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教学设计之三_三年级语文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
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参考答案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板书设计】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西湖》教学设计
《西湖》教学设计《西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指导感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湖的绿》。
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游览西湖的。
(灵隐、苏堤、花港)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再次走进这美丽的人间天堂,一同饱览西湖的绿色之美。
二、自主探究:(一)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灵隐的绿的,画出相关的句子,然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能抓住重点词语来感悟就更精彩了。
汇报:1、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语速慢,看都看不过来)满眼都是绿色,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的。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扑眼而来)2、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
(轻轻地、柔柔地、落到脸上凉丝丝的)“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枝繁叶茂异常高大。
“苍翠欲滴”树木长得茁壮,枝叶深青碧绿,水灵灵的都要滴落下来似的。
在古老树木的映衬下,就连空中飘落的雨丝儿都是绿的,)是呀!树木长得那样茂盛,那样高大挺拔,直插云霄。
你能读一读吗?3、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层层叠叠说明飞来峰上树很多,很茂密,有深的,郁郁葱葱,也有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呈现出浅绿色。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绿,那就是-------多彩。
板书:多彩(由于树木种类繁多,由于阳光的照射,所以飞来峰上的绿的可真是有层次,不单调,那深浅不一的颜色可真美呀!谁来读一读把这种美展现出来。
4、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感受作者对西湖美景的描绘。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苏轼,了解他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
3.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4. 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创作古诗配画,展现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西湖美景。
2.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感受其表达效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古诗挂图、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古诗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西湖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兴趣。
2. 介绍作者:简要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为学习古诗奠定基础。
3. 学习古诗:引导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作者描绘的西湖美景。
4. 分析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5. 诵读古诗:组织学生集体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6. 创作古诗配画:鼓励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创作一幅描绘西湖美景的画作。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美学价值。
板书设计1. 《饮湖上初晴后雨》2. 作者:苏轼3. 古诗内容:诗句及解读4.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等5. 课后作业:创作古诗配画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2. 创作古诗配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理解,创作一幅描绘西湖美景的画作。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2.课件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了老师所展开的祖国地图,每个学生都在独立的思考。
教师活动: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学生活动: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2、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活动意图: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出示的音画渲染与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作了精彩的铺垫,同时使学生对古诗三首也有所了解。
活动意图:学生读文后,对西沙群岛有了更加整体的认知,与文本产生共鸣。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9海滨小城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3.学习重点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2.复读古诗,深度了解
教师活动:
1.鼓励学生回忆交流积累的苏轼的诗,指名多人背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湖》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描述风景。
二、教学准备1. 课文《西湖》的复印件。
2.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西湖的美景。
3. 教学PPT,包括课文内容和相关练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西湖》这篇课文,让学生知道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西湖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预读(10分钟)- 将课文分段,每段配有一个关键词,让学生预测段落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推测技巧。
3.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检测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听说训练(15分钟)-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模拟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 写作训练(15分钟)- 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自由写一段关于西湖的文章,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拓展活动(10分钟)- 展示一些著名的古詩詞或小說章節,让学生用合适的词语描绘西湖的美景,拓展他们的词汇量。
7. 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巩固课文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阅读、听说、写作等方面的表现。
2.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写作训练和课后练题的答案。
3. 学生对西湖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西湖》的内容和背景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也能够通过阅读、听说和写作练习,培养了他们的语文能力。
但是在教学准备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增加更多的资源和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更具体地设置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断、楚、孤、帆”。说说书写这4个生字要注意些什么?
2.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分层作业:
A(尖子生):写:写一写诗歌描绘的景象。
B(中等生):画:画一幅画,画出诗歌美景。
C(潜能生):背诵古诗,完成生字的抄写。
一分钟安全教育---电器使用安全:不用湿手摸电器。
4.背诵积累占诗。
(1)指名读、齐读古诗。
(2)指名描述根据诗句想象的画面,其他学生根据描述背诗句
(3)齐背古诗。
三、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
2.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分层作业:
A(尖子生):用自己的话写写诗句的意思。
B(中等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C(潜能生):背诵课文,完成生字的抄写。
一分钟安全教育-------交通安全:走路不跑不闹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 山色空蒙
教学反思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的字体不许改动。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诗人对西湖美的赞赏。指名读、小组比赛读、背诵第二句。
(3)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教师相机指导
①引导: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怎样的湖面?指导学生围绕景物丰富想象的画面。
②出示西湖不同天气下景象的图片,提问: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指名学生运用想到的词语再次描述根据诗句想象到的画面。
③提问:如果请你为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美景分别取个名字的话,你会怎么取?
