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小住京华》九年级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满江红·小住京华》。

2. 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 了解作者岳飞的生平和爱国精神。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及翻译。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岳飞生平简介。

4. 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重点:1. 诗歌的背诵和理解。

2. 岳飞的爱国精神和生平事迹。

3. 诗歌意境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岳飞生平的理解和感悟。

3.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内容、翻译、作者生平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岳飞的爱国事迹,引导学生感悟爱国精神。

4. 实践法:让学生背诵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教案内容请参阅下文:一、诗歌原文及翻译岳飞(南宋)满江红·小住京华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二、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满江红·小住京华》表达了岳飞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情怀。

诗中描绘了作者面对国家的危机,内心的愤怒和壮志。

诗人以“怒发冲冠”形容自己的愤怒,表达了对靖康之耻的仇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中还流露出诗人对复国大业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

三、岳飞生平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南宋名将。

他曾参与抗金战争,屡建战功,被封为鄂国公。

由于秦桧等人的诬陷,岳飞被冤枉叛国,最终被杀害。

岳飞以忠诚和勇敢著称,被后人尊为民族英雄。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满江红·小住京华》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诗歌。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怒发冲冠”、“三十功名尘与土”等,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满江红》是岳飞在南宋末年所写的一首词。

这首词描绘了岳飞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敌人的憎恨,表达了他保卫国家的决心和壮志。

1.2 作者简介岳飞(1103-1142)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和爱国诗人。

他出生于今河南省汤阴县,少年时期就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情怀。

岳飞在南宋末年抵抗金朝的入侵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最终被秦桧所害。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词牌名解释满江红是岳飞创作的一首词牌,以其豪迈激昂的格调而闻名。

满江红共有三个段落,每个段落四句,每句七字,平仄韵脚相对自由。

2.2 诗歌内容解析第一段:描述了岳飞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敌人的憎恨。

他以“怒发冲冠”来形容自己的愤慨,用“凭栏处、潇潇雨歇”来描绘自己孤独的处境。

第二段:表达了岳飞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复国大业的决心。

他以“三十功名尘与土”来形容自己的功名虚幻,用“八千里路云和月”来表达他愿意为国家奋斗的决心。

第三段:描述了岳飞对敌人的憎恨和对胜利的渴望。

他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来警告敌人不要轻举妄动,用“空悲切”来表达他对胜利的强烈渴望。

第三章:诗歌的艺术特色3.1 韵律与节奏满江红这首词采用了七言绝句的格律,每句七个字,平仄韵脚相对自由。

整首词的节奏激昂豪迈,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3.2 修辞手法岳飞在《满江红》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例如,他用“怒发冲冠”来形容自己的愤慨,用“凭栏处、潇潇雨歇”来描绘自己孤独的处境。

第四章: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4.1 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和爱国诗人。

他的《满江红》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敌人的憎恨,展现了他保卫国家的决心和壮志。

4.2 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元素《满江红》中的爱国主义元素主要体现在岳飞对国家的忧虑、对敌人的憎恨、对复国大业的决心等方面。

他愿意为国家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第五章:教学实践与反思5.1 教学实践在教学《满江红》时,可以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进行。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第一章:简介满江红1.1 词的背景解释满江红是一首宋代著名的词,作者是岳飞。

讨论满江红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1.2 词的文学特点分析满江红的结构和韵律。

探讨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第二章:词的分析和解读2.1 词的词牌和词题解释满江红的词牌和词题的含义。

分析词牌和词题对词的整体意义的影响。

2.2 词的词语和意象分析满江红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探讨这些词语和意象在词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章:词的背景和创作意图3.1 岳飞的生活和思想介绍岳飞的生活背景和思想倾向。

分析岳飞的思想如何影响满江红的创作。

3.2 满江红的创作意图探讨岳飞创作满江红的意图和动机。

分析满江红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第四章:词的翻译和演绎4.1 满江红的翻译给出满江红的现代汉语翻译。

讨论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和选择。

4.2 满江红的演绎介绍满江红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绎形式。

分析不同演绎方式对满江红意义的影响。

第五章:满江红的教学应用5.1 教学目的和意义讨论满江红在教学中的目的和意义。

分析满江红对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理解的影响。

5.2 教学方法和活动给出满江红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建议。

包括阅读、分析和创作等不同教学活动的设计。

第六章:满江红的语言特色与修辞手法6.1 词的语言特色分析满江红中使用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探讨宋代词的语言特色如何体现在满江红中。

