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态物理

合集下载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范畴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范畴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范畴
凝聚态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在微观尺度下形成和演化的物理学分支。

它研究物质的固态结构、性质、行为和相互作用,探索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如原子、分子、离子和电子,如何组织和相互作用,以形成具有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固态物质。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范畴包括:
1. 晶体学:研究物质的晶体结构,包括晶格缺陷、对称性、周期性和格点密度等。

2. 相学:研究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相变过程,包括相分离、超导、超流和超导电性等。

3. 热力学:研究物质在温度和压力下的行为,包括热传导、热膨胀、热障、热导率等。

4. 光学:研究物质的光学性质,包括反射、折射、散射、吸收和发光等。

5. 统计物理学:研究物质的量子态和统计性质,包括电子态、光子态、磁矩态和自旋态等。

6. 量子凝聚态物理:研究物质的量子态和相互作用,包括量子超导、量子超流、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

除了以上六个主要研究领域外,凝聚态物理还有许多其他分支,如材料科学、纳米物理学、计算凝聚态物理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凝聚态物理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半导体、光学、能源、医疗、通信等。

凝聚态物理简介

凝聚态物理简介

可以预见,随着团簇研究的深入发展,新现象 和新规律不断揭示,必然出现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几十年对团簇的研究,人们对团簇已经有了基 本的认识,积累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知识。但是, 由于团簇自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团簇还有许多值 研究探索的内容,团簇研究正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
2 .团簇物理学研究内容 团簇物理学是研究团簇的原子组态、电子结构、 物理和化学性质向大块物质演变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 征和规律 。首先,团簇的基态构型一直扮演着很重 要的角色。团簇正确基态结构的寻找一直是团簇研究 的基础,一般对团簇相关性质的研究一直建立在理论 方面正确预测的几何结构的基础之上。
鉴于国际上团簇研究仍处于发展初期,这个领 域还有待于我们去积极而严谨的探索:一方面向小 尺寸发展,深入到团簇内部原子和电子的结构和性 质,弄清物质由单个原子、分子向大块材料过渡的 基本规律和转变关节点;另一方面向大尺度发展, 研究由团簇构成各种材料包括超激粒子的结构和性 质,同时促进团簇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方面转化。
团簇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弄清团簇如何由原子、 分子一步步发展而成,以及随着这种发展,团簇的结 构和性质如何变化,当尺寸多大时,发展成为宏观物 体 。尽管团簇结构对其独特的性质起着关键作用, 但决定团簇结构是非常困难的,仍没有能够确定自由 团簇几何构型的直接的实验方法。因为纳米团簇使用 衍射技术探测显得太小,而用光谱技术探测又显得过 大,从而该尺度的团簇结构只能用间接的实验方法或 理论计算决定。
密度泛函理论描述所有基态性质都是电荷密度 的 函数,由Hohenberg-Kohn定理,根据薛定愕方程,能 量的泛函包括三部分:动能、外势场的作用及电子间 的相互作用。这里所处理的基态是非简并的,不计自 旋的全同费米子(这里指电子)系统的哈密顿量为: H=T+U+V (4) 其中T为动能项;U为库仑排斥项;为对所有粒子 都相同的局域势,V表示外场的影响。

凝聚态物理专题

凝聚态物理专题
下面,以编年史的形式,介绍在凝聚态物理学发展中 的一些大事件,从而跟踪凝聚态物理的发展进程。
1900年,特鲁特发表金属电子论。 1905年,郎之万发表顺磁性的经典理论。 1906年,爱因斯坦发表固体比热的量子理论。 1907年,外斯发表铁磁性的分子场理论,提出磁畴假 设。1919年,巴克豪森发现了磁畴。
1948年,奈耳建立和发展了亚铁磁性 的分子场理论。
1970年,奈耳与磁流体动力学的创始
人阿尔文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
12
上页 目录 下页
1947年12月23日,巴丁、肖克莱、布拉坦研制成功第 一个晶体管。
晶体管的诞生是凝聚态物理的一个 里程碑,它改变了历史进程,具有划 时代意义。自此,人类社会进入了 “硅器时代”。
凝聚态物理专题
绪论 高Tc氧化物超导体 半导体低维结构 巨磁电阻与磁电子学 介观和纳米固体
.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论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的发展 凝聚态物理的发展史 当代凝聚态物理的发展趋势
凝聚态物理专题
有机半导体光电池
.
上页 目录 下页2
一、凝聚态物理
1. 凝聚态 (Condensed Matter State)
凝聚态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凝聚态物质的微观结 构、各种相互作用、电子组态以及力学、电学、磁学、 热学、光学、输运等宏观性质。
核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是现代物理
学研究的三大前沿,它们的研究对象分别对应着最小、
最大和最复杂的物质体系。
其中,以研究复杂多体系统为主的凝聚态物理学,是
内容最丰富、应用最广泛、涉及的研究人员最多,且最
.
上页 目录 下1页0

凝聚态物理专业

凝聚态物理专业

凝聚态物理专业凝聚态物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质在凝聚态下的性质和行为。

凝聚态物理既是基础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凝聚态物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凝聚态物理的基本概念凝聚态物理是研究物质在凝聚态下的性质和行为的物理学分支。

凝聚态物理主要研究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包括它们的结构、热力学性质、电子结构、磁性、光学性质等。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对象包括晶体、非晶体、液晶等各种材料。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内容涉及到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电磁学等多个物理学分支。

二、凝聚态物理的发展历程凝聚态物理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理学分支,起源于19世纪。

当时,人们对固体和液体的性质知之甚少,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力学和光学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发展,凝聚态物理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凝聚态物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如超导现象的发现、凝聚态物质的相变行为研究等。

近年来,凝聚态物理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了新材料、低维系统和量子信息等领域。

三、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方法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

实验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和测量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凝聚态物理实验的手段非常多样,如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等。

理论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和进行计算,可以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凝聚态物理的理论方法包括密度泛函理论、格林函数方法、微扰论等。

四、凝聚态物理的应用领域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是材料科学和工程。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为新材料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例如,研究超导材料的凝聚态物理现象,可以为超导电力设备和磁共振成像等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凝聚态物理的研究还在能源领域、光电子学、纳米技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绪论-凝聚态物理

