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一轮鲁教版地理 第12单元 第3讲 课时提能练 35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第12讲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课时专练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第12讲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课时专练鲁教版

.2014 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专练(鲁教版专用):( 十二 )[第12讲全世界天气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基础操练以下图为遇到不一样程度的海平面高升影响的孟加拉领土地表示图。

读图,回答1~2 题。

图 K12- 11.致使海平面上涨的主要原由有()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添②臭氧层的损坏③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添④海水受热膨胀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2.海平面上涨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A.更适于港口的建设B.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C.天气趋于平和润湿D.土壤中水分增加,肥力增强读图,回答3~ 5 题。

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花费碳排放的数目柱状图图 K12- 23.图中所示,碳排放量花费大大超出生产的有()A.巴西、原欧盟十五国、墨西哥B.加拿大、俄罗斯、美国C.日本、原欧盟十五国、美国D.中国、印度、南非4.有关我国碳排放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花费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生产的碳排放总量B.花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小于花费的他国碳排放量C.花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因为出口产品所产生的D.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被花费掉5.人均花费碳排放量()A.印度多于俄罗斯B.美国最多C.原欧盟十五国多于加拿大D.日本多于美国能力提高2011 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洁净能源车型比过去任何一届都多。

据此达成 6~7 题。

6.若新能源车被宽泛使用,将产生的踊跃影响是()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少大气污染C.促使经济迅速发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7.若现阶段大批使用洁净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A.缓解土地沙漠化B.加剧粮食供给紧张局面C.减少耕地压力D.增添二氧化碳排放量天气变化与人类活动将会使泥沙的侵害动向、输送过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堆积带中泥沙的堆积速率。

以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天气润湿指标[ 计算公式:某一期间大水次数×2/( 同一期间大水次数+大旱次数)] 和下游河流堆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鲁云)精练检测三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含解析

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鲁云)精练检测三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含解析

单元滚动检测三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距今4亿~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

读“该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1.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流水沉积2.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B.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下面图甲为四处景观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关于图甲中四处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①—冰川侵蚀B.②—海浪沉积C.③—风力侵蚀D.④-流水侵蚀4.图乙中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a、c、d B.b、c、dC.c、d、e D.e、f5.图甲中四处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与图乙中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A.①:甲→a→乙→b B.②:d→丁→b→cC.③:丙→c→d→丁D.④:戊→b→c→d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年代越老。

读“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完成第6题.6.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A.地壳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C.地壳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抬升流水沉积7.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016·唐山模拟)下图为“一月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2018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12章第2讲课时提能练39含答案

2018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12章第2讲课时提能练39含答案

课时提能练(三十九)(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2017·重庆南开中学月考)读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地区示意图。

回答1~2题。

1.图中经济地带()①Ⅰ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②与Ⅰ轴相比,Ⅱ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③M区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调入④N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③④2.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 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 )A.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C.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1.A2。

D[第1题,本题考查中国经济.Ⅱ轴较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崎岖,②错误;N区第二产业发达,环境质量较差,④错误,选择A.第2题,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读图可知,N区域位于中部地区,M区域位于东部地区,N区域有劳动力和原料方面的比较优势,故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D项正确。

](2017·长春模拟)读中国四个分区图,回答3~4题。

3.有关A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亚热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B.黄土高原区,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C.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D.河流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4.有关B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变率大,水资源缺乏B.低山丘陵,土壤为红壤,肥力低C.平原地区水网密布,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陇海线、京沪线、浙赣线经过本区3.B4。

B[第3题,注意中国区域的划分,识记区域基础知识。

由图可知A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该区域大部分属于暖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中温带主要粮食作物为春小麦;该区域的黄土高原区位于暖温带,积温较高,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 mm到800 mm之间,降水集中在夏季;大气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第4题,图中B地区是中国南方地区,该区域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降水多,所以水资源丰富;在东南低山丘陵,土壤为红壤,呈酸性,肥力低;平原地区水网密布,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陇海线在北方地区,不经过本区,京沪线、浙赣线经过本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课件(鲁教版48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课件(鲁教版48张

