子韩熙载及另一僧人以外,都着幞头襕袍,襕袍的颜色,一律用绿,似于当时制度有关。

幞头的两脚,微微下垂,可能在中间纳有丝弦,有弹性,也是晚唐五代通用的样式。

幞头是唐代男女之中盛行的冠帽形制,也是五代较普遍的冠帽形制。

由起初一块民间的包头布逐渐演变成衬有固定的帽身骨架和展脚的完美造型,前后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

最早的幞头其头上所裹幅巾、有两脚于脑后打结自然下垂如带状,另两角则回到顶上打成结子做装饰,这就是幞头的初期形态。

后来发展成为软裹唐巾,形制为后垂两个巾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闻五代十国历史 安史之乱后各地的藩镇乘机做大做强

历史趣闻五代十国历史 安史之乱后各地的藩镇乘机做大做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五代十国历史安史之乱后各地的藩镇乘机做大做

导语: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

公元923年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

公元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后唐建国。

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

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

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

同时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

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后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

后周随后被赵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吴国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国南唐,其次有吴越国与闽国等。

湖广则被荆南、南楚与南汉等占据。

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

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

北汉是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祟所建。

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十国结束。

唐朝灭亡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在各地的藩镇乘机做大后梁太祖朱全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闻五代十国为何分裂?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形成原因

历史趣闻五代十国为何分裂?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形成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五代十国为何分裂?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形成原

导语:五代十国(907年-960年[1-2] )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1] )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1-2] )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1] )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公元960年,赵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政权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唐末的藩镇割据是导致分裂的开始:唐朝的藩镇势力非常大,藩镇的军长官拥有当地的军政大权,而且权力可以世袭,不听中央政府的指挥.这主要是唐朝的后期府兵制的瓦解,而采取了“募兵制”,军队归地方军事长官指挥,外重内轻,导致中央实力弱小,无法控制地方.再加上中央政治腐败,失掉了统驭全国的能力.地方还拥有经济自主权,最终导致藩镇割据的形成。

第二个原因是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大大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进一步打击了中央实力和地方门阀大族的势力,使得一批新军阀打着镇压黄巢、勤王的旗号纷纷崛起,从此开始,地方割据势力形成.这有点像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形势,都是打着维护中央政权的旗号搞地方割据。

907年,朱温废掉了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建立了“梁”政权,
生活常识分享。

五代十国历史故事6

五代十国历史故事6

五代十国历史故事6吴越国(907年-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所建。

都城为杭州。

强盛时拥有十三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全省、江苏东南部和福建东北部。

吴越国共有五位君主。

吴越国的太祖为武肃王钱缪,字具美(在位907年-932年)世宗为文穆王钱元瓘(在位932年-941年)忠献王钱佐,字符佑(在位941年-947年)忠逊王钱倧,字隆道(在位947年-948)忠懿王钱俶,字文徳(在位948年-978年)。

吴越国的建立与灭亡吴越国为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

其创建人钱镠为杭州人,少时无赖,曾以贩盐为盗;后应募为兵,渐由偏将而升掌一州之兵。

他在翦除刘汉宏、薛朗、董昌等势力的过程中,占有了两浙之地。

唐昭宗天复二年(九零二年),封其为越王。

九零四年,改封吴王。

及朱温建梁,始封其为吴越王。

吴越地域狭小,极盛时,只辖有杭、越、湖、苏、秀、婺、睦、衢、台、温、处、明、福十三州;另又设有镇海、镇东、中吴、宣德、武胜、彰武等节镇。

由于地狭兵少,实力不足,因此吴越一直以效忠于中原王朝为主要军略。

在唐亡之前,钱镠忠于唐朝;在朱温篡唐建梁以后,他又效忠于后梁,由此亦从后梁得到了吴越国王、诸道兵马都元帅的头衔。

后唐灭梁以后,钱镠又向后唐上表称臣,不仅得到了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的头衔,而且还得到了玉册金印,以示恩宠。

