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限时练:第二部分第三讲长效热点四 国家治理与民生改善
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复习社会热点专项训练
社会热点专项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儒家将“喻于义”的人称为君子,墨家将能够扶危济困作为“兼士”的标准。
这表明儒墨两家都()A.忽视了个人利益B.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C.追求个性的自由D.具有平等的社会观念B[无论是君子还是“兼士”,都是儒墨两家对有修养的人的一种称呼,“喻于义”“扶危济困”都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故选B项;A、C、D三项材料均未涉及,故排除。
]2.在我国古代,每一个王朝都不会永远存在。
西汉董仲舒指出:“三统之变,近夷遐方无有,生煞者独中国。
”隋朝王通说:“天命不于长,惟归有德。
夷狄之德,黎民怀之。
”据此可知()A.王朝存续的长短关键在于是否行德B.古代王朝更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儒家思想逐渐背离先秦的孔孟之道D.儒家的民族思想逐步走向开明包容D[由材料可知,董仲舒认为,“三统之变”只有“中国”有,“近夷遐方”是没有的。
而王通认为,天命不是永恒不变的,无论是华夏族还是少数民族,只要实行“仁政”、践履王道,就会得到民众的认同与归附。
因此西汉儒家的民族思想较为保守,而到隋朝时已逐步走向开明包容,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在董仲舒的思想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 3.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
这反映出儒学教育()A.课程设置多样化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会下层扩展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D[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A项错误;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太学是中央教育机构,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故C项错误;太学设立体现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D 项正确。
]4.(2019·重庆二模)贤良方正是汉代察举科目之一。
始于西汉文帝,在国家出现日食、月食、地震、奇异星象及各种自然灾害之后举行,皇帝对贤良方正科最重视,中举者地位相当尊贵。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 第二部分第三讲长效热点四
长效热点(四)国家治理与民生改善[满分85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
共48分)1.(2019·吉林三模)“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
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
材料反映了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解析“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可见这套官制系统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对应的机构,所以职责分配比较顺畅合理,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的管理,故选C项;材料中所述无法体现A、B、D三项,均排除。
答案 C2.(2019·济南模拟)宋太祖于建隆四年命吏部尚书张昭等制定“折杖法”,以脊杖和臀杖取代原来的流、徒、杖、笞之刑,隋唐确定的“封建制五刑”逐渐名存实改。
“折杖法”的使用A.适应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体现了缓和矛盾宽减刑罚的精神C.说明宋朝在刑罚上自立新的体系D.有利于保护封建官僚阶层的特权解析由材料“以脊杖和臀杖取代原来的流、徒、杖、笞之刑”的措施,可以得知宋时减轻了刑罚,缓和了社会矛盾,故选B项;“折杖法”的使用是处理社会矛盾,不是为了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A项;宋朝“折杖法”是在隋唐确定的“封建制五刑”上进行的改进,不是新的体系,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折杖法”在使用过程中区分官僚阶层和普通百姓,没有提到官僚阶层是否有特权,排除D项。
答案 B3.(2019·南充三模)据史料记载,北宋的假赁业务十分发达,当时“凡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
……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
”据此材料可知A.经济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社会消费奢侈攀比之风日益严重C.新兴行业中滋生出新的生产关系D.纸币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解析根据题干“北宋的假赁业务十分发达,当时‘凡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第二部分第三讲时政热点七
时政热点(七) 科技创新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热点解读
[热点扫描] 中共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了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将创新放在了首 位,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 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 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同时,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 力。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3)现代的世界科技成就 20世纪以来,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掀起了 物理学的革命;二战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发展、互联网 的应用等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典例印证
[典例] (12分)(2017·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 钟表的演变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解析】 (1)准确审题:由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 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论述。
(2)确定论题。此处需要进行思维转换,就是要在 试题与所学知识之间能建立起某种关联,考生要以历史 的眼光审视所给信息。以该题为例,若将钟表的演变史, 自主转变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继而从科技影响人类 社会、影响钟表业发展、改变生活方式等角度思考、拟 定题目,如“科技发展与钟表的演变”“钟表的演变与 社会的发展”“科技发展带动生活进步”等。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20世纪初 20世纪50年代
21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 ,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秘笈二热点追踪热点主题2国家治理诚信施政
热点主题2 国家治理诚信施政2024年7月8日,北京高校举办了第七届北大—复旦“国家治理深度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治理:中国阅历与世界视野。
本次论坛的主题聚焦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治理:中国阅历与世界视野这一主题具有现实意义,当我们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也就表明白多元主体参加社会治理,共享共建的社会治理体制复合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需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确定》正式发布。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并作出了重大部署。