《西湖》教学设计15篇
《西湖》教学设计15篇《西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堤素绵伏浓优掠念宋”等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媒体理解“素、镶嵌、层层叠叠、连绵起伏、锦带”等词语的意思。
积累描写西湖美景的语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并能根据提示用几句话连贯地表达。
3、初步感受西湖与名堤之间的关系。
能依据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西湖秀丽的山水,景物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
1、板书:堤(dī)(1)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堤”的偏旁“提土旁”。
(2)给“堤”标注拼音,正音。
(3)了解“堤”的意思。
2、补全课题:西湖名堤(1)读课题。
(2)了解课题的意思。
二、预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哪一小节直接告诉我们西湖名堤的名称和它们有名的原因?3、学习第三节,了解这一节的两句话所介绍的内容。
三、学习课文4-5节。
1、轻声读课文的4-5小节,思考:为什么要用诗人的名字来命名这两条长堤呢?)(1)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白堤”。
传说——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道堤叫做——(教师依据学生的表达随机作相关的提示,并要求学生能连贯表达。
)(2)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苏堤”。
①要求学生根据介绍“白堤”的方式来介绍“苏堤”。
②随机了解“传说”的意思。
2、教师归纳“名堤”有名的原因之一——它们与历史上两个有名的诗人有关。
3、自由读4-5节,思考:这两条名堤之所以出名,还有什么原因呢?4、再读4-5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名堤景色的句子。
(1)自由读,完成学习要求并交流。
(2)出示两句句子,读一读,发现了什么?(都描写了桃花和柳树)①学习“一到春天,堤上桃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
”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白堤就像锦带一样。
②学习“春天的早晨,在苏提上漫步,晨雾像轻纱笼罩着水面,堤上桃花绽开了笑脸,柳枝轻轻地摇摆,真是美妙极了。
《《西湖》语文教学设计
《《西湖》语文教学设计《西湖》是一篇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语文教学中,我将以《西湖》为素材,设计一堂以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为主的课堂。
【课堂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意境和主旨;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古代诗歌的优美之处,感受诗歌带来的美的享受;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赏析,运用语言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通过展示西湖美景的图片和介绍西湖的相关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西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诗歌理解:教师以逐句解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每一句的意思,并带领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
3. 诗歌鉴赏:教师通过对《西湖》的音乐化朗读、思维导图展示和情感渗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意境,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4. 学生表达: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诗歌分析和赏析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同时,教师提供相关的表达素材和表达技巧指导,帮助学生准确、流畅地表达。
5. 反思总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理解《西湖》的过程和体会,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西湖美景的图片,简要介绍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风景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2. 诗歌理解(15分钟):教师以逐句解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每一句的意思,并带领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动脑思考,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
3. 诗歌鉴赏(20分钟):教师通过音乐化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到《西湖》的诗情画意。
同时,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诗歌的结构和意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意境。
通过情感的渗透,让学生产生对西湖的向往和美的享受。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西湖》观课报告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西湖》观课报告概述本次观课是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节课《西湖》。
这节课以浙江的西湖为背景,通过故事情节和图文并茂的插图,介绍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相关故事。
本文将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观察和总结。
教学目标- 了解西湖的位置和特点- 了解一些西湖的名胜及相关故事-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内容教师首先通过展示西湖的图片和简要介绍,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接着,教师讲解了西湖的一些名胜,如三潭印月、苏堤、断桥等,并且通过相关故事的讲述,加深了学生对这些景点的理解和印象。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西湖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关于西湖的问题,鼓励学生踊跃思考和回答。
2. 授课: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插图和生动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并重点介绍了三潭印月、苏堤、断桥等名胜及相关故事。
3. 活动:教师设计了一些互动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如观看视频介绍西湖、通过图片和文字匹配等。
4. 检测:教师设计了一些小练,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如选择题、填空题等。
5. 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研究成果。
教学效果评价根据观察和互动活动中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部分名胜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对故事情节也有一定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具,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小练的评测,也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反思与建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为简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但可能在故事情节的讲解中,可以添加一些学生互动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评测环节,可以使用更多形式多样的题型,更全面地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西湖》观课报告的观察和总结。
通过此次观课,学生对西湖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继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西湖名堤》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出示西湖名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西湖名堤的美丽。
2.揭示课题:《西湖名堤》。让学生齐读课题,并简要介绍西湖名堤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预习、查阅资料等方式,提前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课堂互动,深入理解: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西湖名堤的特点和背后的历史故事。
