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文化趣闻

合集下载

历史趣闻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趣闻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导语:《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款。

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款。

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约签订于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

清政府与英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英国仗着自己船坚炮利,发动侵略,而清政府昏庸无能,许多官员胆小怕事,最终在英国的胁迫下,签订《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又名《江宁条约》),条约具体内容有:
一,宣布停止战争,签订和平条约,两国从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相处状态。

二,签订“五口通商”,英国有派领事入驻的权利,准许英国商家及其家属入驻。

三,巨额赔款。

清政府需赔付巨款给英国。

具体应赔付1200万银元,分四年缴纳清楚。

若四年没有完成,则酌情按每年百元应加五银元利息。

四,割地。

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国领土开始变得不再完整。

五,中国海关税应与英国商定。

中国的关税自主劝开始丧失。

六,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贸易制度,允许英国与中国自由通商。

七,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条约签订后,中国失去香港岛,五口通商成为西方资本主义殖民掠夺的手段,而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负担,致使劳动人民生活更加艰苦,更促使西方列强趁火打劫,从而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合约,中国人民逐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生活常识分享。

南京夫子庙观后感(一)

南京夫子庙观后感(一)

南京夫子庙观后感(一)
南京夫子庙观后感
简介
南京夫子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是中国南方著名的文化古迹,始建于明朝初年,也是南京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古色古香的建筑
夫子庙内建筑群依附于秦淮河畔,建筑完整地保留了明代建筑的风格和大气,游客可以根据建筑风格漫步其中,享受历史及文化的厚重和魅力。

博大精深的学问
夫子庙是中国古代庙宇历来的传统。

庙内有明孝陵木牌坊、夫子殿、钟楼及鼓楼、惜字亭、锁麟囊、负责书院、典礼殿等建筑,庭院内种满了盆栽,形成一种独特的荫木清凉之感。

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导游介绍古代文化背景下的故事和趣闻。

闲适惬意的氛围
夫子庙入口处就是美食一条街,还有各种小吃、特色饮品等,让人的视觉和味觉都得到了享受。

除此之外,庙内还有各类的小店铺,从古时的玩具到文房四宝,应有尽有。

总结
夫子庙是南京市的一个重要景点,它不仅是南京的名片之一,更是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必去的旅游胜地。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别样的美食、壮观的景色和充实的文化知识,非常值得推荐给大家。

建议
虽然夫子庙是南京的著名景点,但是在旅游旺季时人流量非常大,建议游客选择在淡季或平日前往。

同时,夫子庙内的小店铺价格相对较高,游客可以尝试在周围的商店或市场购买纪念品等物品,价格会更为实惠。

结语
夫子庙让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展现了南京城市的古典魅力。

作为一个善良友善、以文化为特色的地方,它值得每位游客前往一探究竟,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难忘的旅程。

历史趣闻小故事_历史故事

历史趣闻小故事_历史故事

历史趣闻小故事不仅仅是我们现在会有一些搞笑的小故事,历史长河上都有一些趣闻小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历史趣闻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历史趣闻小故事篇一19世纪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访华时,曾会晤辜鸿铭,名为请教孔孟学说,却语含讥诮:“先生留学欧美,精通西学,难道还不知之教能行于数千年前,而不能行于当今吗?”辜鸿铭微微一笑,道:“孔子的思想,就好比加减乘除,几千年前是三三得九,几千年后依然是三三得九。

贵国如果没有孔子之教,焉能有今日?”不待对方发话,他又接着说,“不过,阁下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三三得九也有不正确之处。

比如说,我们向洋人借款,三三得九却七折八扣变成了三三得七。

还钱时,三三得九却连本带利还了十一!嘿,我真是落伍得很!”一席话说得伊藤博文哑口无言。

五四运动时,辜鸿铭虽然是保皇党,却要与同进退。

他说:“现在的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一个是我。

我不跟他同进退,中国的好人不就要陷入孤掌难鸣的绝境吗?”而他的解释是:“蔡先生点了翰林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而我自从跟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这种人哪儿有第三个?”历史趣闻小故事篇二陈独秀被关进南京老虎桥监狱后,他潜心研究文字学。

