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二章 第二节
(4)关于作文教学 历次大纲都十分重视作文教学。从内容到要求 都明确具体。教学要求上,多数大纲要求写记叙 文和常用应用文;具体作文要求时高时低,《义 务教学大纲》的作文要求比较符合我国小学作文 教学实际。 (5)关于汉语教学 • 五部教学大纲中只有1956年《大纲》把汉语教学 单列,但未得到推行。从1978年大纲开始提出在 教材中增设“基础训练”。
总之,建国以来的五部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上有 一些升降、调整。在识字量、语言和作文上的要 求有所降低;在汉语拼音、阅读、自学能力上的 要求有所提高。《义务教育大纲》既考虑到素质 教育的要求,又考虑答我国的国情,教学要求规 定的比较全面适当。
• 教学方法上,历次大纲在各部分教学中都作了一些提示。 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思考与练习
• 2、建国后历次大纲对小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分别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请选择其 中的一个方面分析它们的发展变化,并结合自己 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 建国后几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在语言 文字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方面之比较、分析: (1)关于识字和写字教学 • 识字数量上:由3000个或3500个降至2500个, 但质量要求上逐步明确、逐步提高。此外相关的 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也逐渐提高。 • 写字教学的要求除1963年的大纲外普遍十分重视。 而且对其意义越提越高,要求越提越具体。
• 3、比较注重文学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独 立阅读的能力;阅读课本分两类:一是文 学作品,一是科学知识的文章。出现了把 语文课上成“文学分析课”。 • 4、写字教学地地位开始削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草案)》
• 特点:1、明确语文工具性的特点。指出“语文是 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语文是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 第一次确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 • 2、加强落实“双基”。 • 3、淡化汉语知识教学的要求。 • 4、明确反对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提出选文要体 现文道统一,教学要贯彻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不 可分割的原则 • 缺陷:1、对思想教育重视不够。2、口头语言训 练削弱。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演变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演变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它体现了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估教学的重要标准。
就小学语文学科来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颁布了五个教学大纲。
它们是:原教育部1956年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78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国家教育委员会1987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988年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
上述五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产生于建国以后的不同时期,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对于明确学科性质、教学目的要求,指导教材编写,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今天,将这五个大纲加以比较,研究其利弊得失,既能总结历史经验,又能找到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一些规律,使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和今后的教材编写及教学工作,建立在更加自觉、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因此,这项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五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折射出每个大纲产生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背景,记载了小学语文教学和改革曲折前进的发展道路。
回顾一下每个大纲产生的背景,了解一下教学大纲如何一步一步演变至今,是理解每个大纲精神实质的重要前提。
在制订1956年大纲之前,于1952年,教育部曾拟订了《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正草案)》。
这是1956年大纲的前身。
讲大纲,还要从这个课程暂行标准说起。
(一)1952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正草案)》新中国成立,我国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教育回到了人民手中,人民教育的指导方针是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我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要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要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建国以来我国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变迁
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和界定,不仅决定着语文课程所要承担的使命以及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而且还决定着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具体的实施方式,直接体现了不同时期语文教育理念的转变与研究的水平。
从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教育界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变化来看,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变迁。