易错易混·再判断 (1)流域内部协作开发的首要条件是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与合理分配。( × ) (2)尼罗河流域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在尼罗河流域各国平均分配水资源。 (×) (3)尼罗河流域各国区域水电开发与电力联网建设可以协调利用尼罗河的 水资源。( √ ) (4)对尼罗河流域进行协作开发的目的是帮助流域内各国摆脱贫困,加快经 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 )
一般指地面集水区 1.尼罗河流域 (1)尼罗河发源于 东非 高原,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地 中海,全长6 670千米,是世界上最 长 的河流。流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千 米,涉及11个国家。 (2)支流 ①白尼罗河:发源于 赤道 附近终年多雨地区。 ②青尼罗河:上游地处 埃塞俄比亚 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区;下游流 经 沙漠 地区。 (3)资源状况:尼罗河流域属水资源 短缺 地区。
(2)读教材选择性必修2 P94图4-2-6“尼罗河流域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探究 以下问题。 ①尼罗河上游维多利亚湖在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提示 过度用水,湖水水位下降;过度捕捞,鱼的种类、数量减少;围湖造田,破 坏湿地;废水排入,造成水质下降、水体富营养化;水葫芦等大量繁殖,影响 生态环境。
②青尼罗河流域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提示 开垦耕地、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导致森林破坏,引发水土流失,青尼 罗河泥沙含量增加,流域旱涝灾害多发,部分地区造成荒漠化。
增素能 精准突破
考点 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
新教材动向
新高考趋势
新教材本部分内容变化很大,知 1.考查方式及内容:结合流域内的地理条
识体系差别很大,案例选取由“长 件,考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结合
江流域”变为“尼罗河流域”。从 材料和流域开发状况,考查流域内部水资

2018-2019学年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重点知识巩固练习-----内力作用与地貌

2018-2019学年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重点知识巩固练习-----内力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与地貌、单选题《日本沉没》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中提到日本将会地震火山接连爆发,80%的国土沉没,8000万的日本人无家可归。

当然一切都是日本人的臆想,但最近美国科学家公布的研究结果宣称,日本的沉没或将成为现实。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推测日本沉没的原因是A.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B. 日本列岛逐渐向海沟俯冲C.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岩层下沉D. 亚欧板块内部断裂下沉2. 下列有关日本火山地震描述正确的组合是①新西兰和日本一样同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多火山地震②日本列岛大致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呈东北-西南走向③日本如果出现相同级别的地震,深源地震要比浅源地震危害更大④日本火山岩浆活动赋予了日本丰富的硫磺矿产资源和地热能资源⑤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A. ①②B.③④C.②④D.③⑤答案及解析:1. B2. C1.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日被列岛位于大陆板块,随着地壳运动,日本列岛将逐渐向海沟俯冲,从而导致日本沉没,故答案选B项。

2.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两地都多火山地震,①错误;日本列岛的走向成东北西南走向,因此板块作用边界也成呈东北-西南走向,②正确;地震的震源深度越浅,危害越大,因此,日本如果出现相同级别的地震,深源地震要比浅源地震危害小,③错误;日本火山岩浆活动赋予了日本丰富的硫磺矿产资源和地热能资源,④正确;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辐射,但是会增强大气逆辐射,⑤错误,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C项。

2017年3月27日晚,图中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了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

完成下列问题。

3•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A. 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 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D.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4.埃特纳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来自地球内部的A.地壳B.地核C.岩石圈D.软流层答案及解析:3. D4.D3. 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6 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6 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作业(三十六) 中国地理分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9·安徽A10联盟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耕地天然状态下作物需水量和亏水量的平衡状态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亏水量7~8月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积雪的融化B.降水量的增大C.冰川融水增多D.湖水补给河水2.该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A.东北平原B.河西走廊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1.B 2.C[第1题,图示该地在4~6月(春季及夏初)作物亏水量大,说明此时水分补给少;若有积雪或冰川融水补给,因气温高而补给量应较大,与图示信息不符,则可能是该地以降水补给为主,而此时降水少。