作为党历史上首次特地探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的一次全会,此次全会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究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实力的集中体现。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背景: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②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绽开;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相继召开。
(2)确立标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制定宪法内容: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及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方向: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大会确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及发展(1)初步形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3热点2深化改革强国之策教师用书
热点二深化改革强国之策——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改革开放新战略引领——热点材料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强调:坚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基本取向,强化责任担当,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坚决端正思想认识,坚持从改革大局出发,坚定抓好改革落实。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模式”等,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
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中国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面认识中国工业化进程是理解“中国道路”的关键。
链接——相关知识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1.工业化的起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速入侵中国,在中国设立工厂,中国近代工业之路由此开始。
(2)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中,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规模较大,设备比较齐全。
(3)军事工业主要为军事需要服务,不从事商品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不甚密切,但它促进了19世纪70年代民用工业的兴起。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19世纪末)(1)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矛盾日趋激化,抵制外货、设厂自救的呼声遍及全国。
(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①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于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
②工业企业的地区分布,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地区,逐渐向内地城市扩展。
3.工业化的“短暂春天”(20世纪初)(1)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外国侵略的加剧,激起了1915年为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些爱国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我国民族工业发展仍然以轻工业为主,发展较快的行业是面粉业和纺织业,代表企业有大生纱厂和荣氏面粉厂。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14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限时训练(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9·安徽蚌埠一模)下图为某学者所绘的《一战期间俄国国内时局示意图》对上图解读全面的是()A.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短暂的B.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C.俄国国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D.沙皇改革催生俄国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不难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国内以沙皇为首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彼此之间矛盾重重、错综复杂,故选C;材料中并没有对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相关提及,排除A项;根据所学,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其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而非偶然性,排除B项;沙皇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俄国民主革命,但这并不是对材料信息的全面解读,排除D项。
2.(2019·湖南长郡中学、雅礼中学、长沙一中、师大附中8月联考)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
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A解析:1918年,苏俄国内战争爆发,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题干的做法适应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需要,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A项正确;俄国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是在20世纪30年代,B项错误;国内战争时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打败敌人,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直接过渡,D项错误。
3.(2019·湖南怀化一模)苏俄从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
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
“背口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A.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B.农民未认真遵守余粮收集制C.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答案:D解析:由材料“1919年”可知,这是苏俄采取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采取余粮征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因此俄国兴起了“背口袋活动”。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第二部分第三讲时政热点八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2)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二“最主要的表现就是 农政机关明显增多,职责细化和分工明确”可知设立分 工明确的农政机关;据材料二“设一些具有科研性质的 农业机构,重新订立了农场、苗圃管理办法,设立农业 推广所和种子繁殖场”可知建立各级农业机构并进行成 果推广;据材料二“在合作委员会的指导和帮助下,河 南省农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可知成立合作 社,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第二小问不同,据材料一“到16世纪英国农业已经 实现商品化,市场机制开始激励着农业生产规模、品种 和产量,并使农业革命较早发生”可知英国农业近代化 依靠市场调节;据材料二“农业成为政府关注比较多的 经济部门,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农政机关明显增多,职责 细化和分工明确”可知中国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在方式 上,据材料二“设立农业推广所和种子繁殖场”可知中 国注重技术的指导与推广;据材料一“小块土地逐步向 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转变”“诺福克轮作制为标志” 可知英国注重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与革新农业生产技术。