4.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描写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过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请学生课后再次阅读《西湖名堤》一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感受西湖名堤的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词汇积累:请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进行整理,用词语卡片记录下来,加强词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教师要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西湖名堤》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达自己对西湖名堤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西湖名堤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西湖名堤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三级上册语文3.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浮萍: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
一道:抚平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句意:回来的时候,他不懂怎样隐藏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清晰的水路,一时合不拢。
4.朗读诗文,整体把握全诗?
(1)阅读全诗,池上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的情景?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2.朗读课文,给古诗划分节奏?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3.朗读课文,理解诗词大意?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
偷:偷偷地、悄悄地、瞒着人。
句意:一个小娃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往回赶。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不解:不懂得。
(3)“不解藏踪迹”中的”不解“是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字面上看,“不解”是不懂得,不知道的意思。作者通过“不解”一词,生活刻画了小孩的识浅、天真、淘气。
(4)“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三)有下列诗歌进行对比,深刻理解本诗。
生3:池塘里荷花盛开,池塘边小草长高了,各种野花也竞相开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二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读课题《古诗二首》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西湖》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西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挂图、录音机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书:山峦湖水湖堤小岛华灯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三、指导朗读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⒈描红;⒉抄写词语;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⒈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
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西湖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然后作者按观察顺序,循着“远眺——近赏——月下”的线索,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图。
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比喻使用贴切、生动、自然,文笔通达流畅。
所以,本课的学习应将这些优美的句段实行多种方式的朗读、品读和背诵为主,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
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协助学生积累语言、使用语言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使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师:【出示苏轼照片】有哪位孩子理解他是哪位大诗人?生:宋代大诗人——苏轼。
师:你能猜出他的眼中正凝视着什么?生:不知道!师:老师请你们来看一看。
【看视频后大屏幕上自动出现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孩子们想不想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跟随苏轼的脚步去杭州西湖仔细的神游一翻?生:想!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当地有位细心的导游为我们准备了三条线路,那就是“远眺、近赏和夜游”。
【板书】1、师:首先请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西湖的山。
【生读第二句话】师:【看图】仔细看看,这些山给你什么感觉?生:层层叠叠、连绵起伏师:其实这连绵起伏的山颜色也很有层次。
(看图引说)近处的山是绿色的,她的颜色显得特别的……(生:浓);而远处的山变成了青色,并且颜色越来越……(生: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湖》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湖》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湖》教学设计1学生读书,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对小的问题当时予以解决,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如上进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
2精读思考,解决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可以互相讨论。
检查学习效果时,可让学生不按自然段顺序汇报。
各自然段精读设计:第二自然段:你认为写远山和湖面景色的句子中,哪些词很重要?(绿、青、浓、淡、银镜、飞、一闪一闪等词语)能说说理由吗?你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让学生反复品读。
找出两个比喻句并口头造句。
第三自然段:什么叫“心旷神怡”?文中哪些景物让你心旷神怡,感到特别舒畅?学生自由说。
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第五自然段:先让学生看图,读出图中意境,再配上舒缓优雅的音乐范读课文,反复体会月光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通过二、三、四自然段学习,谁能说一句赞美西湖的话(“西湖真美啊!”等),自然引出:“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三、学做导游,背诵积累同学们对西湖的美景都感受到了吗?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来西湖参观,你们可以给他们当导游吗?学生对照课前准备好的西湖图片(全景、远山和湖面美丽景色、小洲等主要景点、月光下的西湖风光)当导游讲解,部分学生戴上头饰、面具扮游人。
试背课文。
做“词语汇展”游戏,积累词语。
老师说意思,学生猜词语;老师说近义词,学生猜词;老师指(或述)图中景物,学生用一个准确的词描绘。
四、自我评价,调节补救评价题:1看拼音,写词语;2比一比,再组词;3写近义词;4学生打比方(如:中秋节晚上,一轮明月宛如一个洁白的挂天空);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具体内容略)学生评价后,根据自己薄弱环节作补偿性学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会认字、会写字,能运用恰当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古诗大意。
(2)搜集有关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视频和图片。
(3)搜集作者李白、苏轼、刘禹锡的简介。
(4)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词。
(5)再读课文,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望天门山》)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的视频,视频时间大概一分钟左右,先播放全貌,然后是天门山的近景),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被叫作“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2.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掌握的知识真多!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
