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培育工匠精神的困境及路径

合集下载

“工匠精神”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及突破路径

“工匠精神”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及突破路径

“工匠精神”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及突破路径工匠精神是指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情、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一种精神境界。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工匠精神被认为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推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却面临着一些困境,如何突破这些困境,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了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教育理念滞后过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直受到“升学至上”理念的影响,很多学校都将学生培养成应试达人为目标,而忽视了工匠精神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实际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不能培养出真正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

2. 实践环境单一由于资金、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很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环境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实践需求。

这使得学生无法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技能练习和创新实践,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3. 对工匠精神认识不足一些教育者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还停留在“粗活、累活”等传统观念上,不能真正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这种认识不足不利于工匠精神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传播和弘扬。

4. 就业导向过强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遍存在就业导向过强的现象,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过度追求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而忽视了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这会使学生将就业视为唯一目标,而忽略了对技能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突破路径1. 转变教育理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教育目标之一,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这需要学校构建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和制度机制,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实践者和学习者。

2. 优化实践环境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该加大对实践环境的投入,优化实验室、工作场所等教学设施,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学校还应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工匠精神的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找到实践路径,实现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工匠精神理念的理解不足。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技术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工匠精神所蕴含的团队合作、创新意识、责任担当等方面的培育。

二、教师队伍结构老化。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大多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教师组成,而他们过去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往往难以适应当下的教学需求,无法很好地引领学生培养工匠精神。

三、学生职业素质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一、加强对工匠精神理念的宣传和教育。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向师生们介绍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让师生们明白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技术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品质的培养。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作中去,让他们体验和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和创新意识。

与此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拓展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上述实践路径的建设和推进,相信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能够迎来一片新的天地,我们可以看到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他们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创新意识和责任担当的品质,他们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这正是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最终目标所在。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是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职业精神,它体现了追求卓越、尽善尽美、工匠精神等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高校工匠精神培育却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为此需要寻找相应的实践路径,本文将在此方向展开探究。

1.选择困难。

班级管理过于宽松,对学生的认知和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学生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对职业和工匠精神的认知不够清晰、深刻。

2.缺少产业环境。

学校培育学生时是处于学术层面或基于实验室的场景下,缺乏真实产业环境下的操作和实践,难以达到真正的工匠精神价值。

3.信息不透明。

学生对于行业、岗位以及追求卓越的实践经验等领域的信息不透明,也难以系统、准确的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外延以及运用。

4.实践平台有限。

学生完成的实践项目数量的限制导致了岗位经验的不足,对于职业成长的适应性不佳,难以达到工匠精神的要求。

1.实践课程的开设。

为学生开设真实场景的应用性课程,例如带领学生参与真实的规划、设计、维护项目,可以提升学生的好奇心、思考量,更好地理解工作的本质,提高目标实现的能力。

2.实践经验的丰富。

学生开展实践项目时应有可能进行真实落地,参与产业界的活动,将真实零售的信息融入到实践中,使学生的知识能够得以更好地升华。

3.学校与公司合作。

商业与技术、企业实践等领域可以通过学生实习来进行合作,提供对应岗位的实践机会、为学生开设实践课程,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考核。

4.完整的职业规划系统。

针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系统地安排实践经验,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职业发展路径,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具体落实路径的实践体验。

总结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向学生传递工匠精神的价值,并在实践中做好正确引导,创造多元化的实践环境,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并提供全面的职业规划系统。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精英人才,也能更好的让工匠精神得以弘扬和传承。

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问题备受关注。

虽然中职院校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在“工匠精神”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就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1. 观念认识不够重视当前社会风气中重商轻工的思想仍然存在,造成社会对技工的认可程度不高,因此中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培养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学生们的职业观念受到不良的影响,导致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可不够。

2. 教育方法单一中职院校在技能培养方面往往偏向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重视技能的传授和实践操作,而忽视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灌输和培养。

教育方法单一,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匠意识的培养不足。

3. 缺乏具体实践虽然中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实践操作为主,但是很多学校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仍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缺乏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具体实践。

学生们往往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掌握,而真正的工匠精神却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二、对策1. 加强职业教育宣传中职院校应当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对技工和中职学生的认可度,从而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和培养。

中职院校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匠意识。

3. 加强实践教学中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从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工匠技能和工匠精神,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