凭此,吴越便有效地防御了周边割据势力对吴越国的侵扰。

钱镠一面向中朝称臣,一面则自为小朝廷;其府署不仅称朝廷、僚属称臣,而且还自立年号,共有天宝、宝大、宝正等三个年号,直到其子钱元瓘继位,才改用中朝年号。

同时,他还自行与新罗、渤海等国往来,又给他们行制册、加封爵,俨然中朝一皇帝。

虽然如此,钱镠勤于政事,了解民间疾苦,如筑捍海塘等水利工程,就颇得民心。

九三二年,钱镠以八十一岁高龄去世,子元瓘嗣位,勤政仍有其父之风。

公元九四一年,元瓘死,子弘佐、弘倧先后嗣位。

九四七年,吴越将胡进思废其主倧,以其主弟钱弘俶嗣位。

五代十国历史小故事

五代十国历史小故事

五代十国历史小故事英文回答:The period of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in Chinese history was a time of political turmoil and fragmentation. It spanned from 907 to 960 AD, during which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emerged and fell. This era was marked by constant warfare, power struggles, and shifting alliances among the ruling factions.One interesting story from this period i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Later Liang Dynasty, which was founded by Zhu Wen, a military general. Zhu Wen was known for his cunning and ruthlessness, and he successfully overthrew the previous dynasty, the Tang Dynasty, in 907 AD. However, his reign was short-lived as he was assassinated by his own son just three years later.After Zhu Wen's death, his son Zhu Yougui took over the throne and established the Later Liang Dynasty. However,Zhu Yougui was not as capable as his father and faced numerous challenges from rival factions. Eventually, hisown general, Zhu Wen's former ally, rebelled against himand successfully overthrew the Later Liang Dynasty in 923 AD.中文回答: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动荡和分裂的时期。

五代十国的奇闻异事

五代十国的奇闻异事

五代十国的奇闻异事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奇闻异事也是不少。

下面就来说说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些奇闻异事。

一、北汉的“药王”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短暂朝代,其创立者是夏桥。

夏桥曾经担任过辅政大臣,后来又被封为北汉王。

据说夏桥是个极具医术的人,他不仅自己是医术高超,而且还招收了很多医学专家为自己效力。

夏桥因此被誉为北汉的“药王”。

夏桥的医术是有名的,他曾经治好过很多重病。

据说有一次,他治愈了一只象的疾病,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夏桥的医术之所以如此高超,是因为他曾经到过药山学习。

药山是当时的一个名副其实的“神仙之地”,这里有非常多的中药资源,夏桥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珍贵的中药知识。

二、南唐的“书法大师”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创始人是李昪。

李昪是个文化才子,他不仅擅长诗词,而且还是个非常出色的书法家。

李昪的书法被誉为南唐的“书法大师”。

据说李昪的书法是非常奇特的,他善于结合诗词和画面,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搭配出美妙的中华书法。

李昪的书法风格一度成为南唐时期的代表,后来还影响了宋代的书法。

三、前蜀的“交通先驱”前蜀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另外一个重要朝代,其创始人是王建。

王建是个官商,他既担任过官职,又积极开展商业活动。

王建以其独特的商业思维和前瞻性的战略,将前蜀打造成了一个“交通先驱”的角色。

据说王建曾经采纳了一种“贸易协议”,即开辟一些商贸通道,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这种商贸通道的建设,促进了前蜀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

王建也因此被誉为前蜀的“交通先驱”。

四、后周的“战斗机”后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其创始人是郭威。

郭威曾经在等待时期,与后梁的军队作战。

郭威有着非常强的战斗力和战斗技巧,因此被称为后周的“战斗机”。

据说郭威的战斗力是非常强的,他在战场上经常能单枪匹马击败大批的敌军。

他的战斗力建立在对敌军精神压制和战术运用的基础上,他能够判断敌人的弱点和锁定敌人的制高点,使敌军无法反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代十国的历史趣闻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

