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满江红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满江红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18
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 总结词中的主题和情感,强调词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引导学生思考词作对于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意义。 • 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表达,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 在反思中,我认为本次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导入新课、讲解
文本、学生活动和归纳小结等环节,学生不仅了解了《满江红》这首词 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还通过讨论、朗读和仿写等活动深入体会了词作的 内涵和魅力。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 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 进和完善。
学生反馈收集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课堂氛围等方面的反馈意见。
21
教师自我反思与总结
教学内容反思
回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否 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和兴趣点。
教学方法反思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和参与度。
课堂氛围反思
思考课堂氛围是否积极活跃,是 否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10
PART 03
板书设计与呈现
REPORTING
2024/1/25
11
板书布局与要点展示
2024/1/25
标题居中,突出主题
“满江红”及作者、背景等信息置于板书顶部中央位置,使学生 一目了然。
分点列举,条理清晰
将诗词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内容分点列出,方便学生理解和 记忆。
留出空间,便于补充
在板书过程中,适当留出空白区域,以便在讲解过程中进行补充 和拓展。
满江红教案(含板书及 反思)
REPORTING
2024/1/25
1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余秋雨,浙江人,1946年生,中国文化史学者、艺术理论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有《艺术创造工程》等专著多种;著有散文集多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逐节阅读,正音正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理清思路,研读课文。

整篇文章分三部分。

先来研读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六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以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定论的长城和都江堰作对比,开宗明义标明观点,推出主题。

第2自然段,写长城之伟大。

作者说长城不如都江堰,并不是否定长城。

长城的伟大之处,主要在于它是“人类意志力的骄傲”,是久远历史和民族演化的见证。

反过来,写长城的伟大,也不会减低前面对都江堰的评价。

第3、4、5自然段,具体对比长城与都江堰的不同。

作者认为,都江堰在哪四个方面胜过长城?历史更悠久,为民造福更直接,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长,今天仍然像最初那样有价值。

“灌溉”一词既是实写“都江堰”的水利功能,又比喻对民族人民的养育作用。

第4自然段用一组排比句解释“灌溉”的深层意义。

第5自然段再以三组对比,从外在形象,象征意义,再到内在精神,对二者进行比较,以反复印证咏叹的笔法赞美都江堰,支持文章的观点。

第6自然段,用短句,并另起一行。

目的是推出并强调主角。

小结:第一部分,用长城做对比,说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第二部分:第7自然段,写以前心目中的都江堰,“只是一个水利工程”,根本没放在眼里。

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是欲扬先抑,为后来的“发现”做铺垫。

与第一部分结尾盛赞并隆重推出“都江堰”又形成反差,使文章产生起伏悬念,引人人胜。

第8自然段,写走进都江堰的过程。

这一段写得细致、真切、传神。

是从哪些感觉角度来写的?先是视觉“草木茂盛”,再是触觉“渐觉滋润”,再是直觉、听觉、第六感觉,最后是心理感应。

终于全身心地被震撼。

《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满江红》。

该诗是岳飞在北宋末年所作,表达了作者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体会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2.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满江红》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满江红》的诗意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分析诗中的典故、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岳飞抗金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2. 朗读:让学生朗读《满江红》,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气势。

3. 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

4. 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体会。

5. 练习:让学生默写《满江红》,并挑选几名学生上台板书。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满江红》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1. 背景:岳飞抗金2. 意象: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3. 典故:精忠报国、临安春雨等4. 修辞:比喻、夸张等5. 主题:爱国主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满江红》读后感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满江红》,让学生了解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诗中的情感表达仍存在理解障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岳飞的历史事迹,观看相关影视作品,进一步体会《满江红》的内涵。

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古代诗歌,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满江红》的诗意理解和作者的情感体会。

难点:分析诗中的典故、意象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内容详细补充1. 诗歌背景:《满江红》是岳飞在北宋末年所作,岳飞是南宋的抗金名将,他的一生充满了对抗外敌的豪情壮志。

