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合集下载

法律名词解释

法律名词解释

1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原则、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2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法律义务,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权利,而依法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3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

4承诺:受要约人按照所指定的方式,对要约的内容表示同意的一种意思表示。

5环境保护法:调整因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如何构成的?公民享有以下权利: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政治自由权。

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的权利:包括公民的人格、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肖像权、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公民的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以及科学文化方面似的权利和自由。

特定人的权利:保障妇女的权利、保障退休人员和列军属的权利、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成长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护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5 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6 其他方面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瞻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哪些?包括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和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两类。

其中对人身权的侵犯仅限于公民,侵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行为目前不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定义及描述

法律定义及描述

法律定义及描述都兼有“公平”、“正义”的含义。

从“法”的词源看,都喻意公平和正义,简述: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实施的手段者。

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

法一般限于宪法、法律。

法属于上层基础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

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法律将随着社会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法律的概念古时指律令或刑法。

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

现在指----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的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基本的法律: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它的实际作用与宪法实际上相同。

「基本法律」所意味是不永久并权宜之针,在没有实施宪法下达到有法维持宪政秩序之效果。

这里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法律,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最基本的问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属于“基本法律”的层次。

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也叫“一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的“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宪法》第67条)。

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出的决议和决定,如果其内容属于规范性规定,而不是一般宣言或委任令之类的文件,也视为狭义的法律。

它一般包括--宪法,民事法,行政法,经济法等。

法律常识100问

法律常识100问

法律常识100问1. 什么是法律?答:法律是指国家规定并实行的统治社会关系的规范。

2. 法律的目的是什么?答: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 法律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公正、法制、自由、民主、人权等。

4. 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答:法律的适用范围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

5. 法律的种类有哪些?答:法律的种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等。

6. 什么是宪法?答: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机构和权力,对公民权利和义务、法律地位等进行保障。

7. 什么是行政法?答:行政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规章、政策、行政处罚等的法律规范。

8. 什么是刑法?答:刑法是指规定了违反社会公认的基本价值观、社会道德等违法行为所应受到的惩罚措施的法律规范。

9. 什么是民法?答:民法是指规定了个人、家庭、财产、合同、侵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10. 什么是商法?答:商法是指规定了商业活动、商业行为、商业合同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答:劳动法是指规定了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12. 什么是知识产权法?答:知识产权法是指规定了作品著作权、发明专利、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规范。

13. 什么是合同法?答:合同法是指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14. 什么是民事诉讼法?答:民事诉讼法是指规定了民事诉讼程序、诉讼权利、诉讼义务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15. 什么是刑事诉讼法?答:刑事诉讼法是指规定了刑事诉讼程序、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证据收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答: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者法律义务。

17. 法律责任的种类有哪些?答:法律责任的种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18. 什么是行政责任?答:行政责任是指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反行政法规、规章或者政策,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法律概念

法律概念

1、法律概念:是法的现象,法的实践的理论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们对法的现象的实践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性而产生的具有法定价值的权威性范畴。

2、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的基础性真理或原则,是其他法律要素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规则或原理,是法律行为,法律程序,法律决定的决定性规则。

3、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依据。

4、立法体制:是指国家的立法权体系以及立法机构的设置体系,主要是关于行使立法权的制度,具体是在一个国家中,哪些国家机关有制定,认可,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核心问题是立法权限的划分,特别是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权限的划分。

5、英美法系:英美法系是以英国中世纪至资本主义时期的普通法为基础和传统而发展起来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法的总称。

6、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由于实施了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出现了不属违法、违约的某些法律事实而使责任主体应当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

7、法律体系:也称法的体系,简称法体系,是一国以所有现行法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结构和标准所形成的,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存在的法的整体;是一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成的有机统一体。

8、民法体系:指大陆体系,是以古罗马法为传统而发展起来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法的总称。

9、法的规范性:法律以人的行为作为调整对象加以调整,这种调整是一种规范性调整。

10、法的价值:指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或指法律满足人类生存和需要的基本性能,即法对人的有用性。

11、法系:一般是指依据法的历史传统和某些形式上的特点作为标准对法所作的分类,是若干个国家和特定地区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体系的总称。