一、工具论建国后的30年,“工具论”是我国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主流界说。
1950年8月我国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指出:“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使儿童学习语文工具,学会读、说、作、写。
同时要联系实际,贯彻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教育。
”1954年10月公布的《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意见》指出:“语文是小学的主要学科”,“小学语文要对儿童进行祖国语言、文字、科学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发展他们的思维,教给他们思维的初步方法”。
1956年公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提出“小学语文科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童的强有力的工具”,“小学语文科是各科教学的基础。
教学过程必须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才能实现;儿童语言能力的水平越高,各科的教学就越容易取得成绩”,“小学语文科的目的在于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培养儿童正确地听、说、读、写的技巧。
学好了这门学科,儿童才容易吸收知识,接受文化,他们个性才容易得到全面发展”,“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提高儿童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1956年颁发的《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则强调“汉语是对青年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有力的工具”,“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
草案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语文是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最基本工具,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与之同时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也明确指出了“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必须首先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
白金声:小学识字教学70年
白金声:小学识字教学7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时俱进,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大纲》与《课标》对识字教学均有不同的要求,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70年来,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许多研究成果,为我国识字教育的科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新中国大纲课标识字教学科学化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为线索,分四个阶段,对70年的小学识字教学作一番回顾。
01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小学识字教学从新中国成立初到1958年之前,我国的小学识字教学有以下一些特点:1坚持在阅读中识字这一时期的小学识字教学,基本上沿袭解放前边读书边识字的随课文分散识字方法。
课文编写从句子或整段故事开始,将识字教学与学习语言紧密结合起来,注意每课的生字分配均匀,多次反复,保证内容易懂,语言浅显,改变了我国古代传统教学识字从单字开始,识字教学脱离语言实际的状况。
2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指出:“识字教学是包括在阅读教学里,凭借阅读教材、通过词汇教学来进行的。
”小学语文教学一开始就让儿童认识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在小学六年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不要离开词来讲字。
比如教“饱”这个生字,教师联系课文内容,出示词语“饱饱的”,先解释词义,然后根据课文中的句子领读:吃得饱饱的。
狼吃得饱饱的。
狼总是吃得饱饱的。
夏天,狼总是吃得饱饱的。
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学习生字新词,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和运用词语,都是很有好处的。
3提出识字教学“四会”要求“四会”即会读(指的是看到字形能读准字音),会讲(指的是用语言文字解释字义,懂得意思),会写(指的是认清字形,正确书写),会用(指的是在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如造句、说话等)。
“四会”要求是陕甘宁解放区针对当时识字教学“学用脱节”,也就是学了生字不会用这一现象提出来的。
解放初期,东北地区编的《初小国语》中明确规定:识字教学“除教儿童正确地会念、会讲、会写外,并应指导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所学的文字。
继承发展 守正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雜承犮展守正钊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经验与思考♦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陈先云摘要:推进小学语文教材建设,需要以史为鉴,总结经验。
回顾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 小学语文教材建设从七套全国通用教材到一纲多本,再到统编教材的发展历程,可知:全面 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语文教材编写的根本目标和基本方向;精选教育教学内容,是语 文教材建设的核心问题;加强科学研究,“继承发展,守正创新”是语文教材建设的基本要 求与发展途径;建立专业的高水平的编写队伍,是教材建设权威性和严肃性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教材建设;一纲多本;统编统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全国通用教 材到一纲多本教材多样化,再到统编统用教材, 走过了不断探索改革的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谱写了历史篇章。
一、硕果累累:七套全国通用小学 语文教材(―)第一套:修订、改编老解放区 《初级小学国语课本》《高级小学国语课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校教材是亟待解 决的中心问题之一。
1950年12月,人民教育出 版社成立,承担起编写出版中小学教材的重任。
