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知识培训-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一、工作范围1.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药剂师、医技人员等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的人员。

2. 医务人员在从事与病人接触的工作时,必须遵守本规章。

二、健康防护1.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 对于有传染病史或症状的病人,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3. 医务人员应接受规定的疫苗接种,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三、职业保护1.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穿着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和工作鞋。

2. 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以避免受伤或感染。

3. 医务人员在处理病人时,应避免暴力行为,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四、医疗废物管理1. 医务人员应妥善处理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并送至指定的处理单位。

2. 医务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应佩戴防护用具,避免受到伤害或感染。

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1. 医务人员应参加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理流程和程序。

2.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医务人员应遵循领导指挥,积极参与救援工作。

六、诚信守法1. 医务人员应遵守医德、医风,敬业爱岗,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2. 医务人员不得滥用职权,接受贿赂或参与医疗诈骗等违法活动。

七、监督与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和督导。

2.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进行纠正或处罚。

八、其他规定1. 医务人员在职业上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 医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

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调整或补充,将另行通知。

希望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医疗工作环境,为人民健康服务。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1、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利器盒。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回套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安全处置废弃物,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度乳胶手套,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没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可按一般性医疗废物处理。

8、发生职业暴露时,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报告流程处理,即:“挤”“冲”“消”“报”“诊”。

首先积极处理暴露部位,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卡到院感科,再针对感染源病毒种类做出相应的预防治疗和追踪工作。

9、专职人员对事发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模版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模版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模版一、背景和目的现如今,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较高的工作风险和职业暴露可能。

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制定和实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和健康是首要考虑,不得为其他目的而牺牲其个人健康。

2. 预防为主原则:重视预防,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风险和暴露。

3. 多层次防护原则:建立多层次、多重保护的防护体系,从源头、过程、终点方面保护医务人员。

4. 法律依据原则: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5. 责任制原则:明确相关职责和义务,落实防护责任。

三、防护要求1. 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医疗机构应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如个体防护装备、紧急疏散设备等。

2. 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规定: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规定进行医疗工作,减少潜在的职业风险和暴露。

3. 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和使用:医务人员应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4. 职业暴露监测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职业暴露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体检和暴露评估。

5. 预防接种和健康检查: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如疫苗接种等,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四、防护措施1. 感染防控措施: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防控措施,如正确使用隔离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体防护装备,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2. 医疗废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置等工作。

3. 急救措施和应急预案: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急救措施和应急预案,及时处理职业暴露事件。

4. 精神健康支持:医疗机构应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5. 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

五、监督和评估1. 监督机制:建立医疗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机制,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院感科普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院感科普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个人防护意识不足
防护用品使用不当
医务人员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或使 用的防护用品不符合规范,均可
能导致职业暴露。
手卫生执行不力
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 的重要措施之一。若手卫生执行 不力,如未按照规范进行手消毒 或洗手,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
安全注射意识不强
医务人员在进行注射操作时,若 未遵守安全注射规范,如使用一 次性注射器、针头及时更换等, 可能导致自身感染血源性病原体
的防护习惯。
完善医院防护制度建设
1 2
制定并落实防护制度
建立健全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制度,明确各部门职 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加强防护用品管理
规范防护用品的采购、储存、使用等流程,确保 用品的质量和数量满足需求。
3
建立职业暴露监测与报告机制
建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与报告机制,及时发 现和处理职业暴露事件。
汇报范围
01
02
03
0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与危 害
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与建议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 程与注意事项
0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 状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 工作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 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 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医疗废物处理不当
医疗废物若未得到妥善处理,其中 携带的病原体可能对医务人员构成 威胁。
环境因素
医院环境污染
水源污染
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体,如细 菌、病毒等,若清洁、消毒工作不到 位,医务人员易受到感染。
医院水源若受到污染,医务人员在接 触或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水时,有发 生感染的风险。
空气污染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总则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二、职业暴露的定义和分类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实验室检测、放射性工作等过程中,意外接触或暴露于患者或病原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组织器官、放射性物质等危险因素,可能引起的感染或健康损害。