——摘编自黄正林《制度创新、技术 变革和农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 英国农业革命的影响。(1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推动农业 近代化的主要措施。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中英两国农业近代化的不同之处。(14分)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 第二部分第三讲时政热点九
时政热点(九)“新型城镇化”建设(满分85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
共48分)1.(2019·沈阳三模)唐朝规定蕃商可以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营业,为了便于管理和适应他们的需要,在城内划出特殊的居留区——蕃坊。
蕃坊内可以“列肆而市”,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商业区,其管辖很大程度上有蕃长依其本国法律和习俗施行。
由此可知,唐朝时期A.外贸发展瓦解国内坊市制度B.蕃商已严重侵犯我国领土主权C.朝廷大力推行外贸优惠政策D.设置蕃坊可有效减少社会矛盾解析根据材料“唐朝规定蕃商可以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营业,为了便于管理和适应他们的需要,在城内划出特殊的居留区——蕃坊”可知唐朝对蕃商实行鼓励性优惠政策,故选C项;宋代国内坊市制度界限打破,排除A项;根据材料“唐朝规定蕃商可以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营业,为了便于管理和适应他们的需要,在城内划出特殊的居留区——蕃坊”可知唐朝对蕃商主动实行鼓励性优惠政策,并未侵犯主权,排除B项;根据材料“蕃坊内可以‘列肆而市’,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商业区,其管辖很大程度上有蕃长依其本国法律和习俗施行”可知设置蕃坊可有效缓和矛盾并非减少矛盾,排除D项。
答案 C2.(2019·济南名校联考)《唐律疏议》载:“诸于山陵兆域内失火者,徒二年;延烧林木者,流二千里……其在外失火而延烧者,各减一等。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诸盗园陵内草木者,徒二年半。
若盗他人墓茔内树者,杖一百。
”由此可知,唐代A.司法判决轻罪重罚B.官方禁绝开发山林C.政府重视生态保护D.底层民众生存艰难解析由材料“诸于山陵兆域内失火者,徒二年;延烧林木者,流二千里……其在外失火而延烧者,各减一等。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诸盗园陵内草木者,徒二年半。
若盗他人墓茔内树者,杖一百”可知通过法律保护自然环境,故选C项;材料强调对破坏自然环境的惩罚而非轻罪重罚,排除A项;“禁绝”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唐朝法律而非民众生活,排除D项。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 第二部分第三讲时政热点五
时政热点(五)逆全球化冲击下的世界市场[满分85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
共48分)1.(2019·上饶联考)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
这一变化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解析1500年左右,新航路的开辟,与材料中“明朝平息倭患以后”“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相符,故选C项;材料中“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仅有两处,并非是终结,排除A项;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应是鸦片战争,排除B项;明朝内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而非“海外贸易”,排除D项。
答案 C2.(2019·成都二模)1300年~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八千万,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B.物种的全球大交流C.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D.生育观念的空前解放解析据材料“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加强了地区之间的物种交流,从而促进人口的增长,故选B项;依据所学,资产阶级革命高涨主要指法国大革命以后,排除A项;依所学,外来移民涌入的地区主要是美洲,而非欧洲,排除C项;依所学,新航路开辟并未促进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排除D项。
答案 B3.(2019·德阳二模)下表是1820~1880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表棉布(100万码)1820年1840年1860年1880年欧洲(除土耳其)土耳其美洲(除美国)美国英属东印度其他各国127.79.556.023.8——33.9200.474.6278.632.1145.159.8200.5357.8527.1226.8825.1538.9365.1588.6651.677.91813.4999.7上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A.棉纺织品主导英国出口贸易B.世界各地区间贸易的增长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D.英国在欧美影响力的下降解析据材料可知1820~1880年间土耳其、美洲(除美国)、英属东印度等地区英国棉纺织品出口量飞速增长,这说明殖民地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故选C项;材料只是英国棉纺织品出口的变化表,没有其他产品的数值比较,得不出棉纺织品主导英国出口贸易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是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表,不能说明世界各地区间贸易的增长,排除B项;英国出口欧美的棉布数量不及殖民地,不是说英国在欧美影响力的下降,而是因为欧美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能与英国竞争,排除D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国版)第2部分热考主题(2)全球治理,大国担当
(二)全球治理,大国担当当今时代,世界走到了人类命运的十字路口,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迫切需要找到答案。
人类面临百年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空前考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勇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共同体意识最强音,为世界清晰擘画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路线图。
这既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也是时代之问的中国回答。
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1)结合新中国外交的史实,分析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2)通过分析新时期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体会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责任与担当,感悟家国情怀。
(3)对比中外外交史实,得出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世界需要中国并倾听中国声音。