由于当时要求供书的时间很紧迫,主要以刘松 涛、德俯、黄雁星、项若愚等编写,华北新华 书店1948年3月出版的《初级小学国语课本》 《高级小学国语课本》和上海临时课本编审委会 编写,上海联合出版社1949年7月出版的《初 级小学临时课本国语》《高级小学临时课本国语》为基础进行修订改编,供全国的小学生使 用,以适应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需要。
1950年开始修订改编的《初级小学国语课 本》《高级小学国语课本》和《初级小学临时国 语课本》《高级小学临时国语课本》,同年开始 出版发行。
修订改编的小学语文课本,是第一 套全国通用小学语文教材,虽然是过渡性教材,4 士詈访文2〇19年第12期名家讲堂但开创了全国使用统一教材的格局,全国中小 学逐步走向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 纲”和一套“教科书”,迈人了“一纲一本”的 时代。
语文教学内容科学化的三次探索
语文教学内容科学化的三次探索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我国语文教材从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编写,揭开了现代语文教学新的一页。
白话文语文教材的编写方法主要是文选型,注重选文质量,但是篇目之间缺少内在的语文知识体系,序列性差,使得语文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
这是长期困扰语文教材编写和语文教学的重大问题。
因而,追求语文教学内容的序列化,使其形成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一直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和语文教材编写者研究的热点。
现行统编语文教材改变了原来语文教材按人文主题组织单元的方法,采用双线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安排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其中语文要素明确呈现了各单元语文知识、能力及方法策略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前后联系,循序渐进。
有教师认为统编教材化解了语文课“教什么”的难题,是一大亮点,也是我国语文教材编写的一大创新。
说“亮点”固然不错,论“创新”未免言过其实。
因为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白话文语文教学开始,语文学界对教学内容科学化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统编教材推出的中高年段系列化的语文要素,是现代语文教材编写史上对语文教学内容科学化的第三次探索。
本文着重介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内容科学化的三次探索,并对其作适当评价。
第一次:汉语文学分科教学(1956—1957)1956年,我国语文教学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这次改革从1952年成立语文教学委员会开始筹备,到1956年编写出大纲教材,整整准备了五年。
据当时参与人教社教材编写的蒋仲仁先生回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学习苏联,语文教学也得到启发。
从小学起苏联语文课本就选入了许多伟大作家的作品,如普希金、托尔斯泰、果戈理、屠格涅夫、契诃夫、高尔基等。
而我们的课本显得那么单薄、贫乏、干瘪。
以小学为例,苏联小学四年读两套课本,阅读课本和俄语课本,光阅读课本译成汉字就是70多万字。
我们小学六年,整套课本才20多万字。
一比较就看出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缺点,这些缺点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小教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一、填空题: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1956年,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标志着“新语文”时期的到来。
4、《语文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5、“三、百、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6、《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7、《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
9、《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10、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1、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一是归类识字,二是随课文识字。
12、小学生在识字中要能运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运用汉字笔画、部件、结构、笔顺分析字形,学会查字典。
13、小学生写字的基本功包括书写基本笔画、掌握基本笔顺、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三个方面。
1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5、理解词语是词语教学的重点,积累和运用词语是词语教学的关键。
16、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17、小学低年级默读的要求是不出声、不动嘴唇、不指读,要眼到、心到、手到。
18、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学科。
科学地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串讲串问式教学模式语文教学中实行讲解的模式由来已久,1923年《小学国语课程标准纲要》中就提出了这种教学方法。
解放后,在1956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又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的进行采用讲读法”。
“讲读的基本特点在于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导”,讲解主要体现在课文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上,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形成了比较典型的串讲模式。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主体性教育"的开展,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于是在语文教学中又兴起了串问的教学模式,即通过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完成阅读任务。
串讲串问式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为依据,充分体现教师在分析问题方面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串讲串问式模式的目标是,通过串讲串问,主要达到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至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没有充分考虑在内。