1-绪论-凝聚态物理


高分子材料因其结构的特殊性具 有比通常物质丰富多彩的存在状 态:除有结晶态(不同的晶型)、 粘流态外(高分子材料没有气 态),还有玻璃态、高弹态、共 聚、共混态(能否稳定存在?)、 取向态、液晶态等。 这些状态下的分子运动及相互转 变规律均与小分子物质不同,因 此高分子凝聚态物理有其独特的 研究兴趣和研究方法。
高分子物理研究中的前沿领域



聚合物的表面、界面结构和性质研究 材料力学性质(韧性、破坏等)的分 子运动依据 电子功能聚合物的分子原理 生物高分子(例如多肽、多糖)的链 结构和聚集态结构 生物高分子聚集态结构和生命现象的 关系以及难溶高分子分子量的表征研 究
高分子物理的理论与计算研究领域
高分子体系是具有多尺度 特性的材料的典型代表

在聚合物中,从最初的单分 子链开始就决定了其多尺度 行为和特殊性。因为单分子 链由成千上万个原子组成, 具有相当多的内部自由度以 及特征长度、特征时间,呈 现多尺度特性。
对于聚合物的多尺度特性, 可以从如下角度理解:
(1)空间尺度,(如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1.1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基本概念
所谓凝聚态,是指由大量原子或分子以某种
方式(结合力)聚集在一起,能够在自然界相对
稳定存在的物质形态。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学即是以现代凝聚态物理 学中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实验方法与高分子材 料和高分子科学的特点相结合,用以说明、理解 高分子材料复杂的结构、形态、分子运动、各种 特殊的聚集状态及其相态转变,以及这种结构、 相态特点与大分子聚合物作为材料使用时所体现
采用新观点、新模型、新概念对实 验现象进行理论归纳, 在新概念、新理论指导下采用数学、 计算机方法解决高分子科学实验中 的实际问题,例如: (1)功能高分子的分子设计 (2)高性能材料的分子设计 (3)实验现象的模拟和理论解释

凝聚态物理难度

凝聚态物理难度

凝聚态物理难度凝聚态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以及其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

在凝聚态物理中,我们探索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并试图解释其中的规律和原理。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领域包括固体物理、液体物理、超导物理、凝聚态量子物理等等。

其中,固体物理是最为常见和广泛研究的一个领域。

固体物理关注的是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其中的电子、声子等激发。

通过研究晶体的结构和激发,我们可以了解固体的导电性、磁性、光学性质等。

液体物理研究的是液体的性质和行为。

液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比固体要弱,因此液体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流动性。

液体物理探索的问题包括液体的表面张力、流体力学、液体的相变等。

超导物理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超导材料在低温下能够表现出零电阻和完全排斥磁场的特性。

通过研究超导材料的结构和机制,我们可以探索超导的原理和应用。

凝聚态量子物理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领域。

它研究的是凝聚态系统中的量子行为,如量子相干、量子隧穿、量子纠缠等。

凝聚态量子物理涉及的问题非常深奥和复杂,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发现和技术。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物质的特性和行为非常重要。

它不仅帮助我们认识到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材料和技术。

例如,通过研究固态和液态材料的性质,我们可以开发出新的电子器件、光学器件和能源材料。

尽管凝聚态物理的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和兴奋。

通过不断探索和发现,我们可以揭示物质世界的奥秘,为人类的科学和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凝聚态物理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前景的学科,它将继续推动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物理学中的凝聚态物理学基础知识

物理学中的凝聚态物理学基础知识

物理学中的凝聚态物理学基础知识凝聚态物理学是研究固体和液体的基础科学。

它涵盖了从单个原子到大规模晶体的各种结构和性质。

这门学科是探索物质在凝聚态下的性质和现象,以及对这些性质和现象的解释和应用。

下面本文将对凝聚态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讨论。

1.电子能量带在凝聚态物理学中,电子是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因为它们决定了材料的电学性质。

电子能量态可以分为两类,价带和导带。

在价带内,电子处于较低的能量级别。

当电子受到足够的能量刺激后,它们可以跳到更高的能量带,即导带。

该过程称为激发。

当电子在导带中运动时,它们可以携带电流,因此它们被称为自由电子。

2.铁磁性和顺磁性固体中的原子和分子可以表现出磁性。

当物质中的原子磁矩相互强烈耦合时,就会在整个材料中形成一个大磁矩。

这种现象被称为铁磁性。

一些物质在外磁场中也可能产生磁矩,但它们的磁矩是在外磁场中方向随机的。

这种现象被称为顺磁性。

顺磁性通常是由单个原子或离子引起的。

3.声子声子是固体中的基本元激发。

它们是表征固体中原子振动的量子,即固体中声波的激发。

声子模式主要涉及原子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变化。

在晶体中,声子会形成光学模和声学模。

在晶体中,声子在倒格子中的散射将导致光学和声学布里渊区的形成。

声子在凝聚态物理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半导体半导体是固体材料中电导率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它们的导体特性可以通过控制掺杂来改变。

掺杂是通过在半导体中加入少量杂质使原子的电子数发生变化来实现的。

掺杂过程可以改变半导体的电子状态和能带结构。

半导体在现代电子学和微电子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5.超导超导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以零电阻发生电流传输的现象。

超导是一种量子现象,需要低温或高压的条件才能发生。

超导现象被广泛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电力传输和计算等领域。

超导物理是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物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

结论凝聚态物理学是研究固体和液体物理学的基本科学。

它涵盖了种种结构和性质,从单个原子到巨大的晶体。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宏观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微观机制的学科。

它关注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条件下的性质,以及物质在这些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不同相态和相互作用。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固体物理、液体物理、超导物理、低温物理等。

固体物理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固体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固体是一种具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的物体,其分子和原子紧密排列,形成了稳定的晶体结构。

固体物理研究固体的结构、电学性质、热学性质、力学性质等。

其中,晶体结构是固体物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确定了物质的周期性排列和周期性性质。

另一个重要的凝聚态物理领域是低温物理学。

低温物理研究物质在极低温下的性质和现象,通常指涉温度低于1开尔文(K)的实验条件。

低温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超导体、超流体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

超导体是一种在极低温条件下表现出电阻为零的材料,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超流体是一种在极低温下表现出无黏性流动的流体,具有奇异的量子性质。

液体物理学是凝聚态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研究液体的性质和行为。

液体是一种没有固定形状,但有固定体积的物质,在原子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液体物理学研究液体的流动性质、表面张力、相变等。

液体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玻璃转变现象,即液体在冷却过程中逐渐变得粘稠,并在某个温度下形成非晶态结构。