中国由此进入烽火连天的五代十国时期。

作为李唐的忠实守护者,晋王李克用与篡权灭唐的朱温不共戴天,但李克用有勇无谋,最终不敌朱温。

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续与朱温对抗,朱温死后,李存勖接着与朱温
的儿子们打,这一打就是十多年。

公元921年,为后梁末帝朱友贞龙德元年,但李存勖不承认后梁政权,依然坚持用唐
昭宗的年号天祐,也就是天祐十八年。

这一年二月,李存勖的盟友,镇州节度使、赵王王
镕被养子张文礼所杀,当时,李存勖正与后梁军队在德胜今河南濮阳一带对峙,虽想为王
镕报仇,但苦于难以抽身分兵。

张文礼追随王镕多年,很清楚李存勖与王镕的亲密关系,为求自保,他主动向李存勖
称臣,李存勖见状,暂时忍下这口气,将张文礼置之不顾,继续与后梁对抗。

张文礼是个
两面三刀之人,他一面利用缓兵之计稳住李存勖,一面又南通后梁,北结契丹,李存勖得
知后很是愤怒,必欲杀掉张文礼而后快。

到了八月,此时,李存勖与后梁军队已经相峙半年之久,双方均没有再向前推进的意思。

李存勖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决定出兵诛杀张文礼,解除后方祸患,然后再战梁军。

不料,这一军事计划被后梁探听到,后梁也想借李存勖兵发镇州这一空当,一举拿下德胜城,继而渡过黄河。

这年十月,李存勖因事耽搁,尚未兵发镇州,后梁大将戴思远已经迫不及
待地率军杀过来了。

狼既然来了,就先放过兔子。

李存勖迅速调动兵力与后梁军队展开战斗。

关于这场非
著名战役,史料几乎一笔带过,但《旧五代史》帝王本纪中各有零星记载。

笔者不嫌麻烦,把这些线索串联起来,且看:“天祐十八年冬十月己未,梁将戴思远
攻德胜北城,自以中军前进帝李存勖命李嗣源设伏于戚城,令骑军挑战。

梁军大至,帝御
中军以御之。

时李从珂伪为梁帜,奔入梁垒,斧其眺楼,持级而还。

梁军愈恐,步兵渐至,李嗣源以铁骑三千乘之,梁军大败,俘斩二万计卷二十九。

……庄宗李存勖命明宗李嗣源、存审为两翼以抗之,自以中军前进。

……梁军退却,帝李从珂以十数骑杂梁军而退,至垒
门大呼,斩首数级,斧其望橹而还卷四十六。

……石敬瑭从明宗战梁人于德胜渡,败其将
戴思远,杀二万余人”卷七十五。

……刘知远初事唐明宗,列于麾下。

明宗李嗣源与梁人
对栅于德胜,时晋高祖石敬瑭为梁人所袭,马甲连革断,帝刘知远辍骑以授之,取断革者
自跨之,徐殿其后”卷九十九。

意思是说,龙德元年921年,也就是天祐十八年十月,后梁大将戴思远率大军进犯德
胜城,李存勖自领中军,派遣大将李嗣源、符存审为左右两翼,迎战来敌。

李嗣源在部将
石敬瑭的协助下,干掉二万敌军。

李从珂带领数十骑军伪装后混在敌军,到敌军军营前开
始大呼杀敌,敌军大乱,除杀了不少敌军外,还砍断了敌军的瞭望台。

此战中,石敬瑭虽
英勇杀敌,但他坐骑的披甲被敌军砍断,时在其麾下的小校刘知远连忙把石敬瑭扶上自己
的坐骑,为其断后。

从历史记载看,这场突然间爆发的战役,双方打得都很勇猛,有很多精彩之处。

李存
勖一方,临敌不乱,阵型严密,将士发威,还派出了一支尖刀队,使后梁军队大败。

其实,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在这支部队中,提到了六个人,他们分别是李存勖、李嗣源、符审存、李从珂、石敬瑭、刘知远。