串讲模式操作程序是:(1)读课文,提出应该分析的字、词(2)学生读课文、划分课文段落(3)教师逐字逐句地分析课文(4)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归纳中心思想(5)教师分析写作特点(6)布置作业串问模式操作程序是:(1) 读课文,提出应该分析的字、词(2) 学生读课文,划分课文段落(3) 教师逐句逐段地发问,学生随着教师的发问回答并理解课文(4)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归纳中心思想(5) 教师分析写作特点(6) 布置作业串讲串问式模式的教学主要采用“讲授--练习--强化”的策略。
这种策略要求教师要讲清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教师的讲授应尽可能要言不烦,抓住要领,适合儿童的理解水平。
练习设计要有层次,循序渐进,尽可能减少同一层面的机械重复。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说明小学教育的目的在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童,培养他们成为个性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员。
小学语文科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童的强有力的工具。
小学语文科是各科教学的基础。
教学过程必须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才能实现;儿童语言能力的水平越高,各科的教学就越容易取得成绩。
小学语文科的目的在于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培养儿童正确地听、说、读、写的技巧。
学好了这门学科,儿童才容易吸收知识,接受文化,他们的个性才容易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提高儿童理解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分开来说:(一)提高儿童听的能力。
能够听懂普通话。
听人说话,听人演讲、报告,都能够了解对方的意思,能够抓住要点,能够扼要转述。
(二)提高儿童说的能力。
能够说普通话。
对个人或公众能够说出自己的意见,口齿清楚,意思明确,有条理,不嗦,让人一听就懂。
(三)培养儿童读的能力。
能够阅读程度适合的书籍、报刊和文件,了解读物的内容,领会读物的基本思想,并且能够用普通话朗读,能够扼要复述。
(四)培养儿童写的能力。
能够写短篇的文章,能够写工作和生活需要用的文件,都写得有内容,有条理。
语言是跟思维分不开的。
发展儿童的语言也就是发展儿童的思维。
用来作为学习语言的教材都是按照教学的目的选择的,让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从文学作品受到品德的陶冶,从科学知识的文章得到科学的初步知识,而且把学到的运用在实践里,成为指导实践的力量。
因此,小学语文科还要在发展儿童语言的工作当中完成下面的任务:1.树立对社会主义的信心,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3.培养共产主义道德,4.培养爱美的情感和审美的能力,5.培养对本族语言的热爱。
发展儿童语言的工作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一是教儿童从语言的丰富的表现方面学习;一是教儿童从语言的规律方面学习。
同时,还要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面,指导儿童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跟这些工作相适应,小学语文科的教学内容,主要的是:(一)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一章真题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历年真题)一、单选:1.书院兴起于()A.秦汉时期B.南北朝时期C.宋代D.明代2.语文教学独立设科始于( )A.清未B.秦朝C.唐宋D.南北朝3.“语文”课程正式定名的年份是()A.1949年B.1950年C.1933年D.1921年4.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启蒙读本是西周的()A.三字经B.史籀篇C.百家姓D.千字文5.主张“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的教育家是()A.王夫之B.韩愈C.孟子D.朱熹6.到了唐朝年间,逐步取代《仓颉篇》的新的识字读本是( ) A.《三字经》 B.《百家姓》C.《千字文》D.《千家诗》7.语文教材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利于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训练的习题,这一做法开始于A.80年代B.50年代C.90年代D.60年代8、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长期争论不断。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争论的集中点是 ( )A.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 B.工具性C.人文性D.语文教学工具性和思想性关系9.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长期争论不断。
20世纪90年代以前,争论的集中点是()A.语文教学工具性和思想性关系B.工具性C.思想性D.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10.书不一定要读得非常透彻,“好读书,不求甚解”,随兴而至,自由阅读。
持这种观点的是( )A.王安石B.刘勰C.陶渊明D.韩愈11.属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的是()A.思想品德B.语文能力C.审美情趣D.思维能力12.1950年,教育部颁布了()A.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B.小学语文教学大纲C.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D.九年制小语大纲13.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启蒙读本是西周的()A.三字经B.史籀篇C.百家姓D.千字文1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的数量是( )A.3000个左右B.2500个左右C.3500个左右D.2000个左右15.在小语教育发展史上,明确提出小语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的是( )A.1953年B.1956年C.1958年D.1978年二、判断1.中国古代教育已专门设立语文学科。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浙江省2012年1月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语文教学独立设科始于( B )A.清未 B.秦朝C.唐宋 D.南北朝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的数量是( B )A.3000个左右B.2500个左右C.3500个左右D.2000个左右在小语教育发展史上,明确提出小语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的是( A )A.1953年B.1956年C.1958年D.1978年4.