此外,在凝聚态物理中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研究领域,例如自旋电子学、量子材料等。

自旋电子学研究电子的自旋在固体材料中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为新型电子器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量子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量子性质的材料,如拓扑绝缘体、量子霍尔效应等,它们在探索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重要潜力。

凝聚态物理不仅涉及基础研究,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电子器件领域,凝聚态物理研究为新型半导体器件和光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在能源领域,凝聚态物理研究为新型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是研究固体和液体中的物质行为的一门科学。

它关注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并探索物质的宏观行为和微观机制。

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凝聚态物理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能源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凝聚态物理主要研究物质的电子结构、热力学性质、磁性和超导性等。

在材料科学中,了解物质的电子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合成材料,以实现特定的性能。

研究热力学性质可以揭示物质的相变行为以及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逆性。

而研究磁性和超导性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开发新型的存储器件和能源材料。

作为宏观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凝聚态物理也研究物质的宏观行为,如固体的力学性质、热传导和电导。

了解这些性质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并为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计算、实验观察和材料制备。

理论计算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预测和解释物质的性质和现象。

实验观察通过各种仪器和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和测量,以验证理论的预测。

材料制备则是将研究所需的物质合成和制备出来,以进行实验研究和应用开发。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固体物理、液体物理、低温物理、光电子学、表面科学和量子材料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对于理解和应用物质的基本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成果不仅为科学界提供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总之,凝聚态物理是研究物质行为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揭示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对于材料科学和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凝聚态物理将继续为我们揭示更多奇妙的物质世界。

什么是凝聚态物理

什么是凝聚态物理

什么是凝聚态物理自20世纪20年代量子理论出现以来,固体晶态的物理研究得到高度发展,进而演变为现在的凝聚态物理。

接下来店铺为你推荐什么是凝聚态物理,一起看看吧!什么是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学(condensed matter physics)是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由大量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组成的凝聚态的结构、动力学过程及其与宏观物理性质之间的联系的一门学科。

凝聚态物理是以固体物理为基础的外向延拓。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对象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对象除晶体、非晶体与准晶体等固相物质外还包括从稠密气体、液体以及介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各类居间凝聚相,例如液氦、液晶、熔盐、液态金属、电解液、玻璃、凝胶等。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凝聚态物理学取得了巨大进展,研究对象日益扩展,更为复杂。

一方面传统的固体物理各个分支如金属物理、半导体物理、磁学、低温物理和电介质物理等的研究更深入,各分支之间的联系更趋密切;另一方面许多新的分支不断涌现,如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学、无序体系物理学、准晶物理学、介观物理与团簇物理等。

从而使凝聚态物理学成为当前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从事凝聚态研究的人数在物理学家中首屈一指,每年发表的论文数在物理学的各个分支中居领先位置。

有力地促进了诸如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学和地球物理等交叉学科的发展。

众所周知,复杂多样的物质形态基本上分成三类:气态、液态和固态,在这三种物态中,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对象就占了二个,这就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每一步进展都与我们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

从传统的各种金属、合金到新型的各种半导体、超导材料,从玻璃、陶瓷到各种聚合物和复合材料,从各种光学晶体到各种液晶材料等等;所有这些材料所涉及到的声、光、电、磁、热等特性都是建立在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基础上的。

凝聚态物理研究还直接为许多高科学技术本身提供了基础。

当今正蓬勃发展着的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光电子技术和光纤通讯技术等等都密切联系着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和发展。

凝聚态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凝聚态物理学一直是物理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分支之一。

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的是宏观可见的固体和液体等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通过对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各种材料的性质以及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

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晶体、液体、气体、凝胶等各种状态的物质。

这些不同状态的物质在微观层面上有着不同的结构和行为规律,而凝聚态物理学正是研究这些结构和规律的学科。

在凝聚态物理学领域,我们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物质的相变。

相变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比如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等。

通过研究相变过程,我们可以揭示物质的内在规律,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材料的熔点和沸点来确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使用范围。

除了相变,凝聚态物理学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重要的研究内容,比如晶体结构、电子结构、磁学、超导等等。

在这些研究领域中,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模型的相结合,努力揭示物质性质背后的微观机制和规律。

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对于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通过对半导体材料的研究,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快、更小、更高效的电子器件;通过对超导材料的研究,我们可以设计出更节能的电力输送系统。

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还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凝聚态物理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宏观可见的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通过对物质的相变、晶体结构、电子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质的内在规律。

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对于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相信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凝聚态物理学将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凝聚态物理研究生课程

凝聚态物理研究生课程

一、引言凝聚态物理是研究物质在固态下的性质和行为的学科,它对我们理解和应用现代物理学和材料科学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研究生课程,我们将深入探讨凝聚态物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晶体结构与晶格动力学1. 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晶体结构是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和周期性重复性。

本课程将介绍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如晶格、晶胞和晶体学点群等。

2. 晶格动力学晶格动力学研究晶格的振动,包括声子谱和晶格热力学性质等。

我们将学习晶格振动的基本理论,并探讨晶格动力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三、电子能带理论1. 布洛赫定理和周期势场布洛赫定理描述晶体电子在周期性势场中的行为,为理解电子能带理论提供基础。

我们将介绍布洛赫定理和周期势场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

2. 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电子能带理论将固体材料分为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

我们将讨论它们的能带结构、电导性质和应用。

四、凝聚态物理中的电子关联效应1. 能带与电子关联电子关联效应包括在凝聚态物理中考虑电子的相互作用和关联。

我们将介绍有效质量近似和紧束缚模型等方法,以及它们在电子关联效应中的应用。

2. 哈特里-福克近似和密度泛函理论哈特里-福克近似和密度泛函理论是处理电子关联效应的常用方法。

我们将学习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数学表达,并探讨它们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

五、超导与磁性1. 超导现象超导是一种特殊的电性现象,材料在低温下展现极低电阻和磁场排斥效应。

我们将研究超导现象的成因和基本理论,并探索超导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2. 磁性现象磁性是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的有序排列造成的,它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将学习磁性现象的基本原理、分类和调控方法。

六、凝聚态物理中的量子力学1. 量子力学基础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理论,我们将回顾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形式,并应用于凝聚态物理的研究。

2. 量子力学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量子力学在凝聚态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半导体器件、量子计算和量子材料等。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是研究材料的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固体、液体和凝胶等态的物质研究,研究的对象通常是原子、分子和宏观结构。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凝聚态物质的结构、力学性质、电磁性质、光学性质、热学性质、输运性质等方面。