4. 优化课程设置中职院校要优化课程设置,增加相关的工匠精神培养课程,如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以此来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为教师们提供工匠精神培养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使其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

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

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导言: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对工作的热爱、对技艺的追求和对品质的追求。

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改变,工匠精神正面临着挑战和压力。

因此,如何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教育、制度、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教育路径: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应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和加强技术教育来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和工匠人才。

首先,学校应加大对技术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技术专业的招生人数,提高技术教育的地位和质量。

其次,学校应引入工匠精神的培养内容,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工匠精神的课程,通过讲授工匠精神的故事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技艺的追求。

二、制度路径:制度是影响工匠精神的重要因素。

应建立一系列有利于工匠精神发展的制度。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工匠人才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此外,还应完善奖励机制,对工匠精神进行评价和认定,给予工匠相应的荣誉和奖励。

同时,建立健全的工匠精神传承机制,鼓励工匠传帮带和学徒制度的发展。

三、文化路径:文化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土壤。

应通过文化建设来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

首先,要加强对工匠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保留和弘扬传统的工匠技艺和价值观念,如对品质的追求、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其次,要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和教育,通过举办工匠精神主题展览、举办工匠技艺比赛等方式,向社会和年轻一代传达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提高工匠精神在社会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结论:当代中国工匠精神是传统工匠文化和现代社会需求的结合体。

为了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需要从教育、制度和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建设。

教育应加大技术教育的力度,培养更多的工匠人才;制度应加大对工匠人才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文化要加强工匠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高工匠精神在社会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与路径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与路径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与路径作者:张洁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1年第11期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大国工匠,这些工匠所具有的工匠精神是人才培养之“骨”。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高等职业院校需要转变观念、充实内容、丰富形式,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利用行企资源优势,克服观念困局与实践困境,从营造社会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性、培养职业创造力等方面不断探索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新路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工匠精神;路径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面临的现实困境1.工匠精神培育的观念困境第一,职业教育的“低层次”认知。

目前,职业教育仍处于类型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些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选择不是出于兴趣或专长,而是成绩限制的无奈之举。

同时,社会对技术人才低层次的认知,一度催生了“高层次人才”相较于“低层次人才”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表现在职业选择、收入水平、劳动保障等各方面。

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与职业情感背道而驰,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制约了工匠精神的养成。

第二,职业教育的“封闭性”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开放性依然不足,存在相对封闭性,主要表现在吸纳行业、企业要素不够,文化融入不够,社会力量参与联合办学不深入,理事会参与管理、发挥决策咨询作用不充分等方面。

同时,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国际的开放协同不足,学生的国际交流还主要停留于暑期实践、交换互访的方式,人才培养标准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无法真正培养具有国际格局、符合国际需求的大国工匠。

2.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困境第一,教学方式与培养目标不匹配。

真正的工匠应该具有突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大量的实践培训和长期的实际锻炼。

一些高等职业院校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注重课程中心、教师中心,对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不够,对“学”强调不够;一些高等职业院校注重教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实训、实践教学占比不足,理论脱离于实践。

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实践机会、缺乏榜样引领、缺乏全面素质培养等。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本文将提出一些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问题分析1. 缺乏实践机会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在实践中才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然而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导致学生的工匠精神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

2. 缺乏榜样引领许多中职学生缺乏可以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榜样,导致他们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追求存在较大的困难。

3. 缺乏全面素质培养除了专业技能外,中职学校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在全面素质方面存在着缺陷,这也会对工匠精神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二、对策提出1. 加强实践教学中职学校应该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

中职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技术大师或企业家来校给学生讲授经验,让学生能够亲眼见到成功人士的风采,并从他们身上学到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

中职学校应该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全面素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对策实施1. 政府加大对中职学校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中职学校的资金投入,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设备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2. 学校建立技术大师工作室中职学校可以建立技术大师工作室,邀请一些国内外的技术大师来校指导学生,并传授自己的技术经验和心得,激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追求。

3. 学校加强素质教育中职学校应该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素质教育方案,从根源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其更加具备工匠精神。

四、总结中职学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对策,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追求,是一个团队和个人追求完美和卓越的品质。

工匠精神是推动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存在一些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工匠精神理念的认知不足。