语文情境教学实验的主持人是( D )A.丁有宽 B.李吉林C.于永正 D.王菘舟5.综合体现语文素养的是( C )A.识字 B.写字C.习作 D.阅读6.口语交际能力是交际能力的( A )A.并行概念 B.上位概念C.下位概念D.科学概念7.建国后第一次列入语文课程标准的是( D )A.汉语拼音 B.写字教学C.学法指导D.综合性学习8.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突显教学评价的( D )A.终结性功能 B.隐性功能C.科学功能D.发展性功能9.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特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价值进行判断,这种研究是( C )A.评价研究B.基础研究C.应用研究D.发展研究10.在小语中比重最大、用时最多的是( B )A.阅读教学 B.习作教学C.识字教学D.口语交际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国古代教育已专门设立语文学科。
( Y )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N )3.不同的课程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功能。
( Y )4.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 Y )5.阅读是语言运用和语言外化的过程。
( Y )6.对小学生的作文,1-2年级称写话,3-6年级称习作。
( Y )7.口语交际教学就是以往常说的听说教学。
( Y )8.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化”的学习。
( Y )9.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
1956年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写字要求
1956年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写字要求(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嬗变
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嬗变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经历了多次发展和变化。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关键节点:
1. 1956年,颁布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强调小学语文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 1963年,颁布了《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强调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掌握文章的语言文字不可分割。
3. 1978年,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初步培养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
这些大纲和标准在中国的教育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语文课程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课程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1页共1页。
基础教育改革中四会的含义
四会
四会名词解释:语文识字教学的要求。
即会读,会写,会讲,会用。
中国教育部1956年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规定:学过的字词要能正确地读出、写出;在上下文中读到或者在语言中听到的时候,懂得意思;在提问题、回答问题和其他作业中正确运用。
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将四会表述为:“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要牢固地掌握已经认识的字,大部分能默写。
学过的词汇都能理解,大部分能运用。
”1978年和1987年分别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前三年讲读课文里出现的生字提出两种不同的要求。
一部分要求掌握(通称“一类字”),另一部分不要求掌握(通称“二类字”),只要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出字音,大体懂得在词句中的意思即可,以后出现时,根据教材的安排再要求掌握。
这样有利于编选内容较丰富的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的要求是:“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
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978年1月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的指示》规定,城市、工矿区脱盲标准应识2000字,达到“四会”。
新疆一体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01659)形成性考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得分:30分1、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初步学会默读,并开始学习略读是在()。
A :低年级B :中年级C :高年级D :大学得分:2分本题分值:2分您的答案: B2、学生正式开始学习用书面语言进行写作的阶段是()。
A :幼儿时期B :—二年级C :三四年级D :五六年级得分:2分本题分值:2分您的答案: C3、小学三至四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课内习作每年()。
A :5次左右B :10次左右C :16次左右D :20次左右得分:2分本题分值:2分您的答案: C4、综合体现语文素养的是()。
A :识字B :写字C :习作D :阅读得分:2分本题分值:2分您的答案: C5、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的数量是()。
A :3000个左右B :2500个左右C :3500个左右D :2000个左右得分:2分本题分值:2分您的答案: B6、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从大的方向可以分几层()。
A :1B :3C :27、语言符号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是()。
A :聚合B :交叉C :连接8、语言符号包含哪两个方面。
()A :语音和词汇B :语义和语法C :形式和意义9、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人类的语言B :动物的语言C :植物的语言10、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A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B :思想性与逻辑性的统一C :创新性与具体性的统一D :思想性与创兴性的统一11、充分利用课本中那些精致而传神的插图教儿童学习发音、记忆每一个字母的形体方法,被称为()。