而7~8月亏水量减少,必然是降水补充所致;故B 正确。

第2题,根据4~6月亏水量大,7~8月为雨季,可判断为华北地区。

] (2019·河北唐山一模)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a)。

图b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图a图b3.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4.此路段冷季( )A.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C.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D.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5.该铁路线可能是( )A.青藏铁路B.滨绥铁路C.北疆铁路D.贵昆铁路3.B 4.C 5.A[第3题,暖季气温要比冷季高,则可判断①②为暖季、③④为冷季;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则可判断②为棚内、①为棚外;故B正确。

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③④为冷季,且③为棚外、④为棚内。

图示棚内外气温差冷季较暖季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冷季比暖季小,则C正确。

图示冷季时棚外最高气温低于5℃,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则A、B错误;图示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点~18点的白天,则D错误。

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常考综合题地理综合题答题程序课件鲁教版

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常考综合题地理综合题答题程序课件鲁教版

-13-
答案:(1)主要问题: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紧缺,用地规模已经超出可 供建设的土地资源。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大,地表破碎,境内可利用 土地较少。人类活动原因: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地较多,梯级电站开 发淹没部分谷地农田。 (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及初级农产品加工业;利用 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
-4-
3.综合思维是完整答题的保证 (1)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向教材要答案,对设问涉及的知识点进行 定位,锁定需要调动的原理、规律。 (2)思维建模,筛选要点:建立必要的答题模板,答对答全,但要结合 具体问题和考查区域对答题模板进行仔细筛选,决定要点去留。可 以根据限定词筛选(自然、人为;时间、空间;异同),根据所在地区 筛选(要与区域特征相吻合,因地制宜),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3)看图说话,读表归纳:在设问与材料信息间建立联系。文字材 料——直接用、概括用;图形材料——看图说话,揭示联系;数字材 料——把数字变文字,重在比较。 (4)整合信息,形成思路:围绕新情境,运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将获取 的信息、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在草稿纸上列出答题要点。
高中总复习用书课件光盘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课堂教学流程 完美展示 全书优质试题 随意编辑 独家研发 错题组卷系统 志鸿优化 永远更新
-6-
(2016浙江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2014年重庆工业 结构图。
图1
-7-
图2
-8-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 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 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 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作 为发展重点。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2)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 (3)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 意义。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2单元专题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2单元专题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第1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①地形:上游高原、盆地,中下游平原。

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水量: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④流域概况: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千米。

(2)自然资源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等。

2.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上游中游下游以重庆为中心以武汉为中心以上海为中心(2)城市化水平较高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而且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要远远高于上游地区。

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范围源头至宜昌宜昌至湖口湖口至入海口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江南丘陵(部分)、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南丘陵(部分)、长江三角洲、江淮平原经济中心重庆、成都武汉上海资源优势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尤其是有色金属丰富资源短缺;平原地形,气候温暖湿润社会经济优势水能开发,西电东送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基地;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考向1流域特征和开发条件(2017·西安模拟)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有()①有色金属资源丰富②科技发达③水力资源丰富④水运便利⑤经济基础好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1.C 2.B[第1题,我国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无结冰期。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第一节以黄土高原为例同步检测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第一节以黄土高原为例同步检测 鲁教版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选择题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A.③②①B.②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①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解析水土流失会造成地表侵蚀,故①为地表侵蚀;地表遭到侵蚀,会导致沟谷纵横,地表起伏大,故②为地表起伏大;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条件差,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答案 1.D 2.B读下图,完成3~4题3.关于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植被覆盖率高B.河网密布,以水稻种植业为主C.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D.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水电4.从图中信息看,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网信息及“渭河”“秦岭”“西安”等地理事物可判断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是该区域的特征,黄土高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拦泥蓄水。

第4题,据图中的“抽水井”信息可知,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水源。

答案 3.C 4.C(2016·南京模拟)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据此完成5~6题。

5.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6.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第5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相同降水强度下,流失泥沙量由小到大是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鲁教版)复习(课时训练)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五节含解析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鲁教版)复习(课时训练)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五节含解析

一、选择题(2015·课标Ⅱ,9~10)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1~2题。

ab1。

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A。

2个月B。

3个月C。

4个月 D.5个月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

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

魁北克以下河口段解析第1题,从蒙特利尔各月气温分布图上可以判断出其气温低于0℃的月份为12月至次年3月,从而推断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4个月,C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点的成因。