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工匠精神的培养。

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理解不够,对于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追求缺乏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二是实践环节的不足。

高职院校通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但往往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工匠精神的培育。

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缺乏真实的实践机会和环境,无法充分感受和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

三是评价体系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评价。

学生只注重考试,缺乏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追求,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去。

一是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应该合理设置课程,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

可以增设一些专门的课程或者将工匠精神內化到各个专业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和感受到工匠精神的要义。

二是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应该增加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培养工匠精神。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三是改革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全面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评价。

可以通过设立工匠精神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评价和考核。

鼓励学生参加技能比赛和实践项目,通过实践成果来评价学生的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面临现实困境,但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和改革评价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在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工匠精神是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

然而,在高职院校中,工匠精神的培养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如培养方向不一致、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不够精细化等。

接下来,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如何培育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

一、培养方向不一致高职院校面临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需求多变等问题,使工匠精神的培养方向不明确。

工匠精神一方面要注重实际操作的过程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技术研究和创新,此时,教师需引导学生了解当今产业最新趋势,提升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认知,使工匠精神实现与未来就业需求的契合。

教师还需定期开展校外实习,以帮助学生了解现实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行业领导人的交流,了解市场最新需求,从而使教育与现实相结合,培养出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

二、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高职院校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甚至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存在偏差。

如果这些教师在教育中没有得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很难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改善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研究,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工作经验,并将其灵活应用于教学中,给学生以实际指导。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地了解新业务领域的知识,掌握新技术和新技巧,以跟上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

三、课程设置不够精细化高职院校中课程设置不够精细化也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一个现实困境。

当前,高职院校为迎合市场需求,课程设置通常更加注重应用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工匠精神的培养。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如在技能课程中注入工匠文化,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相信自己的工作,扭转“看重证书、轻视技能”的现象。

其中,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

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计,实现经验和技巧的充分交换,促进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发展,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存在一些现实困境,这些困境需要找到实践路径来解决。

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方面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考试导向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只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考试导向的教育模式注重指导学生应试,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所需的技能培养。

这使得学生在工作实践中遇到困难时往往无法解决问题,缺乏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资力量不足。

高职院校在校园师资力量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实践经验丰富的工匠型教师。

他们能够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

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工匠型教师往往较为缺乏,这导致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指导和帮助。

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

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与其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项目。

由于各种原因,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这使得学生缺乏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轨的机会,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工匠精神。

要改变教育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一些实践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实践技能。

学校还可以加强实践考核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招聘一些工匠型教师,或者与企业、行业专家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他们来学校开展讲座和实践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可以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项目。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培养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面临一些现实困境,但通过改变教育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实践路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默会知识论视角下中职生现代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与出路

默会知识论视角下中职生现代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与出路

默会知识论视角下中职生现代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与出路【摘要】现代社会对中职生的现代工匠精神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默会知识论视角下,培养学生的现代工匠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中职生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面临着诸多困境,包括知识论视角下的限制因素、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职业发展路径的不清晰等。

针对这些困境,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长期规划与实践结合,为中职生打造一个有利于现代工匠精神培育的环境。

只有通过改革教育体系,明确职业发展路径,才能有效地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中职生工匠精神,从而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默会知识论、中职生、现代工匠精神、困境、出路、教育体系、职业发展路径、培育、长期规划、实践结合1. 引言1.1 默会知识论视角下中职生现代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默会知识论视角下中职生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和经验积累,培养出对技术的热爱和专注,拥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和自主创新能力,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这种培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空间,更能够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默会知识论视角下中职生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是为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只有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教育,让中职生真正理解和实践现代工匠精神,才能实现他们自身的职业目标,也才能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中职生现代工匠精神的困境首先是社会认知的不足。

相较于普通高中生,中职生更多地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对现代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同程度较低。

他们往往认为只有完成学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即可,对于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缺乏深刻理解。

其次是人才培养环境的不利条件。

中职学校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很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现代工匠精神的培养。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实践路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

1. 教育理念滞后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造成他们缺乏实际技能的积累和工匠精神的培养。

2. 实践环境不足3. 社会认可度不高相比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普遍较低。

这不仅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了打击,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于工匠精神的认同感。