A :实物演示法B :情境图示法C :情感激发法D :媒体辅助法12、“观察—表达”的学习方式主要安排在()。
A :低年级B :高年级C :二年级和五年级D :四年级和六年级13、关于电子问卷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基于网络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B :电子问卷可以方便地搜集数据、个人态度、兴趣喜好、价值观等信息电子问卷发放范围广,没有地域限制,发放成本低D :电子问卷发放量大,数据不易处理14、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
小学语文课文《隐姓埋名三十年》
小学语文课文《隐姓埋名三十年》1961年春季的一天,国家二机部副部长、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把年近五十的女科学家王承书请到自己办公室,神情庄重地说:“祖国需要自己的科学家研制原子弹。
这是保密性极强的工作,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会议。
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
这极为平常的三个字,对王承书来说,将意味着从此放弃自己熟悉而喜爱的专业,从此放弃科学家应有的学术待遇和荣誉,从此放弃一切名利,而不能像其他领域的功臣那样面对鲜花和掌声;不管为国家做出多大贡献,自己的名字也不会为人所知。
但是,“名利”二字在王承书心中,一向是十分渺小的。
她已经不是第一次放弃名利了。
青年时代的王承书,怀着一腔爱国热忱留学美国。
她决心努力学习掌握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来报效祖国。
在美国,她获得了博士学位,在稀薄气体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传到大洋彼岸,王承书和丈夫张文裕(yù)(我国著名高能物理学家)毅然决定,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和先进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
美国政府听说王承书要回国,立即派特务监视她的行踪,没收了她替中国科学院采购的半导体材料,还对她非法传讯;美国政府百般威逼利诱,企图阻止她回国。
但是,王承书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
1956年,王承书夫妇终于冲破重重难关,一起回到祖国的怀抱,在中国科学院工作。
当时,我国正在研制原子弹。
原先中苏曾有协定,由苏联专家帮助我国研制。
但是,1960年,苏联撕毁协议,撤(chè)走专家,带走全部资料,只留下一堆拆不走的机器和厂房。
面对如此艰难的困境,我国政府毅然决定,依靠本国专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
在研制过程中,有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那就是研究掌握提炼浓缩铀(yóu)的技术。
1956—1958语文实施
1956—1958语文实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全国通用教材到一纲多本教材多样化,再到统编统用教材。
70年走过了不断探索改革的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谱写了历史篇章。
全国通用小学语文教材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中小学教材由国家规划或委托统一编写,基本上统一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
严格意义上说,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共有7套。
第一套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改编老解放区的《初级小学国语课本》《高级小学国语课本》。
虽然是过渡性教材,但全国中小学逐步走向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科书”,迈入了“一纲一本”的时代。
第二套是五年一贯制《小学课本语文》。
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是教材内容丰富,重视思想教育内容安排的系统性;编排形式多样,重视听、说、读、写训练,体现科学性与启发性。
1953年小学五年一贯制教材被暂缓推行,实行“四二制”,只编写出版了前三册。
第三套是“四二制”《初级小学语文课本》《高级小学语文课本》。
初级小学课本阅读、汉语不分编,一、二年级以识字为重点,三、四年级增加了常识课文。
高级小学课本阅读课和汉语课分编,阅读课本以文学作品为主,汉语课本单独编写了《语文练习》。
1956年小学语文教材进入实质性改革阶段,《初级小学语文课本》1955年秋季试教试用,历时十年多。
《高级小学语文课本》1957年秋季使用,历时8年多。
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第一套完整的小学语文教材。
第四套是《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试用本)》。
1960年下半年开始,根据“适当缩短学制,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的指示精神,全日制中小学的年限缩短为10年。
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有:采用集中识字法编写识字教材,继承“先识字,后读书”的传统语文教育经验;贯彻多读多写原则;选材内容以培养小革命家为目标;重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第五套是《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
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
摘要20世纪50年代,中央发起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改革,即1956年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这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次开创性的改革。
本研究通过对分科改革历史文献的梳理,较为详细的描述了分科改革的背景、起因、实施和终止,在此基础上,对这次分科改革作出自己的分析与评价。
这次分科改革是伴随着当年学习苏联的热潮,为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由中央发起的。
分科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由于政治原因而终止。
分科作为一次课程改革,尽管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分科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
语言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拓展、民族精神的培养等都有重要意义。
文学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教给学生必要的文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更能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人生观。