2.职业暴露可分为以下几类:(1)血液暴露:接触或暴露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2)呼吸道暴露:接触或暴露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飞沫等。

(3)皮肤暴露:接触或暴露于患者的皮肤、粘膜等。

(4)消化道暴露:接触或暴露于患者的排泄物、食物等。

(5)注射器暴露:使用或接触被污染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器具。

(6)放射性暴露:接触或暴露于放射性物质,如X 光、CT等。

三、职业安全防护措施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2.建立健全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制定职业安全防护规程和应急预案。

3.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和消毒,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4.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设备,如手套、口罩、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面屏、安全注射装置等。

5.对高风险科室和岗位实施严格的防护措施,如手术室、产房、ICU等。

6.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暴露引起的健康问题。

7.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及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四、职业安全防护培训1.对新入职的医务人员进行岗前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确保其掌握基本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2.定期对在岗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更新其防护知识和技能。

3.对高风险科室和岗位的医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针对性的防护能力。

4.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类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其防护意识和技能。

五、职业安全防护监督管理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职业安全防护监督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安全防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保证他们能够有效地开展医疗工作,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应该包括从个人防护措施到全院感染控制和管理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一、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景和风险等级进行选择和佩戴。

2. 进行正确的手卫生:医务人员需要经常进行手部消毒或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接触污染物品或从事医疗操作前后需要进行手卫生。

二、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1. 建立全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和推行感染控制方案和措施。

2. 制定感染控制制度和程序:包括感染防控的标准操作流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患者隔离管理等。

3. 进行感染控制的培训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三、医院环境和设备的管理1. 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医疗设施、工作区域和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 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包装和封存,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安全处置。

四、应急响应和管理1. 建立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的处理应急预案:对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的处理进行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处理。

2. 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在应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以上是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确保自身健康和安全,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也要做好自我保护。

医疗机构也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防护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共同维护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职业暴露与防护制度

职业暴露与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规定为了更好地维护职工权益,保障职工医疗安全,根据我院实际,特制定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维护我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处置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所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过程中意外被锐器刺伤或有可能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等感染的情况。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放射防护等见具体文件。

第三条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第四条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由于标准预防不能预防经由空气、飞沫途径传播的疾病,因此,对一些临床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或综合症或有流行病学意义的耐药菌感染在待诊或确诊后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空气、飞沫、接触预防隔离措施。

第五条与锐器伤有关的操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二)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三)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四)禁止针头等锐器物复帽,必须复帽应采用单手复帽。

(五)将使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等锐器物放入防水耐刺的专用利器收集盒内(塑料利器盒),将使用后的输液管针头从输液瓶拔出后,整条管置于纸质利器盒内。

第六条处理流程:(一)暴露部位的处理原则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 酒精或者0.5%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4、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暴露后预防(PEP)。

(二)报告1、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向科主任报告、护士向护士长报告);2、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见附表),科室提出处理意见,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后送交院感科;3、感染控制科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并提出初步评估意见,指导暴露后的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众多医务人员承担着治疗患者的重任。

在这个过程中,医务人员往往会接触到各种传染病和化学物质,也会面临各种意外伤害的风险。

因此,建立完善的职业防护制度,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十分必要且紧迫的事情。

职业防护制度是指为保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避免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疾病,确保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防护措施。

这些制度和措施旨在减少医务人员接触传染病的风险,减少事故伤害的发生,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首先,建立科学的职业防护知识体系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通过培训,医务人员可以了解各类危害因素的属性、特点以及危害的程度,学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及其使用方法,掌握职业性病害的防治知识,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其次,建立健全的个人防护装备供应体系。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接触各类传染病和化学物质,为了防止受到感染和其他危害,医疗机构应该提供充足、适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效地预防危害。

再次,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诊断机制。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患上职业相关疾病,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诊断机制,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检测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另外,建立医疗机构内部职业卫生防护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内部职业卫生防护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档案和危害因素监测记录,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危害因素的监测和防范。

此外,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和紧急处置措施。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面临各种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医疗机构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和紧急处置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能力,有效减少事故伤害的发生。

最后,建立健全的职业康复和治理机制。

对于已经患有职业相关疾病或受到职业危害的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康复和治理机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康复治疗和关怀,帮助他们早日康复,重新投入工作。

