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效精练9分析概括题的答题之道(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精练 9 分析概括题的答题之道

[精练点拨]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分析概括题,实质是筛选并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是指对文中相关信息搜寻归拢,所谓整合是指从相关信息中提炼出某种共同的东西,如事物的共同点、事物的普遍意义以及带给人的共性认识、启示等。找得准,“整”得狠,是答主观题的要诀。另外,概括时不可忽视图表文本里的信息。

[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目前,养老保险还是省级统筹为主。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4万多亿元,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节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使老年人及其家庭不致因为疾病导致个人及家庭经济危机。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针对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责任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我国“入世”之后,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竞争,而且面对国际竞争,企业中的“小社会”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圈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人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家庭医疗保健、老人照料、护理,还包括在社区兴办老年食堂、茶室、托老所、老年病防治站、法律咨询服务站以及各种老年文体设施等。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

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的扶持引导政策。但我们应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中国人口老龄化

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材料四开展面向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需求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养老外,也必须重视文化养老。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世界和人生进行诠释,寻找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和意义,将使老年人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安顿。

(摘编自光明网《老龄化社会唤醒“老年文艺”》) 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解析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题干指向的范围是“材料三”,要求概括的内容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然后回读材料三原文,根据题干要求,圈点勾画出与“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相关的内容,并进行适当加工,形成答案要点。如从“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针对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中,可以概括出答案要点①;从“企业中的‘小社会’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圈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人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中,可以概括出答案要点②;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的扶持引导政策”中,可以概括出答案要点③。

答案①建立健全老年医疗保险制度;②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③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棚户区改造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2]12号),明确指出,国有工矿企业、国有林区企业和国有垦区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棚户区改造的,改造部分的收益执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这一政策使这些企业从棚户区改造中受益,从而鼓励它们更积极地参与棚户区改造,造福更多的低收入家庭。

财税[2010]42号文件规定,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发商,在商品住房等开发项目中配套建造安置住房的,依据政府部门出具的相关材料和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按改造安置住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以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摘编自2017年08月15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网) 材料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工矿、林区、垦区棚户区居民住房困难、居住环境差的问题,近几年加大了对各类棚户区改造的工作力度。2008年,中央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并将国有林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作为重要内容,加快了改造步伐。2010年,中央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并继续推进国有林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

棚户区改造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直接和间接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腾出的土地,兴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创业市场、农贸市场、再就业一条街等形式,增加了就业机会。此外,将棚户区改造项目与商品住宅配套建设,使棚户区居民可以通过为周边居民提供相应服务来实现就业及再就业。

据有关部门测算,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工程实施以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70多万个,支付用工费用100多亿元,有效地解决了低收入家庭的就业问题。

(摘编自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惠民生促增长——我国棚户区改造成果综述》) 材料四2017年5月26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8—2020年将继续改造各类棚户区,再建保障性住房1 500万套。中央将加大财政、金融、用地等支持力度,兑现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承诺。

陆克华指出,棚户区改造是改善困难民众住房条件的重要方式。过去8年,全国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安置性住房3 287万套。棚户区改造使8 000多万居民“出棚进楼”。此外,通过城中村改造,约950万农民就地转化为市民,住进了配套完善的安置房小区。在商品住房库存量大、市场房源充足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工作,在解决棚改的同时,也促进了商品住房去库存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