由于语言和文学性质不同,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功能、作用、意义也不同,二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也有区别。
如不分科,就会造成了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互相掣肘、两败俱伤的局面。
分科改革中将语文分为汉语和文学两门学科,并分别制定了汉语、文学教学大纲,编写了汉语、文学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不少有益经验。
当然,分科教学本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但有论者认为分科改革的终止主要是由于分科改革本身的因素所致,这是值得商榷的。
汉语、文学是否要分科教学,至今仍然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本研究的结论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对于今后的深入研究能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分科改革;语言教育;文学教育ABSTRACTAnation.widerefonnofChineselanguageartscurriculumstartedin1950s,initiatedbytheMinistryofEducation,whichaimedatdividingtheChineselanguageartsintotwoparts.ItwasasacreativerefornlinmodemChineseeducationhistory.Basedonthereviewofthefirsthandliteratures,thisstudytriestodescribethesetting,thecauses,theprocessandtheexpirationofreforillindetailstodemonstratethatthisreforilliSreasonable.WiththeupsurgeoffollowinguptheRussiamo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说明小学教育的目的在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童,培养他们成为个性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员。
小学语文科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童的强有力的工具。
小学语文科是各科教学的基础。
教学过程必须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才能实现;儿童语言能力的水平越高,各科的教学就越容易取得成绩。
小学语文科的目的在于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培养儿童正确地听、说、读、写的技巧。
学好了这门学科,儿童才容易吸收知识,接受文化,他们的个性才容易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提高儿童理解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分开来说:(一)提高儿童听的能力。
能够听懂普通话。
听人说话,听人演讲、报告,都能够了解对方的意思,能够抓住要点,能够扼要转述。
(二)提高儿童说的能力。
能够说普通话。
对个人或公众能够说出自己的意见,口齿清楚,意思明确,有条理,不嗦,让人一听就懂。
(三)培养儿童读的能力。
能够阅读程度适合的书籍、报刊和文件,了解读物的内容,领会读物的基本思想,并且能够用普通话朗读,能够扼要复述。
(四)培养儿童写的能力。
能够写短篇的文章,能够写工作和生活需要用的文件,都写得有内容,有条理。
语言是跟思维分不开的。
发展儿童的语言也就是发展儿童的思维。
用来作为学习语言的教材都是按照教学的目的选择的,让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从文学作品受到品德的陶冶,从科学知识的文章得到科学的初步知识,而且把学到的运用在实践里,成为指导实践的力量。
因此,小学语文科还要在发展儿童语言的工作当中完成下面的任务:1.树立对社会主义的信心,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3.培养共产主义道德,4.培养爱美的情感和审美的能力,5.培养对本族语言的热爱。
发展儿童语言的工作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一是教儿童从语言的丰富的表现方面学习;一是教儿童从语言的规律方面学习。
同时,还要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面,指导儿童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跟这些工作相适应,小学语文科的教学内容,主要的是:(一)阅读教学。
教儿童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前四学年,还要阅读有关自然、地理和历史的科学知识的文章。
(二)汉语教学。
教儿童初步掌握汉民族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的基本规律。
(三)作文教学。
教儿童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以上的教学活动,都要先教会儿童掌握语言的书面形式──文字,因而小学语文科的内容还有:(四)识字教学。
教儿童认识必要数量的常用汉字。
(五)写字教学。
培养儿童书写的技巧。
教给儿童的语言,必须是规范化的汉民族的共同语言。
这种语言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是小学语文科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贯彻在一切教学活动里。
准备课教学大纲里规定,在小学语文科教学开始的时候,要有一段时间进行准备课的教学,让儿童开始认识学校生活,并且为识字写字做好准备。
准备课进行说话的教学,教儿童从口头语言的听和说里知道话是一句一句说的,句子是由词组成的,有些词是只有一个音节的,有些词是有几个音节的(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叫单音词,有几个音节的词叫多音词),初步建立句子、词、音节的观念。
同时要教他们学会注意听教师讲话,学会回答教师的问话,学会向教师发问;要把学校生活一些必须用的词介绍给儿童;要从儿童的说话里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水平,注意他们有什么语言上应该矫正的缺点;要设计一些讲述材料说给儿童听,用来发展儿童对于语音的听觉。
在准备课里,要教儿童写字的正确姿势,教儿童正确地执铅笔,正确地运用铅笔;还要教儿童作点、横线、竖线、斜线等练习,学习运用腕和指头,学习运用目力测定位置,使下笔有把握。
在准备课里,要让儿童初步认识入学的目的,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要让儿童知道一些重要的当前就要做到的“小学生守则”;还要让儿童认识学校的环境。
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的基础。
目前汉字还不是拼音文字,识字教学不能在短时间完成,所以教学大纲里规定小学第一、二学年的阅读教学以识字为重点,在这两年里比较集中地教会儿童认识必要数量的(不超过1500个)常用汉字。
有了这个基础,小学语文科的阅读教材才不致处处受生字的限制,而有可能做到内容丰富,语言精确生动;小学语文科的阅读教学才有可能提高质量和效率。
第一、二学年虽然以识字为重点,但是并不是孤立地教识字,而是要在语言的教学中教识字。