12、法的规范作用:指法律对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发生影响的手段和方式。

13、法律效力:也称法的效力,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从广义上说是法对其所指向的人们的法律强制力或法律约束力的统称。

常用法律法规

常用法律法规

常用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继承案件一般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秘密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咨询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休闲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财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市场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损害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国务院关于完善新型工作制度的通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财产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水协议》《关于防控形势严峻及减轻民众负担保护人民利益的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交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礼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平面上升和洪涝灾害防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防护法》。

国家法律

国家法律

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002年1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1995年1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2008年10月28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2号,1989年12月26日起实施)(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国务院令第344号)(6)《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2008年1月1日起施行)(7)《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监总局8号令)(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9)《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第36号令)(10)《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2]103号)(11)《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动部发[1995]56号)(12)《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现状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安监管办字[2001]39号)(13)《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第11号令)(14)《云南省实施<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意见》(云安监管〔2003〕48号)(15)《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73号令,2004年9月1日起施行)(16)《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17)《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2008年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云安监管[2008]26号)(18)《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工作的意见》(19)《安全现状评价导则》(安监管规划字[2004]36号)(20)《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和《实施细则》主要规范和标准(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版)(3)《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AQ3010-2007)(4)《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265-2000)(8)《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9)《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版)(10)《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1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2010)(1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3)《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1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1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16)《安全标志》(GB2894-2008)(17)《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18)《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19)《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1992)(2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21)《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95)(22)《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HG20584-98)(23)《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 20660-2000)(24)《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02)(25)《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0007-1999)。

学习法律的七种方法

学习法律的七种方法

学习法律的七种方法随着法律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律学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本文将介绍七种学习法律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法律学习。

一、阅读法律书籍及有关资料阅读法律书籍是法律学习的基础。

首先,要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法律书籍,例如基础法学、宪法、刑法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和记忆法律条文和概念,还应留意法律实践中的案例,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法律知识的运用。

二、听法律讲座或课程听法律课程是法律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参加专业的法律讲座或者大学的法律课程,以便更好地听取专家的意见和解释。

在听讲的过程中,要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述和解释,并针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

三、参考法律案例法律案例是法律学习的重要资源。

可以从法院网站或者图书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相关案例。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和判例,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文和规定,更好地了解法律实践。

四、讨论法律问题通过参加法律讨论,读者可以跟其他有同样兴趣的人互相交流法律问题。

讨论过程中,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和理解法律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加强思考和交流。

五、观看法律电影观看法律电影也是法律学习的一种方式。

通过电影中的法律情节和角色关系,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法律的运用和相应的实践。

此外,这也是一种轻松有趣的法律学习方式。

六、在线学习法律课程在线学习是现代法律学习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借助互联网技术,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相关法律知识。

各大知名专业网站、法院和政府机构都提供丰富多彩的法律课程以及相关学习资源。

七、实践法律技能学习法律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法律的运用和实践。

例如,可以参加模拟法庭、写作法律论文、听取律师的演讲等。

总之,学习法律需要多方面的资源和技能,只有通过合理地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

中国法律

中国法律

31.实施教育行政许可若干规定 2005年4月21日颁布
3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 2005年7月8日颁布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1958年1月9日颁布
3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3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4年9月16日颁布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04年3月14日颁布
32.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2004年10月27日颁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3.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刑 法 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99年12月25日颁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1999年12月25日颁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 2001年8月31日颁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 2001年12月29日颁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 2002年12月28日颁布
4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2006年10月31日颁布
46.残疾人就业条例 2007年02月25日颁布
47.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007年03月16日颁布
48.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2007年08月07日颁布
行 政 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赔偿法 1994年5月12日颁布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 1987年3月16日颁布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1999年10月31日颁布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1986年颁布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 1987年10月20日颁布
2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001年12月29日颁布

法律法规大全

法律法规大全

法律法规大全第一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国家组织的基本架构。

第二章:国家机关这一章节规定了国家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组织和职权。

第三章:国家行政机构国家行政机构是国家政府的执行机关,负责管理和实施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第四章:国家立法机关国家立法机关是制定和修订法律法规的机构,负责保障法律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第五章:国家司法机关国家司法机关是负责审理和裁决法律纠纷的机构,保障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第六章:国家行政管理这一章节规定了国家行政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监督等。