这些性质对于材料的应用至关重要,比如电子器件、光学器件、热学器件等。

在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中,有很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晶体。

晶体是一种由原子或分子有序排列而成的物质,具有清晰的晶体结构和周期性。

晶体的研究对于了解凝聚态物质的性质和行为非常重要。

同时,凝聚态物理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凝聚态物质的电子能带结构。

电子能带结构描述了凝聚态物质中电子的能量分布。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子能带结构,这也是造成材料性质差异的原因之一。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

实验方法主要通过物理实验来观察和测量材料的性质和行为。

而理论方法则通过建立模型和计算来解释和预测材料的性质和行为。

实验和理论相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材料的性质和行为。

除了基础研究,凝聚态物理在应用方面也有很多突破和进展。

在电子器件领域,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为半导体器件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光学器件领域,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促进了激光器、光纤等技术的发展。

在能源领域,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也有助于开发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储能材料等。

总之,凝聚态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物理学科,研究着材料的性质与结构,对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都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凝聚态物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行为和性能,并开发出更加先进的材料和器件。

凝聚态物理专业课程

凝聚态物理专业课程

凝聚态物理专业课程摘要:I.引言II.凝聚态物理专业课程概述A.理论课程B.实验课程III.凝聚态物理专业课程详细内容A.理论课程1.量子力学2.统计物理学3.固体物理学4.半导体物理学5.超导电性B.实验课程1.光学实验2.电子学实验3.固体物理实验4.半导体实验IV.凝聚态物理专业课程的重要性V.结论正文:I.引言凝聚态物理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在固态中的性质和行为。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凝聚态物理学在现代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凝聚态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专业人才,高校物理学相关专业通常会开设一系列凝聚态物理专业课程。

II.凝聚态物理专业课程概述凝聚态物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个方面。

A.理论课程理论课程主要涉及凝聚态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包括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超导电性等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凝聚态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领域,为后续实验研究和实际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B.实验课程实验课程主要涉及光学实验、电子学实验、固体物理实验、半导体实验等内容。

这些实验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加深对凝聚态物理学理论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III.凝聚态物理专业课程详细内容A.理论课程1.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凝聚态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和量子现象。

课程内容包括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数学描述和实际应用等。

2.统计物理学:统计物理学是研究大量微观粒子集合行为的学科,主要涉及热力学、统计热力学、量子统计等内容。

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统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固体物理学:固体物理学主要研究固态材料的性质和行为,包括晶体学、电子论、磁学等内容。

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的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和解释固体材料的性质。

凝聚态物理专业课程

凝聚态物理专业课程

凝聚态物理专业课程【最新版】目录I.引言II.凝聚态物理专业简介III.凝聚态物理专业的主干课程1.量子力学2.统计物理学3.固体物理学4.半导体物理与器件5.纳米物理与技术IV.凝聚态物理专业的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2.科研实践V.凝聚态物理专业的发展前景VI.结语正文I.引言凝聚态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在固态状态下的性质和行为。

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凝聚态物理学在现代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凝聚态物理人才,高校纷纷开设了凝聚态物理专业课程。

本文将对凝聚态物理专业课程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专业。

II.凝聚态物理专业简介凝聚态物理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坚实的物理理论基础、系统的凝聚态物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一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凝聚态物理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技术,熟悉凝聚态物理学在材料科学、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III.凝聚态物理专业的主干课程1.量子力学:作为凝聚态物理专业的基础课程,量子力学主要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涉及薛定谔方程、波函数、算符等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统计物理学:统计物理学主要研究微观粒子的宏观性质和行为,涉及热力学、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统计物理学,学生可以掌握处理复杂物理问题的统计方法。

3.固体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是凝聚态物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固体材料的结构、性质和缺陷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固体物理学,可以了解晶体、非晶体等固体材料的基本特征和行为。

4.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程主要介绍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PN 结、场效应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半导体技术在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地位。

5.纳米物理与技术:纳米物理与技术课程主要涉及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计算凝聚态物理与凝聚态物理的关系

计算凝聚态物理与凝聚态物理的关系

计算凝聚态物理与凝聚态物理的关系
计算凝聚态物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研究凝聚态物质的性质和行为的领域。

它包括使用数值方法和数学模型来研究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物质的微观和宏观性质,如能量、结构、热力学、电学和磁学性质等。

凝聚态物理是研究物质的相态、相变和各种物理性质的学科,是计算凝聚态物理的基础。

计算凝聚态物理利用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等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凝聚态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机制,预测新的物理现象和新材料的性质,从而为材料科学、能源领域等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关于凝聚态物理简介_如何提高物理成绩

关于凝聚态物理简介_如何提高物理成绩

关于凝聚态物理简介_如何提高物理成绩凝聚态物理一般指凝聚态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是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微观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凝聚态物理简介,供大家阅读参考。

凝聚态物理资料一方面,凝聚态物学是固体物理学的向外延拓,使研究对象除固体物质以外,还包括许多液态物质,诸如液氦、熔盐、液态金属,以及液晶、乳胶与聚合物等,甚至某些特殊的气态物质,如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玻色气体和量子简并的费米气体。

另一方面,它也引入了新的概念体系,既有利于处理传统固体物理遗留的许多疑难问题,也便于推广应用到一些比常规固体更加复杂的物质。

从历史来看,固体物理学创建于20世纪的30—40年代,而凝聚态物理学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70年代,到了80—90年代,它逐渐取代了固体物理学作为学科名称,或者将固体物理学理解为凝聚态物理学的同义词。

凝聚态物理学是当今物理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

其研究层次,从宏观、介观到微观,进一步从微观层次统一认识各种凝聚态物理现象;物质维数从三维到低维和分数维;结构从周期到非周期和准周期,完整到不完整和近完整;外界环境从常规条件到极端条件和多种极端条件交叉作用,等等,形成了比固体物理学更深刻更普遍的理论体系。

经过半个世纪多的发展,凝聚态物理学已成为物理学中最重要、最丰富和最活跃的学科,在诸如半导体、磁学、超导体等许多学科领域中的重大成就已在当代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中起关键性作用,为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和新工艺提供了科学基础。

前沿研究热点层出不穷,新兴交叉分支学科不断出现是凝聚态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是它的另一重要特点,许多研究课题经常同时兼有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研究的性质,研究成果可望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凝聚态物理学的基本任务在于阐明微观结构与物性的关系,因而判断构成凝聚态物质的某些类型微观粒子的集体是否呈现量子特征(波粒二象性)是至关紧要的。