江苏南通有一位姓程的老先生,也是研究文字学的,因慕陈独秀之名,特地来监狱看他。

两人一见如故,互道钦佩,交换著作、文稿。

然后,两人推心置腹,侃侃而谈。

起初,双方都心平气和,各抒己见。

突然,两人为了一个“父”字的解释,热烈争论起来,闹得面红耳赤,互斥浅薄。

两人都高声大叫,拍桌对骂,几乎动武。

陈独秀说:“‘父’字明明是画着一个人,以手执杖,指挥人家行事。

”而那位程老先生说:“‘父’字明明是捧着一盆火,教人炊饭。

”陈独秀说你不通,程老先生也说你浅薄,两人谁也不服谁。

同狱室的濮德志好不容易把他俩劝开了,并说:“学术讨论应该心平气和,不应发火。

”又随口诌出几句打油诗:一曰执杖一曰火,二翁不该动肝火; 你不通来我不通,究竟谁人是浅薄。

鸡鸣寺

鸡鸣寺

鸡鸣寺南京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

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清朝康熙年间曾对鸡鸣寺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

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

发展历史西晋鸡鸣寺始建。

乾隆十五年乾隆五年(1741年),地方官为了迎接皇帝和太后南巡,又重建了凭虚阁,作为驻跸行宫,乾隆也为这座古寺题写了匾额和楹联。

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

同年间重修,仅有房屋十余间,中间是小院,前面是正殿。

同治六年同治六年(1867年),寺僧西池等募资修建了观音楼,楼内供着普渡众生、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

光绪二十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又将殿后经堂改建为“豁蒙楼”,并手书匾额。

1958年鸡鸣寺改为尼众道场。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期间,鸡鸣寺遭到严重破坏。

1979年政府为了保护名胜古迹,落实宗教政策,决定重建鸡鸣寺。

1983年在方丈宗诚法师领导下,寺庙修复了头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豁蒙楼、景阳楼、韦陀殿、弥勒殿、志公台、念佛堂、药师佛塔、藏经楼、法堂、客堂等,1985年鸡鸣寺即重新对外开放,随后又逐步修了大山门、毗卢宝殿、钟楼、鼓楼、放生池等建筑。

自开放以来,鸡鸣寺沟通了与港台以及海外佛教界的联系,常有佛教使团访问该寺,交流佛教文化,增进彼此了解。

1987年陆丰定光寺释达观和尚几经跋涉,寻到鸡鸣寺旧址,决心师承印真复建鸡鸣寺。

1989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成立鸡鸣寺筹建理事会,年底由潮州开元寺释定持方丈主持,举行奠基典礼。

农历三月十七日,由开元寺堂主释弘歉法师和南岩寺住持释弘如法师举行重建动工仪式。

1990年建造七层八面的药师佛塔,为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约44米。

此塔被称为是消灾延寿药师佛塔。

1992年《新白娘子传奇》剧组来到南京市古鸡鸣寺借用药师佛塔来拍雷峰塔相关剧目,当时西湖的雷峰塔已倒而新的尚未修建好。

1999年底省佛协副会长、光孝寺首座大和尚释宏满被聘为该寺方丈。

历史趣闻《金陵古今图考》烟花三月下的其实是南京

历史趣闻《金陵古今图考》烟花三月下的其实是南京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金陵古今图考》烟花三月下的其实是南京
导语: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郦波眼中,“能图文并茂详考金陵一城之变迁者,莫过于明代陈沂的名作《金陵古今图考》,其传世价值
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郦波眼中,“能图文并茂详考金陵一城之变迁者,莫过于明代陈沂的名作《金陵古今图考》,其传世价值较大。