河流结冰状况取决于温度,影响河水温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河流流速、河流流向等因素。

圣劳伦斯河的四段河流,纬度相差不大,流向相同,而在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道上建有水电站,表明该段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冬季可能不结冰,故B项正确。

答案 1.C 2。

B(2017·广州一模)下图是北德维纳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的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

读图完成3~4题。

3。

影响该流域冬季降水的海洋气流最主要来自()A.南方B.北方C.东方D.西方4。

该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①雨水②季节性积雪融水③冰川融水④湖泊水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解析第3题,从经纬度看,该地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大,故气流主要来自西方海洋。

第4题,从河流水系图可判断,该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最后注入白海,故无湖泊水补给;又知该地“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故无冰川补给,冬季气温较低而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故A正确.答案 3.D 4.A(2014·课标Ⅱ,6~7)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据此完成5~6题.5。

高考地理鲁教版 一轮复习精品套题:课时提能演练(三) 1.1.3

高考地理鲁教版 一轮复习精品套题:课时提能演练(三)   1.1.3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下图是一张天文爱好者经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星的轨迹”照片。

这些有规律的弧线的形成,说明了( )A.太阳在运动B.月球在公转C.地球在公转D.地球在自转(易错题)下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图,读图完成2、3题。

2.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A.东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线速度甲地大于乙地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D.12月22日白昼时间甲地大于乙地(2011·重庆文综改编)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

回答4、5题。

4.该地的经度是( )A.东经135°B.东经120°C.东经105°D.东经115°5.该地日出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A.6月21日9时B.6月21日18时C.6月22日9时D.6月22日18时6.(2011·四川文综)下图为经纬网图。

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A.圣保罗B.华盛顿C.开普敦D.莫斯科7.(2010·全国文综Ⅱ)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

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10时B.13时C.16时D.19时8.(预测题)下图为一光照图(图中斜线区表示黑夜),此时,北京时间为( )A.16时B.8时C.20时D.12时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3.1.1认识区域课时提能演练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3.1.1认识区域课时提能演练鲁教版必修3

(45 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44 分 )1.为了更好地表现地区特色,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区发展,有人建议依据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分为“珠三角” 、“沿海欠发达地区” 、“山区”三个板块。

这类区分方案的主要依照是( )A.地区面积大小B.历史沿革差别C.经济发展情况D.自然和交通条件( 易错题 ) 以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区分出来的四大地区。

联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这四大地区的区分指标是( ) A.积温的多少 B. 年降水量的多少3.对于这四大地区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 A.地区界限是明确的 B. 地区内部整体性突出C. 地区之间差别性突出D. 四大地区是互相联系的(2012 ·烟台模拟 ) 读某地区表示图,回答4、5 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区 ( ) A.是依照综合指标区分的B.界限有实有虚C.属于不一样层次的地区D.互相间地区环境差别大5. 相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特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甲地区光照充分但热量不足B.乙地区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地区河流长但流量季节变化小D.丁地区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以下图是世界上有名的两个岛屿,读图回答6、7 题。

6.两图显示出的地区特色是 ( ) A.地区有不一样的种类B.地区拥有整体性、差别性、开放性C.地区都有必定的形状、面积和范围D.地区能够按单调指标区分,也能够按综合指标区分7.两岛屿在自然环境上同样或相像点是 ( ) A.均位于太平洋西岸B.均为季民风候C.地形对降水影响较大D.沿岸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以下图中 1、 2 、 3 线是依照不一样标准区分的同一种地理界限,据此达成8、 9 题。

8.该地理界限最有可能是 ( )A. 橡胶栽种北界B.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30 ℃等温线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限9. 同一界限能够区分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地区拥有( )A. 不确立性B. 差别性C. 过渡性D. 整体性以下图为甲、乙两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因素流动表示图,读图达成10、 11 题。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一单元专题1地球与地球仪17-18版第1讲课时提能练1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一单元专题1地球与地球仪17-18版第1讲课时提能练1

