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课题研究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研究计划
指导老师:贺洪爱学生:巫雅琴
一、研究意义分析
大家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涵的奇书,《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所以学习研究《红楼梦》当然有他重大的现实意义,不能采取立时见效的实用的态度。譬如用药,有些药是补药,久服可以延年强身,有些药是治病的药,可以立见功效或在较短时间内见效,但如果患疾病而用滋补缓药,当然劳而无功,如果患虚病弱症而用补药,事久必然有效。《红楼梦》是药中的大补,当治患文化虚弱之症,久服必定有效,所以学习《红楼梦》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在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提高人们的思想精神境界,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二、思想根源分析
1、外部的思想根源,也就是世界的大环境。曹雪芹大约诞生在清康熙54年,即公元1705年(有争议),卒于乾隆27年即公元1763年。他出生时正值18世纪的开始,欧洲文艺复兴已过去了400年,在这段时间,世界范围的人文思潮进一步发展,其特点是反对中世纪的神权和专治统治,尊重和提倡人的价值,人要自己主宰自己。同时大力提倡科学,产生了哥白尼的太阳学说。中国封建王朝处于康乾鼎盛,而西方进入进一步认识世界的科学时代。1760年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乾隆25年《红楼楼》手抄本诞生并在社会上传播。此时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已开始应用于工业,带来了工业革命的高潮。当时中国与世界的隔绝是比较严重的,但也不是一点风都吹不进来。在明万历10年(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带来了西方文明和科学技术。万历30年利玛窦来到了北京,呈进自鸣钟以讨皇帝的欢欣,同时带来了万国图,即世界地图,使上层及士大夫开阔了眼界。其后耶稣教士汤若望于清顺治年间来到中国,带来了基督教义与西方文明及科学知识。基督教义是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纳妾等,这些思想不可能不影响到中国社会,特别是上层知识界。
2、内部思想根源及国内政治经济状况。自明朝后期中国的资本主义从萌芽到逐步发展,商品经济进入社会生活,形成了几个大的商业城市,如南京。明朝后期,南京很繁华,商店林立、招牌盈目。比较大的商业城市还有北京、杭州、
武汉、广州等。满清入关以后,对当时的中国经济造成很大的破坏。此后经过顺治、康熙,从政策上进行了调整,经济得到了逐步恢复和发展,到乾隆,不但恢复到明未时期的经济,而且还有相当的发展。
与曹雪芹祖上有关系的纺织业,在以前是受限制的,每户不准超过一定的织机数、梭子数。当时许多织布作坊的老板都去找曹寅,时任江南织造的曹寅将这个意见上奏给皇帝,结果得到了皇帝的恩准,取消对织机数量的限制。据史料记载,到了道光年间一家可以开600张织布机。经济发展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在大城市也发展了,整个社会经济也前进了。自清康熙时代,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不断大搞文字狱,借以打击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所以曹雪芹在这个大搞文字狱的时代写《红楼梦》不得不采用隐喻的手法,真真假假。
康乾时代大力推行孔孟之道,而且以程朱理学所释为经典,为正统。科举考试用此命题,以判决才学高低,思想统治十分严重。有压迫就有反抗,即使有严酷的文字狱威慑,也有一批文人批判程朱理学,批判科举制度,如:王船山、李贽、唐甄、戴震等。
李贽(1527-1602)说《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只是当时其弟子的随笔记录,"非万世之至论",他批判程朱理学。清帝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他,李贽后自杀于狱中。他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卓文君改嫁是有胆量的行为,是一位敢作敢为的女性。他的这些思想对曹雪芹的影响很大,这反映在小说《红楼梦》中。曹雪芹是以文艺形象来反对程朱理学、反对科举制度的反叛者。
在《红楼梦》问世之前,从国外环境、国内形势的发展,封建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新思想的斗争是很激烈的。一些文人指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要甚于"焚书坑儒"。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更加残酷,这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很多的描述。清朝思想家戴震认为"后儒以理杀人"如同"酷吏以法杀人"。我们读《红楼梦》时,要把小说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搞清楚,这样读起来就感受不一样了。
三、研究阶段与步骤
(1)准备
这学期,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后,我们决定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红楼梦》
的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风、史湘云)。
(2)经历
购买书籍,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了分析,进行相关内容的记录。同时,在网上查找了大量关于《红楼梦》的资料,把这些资料集中收集在一起。
3、研究方法
(1)上网查资料、去书店
(2)(2)讨论
(3)(3)总结
4、主要参与文献
《红楼梦》《红楼梦人物论》
研究内容: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
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三、薛宝钗
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份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是封建各种礼束的守卫者,并且自身深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