电子质量小,常温下明显地呈现量子特征;离子或原子则由于质量较重,只有低温下(约4K)的液氦或极低温下(μK至nK)的碱金属稀薄气体,原子的量子特征才突出地表现出来。

凝聚态物理博士点

凝聚态物理博士点

凝聚态物理博士点凝聚态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物质在固体和液体等凝聚态下的行为和性质。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范围涉及材料科学、电子学、光学、磁学等多个领域,对于理解和应用于现代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对象是固体和液体等凝聚态物质。

固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稳定性。

液体则是粒子之间相互作用较弱,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通过研究这些凝聚态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可以揭示物质的内在规律,并为技术创新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实验方法是最直接的途径,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来观察和测量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例如电阻、磁性、光学性质等。

理论方法则是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和运用数学工具来解释实验现象和预测新的现象。

计算方法则是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从微观角度模拟物质的行为和性质。

这些方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综合体系。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晶体学、电子结构、磁学、超导性、光学、声学等。

其中,晶体学研究固体的结构和对称性,电子结构研究电子在固体中的行为和能带结构,磁学研究物质的磁性和磁场对物质的影响。

超导性研究物质在低温下的电阻消失现象,光学研究物质对光的吸收和散射行为,声学研究物质对声波的传播和吸收等。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成果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验支持,如半导体材料和超导材料等。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也为现代电子学和光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例如晶体管、激光器等。

此外,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对于能源领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太阳能电池和能源存储技术等。

凝聚态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和应用现代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理论和计算等方法,揭示了物质的内在规律,并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论文目录凝聚态物理1.周俊,石勤伟,吴明卫Spin-dependent transport in lateral periodic magnetic modulations: a scheme for spin filtersAppl. Phys. Lett.,84 (2004) 365.2.吴明卫,周俊,石勤伟Spin-dependent quantum transport in periodic magnetic modulations: Aharonov-Bohm ring structure as a spin filterAppl. Phys. Lett.,85 (2004) 1012.3.石勤伟,周俊,吴明卫Spin filtering through a double-bend structureAppl. Phys. Lett.,85 (2004) 2547.4.翁明琪,吴明卫,姜磊Hot-electron effect in spin dephasing in n-type GaAs quantum WellsPhys. Rev. B, 69 (2004) 245320.5.翁明琪,吴明卫Multi-subband effect in spin dephasing in semiconductor quantum WellsPhys. Rev. B, 70 (2004) 195318.6.翁明琪,吴明卫,石勤伟Spin oscillations in transient diffusion of a spin pulse in n-type semiconductor quantum wellsPhys. Rev. B, 69 (2004) 125310.7.程晋罗,吴明卫,吕川Spin relaxation in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Phys. Rev. B, 69 (2004) 115318.8.丁泽军、李会民、后藤敬一、蒋永忠、志水隆一Energy Spectra of Backscattered Electrons in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Comparison of Monte Carlo Simulation with ExperimentJ. Appl. Phys. 96 (2004) 4598-46069.丁泽军、李会民、唐旭东、志水隆一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Absolute Secondary Electron Yield of CuAppl. Phys. A 78 (2004) 585-58710.曾庆光、丁泽军Photoluminescence and Raman Spectra Study of Para-Phenylenevinylene at Low TemperaturesJ. Phys.: Condens. Matter 16 (2004) 5171-51711.孙霞,丁泽军Spin dependence of the electron mean free path in transition metalsJ. Phys. D: Appl. Phys. 38 (2005) 1-512.曾庆光、丁泽军、陈标、张其锦Raman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l Study of Eu(DBM)3•2H2O at High PressuresMater. Sci. Forum 475-479 (2005) 1817-182013.丁泽军、李会民、孙霞Application of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ethod to the Nano-scale Characterization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Mater. Sci. Forum 475-479 (2005) 4161-416414.曾庆光、丁泽军、巨新、张增明The Influence of PPV Chain Aggregated Structure on Optical PropertiesEur. Polymer J. (2004)15.许高杰、浦其荣、刘飚、陶汝华、王关生、丁泽军、J.C. Grivel、N.H. Andersen 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Spin Correlations of La1.85-x Sr0.15+x Cu1- x Fe x O4Phys. Rev. B, 69 (2004) 10450616.陶汝华、许高杰、刘飚、许祝安、沈静琴、浦其荣、王关生、丁泽军Structure, Phnon Vibration, and Spin Correlation of LaBa2Cu3-x Co x O yJ. Supercond. 17 (2004) 469-47217.王戴木、孙霞、丁泽军、吴自勤Nucleation Behavior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Surfactant-Mediated Epitaxial GrowthChin. Phys. Lett. 21 (2004) 202918.刘飚、许高杰、陶汝华、许祝安、浦其荣、王关生、丁泽军Effect of Li Doping and Li, La Co-doping on the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aBa2Cu3O yPhysica C 403 (2004) 313-3119.孙霞、丁泽军、吴自勤掺杂半导体扫描电镜二次电子像物理,33 (2004) 765-77020.岳玉涛、丁泽军Pt/C催化剂颗粒体系SEM成像的计算机模拟电子显微学报,23 (2004) 575-57821.浦其荣、丁泽军、孙霞、吴自勤弹性散射截面对计算电子束投影成像衬度的影响电子显微学报,23 (2004) 571-57422.李会民、丁泽军结合体构造的Monte Carlo方法模拟扫描电镜成像衬度电子显微学报,23 (2004) 36223.张增明、丁泽军、H. Yoshikawa、S. Fukushima、R. Shimizu、T. Koshikawa 基于光电子显微镜的X射线近吸收边结构研究电子显微学报,23 (2004) 42424.孙霞、丁泽军、肖沛、吴自勤电子束光刻中邻近效应的Monte Carlo模拟电子显微学报,23 (2004) 36325.陆爱江、潘必才Nature of single vacancy in achiral carbon nanotubesPhys. Rev. Lett., 92 (2004) 10550426. B. C. Pan, R. Biswas,Structure and simulation of hydrogenated nanocrystalline silicon,J. Appl. Phys. 96, 6247(2004)。