识字教材并不是一些个别的文字符号,而是为了便利识字教学的进行经过选择编排的具有一定内容的词、句子和短文。
运用这些词、句子和短文,教儿童学习语言,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同时学习记录语言的工具──文字,认识文字的形状和读音。
识字教学是包括在阅读教学里头,凭借阅读教材、通过词汇教学来进行的。
识字教学要通过词汇教学来进行。
一个字同时是一个单音词的时候,词汇教学是和识字教学一致的。
一个字跟别的字组成多音词的时候,必须通过那个词来教儿童认识这个字。
小学语文教学一开始就应当让儿童认识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在小学整个六年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不要离开词来讲字。
字音的教学必须依靠拼音字母。
〔注〕识字教学开始就教拼音字母,教儿童掌握拼音字母的读法、拼音和声调。
识字教学中运用拼音字母来注音和正音,让儿童遇见生字就能够读出来,而且读得正确。
一个字有几个读音的,必须据词定音。
字音的教学也是跟词汇教学相结合的。
就汉字字形作适当的指示,对于识字教学是必要的。
开始的时候可以就新识的字逐步教儿童认识汉字各种笔画的形状,知道汉字各种笔画的名称,并且把书写的笔顺教给儿童。
识〔注〕拼音字母公布前用注音字母,以下同。
了较多的字以后,就字的结构(偏旁和其他结构单位)作适当的指示,可以帮助儿童记忆字形,并且使识字的心理过程简化。
因为他们认识汉字结构的较大单位逐渐增多,以后识字可以从结构的较大单位来辨认,不必个个字都一笔一画地细细分析,这就减少学习的困难,增进学习的效率。
但是运用这个方法必须有选择,有步骤,必须十分谨慎,以真正有助于识字为限,不可以滥用拆字办法,不可以追溯字源,据字形来教字音,讲字义。
识字教学要注重正字工作和正音工作。
在识字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下列三种字:(一)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几个音的字,(二)同音字,就是形状不同而声音相同的字,(三)形近字,就是形状近似的字。
要通过词汇教学,通过练习,让儿童多观察,多比较,掌握这三种字的字音和字形,防止错字的发生。
识字的巩固主要是靠多次的反复。
反复的方式:一是重见,在课本的课文里和练习里多次出现教过的字;一是复习,复习教过的课文,教新课的时候检查儿童是否已经掌握教过的字;一是运用,阅读课外读物,多跟教过的字接触。
这些方式,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
有些字是没有在课本的课文和练习里反复出现的,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练习,让儿童跟这些字多见面,求得巩固。
关于字形的巩固,可以作两种练习:一种是偏旁相同的字的归类练习,一种是形近字的辨认练习。
这两种练习都拿儿童已经学过的字做材料。
第一种,偏旁相同的字除由教师汇集作成“练习”外,也可以指导儿童自己汇集,并作成“分部字汇表”。
第二种,形近字,包括下列几种:(1)字的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如“士”与“土”,“由”与“甲”);(2)字的形状相似,只有一两笔的笔形不同(例如“外”与“处”,“干”与“千”);(3)字或偏旁的形状相似,而笔画多少不同(如“日”与“目”,“亻”与“彳”);(4)字的形状相似,而结构单位多少不同(如“床”与“麻”);(5)字的结构单位相同,而位置不同(如“部”与“陪”)。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经常注意,如果儿童已经学过的字,有了这样形状近似容易写错的,就要收集起来,作成“练习”,让儿童辨认,并且让儿童在写字课里书写。
教师也可以指导儿童,作成“形近字字汇表”。
从第三学年起不再把识字当作教学的重点。
因为,第一,有了前两年识的字做基础,生字在课文中的比重已经很小;第二,有了前两年语音方面的训练和字形结构方面的认识,遇有生字,教师随时给儿童指点,认识的困难小得多了。
但是从第三学年起在教学上还要继续注意新出现的偏旁,继续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继续注意坚守通过词来教识字的原则,继续注意使每一个生词儿童都能掌握它的意义、发音和写法。
从第四学年起要教儿童翻字典或词典,靠字典或词典来认识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要贯彻中国文字改革的精神。
首先,要采用简体字。
新教的字,教给简体,不教繁体;已经教过的繁体,要和简体比较,代之以简体;已经废除的异体字,不要再教给儿童。
教师写的字,儿童写的字,都一律用简体。
其次,还要认真教拼音字母。
除了用它来帮助识字,还要用它来学习普通话。
要让儿童初步认识语音是语言的主要的东西,知道学习标准音的重要。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科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儿童独立地自觉地阅读的能力。
要求儿童在小学毕业的时候,能够阅读内容和语言都是他们可以懂的文学作品和科学书籍。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必须是自觉的阅读,因为阅读的自觉性决定阅读教学的质量。
自觉阅读的基本指标是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基本思想。
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语言来理解的。
换句话说,理解过程是通过形式抓住内容的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做种种工作指导这个过程,启发儿童的思维,引导儿童的活动,要求儿童对课文做种种作业,逐渐养成他们认真地阅读的习惯,逐渐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词句,正确地分析课文,正确地叙述课文里的事物,养成善于通过复杂的语言形式抓住思想内容的阅读能力。
教师始终要注意语言中的理智因素和感情因素是不能分开的。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体会和表达课文里的感情,要善于引起儿童的感情,让儿童不仅有所知,还要有所感;不可以片面地只注重理解,不注重感受,使教学流于客观主义。
阅读教学的进行采取讲读法。
这不仅仅是教师的讲述和解释,而是培养儿童自觉的阅读能力的一系列的教学工作的综合。
从准备谈话起,词汇教学,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课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课文的复述,一直到总结谈话:这些工作都包括在讲读里头。
讲读的基本特点在于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导。
随儿童年级的升高,阅读教学中对儿童提出的要求逐渐提高,逐渐复杂;随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教学中儿童独立阅读的成分逐渐加多。
最后达到养成儿童独立地自觉阅读的能力。
阅读教学是凭借阅读课本来进行的。
阅读课本是按照教育的目的组成的有系统的教学材料。
这些材料必须体现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童的目的,同时,还必须适应语文这一学科的特征,还必须符合教学的原则,提供实现教学要求的最大可能性。
阅读课本的课文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学作品,一类是科学知识的文章。
文学作品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谜语、谚语、歌谣、诗、小说、剧本和文艺性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