第七章: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和修改程序这一章节规定了制定和修改国家法律法规的程序和要求,确保法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八章:刑事法律法规刑事法律法规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等,规定了刑事犯罪的构成和惩罚。

第九章:民事法律法规民事法律法规包括民法、民事诉讼法等,规定了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和行使方式。

第十章:行政法律法规行政法律法规包括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规定了行政机关的权力和运行方式。

第十一章:经济法律法规经济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公司法、劳动法等,规定了经济活动的法律制约和保护措施。

第十二章:社会法律法规社会法律法规包括劳动法、婚姻法、教育法等,规定了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维护方式。

第十三章: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资源管理法等,规定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原则。

第十四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包括专利法、著作权法等,保护知识产权的创新和利益。

第十五章:国际法律法规国际法律法规包括国际公约、国际条约等,规范国家间的相互关系和合作。

第十六章:其他法律法规这一章节包括其他未在前述章节中具体提及的法律法规。

以上是一份法律法规大全的概览,包含了各个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

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法律、法规、规章的区别与联系[宝典]

法律、法规、规章的区别与联系[宝典]

法律、法规、规章的区别与联系1、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

2、法规,在法律体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法规即指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

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和法规的区别,主要在于制定机关的不同,一个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一个是国务院或地方人大等机构。

再次,其效力层次也是不同的,法律的效力大过法规的效力。

法律是人大颁布的效力最高法规是国务院颁布的效力其次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颁布的效力再次在下面是地方法规(地方人大颁布)地方规章(地方政府颁布)法律是指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如我国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法规也具有法律效力。

行政法规特指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其地位和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高于行政规章。

1.法的广义解释,包含后几种含义,而且还包括法律制度或法律文化等其他内容。

狭义就是下面所说的狭义法律。

2.法律的广义解释和法相同,狭义指所有的法律规范,最狭义(在我国就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法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它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法律的内涵法律的内涵是指法律本身所包含的意义和内容。

法律包括法律规定、法律原则、法律原理和法律制度等方面。

法律规定是指法律中规定的具体行为或状态。

例如,刑法中规定的犯罪行为就是法律规定。

法律规定是法律的最基本内容,是法律对社会生活的具体规范。

法律原则是指法律中规定的一般性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例如,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清白原则”,即在没有证据证明的情况下,一个人应当被视为清白的。

法律原理是指法律中规定的基本思想和原则的基础。

法律原理是法律的基本框架,是法律的根本。

例如,法律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正义原理”,即法律应当追求正义。

法律制度是指法律在社会中的体系和组织形式。

法律制度包括法律制定、执行和司法等方面。

法律的外延法律的外延是指法律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范围。

法律的外延包括法律的适用范围和法律的约束力。

法律的适用范围是指法律对哪些人和哪些行为起作用。

例如,刑法中规定的犯罪行为只对犯罪行为的直接执行者适用,而不对其他人适用。

法律的适用范围是法律对社会的管辖范围。

法律的约束力是指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强制性。

法律具有约束力,意味着法律必须被遵守,违反法律的行为必须受到惩罚。

法律的约束力是法律对社会的强制性质。

总结法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它包括法律的内涵和外延。

法律的内涵包括法律规定、法律原则、法律原理和法律制度等方面。

法律的外延包括法律的适用范围和法律的约束力。

法律是社会的基本制度,它规范了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有哪些

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有哪些

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有哪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无论是在驾
驶车辆、签订合同、购买商品还是与他人交往,法律都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法律:
1. 交通法规,在道路上行驶时,我们需要遵守交通法规,包括遵守交通信号、
限速、不酒驾等。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行人和驾驶员的安全,确保交通秩序。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享有一定的权益保护,包括
权利知情、选择、安全、公平交易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商家对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劳动法,劳动法规定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资支付、工作
时间、休假、工作环境等。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公平的劳动关系。

4. 合同法,在签订合同时,法律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合同的成立、
履行、变更、解除等。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5.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保护了创造者对其作品的权益,包括专利、商标、
著作权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期限,确保创造者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法律,它们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守法律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对自己和他人权益的尊重和保护。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了解并遵守这些法律,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的重要性

法律的重要性

法律的重要性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它是一项确保公民权利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法律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组织和维护秩序的工具,更是统治和治理一个国家的基础和标志。