经典诵读《满江红》诵读设计

经典诵读《满江红》诵读设计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经典诵读《满江红》诵读设计
一、人员及队形:69人,分别/22人、19人、15人和13人(队形成弧形) 二、诵读过程指导:
男1:一个战乱的年代女1:一位真正的英雄 男2:一段抗金的赞歌女2:一尊不朽的丰碑 男1:“还我河山”志犹在,长剑在手缚苍龙!
是谁在望潇潇秋雨,对天长啸?是谁的
白了少年头,白了少年头,(调渐升高,稍顿,低沉)空-悲-切。

男1:(语速缓慢)靖.-康.-耻.-,犹.
未雪; 臣子恨...(抬右手手心向里),何时灭...
?(右手握拳)
集体:臣子恨,何时灭?(右手手心向里并握拳) 男1:(语速稍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激情,高亢)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集体: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男1:(语速缓慢,感情适中)朝--天--阙。

(右
手和头一起向上抬) 集体:(语速缓慢,语调依次升高)朝天阙,朝天阙,朝天阙。

(音乐起,《满江红》,男1回归队) 集体:满-江-红(高而缓)
怒-发-冲-冠-(愤怒的,激情的,语速缓慢)凭-阑-处-(低沉),潇潇雨歇。

抬/望眼(激情),仰天/长啸(仰天二字动作:右空...? 感情高。

《满江红》优秀教案

《满江红》优秀教案

《满江红》优秀教案《满江红》优秀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满江红》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满江红》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把握作者的情感。

2、从历史背景中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感受词作悲壮豪迈的风格。

3、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课题叫什么?(齐读课题)1、介绍满将红《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

这首词是谁写的呢?2、介绍岳飞PPT展示岳飞图片:岳飞,抗金名将,精忠报国3.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词作,读准字音发、冠、车、缺、血、朝、阙(二)再读词作,知人论世,读出节奏1.了解作者PPT展示岳飞: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人。

从小天资聪悟,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臂力超人,十一岁随刀枪手陈广学武艺,成为一县无敌的枪手。

后拜周同为师学射箭,练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开弓箭无虚发的本领。

二十岁,首次从军,带兵首战告捷,活捉贼首。

二十四岁,转入开封宗泽部,带兵一战汜水关,二战竹芦渡,清水亭一仗杀得金兵横尸十五里,斩获金军大小军将首一百七十五颗,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设下伏兵痛击金兵,斩首三千余,生俘三百余,收复了大片国土,岳家军威名大振,人民感恩岳飞,为他建了生祠祭祀。

绍兴三年春,岳家军已达一万八千人。

同年九月九日,高宗在临安召见岳飞父子,并赐“精忠岳飞”锦旗,授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等官职。

岳飞在江州写下了振铄千古的《满江红》词。

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命平定了洞庭杨幺,仅用八天时间,一举获胜,收编六万降军入岳家军,扩充了抗金力量。

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靡,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满江红》教学设计(5篇)

《满江红》教学设计(5篇)

《满江红》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满江红》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吟诵《满江红》,激发学生朗诵、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课前温故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其中很多诗人写的爱国诗篇更是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你可以选择一首爱国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听吗?(一稿:课件出示两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庐山瀑布》,两首现代诗《乡愁》《只要明天还在》,注明诗题、作者。

齐读之后,又师生互动一起回忆《论语》中的有关名句。

座谈时,我们主要提出异议:这样的导入,会不会喧宾夺主?回顾这么多内容,对本课知识点有无辅助?讨论后,决定精简,学生自由选诵爱国古诗。

这样做有两个明确目标:1、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诗歌积累容量;2、通过背诵,可以为新诗词的学习铺垫一下爱国情调。

)一、介绍背景资料,初识岳飞。

过渡:孩子们的积累非常丰富,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继续穿越时空来到宋朝。

(板:宋)1、师介绍背景。

师:宋朝时期,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非常强大,而宋朝统治者无能,因此,宋朝一直受到外族的侵犯与掠夺,当时(图片)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老百姓生活流离失所,在这民族存亡、国家危难之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抗金英雄,岳飞(板:岳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你能从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谈谈你对岳飞的了解吗?2、生介绍资料。