课时提能练(一)(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2017·武汉模拟)读下面四幅图,回答1~2题。

1.①~④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40°N)东南方向的是( )A.① B.②C.③D.④2.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面积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1.A 2.C[第1题,四地都位于北京的偏南方向,只要判读东西相对方向即可.①位于130°E,位于北京偏东方.第2题,同样经度间隔的纬线长度,随纬度升高而减小,经线长度都相等,故距赤道越近面积越大。

](2017·郑州模拟)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结合下图,完成3~4题.甲乙3.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方B.西方C.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4.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A.20 000千米B.15 000千米C.10 000千米D.5 000千米3.A4。

D[第3题,北半球某地的地理纬度等于该地北极星的仰角,因为两地的仰角相同,所以两地纬度相同,故必然是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是以劣弧方向为准,所以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 第4题,任意纬线上相差一个经度的距离约为111千米×cos θ(θ为纬度),然后乘以两地的劣弧经度差。

](2017·辽宁大连模拟)读下图,完成5~6题.5.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 )A.①〉②B.②>③C.①=③ D.无法比较6.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③区域海面距地心距离比①稍长B.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C.③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D.东北航向是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5.B 6.B[第5题,①②③区域经度差、纬度差相同。

①②区域南北半球相反;纬度相同,面积相等;②区域纬度低于③区域,因此面积较③区域大。

第6题,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故纬度更高的③区域平均海平面距地心距离稍短;相对方向要用劣弧定向法,经度相隔不能超过180°,故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故③区域位于西半球;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应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量子论初步原子核第2节课时提能练34核反应和核能