这六人,除符存审三年后病死外,其余五位均当了皇帝,
而且是三个朝代,其中李存勖、李嗣源、李从珂分别为后唐庄宗、明宗、末帝,石敬瑭为
后晋高祖,刘知远为后汉高祖。

这究竟是一支神马部队,竟然诞生了五位皇帝!当年,五
位“皇帝”并肩杀敌,堪称历史上的一大奇观。

五代十国简介: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
国891年~979年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
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
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
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五
十三年。

实际上十国当中有六个在960年之后灭亡,北汉在最后,被灭时已是979年。

五代是中原上的五个王朝,先后与之并存的十国除北汉外都在秦岭—淮河以南。

其它
并存的还有辽和西夏,但因为中国史书一般以汉族为中心,对其他民族政权常忽略。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
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所以前人把五代称为“五季”,也就是末代,最差的。

所以欧
阳修在他写的《新五代史》里常用呜呼开头,这并不是他装腔作势,不说其他,单后来的
残酷刑罚“凌迟”即千刀万剐就是在五代乱世出现的。

但这时期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后周柴荣十年统一战争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其他方面,如火药、印刷术的发展,词的出现,也是有所成就的。

五代十国时期,大小统治者的激烈混战使社会经济、文化受到极大影响。

在五个朝代
中维持时间最长的后梁也只有十七年。

后梁: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而叛变投唐的黄巢起义
军将领朱全忠朱温于903年再起反心,挟持唐昭宗并诛宦官数百人,彻底翦除持续一百多
年的宦官势力。

904年,朱全忠杀昭宗,另立李柷为太子即位,是为哀帝。

905年朱全忠
又大肆贬逐朝官,并将崔枢等被贬的朝官三十余人全部杀死于白马驿,历史称之为"白马
驿之祸"。

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扫除后,朱全忠遂于907年废哀帝自立,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都于开封。

至此唐朝完全灭亡。

中国历史由此也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的
军阀混战时代。

公元912年6月,朱温第三子朱友圭杀父朱温自立称帝。

913年2月,朱
温第四子朱友贞讨逆之名又杀兄自立,称梁末帝。

后唐:908年沙陀部人李存勖继其父李克用唐昭宗封为晋王之位,任河东节度使,袭
封晋王,后攻破幽州,尽并卢龙及河北之地,923年称帝,建后唐,称庄宗,同年攻占开
封梁末帝死,后梁随即灭亡,庄宗遂定都洛阳。

926年后唐魏州发生兵变,庄宗被乱兵所杀。

太祖李克用养子李但遂入洛阳,称后唐明宗。

明宗死后,933年明宗第三子李从厚嗣位,称闵帝。

后为李从珂部下所杀。

934年明宗养子李从珂乃即位,936年大将石敬瑭叛
后唐,引契丹兵败唐军,攻洛阳,李从珂自焚身亡。

后晋:936年李克用部将石敬瑭反唐,借契丹兵攻入洛阳,灭后唐称帝,国号晋,称
高祖。

割燕云十六州与辽,对辽主臣称子。

942石敬瑭卒,其侄石重贵嗣位称出帝。

946年,辽兵攻入卞,出帝被掳至辽建州,后晋亡。

后汉:沙陀部人刘知远曾与石敬瑭合谋反唐。

后唐灭亡后,为河东节度使世居太原。

947年后晋亡,他便改国号汉,后定都于汴,称高祖。

948年高祖第二子刘承佑嗣位,
称隐帝。

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隐帝命郭威平之,帝忌郭威,欲杀之,郭威遂反,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亡。

后周:950年后汉大将郭威以邺都留守起兵入汴,951年灭后汉,即帝位,建后周,
称太祖,后于954年卒。

同年柴荣以太祖养子嗣位。

959世宗病死,其子柴宗训嗣位,称
恭皇帝。

960年正月,辽兵南侵,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出御,在陈桥策动兵变,建宋代周,恭帝在位仅六个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