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中的职业安全自身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中的职业安全自身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中的职业安全自身防护制度
1、上岗必须穿戴好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进入高危区域,必须按高危区域的要求穿好隔离服,戴好帽子、口罩,换鞋入室,上班时间严禁穿高跟鞋,响底鞋,不准戴首饰(戒子、耳环、手链等)
2、诊疗操作中必须戴好口罩、帽子,操作前后洗手,操作中必须做到一操作一消毒手,在一切可能污染的操作中必须戴手套,未按操作规定操作出现的后果自己负责。

3、接触所有的血液、痰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操作,必须戴好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穿隔离服,做好自身防护。

地面必须用消毒水拖地。

4、在诊疗操作中,必须严格地执行操作规程,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除按前面的1、2、3条做好外,在治疗、手术完后,接触锐利器械,如:针头、刀片等均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应该用止血钳夹取,直接进利器盒。

5、在诊疗操作中如遇有针刺伤、刀割伤应立即采取相应地处理措施,用清水冲洗,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处理,并用2%的碘酒涂擦局部,注意观察,报告科室护士长。

6、怀疑有传染因素存在的出现了严重的针刺伤、刀割伤,除报告科室护士长还应报告院感科及主管院长,作出相应的处理(24小时内报告)。

7、凡是报告了科室护士长及院感科的刀割伤、针刺伤,均应有文字记录备查。

8、各科室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结合职业安全教育,要求每位医务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并有专门的记录备查。

9、凡违反上述规定,按消毒隔离管理办法考核。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1.医护人员诊治、护理病人时衣帽轚齐,为保证无菌或防止交叉感染必须戴口罩。

2.为防止血液、污染液体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操作时必须进守操作规程,使用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镜、隔离衣等。

3.搬运救护外伤出血病人时除戴口罩、手套外还应穿防水隔离衣。

4.使用热力灭菌器、化学消毒剂、紫外线灯时应注意防护,以免造成烧伤、灼伤等。

5.疑有特殊细菌、病毒感染者必须按有关传染病法进行隔离、防护、转院、运送、消毒。

6.医护人员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消毒。

7.垃圾回收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和胶皮手套,穿隔离服,回收物品后和下班前要注意消毒清洁双手。

8.临床医、护、技人员每年体检一次,检测肝功能及乙肝两对半,乙肝表而抗体阴性者应持化验结果到预防保健科接种乙肝疫苗。

9.实验室专职负贵HIV检测人员,每半年检查一次HIV血清抗体,发现HIV阳性立即报院感科,必要时转传染病医院诊治。

10.放射人员职业防护按国家相关政策执行。

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雜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解除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在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采取双向防护。

六、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七、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八、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九、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职业防护制度

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一、防护原则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职工在新入院即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含标准预防、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各种疾病的职业防护特点与要求等)。

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

三、各科室必须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四、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有关规定,掌握自我防护技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防违规操作。

五、医务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和戴工作帽,诊疗、护理、处置病人时戴口罩,操作前后规范洗手或手消毒。

六、为防止血液、体液等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各类人员操作时都必须按程序使用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镜、隔离衣等。

七、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注意自我防护,防止因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八、安全使用锐器,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可能对人体的刺、割等伤害。

九、疑有特殊细菌、病毒感染者必须按有关传染病法进行隔离、防护、转院、运送、消毒。

十、检验科、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检验科、实验室医院感染管理》及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规范操作,预防和避免发生实验室医院感染。

十一、处置医疗废物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转送等相关工作流程和要求,在分类收集医疗废物过程中严格安全防护,衣帽整洁,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医疗废物前戴手套;处置医疗废物后应认真洗手,必要时手消毒。

十二、医疗废物暂贮地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着工作衣、工作裤、胶鞋(靴),戴口罩、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等,不得无防护上岗。

十三、工作人员因不慎发生锐器伤等职业暴露时应立即按规定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汇报院感办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在院感办存档。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文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文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文为加强医院内部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保护意识,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疾病,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从事临床医、护、技全部职工。