6.2 修辞手法的运用识别满江红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词的表现力和美感。

第七章:满江红的文化意义与影响7.1 满江红与宋代文化讨论满江红如何反映宋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

分析满江红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7.2 满江红的影响探讨满江红对后世文学和艺术的影响。

分析满江红在中国文化中的传承和演变。

第八章:满江红的解读与批评8.1 满江红的不同解读介绍学术界对满江红的不同解读和观点。

分析这些解读如何揭示满江红的深层含义。

8.2 满江红的批评分析进行满江红的文学批评分析。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满江红》这首词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首词中的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词牌《满江红》的来历和特点。

2. 词的内容和意境。

3. 词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三、教学重点:1. 词牌《满江红》的来历和特点。

2. 词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四、教学难点:1. 词牌《满江红》的来历和特点。

2. 词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牌《满江红》的来历和特点,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

2.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的内容和意境,分享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3. 实践法:让学生模仿《满江红》的词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词牌《满江红》的来历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内容】1. 讲解《满江红》的词牌特点,如句式、韵律等。

2. 分析词的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练习与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的内容和意境,分享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2.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模仿《满江红》的词牌创作。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牌《满江红》的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业】1. 背诵《满江红》。

2. 完成练习题,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词牌《满江红》的来历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满江红》的词牌特点,如句式、韵律等。

分析词的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的内容和意境,分享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模仿《满江红》的词牌创作。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牌《满江红》的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5. 作业:背诵《满江红》。

完成练习题,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词牌《满江红》的特点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精选2024)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精选2024)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精选2024)教案:满江红(小住京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中的古诗《满江红(小住京华)》进行教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岳飞的作品,主要描绘了作者在京华的短期居住中所感受到的离别之情和思乡之苦。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满江红(小住京华)》;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3. 学生能够运用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满江红(小住京华)》;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以及运用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中的《满江红(小住京华)》诗文;3. 白板笔和白板;4. 诗歌创作纸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情。

2. 讲解: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对《满江红(小住京华)》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朗读与背诵:学生跟读并背诵诗文,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 实践:学生分组合作,运用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诗歌创作。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满江红(小住京华)岳飞离别之情思乡之苦意象:江、山、风、云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复习《满江红(小住京华)》,并尝试背诵;2. 请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析其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3. 请学生运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的意境和情感,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分析《满江红(小住京华)》,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文,同时也能够欣赏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能够运用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诗歌创作,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024年初中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精彩教案

2024年初中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精彩教案

2024年初中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满江红·小住京华》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2.领悟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写、感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悟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满江红·小住京华》的作者秋瑾。

2.简要介绍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满江红·小住京华》,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歌的生僻字词。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主题思想。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词牌、格律、意象等。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满江红·小住京华》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诗歌的亮点在哪里?二、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如停顿、语气、节奏等。

2.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如“小住”、“京华”、“残阳”等。

三、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满江红·小住京华》,感受诗歌的韵味。

2.学生默写诗歌,检验记忆效果。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满江红·小住京华》的朗读技巧和重点词语。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诗歌的审美价值在哪里?二、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鉴赏方法,如把握主题、分析意象、品味语言等。

2.分析诗歌中的审美元素,如意境、情感、结构等。

三、课堂练习1.学生结合注释,深入解读诗歌的内涵。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审美感悟。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满江红·小住京华》的鉴赏方法和审美元素。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诗歌对你们有什么启示?二、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小住京华》。

(2)理解诗句的意境和寓意,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掌握词的基本创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园的热爱和思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领略诗词中的美好景象,提高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意境和寓意。

2. 词的结构和韵律。

3.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词的创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满江红·小住京华》的课件和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诗词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岳飞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岳飞诗词,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诗词:(1)学生齐读《满江红·小住京华》。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 翻译诗句:(1)学生自行翻译诗句,理解诗意。

(2)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和寓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1)学生观察词的结构,了解词的格式。

(2)教师讲解词的结构特点和韵律规律。

5. 品味意象和修辞:(1)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

6. 创作练习:(1)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词,锻炼词的创作能力。

(2)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8. 布置作业:(1)学生背诵《满江红·小住京华》。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了解《满江红》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秋瑾的生活时代,以及她所处的政治环境。