4. 缺乏职业规划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会面临更多的就业压力。

由于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对工匠精神的培养也没有相应的方向和动力。

二、实践路径高职院校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更多的技能培训课程,注重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

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双证培训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并且在校期间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社会的对接,提升学校和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技能竞赛和展示活动,让学生的技能得到更多的认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对于工匠精神的认同感。

高职院校应该在学生入学后为他们设置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观念,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技能,也有利于他们在校期间更好地培养工匠精神。

三、总结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阵地,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

从教育理念更新、实践环境建设、社会认可度提升、职业规划设置等方面入手,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展开研究。

在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阐述了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其次说明研究的意义,强调工匠精神培育的紧迫性;最后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相关研究现状。

在分析了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培育路径,探讨了实践路径并给出了案例分析;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

结论部分强调了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有望提升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水平,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完善。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现实困境、培育路径、实践路径、案例分析、政策建议、重要性、未来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高职院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设备落后的情况,影响了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些高职院校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工匠精神。

一些学生缺乏对工匠职业的认同和理解,往往将其视为低端职业,导致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意识不强。

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需要深入分析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实践探讨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发展。

1.2 研究意义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在当今社会转型期,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需要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承和培育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研究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培育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一直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努力培育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需要找到有效的实践路径来加以解决。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

这些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往往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是实训设施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训设施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掌握专业技能。

实训设施的不足也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使他们缺乏实践创新的机会。

三是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使学生不能够深入实际操作,缺乏对专业技能的实际运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各个高职院校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实践路径。

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和调研,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路径进行探讨。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提供的有效指导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实训设施的投入,不断提升实训设施的完善程度和先进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需要对课程进行调整,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实际应用的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举办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潜能,引导学生培养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教育机构,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目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路径来加以解决。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学生职业认知不足、实践能力不足、对技术技能的掌握不够等方面。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学习,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对技术技能的掌握不够扎实。

这种现实困境在学生面临就业和实际工作时,会导致他们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还表现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的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缺乏工业界的从业经验和实践能力,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传授实用技术技能和职业技能知识。

一些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和实训场地条件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影响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针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路径来加以解决。

高职院校需要调整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

学校应开设更多的实习实训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性的项目和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技术技能,增强他们的职业认知和技术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学校应积极引进工业界的从业人员,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技能指导和辅导。

学校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成长成才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还应加大投入,完善实验室和实训场地条件,提高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配备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训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工匠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如何在这些困境中找到实践路径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实困境一: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不足工匠精神是指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对创新的不断追求等一系列品质和态度的集合。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还处于比较浅层次的阶段,只停留在技术技能培养上,忽视了工匠精神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只学会机械性地操作技术,而缺乏对于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对于工作的热情与投入,这与工匠精神的要求是相悖的。

现实困境二: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高职院校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教学的强调,然而在实践教学资源方面,一些学校仍然存在不足的问题。

实训设备陈旧、过时,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实习实训基地不够,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影响了工匠精神的培育。

现实困境三: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于工匠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面临着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一方面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可能与市场需求不符,另一方面是工匠精神的培养难以得到就业市场的认可。

这就导致了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困难,也难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

面对这些现实困境,高职院校需要找到实践路径,如何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下功夫,让学生在面对社会需求时更加有竞争力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实践路径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是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保障,只有有经验、有责任心、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

学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培养教师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工匠精神传授给学生。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目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培育路径不明确、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解不深入等。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需要进行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落实相应的培育路径。

第一,培育路径不明确。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缺乏明确的学科设置和课程安排,缺乏具体的培育计划和指导文件。

这导致学校和教师在培育过程中缺乏操作指南,容易产生盲目性和随意性。

第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不深入。

许多学生对工匠精神存在认识误区,将其与传统技术技能划等号,忽视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深入理解,就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和精神追求。

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评价主要以技能竞赛等外部比赛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内在精神追求和品质培育。

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就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热爱和追求。

加强工匠精神理念的宣传和普及。

通过开展讲座、论坛等形式,邀请相关专家和工匠进行分享和交流,向学生宣传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知工匠精神。

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学科建设。

高职院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特点,加强工匠精神的融入,设置相关课程和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品质。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工匠精神培育的评价和考核,不仅要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建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我。