27.揭建胜, 王冠中, 韩新海, 侯建国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ZnO:In Nanowires with Superlattice Structure J. Phys. Chem. B, 108 ( 2004) 17027-1703128.揭建胜, 王冠中, 王清涛, 陈伊鸣, 韩新海, 王晓平, 侯建国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ligned ZnO Nanorods on Porous Aluminum Oxide TemplateJ. Phys. Chem. B 108 (2004)11976-1198029.揭建胜, 王冠中, 韩新海, 方洁萍, 余庆选, 廖源, 徐波, 王清涛, 侯建国Growth of Ternary Oxide Nanowires by Gold-Catalyzed Vapor-Phase EvaporationJ. Phys. Chem. B 108 (2004) 8249-825330.揭建胜, 王冠中, 韩新海, 余庆选, 廖源, 李公普, 侯建国Indium-doped zinc oxide nanobeltsChem. Phys. Lett. 387 (2004) 466-47031.揭建胜, 王冠中, 韩新海, 方洁萍, 余庆选, 廖源,李凡庆, 侯建国Growth and properties of well-aligned ZnO hexagonal cones prepared by carbonthermal reactionJ. Cryst. Growth 267 (2004) 223-23032.郑志强,梁浩,明海,张其锦,韩新海,王冠中, 谢建平Optical Transition Probability of Sm3+ Ions in a Polymer Optical FibreChin. Phys. Lett., 21 (2004) 29133.牛晓斌, 廖源, 常超, 余庆选, 方容川Silicon carbon nitride films grown by hot-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hin. J. Inorg. Mater. 19 (2) (2004) 397-40334.于琳,韩新海,王冠中,揭建胜,廖源,余庆选,方容川脉冲激光淀积MgF2薄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量子电子学报,21 (2004) 4835.蒋莹, 宁利新, 夏上达, 尹民, Peter A TannerThird-order contributions to the 8S7/2 →6P7/2two-photon transitions of Eu2+ in KMgF3J. Phys.:Condens.Matter, V ol.16 (2004) 2773-278436.郭海,董宁,尹民,张慰萍,楼立人,夏上达Visible Upconversion in Rare Earth Ion-Doped Gd2O3 NanocrystalsJ. Phys. Chem. B 108 (2004) 19205-1920937.郭海,张慰萍,楼立人,A. Brioude, J. Mugnier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rare earth doped Y2O3waveguide films derived by sol-gel processThin Solid Films 458 (2004) 274-28038.郭海,杨旭东,肖腾,张慰萍,楼立人,J. Mugnier.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sol-gel derived Gd2O3 waveguide films.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30 (2004) 215-22139.王殿元, 尹民, 夏上达, V.N.MakhovUpconversion fluorescence of Er3+trace impurity ions and raman study in K2YF5:0.1mol% Tm3+ single crystalJ Alloy Compd, 368 (2004) 337-34140. 郭海,李云峰,王殿元,张慰萍,尹民,楼立人,夏上达Blue upconversion of cubic Gd2O3:Er produced by green laserJ Alloy Compd, 376 (2004) 23-2741.尹民,A.B. Yusov,A.M. Fedosseev,J. C. KrupaOptical evidence of Cr3+ ion pairs in (NH4)3[Cr(OH)6Mo6O18]·nH2OJ Alloy Compd 377 (1-2) (2004) 43-46.42.李云峰,尹民,董宁,V.N. Makhov,N.M. Khaidukov,J. C. Krupa Spectra analysis of Tm3+ in K2YF5J. Phys. Chem. Solids 65 (6) (2004) 1059-106343.陈彪, 董宁, 张其锦, 尹民, 许杰, 梁浩, 赵辉Optical properties of Nd(DBM)3Phen in MMA and PMMA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341(2004)53-5944.陈彪, 许杰, 董宁, 梁浩, 张其锦, 尹民Spectra analysis of Nd(DBM)3(TPPO)2 in MMA solution and PMMA matrix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60 (2004 )3113-3118447.45.郭海,肖腾,杨旭东,张慰萍,楼立人,尹民,Jacques Mugnier Structure and waveguide properties of sol-gel derived Gd2O3 filmsJ. Rare Earths, 22(1) (2004) 27-3046.郭海,张慰萍,尹民,楼立人,夏上达Structure property and visible upconversion of Er3+ doped Gd2O3 nanocrystals J. Rare Earths, 22(3) ( 2004) 365-36947.尹民,N.M. Khaidukov,J. C. KrupaSite selective excitation and energy transfer in LiKGdF5 crystal co-doped with Er3+ and Tb3+J. Rare Earths. 22(1) (2004) 22-2648.董宁,陈彪,尹民,宁利新,张其锦,夏上达Opt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oscopic parameters of Sm(DBM)3 doped polymethyl methacrylateJ. Rare Earths, 22(1) (2004) 31-3549.杨旭东,郭海,陈堃,张慰萍,楼立人,尹民Er3+ doped BaTiO3 optical-waveguide thin films elaborated by sol-gel method J. Rare Earths, 22(1) ( 2004) 36-3950.徐美,董宁,孔庆妍,张慰萍,尹民,夏上达Preparation,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nanocrystalline phosphor Gd2O3:EuJ. Rare Earths, 22(1) (2004) 40-4451.董宁,徐美,张慰萍,尹民,陶冶,N.M. Khaidukov,J. C. KrupaLiKGdF5:Er3+,Sm3+单晶的VUV光谱和量子剪裁核技术, 27(12) (2004) 1-552.刘小南, 崔宏斌,唐云,黄孙祥,刘文汉,高琛Combinatorial screening for new borophosphate VUV phosphorsAppl. Surf. Sci., 223 (2004) 144-14753.陈雷,刘忠海,沈磊,鲍骏,刘文汉,高琛在纯水中高能球磨来制备超细/纳米稀土氧化物悬浮液物理化学学报,20(7) (2004) 722-72654.陈建刚,郭常新,张琳丽,胡俊涛Preparation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ZnO microrods and microtubesChin. Phys. Lett. 21 (2004) 136655.施朝淑,戚泽明长余辉(寿命)发光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无机材料学报,19(5)(2004)96156.吴柏枚,杨东升,郑卫华,李世燕,李波,R.Fan,陈仙辉,曹烈兆M.Ausloos Two-bandgap magneto-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olycrystalline MgB2Supercond. Sci. Technol. 17(2004)145857.杨宏顺,柴一晟,刘剑,余旻,李鹏程, L.Zhang,李明德,曹烈兆Anomalous thermopower of the electron-doped superconductor,Sm2-x Ce x CuO4 Physica C 403 (2004) 20358.李波,吴柏枚,M.Ausloos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e Doped Bi-2212 SuperconductivitorsChin. Phys. Lett. 21 (2004) 133759.吴柏枚李波杨东升郑卫华李世燕曹烈兆陈仙辉新型超导体MgB2和MgCNi3热、电输运性质研究物理学报52 (2003) 315060.柴一晟,杨宏顺,刘剑, 纪明, 白彦波,曹烈兆, Lasjaunias JC 准一维有机超导体(TMTSF)(2)CIO4的高精度温差电动势研究物理学报53(2004)231061.