1.下表摘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这些活动的举办反映出() 时间地点外交活动2016年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2018年青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2018年北京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9年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21年北京(视频方式) 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2022年北京(视频方式)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得到落实B.新中国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历史性突破C.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D.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主动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答案 C解析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可知,中国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等外交活动,得出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C项正确。
2.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中国昆明举行;同年10月,“缩小限制全球变暖的财政和技术差距”成为第76届联合国大会辩论的焦点问题之一;2021年11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社会热点特色练5国家治理__制度创新与社会担当
社会热点5 国家治理——制度创新与社会担当国家治理是自有阶级社会以来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之一。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实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是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体制机制,以及人们的社会担当和责随意识。
国家治理实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实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西周时期,诸侯国实行“一国三卿”制,“大国(公侯之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伯国)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子、男之国)一卿命于天子,二卿命于其君”。
这表明西周时期( )A.地方官吏由中心政府任免B.周王注意对地方的限制C.诸侯国完全仿照中心官制D.官僚政治等级秩序森严2.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官僚和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行政制度确立B.血缘政治渐有褪色C.统治集团渐重才能D.国家机构渐渐完备3.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心汇报本地状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难等。
这些原始数据经核实后,朝廷会依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依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
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 )A.有效杜绝基层吏治腐败B.加强了基层治理制度化C.旨在抑制豪强地主势力D.保证了中心财税的增长4.秦汉时期重视公文保密工作。
在公文起草阶段,拆字法、隐语法、反切法等为常见的保密方法;在传递阶段,常用泥封法、斗检封、用印等确保公文信息平安;在保管阶段,设置专职保管人员和特地保管机构。
上述举措旨在( )A.防止行政法令泄露B.加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C.加强对官员的监察D.规范政府公文运作程序5.唐初,宰相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政。
中书、门下两省先在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 第二部分第三讲长效热点一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第二小问中宋应星科技成果背景从材料一中“青年 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 落孙山”概括出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从“他全面搜 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的信息,可归纳出中国 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牛顿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 从材料二中“自幼喜欢钻研科学”的信息可概括出长期 从事科学研究,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科技的产生来分 析,可归纳出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冲破了中世 纪神学的束缚。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主题九:17~19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总体特征:欧美处于手工工场时期和早期资产阶级 革命时代。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欧美经济工业化和政治 民主化全面展开。 中外联系:此时,中国仍在封建社会的道路上徘徊, 中西对比,中国已开始明显落后于西方。中国社会巨变。 近代化刚刚起步,与西方工业化相比,中国的工业化不 仅步履艰难,而且领导权未能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主题六:过渡时期(1949~1956年) 总体特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 中外联系:两极格局对峙,两大阵营“冷战”;西 方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期”;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和贸易 体系形成。 主题七: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 总体特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照搬 苏联模式”到“走自己的路”) 中外联系: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和 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第3讲 热点突破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 第二部分第三讲时政热点九
抗战爆发后,由于私房房租猛涨,国民政府先后颁布 三部房屋租赁条例,在战时和指定区域施行房租管制和强 制空房出租等严厉措施。然而这些措施遭到了房主的抵制, 加之没有专门机构去监督执行,实施效果不容乐观。