加强校企合作,打通培养路径。

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工匠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工匠精神是指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一种态度和品质,它强调对细节的关注、对质量的追求和对技能的不断精进。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上面临许多现实困境。

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际操作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这种教育观念使得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受到师资力量不足的困扰。

由于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劣势,因此师资力量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缺乏具备产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使得教师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存在不足。

由于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往往难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关注,这也制约了工匠精神的培育。

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受到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

由于社会的就业压力和求职竞争的激烈,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加注重技能证书和学历的获取,而忽视了对工匠精神的培养。

他们更关注学校的就业率和薪资水平,更愿意选择走安稳的就业道路,而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需要调整教育理念,加强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重视。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将其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

学校可以引进具备产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升他们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的能力。

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项目、实训实践、创新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理论探索船舶职业教育第5卷第6期Vocational Education Theory SHIPBUILD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V〇l.5, N〇.6D01:10.16850/ki.21-1590/g4.2017.06.002理性培育工匠精神的困境及路径霍春光(辽宁职业学院,辽宁铁岭112099)摘要: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体现了社会对职业技能追求极致的要求。

高职教育应端正自 身的地位和作用,从创新机制着手,切实加强校企合作,化解校企文化冲突。

在分析工匠精神培养遭遇困境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工匠精神培育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营造氛围、浸润风气、深化制度、渲染文化4个维度探讨了培育匠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理性培育;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5928 (2017) 06-04-03The Dilemma and Path of Cultivating Craftsmanship Spirit RationallyHUO Chunguang(Liaoning Vocational College, Tieling 112099, China)Abstract: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 craftsmanship spirit" embodies the extreme demands of the society for professional skill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correct its position and function,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starting from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and dissolve the culturalconflicts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dilemma experienced by craftsmanshipspirit, this paper expounds systematically the requirements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training for skilled talents, andprobes into the effective ways to cultivate craftsmen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creating atmosphere, infiltratingclimate, deepening system and rendering culture.Key words: craftsmanship spirit; rational cultivatio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经济转型成功的保障,制造业的崛起需要数以亿计具备工匠精神的技 能人才。

职业院校承担着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 使命,应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并让这种 理念在校企合作、教育教学中加以体现。

1工匠精神的发展与传承工匠精神体现在专注敬业、精益娴熟、崇尚创新等方面,表现为执着热爱本职,全心投 人、内心笃定、凝神聚力、着眼细节、追求极 致的职业品质。

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把“匠心”融人生产的每个环节,潜心研究,痴迷陶 醉,直至成功也毫不懈怠,这是大国工匠必须 具备的精神特质。

实质上,工匠精神古来有之,孔子就主张“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收稿日期:2017-08-18基金项目: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业职业教育专项课题(LZYZXYB1717)作者简介:霍春光(1981—),男,辽宁铁岭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学管理。

2017年11月WM CBZYJY第5卷第6期Vol.5,No.6理性培育工匠精神的困境及路径职业教育理论探索Vocational Education Theory敬”,老子主张“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我国 很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庄子的 “技进乎道”、魏源的“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 神”、庖丁解牛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

万里长城 能永世不倒,靠的是石匠们对每一块巨石都精 心打磨、对每一道工序精心雕琢,追求量的精 准,寻求质的突破。

中国的丝绸、陶瓷等工艺 品以其精湛的技艺远销欧洲。

进人90年代以 来,“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王选、充电电池制 造商王传福、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港 珠澳大桥钳工管延安等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 承者,他们的创新精神推动着世界科技的进步。

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

工 匠精神的提出,为我国职业教育带来一股新风,对引导和培育当代职校生积极向上、健康生活 大有裨益。

工匠精神的提出倡导了正确的价值 观,以政策导向扫清了思想障碍,提升了工匠 人才的地位和相应的待遇,树立了全新的社会 风尚。

2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困境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教育以“工匠 精神”育人,应以理性视角来分析当前高职教 育培育工匠精神面临的一些困境。

工匠精神的 培育需要依靠校企合作,而校企双方在价值观 念、共同愿景、效益意识及协作意识方面存在 着文化冲突的现象。

目前高职教育还不同程度 地存在片面追求“一技之长”、不注重职业道德 的公民教育的状况,这样学生就会忽视自身的 存在感,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也相对较差,最 终会沦为工业社会的“生产机器”,缺少技精于 勤的专业精神、追求极致的职业态度和实现自 我的人文精神。