柴一晟杨宏顺刘剑余旻曹烈兆Sm2-x Ce x CuO4单晶的赝能隙行为研究低温物理学报26 (2004) 2662.余勇阮可青黄胜利钱朔柴一晟杨宏顺曹烈兆Nd2-x Sr x NiO4多晶输运性质的研究低温物理学报26 (2004) 19963.杨威,李广,李晓光,谢家纯,徐军Current transport under high magnetic fields in Ni/4H-SiC Schottky barrierChin. J. Chem. Phys. 17 (2004) 449-453光学1.周正威,喻擘,郭光灿Sclalble fault-tolerant quantum computation in decoherence-free subspac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93.1,010501(2004)2.段路明Scalable Photonic Quantum Computation Through cabity-Assisted Interacti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92.12,127902(2004)3.黄运峰、任希峰、张永生、段路明、郭光灿Experimental teleportation of a quantum controlled-not gate,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3.240502(2004)4.叶明勇、张永生、郭光灿Faithful remote state preparation using finite classical bits and a nonmaximally entangled state,Physical Review A, 69.022310(2004)5.张勇、周正威、喻擘、郭光灿Concatenating dynamical decoupling with decoheerence-free subspaces for quantum computation,Physical Review A, 69.042315(2004)6.蒋蔚、韩超、薛鹏、段路明、郭光灿Nonclassical photon pairs generated from a room-temperature atomic ensemble, Physical Review A, 69.043819(2004)7.薛鹏、韩超、喻擘、林秀敏、郭光灿Entanglement preparation a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with atoms in optical cavities,Physical Review A, 69.052318(2004)8.喻擘、周正威、张勇、郭光灿Robust high-fidelity teleportation of an atomic state through the detection of cavity decay, Physical Review A, 70.014302(2004)9.陈平形、李承祖Distinguishing the elements of a full product basis set needs only projective measurements andclassical communication,Physical Review A, 70.022306(2004)10.叶明勇、张永生、郭光灿Entanglemeng-changling power of two-qubit unitary operations,Physical Review A, 70.022326(2004)11.韩永建、张永生、郭光灿Compatible conditions, entanglement, and invariants,Physical Review A,70.042309(2004)12.肖云峰、林秀敏、高洁、杨勇、韩正甫、郭光灿Guang-Can Guo, Realizing quantum controlled phase flip through cavity QED, Physical Review A, 70.042314(2004)13.叶柳、郭光灿Scheme for teleportation of an unknown atomic state without the Bell-State measurement,Physical Review A, 70.054303(2004)14.叶柳、郭光灿Scheme for entanglement concentration of atomic entangled states in cavity QED,Physics Letters A, 327,284-289(2004)15.张勇、周正威、郭光灿Decoupling neighboring qubits in quantum computers through bang-bang pulse control,Physics Letters A, 327,391-396(2004)16.肖云峰、韩正甫、杨勇、郭光灿Qaumtun CPF gates between rare earth ions through measurement,Physics Letters A, 330,137-141(2004)17.薛鹏、郭光灿Secure direct communication usting the ‘polarization’entangled atomic ensembles,J.Phys.B: At.Mol.Opt.Phys.37, 711-722(2004)18.薛鹏、郭光灿Nondeterministic scheme for preparation of nonmaximal entanglement between two atomic ensembles.J.Opt.Soc.Am.B. V ol.21.7,1358-1363( 2004)19.顾永健、姚春梅、周正威、郭光灿General teleportation as a quantum channel,J.Phys.A: Math.Gen.37, 2447-2453(2004)20.喻擘、周正威、郭光灿The generation of multi-atom entanglement via the detection of cabity cecay,J.Opt.B: Quantum Semiclass.Opt, 6,86-90(2004)21.任希峰、郭国平、喻擘、李剑、郭光灿Th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f down-converted photons,J.Opt.B.Quantum Semiclass.Opt.6, 243-247(2004)22.顾永健、周正威、姚春梅、郭光灿Output and fidelity of imperfect teleportation,Modern Physics Letters B,18.2&3,121-128(2004)23.林秀敏、喻擘、周正威Implementing entanglement swapping with trapped atoms via cabity decay,Chin.Phys.Lett, 21.8,1525-1528(2004)24.吴玉春、周正威、郭光灿The NSW Channel Capacity For the diagonal Unital Qudit Channe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Information, 2.4.489-493(2004)25.陈清、王亿、刘锦涛、汪克林N-player quantum minority game,Physics Letters A, 327,98-102(2004)26.路洪、周正威Preparation of the W state of atoms in a single cavity of N distant cavities by photon interference,Chin.Phys.Lett, 21.8,1417-1420(2004)27.周兴祥、Michael wulf、周正威、郭光灿、J.FeldmanDispersive manipulation of paired superconducting qubits,Physical Review A, 69.030301(2004)28. 孙晓红、梁浩、明海、张其锦、杨军、郑志强、马辉、张永生、章江英、曹立、张泽渤The investigation on Eu3+ high-doped PMMA planar optical waveguide by using scanning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y,Optics Communications,240.75-80 (2004)29. 孙晓红、马辉、明海、郑志强、杨绩文、谢建平The measurement of refractive index profile and aberration of radial gradient index lens by using imaging methodOptics&Laser Technology,36. 163-166(2004)30. 郑志强、梁浩、明海、张其锦、谢建平Optical Transition Probability of Sm3+ Ions in a Polymer Optical FibreChin Phys Lett ,21.2.291-294(2004)31.王安廷、明海、李峰、许立新、吕亮、桂华侨、黄晶、谢建平Single-frequency,single-polarization ytterbium-doped fiber laser by self-injection locking,Chin Phys Lett ,2. 4. 223-225 (2004)32. 郑志强、梁浩、明海、张其锦、刘世林、张运生、谢建平Rhodamine 6G-doped polymer optical fiber amplifiersChin Phys Lett ,2.2.67-68(2004)33.陈曦耀、姚培军、陈博、李峰、章江英、明海Design of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 in Two-Dimensional Triangular Photonic Crystals,Chin Phys Lett,21.7. 