就中国来说,法律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法律的重要性。

一、法律的维护社会秩序法律的作用之一就是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规定了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底线。

如果没有法律的存在,社会会变得一片混乱,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尊严都无法得到保障。

法律规定了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并在法庭上进行公正审判,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推动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二、法律的保障公民权利法律不仅保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同时也保障了个人权利。

例如人身、财产、劳动等权利都可以通过法律得到保障。

法律规定了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结婚自由等等。

在生活中,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

三、法律的平等性法律是平等的,即所有的人都必须遵守相同的法律规定。

法律规定的规则和制度一视同仁。

在法律面前,任何人都不可为所欲为,都必须承担起自己的法律责任。

这种法律平等性可以带来社会稳定和公正,使人们相信公平公正可以得到实现,从而有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四、法律的制衡作用法律还具有制衡政府的作用。

它不仅要制定和施行一系列法律法规,还要审核和决定政府行为是否合法。

如果政府的行为没有得到法律的允许或是违反法律的规定,民众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制约政府的行动,确保政府遵守相关法律,保障公民的权益。

五、法律的教育功能法律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还可以发挥教育功能。

法律宣传和普及能够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和媒体来教育和引导人们遵守法律。

通过法律教育,让每个人了解法律,知道其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意识,从而培养出一种尊重法律、守法的社会风尚。

六、法律的推动社会发展法律不仅能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还能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合法性和公平性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合法性和公平性法律是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法律的制定、执行及适用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则需要特别关注,那就是合法性和公平性。

本文将就法律的合法性和公平性进行详细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的运作机制。

一、合法性合法性是法律最基本的属性之一,指的是法律行为需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定权限,符合法律的要求和规范。

要确保法律的合法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1 法律的制定过程合法的法律制定过程应该具有民主、公开和透明等特征。

这意味着法律应该经过立法机关的讨论和表决,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共识。

此外,合法的法律制定过程还应该能够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法律的公正性与有效性。

1.2 法律的合宪性法律的合宪性指的是法律要符合国家宪法的规定。

国家宪法是法律的最高法源,其他法律都应该与宪法保持一致。

只有符合宪法规定的法律才能被认为是合法的,否则将违背法治原则。

1.3 法律的公告与公布法律的合法性还需要通过适当的公告与公布来确保。

公告与公布可以使法律得到充分的宣传和普及,使得公民和其他相关方可以了解并遵守法律规定。

二、公平性公平性是法律的另一重要属性,它强调法律对于社会各界的公正和平等对待。

要确保法律的公平性,需全面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法律的适用平等法律在适用过程中应该遵循普遍性和平等原则,不论个人的社会地位、财富状况、种族、性别等因素,都不能影响法律的适用。

每个人都应该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公平正义的保护。

2.2 法律的可预见性法律的公平性还要求法律要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

这就意味着法律需要明确具体的规定和条款,不应该给予执法者和司法机关任意的解释空间。

只有这样,公民才能在法律的保护下,对自己的权益有准确的预期。

2.3 法律的修正和追溯性法律的公平性还要求它具备修正和追溯的可能性。

当法律出现不合理、不公正的地方时,应该及时予以修改,以使法律更加符合社会实际和公义要求。

法律的范围

法律的范围

法律的范围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而存在的一套规则和准则。

它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法律的范围。

首先,法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调整和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确保人们在与他人互动时能够遵守法律的规定,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涉及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问题,比如合同、婚姻、家庭关系等方面,法律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确保交易的公平性和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其次,法律也规范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它确保了对财产的合法拥有和支配,保护个人或企业的财产权益。

例如,知识产权法保护了著作权人、专利权人和商标权人的创造成果,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法的经济利益。

此外,法律在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确立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为公民提供了法律保护和制约政府权力的机制。

法律确保了公民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集会自由等等,并对政府权力施加了限制,保证政府依法行使权力。

最后,法律还规范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法是处理国家间争端和规范国家行为的法律体系,它规定了各个国家应遵守的义务和原则,以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国际法包括了国际人权法、国际人道法、国际经济法等,用于保护全球公共利益和维护国家主权。

综上所述,法律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等。

它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公正的实现,保护了个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法律不仅仅是一套规则和准则,更是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石。