1.2 作者简介:介绍秋瑾的生平和她的文学成就,特别强调她在妇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满江红》的词牌结构,了解它的韵律和节奏。

2.2 诗歌内容:逐句解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3.1 词的语言特色:分析《满江红》中的用词和修辞手法,理解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3.2 意象与情感:探讨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第四章:诗歌的文化与历史价值4.1 文化与历史背景:了解《满江红》在当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

4.2 诗歌的价值:探讨这首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对现代读者的启示和影响。

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5.2 教学步骤:设计详细的教学步骤,包括导入、讲解、讨论、活动等环节。

5.3 教学评价: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以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六章:诗歌创作手法分析6.1 对比与衬托:分析诗歌中对比与衬托手法的运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6.2 抒情与叙事:探讨诗歌中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以及它们在表达主题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第七章:诗歌的翻译与演绎7.1 诗歌翻译:提供一种或多种《满江红》的翻译版本,供学生参考和比较。

7.2 诗歌演绎:鼓励学生以朗诵、表演等形式,演绎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第八章:相关文学与文化作品推荐8.1 相关诗词:推荐与《满江红》主题或风格相近的诗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

8.2 文学作品:推荐与秋瑾或她的诗歌相关的文学作品,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第九章:课堂讨论与写作活动9.1 课堂讨论:设计有关《满江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时代背景:南宋末年,民族矛盾尖锐,战乱频仍。

地点背景:诗中的“京华”指的是当时的临安(今杭州),为南宋都城。

1.2 作者简介作者: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著名抗金将领、民族英雄。

岳飞生平:出身农民,少年投军,参与抗金战争,屡建战功,被封为鄂国公。

后被秦桧诬陷,遭受冤屈,终被害。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主题表达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敌人的仇恨,以及对胜利的渴望。

2.2 诗歌结构前两句:叙述作者在京华的居住情况,表达内心的不安。

中四句:描绘战争场景,表现作者对战争的残酷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后四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以及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2.3 重点词句解析“满江红”:词牌名,表达了作者激昂的情感。

“小住京华”:表明作者身处京华,心情却不平静。

“惊涛拍岸”:形象地描绘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早生华发”: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3.1 对比手法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如“小住”与“京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

3.2 意象运用运用意象,如“惊涛拍岸”、“早生华发”等,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3.3 韵律节奏诗歌采用满江红词牌,韵律激昂,节奏明快,体现了作者激昂的情感。

第四章:诗歌教育意义4.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热爱,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2 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岳飞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增强民族自豪感。

4.3 提高文学素养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学习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五章:教学建议5.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生平,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朗读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3 教学内容重点讲解诗歌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和教育意义,引导学生分析、欣赏诗歌。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讨论宋代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状况。

分析《满江红》诗歌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情感。

1.2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岳飞的生活年代和生平事迹。

探讨作者的政治立场和忠诚精神。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形式2.1 诗歌结构分析《满江红》的诗歌结构,包括诗句的排列、韵律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

2.2 诗歌形式讨论宋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情感3.1 诗歌主题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如忠诚、抗争等。

分析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3.2 诗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讨论如何通过诗歌抒发个人情感。

第四章:诗歌解读与赏析4.1 诗歌解读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2 诗歌赏析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价值。

讨论如何评价和欣赏一首诗歌。

第五章:诗歌创作与表达5.1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模仿《满江红》的风格。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诗歌。

5.2 诗歌表达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讨论如何运用诗歌表达个人经历和感受。

第六章:诗歌与音乐的关系6.1 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探讨诗歌与音乐的相互关系,了解传统诗词音乐的特点。

分析《满江红》诗歌在音乐上的表现形式,如古代词牌、曲调等。

6.2 诗歌演唱与表演引导学生尝试演唱《满江红》或其他相关诗词。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表演,体验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魅力。

第七章:诗歌与文化传承7.1 诗歌与文化分析《满江红》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探讨诗歌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7.2 诗歌教育意义讨论诗歌在教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诗歌,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八章: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8.1 诗歌与绘画的关系探讨诗歌与绘画的相互关系,分析诗歌在绘画中的表现。