——摘编自张群《居有其屋: 中国住房权历史研究》等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据材料一“一战期间,联邦政府实施了两项战时应急住房计 划,为工人和军人家庭建造公共住房”“到二战结束时,该署为 16.8万个建筑单元提供了90%的资助”得出由临时性措施到长期性 政策。第二小问积极作用,联系时代背景可从缓和阶级关系、稳 定资本主义制度(政治)、促进经济复苏(经济)、为打败法西斯奠定 基础等角度入手。(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据材料二“1927年以后, 国民政府在土地法的框架下陆续出台多种房屋救济法规”得出与 土地政策联系紧密;据材料二“陆续出台多种房屋救济法规。 1930年《土地法》和1938年《内地房荒救济办法》均规定在发生 房荒的时候兴建公营住房以救济难民和贫民”得出多为应急性救 济措施;据材料二“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三部房屋租赁条例,在战 时和指定区域施行房租管制和强制空房出租等严厉措施”得出房 租管制为主,住宅供应为辅(或以国家行政监督为主);据材料二 “加之没有专门机构去监督执行,实施效果不容乐观”得出缺乏 专门机构监督或主导执行。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答案】 (1)变化:由自由放任到国家调节;由 间接调控到直接管理;由临时性措施到长期性政策。(5 分)积极作用:改善人民住房状况,稳定社会秩序;增 加以工代赈岗位,利于经济复苏;(4分)有利于稳定资 本主义制度;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答这 两点可各给1分)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第二部分第三讲长效热点二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2.工业革命时代——欧洲的中心,世界的霸主 (1)政治:民主政治继续完善,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的政治思想出现。内阁制形成并发展完善,1832年议会 改革,代议制发展完善;1836年开始宪章运动;产生了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欧文。 (2)经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转型。 率先进行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新的生产组织 管 理 形 式 —— 资 本 主 义 大 工 厂 制 产 生 ; 亚 当 · 斯 密 发 表 《国富论》,阐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1852年英国议会 声明以自由主义为国策。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2)对外关系 二战前:美国对待法西斯侵略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 政策。二战中:1941年12月8日,对日宣战;1942年初, 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加入世 界反法西斯联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 贡献。 4.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今——繁荣鼎盛与霸权主义 二战结束后,美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 主;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强化了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利用与苏联的“冷战”加强了对西 欧和东亚的控制,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 国。
菜单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历史
第二部分 第3讲 热点突破
[法国史] 1.启蒙运动和大革命时代的法国 (1)18 世 纪 的 启 蒙 运 动 在 法 国 达 到 高 潮 , 孟 德 斯 鸠 、 伏尔泰、卢梭等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2)1789年7月到1792年8月,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 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执政;1792年8月到1793年6 月,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执政;1793 年6月到1794年7月,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雅各宾派 执政;热月政变后,雅各宾派统治结束,法国大革命结 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效热点(四)国家治理与民生改善[满分85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
共48分)1.(2019·吉林三模)“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
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
材料反映了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解析“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可见这套官制系统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对应的机构,所以职责分配比较顺畅合理,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的管理,故选C项;材料中所述无法体现A、B、D三项,均排除。
答案 C2.(2019·济南模拟)宋太祖于建隆四年命吏部尚书张昭等制定“折杖法”,以脊杖和臀杖取代原来的流、徒、杖、笞之刑,隋唐确定的“封建制五刑”逐渐名存实改。
“折杖法”的使用A.适应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体现了缓和矛盾宽减刑罚的精神C.说明宋朝在刑罚上自立新的体系D.有利于保护封建官僚阶层的特权解析由材料“以脊杖和臀杖取代原来的流、徒、杖、笞之刑”的措施,可以得知宋时减轻了刑罚,缓和了社会矛盾,故选B项;“折杖法”的使用是处理社会矛盾,不是为了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A项;宋朝“折杖法”是在隋唐确定的“封建制五刑”上进行的改进,不是新的体系,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折杖法”在使用过程中区分官僚阶层和普通百姓,没有提到官僚阶层是否有特权,排除D项。
答案 B3.(2019·南充三模)据史料记载,北宋的假赁业务十分发达,当时“凡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
……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
”据此材料可知A.经济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社会消费奢侈攀比之风日益严重C.新兴行业中滋生出新的生产关系D.纸币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解析根据题干“北宋的假赁业务十分发达,当时‘凡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
……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说明经济发展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方式,故选A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假赁业务十分发达”,无法体现社会消费奢侈攀比之风日益严重,排除B项;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而不是北宋,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纸币的信息,排除D项。
答案 A4.(2019·鄂东南教改联盟模拟)明朝乡村社仓制度规定,各村二三十家为一会,以户等的高下,分别捐粮收储于仓,而推有德者为社正,进行具体管理。
若遇凶年,则计户给散,先中下户,后及上户,上户需偿还,中下户则免其偿还。
这反映了明朝乡村救济A.救济方式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B.建立了完备的乡村备荒仓储体系C.保障了当时农民的生产和生活D.注意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解析由材料中“以户等的高下,分别捐粮收储于仓,而推有德者为社正,进行具体管理”,说明明朝乡村救济注意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故选D项;材料仅体现乡村社仓制度的粮食来源与救济分配方式,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乡村社仓制度仅是单一的救济方式,并未建立完备的乡村备荒仓储体系,排除B项;乡村社仓制度仅是灾荒年时救济的一种方式,不能起到保障当时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作用,排除C项。
答案 D5.(2019·衡阳市模拟)孙中山在评价苏俄新经济政策时说:“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
”孙中山说“不谋而合”是基于二者A.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B.都主张以经济手段改善民生C.都符合各自民主革命的国情D.都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解析题干中孙中山评价新经济政策“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并结合所学,可知两者都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故选B项;新经济政策是为了更好地建设苏俄,巩固工农联盟,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实施时,苏俄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排除C项;孙中山侧重的是新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有相同之处,说明有利于改善民生,且新三民主义的节制资本带有抑制垄断的意图,排除D项。
