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验算除法
除法的验算

《除法的验算》一、说教材:首先我来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除法的验算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初步掌握了首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材以一幅购物的场景图引出除法的验算,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学习除法的验算,感受验算的价值,理解并掌握相关的验算方法。
二、说目标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经历除法验算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来验算除法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同时把用乘法验算除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有余数除法的验算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三、说教学法接下来说说本课的教学法,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以及已有认数经验的基础上,在此我注重学生自主扩展对除法的验算,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课的开始我创设一个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生日聚会吗?明明和方方的好朋友快过生日了,这天他们去蛋糕店买蛋糕送给好朋友,看,他们都买了什么?(挂出场景图)(这个环节我用给好朋友买生日蛋糕来导入新课,增强现实感和亲切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第二环节是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感知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
这里我由具体到抽象分三个层次安排活动: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我先提出问题1方方说:“36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让学生讨论怎样列式?算得对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得出课题并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讨论后交流验证的方法,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验算方法,一个是用除法再算一遍,一个是用乘法验算,然后比较的不同的验算方法,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除法的验算

口答:
1、用(商 )和(除数)相乘的方法, 可以验算除法。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被除数=(商 )×(除数)+(余数)
3、一个数除以7得8,求这个数是多 少,列式是( 7 ×8 = 56 )
4、一个数除以5,商是6,余数是2,这 个数是( 32 )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1.验算有余数除法,只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就 可以了。 ( × ) 2.一个数除以5、商是20,余数是6.( × ) 3.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 √ )
100 ÷ 5 = 20
100÷7=14 ……2
14
14
7100 7
验算:× 7
30 28
98 +2
2
100
20 × 5 = 100 商×除数=被除数
除法验算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验算的方法
1、整除: 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口算并口头验算:
120÷4=30 验算:30×4=120 60÷3= 20 验算:20×3=60 14÷4=3……2 验算:3×4+2=14 38÷7=5……3 验算:5×7+3=38
找您两元。
买14本红 笔记本。
明明算得对吗?
明明拿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红笔记本?
100 ÷ 7 =14(本)…… 2(元)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商
除数
余数
14 × 7 + 2
被除数
= 100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 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 被除数。
他们算得对 吗?
请你说出除法各 部分名称?
被除数÷除数=商
6. 下面是王叔叔水果摊进货的记录单。
除法验算

《除法验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55——56页,信息窗口3第6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计算、验证,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体会验算的作用,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验算的好习惯,逐渐提高计算能力。
4.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内在的联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验算有余数的除法,体验验算在计算中的作用。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智勇大冲关,比比谁最快。
42 ÷ 6= 72 ÷ 8= 72 ÷ 4=7 × 6 = 8 × 9 = 18 × 4=(1)学生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2)引导学生对以上三组算式进行观察、比较。
(3)提问:通过计算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被除数除数商42 ÷ 6 = 77 × 6 = 42商除数被除数(设计意图:复习题中设计了关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这样一道题目,不仅复习了乘除法计算方法的知识,也为新课的引入做好铺垫)2.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山东省潍坊是世界著名的风筝之都,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的风筝放飞高手来此参加风筝放飞比赛。
为了按时完成风筝制作任务,某风筝厂的工人师傅在领到材料后,就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生产制作中。
我们今天就来到工人师傅的制作车间去看一看。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试着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制作风筝(出示课本情景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
)(1)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请你仔细观察,工人师傅们正在干什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一个工人阿姨说:“4小时裁了76只风筝面。
除法的验算

第2课时除法的验算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初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你在购物的时候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出示书中情境图)看,李明和王芳他俩在买蛋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二、设疑探究,理解算理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课件出示俩人的对话情景)。
问:李明算出的结果对吗?有什么方法验证呢?请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交流反馈得出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着写出用乘法验算的竖式。
交流问题:12、3、36 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的除法?得出结论: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验算。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探究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课件继续出示对话情景图)。
问:王芳算的对吗?请你也想出一种验算方法帮帮她。
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适当指导学生列竖式验算,并要学生说说验算中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问:65÷3与36÷3的得数有什么特点,余数“2”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讨论:你认为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样验算呢?4.提升经验。
提问:你认为有余数与没有余数的除法在验算时有什么不同?小结:在对除法进行验算时,用商乘除数,如果有余数,还要再加上余数,最后看看得数和被除数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习,迁移应用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说说每组中两道题有什么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说说除法验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3.“想想做做”第4题提问:为什么最多只能装11辆车?4.“想想做做”第5题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隐含条件。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例4