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量子论初步原子核第2节课时提能练34核反应和核能

课时提能练(三十四) 核反应和核能(限时:40分钟)A级跨越本科线1.(多选)如图12­2­1所示,使某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垂直进入匀强电场,按图中标号判断( )图12­2­1A.1的穿透本领最强B.2的速度最大C.3的电离本领最大D.1是由原子放出的,2、3不是B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来源、带电性及特点的了解.由图可知,射线3带正电,是α射线,其电离作用大但穿透能力弱,速度小;射线1带负电,是β射线,是接近光速的电子流;射线2不带电,是γ射线,其穿透本领最强,而电离作用最弱,速度为光速.]2.原子核聚变可望给人类未来提供丰富的洁净能源.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放出能量.这几种反应的总效果可以表示为621H―→k42He+d11H+210n+43.15 MeV由平衡条件可知( )A.k=1,d=4 B.k=2,d=2C.k=1,d=6 D.k=2,d=3B[核反应的基本规律是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所以6×2=4k+d+2,6×1=2k+d,解得k=2,d=2,因此B选项正确.]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B.22688Ra(镭)衰变为22286Rn(氡)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C.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D[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需放出能量,A错误.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判断,只发生一次α衰变,B 错误;β射线是原子核发生β衰变形成的,是原子核中放出的电子,C 错误;根据半衰期的概念,D 正确.]4.(多选)23290Th(钍)经过一系列α和β衰变,变成20882Pb(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B .铅核比钍核少16个中子C .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D .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ABD [由于β衰变不会引起质量数的减少,故可先根据质量数的减少确定α衰变的次数为:x =232-2084=6,再结合核电荷数的变化情况和衰变规律来判定β衰变的次数,y应满足:2x -y =90-82=8,所以y =2x -8=4,故A 、D 正确,C 错误;铅核此钍核少的中子数为232-208-8=16,故B 正确.]5.一个氡核22286Rn 衰变成钋核21884Po 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1 g 氡经过7.6天衰变掉氡的质量,以及22286 Rn 衰变成21884Po 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 )【导学号:92492407】A .0.25 g ,α粒子B .0.75 g ,α粒子C .0.25 g ,β粒子D .0.75 g ,β粒子B [根据公式m 余=m 原⎝ ⎛⎭⎪⎫12tτ其中m 原=1 g ,t =7.6 天,τ=3.8天,可求得m 余=0.25g ,故衰变掉的氡的质量为0.75 g .氡核衰变成钋核,电荷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故22286Rn 衰变成21884Po 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α粒子,综上所述,只有B 正确.]6.“超导托卡马克”(英名称:EAST ,俗称“人造太阳”)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可控热核反应实验装置.设该实验反应前氘核(21H)的质量为m 1,氚核(31H)的质量为m 2,反应后氦核(42He)的质量为m 3,中子(10n)的质量为m 4,光速为c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这种装置中发生的核反应方程式是21H +31H→42He +10n B .由核反应过程质量守恒可知m 1+m 2=m 3+m 4 C .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等于(m 1+m 2-m 3-m 4)c 2D .这种装置与我国大亚湾核电站所使用核装置的核反应原理不相同B [可控热核反应装置中发生的核反应方程式是21H +31H→42He +10n ,故A 正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但质量不守恒,核反应过程中存在质量亏损,因此m 1+m 2≠m 3+m 4,故B 错误;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 =m 1+m 2-m 3-m 4,释放的核能ΔE =Δmc 2=(m 1+m 2-m 3-m 4)c 2,故C 正确;这种装置的核反应是核聚变,我国大亚湾核电站所使用核装置是核裂变,它们的核反应原理不相同,故D 正确.]7.(多选)(2017·扬州模拟)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 +Y→42He +31H +4.9 MeV 和21H +31H→42He +X +17.6 MeV.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X 是中子B .Y 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C .两个核反应都没有质量亏损D .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AD [在该核反应中,21H +31H→42He +X +17.6 MeV ,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则X 的电荷数为0,质量数为1,可知X 是中子,故A 正确.在X +Y→42He +31H +4.9 MeV 中,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Y 的电荷数为3,质量数为6,则Y 的质子数为3,中子数为3,故B 错误,两个核反应都释放能量,都有质量亏损,故C 错误.两核反应均为核聚变反应,故D 正确.]8.(2017·宜川联考)太阳和许多恒星发光是内部核聚变的结果,核反应方程11H +11H→ba X +01e +V e 是太阳内部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其中01e 为正电子,V e 为中微子(1)确定核反应方程中a 、b 的值;(2)在质子与质子达到核力作用范围完成核聚变前必须要克服强大的库仑斥力.设质子的质量为m ,电子质量相对很小可忽略,中微子质量为零,克服库仑力做功为W .若一个运动的质子与一个速度为零的质子发生上述反应,运动质子速度至少多大?【导学号:92492408】【解析】 (1)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及电荷数守恒可知a =1,b =2.(2)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mv 0=2mv 由能量关系可知:-W =12(2m )v 2-12mv 20;解得v 0=4Wm.【答案】 (1)a =1 b =2 (2)4WmB 级 名校必刷题9.(2017·恩施模拟)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11H +126C→137N +Q 1;11H +157N→126C +X +Q 2,方程中Q 1、Q 2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是32He,Q2>Q1B.X是42He,Q2>Q1C.X是32He,Q2<Q1D.X是42He,Q2<Q1B[根据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判断出X是哪种原子核,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质量亏损大的释放能量大,11H+12 6C→137 N中质量亏损为:Δm1=(1.007 8+12.000 0-13.005 7) u=0.002 1 u,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11H+15 7N→12 6C+X中X的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故X为α粒子,即42He,质量亏损为:Δm2=(1.007 8+15.000 1-12.000 0-4.002 6) u=0.005 3 u.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Q1=Δm1c2,Q2=Δm2c2,则Q1<Q2,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一个静止的原子核a b X经α衰变放出一个α粒子并生成一个新核,α粒子的动能为E0.设衰变时产生的能量全部变成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则在此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 )A.E0c2B.E0a -c2C.a-E0c2D.aE0a -c2D[衰变时放出的核能ΔE=Δmc2,ΔE=E0+E k,而E k=p22m新,衰变时由动量守恒有pα=p新,故E k=p2α2m新=2mαE02m新=4a-4E0,代入得ΔE=E0+4a-4E0=aa-4E0,质量亏损Δm=ΔEc2=aE0a -c2,D正确.]11.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放出一个α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的径迹照片,如图12­2­2所示,今测得两个相切圆半径之比r1∶r2=44∶1,求:图12­2­2(1)这个原子核原来所含的质子数是多少?(2)图中哪一个是α粒子的径迹?【导学号:92492409】【解析】(1)设衰变后新核的带电荷量为q x,α粒子的带电荷量为qα=2e,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x和mα,衰变后的速度分别为v x和vα,所以原来原子核的带电荷量(即质子数)q =q x+qα(或Z=Z x+Zα) ①根据轨道半径公式r=mvqB可知,在同一磁场中q∝mvq,所以q x∶qα=(m x v xr x)∶(mαvαrα)②又由于衰变过程中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即m x v x=mαvα③解②和③式,得:q x∶qα=rα∶r xq x=(rα∶r x)×qα=88e,(只能是rα∶r x=44∶1,否则q x=e22无意义).代入①式得:q=90e,Z=90.(2)由于轨道半径与粒子带电量(在本题中)成反比,所以圆轨道1是α粒子的径迹,圆轨道2是新核的径迹,两者电性相同,运动方向相反.【答案】(1)90 (2)1。