师: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就在即将完成抗金大业时,奸臣秦桧勾结金兵,陷害岳飞,使得岳飞抗金被迫结束,他壮志未酬,痛心疾首,仰天长啸,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壮词——(板并齐读:满江红)(一稿:课件出示“战乱”画面,师提问:假如你是那位骨瘦如柴的老人,你心里会怎么想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汉子,一位男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引语: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跟你们一样,也有满腔的热血想去保家卫国,他写下了《满江红》这首诗词。

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案诵读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案诵读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案诵读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案篇一国学经典《满江红》《少年中国说》诵读教案一、活动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活动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四、活动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五、活动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1一、活动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活动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四、活动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五、活动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案篇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活动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活动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三课时四、活动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满江红》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文词,理解作者岳飞抗金的壮志未酬,以及他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词的内容主要包括岳飞抗金的经历、他的抱负和志向,以及他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满江红》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赏析能力。

3. 通过对《满江红》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忠诚于国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满江红》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赏析《满江红》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课本、练习册。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岳飞的照片和他的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岳飞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3. 理解词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词的内容进行解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赏析词句:让学生挑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进行赏析,分享自己的感受。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续写《满江红》,表达自己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板书设计:满江红岳飞抗金→忧国→壮志未酬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满江红》的内容。

答案:岳飞在《满江红》中表达了自己抗金救国的壮志未酬,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2. 请从《满江红》中挑选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示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热爱,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壮志凌云。

3.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满江红》,让学生了解了岳飞的生平事迹,使学生感受到了他的忠诚和热爱国家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 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2、结合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适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3、通过与《小重山》的比较进一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前置预习】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

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1、教师激情导题。

曾经有一位申明大义的母亲,曾经有一位赤胆忠心
的儿子;
母亲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儿子对母亲唯一的承诺会聚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无人不晓。

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他,了解他,亲身感受他的伟大情怀。

(板书题目、作者)
2 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三、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生字词,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进入
词的境界。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一一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自己诵读体
会词人的感情,从中受到感染。

3、几个学生说出读后的感悟,大家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读出气
势,营造氛围。

4、用两个问题梳理全文,分析作品。

问题:①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说出理由。

②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
③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①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评,理清思路,了解情感。

②《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
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
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
的英雄气概。

③“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

(板书)
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
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5、学生根据以上理解接着朗读一一体味本词意思,找出几
位学生到讲台上试读,其他同学体会,进一步理解把握岳
飞的感情
四、开展小组活动,深入体会作者内心世界,依据文本进行再造。

1、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完成本词的自我阅读体会和讨论,
要求每小组按照该词的意境描述画面,可用各种形式(如散
文性语言、画画、小品等)来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3、抽取几个小组进行现场展示。

(要求学生推荐代表进行解说或
展示,并上交文字说明)
五、教师点拨:岳飞这首《满江红》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

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

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

“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

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

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

“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

“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

“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

“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

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五、最后在学生中选取一位诵读尽量做到“岳飞再世”把感情推向高潮
战争时期、国家危难时刻,需要像岳飞这样赤胆忠心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国家民族才有希望。

其实和平时期又何曾不是这样?
2008 年的中国同样遇到了困难,8.0 级地震突袭四川,国家有难了,关键时刻,怎么办?21 世纪的青年勇敢的站出来了,21 世纪的“岳飞”一个个走向了四川。

中国有了他们怎能不腾飞!
六、比较阅读《满江红》与《小重山》从而掌握豪放词的特点
投影《小重山》:
小重山(南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林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问题:
学生说出两首词的异同,从哪儿看出的,自由发言
明确:
都是表达岳飞的抗金报国的壮怀。

但是风格不同:《满江红》
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

《满江红》以壮怀激烈而著称,慷慨激昂,英雄气色横溢,是其早年之作。

《小重山》则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表达抗金报国的心志,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的风格。

<满江红》豪放十足,《小重山》则婉约有加。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词
2、搜集整理学过的爱国诗词
八、最后欣赏歌曲《满江红》,结束全文。

九、板书设计
满江红 上阕:壮志难酬的豪情
¥主 i=b 精忠 报国
建功立业的急情

阕:
对金的深仇大恨
还我河山 报国的赤诚之心
怀古伤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