45×9=405(人) 405>389
答:租9辆车够。
389÷9=43(人)……2(人)
答:租9辆车够。
1.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48 ÷ 2 249 ÷ 8
676 ÷ 4 343 ÷ 5
791 ÷ 7 514 ÷ 3
2. 三(1)班共有 46 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 共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每 4 张摆一行, 能摆多少行?还剩几张? 46 ÷ 2 = 23 (张) 23 ÷ 4 = 5(行)······3 (张)
3
19 18
1
.
例4: .
100÷5=20(本)
可以买20本蓝笔 记本,对吗?
100÷5=20 怎样验算? 东东的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蓝笔记本?
100 ÷ 5 = 20(本)
被除数
除数
商
商
除数
被除数
20 × 5 = 100(元)
没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看 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100÷7=14(本)……2(元) 我也用了100元。
120
78 120
585
267
120
7*. 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 2 倍。如果一 共有 456 人参 观,儿童有多 少人?
456 ÷ 3 = 152(人) 答:儿童有 152 人。
找您两元。
买14本红 笔记本。
明明算得对吗?
明明拿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红笔记本?
100 ÷ 7 =14(本)…… 2(元)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商
除数
余数
14 × 7 + 2
被除数
= 100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 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 被除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榆中县双店了学校侯孝前教学内容:教材第25例4,练习六第1~2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加法验算的方法: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
(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二、探索新知。
1、学校准备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就派聪聪和明明去买笔记本。
①出示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小组讨论后汇报。
聪聪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买笔记本。
聪聪买的是红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
明明买的是蓝笔记本,每本5元,共买了20本。
②把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5=20 100÷7=14 (2)③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你们能帮聪聪和明明解决这个问题吗?2、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100÷5=20验算:①20×5=100 ②5×20=100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除法验算例题4

856÷7
验 算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 1 ÷3=23 7 0 7 1 ÷3=23…… 2 4 3 ÷ 2 =21 ……1 6 4 ÷ 3 =21 ……1
8 5 ÷ 4 =21 ……1
90 72 78 120
90 72 58 578 120 267
90 585 120
能力拓展:
(3)856÷7=
验算的方法
1、整除: 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1.验算有余数除法,只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就 可以了。 ( × ) 2.一个数除以5、商是20,余数是6.( × )
3.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 )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3÷8
除法验算
口算: 42÷7= 6 7×6= 42 36÷9= 4 9×4= 36 56÷7= 8 8×7= 56
85÷5=
5)8 5
用商和除数相乘的 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1余数
验 算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54÷8 =
(2)209÷3=
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如 果一共有456人参观,儿童有多少人?
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如 果一共有456人参观,儿童有多少人?
456÷(1+2) =456÷3 =152(人) 答:儿童有152人。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一、四则运算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1)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
是多少;一个数乘带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带小数倍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乘假分数或带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假分数(或带分数)倍是多少。
(4)小数乘法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
4.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1.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上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减法,把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减起。
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上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计算的结果要写成最简分数。
2.乘法的计算方法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末位算起,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用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最后再把每次所乘得的积相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笔算除法
第三课时:除法的验算
复习引入
200÷2= 440÷4= 360÷2=480÷2= 630÷3= 340÷2=550÷5= 620÷2= 840÷4=300÷2= 650÷5= 780÷6=100110180240210170110310210150
130130
创设情境
看了这幅图,你从中了
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他们算的对吗?可以用
乘法进行验算。
100÷7=14(本)……2(元)
1 47
×
82
92
1
+0
01
用商和除数相乘。
不要忘记加上余数
2 0×5= 1 0 0
验算除法的方法,你学会了吗?自己验证一下吧!
巩固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209÷3=856÷7=5 48
6
4 86
6 (6)
2 0 93
61 8
2992 72
69 (2)
8 5 6
71715
21 4
16
2
1 42
122 (286)
×
4 8+6
5 4
验
算
6 93
×2 0 7+
2
2 0 9
验算 1 2 2×
7
8 5 4
+28 5 6
验算
今天,你有了那些收获,学会了什么?和同学说一说。
巩固练习
练习
六
148÷2=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76÷4=791÷7=1 4 82 6 7 67 9 14771 4
8480
14
2762 4369
3 60
74
16917
9
1721
32 10
113
验算验算验算
7 42×1 4 8
1 6 94×6 7 6 1 1 37×7 9 1
46÷2=23(张)答:一共需要23张课桌。
23÷4=5(行)……3(张)答:能摆5行,还剩3张。
7278 12090
90
72
58578
120267
90
585120
准乘45人是什么意思?你怎样计算租9辆车够不够?
45-1=44
44×9=396(人)
396>389
答:租9辆够。
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和同学说一说。
825498
6671
24 (5)
2836910181117128÷4=32(千克)144÷6=24(千克)
171÷5=34(千克)……1(千克)答:杏平均每箱最轻。
如果成人是2份,儿童是几份?一共是几份?每份是多少?你能列出算式吗?
456÷(2+1)
=456÷3
=152(人)
答:儿童有152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把课上学到的知识,课下练习一下吧!。