法律名词解释

法律名词解释

法律的渊源(法律形式):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国际法: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国内法:调整国内法律关系的、由一国所制定或认可的、并在一国领域内实施的法律。

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及其职权等根本问题和重大事项,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制定程序严格的法律。

普通法: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

一般法:一国内一般公民、法人和一般事项都适用的法律。

如《刑法》、《合同法》。

特别法:一国内特定公民法人、特定事项、特定区域适用的法律。

如《妇女权益保障法》、《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实体法:规定法律关系实体内容,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后果及其范围的法律。

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着作权法》。

程序法(诉讼法):规定实现实体法律的方法与手续的法律。

如《民事诉讼法》、《行政复议法》。

成文法:由一定的国家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依照特定程序创制的,以文字的条文形式作为其表现形式的法律。

习惯法:由习惯被国家赋予法律效力形成的法律。

公法:配置和调整公权力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私法:相对于公法,一般而言指的是规范私权关系、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如民法、商法等。

也可以理解成私家所定的法规。

衡平法:是14世纪开始的,大法官法院的大法官们根据公平正义原则对普通法进行修正、补充而形成的一种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

普通法:是专有名词,特指11世纪诺曼人征服英国后通过法院判决而逐步形成的适用于全英格兰的一种法律。

固有法:一国遵循本国法律传统而形成或建立的法律。

继受法:模仿他国法律所制定的法律。

法律的历史类型:按照法律的阶级本质及其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划分。

法律体系:若干法律部门构成的统一整体。

法律部门: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同类法律法规的总称。

规范性法律文件: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部门法就是由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法规和规章)构成的。

综合法律法规

综合法律法规

综合法律法规(一)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一-八)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二)部门规章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的通知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档案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近期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交通运输系统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的通知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三)地方法规及规章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江苏省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江苏省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年度考核与责任制奖惩办法(试行)关于印发《江苏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2007版)》的通知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的实施办法关于切实加强交通安全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紧急通知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法规收集截止日期为2013年4月1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健康法规知识竞赛300题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B)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A、生命B、健康C、安全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A)。

A、疾病B、证状C、事故00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C)、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A、参加B、组织C、负责00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A)。

A、职业卫生保护B、合法权益C、职业健康安全00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的意见。

A、监管机关B、工会组织C、行业协会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A、责任制B、台帐C、规章制度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A、分管部门B、分管负责人C、主要负责人方人民政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A、劳动保障B、安全监管C、卫生009、《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A、严禁B、禁止C、限制010、《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A、承担B、负责C、开展0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九条第三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统称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A、密切配合B、相互协作C、加强联系0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机制,统一领导、指挥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

A、乡(镇)级B、县级C、市(地)级01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 )的职业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使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的能力。

A、劳动者B、监管人员C、广大群众民政府()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的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统计和调查分析。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B、劳动保障行政C、卫生行政01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有关部门收到相关的检举和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

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A、有权B、可以C、应当01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A、各级政府B、卫生行政部门C、用人单位01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二)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四)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A、工作场所B、施工现场C、周边环境01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第一、二款规定:国家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B、卫生行政C、劳动保障行政019、《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 )该建设项目。

A、不予核准B、不得批准C、不得同意020、《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安排B、计划C、设计02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B、卫生行政C、劳动保障行政02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A、同意B、合格C、批准02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规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服务机构进行。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A、安全评价B、安全咨询C、职业卫生技术02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对从事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管理。

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A、特殊B、重点C、分别02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一)设臵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

A、管理制度B、调查处理规定C、应急救援预案02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防治所需的资金投入,不得挤占、挪用,并对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责任。

A、负有B、承担C、追究02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A、职业病B、劳动C、卫生02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替代()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A、产品落后B、不符合规范要求C、职业病危害严重029、《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设臵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A、劳动场所B、醒目位臵C、办公场所030、《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臵,设臵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A、记录B、载明C、讲清03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臵报警装臵,配臵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A、撤离B、救援C、排险03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臵防护设备和报警装臵,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

A、防护装臵B、报警器C、剂量计03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A、定期B、不定期C、经常03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A、企业负责人B、企业分管负责人C、专人03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B、卫生行政C、劳动保障行政03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