历史价值
写的其实是中国城市文明发展史
《金陵古今图考》作者是陈沂,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实际上,他是明代大名鼎鼎的“金陵三俊”之一。

南京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张宏介绍,明初南京不仅是全国政治中心,也是文学艺术重镇之一。

宋濂、刘基、方孝孺等一代大家之后文坛虽然有所寂落,但至明中正德年间,因徐霖、陈铎等名士潇洒谈艺而重新繁盛。

被誉为“金陵三俊”的顾璘、陈沂、王韦,诗文书画风采相映,留下了不少优美诗文与学术著作。

陈沂(1469-1538),字鲁南,曾经当过江西参议、山东左参议、山西太仆寺少卿,想念自己长期居住过的金陵,在城南夫子庙旁的四福巷筑居遂初斋,绝意世俗,闭门读写,一生著述较丰。

“陈沂饱读诗文,博学多才,诗文、杂记等兼写,其书画艺术亦佳,因一生崇尚苏东坡书法而自号‘小坡’。

不过,最厉害的还是文史成就。

”张宏介绍,《金陵古今图考》以宋元方志为基础,综合史料考证,描绘出从列国、先秦至明朝南京的山川形胜、城邑街肆地图,时间跨度极广。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一城之变迁,足可成为中国城市文明发展史的缩影。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郦波说,
生活常识分享。

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承载着众多重要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南京发生的几起重要历史事件,并探讨其对历史的意义。

一、南京建都南京建都是南京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早在公元229年,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就在当前南京的位置建立了建邺县,奠定了南京作为文化、政治中心的基础。

然而,真正使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是在明朝永乐年间。

永乐帝朱棣将南京定为新的帝都,改名为应天府,并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城市建设。

南京的建都不仅提升了南方地区的地位,也向世人展示了明朝的宏大力量。

二、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南京历史上最为黑暗和痛苦的事件之一。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入侵中国,南京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日军对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暴行,包括屠杀、强奸、抢劫等。

据估计,几十万南京市民和中国士兵在这段时间内遭受了非人道的对待。

南京大屠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抗日战争宣传和战争罪行审判的重要证据。

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一项。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份条约剥夺了中国关于外交、关税和领土的主权,迫使中国向英国支付巨额赔偿,开放多个对外贸易口岸。

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南京大学校园运动南京大学校园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浪漫主义革命运动。

发生在1919年五四运动的延伸和发展下,南京大学学生积极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的要求。

这场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民主意识,并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五、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这座大桥于1968年完工,是连接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重要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不仅扩大了南京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也象征着中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

历史趣闻金城遗址姜家墩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发现

历史趣闻金城遗址姜家墩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发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金城遗址姜家墩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发现导语:近日,昆山市文广新局在花桥文体中心举行金城遗址姜家墩墓地考古工作汇报会。

会上,本次考古发掘单位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领导及项近日,昆山市文广新局在花桥文体中心举行金城遗址姜家墩墓地考古工作汇报会。

会上,本次考古发掘单位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领导及项目负责人向与会的江苏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领导、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和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专家做了汇报,昆山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花桥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金城遗址位于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2008年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发现,并对该遗址进行过考古勘探,初步确认为汉代城址。

2015年底,昆山市文物管理所经公开招投标,确定和南京大学合作,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开始对金城遗址中的姜家墩墓地进行考古发掘。

截至2016年3月初,已发掘约1000平方米,共发现汉代墓葬11座,年代为西汉中晚期到东汉早期。

出土了180余件器物,有陶器、釉陶器(原始瓷器)、铁器、青铜器等。

其中陶器类和釉陶器(原始瓷器)有陶壶、陶罐、陶鼎、陶盒、陶瓿等,青铜器有铜镜、铜带钩、钱币等。

汇报会上,各位专家针对本次考古发掘中的难点和疑点进行了分析和提问。

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江苏最东部发现汉代城址和墓地是极其罕见和令人兴奋的,对研究秦汉时期东太湖、吴淞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价值,应妥善发掘和保护。