2023年《满江红(小住京华)》教学设计

2023年《满江红(小住京华)》教学设计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围绕着作者秋瑾“鉴湖女侠〃这一别号进行教学设计,由“侠〃字分析词作表达的不甘于女儿身,想要冲破封建婚姻家庭束缚,寻求匡国济世的道路的家国情怀。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课程教育根本理念,注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表达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节课结合情境教学法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等方法,品读“鉴湖女侠”在献身革命事业前夕的挣扎与思考,使学生走进作者,走进词作,体会作者的爱国心和爱国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材分析单元分析:(满江红〔小住京华))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增加的古诗文之一,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词四首)中的最后一篇。

该单元是以“家国之思”为主题,每篇文章都是在不同角度阐述深刻而有意义的思想内涵,能够让学生获得感情鼓舞,在自己的人生中学会选择和坚守。

课文分析:(满江红(小住京华))是清代女词人、革命烈士秋瑾在1903年中秋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中,寻求民族和妇女解放的道路,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本色,表达出了她崇高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词人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课标分析: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课程根本理念,应注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表达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习这篇(满江红(小住京华))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把握古诗文的意蕴,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爱国思想。

三、学情分析知识能力状况分析: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已接触过宋词,而且在学习(满江红(小住京华))这一篇词作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词四首)中的前三首宋词,对词的格式和作用已有肯定的了解。

九年级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优秀教案

九年级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优秀教案

(封面)九年级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优秀教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九年级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词作语言,理解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分析鉴赏本词的艺术手法,感受词作悲壮豪迈的风格。

3.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品味词作语言,理解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分析鉴赏本词的艺术手法,感受词作悲壮豪迈的风格。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挥师北伐,接连收复被金人侵占的大片失地,所向披靡。

已经打到离开封仅剩四、五十里的朱仙镇了,胜利在望。

但因朝廷奸臣当道,昏庸皇帝赵构一天之内连发十二道金牌,以孤军不可久留为由,强令岳飞班师回朝。

岳飞长叹一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岳飞怒不可遏(è),满腔悲愤,喷薄而出,化作一曲《满江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岳飞的《满江红》,去感受他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二、出示目标(投影)三、品读鉴赏1.这首词题目叫《写怀》,请同学解释一下,什么叫写怀?那么岳飞在词中书写了哪些情怀?(板书:写怀)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听名家朗读本词的录音,找出词中表现作者情怀的字眼,并圈出来。

(播放配乐朗读录音)2.学生集体朗读全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调,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准重读字音,读出情感。

(投影全词朗读节奏划分的PPT)3.下面我们来赏析词作,首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

提示: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赏析:①抓住词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②从抒情方式或修辞手法的角度;③从词句表达的情感角度。

四、赏析上片①下面首先我们依次来赏析上片中表现岳飞情怀的词句。

请同学先朗读该句,然后进行赏析。

(1)怒——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朗读指导:重读“怒”,“潇潇雨歇”舒缓一点。

鉴赏:“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

《满江红·小住京华》九年级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九年级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九年级教案《满江红·小住京华》九年级教案《满江红·小住京华》九年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赏析诗词及“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一、激情导入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斗牛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瑾《满江红》。

二、朗读品析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徒思浙③。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1、教师范读补充: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2、学生初读3、教师介绍作者瑾及其家庭背景[作者]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原名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自号鉴湖女侠,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背景]瑾不幸生于一个封建家庭,自幼就由父亲将她许配给湘潭富家公子王廷均为妻,两人志趣不合,婚后情同冰炭。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瑾随夫入京。

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中节,瑾与丈夫发生冲突,她不愿在贵夫人的脂粉堆里虚度一生,正如词中所说:“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是她们夫妻之间的矛盾,以致后来发展到使她终于写下这首《满江红》词而远走高飞,踏上人生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编制人刘汉清审定人周泽泳总第学时授课时间课题《秋瑾满江红?》教案课型诗词诵读课标要求领会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进行诵读和默写、把握诗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能力目标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德育目标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因学生缺乏诗人的经历,领会作者情感、把握诗意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学重点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下面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一、预习复习1、导入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作者简介: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二、问题导学1、朗读课文。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满江红》这首词的作者、背景及词牌的特点;(2)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提高学生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词的意境;(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满江红》的意境及情感;(2)掌握词牌的特点及古典诗词的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词中意象的深刻理解;(2)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满江红》的作者及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词牌的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词牌的特点及词的结构;(2)深入剖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