答案 B6.(2019·青岛模拟)1943年1月,晋察冀根据地进行新一届边区行政委员会选举。
新当选的委员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人士、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不包含国民党顽固势力)占三分之二。
这一现象A.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策略B.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C.扩大了反封建的群众基础D.反映了阶级矛盾日益缓和解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了坚持长期抗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三制原则”,题干所述的就是这一原则,其内容如下: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它起到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故选A 项;“三三制原则”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与国共合作无关,排除B项;“三三制原则”目的在于团结各阶级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是反封建,排除C项;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处于次要地位,但“三三制原则”的实行并不代表阶级矛盾的缓和,排除D项。
答案 A7.(2019·湖北八市联考)《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这一规定表明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C.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解析“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表明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故选C项;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是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而《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排除A项;材料主要论述人大而不是政协,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我国的政体,不是论述人大的群众基础,排除D 项。
答案 C8.(2019·青岛模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曾依据米、面、油等货物价格实行工人报酬同步波动的“折实工资制度”,类似的举措也用于银行的储蓄业务。
这些措施A.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B.打击了囤积物资的行为C.确立起新型的经济体制D.使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解析据材料“上海曾依据米、面、油等货物价格实行工人报酬同步波动的‘折实工资制度’,类似的举措也用于银行的储蓄业务”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保障,与囤积物资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是涉及工人工资和银行储蓄业务,不能说明确立起新型的经济体制,排除C项;材料所述“折实工资制度”及“类似的举措也用于银行的储蓄业务”并不能说明生产恢复到什么程度,排除D项。
答案 A9.(2019·天一大联考)古代罗马法规定:在商品交换中,未成年人如因对方利用其无经验而遭受损失的,可诉请追回已交付物件,纵使对方没有欺诈行为,只要未成年人确实受到很大损失,也可申请“恢复原状”,要求返还原物件。
这反映出,古代罗马A.注重维护诚信交换原则B.禁止未成年人交换商品C.法律严惩侵犯私有财产D.重视保护弱势群体利益解析由材料可知古罗马法特别保护未成年人在商品交换中因无经验导致的损失,说明古罗马重视保护弱势群体利益,故选D项;材料中罗马法主要保护未成年人因无经验导致的损失,而没有涉及是否诚信交换的问题,排除A项;由材料中罗马法特别保护未成年人因无经验导致的商品交换中的损失,说明允许未成年人交换商品,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保护未成年人因无经验在商品交换中导致损失的状况,并非是对未成年人私有财产的侵犯,排除C项。
答案 D10.(2019·青岛模拟)18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并逐渐完善;1912年,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下的责任内阁制。
由此可知责任内阁制旨在A.体现社会契约的精神B.实行天赋人权的思想C.实现三权分立的学说D.践行主权在民的理念解析在责任内阁制运行机制之下,首脑和成员都是由选举产生,这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故选D项;社会契约是社会全体成员就该社会行动的基本准则取得的一致协议,通常适用于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天赋人权主张人民的权利生而自由平等,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B项;三权分立是指国家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该由不同的部门行使,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项。
答案 D11.(2019·凌源模拟)1787年,费城制宪“不是创造一个十全十美的、正义民主的、能流芳百世让后人和他人景仰的政治体制,而是为了寻求一种现实的、有效的、能够及时挽救正在走向失败边缘的美利坚联邦的政治途径。
”这说明费城制宪的目的是A.否定英国对北美殖民统治B.创造正义和民主的政治体制C.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D.建立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解析依据材料,1787年的费城制宪是为了寻求一种现实的、有效的、能够及时挽救正在走向失败边缘的美利坚联邦的政治途径,这说明费城制宪是为了解决美国独立之初邦联体制的严重弊端,建立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故选D项;1783年,英国已经承认美国独立,所以费城制宪的目的并非否定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依据材料,费城制宪并非是为了创造一个十全十美的、正义民主的、能流芳百世让后人和他人敬仰的政治体制,排除B项;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是为了实现权力分立,从而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而材料反映费城制宪的目的是挽救正在走向失败边缘的美利坚,故排除C项。
答案 D12.(2019·沈阳三模)马克思认为生产与消费相互制约,消费在社会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英国学者尼尔·麦肯德里克等人认为,18世纪晚期,英国开始迈向消费社会。
据此可知,英国进入消费社会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迅猛增长B.社会各阶层收入及消费水平提高C.高效便利的交通网络提供了条件D.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资本积累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晚期,英国开始迈向消费社会”可知英国进入消费社会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促进生产力的迅猛增长,有力地刺激了消费主义的扩张和消费社会的兴起,故选A项;英国社会各阶层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是消费社会兴起的重要经济保障,并非根本原因,排除B项;高效便利的交通网络提供了交通条件,并非根本原因,排除C项;海外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对本土消费社会的兴起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并非根本原因,排除D项。
答案 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9·河南六市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尚书·酒诰》曰:“肇牵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