专家们还探讨了出土器物的类型和墓葬的年代,基本同意发掘单位的判断。

最后,昆山市文广新局负责人做了总结表态发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力度,把金城遗址保护好。

会后,专家们考察了考古发掘工地。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闻江南名妓薛素素简介 明代十能才女薛素素的故事

历史趣闻江南名妓薛素素简介 明代十能才女薛素素的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江南名妓薛素素简介明代十能才女薛素素的故事
导语:薛素素(西元1617世纪),女,字素卿,又字润卿,江苏苏州吴县人。

薛素素对诗、书、画、琴、弈、绣无所不能,寓居南京,被誉为“明代十能
薛素素(西元16—17世纪),女,字素卿,又字润卿,江苏苏州吴县人。

薛素素对诗、书、画、琴、弈、绣无所不能,寓居南京,被誉为“明代十能才女”。

薛素素工小诗,能书,作黄庭小楷。

尤工兰竹,不笔迅捷,兼擅白描大士、花卉、草虫、各具意态,工刺绣。

薛素素又喜驰马挟弹,百不失一,自称女侠。

后为李征蛮所娶。

所著诗集名《南游草》,可惜都散佚了。

薛素素为绝代佳人,另有《甲乙剩言》可证。

《甲乙剩言》云:“京师东院本司诸妓,无复佳者,惟史令吾宅后有薛五素素姿态艳雅,言动可爱。


薛素素还是丹青妙手、书法名家。

《甲乙剩言》说她“能书作黄庭小楷,尤工兰竹,下笔迅扫,各具意态。

”《列朝诗集》赞其“能画兰竹,作小诗”,并录其诗二首,其中《怀人诗》云:“良夜思君归不归,孤灯照客影微微,携来独枕谁相问?明月空庭泪湿衣。

”可知薛素素名前冠“女才子”三字,并不为诬。

李日华题薛素素《花裹九香》中说:“薛素素能挟弹调筝,又善理眉掠鬓。

人间可喜可乐以娱男子事,种种皆出其手。

”李氏是封建文人,他欣赏薛素素的主要是薛能“娱男子”,此固不足取,但以其所言来证明薛素素是位才气横溢的奇女子,倒是恰到好处的。

然而薛素素最能让后人神往而赞叹不已的还是她的神弹绝技。

《甲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历史文化趣闻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文化趣闻。

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1. 南京城的城墙是明朝时期修建的,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城墙之一。

有一段城墙叫做"鸡鸣寺城墙",相传在明天启年间,寺内
鸡鸣报晓无法听到,于是将寺墙拆掉20米,幸得寺内鸡鸣又
能传至城内。

2. 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曾在南京建造了一艘巨大的宝船。

这艘船长达137米,船宽38米,据传船身上装饰华丽,装载了大量宝贝和货物。

3. 南京有一个叫做"夫子庙"的古老建筑,供奉着孔子,是中国
南方众多夫子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南京最有名的景点之一。

4. 南京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的六朝之一,六代对南京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朝时期,南京曾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如中山陵、明孝陵等。

5. 南京还有一处著名的文化景点叫做"瞻园",是中国传统文化
名著《红楼梦》的真实写照之一。

6. 南京还以其丰富的美食文化而闻名,有许多有趣的饮食习俗和特色小吃。

比如,南京人喜爱吃“夫子庙大糕”,吃大糕有个规矩,喊“大豆大豆糕,萝卜萝卜糕,早唱来晚唱不得,未唱
中唱刀把碗割”,表示对大糕的认可和喜爱。

这些是南京的一些历史文化趣闻,展示了南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无论是古城墙、宝船还是古老建筑和美食文化,都为南京增添了独特而有趣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