5.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美;(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课后作业1. 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满江红》的短文;2. 选取一首古典诗词进行欣赏,写下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满江红》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3. 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及审美情趣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中的奥秘;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满江红》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验诗词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乐等;2. 准备诗词鉴赏的相关资料,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了解《满江红》的背景及词牌特点;2. 第3-4周: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3. 第5-6周: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培养审美情趣;4. 第7-8周:进行课后作业的指导和评价。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小住京华》。

(2)理解词中的典故和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词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使命感。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志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满江红·小住京华》。

(2)理解词中的典故和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2)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满江红·小住京华》的内容和背景。

(2)收集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词的注释等。

(3)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满江红·小住京华》。

(2)了解作者岳飞的相关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岳飞的歌曲《满江红》,引起学生兴趣。

(2)简介岳飞和《满江红·小住京华》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满江红·小住京华》,感受词的韵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词中的典故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4. 情感体验(1)学生扮演岳飞,朗读《满江红·小住京华》。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5. 课堂小结(2)强调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满江红·小住京华》。

2. 运用诗词创作技巧,创作一首以“爱国”为主题的词。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情感体验环节的参与程度、表现和理解程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准确理解并背诵《满江红(小住京华)》这首词,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o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秋瑾作为女性革命家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诵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词的内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o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课堂互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秋瑾作为女中豪杰的壮志豪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o引导学生理解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追求,激发对女性平等和自立的尊重与认同。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理解并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准确背诵全词。

o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把握秋瑾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2.难点:o深入理解秋瑾作为女性革命家的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o学习并尝试运用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理解秋瑾词作中的深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背景介绍:讲述秋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特别是她作为近代著名女革命家,为追求民族独立和女性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秋瑾的敬佩之情。

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满江红(小住京华)》,简要介绍这首词是秋瑾在北京期间所作,表达了她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和对女性解放的渴望。

(二)初读词文,整体感知(15分钟)1.朗读词文:教师先范读词文,注意节奏和停顿,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学生自由朗读词文,注意纠正发音和断句,初步感受词中的情感。

2.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理解词文大意。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重点讲解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苦将侬强派作蛾眉”、“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等。

3.概括词意: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大意,教师总结归纳,梳理词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指出词中秋瑾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和对女性解放的渴望。

(三)精读词文,深入分析(25分钟)1.分析意象和情感:o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意象,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等,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满江红》这首词的背景和意义,感受作者的心情和情感。

2. 通过对词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理解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词的背景介绍:《满江红》是岳飞在抗金战争时期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抗金的决心。

2. 词的文本分析:分析词的结构、韵律、意象等,解读词中的隐喻和象征。

3. 词的意境感受: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让学生感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重点:1. 词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岳飞和《满江红》的历史背景,理解词的意义和价值。

2. 词的文本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词的语言、意象和情感。

3. 词的意境感受: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感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难点:1. 词的文本分析: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解读词中的隐喻和象征,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2. 词的意境感受: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词中的情感和意境,需要教师创造适当的情境和氛围。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词的背景和意义进行讲解,对词的文本进行分析。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词的理解和感受。

3. 朗读法: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词,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4. 想象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进入词中的意境。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满江红》全文及其注释、译文。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词的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岳飞的图片和简介,引出《满江红》这首词。

2.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词的文本进行分析,解读词中的隐喻和象征。

3. 感受意境: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词,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进入词的意境。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词的理解和感受。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一、预习复习1、导入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作者简介: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二、问题导学1、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注意《满江红秋瑾》中的典故:=1GB3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2GB3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3GB3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概括文章的内容上片:回顾过往生活下片:思虑未来前途4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满江红小住京华》九年级精品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满江红·小住京华》九年级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赏析诗词及“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一、激情导入
满江红·怒发冲冠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斗牛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瑾《满江红》。

二、朗读品析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徒思浙③。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
1、教师范读
补充: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
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2、学生初读
3、教师介绍作者秋瑾及其家庭背景
【作者】
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自号鉴湖女侠,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背景】
秋瑾不幸生于一个封建家庭,自幼就由父亲将她许配给湘潭富家公
子王廷均为妻,两人志趣不合,婚后情同冰炭。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
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发生冲突,她不愿在贵夫人的脂粉堆里虚度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