2018年高考一轮鲁教版地理 第10单元 第1讲 课时提能练 28

2018年高考一轮鲁教版地理 第10单元 第1讲 课时提能练 28

课时提能练(二十八)(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2017·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局部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与防治措施对应正确的是()A.Ⅰ:水土流失—退耕还林Ⅱ:湿地破坏—退田还湖B.Ⅰ:土地荒漠化—退牧还草Ⅱ:森林破坏—合理采育C.Ⅰ:土地荒漠化—退牧还草Ⅱ:黑土流失—合理垦殖D.Ⅰ:草原退化—合理放牧Ⅱ:沼泽萎缩—退耕还湿2.下列地理事象与Ⅰ类生态环境问题的扩张关联较大的是()A.华北春旱严重B.北京春季沙尘暴频发C.华北部分城市地面沉降D.近年来北京冬季雾霾频发1.B 2.B[第1题,读图可知,Ⅰ类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当地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出现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的问题,防治措施是合理放牧、退牧还草;Ⅱ类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区,当地过度砍伐树木导致森林破坏严重,防治措施是合理采育。

第2题,春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再加上荒漠化土地的扩张,为北京沙尘暴天气提供了动力、物质条件。

] (2015·北京高考)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据此,回答下题。

3.如果过度猎狼,将会()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D[如果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数量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并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①正确;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食物,比如山羊等食草动物数量的增多,而食草动物增多会破坏山区的草场,导致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继而山区的环境承载力下降,②错误;过度猎狼和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关系,③错误;过度猎狼违反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公平性,④正确。

【鲁教版】2018年高考地理(江苏)精练检测(十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含答案)

【鲁教版】2018年高考地理(江苏)精练检测(十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含答案)

单元滚动检测十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6·河南十校模拟)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

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

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

据此完成1~2题。

1.“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强度与人类文明发展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根据人类各文明阶段特点,判断图中甲、乙表示的资源分别是()①海洋资源②土地资源③地热资源④矿产资源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工业文明阶段()A.资源丰富的地区一定只发展与该资源相关的产业B.资源开发条件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C.开发投入少的优质资源最后被利用D.资源的开发使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趋向协调5.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A.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会越来越小B.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会越来越强C.利用自然资源的种类会越来越少D.对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认识会越来越深刻(2017·高邮月考)下图示意某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模式,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

2018年高考一轮鲁教版地理 第12单元 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18年高考一轮鲁教版地理 第12单元 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3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Array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经济发展快(1)优势条件(1)城市化进程①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

②改革开放以后: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图所示: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的两个阶段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的条件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二者比较如下:●考向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背景新塘(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在30多年前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改革开放之初,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条牛仔裤。

30多年后,这里聚集了几十万外来工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牛仔布生产基地和华南摩托车、汽配产业重要生产基地。

据此回答1~3题。

1.新塘诞生国内第一条牛仔裤时,珠江三角洲()A.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B.区域中心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群体系D.城市化向城市群模式转变2.30多年来,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新塘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①靠近港澳和东南亚②平原广阔,土壤肥沃③改革开放的政策④交通便利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A.便捷的交通B.广阔的经济腹地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D.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1.A 2.B 3.B[第1题,30多年前(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工业化的影响,小城镇得到不断发展。