一、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而采取的措施。

这些措施是针对医院所有的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情况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一)手卫生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用皂液(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2.如果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3.洗手指征参见《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西安市中心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二)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1.处理、清洗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物品、设备时,应戴手套、口罩,可加穿防水围裙、袖套、面罩等,防止工作人员皮肤、黏膜暴露。

2.处理污染物时,应将污染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并做好标记,由专人负责运送至指定地点。

3.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利器盒装满后,由专人负责运送至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个人防护装备1.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根据预期可能发生的暴露风险选用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屏、安全注射装置等个人防护装备。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诊疗和护理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二、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一)暴露部分的处理医务人员的完整或有破损的皮肤或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时,应该立即用肥皂和水充分清洗被溅到的部位;如果暴露的部位是粘膜(如果结膜、口腔),那么应该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所暴露之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一、预防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对于择期进行手术、介入治疗、内镜检查、及其他侵入诊疗(包括胸穿、骨穿等)的病人,手术前要进行手术免疫全套(HIV抗体、HBsAg HCV 抗体、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麻醉科医师在术前查房时要检查患者是否检查手术免疫全套,如为HIV、HBV HCV或梅毒阳性患者要及时告之参与手术的医师和护士;对于急诊手术,主管医师要检测手术免疫全套(快速检验HIV、HBV、HCV、Trust)。

检验科对于要求快速检验手术免疫全套应在2 小时及2 天内主动向临床报告检验结果。

3、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的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专用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危害防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等。

三、安全防护责任1. 医院负责人应当将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纳入医院管理范围,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权益。

2. 各科室负责人应当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安全防护培训,并定期检查、评估和改进工作。

3.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规定,保护自己的安全健康,积极参与安全防护工作。

四、职业危害辨识评价1. 医院应当委托专业机构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特点等进行职业危害辨识评价,定期更新评估报告。

2. 根据评估结果,医院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制定安全作业规程。

五、工作环境安全1. 医院应当配备合格的安全设施和装备,确保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2.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和装备,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配合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3. 医务人员应当注意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卫生,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六、个人防护措施1. 医务人员应当佩戴符合规定的工作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防止受伤感染。

2. 医务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抵抗力。

3.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七、紧急救援措施1. 医院应当建立紧急救援机制,确保医务人员在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2. 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3. 医务人员在发生伤害后,应当第一时间报警并求助,同时配合救援人员进行处理。

八、应急预案和演练1. 医院应当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2.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3.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应急演练,熟悉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九、责任追究1.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导致医务人员伤害事故的责任人员,将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整理版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整理版

精品文档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医院为医务人员提供有针对性、必要的防护用品,为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提供相关健康检查和预防治疗费用,以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二、院感办对全院职工进行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培训及相关技术指导。

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时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

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要佩戴手套。

若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戴双层手套。

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四、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除需佩戴手套和口罩外,需带防护眼镜;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大面积飞溅,有污染操作者身体的可能时,还需穿上有防渗透功能的隔离服或围裙。

五、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进行安全处置;抽血时使用真空采血器,并使用蝶形采血针。

六、严禁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禁止徒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防止锐器刺伤或划伤。

七、严禁共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使用过的个人防护用品与物体表面、衣物或病房以外的人员接触。

八、为不同的病人进行诊疗或开始另一个诊疗操作时,每次均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洗手。

九、使用过的个人防护用品放入相应的废物袋中,并根据医院相关制度进行处置。

十、对血透室、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高危部门的医务人员及从事医疗废物处置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进行免疫接种。

十一、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实施相应处理,并报告院感办。

院感办针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并分析查找原因,组织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并对暴露人员进行观察和相关治疗。

可编辑。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范文(4篇)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范文(4篇)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确保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第三条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原则是:预防优先、全员参与、科学防护、合理措施、安全第一。

第四条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目标是:保护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预防职业伤害和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常进行。

第五条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防护计划和措施,并不断完善和改进。

第六条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运用预防、检测、救治和监管等手段,科学有效地进行防护工作。

第二章职务防护要求第七条医务人员应全面了解和掌握职业防护知识,遵守职业防护的要求和规定。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