1285-1289(2004)34.王安廷、明海、谢建平、许立新、黄文财、吕亮、王安廷Erbium-doped CW and Q-switched fiber ring laser with fiber grating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Chin Phys Lett ,21.1. 340-342 (2004)35.马辉、李增昌、明海、张其锦、张永生、张涛、王沛、谢建平Analysis of photosensitivity of copolymer optical fibre perform,Chin Phys Lett ,21.11. 2252-2254(2004)36.郑志强、明海、杨军、谢建平Optical Properties of Nd3+ ions in transparent PLZT ceramics,SPIE.5644-7337. 王安廷、黄晶、吕新杰、明海、谢建平The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broadly tunable ytterbium-doped fiber ring laser,SPIE5644-7838. 温小文、李永平Research about a new type of magneto-optical multilayer films isolator,SPIE,5644-8739.姚培军、陈曦耀、明海Optical Filter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Photonic Crystal Constructed by a Square-Lattice of Airholes,SPIE5644-9040. 吕亮、桂华侨、赵天鹏、徐军、明海、谢建平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Polarization Properties Used as Doppler Velocimetry in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SPIE,5644-13941.张永生、马辉、张涛、王东、明海Study on cou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SPIE,5644-14042. 杨军、郭兵、陈博、明海、张其锦Effect of Heat on photo induced birefringence in azobenzene-side-chain copolymer,SPIE,5644-14143.李峰、姚培军、桂华侨、王安廷、明海、谢建平Multimode inteference optical pulse power splitter for 1.053-um wavelength,SPIE,5644-14244. 桂华侨、吕亮、赵天鹏、李峰、徐军、明海、谢建平New laser Doppler velocimetry using self-mixing effect in a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modulated by trangular current,SPIE,5644-3445. 马辉、李增昌、明海、张其锦、张涛、王沛、张永生Study on the photosensitivity of birefringent grating in copolymer optical fiber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PIE,5644-5846.姚培军、陈曦耀、陈博、鲁拥华、王沛、明海Optical reflector and high Q filter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Photonic-crystal waveguide,mun. ,236.101-107 (2004)47. 王浩威、李银妹Preparation of single rice chromosome for construction of a DNA library using a laser microbeam trap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09.217-226.(2004)48.王浩威、李银妹Isolation of a single rice chromosome by optical micromanipulationJournal of Optics A: Pure and Applied Optics ,6.89-93.(2004)49. 叶芳伟、李永平Suppression of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ring vector solitonsOptics Communications,230. 219-223(2004)50. 赵逸琼、李永平Vector iterative algorithms for the design of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applied to uniform illuminationOptics letters ,29. 664-666(2004)51.董亮伟、李永平Internal modes of localized optical vortex soliton in a cubic-quintic nonlinear medium.Physica D,194. 219-226. (2004)52. 王建东、李永平Composite vector solitons with topological charges and their stability analysis,.SPIE,5646-0353.董亮伟、李永平Internal oscillations of localized optical vortex,SPIE,5646-10854. 赵逸琼、李永平Design of DOE for beam shaping with highly NA focused cylindrical vector beam,SPIE ,5636-9 (2004)55. 赵逸琼、李永平Beam shaping with high NA cylindrical vector beams illumination in SIL systemsProc. SPIE Int. Soc. Opt. Eng, 5525. 8(2004)56. 赵逸琼、李永平Design of DOE for the control of optical “bubble generated by highl y focused radially polarized beam,Proc. SPIE Int. Soc. Opt. Eng, 5514. 86 (2004)57.明海、唐麟、孙晓红Near field Optical Technique Applied for Investig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polymer Fiber and Waveguide Structures.Scanning 26.26-32(2004)58.吴玉春、周正威、郭光灿Remark on the HSW channel Capacity for the qubit Unital Channel,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34.4.390-03(2004)59.苗二龙、莫小范、桂有珍、韩正甫、郭光灿相位调制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配,物理学报,53.7.2123-04(2004)60.苏晓琴、郭光灿量子隐形传态,物理学进展,24.3.259-273(2004)61.桂有珍、莫小范、韩正甫、郭光灿1550nm单模光纤中的量子密钥分配,量子光学学报,10(3)131-134(2004)62.明海、陈博、李晴、唐麟、王沛纳米光子学的最新进展,明海,物理,33. 78-79(2004)63. 章江英、谢建平、明海、吴云霞、谢品华、刘文清用光学差分吸收光谱大气中污染气体浓度,物理实验,8.1. 30-32(2004)64.王浩威、刘晓辉、李银妹应用光学微操作技术分选单条水稻染色体,生物物理学报,20,1(2004)65.马中团、鲁拥华、王沛、曹勇、潘必才、明海左手性材料研究进展,,物理,33.1. 497-501(2004)66. 陈洪涛、李银妹、楼立人、孙黎、张达、龚錾光镊中的纳米位移探测及其测量误差中国激光,31.6(2004)67.沈为民、李银妹、乐加昌、周辉、李先锋、楼立人光镊技术测量生物大分子间的结合强度,应用光学,24.4, (2004)68.李银妹、楼立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光镊技术生命科学仪器,第二卷第二期,(2004)69.赵逸琼、李永平变间距采样及准梯度下降法实现光束整形计算物理21. 10-14(2004)70.陈德伟、李永平衍射光学元件分析和设计中的标量理论的局限性光电工程31. 9-13(2004)71. 陈德伟、李永平光束斜入射的分频光栅衍射行为研究强激光与粒子束16. 163-166(2004)72. 董亮伟、李永平带有相反拓扑指数光学涡流间相互作用研究物理学报53. 10.3353(2004)73. 温晓文、李永平多缺陷结构的以为磁光多层膜隔离器物理学报53. 10. 3571(2004)74. 王声波约束结构下激光冲击波特性研究,强激光与粒子束,16. 8. 981(2004)75. 王声波航空铝合金结构材料激光冲击强化处理研究,中国激光,l.31.1. (2004)76. 林丽云、王声波Laser Driven Light craft---Combining Air-Breathing With ALP,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34.3.315(2004)77. 张中月,齐开国应用Hash函数增强数字图像半易损性水印的易损性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 第16卷,第6期,2004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