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的发展主要受优越的地理位臵、便利的交通、优惠的政策等的影响。

第3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拥有便捷的交通、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但是由于南岭的阻隔,其在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能练(三十五)
(建议用时:40分钟)
A组跨越本科线
(2017·咸阳模拟)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下图中图1为甲国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变化过程图,图2为乙国三大产业构成图,读图,完成1~2题。

图1
图2
1.图1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巴西B.日本
C.中国D.英国
2.下列关于甲、乙两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20世纪60年代后,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
B.甲国20世纪60年代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
C.乙国城市化水平高于甲国
D.乙国的城乡差别低于甲国
1.D 2.A[第1题,甲国在20世纪50年代城市化快速发展且城市化水平
高,应该是经济发达国家,故A、C项错误;日本在该时期城市化刚起步,英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起步早,故B项错误,D项正确。

第2题,甲国20世纪60年代后,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但工业化率缓慢下降,说明带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是第三产业,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会得到快速发展,故A项正确,B项错误;乙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大,说明经济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于甲国,故C项错误;经济落后国家的城市和乡村差别更大,故D项错误。

] (2017·青岛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完成3~5题。

3.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江苏省B.河南省
C.四川省D.海南省
4.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5.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原因有()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3.A 4.D 5.A[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大,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小,而且呈现下降趋势,城市化水平较高,应为经济发达省区,从而确定为江苏省。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在1995年以后,
城市化水平提高最快,所以D正确。

第5题,该省的工业发达,二、三产业产值增加超过第一产业;再就是工业化、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也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
(2017·九江模拟)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南昌是江西省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

读下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
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
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
7.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③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④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6.D7.A[第6题,读图,南昌市是省会,有资金、技术优势,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A合理。

九江市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B合理。

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C合理。

光伏产业是对太阳能的开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蓝肺”空气质量好,不是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D不合理。

第7题,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①对。

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关系不大,②错。

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③对。

是区域内合作发展,不是
全省均衡发展,④错。

]
(2017·宁波二模)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

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

读图完成8~9题。

注: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

8.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自治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
B.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
C.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D.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
9.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A.地势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第一产业发达
C.城市用地较为完整
D.城市化水平较高
8.B9.A[第8题,图中显示上海城市用地人口密度较小,说明上海人居环境较好;同时上海城市用地经济密度最高,说明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值最高,即土地的经济效益高,则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

第9题,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即单位面积的人口密度大,可能与重庆多山地,少平地有关;城市用地经济密度低说明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值低,可能与经济发展较落后有关。

]
B组名校必刷题
(2017·保定模拟)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读图完成10~11题。

10.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地理位置优越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外企的迅猛发展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1.两省城市化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B.基础设施落后
C.严格的户籍制度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10.D11.D[第10题,辽宁省城市化水平没有广东省的高;广东省城市化开始的晚,但水平高,得益于当地乡镇企业发展。

第11题,辽宁省目前重工业比重过大,广东省轻工业比重过大,因此都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故选D。

] 12.湖北省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近年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省份之一。

下图为湖北省工业和城市发展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湖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的主要表现。

(2)说出湖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3)简述湖北省城市化对该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题,工业化迅速发展表现为工业总产值及其占GDP的比重增加,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是城市化率的显著提升。

第(2)题,区域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也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第(3)题,城市化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可从市场需求扩大方面分析,不利影响可从农业用地减少方面分析。

【答案】(1)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工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增加。

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城市化率的显著提升。

(2)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也会促进工业化。

(3)有利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带来广阔的市场。

不利影响: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农业用地减少,影响农业产值和农产品产量。

13.(2017·南昌模拟)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

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3)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阻碍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大气污染或酸雨、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工业生产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生产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活动。

第(2)题,可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
进行全面分析。

第(3)题,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轻工业为主,结构趋同。

因此要加强合理规划,明确城市各自的职能,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答案】(1)问题:大气污染或酸雨;水污染等。

原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

(3)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信息、交通、金融等产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