(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谁来把课前预习的资料和同学们分享一下?(生简介李白)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可以通过查字典确定读音,读通诗句。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男女生对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望天门山[唐]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11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11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11篇)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仅供参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篇1【教学目标】1.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把这个地方是如何吸引人的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点】抓住这个地方风景的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用上积累的佳词佳句,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能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发情趣。
1.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
2.(课件出示2)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目的广场;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3.在我们的家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景色优美的地方。
(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的身边景色优美的地方,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二、回顾课文,轻松导入。
1.我们在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欣赏了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和杭州西湖,参观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领略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学到了很多写作方法,谁来说一说。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1)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岛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海滨小城》一文中,作者按观察顺序,由远及近地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
按一定顺序描写,可以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
(2)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
(3)先总写后分写。
(4)文中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3.今天习作课,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
(课件出示1)这儿真美(板书:这儿真美)三、展示片段,交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教学设计之三_三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估计有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和媒体中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文句优美,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时间,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网络资源、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提供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浏览各类文本、图片、视频资料,丰富学生对西湖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预习准备)
二、(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预习,同学们对西湖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大家来谈一谈。
(交流回答,教师总结)今天,让我们到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去游览一下,好,我们出发(VCD,空中鸟瞰西湖)(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要求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教师启发:我们初读了课文,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初步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学生提问。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说明你们真的会读书了,那么为什么说西湖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是人间仙境呢?月下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让我们步入西湖。
(四)、精读课文,深入西湖(结合演示文稿教学)
1、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描述引渡: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
因此人们常说
()。
(朗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图片理解“明珠”的意思。
2、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请大家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向大家展示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读)
(1)第一句:山峦(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体会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犹如一副山水画)
(2)第二句:湖面(结合图片欣赏)
(3)第三句:白鴎(结合图片欣赏)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课件提示背诵)
3、出示第三自然段
过渡:西湖真是名不虚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美景。
不信,我们接着看。
(1)学生自读
(2)分句指名读:
师: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在这一自然段中,描写了西湖那些景点。
(3)分句朗读分析:(课件相应演示各景点)
第一句:鸟瞰西湖周边,理解“绿色镶边”
第二句:孤山景
第三句:苏堤和白堤
第四句: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A、三岛全景
B、小瀛洲鸟瞰、近景及三谭映月
C、湖心亭
D、阮公墩
第五句:青山白云的倒影
体会朗读
4、出示第四自然段
过渡:傍晚已经临近,夕阳西下,你们想不想看看此时的西湖?(夕阳斜射图片)
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
(春江花月夜)配乐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听赏。
(1)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2)夜西湖美景(课件相应图片演示)
(3)找出比喻句,学习造句用“宛如造句”。
找出课文中宛如的近义词,口头造句。
(五)、配乐朗读全文,学生谈体会。
(六)、小结:古人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课件)就是说,西湖的景色不管是春夏秋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那么美丽迷人,同学们,你觉得呢?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
1、提供相关网址,让小学生自由发挥,浏览网上的西湖文化、传说故事、逸闻趣事,丰富学生知识,增加阅读量。
2、继续提供相关图片网址的链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西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