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如果低级需 要得不到满足,就不会产生高一级的需要。

同理,理性缺失会造成高职教育无法培育工匠的 人文素养,培养出来的学生会空有技术,日复一日地进行单调运动,缺乏人际沟通与交流,不能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缺乏人的情感,无 法沟通协调并进行团队合作、开展创新活动。

技术在提升、工作环境在改善,工匠却感受不 到任何幸福和喜悦,工匠的精神荒漠造成他们 缺乏更高层次的追求,影响了主观能动性和自 觉性的发挥。

这种“唯技术论”背离了技术要 为人类服务的前提,无法保证职业教育向积极 健康的方向发展。

3新时期培育工匠精神的探索以工匠精神培育人才,需要学校和社会共 同努力。

职业教育承担着培育大国工匠的责任,在学校层面,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 的工作态度和治学精神,带动学生思想认识的 转变。

在课程体系和校园文化中融人劳动、技 能、创造的内容,以隐性方式培育工匠精神。

在社会层面,应消除社会对劳动和技术的歧视,以制度保护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

3.1更新观念,营造协同育人的氛围长期以来,一线技工的地位和待遇整体较 低,技工岗位对学生择业的吸引力不强。

反观 欧美文化,工匠可与艺术家齐名。

摒弃“君子 不器”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技能的风气,尊重能工巧匠,这是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

职业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主要 场所,应从学校教育人手,强化技能培养,同时需要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的理念,校 企精诚合作,不断注人新思想,寻找新方向,加快推进实践育人工作。

校企合作需要“真抓”“实做”,不搞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工匠精神 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要融人学生的 职业信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3.2产教融合,加强工匠能力的养成当前,一方面蓝领技工结构性过剩,另一 方面是技工荒,传统的单一型工人饱和,而掌 握高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较少。

高职院校应将2017年11月CBZYJY职业教育理论探索Vocational Education Theory船舶职业教育第5卷第6期Vol.5,No.6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教育全程,启用大师工作 室项目,将企业生产经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学生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训、实习 中真实体验一线工作环境。

企业应在实训室建 设、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爱 岗敬业的职业态度,形成工匠精神的氛围,使 教师和学生融人企业文化。

“工匠精神”不会 自发形成,需要“政、行、企、校”形成合力,要深化校企合作,在实习中推行师徒制,让学 生以师为范,养成良好行为方式。

在校企合作 中,职业院校应端正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满足 企业的利益诉求,实现校企双方的“最大公约 数”,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使学生真正掌握职业 技能,为其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3.3制度建设,提升文化育人的环境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个体,不能像打铁匠 对待铁块、雕刻匠对待石头那样按照自己的设 想去精雕细刻。

但是可通过制度建设实现技能 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教育的精准耦合,更实现 工匠精神的塑造。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 队伍,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了必要 条件。

建立工匠文化要有长远规划,要制定科 学的评价指标,保证评价的公平合理,完善规 章制度,使之有章可循,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 积极性。

将企业成熟的案例经验、学校的优秀 课程资源、技能大赛获奖作品、专家讲座、展 演成果等作为尊崇“工匠精神”的宝贵资源永 久保存起来,坚持长期,系统推广是“工匠精 神”传承的制度保证。

3.4文化值染,固化匠心凝练的载体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同一学校,不同 发展时期,可能会根据现实情况更改校训,历 经文化提炼、标志设计、传播强化,实现文化 再造,应将工匠精神加以提炼、设计并融人校 训,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载体,将工 匠精神凝聚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心中,最终将 其传播体现到师生行动中。

这样,使我们的教 育管理者、教师、学生都能成为工匠精神的带 动者,执着追求,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

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校企的共同合作。

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 平台,相信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增强、协同育 人方式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产教协同与工匠精 神不断融合,必将形成职业教育培育技能型人 才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m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m.中国职 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P]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 论坛,2016(35):35-39.P]黄文伟.舒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体冲突的功能与实 现[J].职教论坛,2012(3):12-15.[4] 李传伟.董先.姜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之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9):75-77.[5] 李云飞.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回归与重塑[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3):34-38.[责任编辑:秦锦文]2017年11月■CBZYJ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