第九条医务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环境。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接触传染病患者时,应遵循相关的隔离、消毒和防护要求,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第三章职业防护措施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应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健康。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应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工作和过度劳累。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应做好手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卫生。

第十六条医务人员应遵循正确的操作规范,确保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管理。

第四章职业防护管理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制定职业防护制度和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医务人员的职责和权益。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提供必要的职业防护设施和物资,确保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组织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职业防护档案,记录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和职业病情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一、医务人员必须熟悉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和知识,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

二、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等操作过程中,要做好标准预防工作,根据所接触病原微生物情况,采取戴手套、口罩、帽子、护目镜、防护衣等防护措施。

三、医务人员手部有皮肤破损,必须进行诊疗操作时,要戴双层手套防护。

四、严禁将使用后一次性针头重复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缝合针等锐器.五、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内,回收人员直接回收,专车运送。

六、一旦发生职业暴露损伤,要立即进行局部应急处理,并报告公共卫生院感科。

1、职业暴露后局部应急处理措施(1)保持镇静,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2)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粘膜。

(3)刺激局部出血,如有伤口,应立即用健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同时用肥皂水和流动净水进行冲洗.(4)受伤部位皮肤消毒:受伤部位伤口冲洗后,应用0。

5%碘伏进行消毒,包扎伤口.被暴露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2、职业暴露处理程序(1)发生职业暴露后要立即进行局部应急处理。

(2)迅速向公共卫生院感科报告。

(3)公共卫生院感科应迅速了解患者情况、发生职业暴露的经过,指导医务人员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4)对职业暴露者做好感染风险评估,作相应的药物预防及追踪调查.(5)对发生职业暴露风险较大等情况,在诊治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测。

(6)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公共卫生院感科应即向分管院长及市疾控中心报告,由市疾控中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

七、公共卫生院感科根据受损伤情况,确定职业暴露级别,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实施预防用药方案;做好血液相关抗体监测;并做好随访追踪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如需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双层手套。
4.3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戴医用外科口罩等医用防护用品,并保证光线充足。
4.4 使用后针头不应回套针帽,确需回帽应单手操作或使用器械辅助;不应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废弃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中;重复使用的锐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密闭运输和处理。
本月共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6例,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0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3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例、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例、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感染1例。较上月相比有所明显升高,分析其原因为除1例急性乳腺炎合并脓肿,其余患者均具有高龄、腹腔感染、手术、免疫力低下等感染危险因素。科室为此制定防控措施如下针对此类人群,术前合并感染与否,均应术前积极抗感染,术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积极调整抗生素使用,必要时升级抗生素。
07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自查整改记录
自查日期2017.07检查人员
整改时间及结果
组织管理
环境管理
手卫生与
职业防护
消毒隔离
卫生学监测
医疗废物
管理
本科室项目
07月医院感染情况汇总分析
本月出院患者161人,有3人发生5例次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86%,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3.11%。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依次为器官腔隙、继发消化道、皮肤及软组织、腹腔组织、菌血症。较上月相比有所例数无变化,感染率稍升高,分析其原因为出院病人减少,科室为此制定防控措施如下对发生感染患者,及时发现感染原因,送检细菌试验,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3.2 个人防护用品: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4 内容
4.1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应严格按标准预防的原则执行,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07月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记录
时 间
2020.07.20
地 点
医生办公室
主 讲 人
记 录 人
培训主题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参加人员
主要内容
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4.2 医务人员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4.2.1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清洁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卫生手消毒。
4.2.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本月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高危患者12人次,无发生医院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无为社区获得性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高危患者6人次,无发生医院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无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高危患者0人次,无发生医院内呼吸机相关肺炎。手术部位感染高危患者10人次,其中1人发生医院内切口浅部组织感染,0人为社区获得性切口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高危患者6人次,其中人发生医院内皮肤软组织感染,0人为社区获得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科室自查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15人,15人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制定整改措施如下根据医院下发院感新制度,组织大家积极学习并记录培训。
4.5 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
4.6 应密闭运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
4.7 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等)的医务人员应采取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相关感染控制措施。
4.8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并按照要求和流程进行报告、处置。
培训有效性评价
评价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